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定义P3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建构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以一定的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简言之,教育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研究中所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二、内容分析属于文献研究中的一种。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P6

【西方】1、1900年以前的教育研究方法、

(1)教育研究方法的萌芽期(古希腊——16世纪前)——直觉观察时期

(2)教育研究方法的形成期(16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时期特点】

(1)研究中心问题域集中到学校教育内部,开始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

(2)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4)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有所增强,开始了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

2、20世纪上半叶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学科时期)

(1)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形成

(2)教育研究方法明显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3)教育研究方法受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影响

(4)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教育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从偏重实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2)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相结合

(3)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

(4)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

【中国】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引进西方教育研究方法

(2)倡导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

(3)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

2、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学习苏联的教育研究方法(1949—1955)

(2)教育研究方法的中国化探索(1956---1965)

(3)全盘否定前17年教育研究方法(1966---1975)

(4)教育研究方法的重建和发展(1976---2000)

①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史人们从反思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开始的

②从当代科学发展的成果中,从与教育科学相关学科中吸取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适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影响、渗透、汇流的趋势,构建教育研究方法体系

③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结合教育系的课程改革,着手教育研究方法类学科研究和建设,开设了

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学等课程,引进了国外的教育研究方法著作和教材。

(5)21世纪初以来中国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综合化、层次化、多元化、现代化、真实化、规范化。

四、教育研究方法的具体分类P35

1、按教育研究方法的层次进行分类

(1)第一层次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方法。(2)第二层次是一般科学方法

(3)第三层次是教育研究中具体使用的各种方法

2、以研究过程的阶段为标准的分类

(1)选题设计阶段的方法(2)实施阶段的方法(3)总结评价阶段的方法

3、以问题性质为标准的分类

(1)理论方法(2)实证方法(3)实验研究方法(4)历史研究方法

4、按研究对象的选择进行分类

(1)总体研究方法(2)个体研究方法(3)个案研究方法

五、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选择题】

1、目的性原则

2、可行性原则

3、客观性原则

4、综合性原则

5、系统性原则

6、绩效性原则

7、发展性原则

8、创新性原则

9、改造性原则10、伦理性原则(保密、匿名)eg;符合教育研究中的什么原则?在调查中,要对个人信息保密,属于()原则。

第二章教育研究的选题和设计

一、研究问题的来源P45【选择题】纵向来源的课题;横向来源的课题

1、来源于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的需要

2、来源于学科理论的深化与拓展

3、来源于个人对教育实践的分析与反思

4、来源于其他学科研究的启示与移植

5、来源于对前人或他国教育信息的分析与解读

6、来源于各级课题指南

二、研究假设的概念P50:研究假设就是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调查对象的特征以及有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作的推测性判断或假定性解释,它是对问题的尝试性解答,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简单地说,是对选题提出的问题作假想性的回答,即研究问题的暂时答案。

三、研究假设的特点P50【简答题】

1、假设是一种具体的推测

2、设想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期望关系

3、假设表述应尽可能准确、简洁、明了

4、假设必须是可验证的

四、按假设中变量关系变化的方向分P52【判断、选择】

1、条件式假设

2、差异式假设

3、函数式假设

五、研究变量的定义、变量的定义

变量是指在一个研究中研究对象具有不同的状态或特征,具有不同的值,即研究中涉及的可以变化的因素。常量是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的特征或条件。研究变量则是研究中感兴趣的,所要研究与测量的,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因素。

六、变量的类型P56【选择、判断题】

1、连续变量和类别变量

2、操作性变量和非操作性变量

3、自变量、因变量与无关变量

变量的层次:定量、定性、定比……其中最高层次是定比变量

七、抽样的基本程序P59【简答题】

1、确定研究总体和调查总体

2、编制抽样框:完整性、不重复性【填空、选择题】

3、确定样本容量与抽样方法

4、评估样本与对总体进行评估

八、抽样的基本方法P60【判断、选择题】表述出来

1、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数字表法

2、系统随机抽样eg:从300个总体中抽取30个,每隔10个抽一个,为系统随机抽样

3、分层随机抽样

4、整群抽样

九、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差异

1、分层随机抽样就是将总体的所有单位依照一种或几种特征分为若干个子总体,每一个子总体即为一类,然后从每一类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子样本,称为分类样本,它们的集合即为总体样本。

2、整群抽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一些群体,每一个群体为一个抽样单位,再用随机的方法从这些群体中抽取若干群体,并将所抽出群体中的所有个体集合为总体的样本。整群抽样分为等规模整群抽样和不等规模整群抽样。

十、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P63【简答题,论述题。罗列,具体内容包括什么要掌握】

1、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类型

2、本课题研究的迫切性和针对性,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3、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的水平和动向,包括前人及其他人有关研究的基础,研究已有的结论及争论等,进而说明该课题研究将在哪几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4、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拟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策略步骤及实施程序

5、本课题理论、事实的依据及限制,研究的可能性,研究的基本条件(包括人员结构、任务分配、物质设备及经费预算等)及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

6、课题研究的成果表达形式

十一、课题论证报告包括内容P64

1、课题名称

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即研究本项目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3、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4、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范围

5、研究方法及具体措施

6、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源准备和实施步骤等

7、课题研究的成果预期及表现形式

十二、变量的测量层次【选择、判断题】

1、定性测量:能判断的是两个人是一样的还是不一样的。

2、定序测量:除了可以说出两个人是否一样以外,还可以说一个比另一个更怎么样。

3、定距测量:相对的零基础。所描述的变量的属性可以排序,而且相邻属性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4、定比测量:绝对的零基础。可得出结论:①他们是否相同②其中一个是否比另一个等…..

③他们的差异有多大④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多少倍

第三章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

一、教育科学文献的定义【名词解释】P69:教育科学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

二、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P69【简答题】

1、教育文献的知识传承和信息传播作用

2、教育文献的成果查新作用

3、教育文献的理论证据作用

三、教育文献的种类P71,【简答题,各等级的特点,会区分】

(一)教育文献的等级

1、零次文献:未发表复印的书信、手稿、草稿和各种原始记录

2、一次文献: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

3、二次文献:题录、书目、索引、摘要

4、三次文献:动态陈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全书及专题研究报告、研究综述

四、教育文献的一般分类P72

1、教育科学的一般著作

2、世界各国教育事业概括

3、学校各级教育

4、其他各类教育

五、文献查阅流程P77

1、确定合适的索引并考虑可能的资料来源

2、确定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关键内容(关键词或词组)

3、推测与研究课题有关的论文或书籍可能标题

4、翻阅文献资料,并将资料按内容或重要程度排序或分类

4·1删除无关资料

5、根据资料对研究问题的不同意义,进行登录、摘录或复印

6、对获取信息进行集中、归类、总结

7.1 整理出相关信息的文献索引目录7.2 评析文献资料

六、教育文献的检索方法P83【判断、选择题】

1、顺查法

2、逆查法

3、引文查找法

4、综合查找法

七、内部评论与外部评论各自特点P85【填空】

1、外部评论(外审法鉴别):对于文献本身真伪的鉴别

外部评论主要在于评价文献的有效性,它是确定文献效度的工具,所要回答的问题是文献是否真实、可靠。

2、内部评论(内审法鉴别):对文献所载内容是否属实的鉴别

内部评论主要在于评价文献内容的意义和可信程度,强调的是文献内容本身。

八、【选择、填空题】科研论文可以把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

九、教育文献综述的概念P85

文献综述是对单个文献的阅读评析和内容分析基础上的综合,简称文献综合评述,它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十、内容分析法步骤P28

1、分析单元的确定

确定分析单元,明确在判断分析时的最小单元。可以是时间间隔、文章段落、句子或词。

2、内容抽样

选取进行内容分析的样本,具体方式①来源抽样②日期抽样③单元抽样

3、评判记录

即按照预先制定的类目表格,按分析单元顺序,系统地判断并记录各类目的出现的客观事实和频数。

第五章教育观察法

一、教育观察法的定义P30

指教育研究者根据一定的观察目的,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通过感觉器官和辅助设备,对处在自然状态下的教育现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方法。

二、教育观察法的类型【选择题,划分依据及类型】

1、从研究目的上分:理论建构的观察和理论证明的观察

2、从观察资料收集的方式及资料属性分: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

3、根据观察者是否使用科学仪器分: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4、从观察方式结构化程度分:结构观察、准结构观察、非结构观察(结构化程度越高,定量化程度越高)

5、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分: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三、时间取样法步骤

1、明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对象

2、选择目标行为并进行分类,且做出所要观察的行为或现象的操作性定义

3、设计并制定观察表格,并熟记表格项目内容

4、制定观察实施计划。包括确定总的观察时间,如持续观察2周;确定观察时段,如每天上午8—1时,对每位学生观察10分钟

5、实施观察并做好记录

6、对记录资料进行整理,根据观察时段出现预先确定的行为表现的次数和情况去推测观察对象的一般行为表现。

四、时间取样法步骤:观察记录表

1、观察前,确定所要研究的行为或事件,确定记录哪些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并确定所需记录的资料种类与记录形式,制定出相应的记录表格

2、观察时,只要预定的行为或事件一出现,就要立即记录,并可随事件的发展持续记录。

五、事件取样法与轶事记录法的区别(结合笔记)

1、轶事记录法:又称记事法,轶事法以记事为主,即将研究者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或感兴趣的事件完整的记录下来

2、事件取样法:是以特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注意记录某些预先确定的行为表现或事件完整过程的记录方法。

3、事件取样法是实施正式观察活动时采用,轶事记录法是事后追忆录

六、事件取样法与时间取样法的区别(结合笔记)

1、事件取样法:是以特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注意记录某些预先确定的行为表现或事件完整过程的记录方法。

2、时间取样法:是研究者在特定的时间内观察和记录所发生的特定的行为,这种方法把观察对象在每一时段中的行为表现或教育现象看做是一个样本。

3、事件取样法不受时间间隔和时段规定的限制,时间取样法必须严格按事先规定的观察时间,在规定的时间里进行观察记录

4、事件取样法侧重特定行为或事件的特点及全过程,而时间取样法则注重在规定时段中预

先设定的行为是否出现,出现的次数以及持续的时间。

第六章教育调查法

一、教育调查法定义P38【名词解释、选择题】

教育调查法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手段,获取多种教育信息的方法。

二、教育调查法对了解人们对某一教育现象的看法、态度以及对某一教育问题所持的立场、观点是最为恰当的。

三、教育调查法的类型

1、根据取样范围:全面调查(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2、根据调查目的:现状调查、区别调查、相关调查、预测调查(发展性调查)

※3、根据提问及回答的标准化程度:结构性调查、非结构性调查

四、教育调查法的步骤P39【简答题】

1、确定调查研究的问题或课题

2、选择相应的调查类型和调查方式

3、制定调查计划(人事、目的、对象、范围、地点、时间等)

4、准备调查工具和人员培训

5、进行预调查

6、实施调查,收集资料、

7、分析整理资料,完成调查报告

五、问卷调查法P39 【构成,掌握构成或设计问卷所有方面】

1、问卷调查法的定义:问卷调查法是调查者将事先设计好的问卷发放给被调查者,让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完毕,然后回收并进行汇总统计,以取得所需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2、问卷的构成(掌握构成或设计问卷所有部分)【结合其研究主题,设计问卷】

(1)标题:问卷之首,简洁明了,没有歧义

(2)封面信(卷首语):一封致被调查者的短信

(3)指导语:指导被调查者如何正确填答问卷的一组陈述

(4)问题和答案选项

(5)结束语

六、问卷的基本类型【选择、填空题】

1、开放式问卷

2、封闭式问卷

七、问卷适合长度20——30分钟,不宜超过3分钟,题目不易超过70个【选择题】

八、编制问卷的基本程序(针对某一课题编制问卷,问卷构成部分等)

1、明确研究目的,确定调查对象,根据研究目的和假设,列举所要收集的资料,并考虑如何统计分析

2、针对调查的主题,划分出问卷的维度

3、围绕主题和问卷维度草拟问题

4、征求有关人员、专家的意见,修订项目

5、试测

6、重新修订

九、问卷调查中的量表设计P3【选择题】eg:具有xx优点的是xx量表

1、总加量表:是由多个不同的回答所构成的一个简单累加的分数

2、李克特量表:保证我们对量表进行筛选

3、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

4、语义差异量表

十、问卷调查的实施过程

1、选取被调查对象

2、发放问卷(提供方便的邮寄,面对面)

3、回收问卷

4、对问卷的处理与分析

5、总结问卷

十一、问卷法的特点

1、优点

(1)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

(2)具有好的匿名性

(3)可以避免偏见,减少调查失误

(4)便宜于定量处理和分析

2、缺点

(1)不易于深入了解事情的原因

(2)对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有一定要求

(3)回收率往往难以保证

(4)不能保证填答问卷的环境和填答的质量

(5)问卷分析需要研究者具备统计分析和数学逻辑知识

十二、【名词解释】访谈调查法定义:访谈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进行交谈,以口头问答的形式来了解情况,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十三、访谈调查法的分类

1、根据访谈内容和过程有无统一的设计要求、有无一定的结构: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

2、根据是否有严格计划:正式访谈和非正式访谈

3、根据被访谈者的人数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十四、问卷调查法的意义

十五、问卷设计中常见错误分析

1、概念抽象

2、问题含糊

3、问题带有倾向性

4、问题提法不妥

5、问题与答案不协调

6、问题有双重含义

7、答案设计不合理

8、表格中的错误

9、语言方面的毛病10、封面信及指导语中的毛病

第七章教育测量概述

一、任何测量需具备以下两个要素:参照点和单位。教育测量也不例外。【选择、填空题】

二、最理想的量表:比率量表。测量的最高水平,测量的最高层次。

三、教育测量的主要类型【选择、填空题】

1、根据测量的标准化程度:标准化测量和教师自编测量

2、根据测量的内容分类:成就测量、能力测量和人格测量

3、根据解释测量结果或评价结果时的参照点分:常模参照测量、标准参照测量、个体关联测量

4、根据同时受测的人数分布:个别测量、团体测量

四、测验是测量的一种工具

五、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选择、填空题】结合笔记

1、信度

(1)重测信度(2)复本信服(3)内部一致性信度【填空、选择】①分半信度②评分者信度

2、效度

(1)内容效度(2)校标关联效度(3)构想效度

第八章教育实验法

一、调查法是我们最常使用的研究方法,而教育实验法是量化条件最高的。

二、按实验控制的程度、实验的内外效度可分为: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选择、填空】

三、准实验:用于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用真正的实验设计来控制无关变量,不能采用随机方法分派被试的情况,无法像真实实验那样完全控制误差来源,只尽可能予以控制的实验。【选择、填空题】

四、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

1、【名词解释,结合教材】内在效度的定义:指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能被解释的程度。①操作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其结果才有效

②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

③实验内在效度的高低,取决于无关变量的控制程度。

2、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简答题、论述题:根据给定课题进行实验设计,分析影响因素】(1)历史(同时事件):指除了实验变量之外,一些未经控制的因素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变化。(2)成熟:指实验期间,实验对象的身心变化影响到实验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

(3)测验:前测的暗示对实验因变量的影响。前后测的题型基本相同时,实验对象会因为熟悉测验的技巧和题型,而导致即使没有实验处理,后测分数也有所提高

(4)工具:指测量手段对实验因变量的影响。Eg:对于新阅读教学方法效果的实验研究。后测的题目比前测的容易;测量实施者要求的不同(认读或明意);评判者的评价标准不一致。

(5)统计回归:指在前后测的教育实验中,或以极端分数的学生为对象,就容易产生统计回归现象。统计回归现象指某次测验中成绩特别高或特别低的学生,不管是否接受实验处理,都可能在第二次测量时成绩向团体平均数回归。

(6)差异的选择:所选择的实验组未进行随机抽样和分组所导致的实验结果的差异,不能归之于实验处理的原因。进行实验时,避免选择最好学校、最好的班级、最好的学生以及配备最好的教师。

(7)实验对象的流失:实验对象在实验期间的流失,如转学、休学等,可能是实验结果难以解释。

(8)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3、【名词解释,结合教材】外在效度的定义:指实验结果的概括性和代表性,即实验结果是否可能推论到实验对象以外的其他受试者或实验情境以外的其他情境。

4、影响外在效度的因素参照笔记

(1)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效应

如:选择一些具有高智力的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和灌输式教学比较,实验结果发现前种教学法优于后种教学法。

推论:启发式教学优于灌输式教学

合理推论:对于高智力学生而言,他们更能从启发教学法中获益

(2)测验与处理的交互作用

指前测对后测的作用以及前测与后测的交互作用

有前测经验会造成后测经验好,前测提高了对所测验内容的敏感性,提高后测成绩(3)实验安排效应(霍桑效应)

由于实验情境的安排,实验对象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或正在参加实验,所表现的行为自然而然的与平时有很大不同。

可能存在投实验者之所好,改变正常的行为方式,努力表现实验者所期望的行为

霍桑效应:就是指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

在实验中,尽量不让实验组知道他们作为被试进行实验,如果已知,则可以告诉对照组他们也是实验组。

(4)多重处理的干扰

当同样的受试者重复接受两种或多种的实验处理时,由于前面的处理,常常不易完全消失,以致几项实验处理间会相互产生干扰的作用。

练习效应:比如多种学习方法的同时实验,即使成绩提高也难以得出是某种方法所致疲劳效应:由于被试参加的实验过长,或是参加的实验项目过多,情绪和动机都会减弱的现象,表现为被试成绩下降。

五、在控制实验内外效度因素的原则【填空题】

原则:最大最小原则(1)变化差异最大(2)干扰结果最小(3)误差最小

六、教育实验研究的变量【名词解释】

1、自变量:是指由研究者选定并进行操纵,对被试产生影响的条件或变量。(即采取的教育方法或措施等)是研究者呈现给被试的刺激变量,自变量有人为性。

2、因变量:指由自变量的作用而导致的被试变化的结果

3、无关变量:泛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对实验起干扰作用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实验对象的态度;实验对象的成熟;实验对象的经历;实验对象的已有知识经验、能力水平

七、教育实验设计与评价【给出课题,然后进行实验设计】参照笔记

1、教育实验设计的步骤

(1)问题与假设

(2)确定实验处理(如何具体进行实验操作、内容、时间、次数等)

(3)明确实验对象(解释样本来源、大小及抽样方法)

(4)界定变量

(5)明确要测量的因变量及测量手段

(6)选择实验设计,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的方法

(7)实验资料的收集和处理

■陈述研究的问题并提出研究假设

■确定实验处理

■列举群体、样本、实验单位、抽样方法及样本大小

■选择因变量及适当的测量手段

■判定该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因素,选择控制方法、设计控制过程和预测控制的程度

2、教育实验最基本的设计类型

(1)单组实验设计

①单组后测设计

②单组前后测设计

③单组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④单组多因子实验设计

(2)等组实验设计

①静态组比较设计(不等组)

②等组前后测设计

③等组后测设计

④所罗门四组设计

⑤不相等控制组设计(不等组)

(3)循环实验设计或轮组实验设计

(4)准实验设计的常用类型

①不相等控制组前后测设计②单组时间序列设计③不相等控制组时间序列设计

八、给出一个课题,看哪种实验设计更合适

第九章教育行动研究

一、教育行动研究是质的研究的一种方式,不是明确的研究方法,是一种研究取向,改善研究质量,提高研究效果。

二、【名词解释】艾略特对行动研究的定义:行动研究式对社会情境的研究,是以改善社会情境中的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

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是对教育情境的研究,是以改善教育情境中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

三、如何做教育行动研究

1、计划

2、实施行动

3、考察

4、反思

第十章教育叙事研究

一、叙事的方法论基础:质的研究

第十一章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选择题】统计图的标题及其他说明一般写在图下端,统计表的标题及其他说明写在图的上端。

二、【选择题】统计图的类型:eg:描述一个对象,让你选择相应的图形。

1、条形图:比较同类资料(大小、结构、变化)

2、直方图:描述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

3、圆形图:说明总体的结构

4、线形图:表明某一现象的动态及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三、定性分析【名词解释】:对研究资料进行非数字化的考察和解释过程,其目的是要发现内在的意义和关系模式

四、定性资料的整理

1、整理笔记与建立档案

2、定性资料的编码

3、形成概念

4、撰写分析型备忘录

五、定性资料分析的过程与方法【简答题】

定性资料分析的基本过程:分类、描述、综合、归纳

1、初步浏览阶段:目的是对全部资料的整体有所了解和熟悉,起到提供背景和分析基础的作用

2、阅读编码阶段:逐段逐行的仔细阅读每一段记录,分析其内容,进行资料的各种编码

3、分析抽象阶段:把具体的、特别的行为放在更大的结构和关系中进行对待。P290 ①反复阅读原始记录,不断加深理解②建立分类、并编码归类③归纳、解释

六、统计分析【选择题。都包含哪些】

1、描述统计

(1)集中量数: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差异量数:全距、离差、平均差、标准差、差异(离散)系数

(3)地位量数:标准分数Z分数

(4)相关系数

2、推论统计(1)区间估计(2)统计检验(3)交互分类

傅鼎生民法总论笔记

学习民法的方法: 一、从概念着手,把握含义。 1.不望文生义 2.了解定义的源头:法律不会为每一个现象都作规定,以定义可以推出。 3.辨析疑似,分清异同:每个概念都对应一定的制度。概念混淆等于制度混淆。 例: 出生:产妇生下死胎,不为出生。为何? 母亲生下活婴,入暖室三月,死,单位以其未有户口而不予报销费用,公安局以其已死而不予上户口。 母亲难产而死,婴儿随后死亡。则母亲之遗产由婴儿继承。若婴儿先于其母死亡,则母亲之遗产由其父母继承。 “意思表示”:内心追求某种法律后果的表示,而非单纯的内心表露。 代位继承与转继承;代理与代表。 二、把握每一项制度,掌握制度为何产生。既要把握“然”,又要把握“所以然”。 例:继承关系中,死亡顺序。一家三口,丈夫甲,妻子乙,子丙。甲有父,乙有姐。若一家同时遇难死亡。若死亡顺序为:甲、乙、丙,则遗产由甲之父继承,若死亡顺序为甲、丙、乙,则由乙之姐继承。 若无法证实死亡顺序或确系同时死亡,则认定没有继承人者先死。 为何如此规定? 答曰,若不如此规定,则会发生全部死亡后财产无人继承的情况。法律规定,财产无人继承,则作为国家财产。如此规定,表明国家不要私人遗产。 三、善于融会贯通,把握体系。 第一章 民法的地位:基本法,效力仅次于一级大法——宪法的一种二级大法。对民事领域进行抽象、一般的规定。 民法的语源:源于古罗马“市民法”,但大量制度源出“万民法”。公元3世纪之前,市民法调整罗马公民间关系,万民法调整涉外关系(被征服者亦为外人,即使生活在罗马土地之上)。万民法更客观的从商品交易的特征出发,从客观经济规律出发,摆脱了市民法本土、等级、宗教的羁绊。 汉语语源:日本之《民法》,清朝之《民律》,民国之《民法》,新中国尚未制定。 民法的概念: (1)民法的调整对象:平等主体间人身关系,财产关系。 平等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国家(在某些法律关系中) (2)定义: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解:财产的条件: 一、具有效用(使用价值) 二、具备稀缺性 三、能为人所支配、控制 四、具有合法性 (3)民法的特征: 1. 调整平等主体间社会关系:甲.调整社会关系。乙.调整平等关系。 2. 调整人身关系财产关系:涵盖了一切关系。 3. 凡调整如上关系者皆为民法:即调整以上一切制度。 民法调整的对象之种类:

2017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 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1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0、“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性的教育过程; 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从方式上看,终身教育要求灵活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 从教育性质上看,终身教育即要求有正规的教育与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的学习和提高,既要求人人当先生,也要求人人当学生。 21、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22、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试题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试卷编号:12 号 一、填空(1' x20) 1、科学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科学理论、方法技术。 2、确定性原则是指研究者选择和确定的()应合理适度。 3、遵循确定性原则选题,应注意具体明确、()、难以兼顾的三点要求。 4、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和()三种。这三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对于研究工作者阅读分析文献来说,均为非常有用的方法。 5、文献是记录、()、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信息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 6、确定问题的原则有:实践性、可行性、()。 7、根据访谈结构可将访谈分为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访谈。 8、为保证研究的质量,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具备:定向性、价值性、()、新颖性。 9、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分析单位取样。 10、观察计划和方案的内容包括:观察研究的目的、观察对象、()、观察类型、 观察的取样和时间安排、观察提纲和观察记录表、观察手段和工具等。 11、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

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这称为( 12、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文献查阅,假设,方法,( )7 部分。 13、()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 14、选定课题即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它包括两方面含义:()、选择进行时间研究的教育问题。 15、文献研究具有间接性、无反应性、()、保险系数相对较大和便于做纵向分析等 特点。 16.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中的抽样比率是样本容量与()的比率。 17、常用的教育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 18、一份完整的问卷由指导语、()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19、行动研究的四个基本途径是问题研究、合作研究、叙事研究、()。 20、个案追踪法主要适用于三种研究情境:一是探索发展的连续性;二是探索发展的稳定性、三是探索()对以后其他教育现象的响。 二、单选(1' x25)1、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经历的第三个时期是(

朱庆育民法总论笔记

第一章民法基础 第一节民法的概念 一、民法的起源 自然法适用于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万民法是人类一体适用的法律,市民法则是专属罗马市民的法律。 有学者主张,翻译为市民法,以此传达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野的观念,同时表达对于私权神圣的尊崇。但可能会将原意中的身份立法含义带入啊,这是不应该的。 二、调整对象的学说 苏联民法认为民法是调整一定范围的财产关系和与此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法律,两个一定理论。 佟柔认为是调整社会主义商品关系。 三、公法与私法 利益说隶属说主体说 利益说:乌尔比安提出公法事关罗马国家秩序,私法则涉及个人利益,但是社会保障法等公法实际上是关于个人利益的。而一些亲属法则关乎伦理,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另外以利益为判断标准,可能会导致一切法律皆公法。比如说德国纳粹的法律理论宣称,所有法律均是实现人民共同利益的工具,因此私法亦是关乎公共利益之法,与公法别无二致。 隶属说:认为公法法法律关系中,主体地位具有隶属性,但是它有不足,因为像一些看似平等的,其实它是公法,比如说国际法,像一些看似部平等的,它却是私法,比如说父母与未成年子女之间存在的隶属关系,它并不平等,但却属于私法主体。

旧主体说认为主体只要一方当事人是公权力人,那就会形成公法关系。 新主体说融合了融合了隶属说和旧主体说,当公权力者以公权力担当人的面目出现时,形成公法关系,否则即为私法关系。随着时代的进步,提出了第三法域的主张,即将劳动法经济法婚姻法等一些经济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社团法以及一般交易条件法归入第三法域,其共同特点在于当事人对于法律关系的建立受到约束,但自由度较之公法领域为大。 卡尔森则主张公法私法一元论,也就是说公法和私法的区别仅仅只在于创制方式不同,但本质上它作为一般规范都是国家意志的产物。因此公法和私法具有一元性。 *民商合一还是民商分立? 作者认为民商合一虽然是立法趋势,但并不一定适用于本土,因为我国的市场准入条件是很苛刻的,所以不应该说商人地位已经不再特殊,把理想当做现实,民商合一会导致将民法人与商法人等量齐观,从而提高民法人的注意义务的结果。一方面成为商人,需要克服层层的法律与行政障碍,另一方面又以商人的行为标准加入民法人,这样的民商合一并不可行,同时也会影响具体规范的设置,比如合同法196条和合同法211条一个规定了借款合同需要付息,另一个规定了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是如果没有明约定利息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那就不支付利息。前者其实是一个商事规则,后者则是一个民事规则,其实是将民法规则变成了一种特别法。 第二节民法总则编 *总则公因式的提取 法律规范虽然事关生活关系,但并非意在描述生活关系,而是为生活和关系提供特定的规范评价,它的逻辑结构包括构成要件与法律效果两部分,那么公因式的提取标准或者是法律效力或者是构成构成。如果采用法律效果标准,那么会导致关于法律效力的规定汇集成总则。分则则规定各项具体的构成事实的结果。德国民法典的总则编,则采用了双重标准。

教育心理学笔记

教育心理学笔记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教育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范围)P5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 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把教育学理论的基础建立在心理学上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卡普捷列夫:1877年《教育心理学》,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着作。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之父”,最早用动物做实验--饿猪试验 1908年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着作是由房东岳译日本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2.发展时期(20th20s-50s) 斯金纳:程序教学、教学机器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成熟时期:(20th60s-70s) 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 奥苏贝尔:以认知心理学观点阐述有意义学习 4.完善时期:(20th80s) 1980年,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出版。

P14 ( C )可以对无法从外部直接观察的现象进行研究。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行动研究法 P18 心理发展 0乳儿1婴儿3幼儿6~7童年11~12少年14~15青年25成年65 P20 认知发展与教育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基本内容:建构主义发展观 认知结构:图示、同化、顺应、平衡 认知发展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物体恒存 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性、“泛灵论”、没有守恒概念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守恒观、思维可逆、去集中化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命题运算阶段、抽象思维 2.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心理学界的莫扎特) 理论介绍:创立“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两种心理机能:低级、高级) 提出心理发展观:个性的形成是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 最近发展区:合作型学习

司法考试笔记民法总则

第一部分民法总则 第一讲民事法律关系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四类:①自然人(包括中国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 ②法人(包括中国法人、外国法人)。③其它组织。指依法成立,但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其它组织。例如,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合伙、分公司等。④国家。 2.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指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 3.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①物。物是物权法律关系的客体。物是指存在于人身之外、人力所能支配并且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有体物及自然力。 ②给付。给付是债权债务关系的客体。给付是按照债的本旨应当履行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③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作品、计算机软件、专利、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等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商标等工商业标记是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客体。 ④人身利益。生命、健康、名誉、姓名、肖像、隐私等人格利益以及亲属间的身份利益是人身法律关系的客体。 ⑤权利。权利质权、以建设用地使用权为客体的抵押权。 【真题回顾】(2008-3-1)关于民事法律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民事法律关系只能由当事人自主设立B.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即自然人和法人 C.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不作为D.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均由法律规定 二、民事法律事实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 (一)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 1.自然事实 自然事实,指人的行为以外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一切客观情况。 (1)状态。指某种客观情况的持续。例如,善意、恶意、人的下落不明、精神失常、对物继续占有、权利持续不行使、战争状态、封锁禁运等。 (2)事件。事件,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例如,人的出生、死亡、不当得利、时间的经过、自然灾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均属事件。事件分为:①绝对事件(不是由人的行为而是由某种自然原因引起的事件);②相对事件(由人的行为引起,但它的出现在该法律关系中并不以权利主体的意志为转移),例如:继承人杀害被继承人这一法律事实,对其导致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法律后果而言属于行为;对其导致继承开始的法律后果来说则属于相对事件。 2.行为 (1)合法行为 合法行为,指符合民法规定,至少不违反民法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行为。合法行为包括三种: ①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能直接基于当事人的意思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民事行为。 ②准法律行为。 准法律行为虽包含着意思表示,但该项意思表示并不直接追求也不能直接落实所产

教育研究方法 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2.对于调查访问,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然后测定他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B.组间设计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两组被试相等的假设难以得到保证,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两组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可靠性就要降低 C.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是按照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 D.事前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前对被试时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事后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后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前后两次测定的差

2011金可可民法总论课堂笔记

2011金可可民法总论课堂笔记 2011金可可民法总论课堂笔记(第一周)绪论 案例一:同学想在四期的蛋饼摊上买一个蛋饼(注意:这是一场同学与老板,蛋饼与饭团之间的混战~~~) ” 1、同学:“老板,买一个蛋饼。”老板:“好嘞。 Q:同学与老板就蛋饼的买卖合同是否有效成立, 法条援引:《合同法》13、21、25、130条 合同法第13条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的方式。 第21条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第25条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第130条合同。 本案中,同学:“老板,买一个蛋饼。”是要约,老板:“好嘞。”则是承诺(其内容与同学的要约内容一致),并且该意思表示到达了对方,承诺生效,因此,同学与老板就蛋饼的买卖合同有效成立。 2、老板将蛋饼做好之时,谁对该蛋饼拥有所有权, 法条援引:《物权法》第30条, 物权法30条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 本案中,做蛋饼的原料都属于老板,老板做蛋饼的行为属于事实行为,当蛋饼做好时,该事实行为成就,因此,此时老板对该蛋饼拥有所有权。 3、(1)老板将做好的蛋饼放在手中,对同学说:“同学,你的蛋饼。”此时,蛋饼的所有权归谁,

法条援引:《合同法》第133条 合同法133条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本案中,老板此时占有蛋饼,对其拥有完全的控制,且此时还没有将它交付给同学,所以,此时老板对该蛋饼拥有所有权。 (2)同学伸手去接蛋饼,此时老板与同学各执蛋饼的一端,问此时蛋饼的所有权归谁,(有必要吗。。。) 此时,老板与同学对该蛋饼共同共有。 (3)老板放手,同学一人抓着蛋饼,此时蛋饼的所有权归谁, 此时,老板已将蛋饼交付给了同学,蛋饼脱离老板的控制,同学占有该蛋饼,所以此时同学对该蛋饼拥有所有权。 4、老板问同学要4元,同学说:“不对,去年我来这里买只要3元。”老板说最近物价涨了,同学说:“不对,现在这附近其他的蛋饼摊上一个蛋饼也只卖3元,怎么就你的涨了,”老板说我就是涨了,你能怎么样~老板与同学争执不下。请问此时同学应付3元还是4元, 法条援引:《合同法》61、62-2条 合同法61条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合同法62条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 (二)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

冯忠良版本教育心理学笔记

教育心理学 裴斯塔洛奇-----提出“教育要心理化” 心理测验最初由英国高尔顿提出 卡普捷列夫1877年《教育心理学》是迄今为知的正式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第一部教育心理著作 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一)心理教育学观点认为它是把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教育的一门学科 (二)以儿童发展研究为中心的观点(实验教学运动的代表人) (三)以学习为中心的观点(最初倡导者是桑代克、奥苏泊尔) 教育系统的基本结构 1教育作为一种经验传递系统,是通过教育与学生的交往活动实现的 2教育系统的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 经验的传授者及其传授活动;经验的接受者及其接受活动;经验本身以及媒体。3教育系统三要素,在统一的经验传递中有独特的作用,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构成教育系统本身的独特结构:教受制于学,学受导与教;学与教受制于教材,教材必须依据学与教。 第一节主要内容 总论、学习理论、学习心理、知识信息、技能学习、广泛学习、教学设计及其成效的考核与评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论及研究原则 一、辩证唯物主义与教育心理学 二、科学系统论与教育心理 学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 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2 系统性原 则3 实践性原则4 综合创 造性原则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主要 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观察法 教育心理问题的研究程序 一、确定研究课题二、 查阅文献三、提出假设四、 设计与实施研究方案 五、整理分析研究结果六、 撰写实验报告 第一节桑代克的联结- 试误说 第二节巴浦洛夫的经典 性条件作用说 第三节华生的刺激-反 应说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反对以强化为主的程序教 学 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 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 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 认知结构。 一、认知学习观 (一)学习的实质是主 动地形成认知结构(二)学 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 个基本过程 二、结构教学观 (一)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 学科的基本结构(二)掌握 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1 动机原则(好奇内驱力; 胜任内驱力;互惠内驱力) 2 结构原则(动作;图像; 符号)3 程序原则 4 强化 原则 三、发现学习观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二、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一)动机阶段(二)领会 阶段(三)习得阶段(四) 保持阶段(五)回忆阶段 (六)概括阶段(七)作业 阶段(八)反馈阶段 第一节班杜拉的观察学 习理论 一、班杜拉的经典实 验 榜样学习实验‘ 二、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 条件 (一)注意观察(调节着观 察者对示范活动的探索和 知觉) 影响因素: 1榜样行为的特性 (1)榜样的显著性,复杂 性、普遍性和实用价值影响 着观察学习的速度和水平; (2)人们对敌对的,攻击 性行为远较亲社会行为易 模仿,奖励比惩罚的行为易 模仿。 2榜样的特征 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 会背景等方面与观察者越 相近越易引起注意; (1)受人尊重,地位较 高,有能力的…… 3 观察者的特点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一、自然人性论二、 自我实现人格论及其患者 中心疗法三、知情统一的 教学目标观 四、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五、学生中心发展观 三、当今建构主义理论的基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试卷 1 答案 一、简答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 1.如何认识教育研究教育研究的类型及基本过程是什么答:教育研究是人们按照规划设计的步骤,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及问题,探求教育本质和规律,取得科学结论,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发展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类型:(1)按纵向层次,可以把教育研究划分为如下层次:直觉观察水平;探索原因水平;迁移推广水平;理论研究水平(2)按横向层面,我们可以把教育研究划分为如下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1)选择研究课题;(2)研究设计阶段;(3)研究的实施阶段(4)得出结果阶段 2.教育研究问题有哪些来源 答:从教育研究的实践来看,教育研究问题的来源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从现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2.从已知的教育理论中探索问题 (1 )从解之未尽的教育理论中演绎问题。(2 )通过对现有理论的质疑提出问题。 3.从掌握的教育文献资料中寻求问题 4.从与专家的讨论和切磋中认识问题 5.从教育科学研究规划中确立问题 6.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中寻找问题 二、论述题(每小题25 分,共50 分)

1.论述如何进行科学的教育实验设计。 答: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实验过程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基本阶段。准备阶段包含了选定课题、提出假设、确定变量、实验设计等基本环节;实施阶段包含了变量的控制、操作、测量环节;总结阶段包含了数据的统计分析、实验报告的撰写。 (一)实验的准备阶段: 1.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设。 2.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 3.控制无关变量。 为了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实验研究中需要对除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的无关变量进行控制。教育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 1 )被试的态度因素,指被试的消极型和评价 担忧型态度,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真实性。( 2 )被试的历史因素,指实验对象已有的知识 经验、能力水平以及个性特征会影响学生在实验中的行为表现。( 3 )生长与成熟因素,指 实验期间学生身心的成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4)被试的缺乏,指由于一些学生因转 退学、生病、经常性旷课等而不能坚持参加实验,也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5 )实验的处理 与实施,由于各种原因,实验组的信息和程序会扩散到对照组,使对照组实际上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实验处理,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显着性。(6)测量安排,由于前后测量的迁移作用,可能会造成高估实验效果;另外,各次测验在时间、地点以及施测人员安排上的差异,也有可能造成对结果的影响。 无关变量一般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控制:(1 )消除法。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影响结果的各种无关变量消除掉,是控制无关变量的最主要、最理想、最基本的方法。例如,为了消除实验者效应,可以采用双盲程序,即被试和实验者都不了解实验的目的、设计等。(2)恒定法与平衡法。恒定法即采取一定措施,使某些无关变量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

教育心理学整理笔记

概念题及单选题(93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行为过程(知,情,意)。 3、单选: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的 心理学的诞生。 4、桑代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现代教育心理学的 诞生,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5、心理学简史:(单选)学派名称,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1)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为冯特,代表人物为铁钦纳。认为心理和意识是由元素构成。 2)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代表人物杜威。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哲学基础为实 用主义)(意识流) 3)行为主义: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代表人物有桑代克、斯金纳和巴甫洛夫。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强调刺激——反应联结。 4)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韦特海默、卡夫卡和苛勒,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称为完 形主义心理学。 5)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流”,把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 ——潜意识;并提出“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包括:“本我”、 “超我”和“自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6、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心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代表 人皮亚杰。 1)7、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马斯洛、罗杰斯。强调存在、价值,认为人性是善的,每个人都是受自我实现倾向引导的。 8、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相关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相关未必因果,因果一定相关”。 10、实验研究法:是指通过操作自变量、控制额外变量、测量因变量,以此推断自变量和 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方法。(实验法揭示因果关系) 11、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发展,又叫“皮格马利翁 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赏识教育) 12、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13、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14、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提出,是指个体在面对任务时,对自己能否有效应对任务能力 的主观判断和信念。 15、教师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 方式方法的特点。 16、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的计划、监控和调节能力。体现三个方面:1)、教师 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2)、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 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3)、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 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17、师爱的心理功能:激励、感化、调节、榜样 18、学习:是指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

《民法总则》笔记

民 法 总 论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目录 第一章、民法概述 概念、特征、调整对象、效力适用范围 第二章、民法基本原则 概述、特征、功能、内容、适用原则 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 概念、特征、要素、民事法律事实与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权利、民事义务、民事责任第四章、自然人 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监护、住所、宣告失踪、宣告死亡 第五章、法人 概念、特征、法人分类、法定代表人、法人分立、法人合并 第六章、其他组织 概念、种类、特征、成立条件、合伙、普通合伙、特殊合伙、有限合伙

第七章、民事法律关系客体 概念、特征、种类 第八章、民事法律行为 概念、特征、分类、构成要件、意思表示、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第九章、代理 特征、代理的适用范围、代理分类、代理权、滥用代理权的构成、无权代理、表见代理 第十章、时效与期限 时效因素、诉讼时效、除斥期间、期限、期日、期间 第一章民法概述 民法:指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人身财产关系的法律。 民法特征:1、主体平等性 2、客体广泛性 3、民事内容对等性 4、民事行为任意性 民事主体平等表现:1、表示意志的平等性 2、权利义务的平等性 3、法律后果的平等性 民法对财产关系的调整 财产关系:指具有归属、利用和流转内容的财产关系,而非指生产、分配调控等内容的财产关系。

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1、房屋等有形财产 2、知识产权 3、承包权等权利性财产 民法对人身关系的调整 人身关系:指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有人身属性,以人身利益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与人身不可分离的属性的人格权与身份权的总称。 人身关系特征:1、主体地位平等 2、与人身不可分离 3、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 4、以民事方法得到保护。 人身关系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人格权:指具有民事权利义务资格者所享有的人格利益应受民法保护的权利。 人格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 肖像权、隐私权、人身自由权、贞操权、信用权、 人格权特征: 产生自然性,自然人人格随其诞生而自然产生。 需要绝对性,若无民事人格权,民事主体就无法生存。 存在平等性,只要有民事人格权,皆为平等。 存续无限性,存续于其生存的始终。 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属于物质性人格权 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属于精神性人格权 身份权: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和资格所依法享有的身份利益之权利。 身份权包括:荣誉权、配偶权、亲权、监护权、亲属权、知识产权法上的各种身份权。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考试题(五套)

第一套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30分) 1.一个具有信度的研究程序,不论其过程是由谁操作, 或进行多少次同样的操作,其结果总是非常( ) 的。 2. 量化处理是对经过编码分类的资料,运用()方法进行加总、求平均、求百分比、进行差异检验等。 3. 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事件。 4. 参与性观察指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生活和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地观察。 5. 量表是一组符号或一组数量,经过某种建构过程,使之依一定规则描述该量表所测量的()特性,可分为四种量化水平:名称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等比量表。 6.两种变量值变化方向无一定规律,即一种变量值变化时,另一种变量值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并且不变或变大、变小的情况为()的,这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零相关。 7.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 8. ( )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9. 广义的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是为解决()问题所拟定的比较详细的规划及付诸实施的全部过程。 10. 测验是一种系统化了的程序和一种测量的()。 11. 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12. 自变量的不同水平称为()点或实验处理。 13. 测验法又称测验量表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和人的行为个别差异方面的的定量化研究,具有评估、()与预测三种功能。

14.对于自己了解较多的问题,可以选择封闭型访谈;而对于自己了解较少的问题,可以选择()型访谈。 15. 测验的()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包括以下诸方面: 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推论的客观性。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合计15分) 1. 下列不属于观察的设计和准备内容的是()。 A. 问题、目的与对象的确定 B. 理论准备、内容、项目与表格设计 C. 试探性观察与观察取样 D. 组成评价专家组 2. 下列关于区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区分度又称鉴别度,指每一题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或学习成绩) 的有效程度。 B. 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另一个是外在效度的分析。 C. 外在效度的分析与区分度分析无关。 D. 题目内部区分度分析指检查个别试题与整个测验之内间的一致性。 3. 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 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 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 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民法总则读书笔记

民法总则读书笔记 我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文中精彩的部分或好词佳句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民法总则书中一些比较震撼的文字摘录如下: 1. 正义之神,一手执衡器以权正义,一手之执宝剑以实现正义,宝剑而无衡器,不过暴力。衡器而无宝剑,只是有名无实的正义。 2. 在斗争中,胜负之数不是取决于理由的多少,而是决定于力量的大小。不过人世的事常不能循着直线进行,多采取中庸之道。 3.被害人提起诉讼,往往不是因为世纪上的利益,而是基于权利感情,对于不法行为,精神上感觉痛苦。 4. 人类除肉体之外,尚有精神上的生命。而此精神上的生命由法律观之,则为权利。没有法律,人类将于禽兽无异。 5. 权利与人格结为一体时,不问是哪一种权利,均不能以计算价值之多少。此种权利不是物质上的价值,而是观念上的价值. 6.最喜欢他举的这个例子:英国人的权利意思强烈。英国人旅行欧洲大陆,若受旅馆主人或马车驾驶者的欺骗,纵令基于出发,意愿延期启行,向对方交涉,虽牺牲十倍的金钱,亦所不惜。

7. “勿为不法”固然可嘉,“勿宽容不法”尤为可贵。 8. 世上的不法之事莫过于执行法律的人自己破坏法律。法律的看守人变为法律的杀人犯,医生毒死病人,监护人绞杀被监护者,这是天下最悖常理之事。 9.在古罗马,法官shou贿,便处死刑。法官审判,不肯依据法律,而唯金钱多少,势力大小,法律消灭了,人民就由政治社会回归到自然社会,个人均用自己的腕力,以保护自己的权利,这是势之必然。 10. 国民是个人的总和,个人的感觉如何,思想如何,行动如何,常表现为国民的感觉思想的总和。不能勇敢保护自己权利的人,哪肯为国家的名誉,为民族的利益,牺牲自己的生命。所以国法上能够争取民权,国际法上能够争取主权的人,常常是私法上英勇善战之人。 11. 对国外要发扬国家的声望,对国内要建立强国的基础,莫贵于保护国民的权利感情,且应施予教育,使国民的权利感情能够生长滋蔓。 12. 这段写的尤为精彩:专制国家的门户常常开放给敌国进来。改专制政府无不蔑视私权,赋税随意增加,没有人反对,徭役任意延长,没有人抗议。人们养成了盲从的习惯,一旦遇到外敌来侵,人民必萎靡不振,移其过去盲从专制政府以盲从敌人政府。 1. 对于个人自由的保障,应当遵循“有疑义时为自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第一章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②学习的基本理论; ③各种类型的学习; 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 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 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 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 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 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 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 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

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 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 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 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 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 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 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 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第一节对学校教育的心理学认 识 一、教育与学校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必须从促使个体心理发展入手。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系统地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一切方面。 学校教育特指在课堂情景中主要通过上课完成的教育。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影

带你看:民法典 (讲义 笔记)

带你看:民法典(讲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编:总则 第二编:物权 第三编:合同 第四编:人格权 第五编:婚姻家庭 第六编:继承 第七编:侵权责任 附则 授课思路——对“新规定”要点进行梳理 修改要点一:完善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业主可以设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成立的具体条件和程序,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居民委员会应当对设立业主大会和选举业主委员会给予指导和协助。 业主共同决定事项,应当由专有部分面积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人数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参与表决。……(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应当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 修改要点二:三权分置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自主决定依法采取出租、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流转土地经营权。 修改要点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续期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的,自动续期。续期费用的缴纳或者减免,依

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修改要点四:居住权 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设立居住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居住权合同。居住权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住宅的位置; (三)居住的条件和要求; (四)居住权期限; (五)解决争议的方法。 居住权无偿设立,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设立居住权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居住权登记。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 居住权不得转让、继承。设立居住权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居住权期限届满或者居住权人死亡的,居住权消灭。居住权消灭的,应当及时办理注销登记。 修改要点五:预约合同 当事人约定在将来一定期限内订立合同的认购书、订购书、预订书等,构成预约合同。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预约合同约定的订立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预约合同的违约责任。 修改要点六:明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及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的空白处) 1、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 C ) A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D 毕达哥拉斯 2、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 B )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直觉观察时期 B 分析为主的时期 C 独立学科时期 D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3、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B ) A收集资料 B 选择课题 C 提出假设 D 制定方案 4、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C ) A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 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 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5、( C )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D 伦理性原则 6、课题论证的目的是(A) A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B 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 审查课题的实用性 D 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7、教育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包含的条件除了客观条件、主观条件还有一个( D ) A存在可能性的问题 B 选题问题 C 表述问题 D 时机问题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B ) A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 C 课题评估 D 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 D ) A问题的应用价值 B 问题的范围 C 问题的学术价值 D 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B ) A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11、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C ) A选定课题 B 课题论证 C 文献检索 D 历史分析 12、以下属于二次文献的有(C ) A综述B报告 C 文摘 D 手册 13、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B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4、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 C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5、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A) A日记描述法 B 描述记录法 C 轶事记录法 D 连续记录法 16、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A) A结构式观察 B 非结构式观察 C 直接观察 D 参与性观察 17、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A) 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 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D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8、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B ) A洛克 B 裴斯泰洛齐 C 皮亚杰 D 陈鹤琴 19、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C ) A自然情景观察 B 实验室观察 C 结构式观察 D 非结构式观察 20、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 D ) 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 21、调查不同年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变化,这属于( C ) A.现状调查B.相关调查C.发展调查D.普遍调查 22、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