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1例

合集下载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脑脓肿五例病例报道及文献综述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脑脓肿五例病例报道及文献综述
维普资讯
临髓

世医杂 0 V6 o 界 学 志2,1 N3 0 o . 2.
单核细胞 增 多性李斯特 菌脑 脓肿
五例 病 例 报道 及文 献综 述
Br i s e sd et se i o o y o e e a nAb c s u o Litram n c t g n s Fi eCa e n v e o eLi r t e v s sa d aRe iw ft t aur h e
1 % 0 李 斯 特
李 斯 特 衙 培 养 性 患 者 (= 5 n 7)的 临
床 和 实鸵 书 记录 。 5例 中 有 5 患 李 7 倒 斯 特 菌舢 脓 . 扫 准 的 实 验 室 方 法 确 证 血 液 、 脊 液 或 脑 组 织 标 本 中 的 腑 事 斯 特 菌 , 墩 试 验 采 用 全 周 临 床 实 药 骑 宣 标 准 蚕 员会 C S CL )推 荐 的纸
运 片 汁 算 机 在 ME I 【 国 j DL NE 美 立 医 学 l 馆 ,Be ed ,MD)上 搜 割书 t sa h 索 自 l6 9 6年 到 2 0 0 0年 1 2月报 道 的 李 斯 特 苗 脯 帐 肿 英 文文 献 并 做 了 文 献 回 颐 。搜 索 时 采 用 的 主 题 包 括 :李 斯 特 菌 李 斯 特 菌感 染 、中枢 神 经 系 统 感 染 和 脑 腺 帅 我 们 还 浏 览 了相 黄 文 章 的参考资料 以便找到更 多的病例 。


的统计学 特点、 临床表 治疗转l 现及 闩
材 料 与 方法
作 者 顾 和释漫性肉芽肿
性脑 炎 ( 括新 生儿 脓性 肉芽肿 病) 包
不 在 收 录 之 列 。 计 学 及 临 床 资 料 不 统 全 影 响 分 析 的 病 例 ” 、 化 脓 性 脑 梗 死 、李 斯特 苗 培 养 阴性 的病 例 也不在收录之 列 。

江阴市首次从熟菜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探讨

江阴市首次从熟菜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探讨

菌液的均质袋 中经均质后 ,于 3  ̄培养 2 h后移取 01 L转 种 0C 4 .m
1mL L 2增 菌 液 3 ℃培 养 2 h 取 L 2二 次 增 菌 液 划 线 接 种 0 B 0 4。 B
肉制品检 出率 为 1 . 生 食蔬菜检 出率为 2 %, 83 %, 0 水产品检 出率 为 1%, 6 冰淇淋检 出率为 22 . %。有关研究表 明, 健康人粪便 中单
李斯 特菌属菌种 广泛分布 在环境 中 , 曾从 土壤 、 污水 、 烂 腐 蔬菜 、 饲料 、 新鲜或冷冻 家禽、 肉类 、 生乳 、 酪、 乳 屠宰场废 料以及
无症 状人群 、 物带 菌者 中检 出 , 从 多种 哺乳动 物 、 类 、 动 也 鸟 鱼
单增李斯特菌 A C 1 14 英诺克李斯特菌 A C 3 0 0 金 T C9 1, T C39 ,
凤 爪 的菌 落 总 数 为 2 0 0f/,大肠 菌 群 ( N值 ) 20c g u MP 为 4 0 N 10 , 检 出副溶 血 l 3MP /0 g未 生弧菌 , 出单增李斯 特菌 。按照 检
G 22 — 0 5的标 准 判 断 为 不 合 格 产 品 。 B 7620
3 讨 论
样 国家 标 准 方 法 检 验 。 结果 在熟 菜 ( 爪 ) 凤 中检 出单 核 细 胞 增 生 李 斯 特 氏菌 。结 论 加 强 食 品 卫 生 管理 , 少 食 源 性 疾病 的 减
发生 。
【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 大酒店熟食间 ; 凤爪
【 图分 类号 】Rl55 中 1. 【 标 识 码 】A 文献 【 编 号 】17 — 7 12 1 )3 l3 0 文章 6 3 9 0 (0 0 3 一 1- 1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无垠文海 邀你畅享

更改PPT母版功能键:
精选课件
PPT文档讨论群:253147947
15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生物学特性
1.形态染色 2.培养特性 3.生化反应
5.抵抗力
革兰阳性短小杆菌,幼龄菌呈阳性,在陈旧培养基 中呈阴性。大小:0.5-2um×0.4-0.5um,通常成双排列, 偶尔可见双球菌或丝状。有鞭毛,不产生芽胞,一般 不形成荚膜,在含血清的葡萄糖蛋白胨水中形成黏多 糖荚膜。
本菌为兼性厌氧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最 是 生长温度为30~37℃。在4℃能生长故可进行冷增菌。在血琼脂平板上 于35℃经18~24h培养,能产生狭窄的β溶血环,菌落为灰白色,直径 1~2mm。在肉汤中均匀混浊生长,表面有薄膜形成。在半固体培养基 内,可出现倒伞形生长。
在土壤、粪便、和干草中能长期 存 活。耐盐:200g/LNaCl溶液中长期存活, 耐碱:25g/LNaOH溶液中20Min才能杀 灭,不耐酸、热,60~70℃5~20Min可 死亡。对一般消毒剂敏感,70%乙醇 5min即可杀灭。
微生物学检验
直接涂片
200g/lNaCl心 脑浸汤增菌
标本
分离培养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也可引起脑膜炎,菌血症。近年来在发达国家,
常因为污染奶制品引起食物中毒。孕妇尤其容易感染李斯特菌病,通过
胎盘和产道感染给胎儿带来严重伤害。
临床意义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强致病性的食源性病 原菌,已被WHO列为4种主要的食源性疾病之一
血平检
半固体
普通肉汤

去泛素化酶ABRO1_对李斯特菌感染单核巨噬细胞IL-1β释放的影响及其机制

去泛素化酶ABRO1_对李斯特菌感染单核巨噬细胞IL-1β释放的影响及其机制

去泛素化酶ABRO1对李斯特菌感染单核巨噬细胞IL -1β释放的影响及其机制王琳1,穆红1,申艳娜21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检验科,天津300192;2 天津医科大学医学检验学院摘要:目的 观察去泛素化酶Abraxas 兄弟蛋白(ABRO1)对李斯特菌(LM )感染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J774A.1白细胞介素(IL )-1β释放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

方法 培养J774A.1细胞,分别感染有李斯特菌溶血素O (LLO )的野生型LM 菌株(野生型组)、敲除LLO 的hly 基因缺失(Δhly )LM 菌株(基因缺失组)及Δhly 株回补hly 基因的LM 菌株(回补株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ABRO1蛋白,ELISA 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IL -1β。

将J774A.1细胞分为NI 组(未感染LM 菌株)、WT 组(感染WT LM 菌株)与Δhly 组(感染Δhly LM 菌株),各组分别转染NC siRNA 、ABRO1 siRNA ,采用ELISA 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IL -1β,采用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炎症小体相关分子Caspase -1、p20(Caspase -1活化形式)、IL -1β、p17。

结果 随着感染时间延长,野生型组、回补株组ABRO1表达、IL -1β水平逐渐增高,在感染120 min 达到最高、均高于基因缺失组(P 均<0.05);基因缺失组不同时点ABRO1表达、IL -1β水平无明显变化。

WT 组转染ABRO1 siRNA 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 -1β水平及p20、p17表达低于转染NC siRNA 的细胞(P 均<0.05);WT 组转染NC siRNA 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 -1β水平及p20、p17表达高于NI 组(P 均<0.05);Δhly 组转染NC siRNA 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 -1β水平及p20、p17表达低于WT 组(P 均<0.05)。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验 ppt课件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验 ppt课件
产等。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等都可被污染。 该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其易感人群主要为孕妇、老人、新生儿和免疫缺陷人群。大多数发达国家人类李斯特菌病 发生率约为每一百万人2-15例,死亡率为13-34% 加拿大由单增李斯特氏菌污染肉制品引发李斯特菌病暴发,导致十几人死亡。很多国家都 已经采取措施来控制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氏菌,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按2009年国家食源性疾病检测网的工作手 册
1.定性检测 2.定量检测
检样 25 g(ml)样品+LB 增菌液225 mL,均质
1
30 ℃±1 ℃,24 h 0.1 mL+10 mL LB 增菌液
2 30 ℃±1 ℃,18 h~24 h
科玛嘉李斯特菌显色培养基 36 ℃±1 ℃,24 h~48 h
表1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选择性平板 上的菌落特征
选择性琼脂平板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科 玛嘉显色培养基菌落为:蓝色,周围有白色 晕圈.
PALCAM琼脂菌落:为灰绿色,小的圆形菌落 ,周围有棕黑色水解圈,有些菌落有黑色 凹陷
L.M在 Chromagar培养基生长特征
L.M在OXA培养基生长特征
协同溶血试验 (cAMP):
在血平板上平行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马红球菌 (R.equi), 在它们中两者之间垂直接种可疑李斯特菌 , 但不要触及它们, 于30℃培养24h~48 h, 检查平板 中垂直接种点对溶血环的影响。靠近金黄色葡萄 球菌接种点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溶血增强, 斯氏李斯特菌(L.seeligeri)的溶血也增强, 而伊氏 李斯特菌(L.ivanovii)在马红球菌附近的溶血增 强。
PALCAM琼脂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致新生儿败血症1例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致新生儿败血症1例
2 4 6 原发性 肝癌 ..
胶原:I I 型前胶原 肽 ;I型前胶 原 ;V型胶 原 ; I I I I I 型胶原 ; I V胶原 肽 。肽 酶 : 氨酸 羟化 酶 、 氨酸 肽 脯 脯
酶 。 胶 原 蛋 白 : 粘 连 蛋 白 ; 明 质 酸 。 细胞 因 非 层 透
子: 血小 板 衍 生 生 长 因子一B( D FB ) 转 化 生 长 B P G .B 、
治 愈出 院。
感染 , 其母 亲 因 中央型 前 置胎 盘合 并 发 热行 急 诊 剖 宫 产术 , 中见 羊水 混 浊 , 盘母 面 、 面分 泌 物及 术 胎 子 全 血送 细菌培养 , 结果 为产单 核细胞李 斯特 菌感染 。
细菌 鉴 定 : 5r 患 儿 静 脉 血 注 入 B A . 取 n l D B C T CM E T儿童含 树 脂 血 培 养 瓶 内 , B A T C95 用 DB C E 00 自动血培 养仪培养 , 荧光 法鉴定 。4 8h血培 养 阳性 , 直 接涂片 和转种血 平皿 ,5C 育过 夜 , 平皿 上可 3  ̄孵 血
可 引起 败 血症 , 肤损 伤 , 道炎 等 。近 年来 , 皮 尿 产单 核 细胞李斯 特菌 的感 染 呈 上 升趋 势 , 要发 生 在 免 主 疫 低下 的患者 , 因为该 菌为 细胞 内寄生菌 , 细菌对 它 的清除 主要靠 细胞免 疫功能 。健康 带菌者是 本病 的 主要 传 染 源 , 播途 径 是粪 . 也 可 通 过胎 盘 和产 传 口,
道感 染新 生儿 , 引起化 脓性脑 膜炎或 脑膜脑 炎 , 亡 死 率 达 7 %。本 文 所 述 患儿 的败 血 症 就 是 通 过 胎 盘 0
湿肺 ; B超显示 : 侧 脑 室管 膜 下 出血 , 侧 脉络 丛 左 右 出血 。血 培养 , 离 出产单 核细胞 李斯 特菌 , 分 脑脊液 培 养无菌 生长 , 临床根据 药敏调 整用药 , 改用 美洛培 南, 一周 内复查 血培 养 两 次 , 为 阴性 , 院 1 , 均 住 6天

李斯特菌的致病机理

李斯特菌的致病机理

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
PALCAM琼脂
36±1℃,24~48h
接种木糖、鼠李糖,36±1℃, 24h;同时于TSA-YE平板划 线纯化,30±1℃, 24~48h
木糖-,鼠李糖+
鉴定
报告
操作步骤—增菌培养
样品 25g
均质杯
装225ml LB 1增菌液
均质
8000~10000r/mi n,1~2min
1. 革兰氏阳性短杆菌(类球形)
2. 大小约为0.4 μm-0.5 х0.5-2.0 μm
3. 直或稍弯,两端钝圆,常呈V字型排列,偶 有球状、双球状。
4. 无芽胞,无荚膜
5. 在陈旧培养中的菌体可呈丝状及革兰氏阴性 。
6. 在20-25℃时以4根周毛运动,在37℃时只 有较少或1根鞭毛,鞭毛发育不良,无运动性 。
一、李斯特菌简介
1、概况
李斯特菌是 1926 年英国 南非裔科学家穆里在 病死的兔 子体内首次发现的,为纪念近 代消毒手术之父、英国生理学
家约瑟夫.李斯特(1827 ~
1912 ),1940 年被第三届国 际微生物学大会命名为李斯特 菌。
2.李斯特氏菌属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LL..mmoonnooccyytotoggeneenses
菌落的增大,变得不透明。 8. 在5-7% 的血平板上,菌落通常也不大,灰白色,刺种血平板培养后可
产生窄小的β -溶血环。 9. 在0.6% 酵母浸膏胰酪大豆琼脂 (TSAYE) 和改良Mc Bride(MMA) 琼脂
上,用450 角入射光照射菌落,通过解剖镜垂直观察,菌落呈兰色、灰 色或兰灰色。
1.该菌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
绵羊(伊氏)李斯特菌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1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1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检测方法摘要:通过扩增hly 基因建立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m)的PCR 方法。

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35株经传统方法鉴定的菌株PCR 结果均为阳性,而其他三种同属异种菌,包括英诺克李斯特氏菌、绵羊李斯特氏菌和威尔斯李斯特氏菌及非李斯特氏菌均未扩增出特异性的片段。

PCR 方法对Lm 纯培养物的最低检测限为7.3CFU/μl,对模拟污染的生猪肉和蔬菜的检测低限为4CFU/g,牛奶为4CFU/ml。

应用该方法对285 份食品样品检测,17 份样品Lm 呈阳性,结果与常规的分离培养方法完全一致。

该种方法具有敏感、特异、快速及准的优点,可用于食品中L m 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聚合酶链式反应Abstract :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ssay targeting the hly gene was developed to detect Listeria monocytogenes.The PCR product was detected in 35 L monocytogenes strains and not in other Listeria spp, including innocua, ivanovii andwelshimer and also not in non-Listeria species, indicating that this method was highly specific for L. monocytogenes. The detectionlimit of the PCR assay was 7.3 CFU/μl o f pure cell culture. The PCR assay could detect4 CFU of L. monocytogenes in thecontaminated pork and vegetable (1g) and milk (1ml). From 285 samples, 17 samples were proved positivefor L. monocytogenesby the PCR method, and the results were quite consisted with those detected by conventional biochemical testing. The PCRassay is highly sensitive, specific, rapid and accurate and can be used for rapid detection of L. monocytogenes in food.Key words:food;Listeria monocytogenes;PCR;detection1引言1.1李斯特氏菌-概况李斯特菌(也称李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败血病为主要症状,伴有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报告·作者单位:1. 天津南开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天津 300100;2. 天津市人民医院。

作者简介: 李佳(1978—),女,博士研究生,主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脑病临床诊治。

通信作者:田卓民,E-mail :tianzhuomin19@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1例李 佳1, 田卓民2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脑膜炎; 感染中图分类号:R512.3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9-7708 ( 2018 ) 02-0206-03DOI: 10.16718/j.1009-7708.2018.02.015Listeria monocytogenes meningitis: one case reportLI Jia, TIAN Zhuomin.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Neurology, Tianjin Nankai Hospital, Tianjin 300100, China )1 临床资料患者男,80岁,退休干部。

既往体健,于2015年6月7日因剧烈头痛,神志恍惚入院。

入院前1 d ,开始发热伴头痛,自以为“感冒”,服“布洛芬”,体温暂时降至正常后复升达40.5 ℃。

入院当天查体:T 39.0 ℃,P 100次/m in ,R 20次/min ,BP 150/90 mmHg ,神志恍惚,言语欠流利,颈项强直,四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Kernig 征(+),双侧巴氏征(-),双侧指鼻试验、轮替试验及跟膝胫试验欠合作。

外周血白细胞14.0×109/L ,中性粒细胞比例0.925;血沉 24.0 mm/h ,肝肾功能正常。

6月8日腰穿初压266 mmH 2O ,末压159 mmH 2O ,脑脊液(CSF )外观无色透明,白细胞355×106/ L ,葡萄糖 1.41 mmol/L ,氯化物106.0 mmol/ L ,蛋白 3.63 g/ L 。

在细菌学结果尚未回报的情况下,治疗方案:甘油果糖250 mL ,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静脉输注,联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口服;地塞米松静脉注射。

3 d 后(6月11日),意识障碍加重,嗜睡,仍发热,体温达39.8 ℃,外周血白细胞12.4×109/ L ,中性细胞比例0.874 ,当日CSF 与血细菌培养回报均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 ,CSF 细菌涂片阴性,抗酸染色(-)、墨汁染色(-), 结核抗体(-)。

将治疗方案更改为氨苄西林2 g ,每6小时1次静脉滴注,继续甘油果糖治疗。

同时进行第2次腰穿,初压179 mmH 2O , 末压99 mmH 2O ,CSF 外观无色透明,白细胞计数295×106/L ,葡萄糖 2.98 mmol/ L ,氯化物108.9 mmol/L ,蛋白1.84 g/ L 。

第2次腰穿CSF 和血培养回报仍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而CSF 细菌涂片阴性、抗酸染色、墨汁染色均(-),CSF 结核抗体(-)。

氨苄西林治疗4 d 后,患者神志完全转清,但语言欠流利,体温37.4 ℃,外周血白细胞8.30×109/L ,中性细胞比例0.672。

入院第10天,体温及生命体征正常。

住院期间共做7次腰穿,自第3次腰穿开始,CSF 压力正常,常规和生化结果逐步趋于正常,连续3次(第 3、4、5次)CSF 和血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

氨苄西林静脉滴注3周,氨苄西林胶囊口服4周后痊愈出院。

2 讨论1924年Murray 发现第1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Listeria monocytogenes disease )[1],已报道的该病主要发生在欧美发达国家,而亚洲、非洲及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很少见。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李斯特菌属中现有的2个群7个种之一的短小革兰阳性无芽胞杆菌。

该菌生长在广泛的自然环境中,最适宜生长温度30~37 ℃,可在冰箱贮存的多种食品中繁殖,是典型的耐寒性细菌,亦为食源性致病菌。

主要存在于冷藏肉类制品、乳产品、海鲜以及蔬菜水果中。

能使人和哺乳动物致病,并引起血流感染及神经系统感染,病死率较高。

近年,欧美国家常有关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食物中毒事件的报道,我国相关报道较少。

人体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通常是通过胃肠道食入污染的食物。

虽然本病可能暴发,但以散发为主。

据近年来美国CDC的统计数据,美国的人群发病率为2/百万~9/百万,1989-1993年的年发病率已降低了44%,此与严格的食品法规有关。

近年的发病率为3/百万[2]。

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无准确的发病率报道,但有资料认为1个月以下幼儿及60岁以上的老人发病率最高[3]。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系胞内致病菌,不产生内毒素,可产生β溶血素,是该菌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

无流行病学资料或临床证据支持人与人之间传染,受感染的患者也不需要隔离。

可以有垂直传播即母亲传给胎儿。

人体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免疫属于细胞免疫。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入人体血循环后可播散至任何部位,但是更趋向于中枢神经系统。

也有较少见的情况,即该菌在轴索内经脑神经到达中枢神经系统。

成人感染该菌主要表现为各种脏器的实质性病变,包括胃肠炎(多见于暴发流行)、心内膜炎、血流感染、脑膜炎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局灶性感染,其中,脑膜炎最常见。

有报道称,在美国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占所有成人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的5%~10%,病死率为15%~26%,而且不随时间推移有所改变[4]。

关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的诊断,除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外,最重要的依据是CSF 细菌培养[5],但是在得到CSF培养阳性结果之前,很难作出针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的治疗决定。

腰穿压力增高,CSF细胞学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增高,生化检查蛋白定量增高、葡萄糖降低、氯化物降低,只提示符合化脓性感染,此时需要鉴别的还包括常见的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等。

此外,结核性脑膜炎(非化脓性炎症)CSF的细胞学表现几乎与之相似,此时结合临床并等待培养结果,有助于鉴别。

尽管本例患者的现病史不存在可以怀疑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的某些情况如血液恶性肿瘤、AIDS、器官移植以及应用皮质激素等,但该患者高龄同时具有急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在我们接诊的第1天即警惕该菌感染的可能性。

住院后第3天,CSF和血培养均回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阳性,且CSF常规生化基本符合化脓性感染,因此确定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的诊断。

此外,及时与临床细菌室人员沟通,特别提醒留意该菌的可能,尤其对于这类少见细菌经验不多的实验员来说也很关键。

在判断培养结果方面,要警惕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可能被误认为类白喉杆菌、链球菌、肠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6]。

应强调2种情况须谨慎对待:①不要随意将初见的革兰阳性杆菌误判为标本污染;②初次培养出革兰阴性杆菌后,转血平皿再培养,结果为革兰阳性杆菌的情况[7]。

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胃肠炎暴发流行而常规粪便培养结果阴性时,推荐作特殊粪便培养。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可以在许多不发病的人肠道中定植。

另外,为排除污染菌血培养标本应送检双份,即左、右手2个部位采血,中间间隔半小时;同时送CSF细菌培养[8]。

本例CSF和血培养送检后3 d即回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阳性。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治疗包括脑膜炎的一般治疗和针对病原的抗生素选择。

本例在甘油果糖脱水降颅内压以及其他支持治疗基础上,抗生素的选择在CSF培养结果回报前,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联合抗结核药物,是基于对多种病原菌的覆盖,如较常见的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在不能排除结核性脑膜炎时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类似病例时有报道[9]。

确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后,立即改用氨苄西林作为首选药物。

此外,首选大剂量青霉素,以及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联合具有协同作用。

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甲氧苄啶-磺胺甲唑。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的抗生素治疗疗程应不少于3周,而脑脓肿需6周以上[10],本例仅以氨苄西林单药,剂量为2 g,每6小时1 次,日用量8 g,4 d后,神志完全转清,体温降至37.4 ℃,外周血白细胞降至8.3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672;腰穿压力逐渐下降,CSF常规、生化检查结果均逐渐趋于正常。

本例总疗程7周。

参考文献[1] THIGPEN MC, WHITNEY CG, MESSONNIER NE, et a1.Bacterial meningitis in the United States,1998-2007[J]. N Engl J Med,2011,364(21):2016-2025.[2] LORBER B. Listeria monocytogenes[M]//MANDELL GL,BENNETT JE, DOLIN R.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6th ed. Philadelphia: Churchill Livingstone, 2005:2478-2484.[3] KASPER DL,FAUCI AS, LONGO DL. Harrison's principles ofinternal medicine [M]. 18ed. Mc Graw Hill, 2005:1194-1195. [4] WYNGAARDEN JB,SMITH LH. Cecil text book of medicine[M]. 24ed. WB Suaders, 2012:1835-1837.[5] DOGANAY M. Listeriosis:clinical presentation[J]. FEMSImmunol Med Microbiol,2003,35(3):173-175.[6] AMAYA-VILLAR R, GARCIA-CABRERA E, SULLEIRO-IGUAL E, et al. Three- year multicenter surveillance of community acquired Listeria monocytogenes meningitis in adults[J]. BMC Infect Dis, 2010,10(11):324-331. [7] CUNHA BA, FATEHPURIA R, EISENSTEIN LE. Listeriamonocytogenes encephalitis mimicking 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the differential diagnostic importanc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lactic acid levels[J]. Heart Lung,2007,36(3):226-231.[8] MYLONAKIS E, HOHMAILN EL, CALDERWOOD SB.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 with Listeria monocytogenes:33 years’experience at a general hospital and review of 776episodes from the literature[J]. Medicine(Baltimore),1998,77(5):313-336.[9] 刘袁媛,张文宏,王冯滨. 重症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脑膜脑炎1例[J]. 微生物与感染,2011,6(3):153-157. [10] BECKHAM JD, TYLER KL,IDSA. Initial managementof acute bacterial meningitis in adults:summary of IDSA guidelines[J]. Rev Neurol Dis,2006,3(2):57-60.[11] VIALE P, FURLANUT M, CRISTINI F, et al. Major role oflevofloxacin in the treatment of a case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meningitis[J]. 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2007,58(1):137-139.收稿日期:2017-06-02 修回日期:2017-06-29WHO:也门感染霍乱病例数骤增,死亡人数增多Yemen cholera caseload leaps, death toll rises: WHO·信息交流·2017年5月23日【路透社(汤姆迈尔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份报告显示,自4月27日也门霍乱疫情快速蔓延以来,霍乱病例数急剧增加,目前已发现35 217例疑似病例,与5月19日也门WHO发言人Nevio Zagaria公布的23 425例相比增加了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