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康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38例临床分析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心脏扩大的患儿,卧床休息半年至1年以上。
2.给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 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少量多餐,多食新鲜蔬菜 及水果(含维生素C),但不要暴饮暴食,以免胃 肠道负担过重,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外感风寒, 引发疾病。
精选ppt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护理措施
3.遵医嘱给以营养心肌的药物,向患儿及家长 讲明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嘱患儿按时服药,坚持 服药,不能因自觉症状好转,认为疾病痊愈,而 放松治疗,使疾病复发。
忌暴饮暴食,忌食辛辣、熏烤、煎炸之品。 5 . . 保持室内新鲜空气,遇风时要防止对流风,避免感冒。避免去人
群拥挤,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精选ppt Nhomakorabea选ppt
精选ppt
多种病毒都可以引起病毒性心肌炎,以肠道病毒最常见
。其他为柯萨奇病毒B(1-6型)、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 病毒、流感、副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及麻疹、风疹和单 纯庖疹病毒等。
最近研究资料表明,腺病毒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因之 一。
精选ppt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
病毒的直接损害及免疫系统的失衡是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
精选ppt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健康教育
一.饮食指导: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易消化饮 食;有心衰者,限制钠盐摄人;忌烟、酒和刺激性食物; 宜少量多餐,避免过饱。
二.作息指导:活动期或伴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者 应卧床休息,并给予吸氧。症状好转后,方能逐渐起床活 动,病室内应保持新鲜空气,注意保暖。强调卧床休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心肌耗氧量,促进心肌功能恢复, 在急性期至少应休息到热退后3~4周。有心功能不全及心 脏扩大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一般总休息时间3~6个月。直 至心脏大小回复正常和心功能恢复后,根据具体情况逐渐 增加活动量。
5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作为儿科严重心血管疾病,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乏力、发热等;心电图改变:逸2 个主要导联
病理特征为心肌细胞坏死或者变性,易导致心内膜 ST-T 段持续改变,时间不短于 4d 内且存在动态变
或者心包受累,还会加大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等 化现象,可见异常 Q 波,存在异位性心动过速以及
究对象,均自 2018 年 1-12 月接受诊疗,探讨和分 营养支持,急性期患儿休息时间以 4-6 周为宜,心
析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和效果,如下:
脏扩大患儿或心力衰竭患儿卧床时间不短于 6 个
1 资料与方法
月。待患儿心功能不全等临床症状缓解后,指导患 儿适当增加活动量,指导患儿进食富含维生素、蛋白
1.1 一般资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圆园员9 年 10 月 第 9 卷 第 30 期
45
筝 论著/心脏及血管病 筝
58 例小儿病医院杏林分院,福建 厦门 361022)
【摘要】 目的 以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临床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 方法 以 58 例自 2018 年 1-12 月我院收治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n=29) 及参照组(n=29),为所有患儿提供常规治疗、抗病毒治疗及免疫治疗、心肌保护治疗,参照组患儿联合应用黄芪注 射液治疗,观察组患儿联合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其中,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 96.55%,参照组总有效率 82.76%。观察组心电图恢复时间以及心肌酶恢复时间均短于参照组 (P<0.05)。治疗前患儿 CK-MB、CPK、AST、LDH 以及 HBDH 等心肌酶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入组患儿各项观察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患儿 CK-MB、CPK、AST、LDH 以及 HBDH 等心肌酶水平均较参照 组低(P<0.05)。结论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可取得理想的病 情控制效果,有利于促进其临床症状缓解。
30例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

30例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宋强英【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药物治疗。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30例临床药物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对3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治疗,治愈25例,好转3例,无效2例,治疗时间7~10天,总有效率为93.33%。
结论挽救生命,积极改善心肌炎症状、抗病毒治疗及综合治疗。
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吸氧,心力衰竭应及时控制。
对症治疗为主,改善心肌营养与代谢。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iral myocarditis clinical drug treatment.Methods January 2013~June 2014 were treated 30 patients with acute viral myocarditis clinical drug treatment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acute viral myocarditis, 30 patients were cured 25 cases, improved in 3 cases, 2 cases, the treatment time is 7 to 10 day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3.33%.Conclusion Saving lives, and actively improve myocardial inlfammati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n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Establishment of intravenous fluid path, oxygen, heart failure should be controlled. Symptomatic treatment, improve myocardi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 of drugs.【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000)011【总页数】2页(P46-47)【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药物治疗;对症治疗【作者】宋强英【作者单位】150601 黑龙江省尚志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作者单位:150601 黑龙江省尚志市人民医院病毒性心肌炎它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病变,病因以引起肠道和呼吸道感染的各种病毒最常见,病毒直接侵犯心肌,造成心肌细胞溶解、免疫反应同时存在,在病变的晚期,免疫反应是造成心肌损伤的主要因素。
自拟心肌康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112例临床观察

中图 分 类 号 : 8 . ; 5 2 2 R2 5 6 R 4 . 1 文献标识码: A D I 1 . 9 9 ji n 1 0 — 6 1 2 1 . 3 0 2 0 : 0 3 6 /. s . 0 8 9 9 . 0 0 0 . 1 s
C i i l n et ain o rame t fsl r c eo i j a g ( l c v si t n te t n ef ei f n i n 自拟 心 肌 康 )f r1 2c i rn w t c t vr l n ai g o o p X k o h l e i a ue i 1 d h a
m y c r ii o a d ts W A N G Zh n t o, H N Lihu e —a A — a, SU O H o ng—i n , sH x i o qi la g I a — ng, F N H o g—i g , A n ln
Z AN G u -h o Via o a di sa d S p e n i g Oia d No rs i g Yi b r t r H H ic a . r lMy c r t n u plme t n u i n n La o a o y,He a o i - i n h n n Pr v n
・1 6 ・ 6
中 国 中西 医结 合 急 救 杂 志 2 1 0 0年 5 第 1 卷 第 3期 月 7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51例临床疗效分析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51例临床疗效分析作者:李艳华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第31期[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方法与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采取抗生素、维生素C、抗病毒、免疫和控制心力衰竭等对症治疗。
结果:本组51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经过临床治疗,显效29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24%。
结论:在临床治疗上除了营养心肌、防治并发症外,还要早期应用激素治疗,以及使用抗病毒药物特别是干扰素,对较重的急性患儿需用皮质激素。
有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患儿要用药纠正,确保儿童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疗效分析[中图分类号] R725.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1(a)-156-02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多发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常并发心律失常,可形成扩张型心肌病[1]。
因此如何及时、准确地诊断与对症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就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情况,综述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1月~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51例,男29例,女22例,年龄0.5~12.0岁,平均6.25岁。
所有患儿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标准。
1.2 方法1.2.1 诊断与检查对全部患儿进行详细体检、心电图、心脏三位片、心肌酶谱、心脏彩超以及动态心电图等检查,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1.2.2 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为消除细菌感染,采用青霉素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
肌内注射,按2 5000 U/kg,每12小时给药1次;静脉滴注:每日按50 000~200 000 U/kg,分2~4次给药。
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
急性期可加用抗生素青霉素治疗1~2周。
1.2.3 维生素C治疗维生素C 100~200 mg/(kg·d)加少量葡萄糖液静脉滴注1次/d,疗程3~4周并加用维生素E同服,大剂量高浓度维生素C缓慢静脉推注,能促进心肌病变恢复。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此为省立医院马沛然教授独创配方,一天一付,可较长期服用,。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进展
营养心肌与抗氧化治疗 大剂量VC 每次150~200mg/kg (最大量不超过4g) ,疗程3-4周。浓度为50-75mg/ml. 1.6 - 二磷酸果糖(FDP) 150~200mg/kg ,疗程2周。 辅酶Q10,1mg/Kg,分2-3次口服,疗程3个月以上。 环磷酸腺苷(cAMP) ATP、辅酶A、细胞色素C 卡托普利(Catopril)、卡维地洛 维生素E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进展
心律失常的治疗 期前收缩 早博不多,无症状,多不给药物 若早搏较多,有症状或ECG呈多源、多形性者需治疗。 SVT(室上性) VMC多为房性或交界性,可应用地高辛。 VT (室性) 可应用利多卡因,初剂静注1mg/Kg,以后维持血浓度1~5mg/L.近年发现胺碘酮 在治疗室速有良好疗效,使用方法为静脉点滴负荷量2.5~5mg/kg,>1h静脉滴入,维持量5~ 25μg/ ( kg·min),治疗血浓度2.5~5μg/L,转复后改口服。其优点是影响心功能少,心衰时也可使 用.有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时禁忌使用。如有明显血流动力学紊乱时,应首选电复律。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进展
免疫调节治疗 丙种球蛋白IVIG :作用机制为提供对病毒的中和抗体,阻断免疫反应。 减弱免疫反应,直接清除病毒,改善左室功能, 提高生存率 典型用法:1g/kg(12h 缓滴)X 2d 美国(1990始)为VMC常规用药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进展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目的:减轻心肌炎症,减少瘢痕形成,抗休克, 改善心肌功能和机体一般状况 临床上对应用激素仍有争议 一般不宜常规应用,尤其早期VMC(7天内) 多用于重症病例 心源性休克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重症心力衰竭其他治疗无效 暴发型VMC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重症)

心室颤动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重症)
心脏彩超
➢ 左室扩大,室间隔与左室后壁运动幅度下 降
➢ 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75%) ➢ 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下降(30%)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重症)
胸部X线
X线上所见心影增大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重症)
实验室检查
➢ 血清肌钙蛋白(cTnI)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重症)
发病机制
病毒感染心肌后
对心肌细胞产生直接广 泛损伤
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心肌 细胞坏死、变性
心肌的收缩功能减退,回心血液不能有效 排出,心脏扩大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重症)
病理变化
➢ 心肌弥漫性炎症细胞侵润 ➢ 大量心肌细胞坏死 ➢ 或伴有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重症)
严重的血流动力学 障碍者
心外症状为首发表 现精神萎靡者
及时行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早期 诊断,及时抢救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重症)
治疗目标
维持正常心输出量 保证正常组织灌注
鱼尾狮公园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重症)
奥司他韦可显uie, et al.Pediatric.2013,132(6):e1539-1545.
—心肌损害的可靠生化标志
➢ 血清CK-MB —心肌损害特异性较低
➢ 脑钠肽前体 Pro-BNP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重症)
诊断标准
1. 严重急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2. 心电图明显异常 3. 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功能障碍 4. 近期有病毒感染性疾病史 5. 无心肌病病史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重症)
早期识别
美国《儿科学》杂志一项研究[1] 表明,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s)可改善流感 重症患儿的生存率。 试验对2009年H1N1流行期间加州784 名重症住院儿童进行生存率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肺炎心肌酶谱升高3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肺炎心肌酶谱升高38例婴幼儿肺炎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感染后可引起不同程度心肌损害[1],部分患儿仅表现心肌酶活性增高,无心慌、气短、善叹息、胸闷、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往往被忽视,及早发现,早治疗,可防止心肌损伤进一步加重而形成心肌炎或扩张型心肌病。
笔者对38例心肌酶增高的患儿采用中药制剂结合西医方法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选择2007年1~7月我院收治38例仅心肌酶异常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两周前无呼吸道及肠道感染病史。
均符合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既往均无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肝、肾疾病、肌肉疾病、中毒性脑病,无心律失常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
其中毛细支气管炎18例,支气管肺炎20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6个月9例,~1岁12例,~2岁15例,≥2岁2例,病程3~15天。
1.2 方法:38例患儿于入院(急性期)和住院第十天(恢复期)均空腹取静脉血2 ml,检验心肌酶谱。
采用日立7080型生化全自动仪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琢-羟丁酸脱氢酶(?琢-HBDH)。
治疗方面:38例患儿常规治疗原发病,并给予有助于心肌损伤修复的药物:如大量维生素C 100 mg/(kg.d)或能量合剂,同时加丹香冠心注射液0.5 ml/(kg.d),静脉点滴。
1.3 统计学分析:急性期与恢复期检测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见表1)3 讨论婴幼儿肺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心肌损伤是常见的并发症。
而临床观察中部分患儿仅表现为心肌酶谱增高,与文献报道一致[2]。
其原因支气管、肺炎,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而导致的低氧血症、酸中毒,以及细菌、病毒、支原体本身与其产生的毒素,均对心肌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心肌细胞的通透性增加,严重时心肌细胞坏死,AST、CKMB、LDH、CK等被释放出细胞,出现血清酶谱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康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38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心肌康在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从我院儿科选取76例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再将这76例患儿随机的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予以治疗,观察组采用我院自制的心肌康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同时治疗6w后,对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心肌康对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
结果对照组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78.94%,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89.47%,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
对照组心电图的总有效率为71.05%,对照组心电图的总有效率为84.21%,观察组的心电图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
结论心肌康在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临床疗效良好,临床上若患者对心肌康中的药物无禁忌症时可以考虑推荐使用或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一起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为患者减轻痛苦。
标签:病毒性心肌炎;心肌康;肌苷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心肌炎,有病毒感染引起的局部或弥漫性的心肌炎。
近年来发病率也逐年增高,尤其是小儿的发病率较高。
而一般早期的病毒性心肌炎没有十分突出的临床症状,这对治疗造成了很多的延迟,临床上需要早期鉴别诊断。
临床上常表现为心悸,心慌,胸闷,乏力和头晕等症状[1],严重时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扩张,休克甚至猝死。
故在治疗上要十分的谨慎,尽早治疗,本文就76例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分组进行不同的治疗,观察心肌康在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院儿科选取76例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男40例,女36例,年龄2~9岁,平均年龄为(6.25±
2.41)岁,隐匿型12例,心律失常型30例,心力衰竭型13例,爆发型17例,猝死型4例,平均病程为(14.52±
3.64)d,将这7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38例,男19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6.36±2.48)岁,隐匿型6例,心律失常型16例,心力衰竭型6例,爆发型8例,猝死型2例,平均病程为(1
4.53±3.71)d;观察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6.17±2.37)岁,隐匿型6例,心律失常型14例,心力衰竭型7例,爆发型9例,猝死型2例,平均病程为(13.93±3.84)d。
根据统计学要求,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改善心肌细胞营养和代谢的药物(肌苷)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我院自制的心肌康中药方剂进行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定时检查心电图并进行对比。
同时两组患儿保持充分的休息,给予抗炎抗感染治疗。
1.2.1对照组的治疗方法用肌苷250~400mg进行静脉注射,2次/d,0.1~
0.2g的维生素C,3次/d,给与利尿,抗炎抗心律失常等治疗。
记录患儿的症状和心电图。
1.2.2观察组的治疗方法用我院自制的心肌康中药方剂治疗:黄芪15g,麦冬10g,当归12g,丹参10g,党参10g,莲子心6g,五味子9g,太子参10g,陈皮6g,郁金6g,茯苓6g,葛根6g,竹叶6g,川芎9g,桑寄生6g,甘草6g。
上诸药用400ml水煎服,早晚分服。
同时给与利尿,抗炎抗心律失常等治疗。
记录患儿的症状和心电图。
1.3观察指标显效: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主要症状消失,有效: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主要症状缓解,无效: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主要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心电图:显效:心电图恢复正常,无心律失常,有效:心律失常仍存在但较治疗前减轻,无效:心电图无好转甚至加重。
1.4统计学处理以上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为保证准确度数据均取三次处理的平均值),用x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两组患儿进行6w不同的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结果:对照组显效的患儿有9例,有效的患儿有21例,无效的患儿8例,对照组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78.94%,观察组显效的患儿有12例,有效的患儿22例,无效的患儿4例,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89.47%,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
两组患儿的心电图结果:对照组显效的患儿有8例,有效的患儿19例,无效的患儿11例,对照组心电图的总有效率为71.05%,观察组显效的患儿有11例,有效的患儿21例,无效的患儿6例,对照组心电图的总有效率为84.21%。
观察组的心电图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表2。
3讨论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在西医并无特效的对症治疗,而在中医中有”心悸”“胸痹”[2]等疾病可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对应,在临床上可以从中医上寻找治疗方法。
本文也通过研究中药的心肌康药方治疗38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并对比另外西医常规治疗的38例患儿,结果证明中药的心肌康治疗疗效良好,明显比西医常规治疗好。
中医上认为病毒性心肌炎属于”心悸”“胸痹”的范畴,是由于正气不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今正气不足则会遭受外邪侵犯,邪气入里化热,耗伤津液,故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等。
治疗是给予扶正祛邪,方中黄芪培元固表,麦冬,太子参,丹参,党参养阴生津,当归,川芎活血祛瘀,陈皮,郁金行气开窍,莲子心,竹叶,清热生津,甘草调和诸药,现代药理学研究[3]也表明黄芪,丹参,党参,桑寄生,甘草等药对心律失常有聊会作用。
故在临床上可以从中医辨证论治中寻找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我院研究的心肌康的临床疗效也良好,在临床患儿没有方剂中药物的禁忌症时可以给予治疗,或是联合西药一起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为患者减轻痛苦,更好的推动医疗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葛永枭.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507-3509.
[2]李宁.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98例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1,17:40-41.
[3]徐木珍,黄星原,郑红霞.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8例临床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28:6986-6988.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