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合集下载

女性偏头痛中医治疗方案

女性偏头痛中医治疗方案

一、引言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头痛为主要特征,常常伴有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

据统计,女性偏头痛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且在月经期、孕期、产褥期等特殊时期症状更为明显。

中医治疗偏头痛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将介绍女性偏头痛的中医治疗方案。

二、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女性偏头痛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具体表现为:1. 肝郁气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发为偏头痛。

2. 脾胃虚弱: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导致偏头痛。

3. 肾精不足:肾精亏损,髓海空虚,不能滋养脑窍,导致偏头痛。

4. 外感风邪:感受外邪,邪气侵犯头部,导致偏头痛。

三、中医治疗方案1. 中药内治(1)肝郁气滞型治法: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药用柴胡、白芍、当归、川芎、香附、甘草等。

(2)脾胃虚弱型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止痛。

方剂:六君子汤加减。

药用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半夏、陈皮等。

(3)肾精不足型治法:补肾益精,养血止痛。

方剂:左归丸加减。

药用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鹿角胶、龟板胶等。

(4)外感风邪型治法: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剂:川芎茶调散加减。

药用川芎、白芷、荆芥、防风、羌活、细辛等。

2. 中药外治(1)中药熏蒸选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效的中药,如川芎、白芷、细辛等,煎煮后进行头部熏蒸,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2)中药敷贴选用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功效的中药,如吴茱萸、川芎、白芷等,制成药饼敷贴于头部,每日1次,每次4-6小时。

3. 针灸治疗(1)体针选取头部穴位,如百会、风池、太阳、合谷、足三里等,采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2)耳针选取耳穴,如神门、头痛点、皮质下、肝、脾、肾等,采用压丸法,每日1次,每次5-10分钟。

4. 推拿按摩选用头部穴位,如百会、风池、太阳、合谷等,采用揉、按、拿、搓等手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偏头痛的中药治疗偏方 中医治疗偏头痛的偏方

偏头痛的中药治疗偏方 中医治疗偏头痛的偏方

偏头痛的中药治疗偏方中医治疗偏头痛的偏方各种头痛症的中药治疗偏方一,偏头痛:多见于女性,常于青春期起病,呈周期性发作,更有部分病人的头痛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典型发作前病人常常先有嗜睡,倦怠,忧郁感,并可能在眼前出现闪光,暗点还可出现面,唇,肢体麻木,失语等,这些先兆症状大约经过20-30分钟后消退,然后出现剧烈头痛,痛得好像钻子钻和针刺一样,这种头痛常常偏于一侧,常从眼眶或前额部开始,向半侧部扩展,也可遍及整个头部,头痛发作持续数小时或数日后逐渐减轻,常常在入睡后完全缓解,可用下列方剂治疗:①葛根片(每片含葛根素100毫克),每次5片,一日三次,开水吞服,边服两个月以上。

②柴胡12克,白芍30克,川芎30克,白芷12克,扞附10克,杏仁10克,细辛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③防风通圣丸(成药),照说明服用。

④山羊角(刮屑)20克,川芎6克,制川乌3克,白芷6克,水服,每日一剂。

⑤萝卜汁(加少量冰片)滴鼻。

二,高血压头痛:这种头痛是高血压病人的常见症状,头痛常为深部搏动样钝痛,有时伴有头部紧压感,痛的部位常在额部和枕部,头痛程度常与血压突然升高有关,对高血压头痛可用下列方剂治疗:①六味黄酮茶(成品食用茶,每袋4克),视血压情况每日一到三袋,95度开水冲饮,六味黄酮茶降血压,降血脂,降血液粘稠中草药的茶,对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头胀效果明显。

②天麻钩藤饮:天麻10克,钩藤20克,夜交藤30克,石决明30克,炒山栀10克,黄芩10克,牛膝10克,杜仲12克,益母草30克,寄生30克,茯神10克。

三,头部器官及邻近组织病变所致的头痛又分为:眼源性头痛,耳拳性头痛,鼻或鼻窦炎症引起的头痛,齿源性头痛,颈锥病引起的头痛。

1,眼源性头痛:青光眼引起的头痛可用下列方剂治疗:①羌活12克,防风12克黄芩10克,甘草10克,白芷10克,藁本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②龙胆草10克,蔓荆子10克,牛膝10克,扞附12克,茺蔚子10克,赤芍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评估

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评估

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评估近年来,偏头痛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常见疾病。

除了传统的西医药物治疗外,中医针灸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替代疗法。

本文将对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进行评估。

一、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原理和方法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学经络理论和气血循环观念。

针灸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施加适度的刺激,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消除病因和病机,从而达到治疗偏头痛的目的。

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针刺、艾灸、拔罐等。

在针刺疗法中,针刺的部位通常选择在头部、颈部和背部的经络上,通过调节特定穴位的气血循环来改善偏头痛的症状。

二、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评估方法评估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需要结合客观指标和主观感受两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估方法:1.临床症状评估:通过观察病人的疼痛程度、疼痛区域、疼痛持续时间等症状,来评估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

一般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或疼痛程度量表(NRS)进行评估。

2.生活质量评估: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对偏头痛的影响程度,如疼痛对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的干扰程度等。

常用的工具包括偏头痛生活质量问卷(Migrain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SQ)等。

3.再发率评估:针对疗效追踪和长期效果评估,统计病人在一定时间内再次发生偏头痛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以判断中医针灸治疗的长期疗效。

三、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与实践近年来,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许多临床研究证实了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良好效果。

一项针对偏头痛患者进行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在中医针灸治疗组中,疼痛程度和频率得到了显著改善,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

此外,一些荟萃分析和综述研究也支持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中医针灸能够显著减轻偏头痛的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并降低疼痛的再发率。

治疗偏头痛的土方法

治疗偏头痛的土方法

治疗偏头痛的土方法
首先,艾灸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对于缓解偏头痛症状也有一定的效果。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燃烧艾草,产生热量刺激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头部的疼痛感。

艾灸的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在家中自行操作,但需要注意艾灸的时间和温度,以免造成烫伤。

其次,中草药泡脚也是一种常见的土方法。

泡脚可以通过足底穴位的刺激,促
进全身的血液循环,缓解头部的疼痛感。

在泡脚水中加入一些具有舒筋活络、理气止痛功效的中草药,如川芎、当归等,可以增强泡脚的疗效。

泡脚的时间一般为
20-30分钟,水温以能承受的舒适温度为宜。

另外,按摩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土方法。

通过按摩头部的特定穴位,可以缓解
头部的疼痛感。

常用的按摩穴位包括太阳穴、百会穴等,可以通过指压、推拿等方式进行按摩。

按摩的力度要适中,避免造成头部的不适感。

每天坚持按摩头部数分钟,可以有效缓解偏头痛症状。

此外,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对缓解偏头痛症状有一定的帮助。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合理安排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食用刺激性食物。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总之,治疗偏头痛的土方法虽然简单,但却有着一定的疗效。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可以结合这些土方法,缓解偏头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当然,如果偏头痛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还是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和指导。

希望大家都能够远离偏头痛的困扰,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偏头痛中医病案

偏头痛中医病案

偏头痛中医病案
患者,女,32岁。

头痛已有多年,每次发作头痛剧烈,常伴随恶心、呕吐、眼花、视物模糊等症。

体检发现患者体质较虚弱,常感疲乏乏力,
手足发凉,面色苍白,气短懒言。

中医诊断:本病为肝肾亏虚,血瘀阻络所致。

治疗方案:以活血化瘀、调养肝肾为治疗原则。

方药:六味地黄丸、丹参饮子、桂枝茯苓丸、四物汤等,逐步排毒、
养阴、通经。

治疗效果:经过1个月的中药治疗,患者头痛频率明显降低,疼痛程
度减轻,伴随症状也得到了缓解。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患者头痛几乎停止
发作,体质得到了恢复。

并且患者还不再感到疲乏乏力、手足发凉、面色
苍白、气短懒言等不适症状。

头部针灸缓解颈部疼痛和偏头痛

头部针灸缓解颈部疼痛和偏头痛

头部针灸缓解颈部疼痛和偏头痛头部针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刺激头部特定穴位,以缓解颈部疼痛和偏头痛。

这种疗法已经被广泛认可,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应用。

头部针灸的原理是通过刺激头部上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恢复身体的平衡。

颈部疼痛和偏头痛常常是由于颈椎僵硬、头部血液循环不畅等原因引起的。

头部针灸可以促进气血的循环,舒缓局部肌肉的紧张,从而减轻症状。

头部针灸的穴位选择因人而异,常见的穴位包括百会穴、风池穴、颊车穴等。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上,风池穴位于颈椎第一和第二椎骨之间,颊车穴位于耳廓上方。

在实施头部针灸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确定合适的穴位,然后使用针灸针进行刺激。

头部针灸的疗程长短因人而异,一般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显著的效果。

每次治疗一般持续15-30分钟,每周进行1-2次,连续几周。

治疗过程中,患者通常会感到轻微的针刺感和局部酸胀感,但多数患者都可以接受。

头部针灸的治疗效果可能会有所延迟,一般需要3-4次治疗后才能明显缓解颈部疼痛和偏头痛。

除了头部针灸,患者还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保持良好的坐姿、正确使用电脑和手机等,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此外,适量的运动、良好的休息和饮食习惯也对减轻颈部疼痛和偏头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虽然头部针灸在缓解颈部疼痛和偏头痛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

因此,在接受头部针灸治疗前,患者应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治疗的适用性,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结起来,头部针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颈部疼痛和偏头痛的中医疗法。

通过刺激头部穴位,可以促进气血流动,缓解颈部疼痛和偏头痛。

然而,患者在接受头部针灸治疗前应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并结合其他治疗方法来获得更好的疗效。

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头部针灸,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偏头痛(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偏头痛(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偏头痛(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证治方药】(一)肝寒血凝1,临床表现:单侧或双侧头痛,遇阴冷气候或下雨天而发作,伴有搏动感。

面色苍白或无华,四肢不温或逆冷,发怍前则伴有恶心呕吐、吐出清涎。

舌质淡润,苔薄白,脉沉弦或微细。

2,病因病机:寒性收引,肝脉凝滞。

气血闭阻,络脉不通。

3,治法:温通肝经,散寒止痛。

4,方剂:当归四逆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全当归10~30g,桂枝10g。

白芍15~30g,细辛3~5g。

通草10g,生姜6~10g,大枣5~10枚,炙甘草5~10g。

方义:当归、白芍和血调营,桂枝、细辛温通散寒,生姜、大枣和胃,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加减:恶心呕吐,吐清诞,头痛引段头顶部者,加吴茱萸,法半夏温肝降气。

即合吴茱萸汤(《伤寒论》)用;若呕吐酸苦水,口苦心烦者,加吴茱萸、黄连温肝清胃,即合左金丸(《丹溪心法》)用。

寒则痛甚,剧痛不止,四肢冷者加淡附子、干姜温阳散寒,即合四逆汤(《伤寒论》)用。

5,变通法:若见头痛以巅顶为明显,呕吐涎沫,舌淡,脉弦者,可直接用吴莱萸汤(《伤寒论》)合小半夏汤(《金匮要略》)。

用上述主方效验后,宜续于主方加川芎、地黄等养血药,即当归四逆汤合四物汤(《和剂局方》),以巩固疗效。

(二)肝火上炎1,临床表现;头痛如裂,伴头胀头晕,视物不清,两目闪光。

面红目赤,口苦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胸胁乳房胀痛,大便秘结,小便黄。

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2、病因病机:情志不遂,饮食偏嗜辛辣燥热或酒、茶、咖啡等,肝气失于疏泄条达,素体偏于火热内盛,郁而化热,肝火上炎,上扰清空。

3,治法:清泄肝火,兼以缓肝止痛。

4,方剂;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龙胆草6~10g,栀子1垤,黄芩l0g,柴胡5~10g,当归10~15g,生地黄l0~15g,泽泻10~15g,车前子10~15g,生甘草10g。

方义:龙胆草、栀子、黄芩清肝泄火,当归、生地养血和营;泽泻、车前子利小便,使热由下泄;柴胡疏肝,甘草缓急。

中医治疗偏头痛有哪些有效的方法?

中医治疗偏头痛有哪些有效的方法?

中医治疗偏头痛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偏头痛在临床上是常见病症,这种病症迁延时间长,病情复发率高,是临床上的难治性疾病。

患者发生偏头痛后,这种病症不仅会影响患者身体健康,还会导致其工作和生活受影响,因此,偏头痛对患者危害性大,需要临床医生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

临床上对偏头痛患者治疗时,主要采用西药治疗,西药的优点是显效快,能够快速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但是西药治疗后复发率高,并且偏头痛治疗时间长,患者长期使用西药治疗后副作用大,影响患者用药治疗安全。

为了解决西药治疗存在问题,可以在临床上结合中医治疗,中医不仅副作用小,而且能够从根源治疗疾病,并且治疗方式较多,能够帮助患者减少病症复发。

因此下文中主要介绍中医治疗偏头疼的方式,以期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1.偏头疼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偏头痛病症属于头风范围,其病症引起原因中,以患者正气不足,外邪入侵,引起患者气血淤堵,经络不畅,因此中医中有痛则不通理论,所以患者疼痛主要原因是血气不通引起。

根据中医治疗理论,以活血化瘀为主要的治疗原则。

引起疾病原因和肝脏、肾脏、脾脏等有关系。

其主要的发病机理是以上器官虚弱,导致身体机理失调,出现血液淤堵,脑组织细胞失去滋养,脑组织经络失养引起经络不通,出现偏头痛疾病[1]。

2.中药内服治疗偏头痛方式中医认为偏头痛与肝关系密切,将反复发作的偏头痛归为头风或内伤头痛,治疗重点为调肝气,临床常用的方子为四逆散,即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四味药;患者出现肝阳上亢时应加入天麻、钩藤等药物;肝火上延时应在疏肝的基础上加入桑叶、菊花或栀子来清肝火;伴有痰湿的患者应加用平胃散,即陈皮、苍术、厚朴类药物;痰热的患者可以用黄连温胆汤;血瘀的患者可以合用桃红四物汤,即血府逐瘀汤。

王清任的《医林改错》记载,对于没有表证、里证,忽犯忽好,其他方子不能治疗的头痛,也可以使用血府逐瘀汤,同时临床上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的效果也很好;偏虚的头痛主要以补益气血为主,常用方子包括加味四物汤;偏阳虚的患者可以加入附子、细辛、桂枝类药物;偏气虚的患者可以在四物汤的基础上加人参、黄芪、红景天;偏阴虚的患者可以适当加入滋阴的药物,如女贞子、旱莲草等[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头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⑴丹参息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养血平肝。

主治高原地区血管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丹参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12克、熟地10克、鸡血藤15克、夏枯草9克、珍珠母20克(先煎)、细辛
2克(后下)、刺蒺藜10克、菊花6克、秦艽10克,加水1000毫升
煎煮后加入白糖熔化,浓缩至100毫升。

每日1剂,12~15天为1
疗程。

⑵天麻头痛散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驱风镇痛。

主治偏头痛。

[处方及用法]天麻12克、当归尾12克、白菊花12克、白芷12克、川芎12克、丹参12克、红花10克、桃仁6克、生地10克、
茯苓12克、白芍12克、蔓荆子12克,水煎服。

⑶疏肝止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疏肝解郁;主治肝气郁结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柴胡9克、赤白芍10克、香附10克、桔叶10克、炒枳壳9克、甘草6克,水煎服。

⑷清热止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化痰热;主治痰湿化热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半夏10克、陈皮9克、枳实6克、竹茹2克、桔
梗9克、茯苓15克,水煎服。

⑸当归化瘀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主治瘀血阻络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当归10克、丹皮10克、红花6克、生地15克、
桔梗9克、川芎6克,水煎服。

护理主要是从饮食上护理。

首先,尽量不让吃奶酪和酵母面包,特别是经过陈年处理的奶酪。

经过加工和冷冻的罐装食品也不让吃。

因为这些食品中含有大量的酪胺,这些食品会加重头痛和不利于病
的恢复。

不吃这些食品后头痛得到缓解。

然后不让吃不新鲜的肉类和鱼,包括热狗,熏肉和火腿。

因为经过长时间存放的肉类和鱼含有很多的酪胺,热狗和熏肉、火腿中酪
胺含量也非常高。

吃了不仅对身体不好,还会加重头痛。

拒绝拒绝
吃这些食物后,病大为好转。

最后不让喝啤酒和葡萄酒,但是可以喝香槟,伏特加和苏格兰威士忌。

因为可以喝这些酒它们的酪胺含量很低。

最后说一下要特别
注意的,我买罐装和冷冻食品是非常注意它们的成分商标。

以免买
到高酪胺的食品。

在以上的护理下病慢慢好转,并且没有复发。

1、休息:家属应指导患者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注意劳逸
结合。

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患者可依据自身生活规律,合
理安排作息时,并尽可能地不要打乱自己的作息计划。

起床时间不
能早于6:30,午休小憩一会儿很有益,晚间休息前不宜饱食、吸烟、饮浓茶或做过量的运动,行热水浴或用热水泡脚,熄灯,创造
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以降低大脑皮质兴奋性,使之尽快进入睡眠
状态。

2、环境护理:室内光线要柔和,环境要安静,避免吵杂,过多
噪音是引发紧张性偏头痛的常见原因。

3、饮食护理:偏偏头痛患者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性,应避免应用
致敏的药物及某些辛辣刺激性食物,煎、炸食物以及酪胺含量高的
易诱发偏偏头痛的食物,如巧克力、乳酪、柑橘、酒精类食物,多
食富含维生素b1的谷类、豆类食物以及新鲜水果、蔬菜等。

戒烟酒。

猜你喜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