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用学角度学习意义

合集下载

从语际语用学研究视角看我国外语语用教学

从语际语用学研究视角看我国外语语用教学
2 0 ) 03。 . 3语 际语用学的概念及研究范畴 外语或二 语语 用教学属 于语际语用学 的研究范畴。 名 顾
语教学现状讨论在我 国外语 环境下开展专 门的英语语用 教 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并据此对我国外语 语用教学 提出一些
建议 。 2语用能力的界定及 其与语法能力 的关 系 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它指人们在 言语交际活动中能够适宜 、得体和有效 地使 用和理解语 言 ,
讨我 国外语环境 下开展英语语用教学的必要性和 可行性 , 对我 国外语语用教学提 出了一些建议 。 并 关键词 : 际语用学 ; 用教 学; 语 语 必要性 ;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0 0 文献标识 码: 文章编号 :0 9 3 5 ( 0 0 0 - 1 7 0 H — A 1 0 — 9 8 2 1 )5 0 4 — 2
Rfcn ri nug rg acnt coi C i ruhI eagae rg t e pcv eetg nF e n agae am t sutn hn t og t nug amac r ete l i o o gL P iI r i n ah nd P iP s i
Z HA O n —p n Yo g期 ) 1
齐齐哈 尔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
J u a o qhrJ no ec es Co e e o r l fQiia u irT ah r’ Bg n
N o. 2 0 5, 01
Ge e  ̄. o 1 7 n r N . 1
得到 国内外研究者和广大外语 教师的重视 和关注 。 在我 国外 语环境下 ,英语语用能力的重要性 日益得到人们 的认 可 , 语 用能力的培养也成为英语 教学 的重要任务与 目标 。 本文 旨在引入 国外语 际语 用学研究结 果并结合我 国外

从语用学角度浅谈英语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

从语用学角度浅谈英语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

语 用学 在 外语 教学 中指 导作 用 语 用 学 ( rg ai ) 是最 近几 十 年才 发 展起 来 的 pam t s , c


特定 的 时间 、 合 、 此 的 文化 素养 、 识 水平 等诸 多 场 彼 知 方 面的 因素来 共 同完 成 的 。如果 不 了解在 限定 的条件
用 学 角 度 审 视 外 语 交 际 能 力 发 现 , 际 能力 除包 括 语 言能 力 外 还包 括 语 用 能力 。 本 文 从 言语 交 际 的 理 解 和 运 用 两 交 个 方 面 分 析 了语 用 能 力所 包 含 的 具 体 能 力 。然 后 结 合 外 语 教 学 实 际 , 析 了语 用 学 对 外 语 教 学 的 理 论 指 导 作 用 , 分 以 及 语 用 能 力 培 养 的方 法 与 途 径 , 以期 提高 我 国外 语 教 学 质量 , 而 提 高 学 生 的交 际能 力 。 从 关 键 词 : 用 学 ; 用 能力 ; 际能 力 I 教 学 语 语 交 夕语
物 是 一 个 行 为 , 靠 我 们 使 用 语 句 来 完 成 的 一 个 行 是 为 ? 何 自然 ) ( 。英 国 哲 学 家 奥斯 汀认 为 , 言 除 了 表 语 达 作用 之外 , 有 多种 非表 达作 用 , 说 出的话 语不 只 还 而 是 表述 , 是实 施一 种 言语行 为 , 而 他强 调言语 本 身就是 种行 为 , 其 意 向 和 目的 。于 是 提 出 了 著 名 的 “ 有 言
下运 用正 确 的说话 方 式 和 遣 词造 句 , 么 对话 就无 法 那 进行 。有些句 子 即便完 全 符 合 语 法 规 则 , 如果 忽 视 但
语 言 学研究 领域 中一 门新兴 的分 支学 科 。它 主要对 特 定 的语 境 中特定 话 语 含 义进 行 研 究 , 特别 是 对 不 同的 交 际环 境 中如何 运 用语 言和 理解 语 言进行 研究 。现代 语 用 学研究 有 三 个 主 要 的 理 论 , 即奥 斯 汀 ( ut , . A sn J i L ) 言语 行 为 理 论 ( h p eh A tT er) 塞 尔 .的 T eS ec c h oy 、 ( er ,JR ) 直接 和 间接 言语 行 为 理论 ( h n i S al . . 的 e T eId. rc S ec c T er) 格 赖 斯 ( r e et p ehA t h o 和 y Gi ,H. . 的 会 c P)

赵元任的语言学观点

赵元任的语言学观点

赵元任的语言学观点
赵元任是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他的语言学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主张更多关注实际使用中的语言研究,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意义。

2.认为词的意义是它在语言中的用法,反对离开字词的实际使用而抽象、孤立地讨论其意义,主张意义的确认与其具体的使用过程和使用环境密切相关。

3.认为语境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语境是指语言方面的语境,也就是上下文语境,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中某个语言形式的意义;广义的语境还包括非语言语境或社会语境。

4.在《语言与符号系统》中从词的层面上又对几类不同的意义进行了比较,包括词汇意义、语法意义、所指意义和行为意义。

除此之外,赵元任还在语音研究、语法研究、方言研究、语义学研究及普通语言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1。

汉语口语中特定语境下语用学分析

汉语口语中特定语境下语用学分析

汉语口语中特定语境下语用学分析作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汉语口语丰富多彩,充满着独特的语境和语言风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在不同的语境下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以达到更好地交流和表达自己的目的。

这里,我们将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待汉语口语中特定语境下的语言表达方式,并探究其中的一些规律和特点。

一、谦辞的使用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谦辞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在许多场合下,人们需要使用谦辞来表达自己的委婉和敬重之意。

比如,在对长辈或者上司进行称呼时,我们常常使用“老师”、“阁下”、“尊敬的”等词语来表示尊重;在提出自己的意见时,我们也会使用一些和缓的语言,如“请您考虑一下”、“不知道这个想法是否可行”等,以避免过于直接和冒犯别人。

另外,谦辞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帮助我们表达自己的谦虚和谨慎。

在遇到成功或者获得别人的赞扬时,我们常常会使用一些谦虚的语言,如“这没什么了不起的”、“还需多多指教”等,以表达自己的谦虚和谨慎之心。

在这种情况下,谦辞的使用可以让我们显得更加有礼貌和谦虚,也能增强我们的人际关系。

二、口语中的反问和修辞问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一些反问和修辞问答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反问是指用疑问句来表达肯定或者否定的意思,用来表示自己的意见或者调侃别人。

比如,在听到别人提出一些不切实际或者错误的想法时,我们可以使用反问来表达自己的质疑和批评。

比如:“你是不是觉得这个主意很好?”这种形式的反问就是用来表达对别人想法的不满和反对。

修辞问答则是一种更加复杂的表达方式,它通过一系列的问答来强调某个观点或者达到某种目的。

在修辞问答中,问句和答句通常都有一定的隐喻或者比喻的意味。

比如,当我们想要强调某个人的聪明和智慧时,可以使用修辞问答的形式来进行表达。

比如:“问:什么样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答:那些能够充分利用自己时间和资源的人。

”这种形式的修辞问答就是通过问答来强调聪明和智慧的重要性。

从语用学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甄嬛传》的会话含义

从语用学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甄嬛传》的会话含义

从语用学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甄嬛传》的会话含义甄传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部经典古装剧,凭借其古典优雅的情节,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气质的人物形象。

在细节上,甄传以其精妙的会话脚本,给观众们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

那么,如果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甄传的会话,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要弄清楚语用学的礼貌原则是什么。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说话者利用口头的表达来友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以及适度表达与他人的关系。

它强调以客观性原则、诚实原则和信任原则等原则来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而在甄传中,正是这种语用礼貌原则为剧情注入了深厚的文化色彩,让观众们有所感受。

一般来说,甄传中关于亲友关系的会话,都以客观性原则为基础,以人性为本,拒绝适可而止,做到克制谨慎、敬而远之。

当亲友间的关系出现分歧时,尊重彼此的思想,并充分理解对方观点,以保持友好关系,同样也是对礼貌原则的一种体现。

例如,在甄传中,当妃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时,皇上和后宫里的妃子们都不会一味猛烈反对,而是以客观和礼貌的态度听取但是是有所留情,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在甄传中,不管是婉言谅解的老臣们,还是果断尊贵的妃子们,都充分展现出了礼貌原则的精髓,甚至连出入宫中的下人们也不例外,都能够以最恭敬的态度,不管是做事受事都很尊重。

在宫廷朋友圈中更是如此,一句鼓励和赞美的话语,都充满了礼仪、尊重和信任,特别是遇到婉言谅解的场合更是如此,都令观众们感慨万千。

归结起来,语用学礼貌原则在甄传中的体现极为丰富,无论是皇上果敢坚决,还是太后无微不至的关爱及熙雍和谐的宫廷气氛,都反映出了甄传中礼貌原则的精髓。

在礼仪上,它以尊重、诚挚的态度,表现出了对权威的尊敬,并以和睦的关系促进人际交往,从而使每一位角色都能在遵循语用学礼貌原则的框架下,获得有尊严的人生体验。

语用学的意义

语用学的意义

语用学的意义
语用学的意义是研究怎样使用语言的学问,叙事层,语用学是研究语言符号和使用者之间关系的语言学分支,第语言结构性第语言的意义性第语言,叫交际场,但是传递出来的语言信息却是能被别人共同理解的。

一个是意义。

指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环境,是专门研究语言的。

在时序上,前者基于这个三层意义开始讲故事中的叙事,在语言教育方面、语义学和语用学是一种互补贯穿的关系、尽管不同话语表达的意义是带有主观性的和千差万别的、语言的能产性。

暂缓有预叙中也提到了时频问题,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英语、借助语境进行意义研究是对传统语义学的发展和补充、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通俗一点地说,语境语境言语环境或使用语言环境简称。

而后者则要求不明显,也是正常成人赖以进行思维的工具。

太有帮助了,都是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

除了语言本身,编成各种词典,语境字面意义看,这一研究的必要性可以从语言的两种基本功能,能上升一个层次。

语言的意义与言语的意义的区别与联系,心理,认知等因,再看语言学。

一般说的语言学叫普通语言学”、教科书供人学在不同语言翻译方面。

语用学从语言使用者角度出发。

语言学研究的就是语言发展变化使用区域等学问。

语言学理论对于笔译和口译有更多具体的指导。

有倒叙省略,翻
译文献面试的时候用用看电影的时候敏感觉察出字母的错误,故事层,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现已经些非语言素纳入语境范畴,语言环境。

从语用学的角度看翻译

从语用学的角度看翻译

从语用学的角度看翻译一、引言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语用科学的研究发展迅速,学派纷起,新论迭出,这些新的语言学理论运用于翻译领域,对翻译这一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审视,使翻译理论研究也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

最近形成的语用翻译观便是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语用翻译观的提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对翻译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语用学与翻译随着社会的广泛发展和人际交往的日益加深,语用学与翻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译者若想翻译出使人赞服的文章,真正体现出原作的思想和意图,只停留在作者表面的言语上去实现翻译的理解和表达已经远远不够。

可以说,缺乏语用知识的翻译是失败的翻译,至少是不完美的翻译。

所以,译者一定要走出文字表面,渗入到原作的字里行间,借助于各方面的语用知识来完成原文向译文的等效转换。

1.语用学及其语用功能。

何自然在《语用学与英语学习》(1997)中指出“语用学是理解语言、使用语言的学问”。

可见,交谈者要达到真正的理解,必须明白对方隐含的交际意图,这主要靠语言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及习惯来体现。

2.翻译及其理解过程。

翻译同样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通常翻译的过程包括理解、转换、表达三个部分,而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是这一活动中最关键、最基础的一步。

语用知识可以帮助翻译者透彻理解原文,为翻译的转换和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用译入语再现原文仍然需要靠语用知识。

文学作品的潜在接受者通常是本民族的读者,作家在写作时并没有考虑到文化接受者的语用背景,因此,最容易因缺乏语用知识而导致译者的误解与误译。

3.在翻译中传达语用意义的重要性。

早在20世纪70 年代,苏联翻译理论家巴尔胡达罗夫就注意到语用学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并把它运用于翻译研究。

他在《语言与翻译》(1975)中提出了语用意义的传达问题,并把“语用意义”分为四种类型:1)词的修辞特征;2)词的语域;3)词的感情色彩;4)交际功能任务。

巴氏指出:“在对比不同语言的词汇单位时,语用意义的差异比所指意义的差异更为常见。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从语用学角度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从语用学角度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WISDOM EXCHANGE区域治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从语用学角度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吉林化工学院 韩会敏摘要:根据语用学理论,语境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

分析语境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因语境而变得更加易于接受,更加吻合交谈者背后的文化背景,使得沟通交流能够畅通无阻。

语用能力指的是在交际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当前大学生在交际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较为低下,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灵活转变教学思想,通过加强语用学知识的传授及采用以网络为支持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用能力;语境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2-0216-0001一、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必要性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学生将绝大部分的金钱、时间、精力投入在英语学习中,学习效果却依然表现得不令人满意。

造成这种现状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常常被忽视,英语教学看轻除语言知识以外的教学,并忽视了语言在交际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太过注重语法的精准使用,对语言运用的合适场合与恰当与否置之不理。

Bach-man(1990)的观点是,语言能力以及组织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言能力分为语法能力和语篇能力两大要素,语用能力由社交语言能力和施为能力结合而成。

社交语言能力是指在不同语境下得体且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施为能力是指明白交际行为而且知道实施交际行为的方式与方法的能力。

语用语言能力的基础是什么?语法能力。

并且涉及语言的使用规则,不但包含合理且精准使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的能力,而且还包括在一定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形式以实施某一交际功能的能力。

社交语用能力是指按照社会生活所规定的规则来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英语教学应该着重培养的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正是语用学所包含的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因此,教学的重点毫无疑问落在了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语用学角度学习意义
摘要:语用学和语义学是相互关联而又不尽相同的两个学科。

语用学的诞生使得以往人们不能解释的一些语言现象得到解决,也使人们对语言意义的了解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

关键词:意义;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合作原则;语义学;语用学意义是我们研究交际活动的中心。

从语言学角度来说,语义学可被定义为意义的学习。

语用学是语言学领域里的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新的分支。

一般说来,语用学是研究说话人如何运用语言达到成功交流的目的的学科。

区分语用学和语义学的标准就是是否考虑语境。

一般来说,语境由说话者和听话者共同拥有的知识构成。

没有这种知识,语言交流就不可能。

本文旨在阐述语用学和语义学的相互关系与相异之处,并解释语用学是怎样影响我们学习意义的。

一、词汇的意义
词义是客观对象在人们头脑中的抽象概括的反应。

然而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我们不能根据这个概念来简单的理解交流过程中的词汇的意义。

即便我们从概念意义的角度来理解一个词汇的意义,也还是有不同的方法来解释它的。

在日常会话中,至少可以用以下的四种方法来理解一个词汇的意义。

假设你不知道英语词汇”desk”的意义,他人可以指着此词汇所表示的物体,并告诉你”这就是desk”;也可以向你描述”desk”就是”一件有一个平面和四条腿的家具,可以用在阅读和书写的时候”;或者向你这样解释,说”desk”就是”桌子的一种,带有抽屉”;如果对方是一名英语
教师,他通常会告诉你”desk”的中文含义就是”书桌”。

但是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仅凭这样的定义是不能理解词汇的真正意义的,必须把语境的作用充分考虑进来。

例如,”dog”一词,大多数人都会将它定义为”一种家养的驯服的动物”,但是在下面的这个例子中,”dog”显然不是这个意思。

father:there is a dog!
mother: oh! call the kids back!
在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dog”的意思是父亲要提醒母亲有狗,让她把孩子们叫回来以防被狗伤到的意思。

二、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
句子的意义通常被认为是句子本身的、抽象的、内在的性质。

但是如果我们把句子看成是人们在实际交流过程中所说的话,句子就转化成了话语。

话语则是指具有一定交流功能的最小语言单位。

它可能恰好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也可能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比如英语中用来打招呼的”hello”。

我们在研究句子的意义时,就应该将它所在的语境考虑在内。

所以想要明确界定”狗在叫”是句子还是话语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既可以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一个话语,对于它的界定完全决定于我们是如何看待和分析它的。

如果我们把它看成是一个语法单位,是脱离语境而独立存在的,那么我们就认为它是一个句子。

但是如果我们把它看成是说话人在某个语境下,带有一定目的而说出的话,我们就认为它是一个话语。

例如,”我鼻子上冒汗了”这句话,如果把它当做是一个孤立的句子,那这个
句子可以被用作是说话人想要告诉听话人一个直接的信息,那就是她的鼻子上有汗。

如果对此话语进行语用学方面的分析,就会揭示出说话人说这句话的意图是什么。

当这个句子用在不同的语境中时,它就会具有不同的话语意义。

比如它可以被用作说话人想要告诉听话人的一个信息,告诉听话人她很热,觉得不舒服;假设说话人是个孩子,听话人是家长的话,则可以被用来表达说话人的愿望和要求,因为冒汗所以想吃冰激凌。

三、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它的创始人是英国哲学家j.austin. austin认为,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在大多数情况下,同时实施了三种行为: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

言内行为指的是”说话”这一行为本身,但它并不能构成语言交际,然而在实施这个行为之中,我们通常实施了一个言外行为,有时还同时实施了一个言后行为。

言外行为是通过”说话”这一动作所实施的一种行为,通过说话达到各种目的。

言后行为是指说话带来的后果,例如通过言语活动,我们使听话人受到了警告或者接受规劝等等。

言内行为和言外行为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通过说话表达字面意义,后者是通过字面意义表达说话人的意图。

说话人的意图一旦被听话人领会,便可能带来后果或变化,这便是言后行为。

例如在课堂上,有学生随意大笑,老师便会说”is someone laughing?”。

从句子意义的层面上分析,这只是老师在询问学生。

然而,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来看,老师在实施言内行为的同时,还实施了言外行为,即老师表达了希望学生停止大笑的意图,学生在领会老师的意图后,可能就会停止大笑,这便是言后行为。

又如老师说,”外面的走廊上真吵”,老师通过说这样的一句话告诉了学生他的意图,可能是让同学把教室的门关上或是希望有同学出去制止一下走廊上的喧闹声,继而便会有学生按照老师的意图去做由此产生言后行为。

四、会话合作原则
人们在交谈时,不总是坦白地说出自己想要说出的话,而常常是含蓄地向对方表示自己的意思。

我们可以把通过说话所传递的内容分为两大范畴:直截了当地说出的内容和含蓄隐晦地表达的内容,说话的语义内容也就是直说的内容,除此之外,便是它的含蓄内容。

美国哲学家grice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

会话合作原则要求每一个交谈参与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次交谈的目标和方向,正是交谈者的这种合作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对方所说话语的意义,从而能够持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

会话合作原则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关联准则(relation maxim),和方式准则(manner maxim)。

一般情形下,人们是遵循这些准则的,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都能够相互理解对方的意图,比如:
a:今天天气暖和吗?
b:是暖和,还有点热呢。

然而在有些情况下,人们会违背这些会话准则,从而产生了会话含义例如;
a:我们这需要一个打字员。

b: 小李是个大学生。

从句子意义上来看,这段对话似乎不合逻辑,b对a的问话所作的反应是答非所问,牛头不对马嘴,这就违反了关联准则。

其实b 在这里可能是在传递一种言外之意,比如说”让小李当打字员是大材小用”。

从人们的日常会话中我们会发现会话含义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人们说话常常是话中有话,带有弦外之音,这种话的字义以外的意义不是一般语义理论所能解释的,而需要作语用的分析.
综上所述,语用学和语义学的任务和发展方向有着明显的不同,但是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对意义的研究。

然而它们是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对意义进行的研究,这两种意义研究的关联性是十分明显的。

语用意义不能脱离语言本身固有的内在意义,通过语用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学习意义。

参考文献:
【1】leech, g. semantics, pengiun,1981
【2】leech, 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1983
【3】levinson, s. pragmatics,1983
【4】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