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血友病的诊断和治疗
血管性血友病的诊断与治疗

州大 学 附属第 一医院 曾有 一 例 2 A型 v WD患 苦 , 肢 的 巨大 下
血肿 竞 达 9k 人 注 意 到 , 族 中 不 同 成 员 的 出 血 表 现 及 g :有 家 严 重 程 度 也 不 相 同 。 患 者 的 出 血 倾 向 可 能 随 年 龄 增 加 而 减
轻
此外 , 有 一 种 血 小 板 型 假 性 v 尚 WD.wF合 成 L此 时 v J
型不 同 , 床症 状轻 重不 等 。轻 者 仅在 拔 牙 或其 他 小 手术 后 临
出血不 止 , 在 家 系调 查 时 才 被 发 现 。但 重 症 ( 或 3型 ) 者 出 患 血 明 显 , 呵 像 血 友 病 那 样 发 生 自 发 性 关 节 肌 肉 出 血 : 苏 也
质量 为 【0 80~1 0 )×1 3 v 2 0 0 ,wF的功能 主 要 由高 分 子质 量 部 0 分完 成 。此 时需有 凝 胶 电泳 或 交 叉 免 疫 电 泳 观 察 不 同 分 子
质量的 v wF的 分 布 及 其 比 例 。 v 可以是 v wD WF量 的 减 少 , 可 以 是 质 的 异 常 , 临 床 也 其 表 现 及 实 验 室 检 查 结 果 很 不 相 同 。 既 , 的 分 型 十 分 复 杂 与 庄
维普资讯
中华 血液 学杂 志 20 0 2年 9 第 月 卷第 9, 朝
iJ n
【, & 0 J
堡!.
. :
50 3
・
教 育 园 地 ・
血 管 性 血 友 病 的 诊 断 与 治 疗
血 管性 血友 病 (o l bad d ̄a v vnWiern i s wD) 临 『 一 l e 是 末上 种常 见的 遗传 性 出血性 疾病 , 发病 机制 是 患者 的 vnWie 其 o l — l
《血友病治疗中国指南(2020年版)》要点

《血友病治疗中国指南(2020年版)》要点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可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两种。
前者为凝血因子(F)缺乏,后者为凝血因子(F)缺乏,分别由相应的凝血因子基因突变所致。
近两年来,各种长效凝血因子产品和非因子类产品相继问世,部分产品已经在我国上市。
因此,有必要对于过去的共识/指南进行更新。
一、治疗原则血友病患者应该在血友病中心接受综合关怀团队的诊疗与随访。
急性出血时应及早到附近的专业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或者在家庭进行自我注射。
早期治疗可以减少疼痛、功能障碍以及远期残疾,并显著减少因并发症导致的住院。
家庭治疗必须由血友病中心的专业人员密切监管,且只有在患者及其家属得到充分的教育和培训后才能开始进行。
血友病患者应避免肌肉注射和外伤。
原则上禁服阿斯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以及所有可能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若有出血应及时给予足量的替代治疗,进行手术或者其他创伤性操作时,应进行充分的替代治疗。
二、替代治疗的药物选择和给药方法血友病A的替代治疗首选基因重组F制剂或病毒灭活的血源性F制剂,无上述条件时可选用冷沉淀或新鲜冰冻血浆等。
每输注1IU/kg体重的F可使体内F活性(FC)提高2%。
F在体内的半衰期约8~12h,要使体内F保持在一定水平需每8~12h输注1次。
血友病B的替代治疗首选基因重组F制剂或病毒灭活的血源性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无上述条件时可选用新鲜冰冻血浆等。
每输注1IU/kg体重的F 可使体内F活性(FC)提高1%,F在体内的半衰期约为 18~24h,要使体内 F保持在一定水平需每天输注1次。
三、替代治疗的实施(一)按需治疗和围手术期替代治疗按需治疗是指有明显出血时给予的替代治疗,目的在于及时止血。
及时充分的按需治疗不仅可以及时止血止痛,更可阻止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的发展。
围手术期替代治疗是指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进行的替代治疗,目的在于保证血友病患者手术的顺利实施和手术后的顺利康复。
血友病PPT课件

血友病的筛选试验
常用筛选试验检测环节
首选检查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PT:凝血酶原时间 BPC:血小板数量 BT:出血时间 血友病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0;23(1):49-53. 血友病和其它出血性疾病诊断. World Federation of Hemophilia. 2010. 周玉杰,等主编. 防栓抗栓现代治疗策略.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3,22.
血友病患者出血速度通常不比正常人快,但出血
时间比正常人长
血友病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0;23(1):49-53.
◎ ○
血友病的流行病学
据估算全世界受血友病困 扰的人数约为400,000 在男性人群中,血友病A 的 发病率约为1/5000,血友 病B 的发病率约为 1/25000 所有血友病男性患者中,血 友病A 约占80%-85% , 血友病B 约占15%-20% 。女性血友病患者极其罕 见
疗程A
1~2天* 2~3天* 1~2天 3~5天* 1~3天 4~7天 8 ~14天* 1~3天 4~7天 3~5天 术日 1~3天 4~6天 7~14天
预期水平B
10~20% 10~20% 15~30% 10~20% 50~80% 30~50% 20~40% 30~50% 10~20% 20~40% 50~70% 30~40% 20~30% 10~20%
分型 分度
分型——根据体内缺少的凝血因子种类分:
缺少凝血因子Ⅷ——血友病甲 (A)
缺少凝血因子Ⅸ——血友病乙 (B)
85%
15%
分度——根据凝血因子缺乏的严重程度,又将血友病分 重型 中型 轻型 <1% 1~5% 5~40%
血友病治疗中国指南(2020年版)

➢ 早期治疗可以减少疼痛、功能障碍以及远期残疾,并显著减少因并发症导 致的住院。
➢ 家庭治疗必须由血友病中心的专业人员密切监管,且只有在患者及其家属 得到充分的教育和培训后才能开始进行。
✓近两年来,各种长效凝血因子产品和非因子类产品相继问世,部分产品已经 在我国上市。因此,有必要对于过去的共识/指南进行更新。
✓本指南仅讨论血友病的治疗,着重讨论非手术治疗,关于血友病的诊断、骨 科手术等请参见文献和文献。
✓另外,各种长效凝血因子产品由于国内尚未上市,本指南也暂时不涉及。
一、治疗原则
三、替代治疗的实施
✓ 关于预防治疗,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方案。 ✓ 最低剂量为英国1976年在血友病A中使用12 IU/kg,每周1 次。目前欧美常用以下三种预防
治疗方案: (1)瑞典Malmö方案(大剂量方案):每剂25~40 IU/kg,血友病A患者每周3 次,血友病B 患者每周2 次。 (2)荷兰Utrecht 方案(中剂量方案):每剂15~30 IU/kg,血友病A患者每周3 次,血友病B 患者每周2 次。 (3)加拿大升阶梯方案(仅限血友病A):每剂50 IU/kg 每周1 次→每剂30 IU/kg 每周2 次→ 每剂25 IU/kg 隔日1 次。 ✓ 有比较研究显示:虽然荷兰的中剂量方案临床结局(包括5 年出血次数和关节评分)稍差于
的按需治疗不仅可以及时止血止痛,更可阻止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的发展。 但按需治疗只是出血后治疗,无法阻止重型血友病患者反复出血导致关节残 疾的发生。围手术期替代治疗是指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进行的替代治疗, 目的在于保证血友病患者手术的顺利实施和手术后的顺利康复。
血友病

四、血友病血友病(hemophilia)是因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而引起的一组出血性疾病。
分为:①血友病A,又称遗传性抗血友病球蛋白缺乏或FⅧ:C缺乏症;②血友病B,又称遗传性FIX缺乏症;③遗传性FⅪ缺乏症,又称Rosenthal综合征。
其中以血友病A最为常见,约占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的85%,遗传性FⅪ缺乏症最少见。
血友病的发病率为5/10万~l0/10万,婴儿发生率约为1/5000。
血友病A、B及遗传性FⅪ缺乏症的比较发病率为16:3:1。
其共同特点为终身性自发性或轻微创伤后出血不止,以及凝血活酶生成障碍而出现凝血时间延长等实验室检查异常。
【病因与发病机制】血友病A和B均为性染色体(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女性遗传、男性发病)。
其遗传规律见图6—4。
遗传性F Ⅺ缺乏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均可遗传,子女均可发病。
约l /3的病人无家族史,发病原因不明。
不同类型血友病的发病基础与其所缺乏的凝血因子种类有关(血友病A、B及遗传性FⅪ缺乏症,分别缺乏FⅧ、FIX和FXI),但共同的结果均是造成机体内源性凝血途径正常运作的原料缺乏,凝血活酶生成减少,凝血酶原激活受限,最终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而使病人发生出血或出血倾向。
…【临床表现】血友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其类型及相关凝血因子缺乏的严重程度,主要表现为出血和局邵血肿形成所致的压迫症状与体征。
1·出血是血友病病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
其中以血友病A最为严重,血友病B次之,遗传性FⅪ缺乏症最轻。
其特征为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包括碰撞、切割、针刺或注射、运动性扭伤或拉伤等)、小手术(如拔牙)后出现局部延迟性、持久性、缓慢的渗血,罕有急性大出血。
手术伤口的延迟性出血,可危及病人的生命。
出血部位以皮下软组织及肌肉出血最为常见,关节腔内出血(主要是负重关节)次之,内脏出血较为少见,一旦出现后果严重,颅内出血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肌肉及关节腔内出血是血友病病人的特征。
小儿血友病

(四)实验室检查
3. 血友病基因检测
➢ 以便确定致病基因,为同一家族中的携带者检测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 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判定患者产生抑制物的风险。
(五)血友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 血友病的诊断
➢ 男孩反复发生出血或外伤后出血不止 ➢ 亲兄弟或母系家族中男性有类似出血史 ➢ 临床表现为皮下血肿、肌肉血肿、关节出血 ➢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 确诊依赖于凝血因子Ⅷ、Ⅸ活性测定
(四)实验室检查
1. 筛查实验
➢ 凝血时间延长(轻型者正常) ➢ 凝血酶原消耗不良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 ➢ 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异常 ➢ 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正常
主要影响内源性凝血
(四)实验室检查
2. 确诊实验——凝血因子测定
➢ 用免疫学方法测定因子Ⅷ:C和因子Ⅸ:C的活性,对血友病A或血友病B有确 诊意义。 ‐ 重型(<1%) ‐ 中型(1%~5%) ‐ 轻型(>5%~40%)
(七)遗传咨询
➢ 遗传性疾病婚前检测;杜绝近亲结婚。 ➢ 对患者的家族成员进行筛查,以确定可能的其他患者和携带者,通过遗传咨询,使他们了解
遗传规律。 ➢ 对血友病家族中的孕妇进行基因分析和产前诊断。
妊娠8~10周可以行绒毛膜活检确定胎儿的性别;可以通过胎儿的DNA检测致病基因; 妊娠15周左右可行羊水穿刺进行基因诊断。如确定胎儿为血友病,可及时终止妊娠。
(六)血友病的治疗与预后
3. 因子替代治疗——预防治疗
➢ 预防治疗方案 ‐ 大剂量方案:血友病A 25~40U/kg,3次/周或隔日1次,血友病B,2次/周。 ‐ 中剂量方案:血友病A 15~30U/kg,3次/周,血友病B,2次/周。 ‐ 小剂量方案:血友病A 10U/kg,2次/周或每3天1次,血友病B 20U/kg,1次/周。
血友病怎么检查血友病如何确诊血友病检查项目

血友病怎么检查血友病如何确诊血友病检查项目
血友病是一种血液型疾病,我们不仅仅通过症状来诊断,还要通过实验室检查来确诊是否患有血友病。
定性实验
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及纠正实验,简易凝血活酶生成纠正实验对血友病定型有确诊意义:1、能被正常硫酸钡吸附血浆纠正而不能被正常血清纠正的为血友病甲。
2、不能被正常硫酸钡吸附血浆纠正而能被正常血清纠正的为血友病乙。
3、均能被正常硫酸钡吸附血浆和正常血清纠正的为血友病丙。
症状排查
1、发病特点男性,<2岁或童年以后发病,发病越早症状越重,反复出血,终身不已。
2、出血特点自发或轻微外伤即见渗血不止,甚至持续数天,多为瘀斑、血肿;膝、踝、肘、腕等关节易出血,反复出血可致关节畸形,口鼻粘膜出血也多见。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因子VIII促凝活性(VIII:C)测定明显减少(血友病甲,分型:重型<1%,中型2%~5%,轻型6%~25%,亚临床型26%~49%);因子I某促凝活性(I某:C)测定减少(血友病乙)。
凝血检查
出血时间正常;凝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能被正常新鲜血浆或硫酸钡吸附血浆纠正者为血友
病甲(A);能被正常血清纠正,但不被硫酸钡吸附血浆纠正者为血友病乙(B)。
血友病的总结

关于血友病的介绍作者 09级生科蒋秀兰 1244409044摘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血友病并不陌生。
它是一组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以致出血的疾病,为典型的性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由女性传递,男性发病,控制因子合成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关键词:血友病 X染色体1.什么是血友病血友病是一组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以致出血性疾病。
先天性因子Ⅷ缺乏为典型的性联隐性遗传,由女性传递,男性发病,控制因子Ⅷ凝血成分合成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患病男性与正常女性婚配,子女中男性均正常,女性为传递者;正常男性与传递者女性婚配,子女中男性半数为患者,女性半数为传递者;患者男性与传递者女性婚配,所生男孩半数有血友病,所生女孩半数为血友病,半数为传递者。
约30%无家族史,其发病可能因基因突变所致。
因子Ⅸ缺乏的遗传方式与血友病甲相同,但女性传递者中,因子Ⅸ水平较低,有出血倾向。
因子X1缺乏,均导致血液凝血活酶形成发生障碍,凝血酶原不能转变为凝血酶,纤维蛋白原也不能转变为纤维蛋白而易发生出血。
2.血友病的发现过程回顾历史,遗传性血液病在遗传性疾病和血液性疾病中最先为人们所注意。
早在12世纪时,阿拉伯文中已有血友病的记载,19世纪时,由于英国下室出现了血友病并波及了欧洲各王室,至今仍为众人所盛传。
目前已发现的遗传性血液病约有100余种,基本分为三大类:(1)遗传性红细胞系统疾病。
(2)遗传性白细胞系统疾病。
(3)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其中有极少见的,至今报告不过数例;也有极常见的,例如镰形细胞贫血病,在我国虽然极为罕见,但在热带非洲有此基因者约占人口的20%,有些地区高达40%;又如8地中海贫血从地中海、中东、印度和巴基斯坦部分地区,一直延伸到南亚的广大地区,其基因携带者达人口的5~20%。
3.血友病的表现和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出血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患者终身有自发的/轻微损伤/手术后长时间的出血倾向,重型可在出生后既发病,轻者发病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