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语用学

合集下载

语用学

语用学

“球鞋”与“波鞋”原来有这么大的不同!一个鞋的质
量等级被名称、符号的等级所取代。这时我才明白, 同一类东西,有的要用中文名叫之,有的却必须用英 文名称之,是因为其价格等级不同。二者的差别之大, 足以在流行观念里成为两种东西。或者说,同一类东 西,只要能够被冠以英文名,其身价就不同了。这就 是流行文化的力量。
4、海姆斯的语境理论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于1968年把语境归 纳为八个部分:“话语的形式和内容、背景、参 与者、目的、音调、媒介、风格和相互作用的规 范 ”。 ( Cohesion in English,1976 :22) 海姆斯指出:人们进行社会交际时,要有在 一定的时间、地点、场合说出相应恰当话语的能 力,即“交际能力”。这交际能力是由于人和社 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们说话既要符合语 言规则,又要适应言语环境。
2、几个重要概念
在对语用现象进行专题讨论之前,我们需要区分几个 基本概念: 1)句子与话语 句子:是一个句法学、语义学的概念,是脱离语境条 件的抽象的单位,多用于指抽象的语法结构或脱离语境 条件的结构组合,也就是说,它是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 组合起来的、具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其意义就是词汇意 义和语法意义的组合,在任何条件下它的意义都是恒定 的。
生成 解释 酒喝完了,再去买一瓶 歧义
二、语用学的由来和发展
语用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得名 于美国逻辑学家莫里斯1937年自造 的英语“pragmatics”(汉译“语 用学”)
电话会话的开端规律:先说话的总是接电话的一 方。这是一个由召唤(拨电话:发出电话铃声)和应 答组成的相邻对。是由人类会话结构规律决定的。
语用学就是研究话语在 使用中的语境意义,或 话语在特定语境条件下 的交际意义,包括意义 的产生与理解,也包括 交际中语言形式或策略 的恰当选择与使用。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语言的使用.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语言的使用.

关于量的准则 ——信息不足 例如: 妈妈:暑假作业完成了吗? 儿子:算术做完了。 作者:我这篇小说写得怎么样? 编辑:我觉得字迹挺工整。 ——信息过量 甲:刚才给你打电话的是谁? 乙:是我的女朋友。她又漂亮、又能干、 又活跃,她们单位的人都叫她做“演员出身的 女强人”。
描写语用学的基本观点是:
⑴随着对音位学、句法学、语义学等学科知识 研究的加深,人们了解到语言中的有些现象 只能从语用角度入手才能得到满意的解释。 ⑵用语用学去解释语言现象比用语义学去解决 显得更充分、更简便。 ⑶句子意义与说话人使用这个句子表示的实际 含义有时是有距离的,语用学却帮助听话人 接上这段距离。 ⑷语境因素能决定人们对话语作出不同反应和 使句子结构的功能产生变化。
1977年荷兰正式出版发行了《语用学杂志》, 标志着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得到了确认。此后, 1983 年莱文森的《语用学》和利奇的《语用学原 则》出版,1985年9月在意大利召开了国际语用学 研讨会, 1986 年初成立了国际语用学学会。并确 定把《语用学杂志》和《语用学和其他学科》作为 它的学术刊物。
判别以相关准则为基础,进而考察其他准则:
完全相关——遵循“质”(不需语用推理)
——违反“质” 合作 不愿
提供答案……
部分相关——违反“量”(过量或不足)


——违反“质”
——违反“方式” 不提供答案
施为性行为可分为五大类—— 1.表态性的施为性行为 如许诺、警告、恫吓、威胁等,即发话 人表示自己的态度,将要做什么或采取什么 样的行动。例如: “我保证一定把教室打扫干净。” “明天你要是迟到,以后我就不让你参 加了。” 前一句是许诺,后一句是警告。

新编语用学概论何自然

新编语用学概论何自然

小结:
• 一、语用学现象 • 二、语义学和语用学 • 三、什么是语境 • 四、语用学定义
• 预习: • 第二章 指示语及其指示信息
后面附件PPT常用图标,方便大家提高工作效率
生活
图标
图标元素
• 甲:我买的这裙子样式不错吧 • 乙:颜色不错。
• 语用学: • 意会大于言传 •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 课堂讨论:该打不该不打
•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 难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彩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一
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 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 •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 • 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阿唷哈哈Hehehe, hehehehe’——(鲁迅立论)

学生:路上自行车没气啦。
• (9)丈夫:怎么样

妻子:资料都拿去了。
• 语用学研究内容2:
• 对说话人意义的研究离不开语境,否则就 不能恰当地理解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中传递 的交际意义。(P9+1)
• 主要结论:
• 简单而言,语用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说话人 和听话人之间、话语和语境之间的互动关 系。(P9-3)

乙:我好久都没踢了。
• (5)甲:下午踢球去吗

乙:晚上还在考试。

《语言学导论》(练习题及答案)

《语言学导论》(练习题及答案)

《语言学导论》(练习题及答案)语言学导论练题及答案1. 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它涉及语言的结构、演化、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研究。

2. 语言学的主要分支有哪些?- 语音学:研究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

- 语法学:研究语言的规则和结构。

- 语义学:研究语言意义的构成和理解。

- 语用学:研究语言在特定情境下的使用和交际功能。

- 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3. 什么是语言的结构?语言的结构是指语言中各个层次(如语音、词汇、句子等)的组织方式和规则。

4. 语音学研究的是什么?语音学研究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

它关注语音的音素、音位、音节以及音系等方面。

5. 语法学研究的是什么?语法学研究语言的规则和结构。

它涉及句子的构成和分析,包括词类、短语、句法关系等。

6. 语义学研究的是什么?语义学研究语言意义的构成和理解。

它关注词汇、句子和篇章层面的语义关系和意义表达。

7. 语用学研究的是什么?语用学研究语言在特定情境下的使用和交际功能。

它关注言语行为、话语策略和交际意图等。

8.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是什么?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它探讨语言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变化、语言的地位和使用情境等。

9. 语言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语言教育:帮助人们研究和教授语言。

- 语音技术:开发语音识别和合成等技术。

- 翻译和口译:促进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 语言规范:制定语法规则、文字标准等。

- 语义分析:帮助机器理解和处理自然语言。

10. 语言学为理解人类语言能力提供了哪些洞见?语言学研究揭示了语言是人类认知和交流的基本工具,提供了对语言产生、理解、学习和变化的深入认识。

语用学与修辞学讲义

语用学与修辞学讲义

语用学与修辞学讲义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语用学与修辞学的概念一、什么是语用学Pragmatics这一术语由美国哲学家C.Morris在《符号学理论基础》(1938)一书中首次提出。

如果以1977年在荷兰创刊的《语用学杂志》为标志,则语用学作为一们独立的学科迄今不过30多年的历史。

1、定义:Charles W.Morris在其《符号理论基础》中提出:语用学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的关系”,研究“符号与有生命的方面,即研究符号作用下出现的所有心理、生理和社会现象”。

列文森(Levinson S.C.,1983:转引自何兆熊,1989:8-9)有关语用学的几个定义:(1)“语用学是对在一种语言的结构中被语法化后被编码的语言和语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2)“语用学是对所有那些未能纳入语义理论的意义侧面研究”;(3)“语用学是对语言和语境之间对于说明语言理解来说是十分根本的那些关系的研究”;(4)“语用学是对语言使用者把句子和使这些句子得以合适的语境相匹配的能力的研究”;(5)“语用学是对指示(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含义、前提、言语行为以及话语结构各个侧面的研究。

”(6)“语用学多要研究的是语言使用者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合适的语句的能力。

”(英·列文森 S。

C。

Levinson,Pragmatics,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P。

24。

再来看看其他学者对语用学的定义(何兆熊,1989:10-11):(1)“语用学是对语言行为以及实施这些行为的语境所作的研究(Stalnaker,1972)”;“语用学是一种旨在描述说话人如何使用一种语言的句子达致成功交际的理(2)论(Kempson,1975)”;(3)“语用学是对语言的使用和语言交际进行的研究(Akmajian,1979)”;(4)“语用学可以有效地定义为对话语如何在情景中取得意义的研究。

”(英·利奇G。

N。

Leech,Principles of Pragmatics,Longman,1983。

语用学何伟彭漪教程五单元知识点(一)

语用学何伟彭漪教程五单元知识点(一)

语用学何伟彭漪教程五单元知识点(一)语用学何伟彭漪教程五单元知识点整理一、什么是语用学?•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领域•研究语言在特定情境中的使用规则和意义•强调语言与上下文的关系,关注交际意义和信息传递二、语用学的基本概念•语用学三要素:说话人、听话人、语言材料•言外之意:言外之意是指在语言表达中,不直接表达的内容•语绩:语用言外之意的实现效果,即言外之意被听话人所理解的程度•语用推理:根据上下文和常识推断出的言外之意三、话语行为理论•话语行为理论:对话语的言外之意进行分析的理论•类型话语行为:常见的类型话语行为有陈述、命令、请求、劝说等•言外之意与行为意图:言外之意是指话语背后所表达的更深层的意图,与说话人的行为意图相关四、言外之意的推理•含蓄和虚化:通过不直接陈述言外之意,而采用隐喻、暗示等表达方式•猜测与推断:根据对话语上下文和背景知识的推理,获取言外之意•领域知识与语境:对言外之意推理的重要依据是对话语所在领域或语境的了解五、言外之意的跨文化差异•礼貌与文化:不同文化对待言外之意的态度和表达方式存在差异•跨文化误读和理解:言外之意容易受到说话人和听话人文化背景的影响而产生误读•适应和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尽量适应对方的文化习惯,提高对言外之意的理解能力以上是对语用学何伟彭漪教程五单元相关知识的整理和详解。

语用学作为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强调语言与上下文的关系,关注交际意义和信息传递。

在语用学中,关注的重点包括言外之意、话语行为理论、言外之意的推理以及跨文化差异等内容。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使用规则和意义,提高交际能力和理解能力。

六、言语行为和联邦关系•言语行为与社会关系:言语行为不仅仅是交流信息,还与社会关系密切相关•礼貌和尊重:通过适当的言语行为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冲突和解决:言语行为中可能存在冲突,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解决来维护关系七、言语行为和权力关系•权力和影响:通过言语行为可以表达权力和影响力•政治正确和语言权力:言语行为中的政治正确与权力关系相互影响•欺骗和操控:言语行为可以用于欺骗和操控他人,需要警惕和辨别八、言语行为和媒体•媒体言语行为:媒体中的言语行为对舆论和观点形成有很大影响•公众舆论和倾向性报道:媒体的言语行为对公众舆论的形成和倾向性报道有一定影响•网络言语行为:网络中的言语行为对信息传播和社会互动具有重要影响九、言语行为和社会变革•言语行为与社会变革:言语行为反映了社会变革的需求和愿望•言语行为的积极作用:言语行为可以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反思和批判:言语行为也需要被反思和批判,警惕不良影响和言语暴力这些知识点涉及到言外之意的推理、跨文化差异、言语行为与社会关系、权力关系、媒体和社会变革等方面,对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语用学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章 语用学6-1

第六章 语用学6-1

三、语用学
(一)什么语用学

语用学(Pragmatics)是研究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如何得体地、有效地运用 语言进行交际的学科,包括如何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何准确地
理解别人的思想感情,如何产生最好的交际效果。
(二)语用学的兴起

美国哲学家莫里斯(Charles Morris)在20世纪30年代率先提出语用学概念。 20世纪60年代,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 L. Austin)和美国哲学家塞尔(J. R. Searle)先后提出“言语行为”的理论。 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 Paul 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的理论。随后,英国语言 哲学家杰弗里· 利奇又提出“礼貌原则”理论。 1977年,《语用学杂志》在荷兰创刊发行,标志着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 科的确立。 1986年在比利时成立国际语用学学会。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语用学理论方法逐渐引入国内并日益受到重视。 2003年成立“中国语用学研究会”,研究队伍逐渐壮大,研究成果越来越丰硕。



交际目的指说话人通过说话要达到的目的,如告知、询问、请求、感谢、道歉、问
候等。说话都是有目的的,即使是寒暄,也是为了修好。 “你说这话是什么意 思” 。

交际方式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交际形式和交际模式,如口头/书面交际,对话/独 白模式等,另一种含义是指表达方式,如是采用直接了当的方式还是含蓄委婉的方
(三)语境的功能


语境的功能指语境对意义的表达和理解所产生的影响。
一方面,语境制约着话语表达 。 根据交际的目的来确定说话的大致内容。 根据交际双方的关系和交际场合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根据交际的条件确定交际形式。

grice语用学

grice语用学

grice语用学
摘要:
1.简介
- 什么是语用学
- 格赖斯(Grice) 的贡献
2.合作原则
- 准则1:质量准则
- 准则2:数量准则
- 准则3:关系准则
- 准则4:方式准则
3.会话含义理论
- 最佳解释原则
- 遵守合作原则的会话含义
- 违反合作原则的会话含义
4.应用与影响
- 语言学领域
- 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
正文: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在语用学领域,格赖斯(Grice) 的理论贡献不可忽视。

他提出了著名的合作原则,对语用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包括四个准则,分别是: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

这些准则指导着我们在交际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传递和理解信息。

质量准则是要求说话者尽可能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

数量准则要求说话者提供的信息量应该恰好满足听话者的需求,既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

关系准则要求说话者提供的信息要与上下文相关,有助于听话者理解。

方式准则则要求说话者以清晰、简洁、有序的方式传递信息。

在合作原则的基础上,格赖斯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会话中,说话者通过遵守合作原则传递交际意图,而听话者则通过最佳解释原则来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最佳解释原则是指,在所有可能的解释中,听话者应选择最符合合作原则的那一个。

在实际应用中,格赖斯的理论对语言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语用学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此外,在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格赖斯的理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计算机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提供了理论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re than one says。汉语可以叫作“意会大于言传”。 说话人等交际主体传递的信息往往不限于话语本身的 字面意义,而是其在一定语境下的交际信息。在这种 情况下,说话人需推知说话人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 即一种以语境为基础,需要推导的隐含信息。
这些例子揭示的现象,英语称为meaning 语用学要解答为什么人们能够意会大于言传,要找出
两男人对话 甲:你是苏州女人,我是日本女人。 乙:不是,我是杭州女人。 两小孩子对话: 甲:你看,我比你尖。 乙:是吗?我昨天比你尖。
刘四爷是虎相。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 十里二十里的。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 一张口就象个老虎。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儿高,头剃得很亮, 没留胡子。他自居老虎,可惜没有儿子,只有个三十七八岁 的虎女——知道刘四爷的就必也知道虎妞。她也长得虎头虎 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 娶她作太太。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 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刘四爷打外,虎妞打内,父女把人和 车厂治理得铁筒一般。人和厂成了洋车界的权威,刘家父女 的办法常常在车夫与车主的口上,如读书人的引经据典。
四、结合法 从动静结合观察中加深对汉语语用意义的理解。
赵树理的小说《登记》中,民事主任对 青年女主人公艾艾的两次评价,用的却是同 一个句子。当他看到艾艾和小晚手挽着手, 自言自语道:“坏透了!跟年轻时的小飞蛾 一个样!”而另一次他给外甥提亲想让外甥 娶人家艾艾,他姐姐问他:“不知道闺女怎 么样?”他说:“好闺女!跟年轻时的小飞 蛾一个样!”同样是艾艾这个人,同样是 “跟年轻时的飞蛾一个样!”这句话,又都 出自民事主任之口,却是态度截然相反的两 种评价。
三、对比法 从不同语言的对比中发掘汉语的语用特色。
《山西晚报》2005年6月29日发表了题为“一个 媳妇 八个婆婆”的文章,乍看,还真能把人给搞蒙。 一个媳妇怎么会有八个婆婆呢?是不是这个妇女嫁过八 个男人?细读文章才恍然大悟: “目前,晋阳湖里的水归电厂,魚归太原市水产 养殖场,堤外土地归土地局,治安处罚归公安晋源分局, 漁船管理归水务局,游艇登记归晋源区交通分局地方海 事处,公园筹备开发归太原市园林局,社会治安综合治 理归晋源区政法委。” 原来文章写的是太原市晋阳湖的开发居然涉及到 八个主管部门,这些管理部门既互相争权、又互相推诿, 致使晋阳湖的开发处于一种谁也管又谁也不管的无序状 态。
现代汉语中语气副词“可、并、又、才”表 意差别极其微妙,在有些句子里可替换,表意上 并未觉得有多大变化: a. 他们说小明那孩子傻,其实他并不傻。 b. 他们说小明那孩子傻,其实他可不傻。 c. 他们说小明那孩子傻,其实他又不傻。 d. 他们说小明那孩子傻,其实他才不傻呢!
它们都表示说话者的申辩口气, 但又有表意上细微的个性差异表达 的申辩口气各有侧重: “并”重在述实,“可”重在 提醒,“又”重在论理,“才”重 在反驳。
思考:为什么他明明说的是他曾经想来拿个学位,会
被理解成他现在想要个荣誉学位?
请看以下日常用语
(1)丈夫:我去办公室啦。 妻子:老公,今天是星期天。 (2)丈夫:看一下有没有足球比赛。 妻子:喂,今天是星期天! (3)父亲:今天哪儿也不想去。 女儿:老爸,今天是星期天。 思考:说话人通过“今天是星期天”这 句话要表达什么样的语用信息?
语用指的就是人(使用者)在一定环境 (语境)中对语言的运用。 语用学就是专门研究语言运用的科学。 具体来说它研究人们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 是如何运用话语的,包括话语的交际过程、 话语的交际原则、制约话语交际的各种因 素、怎样准确而又得体地进行表达、怎样 对话语进行准确的理解以及语体和风格等 一系列内容。
汉语语用学
一、汉语语用学 它是借鉴国外语用学理论,结合中国 传统语言学的相关论述,对汉语中的语 用现象进行研究与解释的学科。 目前,国内只有几本著作,但无论是系 统性、理论性,还是研究的深度上都不 够,本课程应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探索。
汉语的特点及语用研究的必要性 汉语不同于西文,西方语言有着 丰富的屈折形态,语法意义主要靠词本 身的形态表示。而汉语并不靠形态来表 达语法意义,主要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 虚词,而且颇多省略,句与句之间可断 可连,颇多流水句。是一种主题突出型 (Topic-Prominent)的语言。
其中的规律,也就是要找出语言运用的规律。所以, 语用学研究的就是具体语境下,交际过程中语言意义 的表达和理解。
在现实交际中,也存在为了传递同一信息,在不 同语境条件下说话人采取不同话语的情况。
(1)甲:下午踢球去吗? 乙:我好久都没踢啦。 (2)甲:下午踢球去吗? 乙:晚上还有考试。 (3)甲:下午踢球去吗? 乙:唉,昨天把腿拉伤了。
跨文化语用学 就是研究在使用第二语言或 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出现的语 用问题,它的研究内容分四个方 面: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社会 文化的语用研究、对比语用研究 和语际语的语用研究。
认知语用学 认知语用学就是根据认知科学 的方法和理论框架去研究语言运用 的语用问题的学科。因为指示结构、 言语行为、前提以及语用含意等语 用现象都离不开推理这样的信息处 理过程,推理本身就是一个认知过 程。关联理论就是认知语用学中研 究的一个重要理论和研究热点。
什么是语用学
例:你不戴眼镜的时候很漂亮。 小王,你今天很漂亮啊! 思考:为什么一句赞美之词会被曲解呢?
例:1947年我在清华上学时,清华被称为中国的MIT。
教科书大部分来自MIT。……我当时就憧憬有一天 能来MIT学习,拿一个学位。但是,校长先生请不要误 会,我绝对不是要个荣誉的学位。……如果我要拿学 位,一定要经过考试、答辩。” (朱镕基)
语用学
许阳
语言研究的三个平面
语法(句法) 语义 语用
(研究符号和符号之间的关系) (研究符号和所指事物之间的关系) (研究符号和符号的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三个平面的理论最早由莫里斯提出(《符号理论基
础》,1938)。
20世纪80
年代,我国语Biblioteka 学界在国外相关理论影 响下,根据汉语特点,提出并逐渐形成自成系统的 中国的三个平面的理论。
欧洲大陆学派对语用学的范围理 解较广,它甚至包括话语分析、交际 中的人类文化学以及社会语言学、心 理语言学等内容。 从研究方法上来分,国外语用学 研究可以分为:
形式语用学: 强调语用形式的分析,如对 人称代词、指示代词、情态词、时 态等的语义解释及其使用的语境做 出独特的形式化处理,也就是通过 逻辑符号、变数、常数、标记方式 从句法到语义,从语义到语用的 “造型”来达到对语言的形式化处 理。

乙采取不同方式或策略回绝,但都不是直接的。 间接地向对方提供信息是日常言语交际中常见的。
语用学的起源
语用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得到人们 的普遍认可。可以说,它的起源与以下研究有关: (1)对符号与意义的符号学研究 (2)语言哲学研究 (3)对语言形式的功能语言学研究

语用学的定义
四、汉语语用学的研究课题
1、语境与语用 2、汉语的口气 3、汉语的话题和话题结构 4、汉语的焦点及焦点结构 5、汉语的言外之意 6、汉语语序 7、汉语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 8、汉语的语气与言语行为
汉语语用学的研究方法
一、变异法 从言语的变异中寻求汉语的语用的规律。
“教我的那个韩国教练个子很高,皮肤黝黑,据说 是前国家滑雪队运动员,他的英语说得一塌糊涂,滑雪 的姿势帅得一塌糊涂,但也英俊得一塌糊涂。” 《中国民航》2004年第六期:〈雪舞南山,淡天一 片琉璃〉
描写语用学 主要是对一种语言与语境结合而出 现的种种用法加以描写、分析解释,它 研究的对象是自然语言的应用原则,分 析自然语言如何同语境相联系。说到底, 描写语用学就是研究人们为达到某一特 定交际目的的“语用能力”,即在语境 中恰当使用语言和正确理解语言的能力。
语际语用学 它是对语际语(又称中介语) 的语用学研究。它研究人们学习 和使用第二语言时具体的语用行 为过程,探讨这种行为过程同人 们的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关系,所 以是语言的跨面研究。
二、比较法 从同义句式的比较中总结汉语的语用意义。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 地说。 她讪讪地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 ”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 地走开。 “你放着罢,祥林嫂! ” 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 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地站着。 鲁迅《祝福》
语境与语用
一、语境及其分类
定义 使用语言的具体环境.
对语言所表达的意义的正确理解不可能在脱离 语境的情况下进行。
(一) 狭义语境(Linguistic
context)
又称上下文语境,指话语的前言 后语,是纯粹由语言因素构成的上下 文。
“一个女子,你记着,不能 受两代人的欺侮。你可以想一 想。”《雷雨》 “女子、你、两代人”都有 具体的指称对象。
“今天是星期天。”表意有多少?
同一个话语在不同语境下可能传递的隐含信息,类似信息 远不是其表面意义。 情景1:丈夫潜心事业,不知休息,妻子出于关心, 在星期天对丈夫如是说。 情景2:丈夫不干家务,但答应妻子星期天帮忙, 到了星期天上午十点仍在床上看电视,此时妻子对丈夫 如是说。 情景3:父亲工作忙,平时很少陪孩子玩,在孩子 的要求下,父亲答应星期天带孩子去动物园,但到了星 期天父亲又要到公司,此时孩子对父亲如是说。 …… ……
定义一:语用学研究语言结构中被语法化或被编码的语言和语 境之间的关系。 定义二:语用学研究语义学理论不涉及的意义的方方面面。 定义三:语用学研究语言理解所必需的语言和语境之间的关系。 定义四:语用学研究语言使用者将语句和恰当地使用该语句的 语境结合起来的能力。

以上定义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如何在话语的明说内容和非明 说内容信息之间进行选择。
迄今为止,语言学界对语用学的定义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