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崩漏34例
『金匮验案』金匮名医验案:桂枝茯苓丸

『金匮验案』金匮名医验案: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丸【方药】桂枝茯苓牡丹(去心) 芍药桃仁(去皮尖,熬)各等分(各等分)【用法】上五味,末之,炼蜜为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
不知,加至三丸(现代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3~6克,日服2次,饭前服,温开水送下。
或作汤剂,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妇人宿有瘢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癜痼害。
妊娠六月动者,前;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坏也。
所以血不止者,其瘕不去故也,当下其瘕,桂枝茯苓丸主之。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解说】本方为治妇人癜积主方。
若妇人素有瘕积,阻滞胞脉,冲任不固,可致漏下不止。
所以桂枝茯苓丸所治之证以腹内肿块,月经淋漓不断为特点。
由于腹内瘕积,状如怀子,所以本证还应与妊娠出血相鉴别,尤其应与有“激经”、“盛(垢)胎”正常现象的妊娠予以区别。
激经、盛(垢)胎者,可不予治疗;胎漏者,还需配合一些终止妊娠的疗法;瘕积者,可予本方。
方中桂枝、芍药通血脉,调营气;丹皮、桃仁,化瘀血,消瘕积;茯苓健脾气,宁心神。
共为邪正兼顾,化瘀消瘕之平剂。
本方除用于瘕积下血外,对瘀血内阻痛经、产后恶露停滞、死胎或胞衣不下等病证,都有较好疗效。
【运用】一、症瘕(子宫肌瘤)(一)岳美中医案:赵某某,女,47岁,1961年4月3日初诊。
患者于四年前发现下腹部有一鸡蛋大肿物未予介意。
但以后肿物逐渐增大,四年后肿物增大使腹围增至97公分,较前增加17公分,如怀胎状。
两天前突发下腹剧痛,冷汗淋漓。
经某某医院诊为“子宫肌瘤”,并要立即手术治疗,患者未允。
乃请岳老诊治。
诊见形体瘦弱,面色萎黄,下腹肿物按之坚硬,压痛明显,舌质暗,少苔,脉沉细而涩。
经水二至三月一行,量少色黯,夹有血块。
证属瘢积瘀血,治以疏肝健脾,破瘀消瘕。
处方:桂枝9克,茯苓9克,川芎9克,丹皮9克,桃仁9克,白芍21克,当归9克,泽泻21克,白术12克。
桂枝茯苓丸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桂枝茯苓丸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妇人宿有癥病[1],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2]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3】害。
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
下血者,后断三月邮[4〕也。
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金匮妊娠:2)桂枝茯苓丸方桂枝茯苓牡丹(去心)芍药桃仁(去皮尖,熬)各等分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
不知[5],加至三丸。
注释:[1]宿有癥病:指胞宫素有癥病。
宿有,即素有。
[2]漏下:非经期漏下淋沥不断。
[3]癥痼:即癥病。
[4]衃:是癥痼互词。
[5]不知:指服药后病情无变化。
【功效配伍】桂枝茯苓丸消瘀化癥。
方中桂枝通行血脉之阳气,芍药滋阴养血和营气;牡丹皮、桃仁活血化瘀消癥;茯苓消痰浊,利水湿,益脾气,安心神,与桂枝为伍可增强化痰利水。
诸药合用,化瘀结,消痰浊,通血脉,痰瘀并治,以缓消癥积。
上五味药,炼蜜和丸以缓和药性,并做成如兔屎大小,每日仅服一丸,若无效,可加至三丸。
或作汤剂,水煎服。
【方证论治辨析】桂枝茯苓丸治妊娠癥病,痰浊瘀阻证。
症见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3个月,漏下不止,并自觉脐上似有胎动感。
妇人宿有癥病,即妇人素有癥病存在,癥痼害即癥积痼疾,多为痰浊瘀血所致。
一般妊娠前3个月经水正常,孕后胞宫按月逐渐增大,6个月小腹有胎动感,属正常妊娠。
而此妊娠之前,小腹已宿有瘀血癥积,受孕前3个月,经水也不正常,孕后3个月忽见前阴漏下瘀血不止,脐上似有胎动样感疑似症,即瘀血癥积之患,是因血脉之气运行阻滞不畅,并非真正胎动,孕后3个月不会有胎动,亦不会越脐而动。
妇人素有癥病而妊娠者,由于癥积不去,漏下即不止,故治疗只有消除癥积,才能达到止漏保胎,方用桂枝茯苓丸。
本方药味平和,非峻剂破血之品,且炼蜜和丸,服量极小,以图缓消瘀血,尚不致有坠胎之过。
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云:“下癥全无猛厉之品,其投鼠忌器之谓乎?明此,则凡有胎而兼患积聚之邪者,可以推用其法也。
妇科良方:—桂枝茯苓丸合当归芍药散(桂苓归芍汤)

妇科良方:—桂枝茯苓丸合当归芍药散(桂苓归芍汤)妇科良方—桂枝茯苓丸合当归芍药散(桂苓归芍汤) (转载)发表者:赵东奇 221人已访问在临床上反复试验的结果,此二方(桂枝茯苓丸与当归芍药散)中不论单用那一个方剂,所治妇女月经、妊娠等病证,都有一定的疗效,但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如将两个方剂合并起来使用,疗效既高,治疗范围又为广泛。
以此复方可以治疗由寒凝血滞湿阻血行所引起的妇科多种病证,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桂枝茯苓丸与当归芍药散,均是《金匮要略》中治妇人妊娠杂病的方剂。
桂枝茯苓丸由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五味药组成。
是祛瘀化癥之剂,仲景用来治疗妊娠腹中瘤块所致之经血漏下不止。
《妇人良方》曰:“夺命丹(即桂枝茯苓丸),治妇人小产,下血过多,子死腹中,其人僧寒,手指、唇口、爪甲青白,面色黄黑或胎上抢心,则闷绝欲死,冷汗自出,喘满不食,或食毒物,或误服草药,伤动胎气,下血不止。
若胎尚未损,服之可安。
已死,服之可下……。
”《济阴纲目》曰:“催生汤(即桂枝茯苓丸水煎剂),候产妇腹痛,见胞浆已下,水煎热服。
又夺命丸(桂枝茯苓丸)治胞衣不下,并治胎死。
”当归芍药散由当归、芍药、川芎、茯苓、白术、泽泻六味药组成。
仲景用来治疗妊娠后脾胃虚弱、肝气不调、肝脾不和而造成的腹中绞痛,故方中重用芍药泻肝木而安脾土。
《三因方》曰:“当归芍药散治妊娠腹中绞痛,心下急痛,及产后血晕,内虚气乏,崩中久痢,常服之,则通畅血脉,痈疡不生,消痰养胃,明目生津。
”在临床上反复试验的结果,此二方中不论单用那一个方剂,所治妇女月经、妊娠等病证,都有一定的疗效,但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如将两个方剂合并起来使用,疗效既高,治疗范围又为广泛。
以此复方可以治疗由寒凝血滞湿阻血行所引起的妇科多种病证。
桂枝茯苓丸与当归芍药散合用,药效更为完整。
方中以桂枝温阳通血脉,桃仁,丹皮活血化瘀,当归活血养血,川芎理气行血,白芍调营养阴,上药合用可活血化瘀,疏通血脉,茯苓、泽泻能利水渗湿,白术补脾助中气。
桂枝茯苓丸加味治验两则

桂枝茯苓丸加味治验两则发布时间:2021-03-16T03:00:57.575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31期作者:胡德金1 胡丹云2[导读]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书中记述:“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1湖北省丹江口市胡德金中医诊所湖北丹江口 442700)(2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医院湖北十堰 442714)【摘要】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书中记述:“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该方由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芍药各等份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消癥散结之功;由于其配伍严谨,功效卓著,多为后世医家所推崇。
笔者师其方而不泥其法,将该方改丸为汤,应用于有痞块、癥瘕迹象的疾患,亦获良效。
今不揣浅陋,兹举2则如下,以做引玉之砖。
【关键词】桂枝茯苓丸;治验;阑尾周围脓肿;子宫肌瘤【中图分类号】R2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31-0214-031.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女,58岁,2018年10月1日诊。
患者于2018年9月5日晚21时许,突发剧烈腹痛,急到某三甲医院就诊,经CT检查示:阑尾增粗,回肓部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増强可见边缘强化;意见:阑尾炎并周围脓肿形成。
医生建议手术切除,因患者恐惧而拒绝手术,经住院静脉滴注抗生素等保守治疗1周后出院,并嘱若出院后再发腹痛及发热不适,建议立即返院行手术治疗。
近日因腹痛再发而求治于余,要求用中药治疗,以免手术之苦。
诊见患者慢性痛苦病容,测T37.5℃,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明显,右侧髂前上棘前下方可触及一乒乓球大小的椭圆形包块,按之柔软、压痛,推之移动,咳嗽、深吸气及行走稍快时均感轻度腹痛,同时,右侧足三里、上巨虚之间有压痛点,舌红少津,苔黄厚干燥,脉弦滑数。
桂枝茯苓丸加减辨治妇科肿瘤

桂枝茯苓丸加减辨治妇科肿瘤妇科肿瘤是严重威胁妇女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有良性与恶性之分,良性肿瘤中常见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恶性肿瘤中常见有子宫颈癌、卵巢癌等。
中医药治疗妇科肿瘤有着悠久的历史,历代医家已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
桂枝茯苓丸首见于张仲景所着的《金匮要略》,笔者在临床上用桂枝茯苓丸加减辨治妇科肿瘤,疗效卓着,现介绍如下。
1 桂枝茯苓丸组方及现代药理作用《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中提到“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于脐上者,为症痼害。
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
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
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
”本条是论述妊娠与症病的鉴别及症病漏下的治疗,而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此方的应用已不限于妊娠,凡经、胎、产病由症块引起者均可用之。
桂枝茯苓丸方由桂枝、茯苓、牡丹皮(去心)、芍药、桃仁(去皮尖),加蜂蜜炼为丸而成。
该方中桂枝温经通阳,以促血脉运行而散瘀为君;白芍养肝和营,缓急止痛,赤芍活血化瘀消症为臣;桃仁、牡丹皮活血化瘀为佐;茯苓健脾益气,宁心安神,与桂枝同用,温阳开结,伐邪安胎为使。
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消症散结之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桂枝茯苓丸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缓解子宫痉挛、镇痛等作用,还能改善微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慢性增生性炎症,并具有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及抗炎、利水等功效。
现代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妇科血瘀证、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及其他包块、子宫内膜不规则剥脱之功能性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痛经等。
2 妇科肿瘤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学中妇科肿瘤散见于“症瘕”、“积聚”、“石瘕”、“肠蕈”、“崩漏”、“五色杂带”等病证之中。
如《素问??骨空论》云:“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
”《灵枢??水胀篇》云:“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杯子,月事不以时下。
黄素英运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妇科病证经验

中医文献杂志•名医经验•黄素英运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妇科病证经验**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人才培养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29号];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海派中医流派传承人才培养项目[沪卫计中发(2018)001号];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项目“海派中医蔡氏妇科流派专科建设”[ZY (2018-2020)-CCCX-1015]1作者单位: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常州,213003)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上海,200020)张利黄素英朱姝,摘要:梳理总结桂枝茯苓丸在古籍文献妇科范畴内的应用概况,分析黄素英运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瘀血崩漏 (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过长)、妇人腹痛(慢性盆腔炎)、癥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证的学术经验和思辨特色。
关键词:桂枝茯苓丸蔡氏妇科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2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 4737 (2020) 05- 0037- 03桂枝茯苓丸是源自《金匮要略》的经典名方,一直在临床沿用。
黄素英主任,是全国第六批老中医 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导师,海派中医蔡氏妇科流派第八代代表性传承人,师承海派中医蔡氏妇科流派第七代嫡系传人蔡小茹教授,从事医疗、教学、科 研工作40余年,诊治妇科病证学验俱丰,对桂枝茯苓丸的临证应用亦有独到心得。
笔者有幸师从黄 素英主任,现将其运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妇科病证的经验浅析如下。
文献梳理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 证并治第二十》第2条,曰:“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
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
下血者,后断三月虾也。
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 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桂枝茯苓丸方:桂枝、茯 苓、牡丹(去心)、芍药、桃仁(去皮尖,熬)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泌尿系结石医案、配方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泌尿系结石医案、配方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结石属中医学“石淋”、“血淋”、“腰、腹痛”等范畴。
其临床表现以突发患侧腰、腹疼痛,或绞痛、恶心、呕吐、小便不利,或见肉眼血尿等。
患者一般病程较长,临床血瘀证多见。
多由湿热蕴结下焦、化火灼阴、煎熬水液、尿液凝结、瘀结水道,发为“石淋”,本病与肾、膀胱气化密切相关。
【临床应用】陶宪武单用桂枝茯苓丸,每次2~3丸,每日服2次。
若出现排石反应时,以金钱草30~60g水煎取汁送服上药。
观察病例:110例,采用随机分组,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例治疗组男29例、女26例,<20岁1例,20~29岁10例,30~39岁27例,40~49岁12例,>50岁5例。
对照组男31例、女2例,<20岁2例,20~29岁12例,30~39岁30例,40~49岁例,>50岁2例。
观察对象凡具有典型症状及体征并经B超或X线检查确诊,病程1个月以上者,患者多有血瘀证表现。
其中痛处固定者,治疗组、对照组每例均有;刺痛为主者,治疗组51例,占92.7%,对照组48例,占87.3%;舌质瘀暗者,治疗组46例,占83.6%,对照组43例,占78.2%。
结石大小与部位:①结石横径小于5mm者,治疗组9例,对照组13例;横径大于5mm,小于10mm者,治疗组46例,对照组42例。
②结石部位在输尿管上段者,治疗组9例,对照组5例;中段者,治疗组12例,对照组15例;下段者,治疗组34例,对照组35例。
结石位于一侧输尿管者,治疗组49例,对照组54例;位于两侧者,治疗组6例,对照组1例。
治疗方法:①治疗组口服桂枝茯苓丸治疗,每次2~3丸,每日服2次。
若出现排石反应时,以金钱草30~60g水煎取汁送服上药。
②对照组以加减八正散(即原方加金钱草,减大黄)每日1剂,水煎服2次。
两组在治疗期间,均可依病情做相应对症处理,鼓励多饮水,多做力所能及的适量的跳跃之类活动等。
3个月为1个疗程,每月B超复查1次治疗结果:①疗效标准:治愈:结石排净者;有效:结石部分排出或结石下移>2cm者;无效:结石下移<2cm或无改变者。
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丸[组成用法]桂枝6~10g、茯苓10~15g、丹皮6~10g、芍药10~15g、桃仁6~10g。
将五味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3~6g,每日两次,饭前温开水送下。
或作汤剂,水煎两次,温服。
[方证]1.下腹痛、按压则痛甚,有包块。
2.头痛昏晕、睡眠不良、烦躁、动悸。
3.面红或紫红,舌质暗,或有紫点,脉涩。
[现代应用]1.以腹部包块和子宫不规则出血为特征的子宫肌瘤是本方的经典主治,其他妇产科疾病如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葡萄胎、慢性附件炎、痛经、胎盘残留、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粘连不通、输卵管积水、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异位症、胎死腹中、月经不调、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习惯性流产、产后恶露不尽、产后子宫复旧不全、子宫位置异常、产后尿潴留、放置节育环后的腹痛等也常有应用本方的场合。
2.一些包块性结节性疾病如多发性息肉,乳房肿块、前列腺增生症、男子输精管结扎术后痛性结节、甲状腺肿大、麦粒肿、痤疮、声带息肉、皮肤变应性结节性血管炎、痔疮等也可应用本方。
3.下肢栓塞性静脉炎、冠心病、高血脂、慢性心功能不全、盆腔瘀血综合征等以瘀血征明显时可用本方。
4.其他还用于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癫痫、顽固性失眠、健忘、雀斑、虹膜炎、眼底出血、中心性视网膜炎、结膜炎、嗜食、慢性胃炎、腹膜炎、原发性肝癌、阑尾炎、脱肛、睾丸炎、子宫直肠窝积液,肾病综合征、尿潴留,青春期肥胖、贫血、下肢溃疡等。
[经验参考]本方在妇科病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妇人良方》将本方称为夺命丹,治妇人小产,下血过多,子死腹中,其人憎寒,手指、唇口、爪甲青白,面色黄黑,或胎上抢心,则闷厥欲死,冷汗白出,喘满不食,或食毒物,或误服草药,伤胎动气,下血不止。
若胎未损,服之可安;已死,服之可下。
以蜜丸为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淡盐汤送下。
速进两丸,至胎腐烂腹中,危甚者,定可去除。
《济阴纲目》将本方改丸为汤称为“催生汤”,用于下胎。
《类聚方广义》载本方治经水不调,时时头痛,腹中拘挛;或手足麻痹者;或每至经期,头重眩晕,腹中、腰脚疼痛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1 严峰. 金海 汤治疗尿璐 结石3 6 倒 .河北 中医, 2 0 0 7 , 2 9 ( 4 ) : 3 2 0 . 【 4 1 王再 漠 , 傅荣周. 现 代 中 药 临床 应 用【 M】 . 北京 :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2 0 0 5 : 1 8 3 — 2 0 9 .
桂 枝 茯苓 丸加 减治 疗崩 漏 3 4例
姚 万龙
关键 词 : 桂枝茯苓 丸 ; 崩漏 文献标识 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6 一 ( ) 9 7 9 ( 2 0 1 4 J l 5 — 0 0 1 5 一 O 1
2 结 果
增强 肌 张力 , 具有 助动 作用 石[ 4 1 。 三 者 配伍 相 得 益彰 , 并 辅 以治 疗 治愈 3 3 例 ,有效 1 3例 ,总 有效 率 9 5 . 8 3 % ;排 石 最 快 者 5 石淋 经典 方一 石苇 散方 中的石 苇 、 滑石, 以及 两广 民间 治疗 泌尿
f 1 ] 李杰 , 王克 孝 . 泌 尿 系结石 的 治疗 与 进 展 l J ] . 中 国煤 炭 工业 医 学 杂志 , 2 0 0 3 ; 6 ( 4 ) : 8 9 . 【 2 】 丁安 伟 . 现代 中药 临床 手 册[ M I . 南京 : 江 苏科 学技 术 出版 社 ,
桂枝 茯苓 丸方 出 自《 金匮要略》 , 是 仲景 为 妇 人 妊 娠 有瘀 病 红 花 , 水蛭 , 又进 5 剂 而血 全 止 , 继 以益 气 养 血 , 滋 补 肝 肾之 剂 以 而 设 的化 瘀之 剂 。 然笔 者 在基 层卫 生 院工 作 多年 , 在此 方 的基 础 调 冲任 , 益精 血 , 服 药两 周 , 精神 渐 振 , 随访 半 年 未 复 发 。 上根 据 年 龄 、 体 质的 不 同 , 临 症加 减 用 于治疗 崩漏 之 因 于瘀 血 内 例2 : 李某 , 女, 2 2岁 , 未婚 , 2 0 1 0 年 6月 8日就诊 。 自述 两 周 阻者 3 4例 , 结 果痊 愈 3 2例 , 好转 l 例, 无效 1 例 。获 效 满 意 , 现 前 值 经 期 洗 澡后 渐 觉 少 腹冷 痛 , 经水 停 止 l 天, 继之滴沥 而出,
天; 1  ̄ 9天 以 内 排 石 者 5例 ; 1 0 ~ 2 0天 以 内 排 石 者 2 3例 ; 2 0 ~ 4 0 系 统结 石具 有特 殊 功效 的 穿破 石 , 以增 强其 清 热 利 湿 , 利 尿通 淋 天 以 内排 石 者 7例 。治疗 期 间 , 未发 生 药物 不 良反 应 。 的作 用 。 茯苓、 泽泻 增 加 排尿 量 而 不伤 阴 , 如 同激 流 荡 石 , 以 助结 3 讨 论 石排 出 。威 灵 仙 , 归 膀胱 经 , 走 窜 十二 经 脉 , 祛 除 湿痰 停 积 , 气血 泌 尿 系结 石 又称 尿结 石 症 , 是泌 尿 系统 最 见 的疾 病 之 一 , 临 床 上分 为 上 尿路 结 石和 下尿 路 结石 ,上 尿 路 结石 包 括 肾结 石 及 输 尿管 结 石 , 下 尿路 结 石包 括膀 胱结 石 及 尿道 结 石[ 1 】 。主要 临 床 症 状 为 肾绞 痛 、 血尿 、 胀痛。 绞痛 发作 时 , 可 坐立 不 安 、 恶心 、 呕吐 等; 如 继发 感 染 , 则 有尿 频 、 尿急 、 尿 痛 等尿 路 刺 激症 状 等 。 肾结 石疼 痛 部 位 在腰 部 . 可 沿输 尿管 方 向放 射 痛 ; 输 尿 管 结 石 的疼 痛 是 结 石所 在 的部 位 绞 痛 , 疼 痛 可 向大 腿 内侧 、 腹股 沟 放射 , 男 性 可 向 阴茎 、 阴囊放射, 女 性可 向 阴唇放 射 ; 膀 胱 结 石 是在 下 腹 部 疼痛, 可 向外 阴 及会 阴 放射 , 而 排尿 中断足 其 特征 。本 病属 于 中 医“ 砂淋” 、 “ 淋” 等范 畴 , 其 成 因主 要 由 于 湿热 蕴 结 下 焦 , 尿 液 受 到煎 熬 , 尿 巾 杂质 沉 积而 成 。“ …如 似水 煮 盐 , 火 大水 少 , 盐 渐 成 石之 类 。 ” 《 医学 心悟 . 热淋》 : 淋 者 小便 上频 数 , 不 得 流通 , 溺已 而 痛足 也 , 大 抵 由膀 胱经 湿 热所 致 。 此, 泌 尿 系统 结 石 治疗 应 以 清热 利 湿 、 消 石通 淋 为原 则 。 笔 者 自拟 的 消石 汤 , 方 中 以金 钱 草 、 海 金砂 清热 利尿 、 通 淋 滞凝 ; 输 尿管 痉 挛 、 炎症水肿 、 排 尿 功 能 减 弱 是 妨 碍 结石 排 出 的 重 要因 素 。 因此 , 解 除输 尿 管 痉挛 是 莺要 的治 疗措 施 。 白芍 、 炙 甘 草缓 急止 痛 , 意 在缓 解输 尿 管平 滑肌 痉 挛 , 以促 进 结 石 排 出 。方 中诸 药 共奏 清 热利 湿 , 通淋 消 石 、 排 石之 功 。 统观 全 方 既 体 现 中 医 辨证 论 治 特点 , 又 符合 中 医药 现 代 研 究 结果 , 故有较好疗效。 治疗 期 间 , 未 发 生 药物 不 良反应 。 笔 者 认 为 自拟 的 消石 汤 治疗 泌 尿 系统结 石疗 效 显 著 , 经济 安 全 , 适合 乡村 、 基层 推广 运用 。 参 考文献
2 0 1 4年第 1 5 期
1 5
效 标准 》 : 治愈 : 症状 、 体 征 消失 , 结 石排 出 , B超 或 x线 尿 路摄 片 消 石为 主药 。 现 代药 理研 究 证 明金 钱 草 、 海金 砂 可 使水 分 排 出增 结 百消 失 。 好转 : 症状 减 轻 , 体征 改善 , B超或 x线 尿路 摄 片结 石 多 , 并 使输 尿管 蠕 动 频率 增 加 , 输 尿管 上端 腔 内压 力 升 高 , 使 输 缩小 7 0 %以上 或位 置 下移 。 无效 : 症状、 体征 无 变 化 , B超 或 x线 尿 管结 石下 移 , 产 生利 尿排 石 作用 石i 2 1 。金 钱 草还 有 碱 化 尿 液 的 尿 路摄 片 结 行大 小 不变 、 位 置 固定 。 作用, 促 使 在碱 性 条件 下尿 路 结 石溶 解 石【 3 l 。 鸡 内金 化 坚 消石 ,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