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学

合集下载

食用菌栽培学电子教案

食用菌栽培学电子教案

食用菌栽培学电子教案第一章:食用菌概述1.1 食用菌的定义与分类1.2 食用菌的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1.3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第二章:食用菌的生长条件2.1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2.2 食用菌的培养基质2.3 食用菌的环境因素第三章:食用菌的栽培技术3.1 菌种的制作与保存3.2 食用菌的栽培方法3.3 食用菌的出菇管理第四章: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4.1 食用菌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4.2 食用菌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4.3 绿色防治方法的应用第五章:食用菌的保鲜与加工5.1 食用菌的保鲜方法5.2 食用菌的加工方法5.3 食用菌产品的市场推广第六章:食用菌的遗传育种6.1 食用菌遗传育种的意义与方法6.2 食用菌菌种选育的技术途径6.3 食用菌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第七章:食用菌的生理代谢7.1 食用菌的碳水化合物代谢7.2 食用菌的氮素代谢7.3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其他代谢途径第八章:食用菌的环境污染与防治8.1 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8.2 食用菌栽培环境的监测与调控8.3 环保型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应用第九章:食用菌的产业化生产9.1 食用菌产业化生产概述9.2 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9.3 我国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的发展趋势第十章:食用菌的科研与产业发展10.1 食用菌栽培学的研究进展10.2 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与转化10.3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重点解析重点章节解析:第一章:食用菌概述1.1 食用菌的定义与分类1.2 食用菌的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1.3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第二章:食用菌的生长条件2.1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2.2 食用菌的培养基质2.3 食用菌的环境因素第三章:食用菌的栽培技术3.1 菌种的制作与保存3.2 食用菌的栽培方法3.3 食用菌的出菇管理第四章: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4.1 食用菌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4.2 食用菌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4.3 绿色防治方法的应用第五章:食用菌的保鲜与加工5.1 食用菌的保鲜方法5.2 食用菌的加工方法5.3 食用菌产品的市场推广第六章:食用菌的遗传育种6.1 食用菌遗传育种的意义与方法6.2 食用菌菌种选育的技术途径6.3 食用菌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第七章:食用菌的生理代谢7.1 食用菌的碳水化合物代谢7.2 食用菌的氮素代谢7.3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其他代谢途径第八章:食用菌的环境污染与防治8.1 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8.2 食用菌栽培环境的监测与调控8.3 环保型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应用第九章:食用菌的产业化生产9.1 食用菌产业化生产概述9.2 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9.3 我国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的发展趋势第十章:食用菌的科研与产业发展10.1 食用菌栽培学的研究进展10.2 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与转化10.3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难点章节解析:第二章:食用菌的生长条件2.1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2.2 食用菌的培养基质2.3 食用菌的环境因素第四章: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4.1 食用菌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4.2 食用菌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4.3 绿色防治方法的应用第七章:食用菌的生理代谢7.1 食用菌的碳水化合物代谢7.2 食用菌的氮素代谢7.3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其他代谢途径第八章:食用菌的环境污染与防治8.1 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8.2 食用菌栽培环境的监测与调控8.3 环保型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应用第十章:食用菌的科研与产业发展10.1 食用菌栽培学的研究进展10.2 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与转化10.3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这些章节涵盖了食用菌栽培学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052360课程名称:食用菌栽培学/Edible Mushroom Cultivation学时:54 (理论36,实验18)学分:2.5适用专业:园艺开课学期:3开课部门:生科院先修课程:微生物考核要求:考查使用教材:《食用菌栽培学》,杨新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食用菌栽培学主要研究大型真菌可供人类食用的真菌,主要任务是研究其生命活动规律、栽培技术和利用方法,目的是生产更多更好的食用菌产品,以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掌握食用菌栽培常用使用技术,为今后从事食用菌生产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章节课程内容学时绪论绪论 2第一章食用菌的形态 2第二章食用菌的分类 2第三章食用菌的营养生理 2第四章食用菌的生态 2第五章食用菌的消毒与灭菌 2第六章食用菌的菌种生产 4第七章平菇栽培 4第八章香菇栽培 4第九章双孢蘑菇栽培 4第十章草菇栽培 3 第十一章金针菇栽培 3 第十二章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2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学好理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掌握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五、教学内容绪论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食用菌的基本概念第二节食用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第三节发展食用的意义、食用菌的发展前景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食用菌的基本概念和学习本课程的意义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食用菌的概念难点:广义食用菌与狭义食用菌的区别4、教学建议根据标本讲授。

第一章食用菌的形态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形态结构与分类地位第二节生理及生态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食用菌的生物学知识,生理及生态特点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食用菌的形态和分类地位,生长的环境条件难点:食用菌生长的环境条件4、教学建议重点讲述食用菌的形态和生长条件。

第二章食用菌的分类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食用菌的形态结构第二节食用菌的分类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食用菌的形态结构3、教学重点难点食用菌的形态结构4、教学建议重点讲述食用菌的形态和结构。

食用菌栽培学

食用菌栽培学

食用菌栽培学食用菌栽培学第一章:绪论一、概述1、什么是食用菌?狭义的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的、其肉质或胶质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

通称蘑菇。

2、食用菌的营养价值: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与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3、食用菌的保健功能(1)抗肿瘤活性(2)增强免疫功能(3)调节血脂作用(4)保肝解毒作用(5)降血糖作用(6)其它作用二、我国食用菌的栽培资源、现状与历史1、我国食用菌的栽培现状(1)食用菌产值仅次于粮、棉、油、果、菜,在种植业中居第6位。

(2目前国际市场以三大菇类为主,即双孢蘑菇、香菇、平菇。

2、我国食用菌的栽培资源自然界约有食用菌2000种,我国食用菌已知938种,隶属于166属,54科,14目。

三、国际食用菌事业的现状世界第一大食用菌为蘑菇,第二大食用菌为香菇,中国的香菇居世界第一位也居世界之首;其次是日本,韩国居第三。

第二章: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一、菌丝体1、丝体的来源孢子是微小的繁殖单位,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形成管状的丝状体,每根丝状体叫菌丝。

菌丝通常是无色或有色,由顶端生长,在基质中蔓延伸展,反复分枝,组成菌丝群,通称菌丝体。

2、菌丝体的双核化和子实体的形成单核孢子萌发时产生一根菌丝,即初生菌丝,这种菌丝开始时是多核的,但很快产生隔膜,使每个细胞各具一个细胞核,又称单核菌丝。

单核菌丝不能形成正常的子实体,必须进行双核化后由双核菌丝发育而成。

单核菌丝的双核化是通过“同宗接合”或“异宗接合”方式进行。

同宗接合-------指在同一孢子萌发后长出的单核菌丝互相接合时,彼此之间的原生质和细胞核结合在同一个细胞中(质配)形成双核菌丝,这种单核菌丝为雌雄同株,称自交亲和。

少数食用菌属这种类型,如蘑菇、草菇等。

异宗接合-------指由两个具有不同性别的孢子所产生的单核菌丝之间进行质配。

同性间永不亲和,不能形成子实体,这种现象称自交不育。

大多数食用菌属这种类型。

初生菌丝形成次生菌丝,即进行双核化,与初生菌丝相比:具有两个细胞核,菌丝体较粗长,可作为繁殖材料,可形成子实体,存在时间最长。

1340036《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

1340036《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

GDOU-B-11-213课程简介课程简介:我国食用菌的自然资源,人工栽培历史、产量水平、营养价值及我国食用菌生产在世界上的地位和我国发展食用菌的广阔前景。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分类、生活史及食用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管理方法。

食用菌生产全过程的基本操作技术:制种程序及设备仪器的使用、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各级菌种的制作方法,菌种质量检查及选育和保藏等。

介绍蘑菇、香菇、平菇、木耳、草菇等等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和技术。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植保、植科、园艺等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其目的是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能掌握食用菌栽培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要求掌握食用菌栽培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食用菌的制种技术,实践学会多种具有代表性的食用菌栽培技术。

期未考查为评分依据。

三、面向专业:植保、植科、园艺等专业四、先修课程:微生物学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讲授内容,涉及微生物学知识;在“微生物学”课程学习后再开课为宜。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第一章概论(1学时)第一节食用菌的基本概念食用菌(edible fungi) (A)、蘑菇(mushroom)(A)第二节食用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C)营养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第三节发展食用的意义、食用菌的发展前景(C)第二章食用菌的生物学知识(3学时)第一节形态结构与分类地位食用菌的一般形态结构与主要识别特征(A):伞菌子实体结构:菌盖、菌褶(或菌孔)、菌柄、菌环、菌托、孢子印等;营养体:菌丝与菌丝体特征;孢子:有性孢子与无性孢子;特殊组织化形体一子座、菌索、菌核。

分类地位及主要种类(A):子囊菌::块菌(Tuber)、羊肚菌(Morchella)、冬虫夏草(Cordyceps)、担子菌:1.层菌纲:有隔担子菌纲:担子分隔。

代表种:银耳、木耳;无隔担子纲:担子无隔。

《食用菌栽培学》复习内容

《食用菌栽培学》复习内容

《食用菌栽培学》复习内容绪论1 、什么是食用菌?食用菌是一类可供食用的具有显著子实体的大型真菌。

2、发展食用菌生产有什么意义?1)食用菌人工栽培是利用锯末、秸秆、棉皮、玉米芯等广大平原和山区的下脚料生产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优质食品的过程;2)它可以改善环境,变废为宝;它利用薄地或闲地种植,不受地力限制,提高了土地利用程度;3)它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主要依靠培养料的水分生长,耗水量少,因此外界的环境因素对它影响小;4)而且可与农作物错季生产,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

5)食用菌的投入产出比高,效益明显,是一般粮食作物的20-40倍。

6)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销和内需迅速增加。

因此,食用菌被冠以生态农业,高效农业、节水农业、致富农业、创汇农业的美名成为农业经济中的一项重要产业。

第一章第一节食用菌形态结构1、什么是菌丝体、子实体、子实层、孢子印、内菌幕、外菌幕?菌丝体是由基质内无数纤细的菌丝交织而成的丝状体或网状体。

锁状联合是双核菌丝细胞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先在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的两核之间的细胞壁上产生一个小突起,形似小分枝,分枝向下弯曲,其顶端与细胞的另一处融合,在显微镜下观察,形似一把锁,故称为“锁状联合”。

子实体是由分化的菌丝体组成,能产生有性孢子的菌体或菇体。

子实层是着生有性孢子的栅栏组织,是真菌产生子囊孢子或担孢子的地方。

孢子印是指孢子按菌褶的排列方式散落在纸上形成的图文。

(伞菌分类的重要依据)内菌幕是指连接在菌盖和菌柄间的膜状结构。

(破裂后形成菌环)外菌幕是指包裹在幼小子实体外面的膜状结构。

(破裂后形成菌托)2、初生菌丝、次生菌丝、三生菌丝特征、特点初生菌丝指刚从担孢子萌发出的菌丝。

特征是初期无隔、单细胞多核菌丝;很快生隔、多细胞单核菌丝。

特点是菌丝细,分枝少,生长慢,生长期短,一般不结实。

次生菌丝由两个初生菌丝质配而成。

特征是多细胞双核菌丝,细胞壁上有锁把状突起。

特点是粗壮,多分枝,生长快,多以锁状联合方式分裂生理成熟时形成子实体生长期长。

《食用菌栽培学》课件

《食用菌栽培学》课件

平菇
味道清淡,营养丰富,适合各 种烹饪方式。
金针菇
细长的菌柄和丰盈的菌盖,是 寿司和火锅的Biblioteka 想配料。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步骤
1
菌种培养
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和条件,使菌种快速生长和繁殖。
2
基质制备
选用适当的有机基质,如麸饼、秸秆、蘑菇渣等,进行消毒和调理。
3
接种培养
将培养好的菌种和基质混合,进行最佳温湿条件下的培养。
食用菌栽培学
探索食用菌栽培的奇妙世界,理解食用菌的分类与特点,以及食用菌栽培的 基本步骤和环境要求。
食用菌栽培学概述
1 历史悠久
食用菌栽培是一门古老的农艺学科,承载着人类对食用菌的需求和探索。
2 多样性
食用菌栽培涵盖了数百种不同的食用菌品种,各自具有独特的味道和营养价值。
3 生态友好
食用菌栽培是一种环保农业实践,占用少量土地且产生较少的农业废弃物。
4
观察与收获
密切观察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情况,及时采摘成熟的食用菌。
食用菌栽培的环境要求
1 温度
不同食用菌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通常在15-25摄氏度下生长最佳。
2 湿度
保持适宜的湿度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通常在90%以上。
3 通风
良好的通风可以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和调节菌床的温湿度。
食用菌栽培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菌丝不生长
可能是基质污染了细菌或真 菌,应重新制备基质并做好 消毒。
子实体不形成
可能是湿度或温度不适合, 需要重新调整环境条件。
产量低
可能是养殖密度过大,应适 度稀疏菌床以提高通风和光 照。
食用菌栽培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的增加以及科技的进步,食用菌栽培的发展前景 广阔。未来,食用菌栽培将更加高效、环保和创新。

《食用菌栽培学》教案

《食用菌栽培学》教案

《食用菌栽培学》教案教案:食用菌栽培学一、课程介绍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研究食用菌生长发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产品加工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成功地栽培多种食用菌,提高食用菌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课程目标1、掌握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基本理论,了解不同品种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要求。

2、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学会选择适宜的场地、材料和气候条件。

3、了解食用菌病虫害的种类、症状和防治方法,保障食用菌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4、掌握食用菌产品的加工和保存方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储存寿命。

三、课程内容1、食用菌基础知识:介绍食用菌的定义、分类、营养和生长环境要求等。

2、食用菌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场所的选择、培养基的制备、接种技术、培养和出菇管理等。

3、食用菌病虫害防治:介绍食用菌常见病虫害的种类、症状和防治方法,以及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4、食用菌产品加工和保存:介绍食用菌产品的加工和保存方法,如烘干、冷藏、冷冻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和PPT演示,让学生了解食用菌的基本知识和栽培技术。

2、实验操作: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手操作接种技术、培养基制备等,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食用菌栽培基地和加工企业,了解实际生产情况和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成功的栽培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知识掌握情况。

2、实验操作: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

3、作业和报告:布置相关作业和报告,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和参考书:选用权威的食用菌栽培学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课程学习资料。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食用菌栽培学(英文):Edible Mushroom Cultivation课程编号:12371093课程学分:2.0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性质:专业课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林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我国食用菌的自然资源丰富,人工栽培历史悠久,且我国是农林业大国,具有丰富的原材料。

可见,我国发展食用菌的广阔前景。

本课程主要介绍——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分类、生活史及食用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管理方法;食用菌生产全过程的基本操作技术:制种程序及设备仪器的使用、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各级菌种的制作方法,菌种质量检查及选育和保藏等;介绍蘑菇、香菇、平菇、木耳、草菇等等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和技术。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属于应用微生物范畴,技术性强,是农林业与生物类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通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食用菌栽培相关知识,掌握食用菌各级菌种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学会制作各级菌种的基本、技能。

掌握主要食用菌栽培技术,以便在今后实践中运用于新产业的开拓。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2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简要介绍食用菌的概念、种类,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及在我国农林业生产中的位置及现状。

以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2. 教学重点与难点:要求学生掌握食用菌及食用菌学的概念;理解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了解我国发展食用菌的有利条件。

广义食用菌与狭义食用菌的区别是本章内容的难点。

第一节概述(0.5学时)一、食用菌的概念二、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三、食用菌产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第二节中国古代食用菌发展简史(0.5学时)一、发展简史二、早期的食用菌栽培技术第三节食用菌生产的现状及展望(0.5学时)一、国内外食用菌生产的性质和地位二、展望与思考第四节食用菌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0.5学时)一、食用菌栽培学的性质和地位二、食用菌栽培学的任务三、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基本要求作业与思考题:(1)谈谈你对食用菌的基本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