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和汽车保有量一路攀升,无疑在方便人民生活的同时,也给能源和环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1]。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加快交通能源转型是实现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重要的动力源,因此对电池关键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所以本文系统的阐述了目前对动力电池种类、管理系统、SOC 的估算以及电池均衡的研究现状并进行归纳总结,为新能源电池进一步的发展研究提供的理论基础。

1动力电池的研究现状

电动汽车运行工况复杂且需要具备一定的动力性、续驶里程和经济性。因此,动力电池必须具备较高的电压、比功率、比能量和循环使用次数。目前研究较多的动力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和镍镉电池。如表1 为常见动力电池性能参数的对比。为了方便比较,表中数据均取均值。

表1常见动力电池参数对比

由表 1 可知,与其它三种动力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单体额定电压,能够减小电池的焦耳能量损失;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和比功率,使得装有锂离子的电动汽车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具有更高的比能量和能量密度,使得装有同质量和体积的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续驶里程;具有较高的循环使用次数,能弥补由于价格高带来的成本

问题,使得经济性较好。综合上述,锂离子电池更适合作为需要一定动力性、续驶里程和经济性的电动汽车的动力源。

2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为了适应各国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和新能源汽车自身的蓬勃发展,BMS 的发展一方面适逢机遇,另一方面面临挑战。目前对BMS 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整车厂与其它企业合作研发;(2)动力电池零部件厂配合整车厂要求研发;(3)第三方企业为整车厂提供BMS 方案;(4)高校在项目支持下独立或校企合作研发。不管是哪种模式,zui终研发目标都是应用到实际的电动汽车上。

国外比较早就开始研究电动汽车,且刚开始就比较重视BMS 的研究。经过政府和各大企业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BMS 产品。来自美、日、韩、德国家的SK、DENSO、Preh、LGChem、Toyota、Bosch、sa 等企业已经占据了BMS 领域的半壁江山。

中国开始研究BMS 的时间较晚,在市场占有率上比不上美、日、韩、德。但在政府大力支持、高校的努力推动和企业的积极进取下,后发优势非常明显。通过校企互助,北京交通大学携手惠州亿能电子开发

的BMS 成功应用在2008 年北京奥运的纯电动大巴上;哈尔滨冠拓依靠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己成功将BMS 系统应用在众泰电动车一些车型上;安徽力高新能源与中国科技大学合作,产品己用于深圳市223 路混动公交车上。一大批像比亚迪、宁德新能源、亿能电子、杰能动力的这样的企业已经在全球崭露头角。

目前,国内在BMS 的功能和某些性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和国外*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特别是数据采集的可靠性、SOC 的估算精度、均衡技术和安全管理和成本控制等方面。BMS仍然是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一块短板。

3电池SOC 估算的研究现状

电池SOC 的估算主要分为两个方向:(1)基于电池内部电化学反应来估算电池的SOC;(2)基于外特性参数来估算电池的SOC。考虑到电池的电化学反应一般比较复杂,而电池的外特性参数较易测定,因此目前对电池SOC 估算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特性参数估算电池SOC 上。

利用外特性参数估算电池SOC 的方法主要有安时法、开路电压法、内阻法、负载电压法、神经网络法和卡尔曼滤波法。安时法比较简单,但存在积累误差,适用于恒流工况或与其他估算方法联合使用;开路电压法也比较简单,但需要电池静置至稳定才可使用,适用于简写和长时间静置的工况;内阻法预测极值时精度较高,但内阻和SOC关系不稳定,所受影响因素多,很少使用;内载电压法比较简单,但用于实验室,适用于电压的测量;神经网络法估算准确,但需要庞大的数

据做基础,主要依赖经验,适用于变电流工况;卡尔曼滤波法估算准确,对SOC 初值要求不高,但对模型依懒性强,适用于电流变化较快的工况。

针对各种估算方法的优缺点,许多研究员提出了各自的估算方法。例如蔡信等人在对电池荷电状态的影响因素归纳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动力电池荷电状态的估计方法,且估计值与输出值之间误差zui大值为4%;又如刘艳莉等人以二阶RC 等效电路模型为基础,运用有限差分卡尔曼滤波算法对电池荷电状态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在估算过程中,该方法能很好的保证估算的精度。

在众多研究员的努力下,SOC 的估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鉴于电池SOC 对于BMS 和整车策略的重要性,在准确性、实时性和实用性方面对SOC 更进一步研究仍然存在必要。

4电池均衡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电池均衡的研究比较多,主要分为两个方向:(1)基于电池内部化学反应来实现均衡;(2)基于电池外部电路连接来实现均衡[4]。鉴于电池化学反应复杂,而外部电路连接稍微简便,所以现阶段对外部电路连接的方式研究较多。电路外部连接方式的均衡主要包括能量耗散型(被动均衡)和能量转移型(主动均衡)。

能耗型均衡是利用电阻直接消耗电池组中的不均衡电量,从而使得电池组均衡的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电池组充电的时候,当检测到单体电池达到均衡条件时,整体闭合开关组或者根据需要闭合某一个开关,从而达到充电均衡的目的。由于电阻分流放热,一般需要散热,且能

量损耗比较大,但成本较低,是目前的主流均衡电路拓扑。而能量转移型均衡主要是指以非能耗元件作为中转元器件,通过开关选通使电量在电池之间进行转移。目前能量转移型均衡按均衡器件的不同主要分为:电容均衡、电感均衡、变压器均衡及组合均衡。电容均衡电量的转移依赖均衡电池与被均衡电池间的电压差,电压差较大时,电量转移较容易,但均衡电池与被均衡电池间的端电压差值通常较低,电量难以甚至不能通过电容从均衡电池向被均衡电池转移;电感均衡电量的转移依赖电感上通过的电流,即使均衡电池与被均衡电池间的端电压差值较低,也能实现电量转移,因此与电容均衡相比,其电量转移能力较强,并且均衡电路控制简单;变压器均衡是通过变压器让次级绕组的电压成倍增加,使得均衡电池与被均衡电池之间形成较大电压差,实现电量的转移,但变压器存在漏磁现象,且控制较难,难以实现;组合均衡能同时利用多种元器件同时均衡,均衡速度快,效率高,但控制较难,成本较高。

表2均衡拓扑方案对比

如表 2 所示,为各种均衡拓扑方案的对比,电阻耗散型因其控制容

易,成本低等优点目前被广泛使用;电感非能耗型因其均衡较快、能量损失相对较少,成本较低,成为研究的重点。

5总结

我国对动力电池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BMS仍然是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一块短板;在电池SOC 的估算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外特性参数上;在电池均衡的研究方面,现阶段仍多采用基于电池外部电路连接来实现均衡。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行业标准、产业联盟、企业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有望肩负起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针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国研网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王晓明。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国研网: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王晓明: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具体到各国,应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还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起步比我国要早很多,它们的发展也各有侧重。 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新能源安全的战略,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早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就提出了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的计划,混合动力是当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到了布什时期,变为追求零排放和零石油依赖,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后来还有一个计划,想用十年的时间实现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生物质燃料。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奥巴马政府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实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总额40亿美元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计划,产品上,选择了以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为重点。

新能源汽车产销报告

新能源汽车产销报告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2012年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报告 2012年1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11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在报告中,据中汽协会不完全统计,2011年汽车整车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8368辆,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纯电动汽车5655辆、混合动力2713辆;销售新能源汽车8159辆,其中:纯电动汽车5579辆、混合动力2580辆。 这不到万辆的“成绩单”,与2009年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2012年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的目标(包括“改造现有生产能力,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相去甚远。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真正症结在于,多数企业仍然在等待政策给予更多的引导、鼓励和推动,对培育、开发市场,缺乏主动性、自信心。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和决心上,传统整车企业远远比不上民营企业、甚至不及低速电动车的生产企业积极和有魄力。 一、综述 2012年1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11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在报告中,据中汽协会不完全统计,2011年汽车整车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8368辆,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纯电动汽车5655辆、混合动力2713辆;销售新能源汽车8159辆,其中:纯电动汽车5579辆、混合动力2580辆。 这不到万辆的“成绩单”,与2009年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2012年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的目标(包括“改造现有生产能力,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相去甚远,也无形中加重了2012年各城市及生产企业的压力。 据电动车时代网综合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电动汽车市场达到两万辆左右;德国去年纯电动车销量也只有2154辆,混合动力车12622辆。法国去年共有4313辆电动汽车登记上牌,而油电混合车型全年则销售了13341辆。而日本汽车销售协会联合会与全国微型车协会联合会称,在日本大地震后零件供应链中断,一度出现供货不足的局面的影响下,丰田旗下的普锐斯销量仍达到万辆,连续3年在国内销量居首位。这一成功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总结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新能源汽车是全世界正在进行研究的热点项目,世界汽车大国如中国、日本、美国、 德国等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推广。在当今社会,汽车已经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国内外科技实力竞争的一个关键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解决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严峻问题的必由之路,是汽车行业技术和产业革新的必然趋势。 发展新能源汽车对解决能源和环境系统问题以及提高国家的综合能力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一方面解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全球汽车行业面对的共同问题。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国内汽车保有量呈递增趋势。预计2015年的汽车保 有量将达到1.5亿辆,2020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更是将达到2亿辆以上。传统汽车在 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排放的污染物有碳氢化合物、氮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对人类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此外,传统汽车主要采用燃油发动机,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现有的车用内燃机的动力技术的改进处于一种渐进式的状态,进展缓慢,已经不能应对环境、能源系统的挑战,汽车行业亟待一场革命性的技术变革。 另一方面,汽车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带动钢铁、机械加 工、电子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容易形成产业集群,是提升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相对于欧美国家,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一直采取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没有形成原始创新的技术,没有形成自己的关键技术。新能源汽车方面,世界各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国家只有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才能在汽车工业上实现“弯道超车”,才能有机会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汽车工业上一较高下。 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及种类 根据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有关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了《新能 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后文简称《规则》),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的新概念。实用非常规车用燃料来作为动力源的汽车便是新能源汽车,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汽车拥有先进的理论和技术,结构也较为新颖。《规则》还指出: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 )、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出现以来,动力形式主要有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三种。这也是当前世界各国主要的研究方向。 混合动力汽车在汽车上配置了两种动力系统,一般是在传统燃料的动力系统基础上 再匹配发电机、电动机等以电能为动力的系统。在混合动力汽车中,电能的来源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采用外部充电,即通过充电桩直接给汽车中的蓄电池充电。二是采用能量回收装置,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将制动时、下坡时、怠速时的能量回收,转换为电能存储在蓄电池中。三是采用前述两种方式的组合,既可以直接给蓄电池充电,也配有能量回收装置。 纯电动汽车,从字面就可以看出,该类汽车采用电能为唯一的动力来源,无需内燃机或其它动力装置。纯电动汽车只有电能一种动力来源,在行驶过程中没有尾气排放,也不会形成二次污染,是一种“干净”的汽车。纯电动汽车由于受续航里程、充电桩的数量及位置的影响,目前主

新能源汽车技术分类及三大关键技术详解

新能源汽车技术分类及三大关键技术详解(总 10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新能源汽车技术分类及三大关键技术详解 来源:第一电动网作者:杨伟斌2015年01月12日 14:03 [导读]为了使新能源爱好者和初级研发人员更好地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笔者结合研发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从新能源汽车分类、模块规划、电控技术和充电设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在三级模块体系和平台架构中,整车控制器(VCU)、电机控制器(MCU)和电池管理系统(BMS)是最重要的核心技术。##充电设施不完善是阻碍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的重要因素,对特斯拉成功的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并提出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解决方案、剖析充电系统组成。 关键词:VCUBMS特斯拉MCU新能源汽车 201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8万辆,发展态势喜人。为了使新能源爱好者和初级研发人员更好地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笔者结合研发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从新能源汽车分类、模块规划、电控技术和充电设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1新能源汽车分类 在新能源汽车分类中,“弱混、强混”与“串联、并联”不同分类方法令非业内人士感到困惑,其实这些名称是从不同角度给出的解释、并不矛盾。 消费者角度 消费者角度通常按照混合度进行划分,可分为起停、弱混、中混、强混、插电和纯电动,节油效果和成本增等指标加如表1所示。表中“-”表示无此功能或较弱、“+”个数越多表示效果越好,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节油效果改善、成本增加也较多。 表1 消费者角度分类 技术角度

图1 技术角度分类 技术角度由简到繁分为纯电动、串联混合动力、并联混合动力及混联混合动力,具体如图1所示。其中P0表示BSG(Belt starter generator,带传动启停装置)系统,P1代表ISG(Integrated starter generator,启动机和发电机一体化装置)系统、电机处于发动机和离合器之间,P2中电机处于离合器和变速器输入端之间,P3表示电机处于变速器输出端或布置于后轴,P03表示P0和P3的组合。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各种结构在国内外乘用或商用车中均得到广泛应用,相对来说P2在欧洲比较流行,行星排结构在日系和美系车辆中占主导地位,P03等组合结构在四驱车辆中应用较为普遍、欧蓝德和标致3008均已实现量产。新能源车型选择应综合考虑结构复杂性、节油效果和成本增加,例如由通用、克莱斯勒和宝马联合开发的三行星排双模系统,尽管节油效果较好,但由于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近十年间的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 2新能源汽车模块规划 尽管新能源汽车分类复杂,但其中共用的模块较多,在开发过程中可采用模块化方法,共享平台、提高开发速度。总体上讲,整个新能源汽车可分为三级模块体系、如图2所示,一级模块主要是指执行系统,包括充电设备、电动附件、储能系统、发动机、发电机、离合器、驱动电机和齿轮箱。二级模块分为执行系统和控制系统两部分,执行部分包括充电设备的地面充电机、集电器和车载充电机,储能系统的单体、电箱和PACK,发动机部分的气体机、汽油机和柴油机,发电机的永磁同步和交流异步,离合器中的干式和湿式,驱动电机的永磁同步和交流异步,齿轮箱部分的有级式自动变速器(包括AMT、AT和DCT等)、行星排和减速齿轮;二级模块的控制系统包括BMS、ECU、GCU、CCU、MCU、TCU和VCU,分别表示电池管理系统、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发电机控制器、离合器控制单元、电机控制器、变速器控制系统和整车控制器。三级模块体系中,包括电池单体的功率型和能量型,永磁和异步电机的水冷和风冷形式,控制系统的三级模块主要包括硬件、底层和应用层软件。

未来新能源汽车电池行业研究分析(精)

未来新能源汽车电池行业分析(精)

————————————————————————————————作者:————————————————————————————————日期: 2

新能源电动汽车最主要的部件是动力电池、电动机和能量转换控制系统,而动力电池要实现快速充电、安全等高性能,是技术门槛最高、也是利润最集中的部分。中投顾问新能源汽车行业部指出,新能源汽车对电池要求很高,必须具有高比能量、高比功率、快速充电和深度放电的性能,而且要求成本尽量低、使用寿尽量长。 据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电池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新能源汽车将朝着“镍氢——锂电——燃料电池”产业化路径发展。短期能够兑现业绩的只有镍氢动力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的不成熟,以及工信部出台的新能源汽车准入新标准也让镍氢电池生产商看到了中短期的希望。不过,3-5年内在锂电池技术成熟后,镍氢电池市场将被锂电池逐渐蚕食。 再者,近年来燃料电池(FC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氢能的梦想在21世纪开始变成现实。而以氢为动力的燃料电池汽车(FCV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并且取得了重大进展,预计在未来的5--10年内FCV将正式进人市场,以加氢站、输氢管道建设为标志的“氢经济”初露端倪。 研究发现,日本的锂电池供应商占有较大的优势地位,并已开始着手制定统一的锂电池规格、安全标准、充电方式。而美国为了不让自己由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变成对外国锂电池的依赖,也在扶持电动车和锂电池制造企业,美国能源部也于2009年批准了250亿美元的贷款。相比较之下,欧洲的汽车企业虽然在绿色节能环保方面非常激进,甚至更为激进,但他们在改进传统的发动机(如使其“小型化”,利用汽/柴油直喷技术等方面,或者氢动力车方面,优势更为明显。 1. 政策利好镍氢电池迎来投资盛宴 产业研究中心获悉,2010年6月25日工信部对外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并于7月1日起施行,到2010年12 月31日前适用。根据工信部出台的新标准,以镍氢电池生产的混合动力乘用车被归类为成熟产品,允许在全国范围内销售使用,对镍氢电池产业是一大利好。 1.1. 镍氢电池发展现状分析 3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 实施方案(2018-2020年) 一、实施背景 (一)产业发展现状 在政府大力扶持和市场快速发展的双重带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截止2017年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20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例超过50%。 首先,产品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动力电池产品可靠性、安全性、一致性取得重大突破,高速电机、电机控制器及高功率电力电子等关键技术实现突破,部分关键零部件产品成功进入国际知名整车制造企业配套体系。其次,制造装备及工艺全面升级。企业生产线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产品生产效率及性价比进一步提高,自主产品配套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另外,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引进和培养高级科研人才、完善研发管理体制、强化上下游企业合作,企业协同创新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综合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二)存在的差距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关键技术和产业化水平仍有待进一步突破,产业核心竞争力仍需进一步增强。 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汽车智能驾驶技术研究整体起步较

晚,研发基础薄弱,车载级环境感知等智能传感器、集成化驾驶辅助系统等技术水平及研发能力落后,面向自动驾驶技术的示范、测试体系处于起步阶段;高性能动力电池及关键制造设备研制、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水平仍有待提升;新型动力驱动系统集成和控制、功率芯片集成设计和模块封装等方面还明显低于国际水平;燃料电池先进材料研制、系统集成、产业链建设等方面需加强协同攻关;整车轻量化材料、成型工艺及装备水平相对落后,亟需快速提升跨产业、跨学科的汽车轻量化产业水平。 (三)实施必要性 车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是汽车产业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必然趋势,世界传统汽车强国和优势整车制造企业均已完成战略布局,新一轮的全球竞争格局已初步形成。 为持续提高我国汽车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我委将继续组织实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实施期限为2018-2020年)。 二、主要任务及预期目标 根据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结合国外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最新发展形势,围绕智能网联汽车、高性能动力电池、高性能纯电直驱动力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零部件、车身结构和轻量化等方向,择优支持产业前景好、市场需求大、企业能力强的产业化项目,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全面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智能网联汽车

新能源汽车教学大纲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3515018 课程名称: 新能源汽车技术 英文名称: Technology on clean energy vehicles 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 36 学分:2 适用对象: 18级汽修,汽配 先修课程: 新能源汽车导论、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理论、电力电子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涉及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池及控制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设计,掌握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构造,电驱动系统,串联式、并联式和轻度混合动力电驱动的设计方法,能量存储系统,再生制动,燃料电池及其在车辆中的应用,以及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设计等,为以后从事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检测、服务、科研等方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电动汽车构造,了解电驱动系统组成。 (2)掌握串联式、并联式和轻度混合动力电驱动的设计方法。 (3)掌握能量存储系统,了解车辆再生制动。 (4)掌握燃料电池及其在车辆中的应用,了解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设计。 教学内容及要求 共分八章教学内容,对每章内容均要求作了解和掌握。第一章环境影响与现代交通运输的历史 第一章 1.1新能源汽车的概述(定义及分类) 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了解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意义

1.2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了解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了解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 熟知新能与汽车的关键技术。 第二章 2.新能源汽车高压与防护 掌握新能源高压系统的结构; 熟知新能源汽车高压隐患部位; 掌握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操作规范。 第三章 3.1储能装置概述 了解电池的类型; 掌握电池的主要性能指标; 知道电动汽车对电池的要求 3.2蓄电池 熟知蓄电池的类型的特点; 了解电池的充电方法; 知道蓄电池的测试内容及方法。 3.3燃料电池 了解燃料电池的发展情况; 了解燃料电池的类型,熟知燃料电池的优缺点; 了解燃料电池的结构原理。 3.4超级电容及飞轮电池 简单了解的太阳电池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掌握超级电容的类型原理和优缺点及应用情况; 了解飞轮电池的原理和应用。 3.5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 熟悉燃料能量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组成; 了解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系统。 3.6电动汽车能量回收系统 熟悉燃料能量回收系统的方法和类型; 掌握电动汽车能量回收系统的组成; 了解典型的能量回收系统。

未来五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未来五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纯电驱动的电动汽车发展,以纯电为重点,分别提出了2012年、2016年、2020年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目标。我国新能源汽车呈现爆发式增长,产量37.9万辆,同比增长3.5倍,中国也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的增量市场。在未来五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将达500万辆保有量的政策目标的预期之下,我们预计到2020年前新能源汽车产量将会保持大约40%的年复合增速,未来五年继续高增长势头。 基于环保性、能源安全等原因,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新兴产业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015年新能源汽车呈现爆发式增长,尽管随着补贴政策的逐步退坡,但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着诸多亮点和政策利好,值得期待。为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良好的新能源汽车服务和应用环境,五部委起草了《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各省市新一轮新能源汽车即将开跑。

宝马、奔驰、凯迪拉克等豪华品牌均发布了自身混动车型,在燃油经济性、续航里程以及动力输出等参数方面优势明显。 通用:三款国产混动车型同台首发,其中迈锐宝XL混动版和新君越30H混动版采用相同混动系统,均为横置化混动系统布局,而凯迪拉克PHEV为纵置混动平台打造。上汽通用三大品牌三款主力产品混合动力车型,充分展现出上汽通用汽车扎实推进的 2016-2020“绿动未来”五年战略,以及加速布局新能源市场的决心和行动。 丰田:新PRIUS普锐斯、TOYOTAFCVPLUS概念车,尽显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扎实推进节能新能源技术的决心,此外为顺应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趋势,丰田还计划推进PHEV 等新一代汽车的研发。 现代:正式发布IONIQ,新车是重点打造的一款“源生”新能源车型,全面对标丰田普锐斯,此外新车将提供混动版、插电混动版和纯电动版三个版本,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在电池技术没有质的飞跃之前,混合动力其实是目前汽车节能的最现实的选择,作为节能先锋的普锐斯,丰田又将其进行了换代,全方面的提升让其综合竞争力得到提高。 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引领者,比亚迪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17万辆,超过特斯拉、日产等品牌,在本次车展上,比亚迪携新能源军团亮相,产品涵盖了乘用车、出租车、物流车等多个细分市场领域。 江淮:推出三款新能源车型,产品布局十分丰富,实现从纯电小型车到纯电SUV车型的覆盖,选择丰富价格厚道、外观出众,看出江淮在新能源方面的不断创新,不断实现新能源战略发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报告

2012年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报告2012年1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11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在报告中,据中汽协会不完全统计,2011年汽车整车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8368辆,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纯电动汽车5655辆、混合动力2713辆;销售新能源汽车8159辆,其中:纯电动汽车5579辆、混合动力2580辆。 这不到万辆的“成绩单”,与2009年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2012年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的目标(包括“改造现有生产能力,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相去甚远。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真正症结在于,多数企业仍然在等待政策给予更多的引导、鼓励和推动,对培育、开发市场,缺乏主动性、自信心。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和决心上,传统整车企业远远比不上民营企业、甚至不及低速电动车的生产企业积极和有魄力。 一、综述 2012年1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11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在报告中,据中汽协会不完全统计,2011年汽车整车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8368辆,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纯电动汽车5655辆、混合动力2713辆;销售新能源汽车8159辆,其中:纯电动汽车5579辆、混合动力2580辆。

这不到万辆的“成绩单”,与2009年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2012年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的目标(包括“改造现有生产能力,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相去甚远,也无形中加重了2012年各城市及生产企业的压力。 据电动车时代网综合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电动汽车市场达到两万辆左右;德国去年纯电动车销量也只有2154辆,混合动力车12622辆。法国去年共有4313辆电动汽车登记上牌,而油电混合车型全年则销售了13341辆。而日本汽车销售协会联合会与全国微型车协会联合会称,在日本大地震后零件供应链中断,一度出现供货不足的局面的影响下,丰田旗下的普锐斯销量仍达到万辆,连续3年在国内销量居首位。这一成功经验显然也激励中国车企将目光投向了混合动力车型。包括一汽、北汽、上汽、比亚迪、奇瑞、吉利在内的几乎所有整车厂商都有在2012年推出混合动力轿车的计划。 2012年的第一个月,由于春节假期,再加上各地召开“两会”,减免车船税等政策密集出台,新能源汽车相关生产企业大多处于观望状态,但也有长安、比亚迪、众泰等厂商有所动作。其中长安E30电动车碰撞测试并将投放北京房山区的消息、王传福高度评价将于今年推出的“秦”系列混合动力车、夏治冰就任浙江众泰总裁,都引起了业内的不小震动。春节收假后,还有多款新车型曝光或宣布上市日期,这对今年的新能源车市场来说是一个预热的过程,也是企业调整心态和方向的良机。 二、新能源汽车路线分析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排放标准和环保标准的提升,为新能源汽车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引领了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对我国的经济、环境有着巨大的益处,而且为我国汽车行业赶超欧美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新能源汽车作为当今汽车行业的热潮,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将新能源汽车列入国家重点发展战略中,并为其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推动其更高效地发展。由此看来,为了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在整体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对其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目前有两种供能方式:一是利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提供动力,二是在使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的基础上仍然使用常规燃料提供动力。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现状。虽然欧盟美国的很多汽车生产技术领先于我们,但是我国的电池生产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占有一定的领先地位,因此,目前在世界新能源汽车领域出现了三座大山:中国,美国,欧盟。全世界88% 的新能源汽车是由中国、美国和欧盟生产的,其中中国市场的销售量占比最大,高达34% 。由此看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势态良好。

早在2001 年根据“ 863 ”计划,建立了“三横三纵”的开发布局(三纵指的是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三横指的是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和动力蓄电池),随后在“十五”期间、“十一五”期间等相继提出一系列的鼓励扶持政策,推动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27 万辆,同比增长59.9% ;同时,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为125.6 万辆,同比增长61.7% 。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和新能源专用车的销售额占比最大。新能源乘用车销售量为56 万辆,包括纯电动乘用车销售45 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销售11 万辆;新能源专用车为42 万辆,其中城市配送车共销售14.8 万辆,大客车为10 万辆左右,大客车基本上为纯电动的公交车和纯电动的通勤车。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现状。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源技术: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其获取能量的方式不同。纯电动汽车主要通过车载电池放电获取电能,混合动力汽车主要通过发动机和发电机转化不同形式能量的方式获取电能,燃料电池汽车通过燃料电池中化学能的转化获取电能。新能源汽车电控技术:电控技术利用计算机和无线电波实现较高程度的智能化和较完美的远距离控制。目前汽车电控系统利用高性能的微处理器代替传统的处理器作为控制中心,通过双核心架构的方式对汽车电控系统软件进行设计,实现汽车对信息的综合化处理;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当下的充电方式有便携充电、家用充电和公共充电。其中充电功率超过5kw 为快充,低于5kw 为慢充。在实际的充电过程中电能转化效率并不尽如人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目前已经研发出了无线

2012年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报告

2012年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报告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2年1至8月,国内主要生产厂商共销售新能源车型6019辆,其中纯电动汽车2661辆,混合动力汽车3358辆。受“5.26”事故余波及各地方政策影响,7月份(三家)主要整车厂仅销售新能源汽车494辆,其中纯电动汽车181辆,混合动力汽车313辆,均创今年2月份以来的新低。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虚位以待车型上市”蒋城先摄 进入8月份,随着广汽丰田凯美瑞-尊瑞的陆续到货,我国节能新能源汽车市场终于迎来了大逆转,整个8月五款主要新能源车共售出1065辆(较3月份的1020辆多出45辆),而812辆混合动力轿车的销量(2012年月度纪录)也令纯电动车253辆的数字黯然失色。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突如其来的“钓鱼岛”事件的影响,日系汽车销量遭到较大影响,而日系合资品牌旗下的混合动力车型也难免“殃及池鱼”。而由于国内自主混动车的羸弱,想要在日系车受到打击的空档期收复失地的难度相当的大,混合动力车的强势反弹恐怕会是“昙花一现”。 一、综述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制表:电动汽车时代网 自6月底以来,在国家接连出台了多项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特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发布后的利好推因素推动下,各地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热情明显升温,采购需求不断增加。 政策方面,7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工作。会议确定了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重点方向;会议决定,中央财政安排资金以贴息方式支持重点行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要用好现行有关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对技术改造项目提供多元化融资便利,支持企业采用融资租赁等方式开展技术改造,扩大企业技术改造直接融资规模。目前,财政部等部委有关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的新政策尚未出台,但在研发经费上力度不足的自主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应该积极争取利用国家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的政策。 8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通知》,以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主要任务”中的公路运输、城市交通、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中的节约和替代石油、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内容都与汽车产业未来政策走向息息相关。 在9月1日开幕的2012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未来几年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

新能源汽车知识讲座分析

新能源汽车行业知识讲座培训文件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全世 界现有超过万辆液化石油气汽车,多万辆天然气汽车。目前中国市场上在售的新100 400 能源汽车多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一、类别划分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 (一)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Blade Electric VehiclesBEV)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 汽车行驶。 优点: 相对简单成熟,只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都能够充电。 缺点: 蓄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还因电动车的电池较贵,又没形成经济规模,故购 买价格较贵;至于使用成本,有些试用结果比汽车贵,有些结果仅为汽车的,这主1/7~1/3要取决于电池的寿命及当地的油、电价格。 (二)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是指驱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个驱动系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单独或 多个驱动系共同提供。因各个组成部件、布置方式和控制策略的不同,混合动力汽车有多 种形式。 优点: 、采用混合动力后可按平均需用的功率来确定内燃机的最大功率,发动机相对较小1(),此时处于油耗低、污染少的最优工况下工作。由于内燃机可持续工作,电downsize池又可以不断得到充电,故其行程和普通汽车一样。 、因为有了电池,可以十分方便地回收下坡时的动能。 2 、在繁华市区,可关停内燃机,由电池单独驱动,实现“零”排放。3、有了内燃机可以十分方便地解决耗能大的空调、取暖、除霜等纯电动汽车遇到的难4题。 、可以利用现有的加油站加油,不必再投资。5、可让电池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不发生过充、过放,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6 、整车由于多个动力源,可同时工作,整车的动力性优良。7缺点: 系统结构相对复杂;长距离高速行驶省油效果不明显。 (三)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是利用氢气和空气中的氧在催化剂的FCEV)(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作用下.在燃料电池中经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能作为主要动力源驱动的汽车。燃料电池电 动汽车实质上是纯电动汽车的一种,主要区别在于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不同。一般来说, 燃料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化学反应所需的还原剂一般采用氢气,

新能源汽车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能源汽车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有限公司

摘要 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产销数据增幅明显,主要原因在于:1、大城市对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和对燃油车各种的限制措施,导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转向新能源汽车。2019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高速增长。2019年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3.4万辆和15.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6.3%和80.0%。其中,2019年6月中国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3万辆和12.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8.0%和106.7%。2019年6月中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完成2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8.9%。2019年6月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08辆和484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8倍和14.6倍在中游锂离子动力电池领域,根据2016年11月工信部发布的《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政府提高新能源汽车行业准入门槛、培育优质企业的政策理念逐步明确。而补贴支持方面,从2017年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来看,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新能源汽车数量约占同类车型的50%,其中搭载宁德时代产磷酸铁锂电池的新能源汽车约占35%。综合来看,未来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下游各环节的逐步规范以及准入门槛提高的背景下,市场资源也

会逐步向中上游优质的厂商倾斜,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新能源汽车行业经历了连年的高速增长后,在2019年受补贴退坡的影响,产销增速出现放缓,2019年新能源汽车分别实现产销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0%,预示着市场的阶段性调整已经开启。核心市场发展过度依赖政策驱动,退坡引发的市场冲击导致消费者需求趋于理性,产品自身的实力成为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关键。在此背景下,北汽新能源EU系列销量领先,2019年销量突破十万辆。受全球各国对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加码的影响,国内扶持政策维持或加大力度的预期增强。2019年12月3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搞:主要目标为: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25%。 该新能源汽车电池项目计划总投资15785.4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672.9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28%;流动资金3112.4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72%。 达产年营业收入28070.00万元,总成本费用21289.74万元,税金及附加310.78万元,利润总额6780.26万元,利税总额8026.25万元,税后净利润5085.19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941.06万元;达产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行业标准、产业联盟、企业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有望肩负起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针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国研网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王晓明。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国研网: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王晓明: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

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具体到各国,应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还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起步比我国要早很多,它们的发展也各有侧重。 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新能源安全的战略,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 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早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就提出了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的计划,混合动力是当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到了布什时期,变为追求零排放和零石油依赖,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后来还有一个计划,想用十年的时间实现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生物质燃料。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奥巴马政府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实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总额40亿美元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计划,产品上,选择了以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为重点。 日本长期坚持确保能源安全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双重战略,通过制订国家目标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高度重视技术创新。2006年,日本提出了新的国家能源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交通领域对石油的依赖从100%降到80%,为了

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浅析

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浅析 (xxx公司 xxx) 摘要:基于新能源汽车在发展中对四大关键技术的应用存在部分技术要求。本文指出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要点,并针对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进行了参数对比与技术分析;大胆预测了未来动力电池和驱动电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管理;电机及控制; 通过分析总结电动汽车四大关键技术,包括电池及管理技术、电机及其控制技术、整车控制技术、整车轻量化技术。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在纯电动、混合动力及燃料电池汽车,电池、电机及其管理控制技术开发,整车控制与集成等关键技术均取得了较大改进与突破。现就目前国内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中电池及其管理技术、电机及其控制技术谈谈自己的些许理解。 1、电池及其管理技术 电动汽车的成败关键仍然是电池。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电池选择将直接关系到整车的性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主要性能指标是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等,现代电动汽车对车用电池有如下要求: (l)高能量密度(W·h/kg)及功率密度(W/kg);(2)长的循环寿命;(3)充电方便、迅速;(4)低的制造成本;(5)低的内阻及自放电率;(6)不污染环境;(7)能在较宽的环境温度范围内工作;(8)少维护或免维护;(9)使用安全;(10)适应大批量生产的要求。 目前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凭借着多种性能因素在动力电池选择上占据优势。特别是磷酸铁锂电池,它具有磷氧共价键结构,使得氧原子不会被释放出来,因此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电热峰值350℃—550℃)和安全性以及便宜的价格备受青睐。 由于电动汽车的车载能量有限,其行驶里程远远达不到内燃机汽车的水平,能量管理系统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车载能量,增加行驶里程。能量管理系统的功能是实现:优化系统的能量分配,预测电动汽车电源的剩余能量,再生制动时合理地调整再生能量。能量管理系统如同电动汽车的大脑,同时具有功能多、灵活性好、适应性强的特点,它能智能地利用有限的车载能量。 目前电池管理技术正朝着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的方向运行,其充电监控、SOC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研究进展与展望

当代化工研究Modern Chemical R esearch 5 2019?10行业动态 新矣旨源汽车动力电池研究进展与展望 *姚乐靖 (艾青中学浙江321000) 摘耍: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为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开发清洁能源,发展来源丰富、环保节能的新能源汽车引起了各国的重视与研究.而开发环境友好、性能优越的动力电池是有效发展新能源汽车、提升其应用价值与前景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简单介绍,简要分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餉发展过程及各类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并从电池性能、循环使用寿命、材料与成本等方面对各类动力电池特点与发展前景进行简要总结,对不同类型电池优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对未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发展提出前景展望与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应用 中图分类号:T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Power Batteries of New Energy Vehicle Yao Lejing (Aiqing High School,Zhejiang,321000) Abstracts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society,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reduce pollution,develop clean energy,develop new energy vehicles with abundant source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and research of various countries. The development of p ower batteries with environmental production and superior performance is the core issue to effectively develop new energy vehicles and enhance their application value and prospects.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new energy vehicles,briefly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p ower batteries of n ew energy vehicle and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v arious power batteries,and briefly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p rospects of v arious power batteries f rom the aspects of b attery performance,cycle life,material and cost.This paper reviews the advantages and existing p roblems of d ifferent types of b atteries,and p uts f orward p rospects and suggestions f or the f uture development of n ew energy automotive p ower batteries. Key words i new energy vehicle^po^ver battery^lithium ion battery;application 1.前言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的加剧,发展和利用不同类型的新型清洁能源,以替代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及缓解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在各国政策的鼓励下,新能源汽车凭借其高能源利用率、低排放等优势迅速发展起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切。而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开发和研究具有更高性能、更低成本的动力电池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实现更广泛市场化的重点问题之一。从材料易得的铅酸蓄电池,到容量较高的银氢电池,再到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的制备技术与性能提升方法不断地被研究升级,但是由于材料和技术等方面的不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在性能的发挥和实用上还无法完全取代化石燃料。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介绍,从电池类型与结构、电池性能、循环使用寿命、材料与成本等角度分析其特点与优劣势,为设计与发展更高性能的动力电池提供建议。 2.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主要分成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两大类。近几年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诸多技术等已经有了巨大的突破,但在新能源汽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不断的暴露出来,具体有以下几点:(1)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不明确。(2)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水平仍然不高。(3)政策依赖明显,用车环境有待提升孔 纯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的车辆⑷。蓄电池是其唯一动力来源。纯电动汽车由于完全摆脱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对环境的污染较小,而且噪音小、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但是纯电动汽车在高能量、低成本、长寿命以及安全性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且存在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混合动力汽车是指使用一种或多种动力源的车辆闻。混合动力汽车一般都是由内燃机和电动机组成,电力与化石燃料的结合即对环境有了一定的保护,又不影响汽车的使用,使其相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说经济性和适应性更加强。我国现在更加注重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混合动力汽车会成为主流。 3.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研究现状 根据汽车所用动力来源的不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蓄电池和燃料电池。应用在电动汽车上的储能技术主要是电化学储能技术,即铅酸、银氢、锂离子电池等储能技术。燃料电池主要利用氢能源的热值高、无副产物、环保等优势。近几年这些不同类型动力电池技术随着研究力度的增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我们主要从电池原理技术、能量密度等电池性能、循环稳定性、成本和市场化等角度进行分析。 ⑴蓄电池 ① 铅酸蓄电池 铅酸蓄电池是目前新能源汽车中使用较为广泛的动力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