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指背带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
指蹼逆行指背静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远节皮肤缺损

指蹼逆行指背静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远节皮肤缺损
李刚;杨涛;程洪超
【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
【年(卷),期】2024(27)1
【摘要】2020年1月~2021年10月,我科采用指蹼逆行指背静脉岛状皮瓣修复20例手指中远节皮肤缺损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0例(20指),男15例,女5例,年龄18~64岁。
拇指8例,示指6例,中指3例,环指1例,小指2例。
创面面积2.0 cm×1.5 cm~2.5 cm×2.0 cm。
受伤原因:机器撕脱伤14例,切割伤3例,压砸伤3例。
19例急诊手术,伤后至手术时间2~4 h.【总页数】1页(P150-150)
【作者】李刚;杨涛;程洪超
【作者单位】当阳市人民医院手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22.1;R658.2
【相关文献】
1.掌背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远节软组织缺损
2.带指背静脉、神经的指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伴指动脉缺损
3.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蹼及近节手指深度烧伤
4.邻指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远节皮肤及软组织缺损
5.指蹼动脉穿支为蒂逆行岛状皮瓣和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两种术式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价值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

部逆 行 岛状皮 瓣 。皮瓣 的静 脉 回流靠 伴行 静 脉或 动
脉周 围 的动 、 脉 之 间的小 交通 支 。因此 , 静 以一 侧 指 固有 动脉 为蒂形 成 逆 血 流 的岛 状 皮 瓣 , 但 皮 瓣 血 不
活 动不受 限 。
4 讨论
手指 部 的损伤 , 不仅 要 消灭创 面 , 也要 保证 其长
度 、 觉 以及 外 部 的形 态 … 。 我 科 19 感 1 9 9年 9月一 20 04年 6 应 用 指 动 脉 逆 行 岛状 皮 瓣 手 术 方 式 修 月
指末 节软 组织 缺损 是急 诊 手外伤 最 多见 的一 种
有 2—4个 吻合 支 , 与指 背 动 脉 又有 网状 吻 合交 通 , 利用这 些 吻合 支 和皮 下 血 管 网 吻 合 支 , 设 计 指 根 可
臂丛 麻醉 , 驱 血 下 上气 囊 止 血 带 , 不 电凝 止 血 。
以手指 近节 中段侧 面 中心线 为轴 , 按创 面需 要 , 设计
合并 末 节 指 骨 部 分 缺 损 。损 伤 至 手 术 时 间 15 .
6h 平均 2 4h , . 。 2 手术方 法
皮瓣 颜 色 、 地 差 , 程 长 , 二次 手 术 断 蒂 。指 动 质 病 需
脉 岛状 皮 瓣 逆 行 修 复 指 末 节 软 组 织 缺 损 的手 术 方
觉。
指神 经分 离 出来 , 指 神 经 不位 于皮 瓣 内。切 取 蒂 使 部 时尽量 多带 软组 织 , 以保护 伴行 静脉 , 皮瓣 完全 待 游 离后松 止血 带 , 电凝 止 血 , 观察 皮瓣 血 运 , 皮 瓣 将 通过 开放 隧道 逆行 旋 转 覆 盖 指端 创 面 , 受 区 间 断 与 无 张力缝 合 。供 区应用 全厚 皮 片游离 植皮 , 打包 。 术后 给 予抗 生 素 及 解 痉 剂 5 6d 。若 血 运 欠 佳, 可拆 除部 分缝合 线 , 二期 缝合 。
皮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实用医药杂志2013年01月第30卷第01期Prac J Med &Pharm.Vol 30,2013-01No.01手指皮肤缺损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处理不当会影响手指的外观和功能[1]。
现将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带掌(指)背皮神经的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22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22指。
男16例,女6例;年龄18~52岁,平均28岁。
其中拇指3例,示指4例,中指9例,环指6例。
损伤部位:手指中节背侧皮肤缺损15例,指端皮肤缺损7例。
急诊手术8例,择期手术14例。
皮瓣面积1.5cm×1.9cm~2.0cm×6.5cm 。
1.2手术方法均在臂丛麻醉下行手术。
伤口彻底清创后,按皮肤缺损面积设计皮瓣,使皮瓣较创面大约10%。
指背皮神经筋膜皮瓣切取部位在手指近节近段及掌指关节背侧方,皮瓣侧缘不超过手指侧中线,轴心线为指背神经走行,旋转轴点位于近侧指间关节背侧方。
掌背皮神经筋膜皮瓣切取部位在掌背,相邻掌骨区域,掌背神经走行为轴心线,旋转轴点位于指蹼近侧1.5cm ,掌指关节间背侧方。
皮瓣切取时,先于皮瓣近端作皮肤切口,寻找掌(指)背神经,将神经包含于皮瓣内,切开皮瓣近端,皮下游离,从真皮下至伸肌腱腱周膜浅面之间解剖筋膜组织,形成以该皮神经为轴,含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的筋膜蒂,由近至远逆行切取皮瓣,蒂部达关节背侧方旋转点,松止血带,确认皮瓣血运良好后,将皮瓣逆行转移覆盖创面。
供区大多可直接缝合,不能缝合者游离植皮。
术后伸指位石膏托固定,2周后拆外固定行功能锻炼。
2结果22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术后出现皮瓣远端肿胀,皮色呈暗紫,并形成水泡,经换药后创面愈合。
全部22例经6~12个月随访,皮瓣皮肤柔软,弹性好,色泽正常,供区无明显并发症。
3讨论手指软组织缺损临床上多见,处理原则为:①尽量应用相近皮肤质量的皮瓣修复创面;②要有良好的感觉;③需要有良好形态。
常用的方法有带蒂皮瓣、指固有动脉为蒂的指侧方皮瓣、足趾趾腹微型皮瓣等。
带皮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3.1本术式适应证指背顺行筋膜岛状皮瓣,只适用于覆盖邻指相同水平以近的掌、背侧皮肤缺损;指背逆行岛状皮瓣可用于修复同指中、末节的皮肤缺损;而1-5指近中节皮肤缺损,手掌、手背及虎口区皮肤缺损均可选手背筋膜皮瓣修复(顺行或逆行皮瓣)。
3.2本术式的优点手指皮肤缺损临床很常见,一般采用胸部、腹部或邻指等带蒂皮瓣进行修复,但术后需特殊体位固定,且需二次手术断蒂,患者多不愿意接受。指动脉逆行或顺行岛状皮瓣以及改良式指动脉岛状皮瓣移位则损伤了一侧固有神经血管束或一侧指固有动脉,影响了手指供测的感觉,同时供指瘢痕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外形与功能。而游离皮瓣对显微外科技术要求较高且风险大,故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筋膜岛状皮瓣具有不牺牲指固有神经和动脉、创伤小的优点,同时皮瓣质地及外观与受区接近,外形美观。解剖研究证明指动脉侧背支及掌背动脉位置恒定,变异少,故皮瓣供血可靠。
1.2手术方法
1.2.1皮瓣设计(1)带指背皮神经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首先,选择皮瓣蒂部最远点,不得超远指间关节。轴线:以指背中外二分之一交界处为筋膜蒂轴线;(2)带指背皮神经筋膜蒂顺行岛状皮瓣。根据皮肤缺损情况,选择合适的邻指为皮瓣供区,皮瓣以邻指指背中外二分之一交界处作为筋膜蒂轴线,以掌背动脉的远端穿支为旋转点,距指蹼缘以近约1.5cm处,皮瓣切取范围以不超过两侧中线。手掌、手背及虎口区皮肤缺损,一般以手背掌背动脉走行为轴线,以皮肤缺损情况选择顺行或逆行皮瓣。逆行:旋转点距指蹼缘以近约1.5cm。顺行:一般不超过鼻烟窝近侧平面,以创面大小在轴线两侧确定皮瓣面积。
带皮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手外伤导致皮肤缺损及合并骨、关节及肌腱外露非常常见,一般都需要行皮瓣修复创面,根据皮肤缺损部位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手指中末节皮肤缺损,选择同指逆行(带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近节及手掌、手背、虎口皮肤缺损,可选择(邻指)带筋膜蒂顺行岛状皮瓣修复,也可选择手背带皮神经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自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应用带皮神经筋膜蒂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8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论文

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摘要目的:应用拇指尺背侧动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食指远端软组织缺损。
方法:根据拇指尺背侧动脉的解剖特点,以此动脉为蒂在拇指尺背侧掌指关节处设计皮瓣逆行翻转后修复拇指、食指远端软组织缺损23例,其中拇指19例,食指4例。
结果:术后23例均得到1~3个月随访,皮瓣全部成活。
修复后的指端外观良好,质地耐磨,无明显不适。
供区无明显并发症。
结论:该皮瓣血管解剖恒定,成活率高,切取后不损伤手指主要血管神经,修复的手指外观满意,操作简单,在基层医院容易开展。
此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是最佳适应证,亦可用于食指及其他手指的远端软组织缺损。
关键词皮瓣尺背侧动脉指端缺损修复随着械化程度增高,手指远端软组织缺损在骨科临床上越来越多见。
2002年10月~2011年10月应用此技术治疗拇指、食指远端缺损患者23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14~53岁,平36.5岁。
致伤原因:刨床伤9例;电锯伤5例;压砸伤5例;铡草机绞伤3例;刀砍伤1例。
拇指伤19例,食指伤4例。
受伤6~8小时内就诊14例;8~12小时内就诊5例;12小时后就诊的4例。
12小时内就诊的均急诊手术,12小时后就诊的经创面清洁换药,待创面新鲜后择期手术,伤后至修复时间3~14天。
除刨床伤9例外,所有病例均为指端缺损骨外露,刨床伤9例均为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或指尖部软组织斜行手术方法:采用臂丛麻醉,不驱血上止血带,常规消毒术区皮肤并铺无菌巾单。
创面再次清创,修剪创缘以便设计皮瓣大小及有利皮瓣缝合。
设计皮瓣:以拇指指间关节背侧中点尺侧旁开1cm与掌指关节背侧中点尺侧旁开14cm的连线,为血管蒂走行线,于第一掌指关节尺侧皮肤区设计所需皮瓣的大小及形态,所设计的皮瓣一般应较实际创面大1~15cm。
皮瓣蒂旋转点设计不能超过两个动脉弓,一个动脉弓距甲根07cm,另一个动脉弓距甲根23cm。
逆行指背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掌侧皮肤缺损

·临床研究·逆行指背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掌侧皮肤缺损卢彬(江苏省张家港澳洋医院杨舍分院 手足外科,江苏 张家港 215600)0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手指受伤后恢复的程度越来越重视,因为恢复不好不但会影响健康还会影响美观,而且手在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手一旦受伤,不仅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而且由于处理不当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感染[1],如果感染了,因为处理不当会造成更加麻烦的处理,有些感染会造成手部大面积的坏死,甚至导致截肢的风险,尤其手指指端外伤皮肤缺损致使肌腱或指骨等外露是手部创伤较常见的现象,以往常采用的手术方式有单纯游离皮瓣、邻指皮瓣以及腹部皮瓣修复等,但存在术后需断蒂、术后皮瓣无感觉、持物不适等缺点,常影响手指的正常功能。
我院目前采用逆行指背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掌侧皮肤缺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2019年逆行指背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掌侧皮肤缺损患者17例,其中男14例,女3例。
平均年龄(32.25±3.47)岁。
患者致伤原因为拇指切割伤12例,食指压榨伤2例,中指电锯伤 2例,环指绞轧伤 1例。
受伤部位均为单指指腹,均存在肌腱、骨外露,伤口污染程度为重度,受伤时间为(6.14±1.26)h。
1.2 治疗方法。
人的手掌侧面都会有动脉分布并且指头都由皮脂包裹,并且这些皮脂和指背上分布的神经动脉都互相连接,连接到一起构成血管网,这些血管网分布不均,而且密度很大,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动脉的损伤,所以,对于手部的血管要详细的了解,不仅要了解具体的分布范围,而且要了解其特点和属性,做手术之前要提前了解这些血管网的分布与构造,这是做手术的基础。
如果了解不清楚,可能造成大面积出血或者手术失败的风险增加,在做手术之前要对患臂进行局部麻醉,在伤口上方使用止血带防止出血过多[3-5]。
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

流后 , 可促 进 皮 肤 与创 面 的 贴 附 , 有创 面 感 染 率低 、 植 皮成 活率 高等 优点 。 在 封 闭式 负压 引流 技术 应用 中注 意事项 :① 保 持 有效 负压 是 引流 成败 的关 键 ,持 续高 负 压是 封 闭
耿成 龙 , 徐 建平 , 郭文荣 , 林 国兵 , 陈雄
( 南 京 军 区 福 州 总 医 院第 一 附属 医院 , 福建
关键词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0 0 3 4 . 2 0 1 0 . 0 3 . 0 0 5
Re pa i r o f s k i n de f e c t s of t h e ing f e r t i p wi t h r ev e r s e i ns ul a r f as c i al la f p GEN G Ch e n g— l o n g XU J i a n— p i n g, GU O We n —
中国 骨 伤 2 0 1 0年 3月第 2 3卷 第 3期 C h i n a J O ̄ h o p& T r a u m a , Ma r . 2 0 1 0 . V o 1 . 2 3 . N o . 3
・
1 69・
・
经 验 交 流 ・
指背逆行 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
织 要清 除 , 并 彻底 止 血 , 以减 少 坏死 组织 及 毒 素 吸收 引起 的并 发症 ,对 于 清创 后 外露 的 骨组 织及 肌 腱尽 量用 筋膜 覆盖 。 网状 植皮 是根 据创 面形 状 、 大小 从腹
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修复指端及指掌侧皮肤缺损

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修复指端及指掌侧皮肤缺损指端及指掌侧皮肤缺损是手部常见损伤,常用腹部皮瓣,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鱼际皮瓣或邻指皮瓣等修复,但各种皮瓣都存在其优缺点[1]。
指固有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是一个较新型皮瓣,解剖方便,不损伤手指主要血管[2]。
我院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应用该皮瓣修复指端及指掌侧缺损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35例,女7例;年龄18~55岁,平均32.3岁。
缺损部位:末节40例,中节2例,均为外伤性缺损。
急诊修复37例,择期修复5例。
缺损面积:1.1×1.5cm2~2.0×3.0 cm2。
二、手术方法臂丛或指根部麻醉,常规清创后测量缺损大小并制作布样,于伤指中节侧面设计皮瓣,根据指固有动脉背支的解剖部位,皮瓣轴线为所应用指背动脉侧支走向,旋转点可定位于3个水平:远侧指间关节水平,中指指骨中点水平和近侧指间关节横纹远近6.0mm内,皮瓣的侧缘不超过指掌背侧中线,皮瓣面积大于创面面积20%。
蒂长为旋转点到创面近端的距离,蒂宽5-7mm,沿标记线切开皮瓣四周皮肤,于深筋膜下逆行掀起皮瓣至旋转点,转移覆盖创面,间断缝合。
供区1cm内可直接缝合,大于1cm需植皮。
结果42例皮瓣术后均成活,其中15例术后2-3天皮瓣肿胀,呈紫色,有水泡,通过间断拆线等处理后皮色逐渐转为正常。
随访0.6-2.0年,修复后外形良好,质地柔软,术后2-6个月逐渐恢复感觉,供区无明显畸形。
讨论一、解剖学基础手指均有2条指掌侧固有动脉,该动脉在手指每节指骨中点范围有规律向指背发出背侧支、皮支,外径在0.3-0.5mm,每条皮支与对侧相应支吻合形成指背弓,营养指背皮肤。
手指背侧有较恒定梯形静脉系统,起于远节甲床近侧,终于近节近1/3处,是指背动脉的回流途径。
上述动静脉分布构成了指背动脉背侧支完整的循环系统[3]。
二、该皮瓣适应证和优缺点指固有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适合修复2~5指指端及指掌侧缺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逆行指背带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
陈建;赵凤江;唐林俊
【摘要】目的探讨逆行指背带蒂岛状皮瓣在修复手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利用逆行指背带蒂岛状皮瓣修复56例手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观察修复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9个月,56例皮瓣全部成活,外观、质地满意,感觉恢复至S3~S3+.供皮区外观较好,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该皮瓣不损伤指固有动脉,旋转弧度大,成功率高,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值得推广.
【期刊名称】《实用手外科杂志》
【年(卷),期】2018(032)002
【总页数】2页(P230-231)
【关键词】指背;带蒂逆行岛状皮瓣;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陈建;赵凤江;唐林俊
【作者单位】成都现代医院手显微外科,四川成都 610016;成都现代医院手显微外科,四川成都 610016;成都现代医院手显微外科,四川成都 610016
【正文语种】中文
随着机械化操作的日益增多,手外伤患者越来越多。
手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常造成肌腱、指骨的外露,需用皮瓣来进行修复。
目前常选用的皮瓣有:鱼际皮瓣、邻指皮瓣、指动脉岛状皮瓣、短缩指骨“V-Y”推进皮瓣或腹部皮瓣。
2012年7月-2016年12月,我们采用带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的逆行指背带蒂岛状皮瓣修复
手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56例,均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男48例,女8例;年龄16~42岁,平均28岁。
右手32例,左手24例;拇指12例,食指18例,中指16例,环指10例。
末节指腹缺损36例,末节背侧缺损20例。
缺损面积:2.0 cm×2.0 cm~3.5 cm×2.5 cm。
1.2 手术方法
手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止血带下进行。
彻底清创,清除损伤挫灭的皮肤软组织,根据远端缺损面积在手指近、中节设计以指背带蒂为轴线的皮瓣,皮瓣比缺损面积大20%左右。
旋转点周围皮肤要无损伤,旋转点不要越过手指侧方中线,拇指旋
转点尽量选择在拇指桡侧。
采用逆行切取,先从远端切取皮瓣,在伸肌腱浅面锐性剥离,保留腱周组织。
将皮瓣皮下组织与皮缘固定,留牵引线,方便皮瓣切取,血管蒂部向两侧锐性剥离,保证血管蒂周围有宽约0.5 cm以上的筋膜组织,仔细寻找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确认其进入皮瓣后再切取,并注意保护进入皮瓣的神经分支,然后逆行掀起皮瓣向远端游离。
皮下隧道要宽松,通过困难时可将隧道作“锯齿”状切开。
松开止血带,观察皮瓣血运,如皮瓣边缘渗血活跃,即可逆向旋转皮瓣至创面,皮瓣和创缘作间断缝合,注意蒂部不能扭曲受压或过紧过松。
前臂内侧取皮,全厚皮片移植覆盖供区创面,打包加压缝合,取皮区直接拉拢缝合。
术后常规给予抗炎、抗凝、对症治疗,14 d拆线,3周后可进行手指功能康复锻炼。
2 结果
随访3~9个月,本组皮瓣全部成活。
术后3例出现静脉危象,皮瓣呈暗红色,肿胀,给予拆除部分缝线以减少皮瓣张力和血管蒂压力,结果皮瓣全部成活。
供皮区皮片均成活,局部凹陷,随访3个月后凹陷处长平,无明显色素沉着。
患指修复
处饱满圆润,皮瓣质地软,弹性好,耐磨,色泽与受区无异。
术后9个月时18例
感觉恢复至S3,38例感觉恢复至S3+(图 1-6)。
图1 指端缺损创面
图2 皮瓣设计
图3 皮瓣修复
图4 皮瓣修复
图5 术后恢复
图6 术后恢复
3 讨论
指背动脉网由掌背动脉的终末支与指固有动脉的背侧支相互吻合构成。
研究发现在手指的近、中及末节两侧恒定地出现指动脉背侧支与指背动脉网相吻合,其中最粗的有4支,分别为近节指骨的中段及远节1,3段,中节指骨的中段及远侧指间关节处,可以用上述任一点作指背动脉筋膜蒂皮瓣旋转点,从中节或近节指背背侧切取皮瓣,皮瓣血运由指固有动脉背侧支到指背动脉网。
因此,可设计成手指近端背侧皮瓣,以远侧指背动脉及分支为血管蒂,形成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远端软组织缺损。
手指皮肤缺损的手术修复方法众多,主要根据损伤的程度选择合适的术式。
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可采用以下修复方法:⑴带蒂的邻指皮瓣、大鱼际皮瓣,虽然皮瓣质地较好,但由于伤指长时间固定,术后不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容易出现关节僵硬,需二次手术断蒂,住院时间较长。
⑵腹部皮瓣臃肿难看,皮瓣质地差且无感觉,皮瓣固定时容易撕脱,需多次手术修整等缺点。
⑶指动脉岛状皮瓣,手术难度较高,需牺牲患指一侧指固有动脉,容易发生血管危象等缺点,因此,不能普遍推广。
逆行指背带蒂岛状皮瓣由于不损伤指固有动脉,损伤小,以近节或中节指背动脉筋膜为蒂,适宜修复末节指腹、指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患指皮瓣饱满,外形佳,耐磨。
由于术中保留了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使得修复组织具有感觉功能,可有
效避免意外损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手术注意事项:⑴清创彻底,由外向内逐层清理;⑵止血充分,避免血肿形成;⑶保护好皮瓣蒂部,避免损伤穿支血管;⑷缝合宽松,避免受压。
适应证:⑴手指末端,掌、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⑵肌腱、骨外露;⑶皮肤软组织、甲床毁损。
参考文献:
[1]顾加祥,刘宏君,张乃臣,等.手指软组织缺损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0,24(1):27-29.
[2]耿成龙.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拇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J].福州总医院学报,2011,22(4):226-227.
[3]侯海鑫.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的临床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178.
[4]程启华,焦建波,黄少春,等.指背筋膜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48 例[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5,30(3):318.
[5]汪畅,江雄英,王艳丽,等.带感觉支指背筋膜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1,26(3):246.
[6]李华涛,海恒林,吴胜刚,等.逆行岛状筋膜蒂指背皮瓣修复同指中远节软组织
缺损[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8,24(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