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背筋膜瓣在手指屈曲畸形矫形术中的应用
小鱼际逆行筋膜皮瓣在手整复中的应用

小鱼际逆行筋膜皮瓣在手整复中的应用
施耀明;金一涛
【期刊名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3(013)001
【摘要】作者应用小鱼际逆行筋膜皮瓣修复了11例14只烧伤后疤痕挛缩引起的第四、五掌指关节屈曲或过伸的畸形,临床效果满意。
介绍了小鱼际逆行筋膜皮瓣
的应用解剖和手术方法。
讨论了筋膜皮瓣的血供。
认为该皮瓣操作简单、厚薄适中、血供可靠,对复盖有肌腱暴露,关节囊破裂的第四、五掌指关节处的软组织缺损是个
较为理想的局部皮瓣。
【总页数】3页(P57-59)
【作者】施耀明;金一涛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8.2
【相关文献】
1.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在修复手指中末节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J], 蒙永晖;黄健琦;钟佳运;马平
2.中指拇化及大鱼际逆行皮瓣在手部爆炸伤中的应用 [J], 胡长青;张志华;闫厚军;
王顺义;马战备;张志桐;李辉;史战雷;任东良
3.手背逆行筋膜皮瓣在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J], 王华;关志广;方建勇;胡发明;赵立聪;陈国威
4.邻指皮瓣与鱼际皮瓣在手指皮肤软组织缺失修复中的应用对比 [J], 李强;李鹏;雷金来
5.第一掌骨背侧-大鱼际联合逆行皮瓣在修复拇指末节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J], 郝旭光;蓝耿亮;刘洋;向首阳;薛岩;刘勇;聂广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缺损的临床应用

指背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皮肤缺损的疗效

指背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皮肤缺损的疗效包远祥;刘悦臣;龙永学;熊天平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6(032)021
【摘要】目的:探讨指背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皮肤缺损的疗效。
方法:收治手指中末节皮肤缺损患者36例,采用指背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6例直接缝合,20例中厚皮植皮。
结果:术后,36例皮瓣完全存活,随访4~
15个月,皮瓣质地外观良好,供区恢复良好,患指关节主动活动度恢复优良。
结论:指背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皮肤缺损的疗效显著。
【总页数】2页(P46-46,48)
【作者】包远祥;刘悦臣;龙永学;熊天平
【作者单位】562400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562400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
院;562400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562400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逆行指背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掌侧皮肤缺损 [J], 王连存;周庆文;孙海艳;杨柳;高克;李静成;刘广超
2.中节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末节皮肤缺损 [J], 彭远清;白辉凯;谢振军;赵
国红;邓名山
3.掌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背侧皮肤缺损 [J], 黄松;迟耀武
4.指动脉中节背侧支血管链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效果分析 [J], 华
祖广;王晓峰;王科杰;孙涛;胡浩良;张健
5.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J], 赵民;邵新中;田德虎;张继春;韩久卉;赵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手背逆行筋膜皮瓣在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l r e a t e d wi t h r e t r o g r a d e f a s c i a l f l a p t 0 r e p a i r d. Se v e n c a s e s o f l h e m .c oi n c i de t h e c u t a n e o u s n e r v e o f
T h e d e f e c t mi n i mu m a r e a i S 2 . 5 c m x 2 . 0 c m a n d t h e m a x i mu m a r e a i S 5 . 0 c m x 3. 0 c m .Th e s e we r e
中国美容医学 2 0 1 3年 6月第 2 2卷第 1 1 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Ae s t h e t i c Me d i c i n e . J u n . 2 0 1 3 . Vo 1 . 2 2 . N o . 1 1
1 1 5 1
[ 中图分 类号] R 6 2 2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 章编 号] 1 0 0 8 — 6 4 5 5 ( 2 0 1 3 ) 1 卜1 1 5 卜0 3 Appl i cat i on o f dor s al r et r ogr ade f as ci a f l ap of h an ds i n t h e oper at i on of f i n ger s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P l a s t i c S u r g e r y , T a i s h a n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 T a i s h a n 5 2 9 2 0 0 , Gu a n g d o n g ,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Di s c u s s i o n o n t h e u s e o f h a n d r e v e r s e f a s c i o — c u t a n e o u s f l a p i n c l i n i c a I e f f e c t 0 f
指背筋膜蒂皮瓣临床应用

指背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60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在同指或邻指近节或中节背侧,沿指固有神经背侧支走形方向,设计切取逆行或顺行筋膜蒂皮瓣;通过皮下隧道或切开明道转移覆盖缺损,供区保留腱周膜植皮。
结果:本组57块皮瓣成活,3块皮瓣坏死植皮而愈;随访2~4个月,外形、功能满意。
结论:指背筋膜蒂皮瓣质地颜色与受区相近,厚薄适中,外形美观,手术操作简单,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
【关键词】手指软组织缺损;指背皮瓣【中图分类号】r65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437-01手指外伤或肿瘤切除术后,造成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随肌腱或骨外露,在临床常见,治疗应尽量保留外形、长度和功能。
临床多采用指动脉皮瓣、筋膜蒂皮瓣、邻指皮瓣、腹部皮瓣等修复,各有优缺点。
回顾性总结分析自2004年2月-2010年10月,应用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6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5-59岁;其中,拇指16例,食指19例,中指14例,环指5例,小指6例;皮瓣修复手指残端21例,修复掌侧背侧缺损39例;同指逆行筋膜皮瓣45例,邻指顺行筋膜蒂皮瓣15例。
1.2 手术方法:臂丛麻醉或者局麻,扎气压止血带。
根据软组织缺损情况选择合适皮瓣供区。
(1)同指逆行皮瓣,皮瓣按需要选择近节或中节指背。
首先设定好皮瓣的旋转点,一般不超过指间关节[1];轴线为指背侧方中外1/2交界处[2],解剖深浅层次应保留腱周组织,筋膜蒂宽保留0.5-1cm,蒂尽量厚一些,蒂的长度不宜过短、张力过大。
皮瓣的切取范围近端可达掌骨头以远,远端可达远指间关节背侧横纹,侧缘达手指侧中线,蒂部保留三角形皮肤成水滴状。
旋转切开明道转位,覆盖缺损。
(2)邻指筋膜蒂皮瓣:蒂部设计在掌指关节之间,以邻指掌背动脉穿支为循环供应,轴线和皮瓣的设计同上;蒂部切开明道转移或皮下隧道旋转转移。
指背筋膜逆行皮瓣在指端缺损的临床作用

1 . 1 一 般 资料 本组 外 伤 性 指 端 皮 肤 损 伤 患者 3 5例 ( 4 3 指) , 男2 4例 , 女1 1 例; 年龄 1 6~5 8岁 , 中位 年龄 3 7岁 ; 其 中 指端水平 软组织 截伤 1 5例 ( 1 8指 ) , 指腹 缺损 1 1 例( 1 4指 ) ,
4支分支 和背侧 血管交通 , 分别 位于手 指近节 的 中段 和远 1 / 3 段、 手指 中节 的中段及远侧指 间关节水平 。解剖研究证 实指动
有动 脉 , 且游 离指 固有 神经时候 损伤到 固有血管 , 术后指 冰凉
不适 , 容易冻伤 。游 离趾 腹皮 瓣修 复指 腹缺 损 , 达 到 了“ 缺多 少, 补多少” 的境 界 , 但手 术风 险 大 , 费用 高 , 不易 在基 层 医 院
・
临 床 诊 疗
・
指背 筋 膜逆 行 皮 瓣 在指 端 缺损 的临床 作用
蓝鑫 飞 , 吴 陈胜
【 关键词 】 皮瓣 , 逆行 , 指背筋膜 ; 指端缺损 ; 作用 【 中图分类号 】 R 6 8 6 . 3 【 文献标 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 6 7 4 — 3 2 9 6 ( 2 0 1 3 ) 0 3 B一 0 1 2 4 — 0 I
瓣的远端 附加设计三角 形皮部皮肤 的张力 , 避免蒂部卡压 。 1 . 2 . 3 皮瓣切取 : 手术 臂丛 麻醉下上臂扎气囊止血带进 行 , 按 皮瓣设计依次切开皮肤 、 皮下筋膜 , 结扎浅静 脉 , 在伸肌腱腱周 膜浅层 由近及远切取皮 瓣 , 小心解 剖 出指 固有神 经背侧 支 , 切 断标记后使之包含于皮 瓣 内。蒂部 在真 皮下 与伸肌腱腱 周膜
以近节指动脉弓为旋转点的指背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以近节指动脉弓为旋转点的指背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WANG Hongsheng;YUAN Haiping;YUAN Yong【摘要】目的探讨以近节指动脉弓为旋转点的指背筋膜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0月-2018年2月,采用以近节指动脉弓为旋转点的指背筋膜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16例,其中拇指3例、示指4例、中指6例、环指2例、小指1例.结果 16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色泽正常,质地柔软,无明显色素沉着,无明显肌腱粘连,患指外观及功能均满意.皮瓣均有部分感觉恢复,两点辨别觉8~12 mm.手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法评定:优9例,良5例,可2例.结论以近节指动脉弓为旋转点的指背筋膜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可靠,临床疗效满意.%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gital dorsal fasciocutaneous flap with proximal digital artery arch as rotation point on repairing finger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6 to February 2018, 16 cases of finger soft tissue defects were repaired with the dorsal fasciocutaneous flap rotated at the proximal digital artery arch, including 3 cases of thumb, 4 cases of index finger, 6 cases of middle finger, 2 cases of ring finger and 1 case of small finger. Results All 16 cases survived and the follow-up time was 3~12 months.The skin flap had normal color, soft texture, no obvious pigmentation, no obvious adhesion of tendon, satisfactory appearance and function of the affected finger. All flaps have partial sensation. The two-point discrimination was restored to 8~12 mm. The hand function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TAM) method of the total motion of the finger joint according to theevaluation of the upper limb function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excellent in 10 cases, good in 6 cases, fair in 2 cases. Conclusion The proximal digital artery arch is the rotation point of dorsal digital fasciocutaneous flap for the repair of finger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 The method is reliable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is satisfactory.【期刊名称】《实用手外科杂志》【年(卷),期】2019(033)002【总页数】3页(P210-211,242)【关键词】手指;近节指动脉弓;缺损【作者】WANG Hongsheng;YUAN Haiping;YUAN Yong【作者单位】Department of Hand Surgery, Dongfeng People's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25, China;Department of Hand Surgery, Dongfeng People's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25, China;Department of Hand Surgery, Dongfeng People's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25, China【正文语种】中文手指损伤在手工业从业者中非常常见,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肌腱外露,处理起来比较棘手。
掌背筋膜皮下组织瓣在近节指背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3 0 ・— 9 — - —
维普资讯
3 期
蔡幸健 , 掌背筋膜皮下组织瓣在近节指背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等
腕 背动 脉 弓 的手 背动 脉与掌 侧动脉 在掌 骨水平 有相
2 结
果
l 例筋膜皮下组织瓣及植皮全部成活, 5 术后 随
露 , 中 4例伴 有近节 指骨骨 折 , 其 5例伴 有 伸肌 腱 损 伤, 急诊 修复 1 , 3例 二期 修复 2例 。
12 手术方法 .
翻转 10度 , 8 皮下脂肪层向下 , 覆盖于指背创 面, 缝
筋膜 皮下组 织瓣 由基底部 、 部 蒂 合数 针 固定 , 注意 蒂 部 勿 牵拉 , 底 部 缝 合 勿 存 张 基 力, 防止压 迫 穿支和筋 膜血 管 网 , 断层 皮片植 于朝 取
蔡幸健 , 郭来 洲
( 赣州市人 民医院 , 江西 摘 赣州 3 10 ) 4 00
要: 目的 : 探讨近节指背皮肤及软组织 缺损的修复 方法及 用掌 背筋膜 皮下组 织瓣修 复此类 缺损 的疗效。方
法: 应用掌背翻转筋膜皮下组织瓣加植皮修复 1 例 近节指背 皮肤软 组织缺 损。 5 结果 : 对全部病 例随诊 6 6 ~1 个
诊 6~ 6个月 , 1 皮瓣外 形及 质地 较好 , 手指外 形无 臃 肿 , 指关节 及近指 问关 节功 能基本 正常 。 掌
关节 , 以患 指掌指 关节背 侧 为组 织瓣 的基底 部 , 基 从 底 部 至组织 瓣 未 端 “ ” 切 开皮 肤 , 皮 下 组 织 的 s形 在
龄 1~3 , 8 4 岁 平均 2 . 岁。左侧 4例, 67 右侧 1 例。 1 1 均 为 外 伤 所 致 , 指 2例 , 指 6例 , 5例 拇 示 中指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背筋膜瓣在手指屈曲畸形矫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指背皮瓣治疗手指屈曲畸形的手术方法。
方法:通过解剖学研究皮瓣的血供和神经走向,应用指背皮瓣覆盖创面。
结果:本组70例患者皮瓣均成活,无坏死,功能恢复好。
结论:指背皮瓣是良好的供区,术后功能好,皮瓣挛缩轻。
标签:指背筋膜瓣;手指;屈曲畸形;矫形
创伤、烧伤和先天性畸形导致的手指屈曲畸形,临床上并不少见,在修复过程中,皮肤缺损的修复又是重要的。
指背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决了皮肤缺损修复的问题,临床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为2007年3月~2009年12月病房住院患者70例,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65岁,平均(45.4±11.5)岁。
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41例,外伤后皮肤缺损愈合不良畸形22例,先天性畸形7例。
病程最短13周,最长3年。
1.2 皮瓣的解剖[1-2]
1.2.1 皮瓣设计由于手指背侧皮瓣的指背动脉较短,并位于指背两侧,所以皮瓣设计应位于近节指骨背侧。
皮瓣基部位于近节指背的掌指关节处。
设计一逆行的舌状皮瓣,切口一般位于近节指骨两侧的正中线上、远端达近侧指间关节,此皮瓣适用手修复指蹼及远侧掌横纹的远部小范围创面。
见图1。
1.2.2 应用解剖手指背侧皮瓣滋养动脉起至2~4条掌背动脉。
此动脉沿相应的骨间背侧肌背面远行至掌指关节处,分为两条指背动脉,分布于各指背的毗邻缘。
指背皮下浅静脉比较发达,手指血运主要沿指背静脉回流至指静脉弓、指尺侧静脉和指桡侧静脉汇入手背静脉网。
指背的皮肤感觉是由指背神经和指掌侧固有神经发出的指背支支配。
见图2。
1.2.3皮瓣切口按切口的画线切开指背部的皮肤,结扎、切断切口边缘的浅静脉和皮动脉,显露出皮下浅筋膜。
见图3。
1.2.4 皮瓣切取沿指伸肌腱和指背腱膜的浅面,由皮瓣远端向近端切取皮瓣直达掌指关节处。
注意保护被掀起皮瓣两侧的指背动脉和静脉。
见图4。
1.3 手术方法
切开指掌侧瘢痕组织或皮肤后,以外力缓慢牵引放直手指,使手指达到或接近
伸直位,克氏针固定。
松止血带后,根据手指血供情况,调整手指伸直角度或作肌腱延长和指间关节融合。
测量皮肤创面的面积,在同指指背设计筋膜瓣。
以投影区上下缘及手指尺、桡任意一侧指掌侧手术创面为边缘,切开皮肤至真皮网状层下,向对侧蒂部游离皮肤,掀起皮肤瓣,暴露带有薄层脂肪的指背筋膜层。
以投影区上下缘及皮肤瓣蒂部为边缘,于伸肌腱腱膜浅面掀起筋膜瓣,结扎筋膜瓣上下缘血管神经,注意勿损伤筋膜瓣蒂部指掌侧固有动脉和指掌弓动脉的指背支血管。
皮瓣充分游离后,以筋膜瓣蒂部指固有动脉走行行径为轴,向掌侧翻转180°覆盖至指掌侧创面处,再取中厚层皮片移植于筋膜瓣上,打包加压包扎。
指背皮肤瓣原位缝合。
术后4~6周拔除克氏针。
2 结果
本组70例患者,皮瓣均成活,功能恢复好。
术后筋膜瓣植皮创面全部存活, 指背创面I期愈合。
术后8例失访, 62例64指获得3个月~1年随访。
除1例指间关节功能位融合外, 余手指掌指关节活动度均>80°,近侧指间关节活动度>60°, 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25°;屈指功能优于伸指功能, 手指末端感觉正常掌侧植皮区肤色稍深于周围正常皮肤, 感觉存在;供区瘢痕小, 患者对手指外形及功能基本满意。
3 讨论
3.1解剖学分析
现代临床解剖学研究证明,示指近节背侧皮瓣含有由桡动脉腕背支发出的第一掌背动脉以及指背静脉,和由桡神经浅支发出的两条指背神经。
故该皮瓣可形成带神经血管蒂的岛状皮瓣或轴形皮瓣。
示指近节背侧皮瓣的血管神经蒂行走在第一掌骨间隙的背侧。
因此将示指近节背侧区和第一掌骨间隙背侧区的血管神经分布合并叙述。
此区的血供主要为第一掌背血管,示指背挠侧动脉和指固有动脉的分支,感觉神经为桡神经浅支的终末支。
为方便描述,在手背设A、B两点。
A 点为第一和第二掌骨底相对缘交点,相当于解剖学鼻烟窝下角处;B点为第二掌指关节桡、背侧交界点。
两点间连线称AB线[3]。
3.2 皮瓣的优缺点
示指近节背侧皮肤邻近拇指,故皮肤颜色、质地,厚薄均和拇指相似,长度亦合适,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皮区。
皮瓣有较长及活动性较大的血管神经蒂,可转移覆盖拇指背、指腹、虎口和掌指关节附近的皮肤缺损。
手术可在清创的同时一次完成,并可同时修复骨、关节、肌腱、神经[4]。
不需缝接血管,操作简单,效果稳定,安全可靠。
皮瓣含有桡神经浅支,术后有感觉,有痛、温觉。
皮瓣血供除了第一掌背动脉外,宽阔的扇形蒂内有拇指背动脉分支,桡动脉筋膜支和深筋膜血管网,因此可不受第一掌背动脉类型的影响。
皮瓣质地和受区相似,术后美观实用。
皮瓣的静脉回流好,可与拇指及手背静脉网有交通支,有利于皮瓣的成活。
皮瓣蒂较长,转移的范围大。
蒂呈扇形旋转幅度较大,通过皮下隧道转位时不会产生扭转和受压,可减少对皮瓣血供的干扰。
缺点:术后供区部分感觉丧失。
3.3 皮瓣的使用范围
Yii等[5]研究认为拇指急性创伤,伴骨、关节、肌腱、神经等深部组织裸露者,拇指部分缺损,晚期再造需行拇指加长者;虎口皮肤缺损,瘢痕挛缩需成形或皮瓣覆盖者。
3.4 注意事项
因第一掌背动脉较细,和掌背静脉,桡神经浅支走行方向一致,但不合成束,故解剖游离时应注意将其周围组织一并剥离以利保护。
血管蒂要够长,皮下隧道要宽松,防止神经及血管蒂受压,扭转或张力过大。
若需要皮瓣面积较大,可适当向近侧血管蒂方向延伸至第二掌骨基部。
若向远端延伸超过近指间关节,超出桡神经感觉支支配范围时,术后可能会有部分感觉较差。
Lai等[6]研究认为皮瓣切取要细心,血管神经蒂分离要仔细。
术中皮瓣游离后常因血管痉挛而影响血运使皮瓣变得苍白,可用温生理盐水湿敷或局部应用罂粟碱解痉。
皮下遂道要宽松,血管神经蒂长度要够,不能牵拉、受压或卷曲。
缝合时皮瓣处要少挂组织。
术后皮瓣若发青、发紫可局部按摩,药物解痉﹑抗凝,甚至可拆除缝线减张,待皮瓣成活后二期缝合。
3.5并发症分析
皮瓣坏死,系术中反复钝性分离,操作粗暴,引起血管痉挛,筋膜蒂扭转,造成供血差,或皮瓣切取面积过大,血管营养皮肤面积有限所致;供区需植皮闭合创面,留有瘢痕,对美观稍有影响。
[参考文献]
[1]潘达德,顾玉东,侍德,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S].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16(3):130-135.
[2]李小军,王琰.改良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及其骨膜皮瓣的应用[J].中华手外科杂志,1993,9(2):79-81.
[3]王培信,许兰芬,刘继伦.改良手指背侧皮瓣及临床应用[J].中华手外科杂志,1994,10(8):98-99.
[4]高伟阳.指动脉岛状皮瓣的设计类型的临床应用[J].中华手外科杂志,1996,12(增刊):9-12.
[5]Yii NW, Blliot. Dorsal V-Y advancement flaps in digital reconstruction[J]. J Hand Surg(Br),1994,19(1):91-97.
[6]Lai CS, Lin SD, Chou CK, et al. A versatile method for reconstruction of
finger defects: reverse digital artery flap[J]. Br J Plast Surg,1992,45(6):443-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