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案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案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案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案

一、课标内容

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二、教学目标

目标1:结合教材,识记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等基本史实。

目标2:阅读教材,概括意大利法西斯建立的背景、标志,并说出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特点,侵略扩张的表现;(重点)

目标3:阅读教材,知道德国、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共同原因;说出欧洲战争策源地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标志;知道希特勒的恐怖独裁统治;简述日本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的主要表现与暴行;比较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重点、难点)

三、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影响?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与美国经济大危机有什么联系?

2.讲授新课

(1)合作探究

出示任务:任务一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等基本史实。

师讲述:什么是法西斯?

法西斯原意“束棒”,为古罗马执政官出巡时的权利标志。象征暴力和强权高于一切。现在法西斯成了恐怖、独裁和战争的代名词。

出示任务:任务二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概括意大利法西斯建立的背景、标志。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

标志: 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

【合作探究】2.阅读教材,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特点是什么?侵略扩张的表现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教师总结。

特点:

对内:实行独裁(恐怖)统治。

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侵略扩张)

表现:

1935年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出示任务:任务三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归纳德国、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共同原因。

材料

生: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师讲述:

“纳粹党”概念

是德语“民族社会主义”

(Nationalsozialismus)的音译缩写。前身为1919年1月5日建立的德国工人党。1920年9月30日,该党改名为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联盟。1921年6月29日,阿道夫·希特勒任党的元首。1946年9月30日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判为犯罪组织。

“纳粹党”理论

种族主义;民族复仇主义;反马克思主义;主张对外侵略扩张、对内独裁。

【合作探究】2.阅读教材,说出欧洲战争策源地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标志。

生:

欧洲: 1933年,德国希特勒建立法西斯专政

亚洲: 1936年,日本广田弘毅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

【合作探究】3.结合教材,简述希特勒是怎样进行恐怖独裁统治的?

●将总统、总理两个职务合并为一,集党权、政权、军权于一身,

称国家元首。(1934年兴登堡逝世。此后,希特勒集总统、总理大权于一身,称国家元首。)

●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

●解散一切工会组织和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

●焚毁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

●迫害犹太人。(数以千计的犹太科学家被迫流亡,其中最著名的

是爱因斯坦)

【合作探究】4.结合教材及结合所学,简述日本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的主要表现与暴行。

表现:

●1931年,策划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

●1932年,扶植建立伪满政权;

●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蚕食中国华北;

●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暴行:

●制造南京大屠杀;

●731部队细菌战。

【合作探究】5.完成下列表格,比较德、日法西斯专制建立的异同。

(3)课堂小结

德、意、日由于国内的经济困难,力图对外扩张,转移国内的矛盾,最终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况,结果如何,我们下节课学习。。

(4)知识结构

任务四:【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5)互动训练

互动训练,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组织学生进行学后反思

四、课后作业

将课后作业——提升检测—《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发学生课下完成巩固练习

第14课 钢铁长城

第14课钢铁长城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了解〕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的成功研制和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建制;国产飞机的不断更新换代和战略导弹的威慑力量 〔掌握〕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建立的历史及其发展壮大的趋势2、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获取信息〕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收集整理海、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过程的资料,体验国威军威 〔讨论探索〕钢铁长城形成的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祖国民族日益强大与军力增长的相互作用,标志着新中国国际地位正在不断提高起来,成为炎黄子孙振奋精神、继续图强的强大动力 〔国防观念〕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青年学生应该树立起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66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导弹与炮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联系:都要经过发射操作。区别:导弹与炮弹相比,科技含量高许多,威力也大了许多。)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从"小米加步枪"的"土八路",到炮兵部队的建立,再到导弹部队的形成,这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的钢铁长城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我们可以从这个过程中了解到哪些有趣的历史知识和军事知识呢?请大家阅读课文。(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一、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 1、人民海军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华东军区海军→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教师强调:1949年4月,蒋介石集团土崩瓦解时,有一部分国民党海军宣布起义,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投诚。于是第一支人民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就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了。 2 、20世纪50--70年代,人民海军有哪些发展?(我国自行研制成功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陆续装备到海军部队,还多次远洋航行,圆满完成了科学考察和出访外国的任务。) 3 、20世纪90 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不断补充新型舰艇,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4、根据73页"动脑筋",组织学生讨论回答: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旧中国制度落后,国力很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侵略,曾先后败于法国和日本等。新中国制度先进,能够有效地集中国力投入国防建设,建成了强大的现代化海军。) 教师小结、过渡: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不但在海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空军和导弹部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5、新中国的空军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

2018-2019学年度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5课钢铁长城教案(优质课公开课)

第15课 钢铁长城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了解当前我国国防建设的新动向。 教学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这就是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万里长城,当初统治者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是为了抵御外族的掠夺和屠杀,保卫国家安全。 教师:对,如今我们不再依靠长城来保卫国家的安全,古老的泥土城墙被现代化装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座钢铁长城所取代,但长城仍是国防的象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怎样成为钢铁长城的。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陆、海、空军的建设 (一)陆军 1.图片展示:

某重装陆军部队 2.教师提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是何时建军的? 提示:1927年8月1日。 3.教师讲述:新中国成立后,陆军的新发展。 新中国建立的时候,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也比较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4.教师过渡:陆军是人民军队中最早建立的军种,那么其后建立的军种是哪一个?(学生回答)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有关海军的内容。 (二)海军 1.播放2009年4月我国海上阅兵式的视频。 2.教师讲述:2009年4月23日,我国在青岛成功地举行了人民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多国海军阅兵式,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海军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海军阅兵式为什么要选在4月23日进行? 提示: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4月23日,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3.教师提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建立了哪几支海军? 提示: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4.史料展示: 1970年12月,中国自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服役后,加快了研制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步伐。1983年8月,中国自行研制、建造的第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正式服役。1988年9月27日,中国的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海上核反击力量。 5.教师提问:读材料和教材,说说20世纪70年代,我国海军有了什么新的发展。 提示:陆续装备导弹驱逐舰和核潜艇。 6.教师继续提问: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 提示: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7.引导学生思考:近代我国也曾经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请问这支海军是什么?最后结局如何? 提示: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 8.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 提示:旧中国国力很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侵略,曾先后败于法国和日本等。新中国制度先进,能够有效地集中国力投入国防建设,建成了强大的现代化海军。

《变形金刚》教案

《变形金刚》教案 教学目标: 1、临摹民间七巧板;用七巧板的基本形拼出"变形金刚"并进行装饰。 2、在"玩"中感受变形金刚"变形"的乐趣;在竞赛中,比一比谁摆的变形金刚最多、最有趣,感受七巧板的科学性、趣味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七巧板是我国民间益智玩具;我喜欢七巧板。 教学重点:制作民间玩具七巧板;运用七巧板拼出“变形金刚”并进行装饰。 教学难点:运用几何形的组合方法进行"组合物象"的想像与装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看一看:卡通片《变形金刚》。 说一说:变形金刚有什么特征? 找一找:组成变形金刚的基本要素? 玩一玩:我的变形金刚可以变成什么形象? 二、课堂发展,体验七巧板的奇妙之处。 出示七巧板,说一说对七巧板了解多少?找一找:七巧板有什么奇妙之处?共有多少个三角形、方形、平行四边形?把五个三角形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知识链接: 七巧板的发明大概起源于一千多年前我国宋朝。用七巧夺天工板可拼出许多图形,所以人们称它为“智慧板”。到了清朝,有位叫王其沅的人收集了许多七巧板拼成的图样,编了一本《七巧八分图》。后来七巧板传到欧美国家,使西方人对这备战来自中国的益智游戏充满兴趣。 主要由七块几何形图板组成,包括大三角形两块、中三角形一块、小三角形两块、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各一块。合起来为一个正方形,或者合起成一个长宽比为二比一的长方形。 做一做:临摹书上“七巧板”,怎样画才能使各种形的边线吻合? 将正方形白纸板按书中的七巧夺天工板图样划线,注意每个几何形的线与线相交点都必须是那两条相交线的中点。画好后,剪彩开即可。白色的纸板可以按机器人的形态、花纹进行描绘或着色。

【初中语文】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课时训练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丁丁()(2)肥硕()(3)鳊鱼() (4)乌桕()(5)栖息()(6)寥阔()(7)枯涸()(8)清冽()(9)芦篷()(10)梦寐() 2.填空: 本诗作者,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现代、,代表诗集等,本诗表达了作者对的。 3.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写出其在句中的含义。 (1)放下过稻香的镰刀() (2)秋天在农家里。() (3)秋天在渔船上。() (4)秋天在牧羊女的眼里。()4.课文感知,想象延伸。 (1)《秋天》中对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仿照课文以《春天》为题写一首小诗。 拓展训练 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 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它是那缠绵悱恻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驻操营学区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钢铁长城教案 新人教版

第14课钢铁长城 教学目标:了解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的成功研制和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建制;国产飞机的不断更新换代和战略导弹的威慑力量。掌握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建立的历史及其发展壮大的趋势。意识到祖国民族日益强大与军力增长的相互作用,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青年学生应该树立起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对,修筑长城的作用是保卫祖国疆土和安全。那么在现代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也修筑了一条长城,它是什么呢?钢铁长城。当然他不是真的用钢铁铸造的长城,那他是指什么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学习钢铁长城的内容。 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 1、人民海军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华东军区海军→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教师强调:1949年4月,蒋介石集团土崩瓦解时,有一部分国民党海军宣布起义,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投诚。于是第一支人民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就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了。 2、 20世纪50——70年代,人民海军有哪些发展?(我国自行研制成功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陆续装备到海军部队,还多次远洋航行,圆满完成了科学考察和出访外国的任务。)3 、20世纪90 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不断补充新型舰艇,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17页《中国人民海军》出访路线图,感受人民军队的军威。 4、根据67页“动脑筋”,组织学生讨论回答: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旧中国制度落后,国力很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侵略,曾先后败于法国和日本等。新中国制度先进,能够有效地集中国力投入国防建设,建成了强大的现代化海军。) 教师小结、过渡: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不但在海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空军和导弹部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5、新中国的空军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 (A.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能够装备自制的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等。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提升了现代化装备水平。) 导弹部队的发展 什么是导弹? (1)什么时候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1966年周恩来亲自命名“第二炮兵部队”)(2)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核反击)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海青镇中心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14 钢铁长城教案 新人教版

钢铁长城 教学目标1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的成功研制和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建制;国产飞机的不断更新换代和战略导弹的威慑力量;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建立的历史及其发展壮大的趋势 2、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收集整理海、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过程的资料,体验国威军威;钢铁长城形成的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3.祖国民族日益强大与军力增长的相互作用,标志着新中国国际地位正在不断提高起来,成为炎黄子孙振奋精神、继续图强的强大动力;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青年学生应该树立起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和发展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66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导弹与炮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联系:都要经过发射操作。区别:导弹与炮弹相比,科技含量高许多,威力也大了许多。)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从“小米加步枪”的“土八路”,到炮兵部队的建立,再到导弹部队的形成,这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的钢铁长城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我们可以从这个过程中了解到哪些有趣的历史知识和军事知识呢?请大家阅读课文。(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 1 人民海军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华东军区海军→北海、东海和 南海舰队) ·教师强调:1949年4月,蒋介石集团土崩瓦解时,有一部分国民党海军宣布起义,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投诚。于是第一支人民海军—教法、学法知识扩充

—华东军区海军就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了。 2 20世纪50——70年代,人民海军有哪些发展?(我国自行研制成功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陆续装备到海军部队,还多次远洋航行,圆满完成了科学考察和出访外国的任务。) 3 20世纪90 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不断补充新型舰艇,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17页《中国人民海军》出访路线图,受人民军队的军威。 4 根据67页“动脑筋”,组织学生讨论回答: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旧中国制度落后,国力很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侵略,曾先后败于法国和日本等。新中国制度先进,能够有效地集中国力投入国防建设,建成了强大的现代化海军。) ·教师小结、过渡: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不但在海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空军和导弹部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5 新中国的空军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A.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能够装备自制的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等。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提升了提升了现代化装备水平。) 导弹部队的发展 ·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17页“导弹射程示意图”和《导弹小知识》,结合课本70页“自由阅读卡·百万大裁军”,了解“科技强军”的涵义:在新时代里,军队强大主要靠的是科技含量。 1 什么时候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1957年) 2 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核反击)

第十四课 (学案+同步练习)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明朝建立的史实,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2.了解明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 3.正确认识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的影响。 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学习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预习评价 1、明朝的建立时间是_______,建立者是___________,都城是___________。 2、朱元璋强化皇权 在中央废除_____________,撤销_____________ 在地方废除______________,设_____________ 在军事上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______________,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______ 为了监视臣民,朱元璋设立了____________,明成祖时又成立了_____________ 3、明朝科举制发生变化,题目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来自_________ 答题的文体是___________ 4、明朝时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农作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是__________,全国的制瓷业中心是__________,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是_______________,出现的商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问题发现,合作探究 明太祖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强化皇权的措施有什么影响? 课堂检测 1、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A 、元朝B、明朝C、清朝D、宋朝 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A、诗赋 B、三通四史 C、前四史 D、四书五经 3、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4、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主要表现是() A、废中书省,设三司 B、废丞相,设六部

《秋天的怀念》 - 公开课获奖教案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学预设: 1.在“秋天”的故事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 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好好活”的思考。 教学层次: 走进母亲怎样的好好儿活; 感受作者怎样的好好儿活; 思考我们要怎样好好儿活。 教学步骤:走进秋天——读出味道 走出怀念——读出思考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一定知道这是什么吧?看到这轮椅,你会想到什么?这个轮椅上坐着这样一个人,他叫史铁生。史铁生是当代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在他21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场重病,导致高位截瘫,从此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这么多年,他一直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母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秋天的怀念》,去感受作者对母亲那最深切的思念。 二、探讨母爱的内涵 (一)走进母亲自身的“好好儿活”。 1.师:现在请孩子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到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 生:两次。第一次没有去成,第二次去了。不过是和妹妹去的。第一次母亲要推着他去,没去成。 师;这是为什么? 生;他双腿瘫痪,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师:是啊,作为21岁的年轻人,本来是活蹦乱跳的年纪,突然高位截瘫,自然受不了这个打击。我们来读一读他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时的句子。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生:“双腿瘫痪后……”(学生读的好)

师:(引读课文,进一步深化)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他会——生:把眼前的玻璃砸碎;师: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他会——生:猛地把东西摔向前面的墙壁。 师:还有呢,妈妈要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生: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 4.当时的史铁生仅仅只有21岁,多么美好的年华啊,有多少事情可以做啊!可是现在我却没有了双腿,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所以: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我——————————————————————。(课件:扩充句子训练)生1:……我会想起小时侯像落叶一样尽情飞舞的情景,可是现在再也不能像落叶一样飘飘洒洒了呀,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生2: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我不禁暗暗流泪,我的命运就像那落叶一样唰唰啦啦落地死去。 小结:是啊,原来活蹦乱跳的,现在却突然只能坐在轮椅上,面对这样天大的打击,此时的他的确很痛苦,发再大的脾气我们都可以理解。 6.那当时母亲的身体状况又是怎样的?请大家也找出课文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比如: a.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b.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c.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 d.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7.母亲得了肝癌,已经是晚期。有没有同学知道得肝癌的病人的疼痛滋味的? 8.这些痛苦她的儿子知道吗?除了外人不能知道的疼痛,更重要的是病人清醒地知道她即将要死去啊。然而,即使面对死亡,母亲有没有把玻璃砸碎?有没有把东西摔向墙壁?有没有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教师问一句,学生接一句)史铁生的发怒我们都可以理解,母亲的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为了儿子着想”) (二)、走进母亲的让儿子“好好活”。 1、请大家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第14课 秋天》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册《第14课秋天》同步练习卷 一、单选题. 1.下面这段话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与春天的浓妍.①(yàn)热闹相比,秋天是肃穆静寂的,与夏天的芜.②(wú)杂茂密相比,秋天是简洁透明的,与冬天的空灵虚幻相比,秋天是厚实宽容的。秋天是富有个性的季节,秋天是枯藤老树昏鸦的意境,秋天蕴藉.③(jí)着寂灭与再生的悲吟,秋天是多情才子的故乡,秋天是朦胧诗人的底色。当春天伸张它慵懒断魂的双臂,当夏日豪情满怀悄悄远去,而冬夜万籁俱寂作客梦乡的时候,惟有秋天,面对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情思绵绵与心灵震撼,没有懊悔与惊愕.④(ě),没有固执与软弱,细细品味着淡淡的忧伤,涵.⑤(yùn)泳着一片布满皱纹的宁静,以你的博大浑厚消解着春的轻佻.⑥(ti āo)与夏的轻率,深秋的沉默是老者三缄.⑦(jiān)其口,“此时无声胜有声”,把热泪盈眶.⑧(kuāng)的感动写进生命的十四行诗。 A.①⑥⑧B.③④⑦C.②④⑤D.②⑥⑦ 2.对作家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B.泰戈尔,英国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等 C.“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出自现代诗人、评论家何其芳所著的《秋天》 D.《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散文集《我与地坛》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观沧海》作者是东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B.《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的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 C.《秋天》为读者描写了农家生活,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D.“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告诉人们在春天的大好时光可以尽情游乐,不要急着做计划。 4.下列诗句、篇目、作者及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第14课钢铁长城

第14课钢铁长城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人民海军的建立和发展 人民空军的建立和发展 人民海军的建立和发展 2、分析:钢铁长城的形成原因 3、通过对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历史的比较,从而体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国威,以及国防力量的日益增强。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 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 1、知识网络梳理 2、典型例题 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部队成立于什么时期?装备如何? (2)图二中部队发展装备情况如何?主要任务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比较这两幅图,你有何认识? 3、达标测试 (1)、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海军不包括() a 北海舰队b东海舰队c南海舰队d华东军区海军 (2)、李红同学参见“我国国防建设知识竞赛”,抽到以下题目:1971年由我国自行研制,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的舰只是什么?她应选择() a、巡航舰 b、导弹驱逐舰 c、太仓舰 d、核潜艇 (3)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的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现阶段我国海军构成主要是() ①水面舰艇部队②潜艇部队③海军航空兵部队④海军陆战队⑤航空母舰部队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4)、汶川大地震是对人民军队的一次考验,大灾难再次证明了人民

军队是祖国的钢铁长城。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建设成就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20世纪50年代,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 b、我国自行研制了导弹驱逐舰 c、海军装备了我国自行制造的核潜艇 d、组建了战略导弹部队 (5)我国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是在() a、1970年 b、1971年 c、1974年 d、1976年 (6)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是() a、我国自行研制出导弹驱逐舰 b、空军部队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 c、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d、我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7)现在我国导弹部队装备的核武器中不包括() a、核潜艇 b、中程导弹 c、远程导弹 d、洲际导弹 (8)下列关于我国空军的说法,正确的是()共2页,当前第1页12 a、1957年中国组建了自己的空军

第15课钢铁长城

第15课 威武之师 钢铁长城 一、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了解当前我国国防建设的新动向。 教学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这就是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万里长城,当初统治者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是为了抵御外族的掠夺和屠杀,保卫国家安全。 教师:对,如今我们不再依靠长城来保卫国家的安全,古老的泥土城墙被现代化装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座钢铁长城所取代,但长城仍是国防的象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怎样成为钢铁长城的。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陆、海、空军的建设 (一)陆军 1.图片展示:

某重装陆军部队 2.教师提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是何时建军的? 提示:1927年8月1日。 3.教师讲述:新中国成立后,陆军的新发展。 新中国建立的时候,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也比较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4.教师过渡:陆军是人民军队中最早建立的军种,那么其后建立的军种是哪一个?(学生回答)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有关海军的内容。 (二)海军 1.播放2009年4月我国海上阅兵式的视频。 2.教师讲述:2009年4月23日,我国在青岛成功地举行了人民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多国海军阅兵式,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海军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海军阅兵式为什么要选在4月23日进行? 提示: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4月23日,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3.教师提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建立了哪几支海军? 提示: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4.史料展示: 1970年12月,中国自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服役后,加快了研制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步伐。1983年8月,中国自行研制、建造的第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正式服役。1988年9月27日,中国的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海上核反击力量。 5.教师提问:读材料和教材,说说20世纪70年代,我国海军有了什么新的发展。 提示:陆续装备导弹驱逐舰和核潜艇。 6.教师继续提问: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 提示: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7.引导学生思考:近代我国也曾经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请问这支海军是什么?最后结局如何? 提示: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 8.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 提示:旧中国国力很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侵略,曾先后败于法国和日本等。新中国制度先进,能够有效地集中国力投入国防建设,建成了强大的现代化海军。

深圳优质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美术《变形金刚》

美术岭南版第三册 变形金刚 罗芳小学王建 教学目标:通过运用“七巧板”图形的拼贴造型活动,让学生了解一些纸拼贴造型的基本方法,感受纸拼贴造型中拼摆的创意变化,体验添画和粘贴中的技巧和乐趣。逐步提高学生的工艺设计制作水平。 教学重点:“变形金刚”造型中的拼摆过程。 教学难点:对“变形金刚”造型的添画装饰。 教学设计思路: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初次给学生上课的实际情况。首先用幽默的表演和亲切的交谈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再逐步的演示交流中展开潜移默化的教学活动,将拼摆、添画和粘贴的制作方法在轻松的互动中,如教师表演与演示、学生尝试练习、多媒体课件学习等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再进行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制作,最后进行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要使整个课堂在始终围绕“变形金刚”的拼摆造型活动中心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通过学生的手、眼、脑等多种感官的调动,使学生的创意思维、实践操作和学习习惯等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模仿表演导入课题。 1、教师模仿表演“变形金刚”动作,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引入本课学习并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运用“七巧板”纸图片进行拼摆造型。 1、老师出示“七巧板”纸图片,拼摆出两个“变形金刚”的形象。 2、引导学生尝试进行拼摆,激发他们大胆进行个性拼摆。 3、教师通过学生的拼摆情况归纳出拼摆的一些方法;请两位学生上讲台来拼摆。 三、介绍粘贴和添画的步骤。 1、教师演示粘贴的基本步骤。 2、课件播放:欣赏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体会造型的创意和点、线、面的装饰技 巧。 3、出示示范作品学生欣赏并请学生近距离观看和触摸。 四、学生进行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1、提出分组比赛的规则,激励学生进行制作。 2、强调制作过程中的顺序和卫生习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五、学生作品展示,师生互评。 1、将每一小组的代表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请学生上前来说一说喜欢那件作品?为什么? 即评价制作的优点。 2、再说说不足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3、

第14课学案

周口文昌中学“216”高效课堂历史学案课型:新授课编号: 14 班级:姓名:日期: 11.11 审核: 课题: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 究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自研课导学】1.重点: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难点: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2.资料:历史书籍、名人传记、优化探究。3.根据自主学习环节的要求完成预习、总结归纳环节。4.用红笔标注有疑问的地方。 看图回答问题:上图片中是哪 两位历史人物?什么事情让 两位国家元首走到一起的? 思考:新中国成立初采取什么 外交方针、原因、开展什么外 交活动? 【导学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的恢复 思考:这幅图片是尼克松和周 恩来在上海国际机场场景,试 问这一时期中美关系有什么 变化?中日关系有什么进 展?

答案:1.B 2.B 3.D 4.C 5. A 6. B 7. C 8. (1)动机:受政治目的驱动。经济根源: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2)思想倾向:清政府投降卖国。问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成反动同盟共同压迫中国人民;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面临的艰巨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3)表现: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贡献: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特点: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答案:1.B 2.B 3.D 4.C 5. A 6. B 7. C 8. (1)动机:受政治目的驱动。经济根源: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2)思想倾向:清政府投降卖国。问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成反动同盟共同压迫中国人民;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面临的艰巨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3)表现: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贡献: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特点: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答案:1.B 2.B 3.D 4.C 5. A 6. B 7. C 8. (1)动机:受政治目的驱动。经济根源: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2)思想倾向:清政府投降卖国。问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成反动同盟共同压迫中国人民;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面临的艰巨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3)表现: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贡献: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特点: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答案:1.B 2.B 3.D 4.C 5. A 6. B 7. C 8. (1)动机:受政治目的驱动。经济根源: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2)思想倾向:清政府投降卖国。问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成反动同盟共同压迫中国人民;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面临的艰巨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3)表现: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贡献: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特点: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答案:1.B 2.B 3.D 4.C 5. A 6. B 7. C 8. (1)动机:受政治目的驱动。经济根源: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2)思想倾向:清政府投降卖国。问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成反动同盟共同压迫中国人民;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面临的艰巨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3)表现: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贡献: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特点: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4.《秋天》学案 教师寄语:语文学习需要联想和想象,就象飞鸟需要翅膀。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或一段优美的文字。 学习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学习难点: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1、肥硕.() 2、栖.息() 3、寥.阔() 4、枯涸.() 5、清洌.() 6、梦寐.() (二)填空、简答。 1、本诗作者,四川万县人。现代、,代表诗集等。 2、为什么说诗歌所描绘的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答: 3、诗中刻画了哪几幅生动鲜明的画面?试为它们各拟一个小标题。 答:⑴⑵⑶ 4、诗歌写出了秋天什么样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二、自主探究 1、找出你喜欢的诗句或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写出你的理解和大家分享。 2、“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你的疑惑,有疑问大家帮。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有价值。(1)、 (2)、 (3)、

3、帮老师解疑惑 ⑴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⑵诗中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中描绘了几幅画面?发挥想象,给你最喜爱一幅画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说明这样命名的理由。每幅画至少拟三个名字。 ⑶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4、朗读,加深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并展开想象,在脑中描绘出那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让自己置身于其中。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第一个环节。选取三幅图景中你最喜欢的画面,结合自己的感受,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2、第二个环节。请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优美的文字: 四、拓展延伸(走进来,一起收获成功的喜悦!) 1、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2)秋天梦寐 ..在牧羊女的眼里。 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一节诗,想像其中的意境,及其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把诗歌扩写成一个优美的散文片段。 五、达标检测 (一)基础与理解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肥硕.()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 2.《秋天》选自,作者何其芳,现代、。 3.全诗共三节,结构上很相似,请简单加以说明。 4.全诗描绘了三幅图,请分别加以概括。 第一幅图: 第二幅图: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研修课教案:14、秋天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研修课教案:14、秋天优 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二、教学重点难点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三、课前准备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②师生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③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四、教学设计1、整体感悟①导人新课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②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③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显示)问题组: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明确]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

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2、研读与赏析①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 组)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学案.

新建学校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第二课时 一、自由读文,感受白公鹅的派头 1、作者怎样写白公鹅的走路: ⑴作者怎样写白公鹅的走路: ①每一步动作。 ②过路的结果: 特点:高傲。 ③被狗追赶时的缓慢行走。 ⑵请几个同学朗读课文。 2、朗读感受鹅在河里的活动: ⑴作者是怎样写白公鹅在水里的活动: ①翅膀的扇动有力。 ②强占地盘。 特点: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③公然吞食鱼肉饵。 3、请喜欢的同学起来读一读: ⑴感受作者语言的能力。 ⑵写法:拟人、夸张。 ⑶具体的句子(见书)。 ⑷语言:幽默风趣。 二、自主学习,感悟特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6自然段,想想这只白公鹅有什么特点, 使得作者称之为海军上将呢?划出让你印象最为深刻的词句,写写简单的批注。 2、交流:这只白公鹅有什么特点,使得作者称之为海军上将呢? 研读句子一: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脚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通过车辙凌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它总是高傲地、一动不动地挺着长长的脖子,好像头上顶着一罐水。 A、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动作缓慢,考虑周全,像海军上将在检阅部队) B、通过车辙凌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海军上将一身雪白的军装,就给人一种威风、神气的感觉,任何的艰难险阻在他的面前总显得那么渺小] C、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和海军上将一样,即使

14《秋天》教学设计

14《秋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设计: 一、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二、朗读课文 1、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准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2、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

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对秋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研读赏析】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 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画面。 b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能够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 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