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护理诊断
急性脑梗死的护理诊断

急性脑梗死的护理诊断急性脑梗死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毛病啊!对于患者来说,那简直就是一场身体的“大灾难”,而这时候,护理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啦。
我之前在医院实习的时候,就碰到过一位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他叫老张。
老张原本是个开朗爱热闹的人,天天都在小区里跟大伙唠嗑、下棋。
可突然有一天,就被这病给“撂倒”了。
咱们先来说说意识状态的护理诊断。
老张刚送来的时候,意识那叫一个模糊,眼睛都睁不开,叫他也没啥反应。
这时候就得赶紧判断他是完全昏迷,还是处于嗜睡或者昏睡的状态。
要是昏迷了,那可得时刻盯着,观察他的呼吸、心跳,看看有没有啥变化。
再说说肢体活动方面。
老张的右侧肢体根本就动不了,左边倒是还能稍微抬抬。
这就得注意了,是不是偏瘫啦?得看看肌肉有没有萎缩,关节是不是僵硬了。
每天都要给他按摩按摩,活动活动关节,防止情况变得更糟糕。
吞咽功能也很关键呢!老张一开始连口水都咽不下去,老是呛着。
这时候就得小心了,万一食物或者水进了气管,那可就麻烦大了。
得评估他能不能自己吞咽,不行的话,就得考虑插胃管来保证营养供应。
还有语言功能。
老张病了之后,话都说不清楚,嘴里呜噜呜噜的,急得直掉眼泪。
这就得看看是完全失语,还是语言表达有障碍,然后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帮助他慢慢恢复。
心理状态也不能忽视。
老张从一个生龙活虎的人一下子变成这样,心里那得多难受啊!整天都愁眉苦脸的,觉得自己成了家里的累赘。
这时候就得好好开导他,给他讲讲成功康复的例子,让他重新燃起希望。
老张的家人也特别不容易,天天守在床边,一脸的疲惫和担心。
但他们从来没有抱怨过,一直尽心尽力地照顾着老张。
总之,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护理诊断可是个细致活。
得从各个方面去观察、评估,然后制定出合适的护理方案,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恢复健康,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
就像老张,在医护人员和家人的精心护理下,慢慢地有了好转,从能睁开眼睛,到能说几个简单的字,再到能自己坐起来,每一点进步都让人欣喜。
所以啊,急性脑梗死的护理诊断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去关注患者的每一个细微变化,这样才能给他们带来康复的希望。
脑梗死护理诊断和措施

脑梗死护理诊断和措施概述脑梗死是指大脑血管发生阻塞或栓塞,导致局部缺血和坏死的一种疾病。
它是中风的常见类型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脑梗死护理的目标是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促进早期康复。
本文将介绍脑梗死的护理诊断和相应的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在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以下是脑梗死常见的护理诊断:1.神经功能损害:脑梗死会导致神经功能不完全或完全丧失,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定期的神经功能评估,包括昏迷程度、肢体瘫痪程度、感觉障碍等,以及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语言能力等进行观察。
2.感知障碍:脑梗死后,患者可能出现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感知障碍,护士应定期观察患者的感知能力,采取措施防止并发症,如压疮、营养不良等。
3.吞咽障碍:脑梗死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吞咽困难,护士应观察患者的吞咽动作,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和偏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辅助喂食、调整饮食质量等。
4.精神状态改变:脑梗死后,患者可能出现认知障碍、情绪波动等精神状态改变,护士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心和安抚患者的情绪,提供心理支持。
5.疼痛和不适:脑梗死可能引起头痛、肌肉酸痛等疼痛和不适,护士应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适当的镇痛措施。
护理措施针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诊断,护士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神经功能损害护理•高强度控制高血压,控制脑出血风险;•确保患者血液循环畅通,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感知障碍护理•提供适宜的光线和音量环境,改善患者的感知能力;•帮助患者进行规律眼部和听觉训练,促进感知能力恢复;•定期进行感觉功能评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吞咽障碍护理•了解患者的吞咽习惯和饮食偏好,提供适宜的饮食;•监测患者的饮食状况,定期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如有需要,采取辅助喂食、调整饮食质量等措施,确保患者的营养摄入。
脑梗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脑梗的护理诊断及措施引言脑梗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指的是脑血管阻塞引起的脑组织缺血和缺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针对脑梗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的制定,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脑梗的护理诊断及常用的护理措施,以期提高脑梗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
脑梗的护理诊断1. 血液循环障碍脑梗患者常伴有血液循环障碍,包括脑缺血和脑供血不足。
护理诊断是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的相关指标,如脉搏、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等,并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
2. 神经功能缺陷脑梗会导致神经功能缺陷,包括言语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
护理诊断是通过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如意识、言语表达、肢体活动功能等,并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
3. 感知觉受损脑梗患者常伴有感知觉受损,包括视觉障碍、听觉障碍等。
护理诊断是通过观察患者的感知觉状况,如视力、听力等进行诊断,并评估患者的感知觉能力。
4. 高危因素脑梗患者存在一些高危因素,包括高龄、高血脂、高血糖等。
护理诊断是通过评估患者的个体高危因素,如年龄、血脂、血糖等进行诊断,并针对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脑梗的护理措施1. 保持循环通畅保持患者的循环通畅对于预防脑梗的发生和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护理措施包括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循环障碍,如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同时,给予足够的液体补充以维持循环稳定。
2.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神经功能的恢复是脑梗患者康复的关键。
护理措施包括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及时发现神经功能缺陷,如言语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并采取相应的康复训练措施,如言语治疗、康复体操等,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3. 提供感知觉训练感知觉的恢复对于脑梗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措施包括进行感知觉评估,如视力、听力等,及时发现感知觉缺陷,并采取相应的感知觉训练措施,如眼保健操、听力训练等,促进感知觉的恢复。
4. 积极控制高危因素高危因素是造成脑梗的重要原因。
脑梗死护理诊断及措施

脑梗死护理诊断及措施一、脑梗死的概述脑梗死,也被称为脑中风,是指由于血管阻塞导致大脑血供不足,引起脑部组织缺氧、坏死等病理变化的一种疾病。
脑梗死是中风的一种常见类型,其发病率在老年人中较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在脑梗死的护理中,护理诊断是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的前提,而采取措施则是保证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
二、脑梗死的护理诊断在脑梗死护理中,常见的护理诊断包括:1. 行动能力受损脑梗死后,由于脑部受损,患者常常出现肢体活动困难、行走困难等问题,导致行动能力受损。
因此,行动能力受损是脑梗死患者常见的护理诊断之一。
2. 感知和认知障碍脑梗死会对患者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言语表达困难等。
感知和认知障碍是脑梗死患者护理中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
3. 自理能力受损由于脑梗死造成的肌肉无力、协调能力下降等问题,患者常常无法完成日常生活的基本自理活动,例如洗漱、穿衣、进食等。
自理能力受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脑梗死的护理措施针对上述的护理诊断,以下是脑梗死的护理措施:1. 行动能力受损的护理措施•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引导其进行主动活动,逐渐恢复肢体的灵活性和活动能力。
•在协助患者行动过程中,应给予适量的支持和帮助,保证其安全。
•配备辅助性助具,如拐杖、轮椅等,提供给患者,以便于他们进行行动。
2. 感知和认知障碍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干扰,有助于改善感知和认知能力。
•鼓励患者进行认知训练,如数学运算、记忆游戏等,以促进其大脑功能的恢复。
•给予患者足够的时间和理解,尽量避免打断或者强行干预他们的思维过程。
3. 自理能力受损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确保他们的日常生活便利性。
•在患者洗漱、穿衣等生活自理方面,提供适量的帮助和指导,鼓励他们尽可能地独立完成这些活动。
•为患者提供均衡营养,保证其身体的健康状况,从而提高其自理能力的恢复。
脑梗死护理诊断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进行心电图检查,了解患者的心 脏情况。
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脑部CT或 MRI,了解脑梗死的部位和程度
。
02
常见护理诊断
疼痛
总结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常常感到疼痛,这种 疼痛可能由梗死灶直接引起,也可能 与长期卧床、血管疾病有关。
详细描述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疼痛性质多样,包 括偏瘫侧肢体疼痛、头痛、胸痛等。 疼痛可能持续数天甚至数周,严重时 可能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情绪。
提供安全的环境,确保患者安全 休息。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饮食偏好,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均衡。
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体内水分充足。
对吞咽困难的患者,应采取适当的饮食措施,如选择软食、糊状食物等,以确保安 全进食。
疼痛护理
观察患者的疼痛表现,如疼痛部位、性质、程度等,及时报告医生进行 处理。
脑梗死护理诊断护理诊断及 护理措施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1-29
contents
目录
• 病情评估 • 常见护理诊断 • 护理措施 •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出院指导与随访
01
病情评估
病史询问
询问患者是否有高血 压、糖尿病、高脂血 症等基础疾病。
询问患者是否有家族 史,如心血管疾病家 族史等。
失眠
总结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常常出现失眠症状,这可能与疾病本身、心理压力、环境因素 等有关。
详细描述
失眠可能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等,导致患者白天精力不足、疲惫乏力 。
便秘
总结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由于长期卧床、饮食改变等原因可能出现便秘症状。
详细描述
便秘可能表现为排便困难、大便干燥、排便次数减少等,影响患者的营养吸收和 身体健康。
脑梗塞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脑梗塞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1. 脑梗塞的概述脑梗塞是指由于脑血管内血栓形成或动脉硬化斑块脱落所致的脑血管疾病。
它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导致脑部组织缺氧坏死,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
因此,脑梗塞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以减轻病情、促进康复。
2. 脑梗塞的护理诊断根据脑梗塞患者的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进行以下护理诊断:2.1 脑组织灌注不足- 血压升高或低于正常范围- 意识程度改变- 肌力减退2.2 言语及交流障碍- 失语或语言不流利- 吞咽困难- 咀嚼无力2.3 运动能力受限- 一侧肢体无力或瘫痪- 局部感觉异常- 行走困难2.4 自理能力下降- 睡眠障碍- 着衣困难- 妨碍生命体征记录3. 脑梗塞的护理措施根据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诊断,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康复。
3.1 脑组织灌注不足的护理措施- 监测患者的血压,及时调整用药- 定时监测患者的意识水平和生命体征- 保持患者体位舒适,避免产生压疮- 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体力活动,促进血液循环3.2 言语及交流障碍的护理措施- 开展语言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提供易于咀嚼和吞咽的食物,避免窒息- 鼓励患者进行语音练习,逐渐恢复交流能力3.3 运动能力受限的护理措施- 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被动和主动运动- 提供适应性辅助器具,帮助患者行走和日常活动- 动态观察患者肢体感觉和运动情况,及时检查有无压疮3.4 自理能力下降的护理措施- 提供安静的环境,帮助患者调整睡眠- 协助患者穿衣和洁身,保持个人卫生-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及时记录4. 护理的注意事项除了以上护理措施,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监测患者的神经状态,并及时采取护理干预 - 确保患者的床位安全,防止跌倒和滑落 - 加强营养支持,合理搭配饮食,促进康复 - 定期转换患者的体位,避免压疮的发生5. 结论脑梗塞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脑梗死护理诊断总结.ppt

最新.
44
最新.
45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脑代谢活化剂和中药
胞二磷胆碱、脑活素、心脑通、都可喜 等。
丹参、川芎嗪、脉络宁、黄芪。
急性期-手术
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颅内外动脉吻合
最新.
46
最新.
47
七、治疗要点
恢复期
促进康复:
按摩、被动运动、针灸、理疗、功能训练。
预防性用药:
肠溶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维生素E。
最新.
10
一、概 念
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
即动脉血栓性脑梗死。
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动脉壁病变的基础 上形
成血栓,造成该动脉供血区血流中断,局
部组
最新.
11
最新.
12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粥样斑块脱落→管壁溃疡→plt粘附→血 栓
↓ 进
最新.
↑促
13
最新.
最新.
17
最新.
18
最新.
19
最新.
20
四、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多见于50岁以上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 压、
糖尿病者;
安静或休息状态发病,部分有前驱症状 (肢
体麻木、无力等);
最新.
21
最新.
22
四、临床表现
临床类型 完全型卒中(complete stroke); 进展型卒中(progressive stroke); 缓慢进展型卒中; 大块梗死型卒中(大面积梗死);
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或
脑软化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最新.
7
最新.
8
脑血栓形成
脑梗死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05
脑梗死患者的急救措施
急救流程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 通,防止窒息和吸 入性肺炎。
心电监护
对患者进行心电监 护,监测生命体征 。
评估病情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 体征,迅速评估病 情的严重程度。
建立静脉通道
为患者建立静脉通 道,以便及时给予 药物治疗。
长期卧床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 硬和骨质疏松等身体功能障碍。
心理问题
脑梗死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情绪和睡 眠质量。
患者需要面对疾病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如康复过程漫长、康 复效果不确定等,容易导致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
并发症预防
脑梗死患者需要特别关注并发症的预防,如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 血栓等。
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血脂和预防便秘。护士应鼓励患者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 类等。
心理护理
• 心理疏导:脑梗死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士应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
04
脑梗死患者的日常护理
起居护理
01
02
03
04
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空气 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噪音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功能训练,如肌力训练 、平衡训练、协调性训练等,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
针对脑梗死患者可能出现的语言障碍,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功 能训练,如口语表达、听力理解、阅读理解等。
吸氧
给予患者吸氧,以 改善脑部缺氧状态 。
急救设备
01
02
03
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神经细胞损害有关。
吞咽障碍
与肢体瘫痪和认知障碍有关。 语言沟通障碍 与语言中枢功能受损有关。
十、护理目标
病人躯体活动能力恢复到最佳状态
病人吞咽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病人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恢复或达最 佳状态
十、护理目标
病人躯体活动能力恢复到最佳状态
病人吞咽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病人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恢复或达最 佳状态
缓慢进展型卒中; 大块梗死型卒中(大面积梗死);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
四、临床表现
特 别 提 示
因梗死部位不同表现亦异
最常见表现为:
失语、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头颅CT
24-48h后出现低密度影像。
脑血管造影
显示动脉瘤、动脉炎、狭窄和闭塞部位。
血生化
血糖、血脂、血流变等。
八、护理评估
九、常用护理诊断 十、护理目标 十一、护理措施 十三、其他护理诊 十四、保健指导
五、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十二、护理评价
一、概 念
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
即动脉血栓性脑梗死。
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动脉壁病变的基础
上形 成血栓,造成该动脉供血区血流中断,局 部组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脑 血 栓 形 成 所 致 低 密 度 影 像
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脑脊液
非必检项目。 外观正常或血性(出血性梗死)。 压力正常或增高(大面积梗死)。
六、诊断要点
50岁以上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糖病史
安静状态下发病
局灶定位症状而无全脑症状 头颅CT呈低密度影像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溶栓
发病机制
粥样斑块脱落→管壁溃疡→plt粘附→血 栓 ↓ ↑促
进
三、病理与病理生理
病理分期(梗死后)
超早期(1-6h)
急性期(6-24h)
坏死期(24-48h) 软化期(3d-3W )
恢复期(3-4W后)
三、病理与病理生理
病理生理
缺血半影区(半暗带: IP):
梗死灶中心坏死区周围可恢复的部分血流
十三、其他护理诊断
焦虑
与担心疾病预后等有关。
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与肢体瘫痪致长期卧床有关。 知识缺乏
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
十四、保健指导
积极治疗原发病
控制高危因素
调节饮食
缓慢变换体位 适度体育活动 康复治疗知识和自我护理的方法
脑栓塞
一、概
念
脑栓塞(crerbral embolism) 各种栓子(固体、气体)随血流进入颅内动 脉系统,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 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
又称栓塞性脑梗死(enbolis infarction),占
脑梗死的15%。
二、病 因
心源性(最常见: 60-75%)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房颤;感染性 心内膜炎及心肌梗死。 非心源性 粥样斑块、脂肪栓、气栓、菌栓、癌栓。 来源不明 约30%脑栓塞不能确定病因。
三、病 理
与脑血栓形成基本相同但具有以下特点 梗死为多灶性且可并发脑炎和脑脓肿; 同时有其他部位(肺、脾、肾)栓塞表现; 脑缺血损伤较非栓塞性脑梗死严重; 合并出血性梗死的机率高(30%左右)。
时间:发病后6h以内。
药物:尿激酶、链激酶、t-PA。
年龄< 75岁;无明显意识障碍;发病< 6h;
瘫痪肢体肌力< 3级;排除TIA;CT排除脑
出血而低密度影尚未出现;无出血性疾病
或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调整血压
高血压(收缩压>220mmHg): 卡托普利维持血压于180/100mmHg。
低血压:
生脉饮、参脉注射液等适当升血压。
四、临床表现
见于各年龄组 多于活动中发病且常无前驱症状
起病急,症状于数秒至数分钟内达高峰
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和意识障碍
多有原发病的表现
五、辅助检查
头颅CT 栓塞后24-48h出现低密度影像。
脑脊液
压力正常或增高(大面积);外观正常或血 性(出血性)。 心电图 原发病的相关表现。
六、诊断要点
教学内容
概念
分类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腔隙性脑梗塞) (脑分水岭梗塞)
概
念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
系各种原因导致脑动 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
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或
脑软化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脑血栓形成
一、概念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病理和病理生理 四、临床表现 六、诊断要点 断 七、治疗要点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控制脑水肿 脑水肿高峰期为病后48h-5d。 20%甘露醇、10%复方甘油、速尿、白蛋白。
重者予20%甘露醇 + 地塞米松10mg静脉点滴。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改善微循环 低分子右旋糖酐。
急性期-抗凝
肝素、华法令。
应严格掌握适应症,以防出血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血管扩张剂
脑梗死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厦门市第二医院神经科
林淑惠
护理诊断
1.躯体移动障碍
2.吞咽障碍
3.语言沟通障碍 4.焦虑
1.躯体移动障碍 与肢体瘫痪有关 措施 ( 1 ) 生活护理: 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无渣屑,减少对皮肤
的机械性刺激。协助定时翻身、排背,按摩关节和骨隆突部 位。每天全身温水摖拭1~2次,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增进睡眠。 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协助病人洗漱、进食、如厕、 沐浴和穿脱衣服等,增进舒适感和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 2 ) 运动障碍的病人要防止跌倒,确保安全。床铺要有保 护性床栏;走廊、厕所要有扶手,以方便病人起坐、扶行; 地面要保持平整干燥,防湿、防滑,去除门槛;呼叫器和经 常使用的物品应置于床头随手可及处;上肢肌力下降的病人 不要自行打开水或用热水瓶倒水,防止烫伤;行走不稳或步 态不稳者,选用三角手仗等合适的辅助工具,并有人陪护, 防止受伤。
突发偏瘫 一过性意识障碍 其他部位栓塞史 心脏病史
七、治疗要点
与脑血栓形成基本相同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及早溶栓并严格掌握适应症;感染性栓塞禁 行溶栓或抗凝;长期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治 疗 ;5%NaHCO3或10%酒精静点溶解脂肪; 补液、脱水治疗过程中注意保护心功能。
八、护理诊断
常用护理诊断 躯体移动障碍 语言功能障碍 生活自理缺陷 其他护理诊断 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焦虑 知识缺乏
应用时间: 发病以后24h内或2w以后。 常用药物:
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盐酸氟桂嗪、西比 灵。 引起问题: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高压氧
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反盗血”;增强脑 组织有 氧代谢。 急性期-抗血小板聚集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脑代谢活化剂和中药
胞二磷胆碱、脑活素、心脑通、都可喜
等。
丹参、川芎嗪、脉络宁、黄芪。 急性期-手术
九、保健指导
各种原发疾病与脑栓塞的关系 控制和治疗原发疾病的重要性 日常情绪、生活行为与疾病的关系 相关预防措施
灌注区。 治疗时间窗:
卒中发生后最有效的治疗时间(6h之内)。
Hale Waihona Puke 四、临床表现临床特点
多见于50岁以上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
压、
糖尿病者;
安静或休息状态发病,部分有前驱症状
(肢
体麻木、无力等);
四、临床表现
临床类型
完全型卒中(complete stroke);
进展型卒中(progressive stroke);
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颅内外动脉吻合
七、治疗要点
恢复期
促进康复:
按摩、被动运动、针灸、理疗、功能训练。
预防性用药:
肠溶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维生素E。
八、护理评估
病史 病因和诱因、主要及其伴随症状、高危因 素。 身体评估 生命体征、意识和精神状态、肌力和肌张 力、 语言功能等。 辅助检查
九、常用护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