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城镇化专题.ppt

合集下载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讲座PPT课件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讲座PPT课件

快速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造城运动与牺牲农民利益的城市化
从涂脂抹粉,到大拆大建,到异地造新城
地方土地财政的规模巨大。土地出让金纯收益一项相当于地方财政的比例就超过
20%,可以说,土地财政的规模相当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50%。 征地使农民遭受巨大牺牲,三无农民。国研中心的调查显示,征地之后
土地增值部分的收益分配中,开发商拿大头,占40%到50%;政府拿走 20%到30%;村级组织留下25%到30%,而农民拿到的补偿款,只占整 个土地增值收益的5%到10%. 土地违法事件层出不穷。
一、城市化: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趋势
• 世界城镇化进程的一般趋势(诺瑟姆曲线)
•我国建国以来的城镇化率
60 50 40 30 20 10
0
1949 1952 1955 1958 1961 1964 1967 1970 1973 1976 1979 1982 1985 1988 1991 1994 1997 2000 2003 2006 2009 2012
2001年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发展,推 进城镇化要遵循客观规律,与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循序渐进,走 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镇化道路,逐步 形成合理的城镇化体系”
十六大:“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 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二、中国城镇化历程和问题
中国城镇化的成就
配合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 涌现了一大批城市和城市群,提升了城市形象 有利于改善民生 重塑了城乡关系 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
快速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52.6% vs 35%, 重物轻人的“伪城市化”
2012年的实际城市化率只有35%,名义城镇化率是 51.27%,其中有1亿多人是“城镇化”了三分之二, 或者说“城镇化”了一半,这1亿多流动的外来务工 人员还没有得到市民的待遇,住房、教育、医疗、社 会保障等却未得到妥善的解决,这是重大的问题,不 能回避。

新型城镇化PPT精编版PPT共43页

新型城镇化PPT精编版PPT共43页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新型城镇化PPT精编版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11新型城镇化与产城融合PPT课件

11新型城镇化与产城融合PPT课件
新型城镇化是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谐包容、人民 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城镇化道路。
14
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
因地制宜、尊重规律,实现大 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避 免出现大城市过度膨胀,小城 市和小城镇发育不足。
东部如何提升城镇化质量,中 西部地区怎么培育一批城市群 ,实现人口就近就业,都需要 在实践中探索。
第十一部分 新型城镇化与产城融合
1
开篇词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 人们留在城市,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亚里士多德
2
新型城镇化与产城融合
一.问题提出:中国城镇化 世界性挑战 二.路径选择:新型城镇化 路径与愿景 三.产城融合:中国的现实背景及其展望
3
一、问题提出:中国城镇化 世界性挑战
(2005)
城市交通拥堵日益加剧,停车 难问题较为突出
城市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中 小城市集约度较低,部分城市 中心城区密度过高
房价的过快上涨和投机性炒作 大幅增加房地产业风险和社会 不稳定性
城中村环境、安全问题突出, 成为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建设中 的诟病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贫富差距拉大 城市的整体性被肢解
10
中国的城市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1520
10
0 50
400 740 60 80 125 220
0
1800 1825 1850 1875 1900 1925 1950 1975 2000 2025 2050
城镇人口(百万)
乡村人口(百万)
城镇化率(%)
乡村人口比重(%)化浪潮
• 发端于西欧的工业革命 • 空间上以英国为中心,逐步向欧洲大陆扩散 • 自19世纪初开始,历时200多年,1950年前后进入城镇化成熟期

4.1案例:新型城镇化战略_PPT课件

4.1案例:新型城镇化战略_PPT课件

20 06
城区人口增长指数 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指数
非农业人口增长指数 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长指数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年鉴2012》。
20 08
城乡用地不集约
我国城镇人均实际建设 用地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80-120平方米
133平方米
农村人口大量减少,农村建 设用地总量不减反增。
顺应时代要求:创新驱动、内需主导、绿色低碳。
国际城镇化规律:长期缓慢的发展过程
国家 城市化水平提高幅度( %) 所用时间( 年)
英国
法国
26.0 - 70.0
25.5 - 71.7
90
120
美国
日本
28.2 - 69.9
32.7 - 72.1
80
30
■新型城镇化要着眼于“四个转变”
体制机制: 双轨制
户籍制度体制严重阻碍人口城镇化进程


限制 人口 流动
农村集体 经济组织




城乡间限制 人口流动

限制 人口 流动

农村集体 经济组织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滞后 削弱农民进城落户的能力
资金 劳动力 技术
土地 产权
金融
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内涵及要求
对城镇化的理解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WDI Online,世界发展指数数据库;2010年人均GNI采 用PPP衡量法。
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9 82
19 84
19 86

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新型城镇化( 共39张PPT)

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新型城镇化( 共39张PPT)
答案提示:5、C 6、D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江北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 战略定位分别是: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 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 区,以及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 台。围绕“创新”和“生态”两大主线, 重视“产业集聚力”和“新型城镇化推动 力”两大动力,走现代化、市场化、绿色 化的发展路径。 材料二 下图为南京江北新区规划图。
知识梳理:新型城镇化的特点
(1)规划起点高。城镇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使城镇 规划在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中始终处于“龙头”地位,从而解 决城市建设混乱、小城镇建设散乱差、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等问 题。
(2)途径多元化。中国地域辽阔、情况复杂,发展很不平 衡,在基本原则的要求下,中国城镇化实现的途径应当是多元的。 中国东中西部不一样,山区、平原不一样,不同的发展阶段要求 不一样,不同地域特色不一样……不能强调甚至只允许一种方式。 与工业化的关系处理也应该有多种方式,有的是同步,有的可能 要超前。
知识梳理: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 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 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知识梳理:
2014年12月29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名单正式公布。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2015年9月18日在北京透露,将 扩大新型城镇化试点范围,第二批试点的地方名单不久就会公布。 北京市顺义区等111个城市(镇)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 合试点地区,将在2016年年底前启动试点。
答案提示:保护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 源;利于高新产业的发展。
知识梳理:新型城镇化的模式
知识梳理:新型城镇化的模式
知识梳理:新型城镇化的模式

(完整版)新型城镇化课件

(完整版)新型城镇化课件

人地关系紧张
(亿亩)
城人乡口增用长和地耕集地减约少态程势度并存不高 (年)
(亿人)
3.86
城乡用地集约程度不高

万 平 方 千 米 开 发 区 荒 芜 闲 置 城乡粗放用地情况普遍
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加剧
资源约束日趋加剧
环境状况总体恶化
我国人均水平
世界平均人均水平
林地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水 /通用格式
三、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意义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 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传统城镇化而言,目前尚 未有标准的定义。比较认同的是新型城镇化是以 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 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 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 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 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 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 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再到鼓励支持农民进城
(三)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 1978年是中国城镇化恢复发展阶段。城镇人口平 均每年递增5.68%,城镇化率从17.92%上升到 23.01%,平均每年增加0.85个百分点,建制市由 193 个增加到300个,建制镇由2713 个猛增到 9140 个。
• 1984-1992年是中国城镇化平稳发展阶段。 1992年全国建制市增加到517 个,建制镇激 增到1.45万个,城镇化率达到27.46%,比 1984 年提高了4.45 个百分点,年均提高 0.56个百分点。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
主讲:马知民
提纲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概述
二、为何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三、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意义 四、传统城镇化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五、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 展

新型城镇化PPT

新型城镇化PPT

首先德国政府对各地的城镇历史文化遗产及古建筑进行全面保护,有计划地对其 进行修补、改造和提升,并不断更新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将德国原汁原 味的文化元素有效地融入到小镇里,让每个小镇充满了德式风情。
我国城镇化是在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 衡的背景下推进的,这决定了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遵循城镇化 发展规律,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 新型城镇化道路。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这是中国城镇化的本质属性。我国 一些地区城镇化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的现象,由此 产生一系列问题。不能把城镇化简单等同于城市建设,而是要围绕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 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转变。
3、确保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
规划突出城镇化要体现生态文明、绿色、 低碳、节约集约等要求,提出要让绿色 生产、绿色消费成为城市经济生活的主 流
新一轮城镇化,将会进一步消化已经转换用途的土地来实现有限的数量扩张,加大 力度提升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品质。
要建立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低碳城市,首先城市体系的建立规划,合理的 空间格局和数量结构对低碳宜居至关重要。另外各地在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时要避免 “伪低碳”。真正的低碳城市应该是良好的环境质量和生态、便捷舒适的交通系统、 适合居住的绿色建筑、健康理性的生活方式。
1、城镇化不是去乡村化。
如果农村文化消失了, 那么城镇化将是单调的。 古村落和村落是中华民族 文化多样性的体现,需要 得到保护,推进城镇化建 设绝不能以瓦解农村文明、 牺牲文化遗产为代价。
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同样化。城 镇化并不自然导致城乡一体化,如 何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使传统的城乡 二元格局的利益分配由失衡走向平 衡,实现国民利益分配均等化和无 歧视?这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 用。

《新型城镇化》PPT课件

《新型城镇化》PPT课件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这是中国城镇化的本质属性。我国 一些地区城镇化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的现象,由此 产生一系列问题。不能把城镇化简单等同于城市建设,而是要围绕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 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转变。
空间格局和数量结构对低碳宜居至关重要。另外各地在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时要避免
“伪低碳”。真正的低碳城市应该是良好的环境质量和生态、便捷舒适的交通系统、
适合居住的绿色建筑、健康理性的生活方式。
2021/3/26
6
防止过热过冷
推进新型城镇化,应防止两种倾向:一是 “过热”,雄心勃勃,大干快上,盲目追求高速度、 高指标;二是“过冷”,为难发愁,裹足不前。当 前尤其要注意防止“过热”,切不可将城镇化搞成 “大跃进”、“运动式”。
2021/3/26
4
三、新型城镇化的解读
1、城镇化不是去乡村化。
如果农村文化消失了, 那么城镇化将是单调的。 古村落和村落是中华民族 文化多样性的体现,需要 得到保护,推进城镇化建 设绝不能以瓦解农村文明、 牺牲文化遗产为代价。
2021/3/26
5
2、要充分考虑到“地方的人文和风俗”
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同样化。 城镇化并不自然导致城乡一体化, 如何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使传统的城 乡二元格局的利益分配由失衡走向 平衡,实现国民利益分配均等化和 无歧视?这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 作用。
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 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 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 镇化。
何谓新?何谓型呢?
2021/3/26
2
所谓的“新”,是指观念更新、体制革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复新,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