信息化建设需要正确的网络安全观

信息化建设需要正确的网络安全观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网络安全高度重视,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双翼,驱动之双轮,需要平衡驾驭。”网络安全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维护网络安全需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网络安全观是人们对网络安全的基本观点和看法。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应当把握好当今世界网络安全的五个特点:一、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同许多其他方面的安全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国家的安全体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科技、信息、资源、金融等,在信息化时代与网络安全密切相关、不可割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互联网事业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扎实推进,国家在各个重要领域推行互联网+,许多基础设施进行了网络化、信息化和数据化,重要基础设施成为了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运行的神经中枢。没有网络安全,这些关系国家安全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就会暴露在风险之中,随时面临被攻击的可能。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需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网络安全问题,由中央网信办在网络安全发展和建设中进行统筹规划,政府各部门和民间通力协作配合共同进行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制建设、技术标准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

二、网络安全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信息技术变化越来越快,过去分散独立的网络变得高度关联、相互依赖,网络安全的威胁来源和攻击手段不断变化,那种依靠装几个安全设备和安全软件就想永保安全的想法已不合时宜,需要树立动态、综合的防护理念。网络安全风险是动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一是网络连接范围在不断扩大,从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到国际网,网络安全的威胁来源大大增加;二是网络连接的设备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从有线的计算机网络到现在无处不在的无线移动互联,再到最近兴起的移动物联网,网络安全的攻击手段大大增多;三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生态在不断变化,特别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新技术和新应用的普及给网络安全带来新的挑战;四是需要树立综合的网络安全防护理念,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做到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安全建设同步,制定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并严格执行,对关键网络产品和服务进行安全性审查,平时进行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和做好应急保护措施等。

三、网络安全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只有立足开放环境,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互动、博弈,吸收先进技术,网络安全水平才会不断提高。网络的本质是互联互通,通过连接更多的设备来实现更多数据的共享和传递。习总书记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国际合作,信息化建设也离不开国际合作。在全球化的今天,软硬件产品是开放的,人才和技术是开放的,网络安全也

应该是开放的。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网络安全问题。但不应被眼前的网络安全问题所吓倒,因为一个封闭的网络会大大弱化其互联互通的作用。再者,没有综合的网络安全防护理念,再封闭的网络也不是绝对安全的。只有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通过发展和吸收先进技术,发展安全的网络保障体系,才是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根本思路。

四、网络安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没有绝对安全,要立足基本国情保安全,避免不计成本追求绝对安全,那样不仅会背上沉重负担,甚至可能顾此失彼。随着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和新应用的普及,旧的网络安全问题在得到不断解决的同时新的网络安全问题也会不断出现。以前我们认为“物理隔离”是绝对安全的,但2010年伊朗核设施遭受“震网”病毒攻击(导致1000多台离心机瘫痪,引起世界震动)。“震网”病毒对物理设施的成功攻击很好地说明了“物理隔离”不是绝对安全的。所以,应当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通过不断创新发展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来应对各种新的威胁。习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这告诉我们,一手要紧抓信息化建设,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另一手要大力发展网络安全技术,为信息化建设成功保驾护航。网络安全在信息化建设中就如同一个人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越完善,信息化建设就会越健康。此外,要立足于实际情况来保安全,要避免不计成本追求绝对安全的做法。

五、网络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网络安全是一张巨大的网,存在于信息化建设的每一个角落。类似于信息化建设需,网络安全的发展也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支持与促进”的章节里,明确了网络安全的建设和发展由中央网信办统筹负责,明确了政府、网络运营商、产品服务提供商和网民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了政府和民间通力协作配合来共同提高网络安全保障能力。习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一个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符合人民利益,没有人愿意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间。对于网络违法行为要要坚决制止和打击,公众有投诉和举报网络违法行为的权利。网络安全的建设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各部门、IT企业、网络安全组织团体和个人要协同配合,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习总书记谈到,“对互联网来说,中国虽然是后来者,接入国际互联网只有20多年,但我们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推动互联网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有十三亿多人口,7亿网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通过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正确处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网络安全整体、动态、开放、相对和共同的特点,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体系,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是把我国信息化建设和成为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