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厂系统设计课件

燃料电池系统工厂设计规范

燃料电池系统工厂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燃料电池系统工厂设计的基本规定、总体规划、系统工艺、测试区、数字化工厂设计、车间供氢站、建筑结构、气体管路、暖通、给水排水、电气和消防与安全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氢燃料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工厂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设计,也适用于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生产、测试的场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548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 GB/T37244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氢气 GB3836.14爆炸性环境第14部分:场所分类爆炸性气体环境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GB50177氢气站设计规范 GB/T31139移动式加氢设施技术规范 GB/T14976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GB/T12771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 GB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516加氢站技术规范 GB50029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 GB50316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GB4962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GB7231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GB50019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58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2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1245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1022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 GB/T5047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5022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钢结构设计标准 GB50153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97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50193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370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1309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 GB25972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 GB50981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3室外给水设计标准 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建筑给排水设计标准 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氢燃料电池汽车安全指南(2019版) 3.术语 3.1 燃料电池系统fuel cell system 指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主要部件包括电堆、发动机控制系统、氢气供给系统、水热管理系统、空气供给系统等,在外接氢源及物料(空气、水)的条件下可以正常工作。 3.2 氢燃料fuel hydrogen 满足燃料电池系统正常工作的气态氢气燃料,品质符合现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氢气》GB/T37244。

基于UWB技术的数字化工厂系统设计

基于UWB技术的数字化工厂系统设计 摘要:我国工业生产总值位居全球第一,工业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因人员和物资定位及监管手段匮乏,智能化管理落后,导致资源浪费,生产效 率较低及安全事故频发等一系列问题,仍没有效解决。本文根据这些问题对常用 定位系统整理分析,提出基于UWB技术的数字化工厂系统。 关键字:UWB定位;数字化工厂;智能化管理 一、引言 工厂安全事故频发,大多数都是因人或物导致的。因此对人员和物资两方面 的精准定位尤为重要。现代化工厂不仅仅有生产与加工场地,它还包括办公区、 产品研发、特种作业、仓贮、后勤等多种复杂区域。再加上工厂人员较多且流动 频繁、区域较大,很难精准掌握人员的实际位置,到岗时间等数据。 另一方面,工厂物资设备较多,且当前管理模式落后,诸多物资设备粗放式 的管理容易造成废旧物资引起事故。而且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本支出上升, 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工厂还存在交付压力大、插单多、需求多样化,仓储物料采 买不合理,效率改进不显著的生产效率问题。 为了解决生产安全保障难问题,本文以实现人员和物资的精准定位为基本出 发点,利用UWB定位技术,设计出一整套集人员物资精准定位、轨迹跟踪、多 信息融合的数字化工厂系统。 二、系统介绍 2.1定位技术对比 通过对主流常用的各定位技术的整体参数指标对比,如表1所示。可确定UWB定位技术是最优选择。 表1常用定位技术性能对比表 2.2UWB数字化优势 将工厂UWB数字化有以下优势: (1)采用UWB定位技术可使数字化工厂透明化。 (2)常规分析法不适用车间内非周期性生产,抽样调查需消耗大量人力,效果有限。数字 化工厂可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3)IIOT推动的以人为本的制造业新时代。 (4)UWB技术是一种高可靠,高精度的无线定位技术,其成本下降足以支持企业采用 UWB实现数字化,透明化,及持续改善;其可靠性足以支撑工厂数字化的需求。 2.3功能设计 UWB数字化工厂系统由硬件定设备(定位标签、定位基站)、定位引擎和应用软件三部 分组成,可实现以下功能: (1)安全管控。高危区域出入管理,高温,高压区域管理。有毒有害气体区域进入允许, 放射性区域进出许可,高危区域工作的时长管理。 人车安全距离,避免事故的发生。 (2)在岗管理。工人的位置管理,在岗分析管理,不同区域的工作时长统计分析,不同班 次的产出对比分析。 流动人员的管理,质检员的管理(指定的时间到指定区域巡检)。 (3)安灯系统。根据故障位置,选择最合适的人员通知,UWB定位系统将安灯的通知发到 手表或工牌上,员工收到之后,通过按键进行确认,请前往维护。 (4)节拍效率优化。①根据定位系统获得员工的动线图,②系统将动线图和工位/工序进 行匹配,③分析其中存在的多余的动作,④结合工厂实际优化方案落实,⑤回顾优化结果,持续优化。 (5)厂内物流。在产线的生产过程,基于RFID和条码,能保证有效地跟踪,但离开产线后,

机械系统设计大作业

《机械系统设计》 课程大作业—I 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 院(系) 专业 学生 学号 班号 2015年4月

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 1 设置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的目的 功能原理设计是机械系统设计的最初环节,主要是针对产品的主要功能提出一些原理性构思,也就是针对产品的功能进行原理性设计! 针对某一产品的主要功能,设计人员在进行了大量相关资料查阅之后,应设计出几种不同的功能原理方案来,以便从中选出较理想的一个为下一步总体设计奠定基础。针对产品主要功能而进行的功能原理设计这一步,在整个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个好的功能原理设计应既有创新构思,同时又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机械系统设计能力时,不仅要注重机构和结构设计的培养和训练,而且更应注重功能原理设计的培养和训练。由于功能原理设计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工作内容,因此,本大作业将主要针对功能原理设计进行。 2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目的 棒料校直是机械零件加工前的一道准备工序。若棒料弯曲,就要用大棒料才能加工出一个小零件,如图1所示,这种加工方式材料利用率不高,经济性差。故在加工零件前需将棒料校直。 图1 待校直的弯曲棒料

3 设计数据与要求 请根据以下设计数据,进行棒料校直机的功能原理设计。 1) 棒料材料:需校直的棒料材料为45钢 2) 工作环境及环保要求:室内工作,希望冲击振动小、噪声小; 3) 工作寿命:使用期限为10年,每年工作300天,每天工作16小时; 4) 设备保养维护要求:每半年作一次保养,大修期为3年。 5) 棒料校直机原始设计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棒料校直机原始设计数据 4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过程 功能原理方案设计的任务是:针对某一确定的功能要求,去寻求一些物理效应并借助某些作用原理来求得一些实现该功能目标的解法原理来;或者说,功能原理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构思能实现功能目标的新的解法原理。这一步设计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尽可能多地提出创新构思上,从而使思维尽量“发散”,以力求提出较多的解法供比较和优选。此时,对构件的具体结构、材料和制造工艺等则不一定要有成熟的考虑,故只需用简图或示意图的形式 5 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要求 1) 用黑箱法寻找总功能的转换关系,给出棒料校直机的黑箱图; 2) 对棒料校直机进行总功能分解,绘制“技术过程流程图”和“总功能分解图”; 3) 建立棒料校直机的“功能结构图” 4) 寻找原理解法和原理解组合。 6 设计参考资料 教材中第二章机械系统总体设计中“露天矿开采挖掘机的原理方案设计” 7 作业成绩及其与本门课程总成绩的关系 满分4分,记入100分的总课程成绩。 根据表1任选一组进行设计。

化工厂监控系统方案

锦源化工有限公司视频监控系统工程 实施方案 承建单位:

目录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1) 第一节设计综述 (1) 第二节系统建设目标 (1) 第二部分监控系统介绍 (3) 第一节监控系统简介 (3) 第二节监控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3) 第三节监控系统原理示意图 (4) 第三章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5) 第四章监控系统设计说明 (8) 第一节监控系统功能说明 (8) 第二节监控系统信号传输方式 (9) 第三节安全防范系统设计 (10) 第四节监控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11) 第五章监控系统产品介绍 (14) 第一节监控前端设备 (14) 第二节监控中心机房设备 (18) 第六章主要设备清单及报价 (22) 第一部分监控主要设备 (22) 第二部分价格清单 (28) 第七章服务及承诺 (29) 第一节服务范围 (29) 第二节售后承诺 (29) 第三节服务承诺 (29)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第一节设计综述 本系统主要是用于工厂厂区的监控,基于保护厂区财产、人身安全和更方便的管理。该系统可以针对重要特定区域、通道、出入口进行图象监控并通过存储设备保存,以便日后调查取证查看,是保存重要证据的有力手段。管理者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全面、准确、及时地观察到被监测的现场的真实情况。节省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大大地减轻了管理层的工作量,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自动化水平。为及时、准确、全面地处理、解决生产和管理方面的问题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由摄像机、录像机、显示器、组成的可视图像监控系统还可真实地记录和回放附带实际日期和时间的场面情况,供管理者查阅提供异常情况的数据记录资料。方便、简捷、明了的视频矩阵切换操作系统。工厂厂区图像可视监控系统是安全技术防范和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厂监控方案关键在于工作部门的重要部位、出入口和一些重要场所,为保证重要场所、部门的财产、安全和工作的规范进行,监控系统每时每刻都将出入口和工作场所监控情况传至中心值班室,同时并记录保存,一旦发生不测,这给处理问题提供很好的证据,给员工提供了安全保证,对工作促进了规范运作。 本方案根据工厂提供的相关文件,并根据工厂的实际需求,参照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并结合我公司从事过的多个工厂所积累的经验,编制出这套技术方案。若对本方案的内容或其它方面有不详尽之处,我们随时欢迎您们的宝贵意见 第二节系统建设目标 建成后的监控系统将是一个有易于扩充、升级和管理使用的远程网络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该系统实现视频信号采集、各监控点实时控制、视频信号数字存储、存储资料智能检索、信号远程传输和控制等功能相结合的安全生产监测和分级管理系统,充分满足了锦源化工有限公司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

教学系统设计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1、概述 (3) 1.1本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3) 1.2本课件的功能 (3) 1.3本课件的主要特点 (4) 2、功能需求分析 (4) 2.1开发背景 (4) 2.2需求分析 (5) 2.3课件的运行环境 (5) 3、系统设计 (6) 3.1项目的总体方案 (6) 3.2项目的详细设计方案 (7) 4、技术实现 (28) 4.1主要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 (28) 4.2主要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法 (33) 5、总结 (34) 致谢 (35) 参考文献 (36) 附件1系统结构图 (37) 附件2 代码 (38)

《教学系统设计》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为当今教育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指明了新的趋向。它能帮助学校提高教学现代化、充分显示学校多媒体化,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在课堂上向学生更生动的展现教学内容,使教学更贴近实际,很好的辅助课堂教学。本次设计的“教学系统设计”课件,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还可以与交流对象互动,回答一些常见问题,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教学现代化、

“Teaching Design”designing and making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stract With the multimedia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applied to teaching widely, multimedia courseware in teach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As a new way of modern teaching, Multimedia aided teaching is became a new trend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t can help the school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modernization, display the school multimedia fully. Teachers can use multimedia courseware resources to display teaching contents more vividly for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the teaching is more close to the actual and very good for our teaching.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by adding sound, animation, text and other information, the design of the" teaching system" courseware can exchange object interaction, answer some asked questions frequently, and arouse students ' participation, what is more, i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greatly and efficiency. Keyword: Multimedia courseware、 classroom teaching、teaching modernization

《机械系统设计》电子教案

第一章绪论 重点:机械,机械系统的相关概念及学科中的位置。 难点:学习机械系统设计课程的重要性。 讲授提示与方法:回顾机械工程的发展历程,注重机械系统的整体性,提高学生对机械系统设计的认知程度。 1.1机械系统设计在机械工程科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一、机械工程科学 1.机械工程科学的定义: 机械工程科学是研究机械产品(或系统)的性能、设计和制造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2.机械工程科学的组成: P1图1.1 (1)机械学:机械设计过程(核心部分); (2)机械制造:机械制造过程(基础部分)。 3.机械学所包含的内容: P3图1.5 二、机械、机械系统、系统 1.机械:关于机械的定义,目前尚无严格的定论,一般可归纳为: (1)须由两个以上的零、部件组成; (2)这些零、部件的运动部件,应按设计要求作确定的运动; (3)将外来的能源转变为有用的机械功。 【举例】机械产品:汽车、拖拉机、机床、钟表…… 2.系统: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一定联系的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整 体。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整体都是 系统。 3.机械系统:由若干个零、部件及装置组成的,彼此间有机联系,并能完成特 定功能的系统,称之为机械系统。 4.系统应具有下述特性: (1)目的性:完成特定的功能 (2)相关性与整体性: 1)相关性:各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整体性:评价一个系统的好与坏要看该系统的整体功能 (3)环境的适应性:系统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干扰有良好适应性 三、机械系统的组成: P4图1.6 1.动力系统:为系统提供能源(动力源) 2.执行系统:是系统的执行输出部分 3.传动系统:把运动和动力由动源传递给执行系统的中间环节 4.操纵、控制系统:使前三者协调动作和运行 5.支承系统:支承和联系各机件 6.润滑、冷却与密封系统:

数字化工厂系统概念详解

数字化工厂系统概念详解 在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为了更加有效的改善管理体制,顺利的实施建筑生产施工过程,实现精益管理,数字化工厂这一新型管理模式呼之欲出,由于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推进,建筑构件的生产施工需求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PC工厂出现在全国建筑业的市场上。如何有效的管理生产、保证建筑构件质量成为了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 沈阳卫德软件公司通过分析PC工厂的生产任务及数据、流程,从根本上了解PC工厂的基本需求,特为PC工厂定制了适应其生产运营需求的软件系统——数字化工厂管理系统,主要针对建筑构件生产材料从采购入库,再到生产,直至最后施工安装的一系列产业化流程进行合理配置与管理。 那么,数字化工厂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数字化工厂,从系统结构上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六点: 1.生产控制数字化: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柔性制造系统FMS,在线控制与管理系统的集成; 2.设计研发数字化:计算机辅助生产,完善专业开发工具,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开发效率; 3.物流产品数字化:二维码数据采集,RFID产品识别; 4.办公管理数字化:建立企业资源管理体系,完善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打通设计、生产、管理通道; 5.生产设备数字化: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CAM,信息港系统建设,安置和基建的跟踪; 6.运营决策数字化:建立绩效评价体系,监控核心业务流程,实现可视化管理。 卫德软件公司的研发工程师认为建筑企业的数字化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知识的传递、加工和更新,提升了生产型建筑企业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其次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也影响到了企业的生产、运维、安全以及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等众多方面。

setm0002 石油化工厂蒸汽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设计标准 SETM 0002-2002 实施日期2002年4月11日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石油化工厂蒸汽系统 设计技术规定 第 1 页共 9 页 目次 1 总则 2 蒸汽系统的类型、组成和蒸汽负荷的统计 3 蒸汽系统的拟定 4 蒸汽系统的控制 5 冷凝水的回收 4 全厂蒸汽平衡图(或表)的绘制 5 冷凝水的回收 6 全厂蒸汽平衡图/表的绘制 1 总则 1.1 目的 蒸汽系石油化工厂的重要二次能源,主要供工艺生产加热及动力用。其系统是否合理、可靠,是直接影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合理地拟定全厂蒸汽及冷凝水回收系统,是热工专业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编制本规定的目的。 1.2 范围 适用于大、中型石油化工厂全厂蒸汽系统的设计,小型石化厂可参考执行。1.3 相关文件、引用标准 GB 12241 《安全阀一般要求》 HG/T20521 《化工系统蒸汽设计规定》 SHJ3 《石油化工厂合理利用能源设计导则》 2 蒸汽系统的类型、组成和蒸汽负荷的统计 2.1 蒸汽系统的类型

蒸汽系统一般可分三种类型。 1)纯供热系统或称集中供热系统 本系统的特点是各装置无副产蒸汽,也无其它汽源,均由工厂集中的锅炉房或热电站供汽,所供蒸汽主要供蒸汽加热用,或者只有少数蒸汽供驱动用。 2)热功(电)合产系统 此时工厂中有一个主要装置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副产蒸汽,因此该装置采取热功合产方式,除供应本装置用汽外,同时可供周围装置或全厂生产用汽,如大、中型乙烯化工厂的蒸汽系统。 3)介于1)、2)两者之间的系统 有全厂集中供热系统,又有热功合产系统(在装置内部)相结合的蒸汽系统。2.2 由于石油化工厂的蒸汽系统已从纯供热系统发展到热功合产系统或联合系统。因此全厂性蒸汽系统的拟定已不单单是一项装置外部系统的工作,而是一项装置内外相结合的工作,因此本规定同时阐述了装置内部和全厂两部分蒸汽系统的拟定原则。 2.3 蒸汽负荷按使用分类 1)动力用户 指驱动机、泵用的蒸汽负荷,由于选用的原动机类型不同,其乏汽可以再利用(如背压式汽轮机),或成为冷凝水回收(如凝汽式汽轮机)或无法利用而排空(如往复式汽泵及锻锤用汽)。 2)工艺加热用户 指供工艺间接加热用的蒸汽,一般其蒸汽冷凝水均能回收。 3)工艺耗汽户 指工艺使用后,冷凝水不能回收的用户,如化学反应过程用汽、直接加热用汽、蒸汽喷射器及物料雾化用汽等。 4)采暖通风及生活用汽户 其中部分间接加热的用汽冷凝水可以回收,直接加热的则无法回收。 5)其它用汽户 这些用汽户本身不用汽,仅仅改变蒸汽参数,供其它等级的蒸汽用户使用,如蒸汽蓄热器、蒸汽减温减压器等。严格地说,背压机以及抽汽机的抽汽部分也属于此类,因其取自系统的蒸汽使用后仅改变了参数,仍能以较低参数的蒸汽形态返回系统。2.4 全厂蒸汽负荷的统计和蒸汽平衡 全厂蒸汽负荷的统计和蒸汽平衡应按不同参数列出,并按下列要求进行。 2.4.1 所有用户均应列入输入(即用汽量)、输出(即排汽量)和冷凝水回收量三栏数据,但前述2.3-2)~2.3-4)类负荷无输出,仅第2.3-1)、2.3-5)类负荷有部分

机械系统设计作业

1.引言 现在石油危机促使了人们对新能源的开发,其中在车辆领域,人们努力在非石油消耗用品上的探索,以至于出现很多电动汽车的产品,并且越来越成熟,这个电动客车总体布置的毕业设计将促成我对这些方面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以后的工作学习有帮助。2. 设计方案的确定 目前电动汽车分为好多种,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利用电力驱动,在使用中可实现零排放。但迄今为止,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蓄电池在能量密度、使用寿命和价格方面都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目前还只适应于生活环境要求很高、行驶里程短的街区、园区内。因此,在目前情况下,以内燃机和电动机为动力源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ird Electric Vehicle,简称HEV)技术更具实用价值,是近期高效节能汽车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燃料电池电动汽车采用的电池是一种将燃料的化学能用电化学方法直接转换成电能的电化学发电器。它的效率是内燃机的2~3倍,无污染、无噪声、排出的不是温室气体CO?而是水。现存的问题是价格贵,体积质量大,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不高。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是新型的高效节能汽车的发展方向之一[1]。 动力系统的选择 在对比几种电动汽车的特点后,鉴于现在的实际情况,选择混合动力的电动汽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作为一辆客车而言,续驶里程很重要,以及低的故障率的保证,因为如果在行驶途中没有能源了,不管对客车公司还是对乘客而言将是一件很棘手麻烦的事。纯电动车因为其续驶里程短如果没电了只有等待救援的特点,还有目前纯电动汽车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所有在设计一辆电动客车时选择动力系统为纯电动汽车不是很合适。当然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同样鉴于其技术目前不成熟的原因,价格高,相比混合动力汽车,也不是很理想的选择。最后我们在动力方案的选定上确定混合动力汽车作为动力系统的组成[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 以石油产品为燃料的内燃机,由于其所有的高能量密度而成为目前汽车上使用最普遍的动力源,然而汽(柴)油车的排放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加之石油又日益匮乏,工程师们不得不开始去为汽车研发新的动力装置。

打孔机的结构原理设计(机械系统设计大作业)

机械系统设计 课程作业 打孔机的设计) 一、设计任务书. (1) 二、确定总共能(黑箱) (3) 三、确定工艺原理 (3) (一)机构的工作原理: (3) (二)原动机的选择原理 (3)

(三)传动机构的选择和工作原理 (4) 四、工艺路线图 (5) 五、功能分解(功能树) (5) 六、确定每种功能方案,形态学矩阵 (6) 七、系统边界 (8) 八、方案评价 (8) 九、画出方案简图 (9) 十、总体布局图 (11) 十一、主要参数确定 (12) 十二、循环图 (17) 一、设计任务书

表1

、确定总共能(黑箱) ~220V 噪声 发热 图1 三、确定工艺原理 (一)机构的工作原理: 该系统由电机驱动,通过变速传动将电机的 1450r/min 降到 主轴的2r/min ,与传动轴相连的各机构控制送料,定位,和 进刀等工 艺动作,最后由凸轮机 通过齿轮传动带动齿条上下 平稳地运动,这样动力头也就能带动刀具平稳地上下移动从 而保证了较高的加工质量。 (二)原动机的选择原理 (1)原动机的分类 原动机的种类按其输入能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 A. —次原动机 此类原动机是把自然界的能源直接转变为机械能,称为一 次原动机。 属于此类原动机的有柴油机,汽油机,汽轮机 和燃汽机等。 B.二次原动机 此类原动机是将发电机等能机所产生的各种形态的能量转 变为机械能,称为二次原动机。 属于此类原动机的有电动机, 液压马达,气压马达,汽缸和液压缸等。 (2) 选择原动机时需考虑的因素: 1:考虑现场能源的供应情况。 2:考虑原动机的机械特性和工作制度与工作相匹配。 3:考虑工作机对原动机提出的启动,过载,运转平稳等方 面的要求。 被加工工件 黑箱 有孔的工件

机械系统设计教案

第1课(3课时) 课程基本介绍: ⑴与《机械设计》课程的基本区别: 研究对象的基本不同,研究方法的基本区别 ⑵课程的训练目的和方法: 因为同学们均为四年级,大家所从事的毕业设计研究方向不同,所以教学目的为尽可能对每个同学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有所帮助。 训练方法包括较多的讨论课,讨论以每人的大作业为基础,要求采用书面作业结合多媒体(以PowerPoint形式)表现手段,每人分别介绍自己的作业,教师加以点评。 ⑶考核的基本办法: 以教学过程检查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大作业4个,每个占10分,共40分,课堂点名10次,每次2分,共20分,考试占40分。 正式教学开始 1.绪论 教学重点:帮助同学建立系统论的观点,从《机械设计》课程的零部件设计的思路建立机械系统的设计理念,激发对机械系统设计的兴趣。 教学难点:机械系统的体系 1.1机械与机械系统 1.1.1系统的概念

举例说明: 例1:本人的硕士研究课题:一个液压回转系统的研究 重点说明:从机械零件的最佳设计角度能实现的效果与从系统的角度能完成的效果比较。 引申出系统设计思想与零件设计的很大区别。 例2: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 从自动控制技术的发生、发展,以及从导弹、宇航一直到民用的发展历程,介绍系统化的设计思想和思路。 例3:系统论在经济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一些应用: 以房地产发展为例,尝试说明系统论在经济学上的一些应用。 1.1.2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 子系统: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执行系统、操纵及控制系统 举例说明: 例1:汽车 例2:《机械设计》中所有人均完成的千斤顶 1.2机械系统设计的任务 1.2.1从系统的观点出发 重点: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影响,以汽车设计为例 1.2.2合理确定系统功能

某化工厂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经验教训

[案例3] 某化工厂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经验教训 1.某化工厂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经验教训 某化工厂是一个生产硼化物的企业。该厂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在册职工5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建立了厂长负责制,改变了经营方式,搞活了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增长,1985年荣获省、部级《六好企业》称号。当时,作为全国知名企业家的厂长,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决定与某大学合作,以委托开发方式为主研究管理信息系统。接受委托单位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认为根据当肘企业条件,还不适于立即开始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开发,最好先研制一些子系统。原因是该厂技术力量薄弱,当时只能从车间中抽调出三名文化程度较低的工人和一名中专程度的技术人员组成计算机室,管理人员对于应用微型计算机也缺乏认识,思想上的阻力较大。但是,厂长决定马上开始中等规模的MIS开发。他认为,做个试验,即使失败也没有关系,于是开发工作在1986年1月就全面上马了,学校抽调了教师和研究生全力投入。 整个项目的研制工作开展得较有条理。首先是系统调研,人员培训,规划了信息系统的总体方案,并购置了以太局域网软件和五台IBM-PC机。在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阶段绘制数据流程图和信息系统流程图的过程中,课题组和主要科室人员在厂长的支持下多次进行了关于改革管理制度和方法的讨论,他们重新设计了全厂管理数据采集系统的输入表格,得出了改进的成本核算方法,试图将月盘点改为旬盘点,将月成本核算改为旬成本核算,将产量、质量、中控指标由月末统计改为日统计核算。整个系统由生产管理、供销及仓库管理、成本管理、综合统计和网络公用数据库五个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在完成各自业务处理及局部优化任务的基础上,将共享数据和企业高层领导所需数据通过局域网传送到服务器,在系统内形成一个全面的统计数据流,提供有关全厂产量、质量、消耗、成本、利润和效率等饥了多项技术经济指标,为领导做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在仓库管理方面,通过计算机掌握库存物资动态,控制最低、最高储备,并采用ABC分类法,试图加强库存管理。 原计划从1986年1月份开始用一年时间完成系统开发,但实际上,虽然课题组日以继夜地工作,软件设计还是一直延续到1987年9月,才开始进入系统转换阶段(即人工系统和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并行运行阶段)。可以说,系统转换阶段是系统开发过程最为艰难的阶段。许多问题在这个阶段开始暴露出来,下面列举一些具体的表现: ●手工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同时运行,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是加重了负担,在这个阶段, 管理人员要参与大量原始数据的输入和计算机结果的校核。特别是仓库管理系统,需要把全厂几千种原材料的月初库存一一输入,工作量极大,而当程序出错、修改时间较长时,往往需要重新输入。这就引起了管理人员的极大不满。 ●仓库保管员不愿意在库存账上为每一材料写上代码,他们认为这太麻烦,而且理解不了 为什么非要这样做。 ●计算机打印出来的材料订购计划比原来由计划员凭想象编写的订购计划能产生明显的 经济效益,计划员面子上过不去,到处说计算机系统不好使,而且拒绝使用新的系统。 ●厂长说:"我现在要了解本广大人家多少钱,人家欠我厂多少钱,系统怎么显示不出来? " 以上这些问题,经过努力,逐一得到解决,系统开始正确运行并获得上级领导和兄弟企业的好评。但同时企业环境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厂长奉命调离;二是厂外开发人员移交后撤离,技术上问题时有发生;三是原来由该厂独家经营的硼化物产品,由于原材料产地崛起不少小厂而引起市场变化,不仅原材料来源发生问题,产品销路也有了问题,工厂效益急剧下降,人心惶惶,无暇顾及信息系统发展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与此同时,新上任的厂长认为计算机没有太大用,不再予以关注。这时,原来支持计算机应用的计划科长也一反常

化工厂除盐水控制系统设计(doc 43页)

化工厂除盐水控制系统设计(doc 43 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化工厂除盐水控制系统设计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化工行业是国家的基础工业,也是高用水行业。近十几年,在世界化工行业技术和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我国化工企业也朝着工艺装备先进、装备规模扩大的方向迅速发展,更加突出了对水质及供水系统稳定对化工企业生产的重要性。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化工企业用水量达到每年120亿立方米,由此可见,水处理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将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除盐水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介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除盐水生产过程中有机械过滤器、钠离子过滤器、盐过滤器以及反渗透装置等高新技术生产设备,通过传统的控制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所以对于整个除盐水生产过程进行自动化监控,可以很好的起到节能环保,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除盐水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应用就是反渗透技术。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但先进的控制技术仍然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这正给了此行业控制技术发挥的巨大空间。 本文以某化工厂除盐水系统为背景,采用超滤和反渗透相结合的工艺来进行处理。生水经过初级过滤后,进入超滤系统,将水中的细菌、铁锈、胶体、悬浮物、大分子有机物等先期除去,再进入到反渗透系统,进一步除去水中的溶解盐、胶体、细菌、病毒和大部分有机物等杂质,以达到为生产设备提供优质除盐水。 1.2国内外除盐水技术研究现状 当前我国关于除盐水生产过程的控制主要有三种方式: 1)手动操作方式:由操作人员利用仪表采集水处理过程中的流量、水位、温度、浊度、pH值等数据,同时操作现场设备的过程被称为手动操作除盐水处理。由于这个过程中,数据采集是由操作人员完成,在参数上就会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除盐水的水质就无法得到保证。 (2)半自动控制方式:在半自动控制方式下,除盐水生产过程中部分的数据采集是通过传感器,变送器的方式采集,并在控制室内设有用来显示流量、液

浅谈化工厂给排水设计

浅谈化工厂给排水设计 摘要:化工在我国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首先介绍了化工厂给排水系统种类的复杂性,主要探讨给排水设计常用的技术措施,从消防系统给排水、雨水排放系统给排水、管道基础及附属构筑物的考虑等几个方面探讨石油化工给排水设计的特点及要点。 关键词:化工废水;给排水设计;管道 1.化工厂给排水系统种类 由于化工生产的需要,给排水系统众多,有的项目中仅仅埋地的给排水系统就有10多个。因此,给水排水系统设计需做到全面规划、合理划分系统、科学制定给排水流程,尽最大可能达到安全生产、节能、节水、保护环境的目的。区别于其他工业与民用给排水系统,突出表现在水消防系统和排水系统。 1.1水消防系统种类多样化 化工装置常用的水消防系统主要有消防水炮、消火栓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箱式消火栓、框架消防竖管等)、水幕、水喷雾和水喷淋系统等。通常,一个装置需同时设置多种水消防系统,时常有高压消防和低压消防水并存的状况。由于我国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生产工艺包来自国外,对物料的特性及生产工艺流程认识不够,还应结合NFPA、BS等国外消防规定和工艺包专利商提供的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保证系统安全可靠。 1.2排水系统管路众多 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排放含有各种污染物的污水,如:含油污水、含硫污水、含氰污水、含酚污水、含氨污水、酸性污水等。设计中应采取措施,清污分流,由于排水水质、水温以及不同的处理要求,必须划分成若干个独立的排水系统,便于污、废水的处理排放和有用物质的回收。在装置内建低位储罐或污水池,收集不同工艺设备排放的不同性质的污废水。 2化工厂给排水系统设计 2.1管材的选择 对于水质要求较高的生活给水管道,埋地敷设时一般选用球墨铸铁管、PE 管和复合管;管道架空时,以前常用镀锌钢管,但近几年来,随着钢塑复合管道的出现和其制作工艺的日益成熟,钢塑复合管以其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卫生性能,而逐渐被广泛采用。 与生活给水管材选用相比,化工装置的消防水、消防泡沫液、循环冷却水、

基于组态软件的化工厂监控系统设计

第1章绪论 1.1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工厂反应车间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由于原料液体的混合控制不便于人工现场操作,因此,开发和研究反应车间的监控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设计中利用了组态王软件对反应车间进行监控,提供了较为直观、清晰、准确、稳定的现场运行状态,使用者可在家里,办公室等位置对系统进行控制,系统可对现场信号进行报警、报表等操作,这些都证明系统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和使用价值。[2] 基于组态软件的监控系统减少了监视对人力依赖,降低了人文的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为系统的生产运行和管理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同时由于监控组态软件是个新兴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监控组态系统的施工,验收,管理方面的工作还在摸索阶段。但随着电力设备、监控组态软件的不断改进、更新,监控组态软件在系统中将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3] 1.2 课题研究背景 组态软件产品于80年代出现。并在80年代末期进入我国。但在90年代中期前,组态软件在我国的应用并不普及。随着工业控制系统应用的深入,在面临规模更大、控制更复杂的控制系统时,人们逐渐意识到原有的上位机编程的开发方式。监控组态软件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起来的。60年代虽然计算机开始涉足工业过程控制,但由于计算机技术人员缺乏工厂仪表和工业过程的知识,导致计算机工业过程系统在各行业的推广速度比较缓慢。[1]70年代初期,微处理器的出现,促进了计算机控制走向成熟。首先,微处理器在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了计算机的硬件成本,缩小了计算机体积,很多从事控制仪表和原来一直就从事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公司先后推出了新型控制系统,这一历史时期较有代表性的就是1975年美国Honeywell公司推出的世界上第一套DCS TDC -2000,而随后的20年间,DCS及其计算机控制技术日趋成熟,得到了广泛应用,此时的DCS已具有较丰富的软件,包括:计算机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组态软件、控制软件、操作站软件、其它辅助软件(如通讯软件)等。[7] 这一阶段虽然DCS技术、市场发展迅速,但软件仍是专用和封闭的,除了在功能上不断加强外,软件成本一直居高不下,造成DCS在中小型项目上的单位成本过高,使一些中小型应用项目不得不放弃使用DCS。[6]80年代中后期,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和开放系统(Open System)概念的推广,基于个人计算机的监控

机械系统设计大作业

机械系统设计大作业 学号: 姓名: 班级:机械工程

目录 第1章总体方案设计 (1) 1.1 研究给定的设计任务 (1) 1.2设计任务抽象化 (1) 1.3确定工艺原理方案 (1) 1.4定转子热管冷却方案设计 (2) 1.5功能分解功能树 (2) 1.6确定每种功能方案 (3) 1.7方案评价 (3) 1.7.1评分法 (3) 1.7.2模糊评价法 (4) 第2章变频一体机冷却系统的总体设计 (5) 2.1定子方案简图 (5) 2.2转子方案简图 (5) 第3章主要参数选定 (8) 3.1热管材料选择 (8) 3.2热管参数选择 (9)

第1章总体方案设计 1.1 研究给定的设计任务 表1.1 设计任务书 编号名称一体机冷却系统设计单位中国石油大学起止时间现在至毕业答辩设计人员实验室人员设计来源赵老师所定课题 设计要求 1 功能主要功能:实现对矿用变频一体机的冷却 2 适应性工作对象:变频一体机,变频器,电抗器冷却类型:热管冷却 环境:潮湿,瓦斯等防湿、防爆的场所 3 性能所选电机:3300kw矿用变频一体机冷却范围:电子转子和定子的冷却 4 工作能力冷却电机,延长电机寿命,使电机更稳定 5 可靠度99% 6 使用寿命10年 7 经济成本10000元 8 人机工程电机结构设计和冷却结构设计 9 安全性有漏电保护 1.2设计任务抽象化 图1.1系统黑箱 主要是将电机内部的热传输到电机外部,对于定子和转子冷却的设计,最重要的是转子的热如何通过热管传输到外部。 1.3确定工艺原理方案 典型的热管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将管内抽成负压后充以适量的工作液体,使紧贴管内壁的吸液芯毛细多孔材料中充满液体后加以密封。管的一端为

机械系统设计作业答案

第二章答案 因素论域向量 U=[0.25 0.2 0.2 0.2 0.15]; 评语论域向量 V=[0.9 0.7 0.5 0.3 0.1]; 对A 方案构建模糊矩阵: R1 =[ 0.5000 0.2000 0.2000 0.1000 0 0.5000 0.2000 0.1000 0.2000 0 0.4000 0.2000 0.2000 0.1000 0.1000 0.4000 0.2000 0.2000 0.2000 0 0.4000 0.3000 0.2000 0.1000 0] 对B 方案构建模糊矩阵 R2 =[ 0.4000 0.3000 0.2000 0.1000 0 0.4000 0.2000 0.2000 0.1000 0.1000 0.4000 0.2000 0.2000 0.1000 0.1000 0.3000 0.2000 0.2000 0.2000 0.1000 0.3000 0.2000 0.2000 0.3000 0] 评价综合: X1 =U*R1=[ 0.4450 0.2150 0.1800 0.1400 0.0200 ] X2 =U*R2=[ 0.3650 0.2250 0.2000 0.1500 0.0600 ] 归一化处理: Y1 = [ 0.4450 0.2150 0.1800 0.1400 0.0200] Y2 = [ 0.3650 0.2250 0.2000 0.1500 0.0600] 综合评分: z1 =V*Y1’= 0.6850 z2 =V*Y2’= 0.6370 第三章 3-14 (1) 变速范围 9.5026 .11 181 ===--Z n R ? (2) 最低转速 5.279 .501400max min === n R n n r/min 查标准数列表,取28min =n r/min (3) 结构式

化工厂系统管网设计

第47卷第5期2019年3月 广州化工 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Vol.47No.5 Mar.2019 化工机械 化工厂系统管网设计 张博 (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河南洛阳471000) 摘要:全厂管网是连接各个装置及系统单元的纽带,具有涉及地域广、管线多、接点多、成本高和各方面协调任务重等特点。设计的复杂性还在于工艺流程及接点在不断的优化和完善,而这种变化会一直持续到项目结束。针对这些情况和问题,本文主要从管道布置、安装、热补偿、支架及管托、吹扫、高点放气和低点排空、应力分析和管墩、管架负荷计算等几个方面阐述系统管网设计中主要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管网;流程设计;管道布置;热补偿;支架及管托 中图分类号:TE6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9677(2019)05-0127-03 System Pipe Design of Chemical Plant ZHANG Bo (Luoyang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of SINOPEC,Henan Luoyang471000,China)Abstract:The whole plant pipe network is the link connecting various devices and system units.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de area,many pipelines,many contacts,high cost and heavy coordination tasks in all aspects.The process and contacts are continuously optimized and improved,showing the complexity of the design,and this change will continue until the end of the project.In view of these situations and problems,several aspects such as pipeline layout,installation,thermal compensation,bracket and pipe support,purging,high point venting and low point emptying,stress analysis and pipe pier and pipe load calculation were mainly elaborated on. Key words:plant pipe network;process design;pipeline layout;thermal compensation;pipe support 系统管网的工程设计是炼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设计难度不大,但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尤其是设计要随着工艺流程和接点的不断优化而优化。由于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使设计工作变得非常庞杂。因此在工程设计中,管网规划要做到充分合理并富有弹性。不然后期工作会相当麻烦。本文作者参照相关标准规范,结合工程设计经验,从管网的流程设计、管道设计、管道支架及管托设置、管道应力分析及热补偿、伴热管道的设计几个方面,对系统管网的工程设计进行了论述。1管线带布置的总体原则 工厂管网的设计应有整体观念、全局思维。在满足工艺流程的前提下,尽量集中布置,少占场地,方便生产、施工、维修,整齐美观和经济合理。在确定边界条件和电气电缆、仪表电缆、给排水管道等走向时,应与相关专业协商解决,使其走向合理、排列有序(特别是大口径和高温管线,减少整个系统的高点与低点数量。在满足工艺流程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管廊数量。避免外部管廊三面甚至四面包围装置或单元,影响生产和安全操作。管廊的走向,应与道路或铁路平行或垂直。管道布置应尽量做到“步步高”或“步步低”[1],减少气袋或液袋,同时应注意减少“盲肠”。由于厂内地形较复杂,并考虑到管架抬高所带来的成本的大幅度提升,因此有部分的高点和低点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设置高点放气与低点排凝。分期施工的管道,应预留后期管道的位置,企业全部投产后,管架或管墩宜预留30%左右的发展空位间,并应考虑其荷重。 管带一般沿路敷设,并靠近装置或系统单元接口多的一侧,布置管带时要兼顾到管线的热补偿,尽量用自然补偿器,场地允许时可做π弯。管架分支处宜在附近做固定架。 2管道敷设方式 管道宜采用地上敷设方式,装置区周围的管道宜采用管架敷设;储罐区周围及非发展区的厂区边缘地带的管道,宜采用管墩敷设。当采用地下敷设时,管道不应布置在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压力影响范围内以及铁路、道路路面下或路肩上沿铁路或道路平行敷设[1]。同一线路上的管道应集中成排布置,单层管线带偏宽时宜多层布置,但不宜多于三层。 3管道分层原则 3.1多层布置的管道分层原则 (1)去装置的分支管道较多的热力管道,全厂自用燃料油、燃料气、可燃气体放空、氮气等系统干管,宜敷设在上层; (2)自一个装置至另一个装置的工艺管道宜布置在上层或与装置内部一致; (3)大口径的气体管道宜布置在上层; (4)液化石油气、液化烃及腐蚀性介质的管道应布置在下层; (5)自罐区至装置或系统泵房的泵吸入管道应满足泵的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