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理科)第一轮复习计划(课堂PPT)

合集下载

第2章函数及其表示-2021版高三数学(新高考)一轮复习教学课件(45张ppt)

第2章函数及其表示-2021版高三数学(新高考)一轮复习教学课件(45张ppt)
___[_1_,2_)_∪__(_4_,5_]___.
第二章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高考一轮总复习 • 数学 • 新高考
返回导航
题组三 考题再现 5.(2019·江苏,5 分)函数 y= 7+6x-x2的定义域是____[_-__1_,7_]_______.
[解析] 要使函数有意义,则 7+6x-x2>0,解得-1≤x≤7,则函数的定义域是 [-1,7].
第二章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高考一轮总复习 • 数学 • 新高考
[答案] (1)①是映射,也是函数 ②不是映射,更不是函数 ③不是映射,更不是函数 ④是映射,但不是函数 (3)不同函数①②;同一函数③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高考一轮总复习 • 数学 • 新高考
返回导航
1.映射与函数的含义 (1)映射只要求第一个集合A中的每个元素在第二个集合B中有且只有一个元素与 之对应;至于B中的元素有无原象、有几个原象却无所谓. (2)函数是特殊的映射:当映射f:A→B中的A,B为非空数集时,且每个象都有 原象,即称为函数. 2.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同的方法 (1)构成函数的三要素中,定义域和对应法则相同,则值域一定相同. (2)两个函数当且仅当定义域和对应法则相同时,才是相同函数.
f2:
x
x≤1
y
1
1<x<2 2
x≥2 3
返回导航
f3:
第二章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高考一轮总复习 • 数学 • 新高考
返回导航
[解析] (1)①是映射,也是函数; ②不是映射,更不是函数,因为从A到B的对应为“一对多”; ③当x=0时,与其对应的y值不存在.故不是映射,更不是函数; ④是映射,但不是函数,因为集合A不是数集. (2)A图象不满足函数的定义域,不正确;B、C满足函数的定义域以及函数的值 域,正确;D不满足函数的定义,故选B、C. (3)①中f1的定义域为{x|x≠0},f2的定义域为R,f3的定义域为{x|x≠0},故不是 同一函数; ②中f1的定义域为R,f2的定义域为{x|x≥0},f3的定义域为{x|x≠0},故不是同 一函数; ③中f1,f2,f3的定义域相同,对应法则也相同,故是同一函数.

高三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6.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

高三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6.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

第六章:不等式 §6.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与简单的线性规划
第六章:不等式 §6.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与简单的线性规划
第六章:不等式 §6.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与简单的线性规划
第六章:不等式 §6.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与简单的线性规划
第六章:不等式 §6.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与简单的线性规划
第六章:不等式 §6.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与简单的线性规划
第六章:不等式 §6.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与简单的线性规划
第六章:不等式 §6.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与简单的线性规划
第六章:不等式 §6.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与简单的线性规划
第六章:不等式 §6.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与简单的线性规划
第六章:不等式 §6.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与简单的线性规划
第六章:不等式 §6.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与简单的线性规划
第六章:不等式 §6.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与简单的线性规划
第六章:不等式 §6.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与简单的线性规划
第六章:不等式 §6.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与简单的线性规划
提示
第六章:不等式 §6.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与简单的线性规划
解析
第六章:不等式 §6.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与简单的线性规划
解析
第六章:不等式 §6.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与简单的线性规划
解析
第六章:不等式 §6.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与简单的线性规划
解析
第六章:不等式 §6.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与简单的线性规划
解析
第六章:不等式 §6.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与简单的线性规划

第一章 第3讲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021届高三数学一轮高考总复习课件(共27张PPT)

第一章 第3讲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021届高三数学一轮高考总复习课件(共27张PPT)

【规律方法】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应用,一般表现在参 数问题的求解上.解题时需注意:
(1)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 系,然后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或不等式 组)求解;
(2)一定要注意端点值的取舍,处理不当容易出现漏解或增 解的现象;
(3)注意区别以下两种不同说法: ①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指p⇒q 但q p; ②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q,是指q⇒p 但p q.
解:p:A={x|-2≤x≤10},q:B={x|1-m≤x≤1+m}. (1)∵ p 是 q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即 q⇒ p, p q,∴p⇒q 且 q p.如图 1-3-1.
图 1-3-1 ∴A B,[-2,10] [1-m,1+m],
m>0, 即1-m≤-2,解得m≥9,
1+m≥10. ∴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9,+∞).
数列”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故选 B. 答案:B
(3)(2019 年新课标Ⅱ)设α,β为两个平面,则α∥β的充要条 件是( )
A.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 B.α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β平行 C.α,β平行于同一条直线 D.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 解析:α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β平行,则根据面面平行的判 定定理α∥β,显然 B 正确. 答案:B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求解不等式 x3>8 可得 x>2,求解绝对值不等式|x|>2
可得 x>2 或 x<-2,据此可知:“x3>8”是“|x|>2”的充分而不
必要条件.故选 A.
答案:A
(2)(2018 年北京)设 a,b,c,d 是非零实数,则“ad=bc”

2023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创新课件 第1章 第1讲 集合

2023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创新课件 第1章 第1讲 集合

7.(∁UA)∩(∁UB)=∁U(A∪B),(∁UA)∪(∁UB)=∁U(A∩B). 8.如图所示,用集合A,B表示图中Ⅰ,Ⅱ,Ⅲ,Ⅳ四个部分所表示 的集合分别是A∩B,A∩(∁UB),B∩(∁UA),∁U(A∪B).
9.用card(A)表示有限集合A中元素的个数.对任意两个有限集合A, B,有card(A∪B)=card(A)+card(B)-card(A∩B).
存在元素x∈B,且x∉A
20 _____A__B__或__B___A_______
表示 关系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A
结论
若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 A⊆B,B⊆C⇒ 21 _A_⊆__C__
是C的子集
空集是 22 _任__何___集合的子集,是 23 __任__何__非__空____集合的真子集
∅⊆A ∅ B(B≠∅)
3.集合的基本运算 并集
交集
补集
图形
符号
A∪B= 24 _{_x_|_x∈__A__,__ A∩B= 25 _{_x_|_x_∈__A_,__
_或__x_∈__B__}__
_且__x_∈__B_}__
∁UA= 26 __{_x_|x_∈__U_,___ _且__x_∉__A_}_
A.0
B.2
C.-2
D.1
解析 由题意得,当a=1时,P={1},当a≠1时,P={1,a};当b= -1时,Q={-1},当b≠-1时,Q={-1,b},因为P=Q,所以当且仅 当a=-1,b=1时,符合题意,故a-b=-2.故选C.
解析 答案
(3) 已 知 集 合 A = {x|(x + 1)(x - 6)≤0} , B = {x|m - 1≤x≤2m + 1} . 若 B⊆A,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第1章 第1讲集合的概念与运算-2021版高三数学(新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共45张PPT

第1章 第1讲集合的概念与运算-2021版高三数学(新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共45张PPT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高考一轮总复习 • 数学 • 新高考
返回导航
[解析] (1)B={x|x∈A}={1,2,3}=A,故选 C.
(2)∵集合 A={x|x=sin n3π,n∈Z}={0, 23,- 23},且 B⊆A,∴集合 B 的个 数为 23=8,故选 C.
(3)解法一:(列举法),由题意知
高考一轮总复习 • 数学 • 新高考
返回导航
(2)(多选题)(2020·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改编)已知集合 M={y|y=x-|x|,x∈R},N
={y|y=(12)x,x∈R},则下列不正确的是(ABD )
A.M=N
B.N⊆M
C.M=∁RN
D.(∁RN)∩M=∅
(3)已知集合 A={x|x2-3x-10≤0},B={x|mx+10>0},若 A⊆B,则 m 的取值范
返回导航
(3)若 a+2=1,则 a=-1,A={1,0,1},不合题意;若(a+1)2=1,则 a=0 或-
2,当 a=0 时,A={2,1,3},当 a=-2 时,A={0,1,1},不合题意;若 a2+3a+3=1,
则 a=-1 或-2,显然都不合题意;因此 a=0,所以 2 0200=1.
∵1∉A,∴a+2≠1,∴a≠-1;(a+1)2≠1,解得 a≠0,-2;a2+3a+3≠1 解
A.(-1,1)
B.(1,2)
C.(-1,+∞)
D.(1,+∞)
[解析] 由题意得A∪B={x|x>-1},即A∪B=(-1,+∞),故选C.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高考一轮总复习 • 数学 • 新高考
返回导航
6. (2019·全国卷Ⅱ,5分)设集合A={x|x2-5x+6>0},B={x|x-1<0},则A∩B

2020版高三数学(理科)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章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59

2020版高三数学(理科)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章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59
时掷两个骰子,向上点数不相同的概率为 ________.
5 【答案】6
【解析】掷两个骰子一次,向上的点数共6×6=36个可能的结 6 5 果,其中点数相同的结果共有6个,所以点数不同的概率P=1- = . 36 6
形成型·微题组
归纳演绎·形成方法
基本事件与古典概型的判断 (2018沈阳模拟)有两个正四面体的玩具,其四个面上分别标有数 字1,2,3,4,下面做投掷这两个正四面体玩具的试验:用(x,y)表示结 果,其中x表示第1个正四面体玩具出现的点数,y表示第2个正四面 体玩具出现的点数.试写出: (1)试验的基本事件; (2)事件“出现点数之和大于3”包含的基本事件; (3)事件“出现点数相等”包含的基本事件.
【答案】A
) 1 B. 2 1 D.4
【解析】投掷一个质地均匀的骰子,向上的面的点数可能是 1,2,3,4,5,6. 1 向上的面的点数是1的概率为P= .故选A. 6
2.(2018天津南开区模拟)一个袋中装有2个红球和2个白球,现 从袋中取出1球,然后放回袋中再取出一球,则取出的两个球同色的 概率为( 1 A. 2 1 C.4
第十二章
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59节 古典概型
考纲呈现 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能计算一些随机事件包含 基本事件及其事件发生概率.了解随机数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 计概率. 2.古典概型以概率为基础,常与排列组合等相结合,以实际为 背景考查.
诊断型·微题组
课前预习·诊断双基
1.基本事件的特点 (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都是 2.古典概型 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 型. (1)有限性: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 只有有限个 . (2)等可能性: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 相等 .

2024年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计划(4篇)

2024年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计划(4篇)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计划1.抓纲扣本,注重三基,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根据第一轮复习、总体指导思想,我们确立第一轮复习的重点是“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复习,以课本为主,同时借助资料,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把各节知识点进行整理,各章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图表,填空等形式,构建知识网络。

课本是高考试题的源头,基础知识是能力提高的根本。

高考试题年年有变,但考题就来源于课本的原题或变式题,没有偏题、怪题,试题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体现了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

复习中我们以《金版教程》为蓝本,重视教材的基础作用和示范作用,注意挖掘课本习题的复习功能,加强知识点覆盖的同时注意知识的综合。

本阶段的复习提倡学生“背数学”,对于基本知识点,重要题型和结论,要求学生必须记住,让学生树立“记死才能用活-死去活来”的复习观。

2.抓反思教学,重视“通性、通法”的落实高中毕业班的学生,解的题目并不少,但是不少的学生实际水平的提高却较为缓慢,应变能力不强。

究其原因:一方面,部分教师的解题教学仅仅停留在让学生知其然的地步,缺乏知其所以然的精辟分析和画龙点睛的点拨和总结,对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在方法上进行解题反思的指导;另一方面,多数学生课后解题是为了完成作业或追求量的积累,缺乏解题反思的习惯,因而对解题过程的认识仍处于感性阶段,没有促成质的转变。

文科学生数学题做得少,体会浅,应加强每天做数学题,必须保证在时间的分配上比例应多于其他学科。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合理进行反思教学,把学生的思维从感性引向理性。

(1)反思一题多解,领会发散思想。

由于每位学生思维的角度、方式、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学生的解答往往呈多样化,这时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利用,并通过反思加以提炼,以领悟各学科思想特点,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一题多解”是培养思维多样性的一种重要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高三数学(理科)第一轮复习计划 PPT 课件

高三数学(理科)第一轮复习计划 PPT 课件

5、立足课本,迅速激活已学过的各个知 识点。
“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熟练掌握解题的 通性、通法,提高解题速度;明确课本从 前到后的知识结构,将整个知识体系框架 化、网络化;
6 、资料选取以《导与练》和课本为主, 制定精品学案为辅;
高考复习要结合高考的实际,也要结合自 己的实际,要了解自己的全面情况,实行 综合复习。 对于自己好的方面,重在保持和提高; 对于自己差的地方,重在补缺。
第一轮复习时还应注意:
① 保持良好的心态-不骄不躁 ② 循序渐进原则 ③ 要有针对性突破 ④ 提高成绩是硬道理
• 一、复习的进度:
• 按教研室下发的计划为准,结合本校实际,材料 以教研室下发材料为主,进行集体备课,坚决剔 除偏、难、怪题。每章进行一次单元过关考试和 一次补偿练习,统考前进行一次模拟考试练习。
• 二、复习的原则
• 1. 夯实基础
• 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及数学中一些隐 含的知识点,基本的解题思想和方法,是第一轮 复习的重点。基础是能力的载体,没有基础,能 力就是无源之水。无论高考题的难易,考生成绩 的高低,基础仍旧起决定性作用,这是经过多年 高考证明了的。基础包括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 基本方法。因此,复习过程要严格按照考纲要求 ,对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强化应用。
2、重视“通性、通法”的落实。(通法就 是针对某一类题型所用的一贯套路进行求 解)
要把复习的重点放在教材中典型例题、习 题上;放在体现通性、通法的例题、习题 上;放在各部分知识网络之间的内在联系 上。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数学学科能力。 《考试说明》明确指出要考查数学思想方 法, 要加强学科能力的考查。 我们在复习中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 对于这些数学基本方法都要有意识地根据 自己学习实际予以复习及落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规范答题。 切实做到对基础训练限时完成,加强运算能 力的训练,严格答题的规范化,特别是那些书 写“像雾像雨又像风”的同学要加强训练,确保 基本得分。 要求:平时训练,一律不得用铅笔书写。
第一轮复习重在全面打好基础
复习主要是全面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建立了以知识板块为体系的知识和方法 系统。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是要充分 调动自己学习的积极性! • 强调基础,注重通性、通法 • 抓住细节,注重落实
4、结合实际,分类复习。 第一轮复习从7月开始,基础知识复习阶段。 在这一阶段,重温高中阶段所学的课程,但这绝 不只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站在 更高的角度,对旧知识产生全新认识和整合的 重要过程。
主线索是知识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相结合, 以章节为单位,将那些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 串联起来,并将它们系统化、综合化,侧重点在 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
1
高三数学(理科)第一轮复习计划
1、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 方法的复习。(基础是重中之重!)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是高考 复习的重点。 在复习课中要认真落实双基,并注意蕴涵 在基础知识中的能力因素,注意基本问题 中的能力培养. 特别是要学会把基础知识 放在新情景中去分析,应用。
2、重视“通性、通法”的落实。(通法就是 针对某一类题型所用的一贯套路进行求解)
要把复习的重点放在教材中典型例题、习 题上;放在体现通性、通法的例题、习题 上;放在各部分知识网络之间的内在联系 上。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数学学科能力 。《考试说明》明确指出要考查数学思想 方法, 要加强学科能力的考查。 我们在复习中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 对于这些数学基本方法都要有意识地根据 自己学习实际予以复习及落实。
5、立足夯实基础,熟练掌握解题的通 性、通法,提高解题速度;明确课本从前 到后的知识结构,将整个知识体系框架化 、网络化;
6 、资料选取以《导与练》和课本为主, 制定精品学案为辅;
高考复习要结合高考的实际,也要结合自 己的实际,要了解自己的全面情况,实行 综合复习。 对于自己好的方面,重在保持和提高; 对于自己差的地方,重在补缺。
• 一、复习的进度:
• 按教研室下发的计划为准,结合本校实际,材料 以教研室下发材料为主,进行集体备课,坚决剔 除偏、难、怪题。每章进行一次单元过关考试和 一次补偿练习,统考前进行一次模拟考试练习。
• 二、复习的原则
• 1. 夯实基础
• 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及数学中一些隐 含的知识点,基本的解题思想和方法,是第一轮 复习的重点。基础是能力的载体,没有基础,能 力就是无源之水。无论高考题的难易,考生成绩 的高低,基础仍旧起决定性作用,这是经过多年 高考证明了的。基础包括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 基本方法。因此,复习过程要严格按照考纲要求 ,对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强化应用。
第一轮复习时还应注意:
① 保持良好的心态-不骄不躁 ② 循序渐进原则 ③ 要有针对性突破 ④ 提高成绩是硬道理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