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基本原理及治疗方式的选择
如何选择血液净化方式PPT参考幻灯片

13
苏格兰和加拿大7299例血透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 透始eGFR越高,生存率越低
Sawhney S et1a4 l.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9) 24: 3186–3192
透析处方确定及调整(一)
诱导透析期
透前应有肝炎病毒、HIV和梅毒指标
透前应有凝血功能指标
血浆置换、免疫吸附——清除大分子物质 (分子量>10000d )
6
血液透析
7
适应症
终末期肾病: 一般指征:
eGFR<10ml/min/1.73m2 糖尿病肾病: eGFR<15ml/min/1.73m2
提前开始HD: 严重并发症,如急性肺水肿、高钾血症、高磷血症、 代酸、贫血、体重明显下降和营养状态恶化,尤其是 伴有恶心、呕吐等。
速度 每次不超过10-15ml/h/kg (或0.35ml·Kg-1·min-1)
透析频率 开始第一周3-5 次/周,后过渡到2-3次/周
16
透析处方确定及调整(二)
维持透析期
抗凝剂应用 超滤量及超滤速度设定
干体重 每2周评估一次 设定超滤量 根据干体重、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确定 设定超滤速度
如何选择血液净化方式
1
血液净化定义
把患者血液引出体外并 通过一种血液净化装置 ,除去其中的致病物质 (毒素),达到净化血 液,治疗疾病的目的。
2
血液净化原理
溶质清除原理:弥散 对流 吸附 水清除原理:超滤 渗透
3
不同的净化模式清除原理
HD——弥散 HF ——对流 HDF ——弥散、对流 CRRT——对流及部分吸附 HP、IA——吸附
研究类型
病例数
回顾性
血液净化技术的基本原理

血液净化技术的基本原理血液净化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用于清除体内毒素、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以及改善患者的内环境。
它常常被应用于透析、血浆置换、连续肾脏替代治疗、血液灌注等治疗过程中。
血液净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涉及到体内外物质交换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透析、滤过和吸附。
透析是指通过半透膜(如人工透析膜)将患者的血液与洗涤液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在透析过程中,血液和洗涤液通过半透膜之间的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使得体内高浓度的毒素和废物通过渗透、扩散等机制转移到洗涤液中,从而达到清除体内毒素的目的。
滤过是指通过微孔滤膜(如肾脏滤泡)将患者的血液与洗涤液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在滤过过程中,由于压力差的作用,将血液中分子量较小的物质,如溶解在血浆中的废物、药物和一些溶液成分等,通过滤膜排除出体外,达到清除体内毒素的效果。
吸附是指通过透析器表面或吸附剂的特殊化学性质,将患者的血液中的特定物质吸附到透析器表面或吸附剂上的过程。
吸附过程通常依赖于物质间的吸附力或化学亲和力。
吸附剂常常采用活性炭、树脂或聚合物等材料制成,其孔隙结构和化学性质有利于特定物质的吸附。
血液净化技术的主要设备包括人工透析器、透析液配制系统、血液泵、滤器、吸附剂等。
它们共同协作,通过调节透析速率、透析时间、透析液成分等参数来实现对患者血液中毒素的有效清除和内环境的恢复。
血液净化技术广泛应用于肾脏疾病、肝病、中毒、免疫性疾病等众多疾病的治疗中。
它的主要作用是清除体内毒素、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改善内环境。
血液净化技术不仅可以替代患者肾脏、肝脏等脏器的功能,还可以通过清除体内废物和毒素来降低病情对机体的损害。
同时,血液净化技术可以调整体液量和内环境,减轻机体的负担,促进伤口的愈合和康复。
总之,血液净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透析、滤过和吸附等物质交换过程,清除体内的毒素和废物,调节体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改善患者的内环境。
这些技术为众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血液净化的原理

血液净化的原理
血液净化是一种治疗手段,旨在清除患者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改善患者的生理状况和健康状况。
血液净化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弥散:它指的是溶质从浓度高的一方,通过半透膜转移到浓度低的另外一方。
在血液净化中,弥散是一种主要的清除方式。
通过将患者的血液引入一个装有透析液的透析器中,透析器上的半透膜可以将血液和透析液分开,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通过半透膜进入透析液中,从而得到净化。
2. 对流:它指的是在半透膜的两边,由于膜两边存在着一定的压力差,要清除的溶质随着水分子扩散到压力低的一侧。
在血液净化中,对流是一种辅助的清除方式。
通过调整透析液的压力,可以增加或减少对流的清除效果。
3. 吸附:根据正负电子的相互作用,或者是范德华力,对需要清除的物质进行吸附。
在血液净化中,吸附通常是通过血液灌流或血液滤过来实现的。
血液灌流是利用吸附剂对血液中的毒素和药物进行吸附;血液滤过是利用滤过膜对血液中的水分和电解质进行过滤,以达到净化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血液净化有多种不同的技术和方法,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等。
不同的方法和技术的原理和效果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血液净化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术。
同时,也需要关注血液净化的安全性问题,如感染控制、血管通路建立等。
血液净化原理,模式及治疗的选择

CRRT 以一种更符合机体生理特性的方式,连续地清除机体多余的水
分和毒素,调节酸碱和电解质的平衡,来有效地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 定。不单用于急性肾衰,还是救治许多危重病症的有力辅助手段。
5
原理与机制
吸附 对流
弥散 500 5000 50000
6
Solute Classes by Molecular Weight
Daltons
•
Inflammatory Mediators (1,200-50,000)
“large”
“middle”
“small”
炎症介质的特征
介质 C3a C5a TNF-a C5a IL-621 IL-1Ra ILLPS Factor D 23000 分子量 2500 2800 17500x3 2800 25000 14000 89000 100000 23000
炎症介质分子量区间(1.2-53)KD 细胞因子类型 常见细胞因子 疾 病 促炎因子 促炎因子 促炎因子 促炎因子 抗炎因子 抗炎因子
3/29/2017
TNF-α IL-12 IL-8 IL-6 IL-10 TGF-β 1
分子量(KD) 3*17=51(三 脓毒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重症肝炎 聚体) 重症肝炎 40 过敏性休克;脓毒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 8 脓毒血症;脓毒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 21-62 重症肝炎;重症急性胰腺炎 35-40 脓毒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 25
3
CRRT 的特点和优越性
CRRT是缓慢、连续排除水分,模拟尿的排泄方式。更 符合生理状态,能较好地维护血流动力学稳定;容量波 动小;溶质清除率高;有利于营养改善及能清除细胞因 子,从而改善危重ARF患者的预后,更好的血液动力学 稳定性
各类血液净化模式血流量的选择

血液灌流
利用吸附原理,通过吸附剂清 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适用于 清除小分子物质和吸附内毒素 等有害物质。
血浆置换
通过将患者血浆分离并弃去其 中的有害物质,再补充健康血 浆或血浆代用品,以达到净化
血液的目的。
血流量的基本概念
血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血管 截面的血液量,是评价血液净化效果 的重要指标之一。
详细描述
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为了减少治疗时间,可以选择较高的血流量;而对于病情 较重的患者,为了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应选择较低的血流量。
特殊治疗需求与血流量
总结词
某些特殊的治疗需求可能需要特定的血流量设置,以满足治疗的要求和效果。
详细描述
例如,对于需要进行血液滤过治疗的患者,为了确保足够的超滤量和溶质清除率,需要选择较高的血 流量;而对于需要进行血液灌流治疗的患者,为了防止灌流器堵塞和保证治疗效果,应选择较低的血 流量。
各类血液净化模式血 流量的选择
contents
目录
• 血液净化模式概述 • 血流量的影响因素 • 各类血液净化模式的选择 • 特殊情况下的血流量的选择
01
血液净化模式概述
血液净化的定义与重要性
血液净化是指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去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 以达到净化血液、治疗疾病的目的。血液净化在临床中广泛 应用于治疗各种肾脏疾病、中毒、高血脂等病症,对于维持 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02
血液灌流的血流量的选择取决于灌流器 的设计和工作原理。一般来说,血流速 度为100-200ml/min,但具体流量还 需根据灌流器的规格和使用情况而定。
03
血流量的选择对血液灌流的效果具有 重要影响。如果血流量过高,会导致 吸附剂的吸附能力饱和,影响治疗效 果;如果血流量过低,则会影响灌流 器的血流速度和治疗效果。因此,在 选择血流量的同时,还需要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和灌流器的规格进行综合 考虑。
血液净化知多少

血液净化知多少血液净化指的是将血液内多余杂质去除,以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临床进行血液净化时,一般会借助相关仪器完成血液净化,而常见的血液净化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免疫吸附。
血液是人体中重要组成部分,一旦人们身体健康出现异常,就会对血液产生影响。
所以,在临床进行疾病治疗与检查时,经常会要求患者进行血液检查,通过血液检查确定患者是否健康。
当血液中出现杂质后,人体健康会受到一定影响,而为了快速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通过血液净化的方式帮助患者去除血液内杂质,对患者身体健康恢复有较好的作用。
但是,由于多数人对血液净化了解较少,在医生对有需要进行血液净化患者提出相关要求时,都不明所以。
为此,本文主要对血液净化知识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一、血液净化血液净化实际上就是人们常说的“透析”,净化过程中需要借助相关仪器才可以完成。
血液净化过程中,医生会使用仪器将患者体内血引出,而后通过仪器净化与过滤掉血液中的杂质,并在过滤过程中将血液输入到患者体内。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治疗一些疾病,比如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如果人们出现食物中毒或者急性肝性、脑病等,也可以采取血液净化的方法治疗。
同时,血液净化也能够改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但为确保净化过程的安全性,需要患者选择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在血液净化后,患者要做好护理措施,以此促进身体健康恢复,比如定期到医院复查,控制好自身体重,不能过度生长,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起居习惯等。
二、血液净化原理血液净化中需要有两个必要条件支撑,分别是净化器与净化液。
首先,血液净化器主要是半透膜组成,其对血液中分子量有较好的过滤作用,可以较好除去血液中杂质。
净化液主要是帮助患者清除体内毒素,在净化过程中,医生会将患者血液与净化液一同引进净化器中,而后借助弥散、对流、吸附等方式达去除患者血液内杂质后,借助仪器重新将过滤的血液引入到患者体内。
其中,弥散、对流、吸附是完成净化的主要环节。
CRRT治疗原理、模式选择

原理
弥散
对流
吸附
500
5000
50000
不同原理对不同分子量的清除能力
不同分子量物质对比
小分子物质
(<500道尔顿)
氯化钠 58.5 尿素 60 磷酸 96 肌酐 113 尿酸 168 葡萄糖 180
原理(对流)
影响对流作用的因素: 增加某种溶质清除率有两种方 法:
1、增加筛选系数(难) (溶质通过滤器膜的能力)
2、超滤率(易) (单位时间超滤出来的容量)
原理(吸附)
溶质吸附在滤器表面、或滤器 中的活性炭及吸附树脂上
没有容量变化 应用于血液灌流、免疫吸附等
模式中
原理(超滤)
因压力梯度做成的液体移动
缓慢持续超滤,减轻水钠负荷,精确控制循环容量,缓解心力衰 竭
Case 4
女,65岁 1.重度烧伤 2.ARF
模式选择:CVVH/CVVHDF(中小分子+液体)
清除炎性介质,抑制炎症反应,控制氮质血症,调节容量管理, 营养支持。
小结
不同CRRT模式对于溶质清除原理不同(弥散、对流、吸附)。 不同CRRT模式对于溶剂的清除原理一致(超滤),通过设置脱水率
中分子物质
(<50000道尔顿)
多肽
778
微球蛋白 11800
肝素
11200
肌球蛋白 17000
白介素-1 31000
蛋白酶
35000
肿瘤坏死因子 >39000
大分子物质
(>50000道尔顿)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原理、模式及临床实战

(三)CVVH前后稀释的比较
项目
前稀释
滤器内血液
稀释
滤过分数 滤器内凝血 滤过效率 置换液需求
低 不易发生
低 高
“前”和“后”稀释的混合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后稀释
无稀释 高
易发生 高 低
(四)CVVH前稀+后稀的UFR、FF计算
基本条件:体重75kg,HCT=30%,BFR=150ml/min, RFR=3000ml/h,其中前稀1000ml,后稀2000ml,每小时平 衡-100ml/h。 • Qp=150×(1-30%)=105ml/min • 前稀释对BFR稀释比例(A)=105/(105+1000/60)=0.863 • UFR=[0.863×(3000+100)]/75 ml/kg/h=35.67 ml/kg/h • UFR=[BFR稀释比例×(置换液总量+每小时平衡)]/体重ml/kg/h • FF =(2000+100)/[150×(1-30%)x60] =33% • FF = (后稀置换液+每小时负平衡)/[60×BFR×(1-H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