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化学精选考点12燃烧与燃料(含解析)

2020年中考化学精选考点12燃烧与燃料(含解析)
2020年中考化学精选考点12燃烧与燃料(含解析)

考点12 燃烧与燃料

8.(2019·连云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硬水经蒸馏处理后可变为软水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右图中红磷不燃烧,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D.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答案】A

【解析】蒸馏可以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使其变成软水;长期放置不分离的可能是水;然后需要两个条件,有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化学变化中有很多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如化合反应。15.(2019·泰州)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两组实验,实验一:如图1,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锌片插入到盛CuSO4溶液的烧杯中;实验二:如图2,用导线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铜片和锌片分别连接到电流表的正、负极,然后把铜片和锌片一起插入盛CuSO4溶液的烧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一观察到锌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反应后溶液质量会减小

B.实验二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发生了偏转

C.实验一和实验二都明显体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实验一和实验二从微观角度分析,都存在着电子的得失

【答案】BD

【解析】实验一中由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能置换出铜,故观察到锌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在反应中,锌离子进入溶液,铜被置换出来,每65份质量的锌进入,置换出63.5份质量的铜,故反应后溶液质量会增大;图2锌与铜在硫酸铜中形成的原电池,正极:Cu2+ +2e = Cu,负极:Zn -2e = Zn2+,故电流表偏转,B正确;实验一没有体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错误;实验一从微观角度分析,Cu2+ +2e = Cu ,Zn -2e = Zn2+,实验二从微观角度分析正极:Cu2+ +2e = Cu,负极:Zn -2e = Zn2+都存在着电子的得失,D正确。

10.(2019·淮安)“化学链燃烧”技术是目前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氧化镍(NiO)作载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所示,相比直接燃烧甲烷,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

A.能量损耗少,利用率高

B.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

C.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氧气较少

D.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用

【答案】C

【解析】该反应利用氧化镍被甲烷还原成镍,以及高温的镍被氧化的过程,实现甲烷的化学链反应,因此过程中能量损耗少,利用率高;反应过程中避免了甲烷直接与氧气接触,所以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空气中氧气与镍反应生成氧化镍,氧化镍再与甲烷反应,过程中氧元素质量不变;空气反应器中的氮气被分离,因此化学链燃烧排放的CO2浓度高,易于收集,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6.(2019·淮安)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发生燃烧

B.将木材紧密堆积有利于其完全燃烧

C.炒菜时油锅着火后应立即用水浇灭

D.图书档案着火,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答案】D

【解析】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因此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还需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将木材紧密堆积,不利于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木材容易发生不完全燃烧;炒菜时油锅着火后倒入水后,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浮在水的上面,不能起到灭火的目的;图书档案着火,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不留下任何痕迹。

5.(2019·南京)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氨气

B.氢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爆炸指的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的急剧燃烧现象。氮气不具有助燃性,也不具有可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因此氢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氦气不具有助燃性,也不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0.(2019·南京)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答案】C

【解析】可燃物的着火点为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

6.(2019·苏州)运输下列物质时,应张贴“腐蚀品”标识的是()

A.氢氧化钠

B.汽油

C.铁矿石

D.大理石

【答案】A

【解析】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或苛性钠,对皮肤、纸张、织物等有强烈的腐蚀性,应张贴“腐蚀品”标识;汽油是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在运输汽油时,应张贴“易燃液体”标识;铁矿石不具有腐蚀性;大理石不具有腐蚀性。

15.(2019·苏州)下列说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家中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壁缓缓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C.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水浇灭

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

【答案】D

【解析】家中燃气泄漏,燃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等易发生爆炸,所以不能开灯检查,应该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可以释放燃气,降低温度,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稀释浓硫酸时,因为水的密度小于浓硫酸的密度,且浓硫酸的稀释会放出大量热,所以应该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造成酸液飞溅,发生危险;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用水会造成火势的蔓延,可以用湿抹布盖灭,能起到隔绝氧气、降低温度的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有毒气体,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蹲下靠近地面离开,寻找安全出口。

10.(2019·盐城) 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油锅着火,用菜扑灭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

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答案】A

【解析】油锅着火,倒入蔬菜,能隔绝氧气,油锅中的火熄灭;燃气泄漏,空气中充满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火检查会发生爆炸; 室内起火,开窗通风,为燃烧带来充足的氧气,导致燃烧更旺;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水能导电,造成安全事故。

23.(2019·南通)(9分)燃料的发现和利用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1)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焦炭、煤气等,该过程属于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煤与高温水蒸气反应生成CO 和2H 在300℃、1.5MPa 、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CO 和2H 可转变为液体燃料甲醇()3CH OH 。写出CO 与2H 反应生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焦炭(主要成分是碳)是高炉炼铁的重要原料。炼铁高炉内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如图1所示,其中反应②体现了焦炭的_________性。

(3)乙醇可作为酒精灯、酒精喷灯或灯的燃料。某钢质酒精喷灯的结构如图2所示。使用酒精喷灯时,先在预热盘中注入酒精并点然,一段时间后,调节空气调节杆,即可点燃酒精喷灯。结合燃烧的条件回答:点燃预热盘中酒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氢气的制取和储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①最理想的制氢方法:在合适的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光使水分解。该制氢过程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能量,生成的氢气与氧气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_。 ②我国稀土资源丰富,某种稀土储氢材料(用M 表示)的储氢原理可表示为51.510Pa 256M 3H LaNi H ?+。M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3.(1)化学 OH CH MPa 5.1300H 2CO 32℃,催化剂+ (2)还原

(3)使灯内的酒精受热气化变成蒸气,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4)①吸收 2 : 1 ②LaNi 5

30.(2019·常州)2019年春节起,常州大部分地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开启了龙城环保新时代。

(1)“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标志是_____________。

(2)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可以滅少噪声污染、火灾等,还以少SO 2和_______________等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提升空气质量。

(3)爆竹中常含有硫、硝酸钾和木炭的混合粉末,点燃后生成硫化钾(K 2S )、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硫燃料燃烧产生的SO 2会形成____________型酸雨,酸雨的pH___________(填序号)。

A.小于5.6 B .等于7 C .大于7

【答案】(1)C (2)可吸入固体颗粒 (3)S+2KNO 3+3C =====点燃K 2S+N 2↑+3CO 2↑ 硫酸 A

【解析】(1)A 标志表示的是禁止吸烟;B 标志表示的是禁止烟火;C 标志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2)燃放烟花会产生少量二氧化硫和可吸入固体颗粒等物质污染空气,因此要禁止燃放烟花爆竹;(3)硫、硝酸钾和木炭在点燃后生成硫化钾(K 2S )、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 3+3C=====点燃K 2S+N 2↑+3CO 2↑;二氧化硫在空气中被继续氧化成三氧化

硫,三氧化硫与水形成硫酸,因此含硫燃料燃烧产生的SO 2会形成硫酸型酸雨;正常的雨水呈酸性,酸雨是指pH 小于5.6的雨水。

11.(2019·常州)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

A.减少酒精的挥发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解析】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酒精灯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

5.(2018?徐州)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 2点燃Fe 3O 4

B .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C .激光手电照射使纳米铁粉的着火点降低

D .气球先膨胀后又变小

【解析】物质的着火点是一定的,不会降低。

【答案】C

2.(2018?南京)今年5月31日是第31个世界无烟日,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A .

B .

C .

D .

【解析】A 表示的是禁止烟火;B 表示的是禁止携带火种;C 表示的是禁止燃放鞭炮;D 表示的是禁止吸烟。

【答案】D

8.(2018·扬州)2018年2月1日起扬州市主城区内严禁燃放烟花爆竹。下列为“禁止放鞭炮”标志的是

【答案】B

2.(2018?无锡)学校食堂、盥洗室、厕所等场所都需要张贴的标志是()

A.B.C.D.

【解析】A是有毒品标志;B是节约用水标志;C是禁止烟火标志;D是PVC塑料循环使用标。【答案】B

2、(2018·苏州)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天然气

B.石油

C.氢气

D.煤

【答案】C

12.(2018·苏州)下列标志属于中国节能标志的是()

【答案】D

24.(2018·扬州)氢气作为新能源有很多优点,制取与储存氢气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I.制氢:铁酸锌(ZnFe2O4)可用于循环分解水制气,其反应可表示为:

6ZnFe2O46ZnO+4Fe3O4+O2↑;3ZnO+2Fe3O4+H2O3ZnFe2O4+H2↑

(1)ZnFe2O4中Fe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

(2)该循环制氢中不断消耗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得到H2和O2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_。

(3)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有________(任写一点)。该循环法制氢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Ⅱ.贮氢:合金Mg2Cu是一种潜在的贮氢材料,高温时在氩气保护下,由一定质量比的Mg、Cu 单质熔炼获得。该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吸氢生成氢化物和另一种合金,其化学方程式为:2Mg2Cu+ 3H23MgH2+MgCu2

(4)熔炼制备Mg2Cu合金时,通入氩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氢化物MgH2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碱,并释放出H2。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6)11.2g Mg2Cu完全吸氢后所得混合物与过量盐酸反应,放出H2的质量为________g。

【答案】(1)+3 (2) H2O 1:8 (3) 不污染环境、热值大、原料来源丰富能

耗高 (4)起到保护作用,防止金属被氧化 (5)MgH2+2H2O=Mg(OH)2↓+2H2↑ (6)0.7g 29.(2018?常州)2016年11月,“冰箭”冲天,中国挺进大火箭时代。

(1)氢气的利用。火箭采用液氢、液氧作为推进剂,其内部温度极低,因此称为“冰箭”,氢气是(填序号)。

a.常规能源 b.绿色能源 c.不可再生能源

(2)氢气的制取。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H2与电解水制H2相比,其优点是。

(3)氢气的储存。在常温和250kPa下,镧镍合金(LaNi5)吸收氢气生成LaNi5H7,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氢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且能量转化效率高达约80%;与化石燃料相比,氢能源的优点是:①原料来源广,②产物无污染,③。

【解析】(1)氢气属于可再生能源,燃烧后的产物只有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属于绿色能源;

(2)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H2与电解水制H2相比,其优点是节约电能、防止造成环境污染;(3)在常温和250kPa下,镧镍合金(LaNi5)吸收氢气生成LaNi5H7,方程式为:

2LaNi5+7H22LaNi5H7;

(4)氢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氢能源的优点是:①原料来源广,②产物无污染,③热值高。

【答案】(1)b (2)操作方便,节约资源

(3)2LaNi5+7H22LaNi5H7 (4)电能热值高

9.(2018?南京)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

【答案】A

15.(2018?无锡)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中,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化学密不可分

(2)许多公共场所都配有消防器材,如图为某品牌水基型灭火器。

①塑料把手和由合成材料制成

②钢瓶表面刷油漆除美观、醒目外,还起到作用。

③灭火器顶部的接口采用黄铜而非纯铜制作,是因为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填“大”或“小”)。

④该类灭火器使用时会喷射出泡沫,覆盖在可燃物表面,其灭火原理是。

【答案】(2)①橡胶软管②防锈③大④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

【解析】(2)①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所以塑料把手和橡胶软管是由合成材料制成;②在铁制品的表面刷油漆,使得铁与水和氧气隔绝,能起到防锈作用;③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其组成金属的硬度,所以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大;

④泡沫灭火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水、二氧化碳和泡沫,覆盖在可燃物表面,是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

17.(2018·淮安)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1)验证物质的燃烧条件

根据题17—1图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①80℃热水的作用是。

②比较现象a、c,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答案】(1)①一是热源,二是隔绝氧气或者空气②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着火点)7.(2017·宿迁)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兔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答案】D

【解析】将木柴架空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剧烈,故A选项正确;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有害气体和烟尘进入人体,地面附近烟尘少,故B选项正确;室内着火,如果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会使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故C选项正确;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隔绝空气而灭火,故D选项错误。

3.(2017·南京)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A图标为禁止烟火图标;B图标为禁止携带火种图标;C图标为禁止燃放鞭炮图标;D图标为禁止吸烟图标。

2. (2017·盐城)下列图标解读不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A标志是循环利用标志也称可回收标志;B标志是禁止烟火的标志;C标志是当心爆炸危险品标志;D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

7.(2017·常州)在空气中最不容易燃烧的是()

A.白磷 B.红磷 C.镁条 D.铁片

【解析】白磷着火点很低,在空气中能够自燃,容易燃烧;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容易燃烧;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容易燃烧;铁片在空气中只能烧至红热,不能燃烧,在空气中最不容易燃烧。

【答案】D

6.(2017·无锡)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厨房天然气泄露,可打开脱排油烟机排气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而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D.面粉在有限的空间遇到明火会急剧燃烧,但不会发生爆炸

【解析】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打开油烟机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而着火,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隔绝空气而灭火;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遇到明火会急剧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

【答案】C

12.(2017·徐州)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隔绝氧气

D.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扑灭——隔绝氧气

【解析】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降低

【答案】A

6.(2017·扬州)下列为“中国节能”标志的是

【答案】B

【解析】A图标表示节能标志;C图表示禁止吸烟标志;D图表示严禁烟火。27.(2017·苏州)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能。

(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的原理是。

(3)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在水中对油污具有作用。

(4)家庭用净水器利用活性炭的性,除去有色有味的杂质。

(5)人体缺钙易患的疾病是(用序号填写)

①骨质疏松②贫血

【答案】(1)热(2)隔绝氧气(3)乳化(4)吸附(5)①

【解析】(1)可燃冰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灯冒盖灭酒精灯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原理;

(3)洗洁精除去油污是利用其乳化作用;

(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色素和异味;

(5)人体缺钙易患骨质疏松。

23.(2017·扬州)能源和环境一直受到人们关注。

(1)太阳能和天然气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___,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___。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CH4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CH4燃烧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能。

(2)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b.实验室逸出CO2

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3)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在催化剂作用下能转化为CO2和N2。该反应中CO和NO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

(4)下列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熟石灰

b.氯化钠

c.稀硫酸

(5)下列做法会导致“白色污染”的是_______。(填序号)

a.丢弃废旧电池

b.随意丢弃废旧塑料

c.使用含铅汽油

【答案】(1)太阳能天然气 25% 热(2)c (3)1:1 (4)a (5)b 【解析】(1)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CH4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16×100%=25%;甲烷燃烧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2)造成大气中CO2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含碳燃料,如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3)处理汽车尾气过程中,化学方程式为2CO+2NO 催化剂CO2+N2,CO和NO的分子个数比为1:1;(4)熟石灰呈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氯化钠呈中性,不能用来中和酸性土壤;稀硫酸呈酸性,加入酸性土壤会使酸性增强;(5)白色污染是由人们随意丢弃废旧塑料造成的。

16.(2017·南京)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物质。

(1)可燃冰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化学家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该变化属于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甲烷(CH4)可用作燃料,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常温常压时,由甲烷和另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呈分数为80%,则另两种气体可能是________。

A.H2和CO

B. H2和C2H2

C. C2H2和C2H4

D.CO和C2H4

【答案】(1)混合物(2)化学变化(3)CH4+2O点燃CO2+2H2O (4)BCD

【解析】(1)可燃冰中含有甲烷水合物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所以属于混合物;

(2)甲烷(CH4)是有机化合物,金刚石(C)是碳单质,二者属于不同的物质,故以甲烷为原料制成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3)甲烷燃烧时与氧气反应,完全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4)甲烷(CH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2/16×100%=75%;甲烷与另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则另外两种气体中至少有一种气体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80%。A中CO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2.9%,不符合要求;B中C2H2含碳量92.3%,符合要求;C中C2H2含碳量92.3%,符合要求;D中C2H4含碳量85.7%,符合要求。

17.(2017·淮安)小文同学利用长柄W形玻璃管,完成了课本上多个化学实验。

(1)燃烧条件的探究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

①燃烧条件的探究:在如题17-1图所示装置(省略夹持仪器,下同)中,向W形玻璃管中放

入足量红磷和白磷,塞好橡皮塞,关闭活塞,然后将其放入80℃的热水中,观察到红磷不燃烧而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发生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②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为减小测量误差,待火焰熄灭后,将玻璃管 ,再打开活

塞。

(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

①甲酸(HCOOH)在热浓硫酸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实验时,A处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3)探究微粒的性质

向玻璃管左端加入试剂X,观察到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试剂X可能是 ,该装置的优点有(答1点)。

【答案】(1)①温度要达到其着火点②冷却至室温

(2)①HCOOH CO↑+H2O ②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3)浓氨水节约药品(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

【解析】(1)①实验中,白磷和红磷所处的环境条件相同,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燃烧的着火点,从而说明了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其着火点;

②白磷燃烧结束后,如不冷却至室温,打开活塞,试管内的气体温度高于室温,气体体积膨胀,导致测量结果偏小;冷却至室温,再打开活塞,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2)①甲酸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加热生成一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OOH CO↑+H2O;

②甲酸分解的一氧化碳气体在高温的条件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铁是红棕色粉末,生成的铁粉是黑色,所以,图中A处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粉末;

(3)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可知X是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水呈碱性;该装置属于微型装置,其优点有节约药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操作简单等。

近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 试化学试卷分析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的背景依然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中考模式以毕业、升学两考合一为主,命题形式为化学、物理合堂分卷,2011、2012年满分为75分,2013年满分为70分。可以看出,这几年的中考模式是基本稳定的,这有利于初中的化学教学,有利于稳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考试内容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体现了化学关注科学探究,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风格,还关注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现将2011-2013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总结如下: 一、试题特点 (一)、试题分析 1、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1)2011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2012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3)2013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以基本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知识为框架的特点,符合简化纯化学计算的要求。 3、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试题易、中、难的比例基本符合7:2:1的要求。可以说试题内容广泛,重点突出,精选得当,难易适中。 (二)、试题评价 1、立足教材,侧重学以致用。试题特别注重考查了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基础内容,而且从应用入手,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为背景,融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考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些试题为学生体验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情境,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促使学生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有助于学生建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功能。如2012年试题2关于“锌合金”的认识,试题12关于食物以及烧烤的知识,2013年试题3关于“微量元素”的知识,试题14中关于抗旱以及漂白粉的作用等等。 2、紧扣双基,着重化学基本素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的必要载体。试题内容考查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少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试题将化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学生

2020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2020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分)河南小麦熟,国家粮食足。小麦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 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D.维生素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答】A、小麦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正确。 B、小麦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而不是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 C、小麦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而不是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D、小麦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而不是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1分)下列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

化的是() A.南阳玉雕 B.洛阳剪纸 C.开封汴绣 D.汝州瓷器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答】A、南阳玉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洛阳剪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开封汴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瓷器的烧制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1分)绿满中原需要天蓝、地绿、水清。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 B.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 C.露天焚烧秸秆

D.实验室含酸废水倒入下水道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解答】A、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烟尘、有害气体等,不利于环境保护; B、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节约资源,有利于环境保护; C、露天焚烧处理农作物秸秆,会产生大量烟尘、有害气体等,不利于环境保护; D、实验室含酸废水倒入下水道,会造成水土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1分)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He B.NH3 C.C60 D.NaCl 【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解答】A、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NH3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氨分子构成的,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全册化学方程式大全

初中化学方程式 一、氧气的性质: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 2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 Fe 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 2Al2O3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点燃 2H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 验):4P + 5O2点燃 2P2O5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点燃 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 CO2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2CO + O2点燃 2CO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 + 2O2点燃 CO2 + 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2H5OH + 3O2点燃 2CO2 + 3H2O (3)氧气的来源: 13. 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 2HgO Hg+ O2 ↑ 14. 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2KMnO4K2MnO4 + MnO2 + O2↑ 15.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 分解反应: 2H2O2MnO22H2O+ O2 ↑(实验 室制氧气原理2) 16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实验室制氧气原理3) 2KClO3 MnO22KCl+3O2↑ 二、自然界中的水: 17.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组成实验):2H2O 通电 2H2↑+ O2 ↑ 18. 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9. 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2O + CO2=== H2CO3 三、质量守恒定律: 20.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 2MgO 21.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22. 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 Cu + H2O 四、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化学性质 23.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 CO2 24.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C + O2点燃 2CO 25. 木炭还原氧化铜: C+ 2CuO 高温2Cu + CO2↑ 26. 焦炭还原氧化铁: 3C+ 2Fe2O3高温4Fe + 3CO2↑ (2)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 27.煤炉的底层:C + O2点燃 CO2 28.煤炉的中层:CO2 + C高温2CO 29.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 2CO + O2点燃 2CO2 (3)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 30.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31.碳酸不稳定而分解: H2CO3 === H2O + CO2↑ 32.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2O + CO2=== H2CO3 33.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CaCO3高温CaO + CO2↑

近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报告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化 学试卷分析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的背景依然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中考模式以毕业、升学两考合一为主,命题形式为化学、物理合堂分卷,2011、2012年满分为75分,2013年满分为70分。可以看出,这几年的中考模式是基本稳定的,这有利于初中的化学教学,有利于稳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考试容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体现了化学关注科学探究,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风格,还关注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现将2011-2013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总结如下: 一、试题特点 (一)、试题分析 1、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1)2011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2012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3)2013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以基本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知识为框架的特点,符合简化纯化学计算的要求。 3、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试题易、中、难的比例基本符合7:2:1的要求。可以说试题容广泛,重点突出,精选得当,难易适中。 (二)、试题评价 1、立足教材,侧重学以致用。试题特别注重考查了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基础容,而且从应用入手,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为背景,融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考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些试题为学生体验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情境,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促使学生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有助于学生建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功能。如2012年试题2关于“锌合金”的认识,试题12关于食物以及烧烤的知识,2013年试题3关于“微量元素”的知识,试题14中关于抗旱以及漂白粉的作用等等。 2、紧扣双基,着重化学基本素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化学课程的基本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的必要载体。试题容考查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少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试题将化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学生对问

河南名校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河南省重点中学中考化学总复习 一、基本概念和理论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2、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单质酸性氧化物 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质纯净物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 碱 化合物 有机物盐 (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 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3).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4).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5).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各单元化学方程式汇总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总汇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 2 NaOH + CuSO 4 ==== Na 2SO 4 + Cu(OH)2↓ (2) CaCO 3 + 2HCl ===CaCl 2 + CO 2↑ + H 2O (3) CO 2 + Ca(OH)2 ===CaCO 3↓+ H 2 (4) Na 2CO 3 + 2HCl == 2NaCl + H 2O + CO 2 ↑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⑴ S + O 2 SO 2 ⑵ 4 P + 5 O 2 2 P 2O 5 ⑶ C + O 2 CO 2 ⑷ 3 Fe + 2 O 2 Fe 3O 4 ⑸ 2 H 2O 2 O 2↑ + 2 H 2O ⑹ 2 KClO 3 2KCl + 3O 2↑ ⑺ 2 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 ⑻ 2 H 2O 2 H 2 ↑+ O 2 ↑ ⑼ 2 H 2 + O 2 2H 2O ⑽ C 2H 5OH + 3 O 2 2 CO 2 + 3 H 2O ⑾ 2 HgO 2 Hg + O 2↑ ⑿ CO 2 + Ca(OH)2 CaCO 3↓+ H 2O MnO 2 △ MnO 2 △ △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⑴ 2 H 2O 2 H 2 ↑+ O 2 ↑ ⑵ 2 HgO 2 Hg + O 2↑ ⑶ 2 H 2 + O 2 2 H 2O ⑷ H 2 + Cl 2 2 HCl ⑸2 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⑴2 H 2O 2 H 2 ↑+ O 2 ↑ ⑵S + O 2 SO 2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⑴ 2 Mg + O 2 2 MgO ⑵ Fe + CuSO 4 FeSO 4 + Cu ⑶ Na 2CO 3 + 2HCl == 2NaCl + H 2O + CO 2 ↑ ⑷ 2 NaOH + CuSO 4 Na 2SO 4 + Cu(OH)2↓ ⑸ CaCO 3 CaO + CO 2↑ ⑹ H 2 + CuO Cu + H 2O ⑺ Fe 2O 3 + 3 H 2 2 Fe + 3 H 2 O ⑻ Fe 2O 3 + 3CO 2Fe + 3CO 2 ⑼C 2H 4 + 3 O 2 2 H 2O + 2 CO 2 △ △ 高温 高温 高温 △

2019 年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附答案解析和试卷分析)

2019 年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5 分,共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引起贫血的主要原因是缺锌B.不合理施用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 C.右图电池回收标志D.用水喷淋燃着的酒精以降低着火点 2.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硫酸钾的化学式:K2SO4 B.1 个氯分子:Cl C.2 个硝酸根:2NO2—D.铜离子:Cu+2 3.下列实验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4.钪Kc是一种“工业的维生素”。下图为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钪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钪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1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 = 10 D.钪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 5.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甲为甲醛,其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B.物质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 D.该反应消耗物质甲和生成物质丁的质量比为5∶3 6.CuO 粉末与H2 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所需H2 可由Cu 与稀H2SO4反应制得 B.反应过程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 C.发生的反应为CuO + H2Cu + H2O D.该反应说明H2具有还原性 7.异烟肼(化学式:C6H7N3O;相对分子质量:137)是治疗肺结核药物的有效成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异烟肼属于氧化物B.异烟肼分子中H、O 原子个数比为7∶1 C.异烟肼中C、H 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6∶7 D.异烟肼中N 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2020-2021年中考考点_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汇总(全)

2020-2021年中考考点_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汇总(全) 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A.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详解】 A、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反应开始时不可能为0,也不可能随反应时间而增加,选项A不正确; B、因为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开始前、反应过程中、反应结束后,只要处在同一密闭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是不变的,选项B不正确; C、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个数不变,原子个数不可能随反应的进行而减少,选项C不正确; D、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因此元素的种类也不变,选项D正确。故选D。 2.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36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100-52-3=45,故A错误; B、反应后W质量是0,是反应物,氧气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增大,都是生成物,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 C、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都增大,说明W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的碳元素、氢元素来自于W,因此W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W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即W中不含有氧元素,故C正确; 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故D错误。故选C 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10m87 反应后的质量/g233025 A.若W为水,则X或Y必定为酸或碱 B.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C.m的数值为32

初三中考化学方程式最全

初三化学方程式按元素归类总结 与氧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点燃 1.镁在氧气中燃烧:2Mg+O2====2MgO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 点燃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 3.铜在氧气中受热:2Cu+O2====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 ====2Al2O3点燃 5.氢气中氧气中燃烧:2H2+O2====2H2O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点燃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2P2O5现象::生成白烟 7.硫粉在氧气中燃烧:S+O2点燃 ====SO2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 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燃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CO2现象:生成能够让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点燃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2CO现象:燃烧 点燃 10.汞(水银)在氧气中燃烧:2Hg+O2====2HgO 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点燃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2CO2 点燃 12.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CO2+2H2O 13.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点燃 ====2CO2+3H2O 几个分解反应: MnO2 14.双氧水催化制氧气:2H2O2====2H2O+O2↑现象:溶液里冒出大量的气泡

通电 15.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2H2↑+O2↑ △ 16.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2CuO+H2O+CO2↑

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分析(课改区)

2008年河南省中招化学试卷评析 第一部分命题指导思想 2008年我省初中毕业生已全部是实施新课程的学生,在这一背景下,我省的中招化学试卷旨在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化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依照有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有利于引导新课程的实施,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有利于高一级学校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择优录取新生的原则,依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内容标准”,并结合河南省初中化学的教学实际情况和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命题,努力为促进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 第二部分试题结构和特点 我省今年的化学试卷仍为四种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各种题型所占的分值与前三年一样,分别为12分、16分、12分、10分。 今年我省中招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仍然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稳”主要体现在与前三年相比,试卷的结构和难度均未大起大落。“变”主要体现在试题的开放性更强,给考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试卷的整体难度较2007年略有降低。试题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紧扣教材和课程标准,没有偏题、怪题。考生在拿到试卷后,有一种亲切感,如:试卷中涉及的插图绝大部分选用教材中的原图。 总之,2008年我省的中招化学试卷覆盖面更广,既注重对考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又重视对考生综合运用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既重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又能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试题的灵活性较以往更高,难度、广度都恰到好处,是一份质量优异的中招试卷。 第三部分试题精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用干冰作制冷剂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煤作燃料 D.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 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用途之间的关系,属于历年中招考试中的常见题型。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这四种物质的用途分别体现了物质的哪些性质。很明显,C 选项“用煤做燃料”包含着“燃烧”,这是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物质的性质,所以应为正确选项。其他选项都是由物质的物理性质所决定的,均不符合题意。 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得分率较高,说明考生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掌握得比较好。个别考生误选A、D的原因主要是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没有熟练掌握。 建议:在初中化学的启蒙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学生在学习物质的用途时,最好能找出对应的性质,对比记忆效果会更好。 2.2008年6月1日,我国正式实行“限塑令”,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限塑令”有助于控制白色污染 B.提倡生产和使用可降解的塑料

河南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0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 化学试题卷 注意: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及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0-16 Na-23 S-32 C1-35.5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4分) 1.河南小麦熟,国家粮食足。小麦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 A. 糖类 B. 油脂 C. 蛋白质 D. 维生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人体所需六大基本营养素: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油脂、无机盐、水,而淀粉、葡萄糖、纤维素等属于糖类。 故选A。 2.下列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南阳玉雕 B. 洛阳剪纸 C. 开封汴绣 D. 汝州瓷器 【答案】D 【解析】 【详解】A、南阳玉雕只是玉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洛阳剪纸只是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开封汴绣只是用线绣成不同的图案,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汝州瓷器,瓷器的烧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3.绿满中原需要天蓝、地绿、水清。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 燃放烟花爆竹 B. 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 C. 露天焚烧秸秆 D. 实验室含酸废水倒入下水道 【答案】B 【解析】

【详解】A、燃放烟花爆竹,烟花爆竹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和烟尘,会污染空气,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分类便于垃圾处理,不会污染环境,故选项B符合题意; C、露天焚烧秸秆,会产生烟尘和二氧化碳,会污染空气,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实验室含酸废水倒入下水道,酸会腐蚀下水管,而且会使水质酸化,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He B. NH3 C. C60 D. NaCl 【答案】D 【解析】 【详解】A、He为稀有气体,是由氦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NH3是由氨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C60是由碳60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NaCl 是由Na+、Cl-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D。5.水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冰和水的共存物属于混合物 B. 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C. 可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D. 水气化时体积增大是因水分子变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说法错误; B、酸碱中和反应一定有水生成,但有水生成的不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含有氢元素的物质的燃烧反应,也会有水生成,说法错误; C、可以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硬水中泡沫少、浮渣多,说法正确; D、水气化时体积增大是因水分子间的间隙变大,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大,说法错误; 故选:C。 6.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下列金属的用途利用了金属导电性的是 A. 铜制电线 B. 铁质铁锅 C. 金制项链 D. 铝制饮料罐 【答案】A

南充中考化学2014-2018重要考点统计分析

2014年——2018年 南充化学中考重要考点及考查统计 主题一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物质的分类年年考,08-16年没缺过 (课程标准23页1-4点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与无机物;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知道无机化合物可分为氧化物、酸、碱、盐)(14-4 考查化合物的概念15年第四题涉及名称、俗称、化学式、分类的综合考查。16-6考查纯净物的概念该部分都属于化学重要概念(核心概念)的考查。) 6.(2016)下列四种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钢B.纯净的空气C.氯酸钾D.澄清石灰水 4.(2015)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物质分类完全对应的是() A.汞水银Hg 化合物B.碳酸氢钠苏打NaHCO3盐 C.过氧化氢双氧水H2O2氧化物D.固态二氧化碳干冰CO2有机物 4、(2014)下列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生铁 B.冰水混合物 C.实验溶液 D.液氧 二微粒构成物质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的三个性质(微小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有间隙以及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变化情况);简单微粒结构及转化(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用微粒观点解释

常见的物理现象(分子的几个性质)和化学现象。 14年没考,15年没考,16-7,17-4、7。 4、(2017)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搅拌能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 7、(2017)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7.(2016)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增大,是因为受热时分子体积增大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D.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

河南名校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河南名校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河南省重点中学中考化学总复习 一、基本概念和理论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2、物质的分类 物混合物单质酸性氧化物 物质种类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质纯净物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 碱 化合物 有机物盐 (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 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3).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4).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5).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

备战2019年中考复习: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四章_燃料及其燃烧_4.2_碳_同步测试题(有答案)

备战2019年中考复习: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_ 第四章_燃料及其燃烧 4.2 碳同步测试题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2分,) 1. “低碳生活”、“低碳技术”的基本理念是节能减排.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 B.焚烧垃圾发电 C.焚烧大量秸杆 D.使用可降解塑料 2. 干涸深井底部二氧化碳浓度较大,是因为() A.井底放出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不与氧气反应 C.石灰石受热分解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3. 上海世博提出“世博会场馆只给节能开绿灯”,广州市提出“绿色亚运”.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A.提倡乘公交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C.加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开采力度和用量 D.化工厂废气经处理后排放 4. 二氧化碳下列用途,只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灭火 B.制化肥 C.制干冰 D.温室肥料 5. 通常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是() A. B. C. D. 6. 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是因为它①本身不能燃烧;②不支持燃烧;③能溶于水;④密度比空气大;⑤无色无毒.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⑤ D.①②④ 7. 下列关于的化学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是一种无色有毒的气体 ②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气体 ③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④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8. 下列关于与的比较错误的是() A.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2017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今年中考化学试卷整体来看,难度处于中等,但是考查学生的能力各方面如分析能力,文字叙述及探究等。整体来看,试题坚持了“重视基础、突出能力、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的命题思路;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有新”,既注重基础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的考查,同时又注重科学方法和能力的考查;试题突出了化学学科的特点,既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试题结构 化学试题仍然采用选择题、填空、实验(常规实验和探究实验)、计算应用题等几种题型。四种题型在考查和区分学生时有着不同的功能。选择题每个小题综合了多个知识点,增大了整套试题对知识点的覆盖面,对全体考生有一定的区分。填空及简答题比较基础,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能够把中上水平的学生区分出来。实验探究题和计算应用题对能力要求较高,能够把水平较高的学生选拔出来。同一题型中的化学试题由易到难排列,利于学生答题。这样的试卷结构避免了学生因题型不确定而造成的答题障碍,能更好的考查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低。

与前几年试题相比,2017年试题较大的变化是实验探究题,更加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的能力,对于实验现象描述的化学用语等,使得整份试卷的阅读量减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更充分,更能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二、试题特点及措施 1.知识分布合理,学科重点突出。初步形成层次的全部内容,如质量守恒定律、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金属与矿物、溶液的有关知识、微粒构成物质、基本的实验技能、化学用语的书写和化学计算等,突出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2.回归教材,指导教学 回归教材是今年中考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立意均源自于教材,充分体现出了教材的重要性,同时也对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教材的内涵有很好的导向性。 3.突出能力考查,体现学科思想 试题既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又体现了对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试题的能力结构见表3 4.强化知识迁移,注重联系实际 试题与现在最新的社会热点事件相连,试题情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现了化学新课程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上海初三化学燃料及其燃烧教案习题带答案

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第二节碳 第1课时碳单质 第2课时 CO2和CO的性质 第三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第四节化学燃料 考点一: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 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爆炸,燃烧与缓慢氧化的联系与区别 概念发生条件防范措施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 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 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 离;与空气隔离;降低 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 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 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剧烈燃烧;有限空间严禁烟火 缓慢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的 氧化反应 与空气或氧接触 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 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初三中考化学方程式汇总

初三中考化学方程式汇总 <重要化学方程式汇总> 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CO2):CaCO3 + 2HCl === CaCl2 + H2O+ CO2↑ 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CO2):Ca(OH)2 + CO2 =CaCO3↓+ H2O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热:2KClO3 MnO2 2KCl + 3O2↑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K2MnO4 + MnO2 + O2↑ MnO2 MnO2 过氧化氢:H2O2 ========= H2O + O2↑ 一、与氧气的反应 (1)化合反应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 + O2 CO2 (在氧气中: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2、木炭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2CO 3、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2CO2 (产生蓝色火焰) 4、硫粉在氧气中燃烧:S + O2 SO2 (在空气中:呈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呈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5、磷在氧气中燃烧:4P + 5O2 2P2O5 (产生浓厚的白烟) 瓶底留少量水或细沙

6、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7、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2MgO (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8、铜在空气中加热;2Cu + O2 2CuO (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固体) 9、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 2H2O (产生淡蓝色火焰,干冷烧杯壁有小水珠。或产生爆鸣声) (2)有机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不属于四大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 10、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CO2 + 2H2O 11、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2CO2 + 3H2O 二、制取气体 1、实验室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2H2O2 MnO2 2H2O+ O2↑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KMmO4 K2MnO4 + MnO2 + O2↑ 加热氯酸钾(白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2KClO3 MnO2 2KCl + 3O2↑(黑色固体与白固体末混合) 2、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CO2):CaCO3 + 2HCl === CaCl2 + H2O+ CO2↑ 3、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上制二氧化碳的方法):CaCO3 CaO + CO2↑

2017年河南中考试卷分析

2017年河南中考 试 卷 分 析

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今年的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难易适中,题型稳中有变,个别题目问法灵活,体现了良好的区分度。在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对理解能力、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实际运用能力、鉴赏能力等相关能力的考查。整张试卷继续努力践行着“课标”中“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些核心理念。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中题型稳定、平和,稍有变化。其中,第5题“补写恰当语句使文段语意连贯”的题型,取代了去年的排序题,继2014年、2015年之后再次出现,但是难度不大,学生依据标点符号、运用“瞻前顾后”的方法即可写出答案。第6题材料题围绕传统文化,继续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较之去年,书写量增大,对于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又有了更高要求。 说明文的考查总分不变,依然是12分,但题量由去年的4个小题变成了3个小题,每题都是4分。学生答题时不仅要能准确提取信息,还要能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具体、清晰地表述。 文言文考查《小石潭记》,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其实也在情理之中。很多学生说,虽然在考前没有把这篇文章当做重点来复习,但是平常的复习已经比较扎实,对于课文基本内容和重点问题的把握比较准确,所以考场上并不慌张。也有部分学生说,考前对各种押题班、押题卷不能盲目相信,还是按部就班、跟着老师扎实复习最关键。 作文部分依然延续“二选一”的模式,并且与去年一样,由半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组成。半命题作文“越来越________的我”,给人扑面而来的亲切感:依然把“我”作为写作的核心,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精神世界。很多孩子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半命题作文,补题是关键。横线上填写

上海地区初三化学上册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学习知识情况总结及训练

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1、燃烧的定义 (1)狭义的燃烧:通常的燃烧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 剧烈氧化反应。 (2)广义的燃烧:具有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应。 例如: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钠在氯气中燃烧。 2、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达到燃烧最低温度(着火点) 3、灭火与防火 (1)灭火的方法 ①使可燃物隔绝空气 ②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 ③隔离(移走)可燃物 (2)几种常见灭火器 ①泡沫灭火器。使用方法:头朝下倒转过来,使筒内两种药液混合;灭火原理: 二氧化碳和泡沫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引起的火灾。 ②干粉灭火器。灭火原理:用压缩的CO2吹出干粉(NaHCO3), NaHCO3遇热分解 产生CO2和水。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及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③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方法:手先握在钢筒上的木柄,然后打开螺帽; 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紧密仪器等处的火灾。 4、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比较 5、燃料的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①一定量的燃料燃烧需要一定量的氧气,含碳燃料在氧气充足时,能完全燃烧, 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充足时,不能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②燃料不完全燃烧的后果:浪费燃料产生有毒气体(CO等)污染环境

③促进完全燃烧的方法:增大燃料与空气接触面积;供给足够量的氧气。 例题 [例1] 通常使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1)可燃物跟氧气(或空气)接触(2)将可燃物加热 (3)使可燃物跟气体接触(4)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1)和(2)(B)(3)和(4) (C)(2)和(4)(D)(1)和(4) [例2] 关于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B)都是有氧气参与的反应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 (D)在纯氧中任何物质都可以燃烧 [例3] 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主要是()(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着火点较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燃烧(D)火柴梗接触氧气较少 [例4] 点燃下列混合气体,有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汽油蒸气和氮气(B)氢气和乙醚蒸气 (C)酒精蒸气和空气(D)二氧化碳和天然气 [例5] 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发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 (D)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例6]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要求是()(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地一辆货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内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例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就能燃烧 (B)凡有发光、发热现象产生的都是燃烧 (C)不是所有的物质与氧气接触,且提供足够的热量都会燃烧 (D)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都能产生燃烧现象 [例8] 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A)供给的氧气减少(B)供给的空气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