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战略和现代城市治理章仁彪37页PPT
城市化ppt课件

城市化对人口的影响
人口迁移和流动
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导致 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城市规划与建设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和建设更加注重居 民的生活需求和便利性。
人口结构变化
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 发生变化,老龄化、少子化趋势加剧。
城市社区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社区的数量和规模不断 扩大,社区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
社会因素
人口迁移、教育水平、医疗保 障等也会影响城市化进程。
政策因素
政府对城市化的政策导向、土 地制度、户籍制度等都会对城
市化进程产生影响。
技术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交通通讯条件 等也会影响城市化进程。
03
城市化的影响
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聚集 ,消费需求增加,促进产业集 聚和升级,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环境质量下降
城市化过程中,工业和交通排放的污 染物增加,导致空气、水质等环境质 量下降。
资源消耗增加
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增加导致对水、 土地等资源的需求增加,加剧了资源 紧张。
生态破坏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扩张和基础设施 建设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导致生 物多样性减少。
环境治理投入增加
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度提高, 政府和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投入逐渐增 加。
城市化发展将带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城市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加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城 市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 小城乡差距。
城市规划:城市化与近现代城市规划精品PPT课件

1近代城市规划的切入点
(4)近代城市规划的诞生 ❖对社会制度的改革:马克思 ❖改良主义:立法、政府行政干预 ❖空想社会主义:欧文、傅立叶
2近代城市规划的特征
❖ (1)使保护私有财产与维持公众利益取得平衡
❖土地开发:通过颁布土地强制征用在内的手段确 保政府机构有能力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时, 通过颁布法规来限制私有土地中的绝对建设自由
城市化与近现代城市规划
L/O/G/O
1城市化与城市问题 1.1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现象 1.2城市化的衡量标准 1.3城市化的几种模式 1.4城市化所带来的城市问题 2近代城市规划的诞生 2.1近代城市规划的切入点 2.2近代城市规划的特征 2.3传统城市规划与近代城市规划
1城市化与近现代城市规划
❖ 1.1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现象 (1)工业革命的背景 ❖政治基础:英法资产阶级革命 ❖科技支持: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世界观 ❖原始积累:对外贸易增长、财富掠夺与聚集 ❖市场拓展:海外市场的拓展产生了对大规模生产
3传统城市规划与近代城市规划
(1)豪斯曼的巴黎大改造
内容: ❖城市路网系统改造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功能分区
3传统城市规划与近代城市规划
(1)豪斯曼的巴黎大改造 ❖评价: ❖传统城市规划手段(巴洛克式城市设计)的应用 ❖强调城市的功能、环境与效率 ❖通过对私人建设活动的控制来实现统一的规划目
的要求
1城市化与近现代城市规划 ❖ 1.1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现象 ❖ (2)工业革命的成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影响
工业革命 规模化大生产 人口集中 城市
英国: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格拉斯哥
1城市化与近现代城市规划
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PPT57页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之间为“双向 互促共进关系”
*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同样的投入在 第一、二、三产业中所创造的价值大约为 1∶100∶1000,可见第二、三产业发达 的城市,其生产效率得以大大提高,从而 推动了经济增长的速度。
(2)经济类型影响城市化水平
马克思指出,资本有机构成越高,一定资本对劳力的吸 收能力就越低;反之,则越高。一般说来,轻工业多属于劳 动密集型行业,资本有机构成低;而重工业多属于资金、技 术密集型行业,资本有机构成高。
7.影响城市化的经济规律
❖ 集聚经济效益 ❖ 规模经济效益 ❖ 优位经济效益 ❖ 外部经济效益
集聚经济效益
亦称聚合经济效益,是指由于劳动和资本 等生产要素的集中所产生的高效益。它有两 种表现形式:
o
同类企业的集聚:便于开展专业化协作,
相互促进、加强联合;且有助于平等竞争、
共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
4.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1979年美国地理学家R·M·诺瑟姆发现,世界城市化的轨迹可 以描述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型曲线。
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发展 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 在30%以下为初期,或称 起步阶段,发展速度比较缓 慢; ❖ 30%--70%为中期,或称 加速阶段,发展速度明显加 快; ❖ 在70%以上为后期,或称 成熟阶段,发展速度再次低 落,直至基本停滞。
扩散型城市化
它意味着城市的经济活动和基本功能 向外扩散,将其周围的农村地域转化为 城市。在城市化的中期和后期,扩散型 城市化是主要趋势。
就地型城市化
它是在并无城市直接作用的情况下,由 于某种资源的开发,或由于对外交通地位 的突变,使得农民脱离土地从事非农业生 产,农村地区迅速转化为城镇。它是城市 化的一种特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以及如何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ppt课件

世界城市人口占比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趋势
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相比,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历史短。由于多数发展 中国家都曾为殖民地,18 世纪60年代的产业革命对其影响很小。二战前,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较为缓慢。在亚洲,和发达国家一样,发展中国家 中的城市化进程也显出很大的地区差异。 十九至二十世纪,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加速度较快,远远的超过了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水平 的地区差异将不断缩小。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城市化进程仍然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所以很多 人说,世界进入了一个城市化时代,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将是城市化的世 界。
世界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世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环境质量下降 2.交通拥挤 3.居住条件差 4.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二)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失地农民返还问题 2.强制拆迁不断发生 3.农民工、农二代与留守儿童问题 4.交通状况持续恶化题 5.价值观的迷失问题 6.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及浪费问题
4、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2、强制拆迁不断发生
城市化过程中必定会面临着城市的发展和区域的新规划,拆迁 必然是所有进行城市化的国家都要面临的问题。然而拆迁与强制 拆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建国以来城市化的几十年内,拆迁 问题始终困扰着城市规划者。由于各方压力以及种种利益驱使, 开发商暴力拆迁的事件屡见不鲜,有很大一部分的强制拆迁案是 建立在拆迁方对公民利益的无视基础上进行的。 强制拆迁之所以屡屡发生,与我国政府行政强制权高于司法 权不无关系,行政部门对于公民物权法的践踏,正是强制拆迁屡 屡发生的原因之一。
3、 农民工、农二代与留守儿童问题 ①农民工问题: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独特的社会现象。城市 化的进程当中,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使城市原有能够支撑人 们生产生活的公共物品呈现出严重不足的态势。由于城乡二元 结构及相关法律的不健全,使农民工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生 活保障,其对城市的认同感降低,成为城市社会治安不稳定的 潜在因素。
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和战略

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和战略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密度不断增加,城市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城市化具有很多优势,如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等。
但城市化也存在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如城市化不均衡、环境恶化等。
本文将从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和战略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一、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城市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的过程。
城市化发展的路径有以下几个阶段:1.初期阶段这个阶段基本上是农民向城市迁移的阶段,城市形态还比较原始,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水平都不高。
城市经济主要以小商贸和手工业为主,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也比较落后,通常只有一些必要的设备和服务。
2.快速扩张阶段这个阶段是城市化的快速增长阶段,城市经济迅猛发展,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得到了空前的迅速扩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化速度越快,城市化阶段也就越短,这个阶段通常有5到10年的时间。
快速扩张阶段的城市,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户籍管理混乱等。
3.调整阶段这个阶段的城市,已经完成了城市化的扩张期,开始进入了调整期。
调整期的城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发展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新领域。
这个阶段的城市,有较强的政府规划和管理能力,能够维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成熟阶段这个阶段的城市,已经成为大城市,城市经济繁荣、人口密集、城市规模庞大。
城市作为国家的行政、文化和购物中心,服务、教育、健康等领域的配套设施齐全,居住和生活环境稳定、舒适、安全。
这个阶段的城市不仅有较高水平的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城市管理也相对得到不断改善。
二、城市化的战略城市化的战略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化的战略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优化城市化结构当前,城市化进程不平衡,其中一个问题是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城市散布不均也会影响其发展能力。
中国城市化ppt 2

2.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城市化源于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与经济 发展水平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2)两者之间相互推动,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化 的进程,城市化又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 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 越低。但这不是绝对的规律,在许多发展中国 家的城市化就不是 这种规律的。 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 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水平,城市总体发展 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南美洲国家这种状 况最为突出。 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市化进程落 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如改 革开放前的中国,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 等国家。
第一,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倡导与环境 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第二,要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
第三,要推进社会公正和构建和谐社会, 进一步深化推进城市化改革。
1、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促使向二 三产业转移 2、带动农村发展 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3、推进科技进步 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4、利于城乡交流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1、环境问题 物种减少;土壤污染;水污染; 加剧热岛效应 2、社会问题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 社会秩序混乱,社会保障压力快速加压,社保缺 口难于填补 3、经济影响 地价上涨,成本上升
3)改革开放以来是城市化的稳步增长时期。城 市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上升到2004年的 41.8%
14 12 10
人口(亿)
1949~1957年: 城镇化正常发展
1958~1978年: 城镇化大起大落
改革开放以来: 城镇化稳步增长
45 40
城镇化水平(%)
35 30 25 20 15 10 2 5 8 6 4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PPT

一、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一)环境质量下降 (二)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三)增加就业困难、扩大失业队伍
二、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上海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 (一)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二)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图片 (三)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图片
大气污染
城市水污染
固体垃圾污染
噪 声 污 染
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城市居民燃烧煤炭等燃料和取暖 所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 烟气,汽车、飞机、火车等各类 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尾气. 城市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城市 地面径流
工业生产发展、建设规模扩大、 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 工和社会活动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பைடு நூலகம்
城 市 中 拥 挤 的 交 通
一些城市的小汽车数量和道路状况(1996年)
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
上海市住宅竣工面积和人均居住面积的变化
上海市城市污水处理率的变化
上海市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变化
《城市化与城》PPT课件

整理ppt
13
思考题
谈谈你对城市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整理ppt
14
第三节 现代城市管理与城市治理
城市化与全球化发展导致城市管理理念的新变化, 促使城市治理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转向城市治理模 式。
一、现代城市管理的特征与理念 (一)现代城市管理主要特征: 1,管理主体多元化 2,管理手段多样化 3,管理过程规范化 4,管理目标持续化
和再城市化
整理ppt
11
整理ppt
12
二、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一)中国城市化目前的挑战 1,土地、水资源稀缺、人地矛盾突出 2,民工规模大,流向分布失调,形成民工潮与民工问题 3,能源缺乏和能耗大 4,私家车发展迅速与城市交通问题 5,城市污染严重 6,自然资源、历史文化遗产破坏严重 7,城市规模艺术水平低,城市一个摸样 8,城乡两极分化,社会矛盾剧增 9城市之间恶性竞争 10,城市就业问题严重
(一)改革开放前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安排 牺牲农业,国家安排就业 严格的城市户口管理制度 城镇设计
标准与行政标准一致 政府是城市唯一管理和投资主体 城乡二 元分割 (二)改革开放后自下而上的多元制度安排 第一,市场化推动城市化主体多元转向 第二,分权改革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第三,新的城市标准:市辖县 和县级市出现 第四,户籍制度新变化 第五,房地产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整理ppt
16
2,城市治理的基本原则:
第一,多元主体
第二,平等参与
第三,以问题为导向,解决的是公共物品和公共服 务,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二,城市管理模式
城市治理是现代城市管理的必然趋势
治理理念要求的是服务型政府的城市管理模式。 官僚政府、企业化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是公共行政的 三个阶段,而现代治理理念要求治理模式的城市管 理,政府也必须转向服务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