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字学的特征及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文字学的特征及形成

古文字学历史久远,从汉代发展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陶器刻符、甲骨文等,但从一定层度讲,古文字学也是一门新的科学,因为人们发现甲骨文的时间还很短。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古文字学的特征及形成过程,期望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这一科学,推动中国古文字学的健康发展。

标签:中国文字学;特征;形成

古文字学历史悠久,从“张敞好古文字”和《说文解字》到近代发现的甲骨文,这门科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关于什么是当今的“中国古文字学”?它与传统文字学相比有那些属于自身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如何形成的?笔者根据有关的研究,求证了上述问题,期望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字学的形成和特征。

一、中国古文字学的性质及特征

中国古文字学继承了众多相关的学术领域,与考古学、历史学紧密结合,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性质和特征。

(一)中国古文字学的性质

中国古文字学横跨了语言学、考古学和历史学三大领域,任何一个单独的领域都没有这个宽度容纳中国古文字学的内容。从中国古文字学术研究会的成立到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的一次次召开,中国古文字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传统文字学与中国古文字学产生了一定的不同。

(二)中国古文字学的特征

中国古文字学的特征可以从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在研究对象方面,中国古文学以古代文字事物材料为研究对象,有人认为主要包括殷商甲骨文、西周青铜器铭文、战国文字和主键帛书文字。随着研究实践的发展,其研究对象也在逐步扩展,如商代的陶文、玉石文,周原甲骨文等。近年来,新石器时代被发现,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的汉字源始的研究,成为古文字学中十分活跃的领域。另外,还以断代标准、器物标准进行分类。因此,笔者认为应使用断代法进行对研究对象的划分,如汉字源始、商代文字、西周文字、战国文字和秦汉文字。这种分法以断代法进行分类,可见,古文字的发展演变具有一定的历史阶段性。对同一时代的文字来讲,无论哪种形式都能够显示时代特征。相比器物的时代变化来说,文字的时代差异展示出了较强的规律性和较大的意义。笔者认为应以时代为纲,以各种器物上的文字开展综合研究,如甲骨文、钱

币文、竹简文等。例如,有学者提出的“战国文字”,能够帮助学界开展古文字研究,有利于其与考古学、历史学的结合。但这一分法还有缺陷,如春秋时期的文字材料,从它的数量和特点来看,其无法形成一种分支。春秋文字更接近于西周,因此将其附在西周之后。当然,文字的时代分类也绝不

会像朝代那样有明显的界限,分支之间相互渗透、继承,这十分正常。总之,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的下限应该是在汉武帝时,与《史记》所包含的历史时代相吻合。

在研究目的方面,笔者认为有三:一是根据古文字材料对古文字进行形、音和义的研究。二是根据古文字材料研究当时的历史、经济和文化等状况。值得注意的是古文字学界并不是单一地向史学界提供历史资料,而是努力完成这一任务,如甲骨学家胡厚宣所开展的商史研究。三是根据古文字材料研究汉字的发展规律,如部首结合、形体演变等。

在研究方法方面,主要有:一是使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如音韵学、训诂学、结构法、历史比较法等,以对比古文字的形、音、义。二是使用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对发掘出的古文字材料的出土位置、器物排列等进行考察。三是使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将古文字材料和历史材料联系起来,将其扩大到社会学、民俗学等。这三种方法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新的科学手段被引入到了中国古文字的研究中,如巴纳氏技术对帛书的考察、周鸿翔和童恩正所使用的电子计算机对甲骨碎片的拼接等。这些新技术的使用并不意味着绝对的成功,而是一种时代发展趋势:古文字学和现代科技的结合必定开拓出一片全新的研究领域。

总之,从古文字学的性质、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看,中国文字学确实继承了众多学术领域的研究成就,但其自身也有自身的突破,在考古学和历史学得到催化下,中国古文字学展示出了与传统小学独特的特征。

二、中国古文字学的形成

一门学科的发展需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是研究成果的长期积累,二是研究材料的丰富,三是研究方法的创新,四是有关学科的融合。中国古文字学从两汉产生到如今形成的性質和特征,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萌芽期(两汉一一清代后叶)

两汉时期,中国古代文字学开始发端,很多传统学科在那是奠基和发展。例如张敞对尸臣鼎的考察,基本上反应了当时学者对古代文字认识的水平;司马迁使用了大量秦焚书以前的古籍,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古文字材料的运用是推动《史记》成为不朽杰作的重要原因;西汉的刘向、刘歆父子整理、编辑了古文典籍,开创了古文经学先河。特别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开创了用今文解释古文字的先例,是中国学术上第一部古文字学著作。但两汉之后,古文字学的研究又陷人了沉寂,这主要是因为:一是人们多关注《说文解字》

的字典功能,而忽视了其“释”和“译”功能。因此,从汉到清,关于《说文解字》的研究一直处在小学的轨道上。二是经学史的影响。汉武帝之后的“独尊儒术”是学术主导,对其他学科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三是封建意识落后。古人对不知所云的文字有一种神秘感,很难建立古文字研究体系。四是古代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古代出土古文字材料的机会少,即使有所发现也不能妥善保管或者仅是作为藏品而不是研究之用。总之,这一时期开辟了中国古文字学的源头,为该学科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创建期(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新旧交替,古帝国正在瓦解,新社会结构艰难建立。中国正处在烈火中,等待着重生。殷墟甲骨文的出现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字学进入创建期的一个标志。第二标志是罗振玉对古文字材料的搜集和出版,他用自己的努力证明甲骨文的出处。罗氏的《三代吉金文存》以及其他的大型青铜器铭文的汇集都可以看到古文字学的发展脉络。第三个标志是王国维利用史学观念对古文字进行研究,他不仅将古文字引进了史学,而且也将史学引入了古文字学。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甲骨文的发现使研究从纸面转向了事物,并开始用考古

学和历史学的方法研究文字,形成了今天古代文字学得到雏形。

(三)成熟期(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三十年代)

中国古代文字学的成熟主要有两个标志:一是1928年,董作宾主持甲骨文的挖掘。1928年——1937年共挖掘十五次,共出土甲骨24918片,并发表了《甲骨文研究之扩大》等一些列论文。可以说董作宾的研究将考古学的观念引入到了中国古文字学中,使以往支离破碎的文字材料之间有了内在的联系,更加系统、清晰。第二个标志是在1930年——1937年,郭沫若所完成的古文字研究论著,如《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两周金文辞大系》等;他还引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深入探讨了中国古代努力社会的状况。此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古文字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队伍不断壮大。

结语:

中国古代文字学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说明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学者能够运用智慧去研究古老的文化遗迹,这些遗迹得以被世人理解和认识,并重新展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汉语古文字范围界定情况考察[J].刘伟乾.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06).

[2]濮茅左.中国古文字学和《说文》的科学研究一兼论《〈说文解字〉与中国古文字》研究的新途径及学术贡献[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5):97-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