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合集下载

云南会泽县蔬菜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云南会泽县蔬菜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有 明显 的优势 :() 节优势 :山地蔬 菜生长的 旺季正 是南 1季
方 蔬 菜 生 产 的 淡 季 。() 质 优 势 :光 照 充足 ,昼 夜 温 差 大 , 2品
3 3 缺 乏龙 头企业,产业 化程度低 .
具备 一定 的生产 经营规模 ,但 由于科 技服 务体 系不健 全 ,缺乏精 深加 工的大 型龙头企 业做 引导 和带 动 ,农 民市 场观念太 差 ,盲 目生产 、随意 种植 、粗放管 理 ,旺季太 多 ,
、பைடு நூலகம்
作 分析 ,阐述会 泽蔬菜产业化 发展进 程 中的有利 条件和存在 的不足 ,提 出改善 当前蔬 菜的生产现状 、加速 产业化
进 程的建议 。
关键 词 :蔬 菜;产业化 ;现状 ;建 议
会泽县 位于 云南 省东北部 ,地处 金沙 江东岸 小江 断裂 带东 侧 的乌 蒙 山主 峰南 段 ,介于 东 经 13 3 ~ 13 0 。0 0。 5 、北 纬 2 。4 ~ 2 。0 。县 境 东西 宽8 . m, 5 5 8 7 4 54k 南北 长 1 7 5 k 3 . m, 国土 面 积 5 9 . m 山 区 面 积 占 8 1 1 k , 9 .%。土 地 详 查资 料 ,实有 耕 地 面积 1 .9 万h ,其 57 43 m 中 :水 田1 0 7万 h ,旱 地 1 .8 万h 。全县 辖 2 个 .6 m 334 m 1
遇 ,积极 向上 级争取项 目资金 ,加 大农田基础设 施水 、路 、
农业 ,提 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诚 实信 用 ,实事求是求发 展。 努力提高会泽地方特色蔬菜的知名度。 总之 ,发展 会泽 蔬菜 产业 必须 坚持 “ 资源 为依 托 , 以
市场为导 向 ,科技为 支撑 ,以 培育优势 产业和促 进农 民增

保山市隆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保山市隆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保山市隆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保山市隆阳区是一个农业大区,蔬菜产业发展迅速。

但是,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价格波动和需求变化等因素,隆阳区的蔬菜产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隆阳区蔬菜产业的现状和对策。

隆阳区的蔬菜生产主要以户外和温室两种方式为主。

其中,温室蔬菜生产具有较大的优势,由于天气条件和人工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温室蔬菜的生长速度更快,而且品质更好。

温室蔬菜的生产中,多采用种植高产、优质的矮生型品种,同时还采用红外线加温、CO2浓度增加等技术手段,使蔬菜在温室里获得更好的生长环境。

此外,隆阳区主要种植的蔬菜包括:黄瓜、西红柿、茄子、草莓、辣椒、菜豆等品种。

隆阳区蔬菜产业面临的挑战1.市场竞争加剧由于近年来隆阳区蔬菜种植面积的增加和城市人口的增多,蔬菜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除了本地蔬菜生产商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地区的产品进入市场,使得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

2.价格波动大蔬菜价格受到季节、气候、产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价格较为波动。

一些生产商在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很难确定蔬菜生产的成本和收益。

3.需求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蔬菜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一些高端顾客为了保证蔬菜的品质和安全,更多的对于有机蔬菜的需求增加,但这种种植方式需要相应的技术和投入,因此也对于蔬菜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1.科技手段的引入农业科技手段的引入,是提高蔬菜质量和产量的关键。

目前,隆阳区需要引入先进的技术,如生物技术、气象技术、信息技术等,来提高蔬菜生产水平,促进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营销模式的优化针对当前存在的市场竞争加剧和价格波动大的问题,可以制定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营销方案,提高市场占有率。

可以在营销中加入更多的创意和互动性,吸收更多的观众和顾客,以实现蔬菜售出量的提高。

3.多元化发展策略除了经营传统的蔬菜种植业务之外,可以加强多元化经营。

例如,可以通过发展旅游、农家乐、其他农业产业等领域,拓展新的市场。

保山市隆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保山市隆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保山市隆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近年来,保山市隆阳区蔬菜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该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蔬菜产业也面临许多挑战。

本文将分析保山市隆阳区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1. 生产规模扩大: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增加,蔬菜的需求量逐年增长。

在此背景下,保山市隆阳区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品种也越来越丰富。

2. 种植技术提升: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种植技术的不断提升,蔬菜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土壤改良、无土栽培、温室种植等技术的运用促进了蔬菜的健康快速生长。

3. 品牌建设推进:为了提高蔬菜的市场竞争力,保山市隆阳区积极推进蔬菜品牌建设。

通过品牌营销和品质保证,增加了消费者对当地蔬菜的认可度和购买欲望。

1.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蔬菜生产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就地取材、无公害农产品等逐渐成为消费者的选择标准,加大了蔬菜产业发展的压力。

2. 蔬菜价格波动:蔬菜价格的波动对农民的收益和市场信心造成了一定影响。

市场需求和气候变化等都会导致蔬菜价格的波动,给种植者带来一定的风险。

3. 核心技术缺失:尽管种植技术不断提升,但仍存在部分核心技术缺失的问题。

新品种培育和无公害种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1. 提高品质:加强对蔬菜质量的控制,确保产品的健康、安全和绿色。

加强农药使用和残留物检测,推广无公害种植技术,提高蔬菜的品质和口感。

2. 多元化种植: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蔬菜的品种和种植结构,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加强市场调研,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蔬菜生产。

3. 增加附加值:通过加工、包装、品牌推广等手段,增加蔬菜的附加值。

发展冷链物流和大型超市等销售渠道,扩大蔬菜销售的覆盖范围,提高销售效益。

4. 提供培训和支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

引导农民合作社和种植合作社的建立,推动蔬菜产业的集约化发展。

漾濞县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思路

漾濞县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思路

漾濞县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思路漾濞县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地处滇西高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是一个极具种植优势的地区。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市场需求的增加,漾濞县的蔬菜生产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与其他一些地区相比,漾濞县的蔬菜产业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有必要对漾濞县的蔬菜生产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

漾濞县的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相对较小。

虽然漾濞县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蔬菜的生长,但由于农民种植观念落后,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导致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较小。

为了提高漾濞县的蔬菜产量,应该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并鼓励农民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如育苗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等,以提高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漾濞县的蔬菜销售渠道相对单一。

目前,漾濞县的蔬菜销售主要依靠传统的农贸市场和个体经营者,销售渠道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为了拓宽销售渠道,应该积极开发农村电商平台和农产品合作社等新型销售模式,提升蔬菜的市场覆盖范围。

加强与外地批发市场和超市的合作,拓宽销售渠道,提高蔬菜的市场竞争力。

漾濞县的蔬菜品种单一。

目前,漾濞县的蔬菜主要种植品种有菠菜、白菜、西红柿等,品种较为单一,种类相对较少。

为了提高蔬菜的多样性,应该加强与农业科学研究机构的合作,引进新的蔬菜品种,并鼓励农民种植新的蔬菜品种,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漾濞县的蔬菜质量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由于漾濞县的蔬菜生产中存在着使用农药过多、合格率较低等问题,导致蔬菜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

为了提高蔬菜的质量安全水平,应该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管,推行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蔬菜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漾濞县的蔬菜生产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强农民培训,拓宽销售渠道,提升种植品种的多样性,并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可以进一步推动漾濞县蔬菜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保山市隆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保山市隆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保山市隆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保山市隆阳区是云南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北临巧家县和龙陵县,南接施甸县和昌宁县,西临中国西南边陲的缅甸。

隆阳区是云南省乡村振兴的重点县,农业生产是该区最主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其中,蔬菜是隆阳区的主要农产品之一,是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本文将分析隆阳区蔬菜产业现状及对策,以提高蔬菜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保山市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一、蔬菜产业现状1、发展历程隆阳区蔬菜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1990年代,当地政府开始推动蔬菜生产,并在当地建立了一些示范基地。

2000年以后,由于蔬菜价格不断上涨,许多农民开始种植蔬菜,以提升收益。

目前,隆阳区蔬菜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是当地最主要的农产品之一。

2、特点隆阳区蔬菜产业具有以下特点:(1)品种多样。

隆阳区蔬菜品种繁多,包括豆角、辣椒、茄子、洋葱、青菜、芹菜等。

(2)生态优良。

隆阳区山清水秀,气候宜人,适合蔬菜生长。

此外,当地政府也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3)市场广阔。

隆阳区蔬菜产量大,品种多,产品质量好,在供应云南省内市场的同时,也远销其他省份。

3、存在问题隆阳区蔬菜产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品牌打造不足。

当地蔬菜品牌知名度较低,缺乏品牌化运作。

(2)产业链拉长。

隆阳区蔬菜产业链较短,农业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缺少协同作用。

(3)技术水平落后。

当地农业科技研发水平较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二、对策建议1、强化品牌建设。

隆阳区蔬菜产业要求当地政府引导企业和农民建立品牌,加强品牌营销,提高知名度,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农民收益。

具体工作可以进行几个方面的推进:(1)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民发展品牌,以企业为主体推动品牌打造,如新品种的推广、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等。

(2)加强品牌营销,组织和参加展会、论坛等,推广隆阳区农产品品牌。

(3)加强蔬菜行业标准化建设,以优良品质为基础,探索特色鲜明的品牌建设。

浅析蔬菜种业现状及云南前景展望

浅析蔬菜种业现状及云南前景展望

浅析蔬菜种业现状及云南前景展望摘要:蔬菜种业的长远发展依靠科技的创新发展,我国已经进入蔬菜种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本文分析了国内蔬菜种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结合云南实情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云南蔬菜种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蔬菜种业;现状;前景;展望蔬菜是我国人民生活消费的必需品,种菜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

蔬菜种业属于战略性的高科技农业产业,根据目前国际国内形势,借鉴全国蔬菜种业发展经验,全面升级全省蔬菜种业的发展水平,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建成高效益、高质量的蔬菜产业,带动全省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经济持续发展。

1.国内蔬菜种业发展趋势1.1种质资源将越来越突显重要未来蔬菜种业的竞争,首当其冲的便是种质资源竞争。

按照中央“打赢种业翻身仗,让中国碗装中国粮”的要求,农业农村部已出台相应措施,进一步加强征集、引进优质种质资源力度,目前正在开展全国第三次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工作,对国内蔬菜优质种质资源进行补充征集,尤其是扩展具有遗传背景的特殊资源和种间资源的研究探索。

增强对优质种质资源的保护与保存,利用代写组学与基因组学挖掘种质与基因,挖掘、创新、精准评价优质种质。

1.2分子育种在蔬菜育种中广泛应用随着辣椒、白菜、西瓜、黄瓜、番茄、甘蓝等全基因组序列的相继问世,以测序信息为基础,开发研究全基因组简单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插入缺失标记等分子标记育种技术将广泛应用于蔬菜育种中,由此获得了大批与主要的蔬菜作物品质、抗逆、产量、抗病等一系列重要性状紧紧相连的优良品种,突破多年常规育种无法攻克的瓶颈,将进一步加快蔬菜育种和产业的发展步伐,促进蔬菜产业再上新台阶。

总的来说,蔬菜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呈现如下态势:一是选择效率高、实用好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插入缺失标记等,分子育种使用的主要标记工具逐步转变为第三代分子标记;二是低成本、高通量、规模化、自动化的标记检测方法即将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三是分子育种所产生的目标性状由简单质量性状向着复杂数量性状进行过渡,由单基因筛选到多基因聚合而转变;四是在采用前景选择的分子标记育种时,背景选择标记的系统研发此时渐渐得到深入展开,育种技术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就是蔬菜全基因组的分子设计育种。

保山市隆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保山市隆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保山市隆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保山市隆阳区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是一个山地地区,气候温暖,水资源丰富,适宜蔬菜的种植。

近年来,随着保山市农业产业化的推进,蔬菜产业在隆阳区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隆阳区蔬菜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隆阳区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着市场风险。

隆阳区的蔬菜产量逐年增加,但是市场需求并没有相应增长。

由于市场供需失衡,蔬菜价格波动较大,种植户利润较低。

隆阳区蔬菜产业需要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通过农业企业化、品牌建设等方式提高蔬菜的附加值,增加产品竞争力。

隆阳区蔬菜产业面临着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

隆阳区的蔬菜种植主要依靠传统的种植技术,缺乏现代化的科技支持。

农民在蔬菜种植过程中遇到病虫害问题时往往无法及时掌握科学防治方法,造成产量损失。

隆阳区蔬菜产业发展需要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技术水平,推广先进的设施农业技术,提高蔬菜品质和产量。

隆阳区蔬菜产业面临着市场推广不足的问题。

由于蔬菜生产主要在农田中进行,与城市消费者的接触较少,市场推广渠道有限。

隆阳区蔬菜产业需要加强农产品品牌宣传,提高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拓展市场渠道,提高销售额。

为了解决隆阳区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加强市场调研:定期了解市场需求状况,及时调整蔬菜品种结构,优化产品品质和产量。

二、加强科技支持:设立蔬菜科技示范基地,引进先进的设施农业技术和防病虫害技术,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

三、加强品牌建设:通过品牌宣传,提高蔬菜品牌知名度,拓展市场销售渠道,增加产品附加值。

四、加强农民培训:组织定期的蔬菜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增加种植户的收益。

五、加强政府支持:加大对蔬菜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配套建设农业产业化园区,提供融资支持和技术指导,提高蔬菜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隆阳区蔬菜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强市场调研、技术支持、品牌建设、农民培训和政府支持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推动隆阳区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云南蔬菜调研报告题目

云南蔬菜调研报告题目

云南蔬菜调研报告题目《云南蔬菜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云南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之一,也是蔬菜种植面积较大的省份之一。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云南蔬菜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问题,以期为云南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通过实地走访云南的蔬菜种植区域以及与蔬菜种植户、经销商等进行访谈,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1.云南蔬菜种植现状云南地理环境适宜蔬菜种植,全年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

因此,云南的蔬菜种植面积较大,种植品种多样,包括白菜、胡萝卜、辣椒、豆角等。

云南蔬菜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云南蔬菜产业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蔬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云南蔬菜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同时,云南还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提高蔬菜的质量和产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3.云南蔬菜产业面临的问题尽管云南的蔬菜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种植户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农民缺乏现代化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导致产量低下。

其次,蔬菜供应链短、稳定性差,存在着供应不足或过剩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调控机制。

四、建议与措施1.加强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提高种植户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促进蔬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2.优化蔬菜供应链,推进农田与市场之间的衔接,减少蔬菜供应不稳定的问题,提高市场竞争力。

3.加大对蔬菜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激励,鼓励农民参与蔬菜种植,促进蔬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五、结论云南蔬菜产业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强技术培训、优化供应链、提供支持和激励等措施,可以进一步促进云南蔬菜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和市场提供更好的蔬菜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可修编 省蔬菜产业发展概况 省农科院园艺所 丽琴 钟利 梁明泰 石开 龚亚菊

摘要:利用特殊的地理和气候优势条件,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尤其是反季节蔬菜生产。经过30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冬春和夏秋反季外销蔬菜生产基地。本文就省蔬菜产业的现状及制约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就未来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蔬菜 产业现状 建议 一、蔬菜产业现状 1.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大 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蔬菜主产区,也是全国南菜北运的基地之一。“十五”以来,蔬菜产业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2009年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050万亩,产量1440 万吨,产值195亿元,分别比2002年的670万亩、800万吨、70亿元增加57%、80%、178%。年均增长8.1%、11.4%和25.4%。蔬菜产业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为11.8%,占种植业的比重在20%以上,蔬菜产业成为继烟草之后的第二大农业主导产业,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2.蔬菜外销量逐年增加 . - - . 可修编 地处低纬高原,境蔬菜产地海拔高度各异,有适合发展冬春早菜和夏秋反季节蔬菜的各种生态环境,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蔬菜的外销量(含销往省外和出口国外)逐年增加。据统计,省蔬菜外销量占生产量的53.8%,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冬春和夏秋两个反季节外销蔬菜生产基地。目前省供港澳蔬菜数量和基地备案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供港澳蔬菜数量占港澳市场总量的三分之一,成为中国重要蔬菜出口基地。 外销蔬菜已辐射国20多个省(市、区),并出口到法国、英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1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销蔬菜已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据不完全统计,省每年向北方供应400多万吨蔬菜,以冬春反季蔬菜为主,主要菜种包括:番茄、辣椒、洋葱、菜豆、豇豆、黄瓜、茄子、蒜苔、鲜食玉米、西葫芦、菜豌豆等种类,约占外销蔬菜总量的50%以上,蔬菜产品主要销往、、、、XX、、蒙、、、等城市。 3.蔬菜繁、制种情况 省蔬菜生产所需种子,除食用菌类、薯类、大蒜和部分常规蔬菜用种外,其它种子80%以上靠外省供给,每年购买种子超过1000t;花费约5亿元以上。目前,全省蔬菜制、繁种面积约4万亩,主要集中于元谋、元江、峨山、宾川、、建水、石屏、永仁、弥渡、弥勒、华坪、、嵩明、安、开远、个旧等地。 4. 蔬菜生产、加工、流通和营销体系初具规模 全省专业从事蔬菜生产、加工、流通和营销的企业达到1000多家,两家企业进入国家级龙头企业,12家企业进入省级龙头企业。农业部市场信息司把市龙城蔬菜批发市场和王旗营蔬菜批发市场的批发价格作为重要监测数据,实行一天一报制度,被农业部定为全国重点批发市场。 . - - . 可修编 二、产业优势 1.气候优势 地处低纬高原,具有独特的立体气候条件,赋予了蔬菜反季节生产的一大优势。一是利用滇中、滇东北和滇西北高海拔地区夏秋季节冷凉的气候条件发展喜冷凉的叶菜类和花菜、萝卜、豌豆、蚕豆等,销往东南沿海城市,并出口到欧洲、中东、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二是利用滇南、滇西南干热河谷低海拔地区冬季温暖的气候条件发展番茄、黄瓜、辣椒、茄子、菜豆、洋葱等喜温蔬菜,在冬春季节销往北方城市和出口日本、国、俄罗斯等国。全省已有80多个县(市、区)进行冬春早菜商品化种植,年播种面积超过500万亩,种植品种30多个,产品以其“一早二好”的优势远销全国140多个大中城市,年调出省外400多万吨,成为我国南菜北运重要基地之一;夏秋渡淡蔬菜年种植400万亩,产品除供应省市场以外,还批销、、、等南方50多个大中城市,并外销港澳、、日本、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这一优势为育种家们提供了理想的育种场所。利用立体气候加代,降低了育种成本,提高了育种效率;利用自然隔离条件生产种子,增加了种子生产规模和生产量,降低了种子生产成本。这些年国外许多研究所、种子公司相继在建立育种站、种子生产基地。 2.资源优势 省境山脉蜿蜒纵横、地形错综复杂,海拨差异显著(最低76.4m,最高6740m),小气候多样,雨量充沛,土壤类型繁多,加之农业历史悠久和多样化的耕作制度,因此,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了非常丰富的蔬菜种质资源。据省农科院园艺所1979~1988 年开展的调查,从省16 个地、州的84个县、市,调. - - . 可修编 查、收集、整理后得到资源材料 1118 份,120种(变种、变型),归类为29 科97属,已妥善保存并繁种入国家种质库619 份。 2000~2002 年间,调查到的野生蔬菜有 212 种,分属于82 科。主要分布在滇西南的版纳、普洱、德宏、市等地,一些常见的种类在全省都有零星分布。野生蔬菜多具有天然无公害、营养丰富、独特的商品价值、很多具有食疗价值等特点,它的开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菜篮子的花色品种和调节淡季市场的供应。 此外,还拥有一批独特的地方优良蔬菜品种资源,如:叶用芥菜(大苦菜、小苦菜)、易门饼瓜、小米辣、紫长茄、黄白皱壳辣、开远藠头、韭菜花、大白苦瓜、三月萝卜、安宁弯葱、丘北辣椒、弥渡大蒜等。还有不少珍稀资源,如:涮辣、大树辣、黑籽南瓜、苦茄、荷包豆、四棱豆、木本番茄、建水草芽等。丰富的种质资源也使成为世界各地的蔬菜育种家向往的圣地,世界各国的大多数育种家都到过考察、交流或盗取资源。特别是日本和国的育种家,从搜集了大量的种质资源作为育种的基础材料。 3.区位优势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越南、老挝、泰国等国接壤,有怒江、红河、澜沧江等国际河流,国境线总长4061公里,拥有9 个国家级口岸,8 个省级口岸;其次,周边国家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继中泰、缅、老、越等国边贸与关税冲击后,蔬菜产品已具有较大国际市场竞争优势。在东盟经济圈中,具有国其它省区无可比拟的独特地缘优势。东盟国家全面扩大开放、加强经贸往来,为蔬菜出口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也极大的推动了蔬菜产业的发展。以、澳门、新加坡、日本、泰国为主的出口市场和以周边国家为主的边贸市场,都看好优质蔬菜生产. - - . 可修编 的气候和区位优势。省这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合作的前沿,同时也应该是经济建设的前沿。 三、蔬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品种 在我省蔬菜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首先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缺乏,种子长期依赖省外调入或国外进口,成为最大的制约因素和瓶颈。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作为全省园艺作物育种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九五”和 “十五”的蔬菜育种工作被中断,而这十年正是省外和国外育种工作蓬勃发展的关键十年。由于失去了这十年的黄金育种期,我省目前生产上应用的蔬菜品种,大量依赖从省外调入和国外进口。据不完全统计,我省自主选育的主要蔬菜品种数不足生产上所用品种数的10%。 2.蔬菜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 省的蔬菜良种繁育体系还没有得到健全和完善,主要问题有:一是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特别缺少专业化、规模化蔬菜繁种基地和蔬菜种子配套加工、精选包装服务体系,造成了全省蔬菜品种乱引、乱调,品种布局多、乱、杂的不利局面,蔬菜种子的供应,70-80%左右靠省外大批量调进,少部分为菜农自留、自繁解决。由于蔬菜种子分散经营,难以集中管理,种子质量难以保证。二是与蔬菜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相配套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不健全。三是没有很好的地方品种繁育基地,优良地方品种种性退化严重,很多科研单位及种子部门都没有自己的优良杂交种(自繁品种),都是靠从省外、国外进口供应,并且种子来源渠道比较混乱,给那些贩卖蔬菜种子或假种子的各单位或个人提供了空间,造成种子质量不能保证。 . - - . 可修编 3.生产基础设施差,抗灾能力低 蔬菜生产虽然已经成为一项规模大、产出高的产业,但生产的基本设施仍然较差。主要表现在:蔬菜基地基本建设差,尤其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外销蔬菜基地,大多缺乏科学的土壤改良、排灌系统、田间道路等建设;设施栽培较其它省份落后,多数菜农的设施栽培都是简易的竹架大棚,设计和建设都不规和科学,保温和降温能力都较差,抗灾能力更差。 4.采后处理和冷藏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深加工企业偏少 目前我省的蔬菜外销比例达53.8%,但以鲜销蔬菜为主,加工蔬菜用量只达到1/6,加工增值缓慢。 5.整体科技水平、经济效益还不高 一是科技研发水平、队伍建设滞后,技术储备较少,在种子繁育、自主知识产权和新品种研发上与省外发达地区相比较为落后;二是生产技术参差不齐,新老菜区差别较大,生产者整体经济效益不高,单位产量和产值都较全国平均水平低;三是产品合格率与全国平均合格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对标准化栽培、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6.产业化经营程度低 由于对各种协会、中介等组织发展引导不够,加之农民组织化程度低,难以与国外大市场对接。因产后保鲜、加工、储运和交易等设施落后,我省出口蔬菜多为转口,甚至被省外商人“贴牌”变为其他省的品牌。 四、促进蔬菜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一是要加强水利建设。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 - - . 可修编 旱并举的原则,着力解决防洪防汛、灌区节水配套、水资源保护利用等重大问题,全面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扩大改善灌溉面积;二是加强设施农业建设。要积极推广简易拱棚蔬菜栽培技术,穴盘育苗技术、遮阳网覆盖技术以及节水灌溉等设施农业技术,提高设施化水平,增强农业生产的可控性,有效地化解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 2.积极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基地和生态农业示基地建设,大力示推广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引导企业和农民以产业化经营为纽带,严格产地、产品农残检测,全面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逐步创立无公害蔬菜产品品牌,带动无公害生产发展。 3.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 推行“以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方式,促进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有机结合。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地带动农民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 4.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转变产业增长方式 农业科研单位要加强新品种培育、重大病虫害防治、有害生物防控、蔬菜采后保鲜处理等领域的研究,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鼓励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建立一批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中心,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开发。充分发挥各级农业专业技术推广队伍的作用,积极发展农民和企业的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加大蔬菜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的力度,推动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