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活性成分的潜在应用价值

合集下载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发表时间:2018-11-07T14:26:43.09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6期作者:代娇朱卫波代雨通讯作者[导读] 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在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发酵、次生代谢产物、与宿主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曲靖 655000摘要:随着对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的深入,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中寻找新的生物活性成分已成为研究热点。

内生真菌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及活性成分的形成都有影响,内生真菌活性成分已成为发现新颖结构化合物及新药物的潜在资源。

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在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发酵、次生代谢产物、与宿主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发酵;代谢产物;药用价值1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现状内生真菌(endophytic fungi)是指生活在健康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内部的真菌,被感染的植物不表现明显的外在病症,可通过组织学方法、从严格表面消毒的植物组织中分离的方法,以及从植物组织内直接扩增微生物 DNA 的方法来证明其内生性。

内生真菌不但可以自身合成药物活性成分,还具有促进宿主植物合成活性成分的能力[1]。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多样性和新颖性,将为利用其进行工业发酵,生产新型活性化合物开辟新的途径。

2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内生真菌的分离培养是菌株鉴定及其活性物质研究的基础。

由于环境的改变,内生真菌的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的数量、种类等都会受到影响[2]。

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繁琐的生理生化实验,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进行分类鉴定。

3 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3.1抗肿瘤活性物质某些抗肿瘤药用植物中部分内生真菌能够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生理活性成分,已有不少学者从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用植物中寻找能产生抗肿瘤成分的内生真菌,并从中发现了一些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抗肿瘤化合物。

1993 年 Stierle 等[11]首次从短叶红豆杉(Taxus brevifolio)的韧皮部分离到一株能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随后许多学者从不同种红豆杉中也分离得到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一、本文概述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类在植物组织内部定居,而不引起明显病害的真菌。

这些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形成了复杂而微妙的共生关系,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药用植物资源的深入开发利用,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热点领域。

本文旨在综述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现状,包括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生物活性物质的发现与应用、以及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机制等方面,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一自然资源,为新药创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表现在多个层面,包括种类多样性、生态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

在种类多样性方面,药用植物的内生真菌涵盖了多个属和种,这些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形成了复杂而稳定的共生关系。

例如,某些药用植物中的内生真菌可能属于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或半知菌门等多个门类。

这些真菌种类的多样性不仅反映了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为开发新型药物和生物活性物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

在生态多样性方面,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在植物的不同组织、器官和生长阶段中分布广泛,它们可能存在于叶片、茎干、根部甚至花器中。

这些内生真菌对宿主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提高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力、促进植物生长等。

不同地理分布的药用植物中的内生真菌也具有显著的生态差异,这种生态多样性为研究和利用内生真菌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功能多样性是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许多研究表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具有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能力,如次生代谢产物、酶和抗生素等。

这些物质在植物防御机制、抗病虫害以及药用价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些内生真菌还具有合成特殊代谢产物的潜力,这些代谢产物在医药、农业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药用植物虎杖内生菌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展望

药用植物虎杖内生菌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展望

药用植物虎杖内生菌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展望作者:彭浩陈文强邓百万解修超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第08期摘要:系统阐述了药用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内生菌的多样性、抑菌活性、次生代谢产物及生物转化等,并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研究过于集中、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代谢产物尚待明确等。

关键词:虎杖;内生菌;多样性;次生代谢产物中图分类号:Q939.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8-0001-03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是蓼科蓼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传统中药,具有活血定痛、清热利湿、止咳化痰等作用,其主要成分白藜芦醇及白藜芦醇苷具有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抵抗内毒素休克、降血脂、抗脂质过氧化、镇咳、平喘等多种功效,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1-7]。

植物内生菌(plant endophyte)是指在其部分或全部生活史中存活于健康植物组织内部、不引发宿主植物表现出明显感染症状的微生物。

利用组织培养法可从植物的根、茎、叶、果实中分离纯化出一定数量的植物内生菌。

植物内生菌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库,其次生代谢产物非常丰富且具有多种活性,如调节植物生长、杀虫、抑菌、抗肿瘤等[8-11]。

本研究对虎杖内生菌的多样性、抑菌活性、活性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虎杖内生菌资源提供参考。

1 虎杖内生菌多样性植物内生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目前研究人员至少已在23属453种禾本科植物中发现了内生真菌[12]。

对新鲜虎杖组织进行严格表面消毒后,利用组织培养法、组织匀浆涂布法等方法可分离出相应的内生菌。

目前,已从药用植物虎杖中分离出内生真菌、内生细菌及内生放线菌。

1.1 虎杖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用75%乙醇、0.1%HgCl2溶液对新鲜干净的虎杖根茎表面进行消毒,取韧皮部以下材料,采用PDA培养基培养分离内生真菌。

植物内生菌群的研究现状和意义

植物内生菌群的研究现状和意义

植物内生菌群的研究现状和意义植物内生菌群是指与植物共生的微生物群体,包括细菌、真菌以及其他微生物。

近年来,关于植物内生菌群的研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植物内生菌群的研究现状和其意义。

一、植物内生菌群的研究现状植物内生菌群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

最初,人们主要关注植物与根际细菌的相互作用,即根际促进植物生长的有益菌根。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植物内生菌群对植物的生长和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植物内生菌群的研究涵盖了多个层面。

首先,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者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植物内的微生物组成。

其次,通过比较不同内生菌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科学家们可以揭示内生菌群对植物生理功能的调控机制。

此外,人们还研究了内生菌群与植物对抗逆境的关系,以及内生菌群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等等。

二、植物内生菌群的意义研究植物内生菌群的意义不容忽视。

首先,植物内生菌群可以增加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

一些内生菌群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并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式,从而提高植物的养分利用效率。

其次,内生菌群对植物的生长和健康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一些内生菌群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同时,内生菌群还可以通过诱导植物的免疫反应来增强其对病原菌的抵抗。

此外,内生菌群与植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代谢关系。

内生菌群可以分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激素、酶和抗生素等,这些物质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直接影响。

最后,研究植物内生菌群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内生菌群可以替代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三、总结植物内生菌群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到内生菌群对植物生长和健康的重要性。

然而,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答,比如不同环境和生理条件下内生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是否存在差异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进一步深入,以揭示植物内生菌群的机制和应用价值。

希望本文能够概括地介绍植物内生菌群的研究现状和意义,对读者有所帮助。

211021823_桑树内生菌的生物活性及应用前景

211021823_桑树内生菌的生物活性及应用前景

植物内生菌是指生活于健康宿主植物组织或器官内部,不会对宿主植物引起明显病害的一类微生物群,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1]。

自1993年Stierle 等[2]首次从短叶红豆杉中分离到1株能产生抗癌活性成分———紫杉醇的内生真菌以来,内生菌逐渐成为许多学科研究的热点,在农业、食品、医药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3]。

对内生菌进行研究,不仅能丰富紧缺药用资源材料,还能促进物种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桑(Morus alba L.)为桑科桑属落叶乔木或灌木,属温带和亚热带植物,原产并广泛种植于中国中部和北部地区,是集食用、药用、饲用、观赏等于一体的生态经济型树种。

桑树全身都是宝,上至桑枝、桑摘要:桑树全身是宝。

植物内生菌是生活于健康宿主植物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微生物,其能够产生特殊的活性代谢产物,一直是食品、药品、农业等领域研究的热点。

介绍了桑树内生菌的多样性,以及桑树内生菌在抑菌、抑制α-葡萄糖苷酶、调节植物生长、抗氧化等方面的生物活性;并对桑树内生菌作为新型微生物资源,在桑树病害防治、果蔬采后保鲜剂开发、1-脱氧野尻霉素(DNJ )发酵生产以及降糖药物开发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以期为桑树内生菌发酵生产功能性物质,开发功能性食品、药品以及果蔬采后生物保鲜剂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应用微生物学;桑树;内生菌;生物活性;1-脱氧野尻霉素中图分类号:S1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23)01-0085-06收稿日期:2022-11-14基金项目: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327122D ,21327115D )作者简介:张锦锦(1996-),女,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食品微生物与食品安全。

E-mail :1435533144@qq.com 。

通讯作者:韩俊华(1977-),女,河北景县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食品微生物与食品安全研究工作。

E-mail :teach2003@126.com 。

药用植物学菌类

药用植物学菌类

代谢工程
通过代谢工程技术,对药用植物学菌类的代 谢途径进行优化,提高其活性成分的产量和 品质。
05
药用植物学菌类的资源保护与 可持续利用
药用植物学菌类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1 2 3
建立药用植物学菌类资源数据库
对全国各地的药用植物学菌类资源进行普查,摸 清家底,建立数据库,以便科学管理和规划。
加强药用植物学菌类栖息地保护
共生关系
药用植物学菌类与某些植物之间 存在共生关系,它们可以帮助植 物分解有机物质,参与土壤中养
分的循环。
药用植物学菌类生长的条件与影响因素
01
02
03
温度
不同种类的药用植物学菌 类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但 总体来说,温暖和湿润的 环境更有利于其生长。
湿度
药用植物学菌类的生长需 要一定的湿度,过于干燥 的环境不利于其生存。
殖和种植技术,提高菌类的产量和质量。
推广菌类替代品
02
积极寻找和研发菌类的替代品,减少对野生药用植物学菌类的
依赖,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3
加强与国际社会在药用植物学菌类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
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药用植物学菌类资源的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
加强生态恢复研究
药用植物学菌类的显微结构与特殊结构
显微结构
菌类的显微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等。不同种类的菌类具有不同的显微结构特征,通过对 显微结构的观察,可以鉴别菌类。
特殊结构
部分菌类在生长过程中可形成特殊结构,如霉菌的孢子、酵母菌的子囊等。这些特殊结构对于鉴别菌 类具有重要价值。
药用植物学菌类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药用植物学菌类在医药健康领域的未来发展前景

植物内生菌及其次生代谢活性物质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植物内生菌及其次生代谢活性物质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植物内生菌及其次生代谢活性物质多样性的研究进展王莉衡【摘要】Plant endophytes are the new microorganism resources with great investigative significance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 value, which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research topics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paper,the research advances on biodiversity of plant endophytes and their secondary metabolism active substances were summarized.%植物内生菌是一种新型的微生物资源,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已成为微生物资源研究的热点之一.对植物内生菌及其次生代谢活性物质多样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12(029)010【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植物内生菌;生物多样性;抗菌活性物质【作者】王莉衡【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生物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32内生菌(Endophyte)是一类在其部分或全部生活史中存活于健康植物组织内部,而不使宿主植物表现出明显感染症状的微生物,它是植物微生态系统的天然组成部分。

自1898 年Vogl等从黑麦草(Lolium tumelentum)的种子中分离出第1 株内生真菌以来,内生菌的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研究表明,一些植物组织中存在大量有益的内生菌,这些内生菌与宿主发生关系时,在植物体内能产生多种生物学作用,可以提供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如氮源(内共生固氮)及一些激素,参与植物的防卫功能,促进植物快速生长,提高植物抗逆境、抗病害、抗动物危害的能力[1,2]。

博士-内生真菌

博士-内生真菌
蓝中压迫种子,镜检着色的菌丝。
三、内生真菌与药物
1. 遗传载体
内生真菌生活在树干、叶柄、根 和叶部的细胞内。由于它们有可能作 为遗传载体使用,因此在生物技术上 很有用处。
2.药物源
1995年销路最好的20种药物中,有 6种来自真菌;1983年至1994年间批准 的520种新药中,39%是天然产物或它 们的衍生物。因此天然产物对制药工业 极其重要。
❖ 内生菌的产孢
典型的内生真菌在植物组织内部 以菌丝的形式存在,在植物体外看 不见。只有在他们产孢时才能看见, 由此通常是季节性的、短暂的。
❖ 种群的分布
一般讲,在某种寄主上的各种叶部内生真 菌是由相对稳定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群体组成 的,其特征是由少数几种优势种所决定的。
在任何一种寄主上除了能稳定地分离出的 按作物分组的内生真菌外,如对内生真菌的植 物寄主进行调查无一例外地都会得出一串长长 的偶见寄主名录;场所对这些种类的分布的影 响比寄主的影响大。
可用常规方法鉴定,有的要接种到灭菌的原寄主 组织上或用近紫外灯光照射,对其产孢有促进作用。
❖ 林下落叶的分离
在枯枝落叶分解初期,可分离出在针叶 林树冠的叶部组织和干部组织中生活的内生 真菌。许多常见的内生真菌代表着早期潜伏 性入侵并定殖在组织中的真菌。它们能迅速 生长和产孢,这是它们对衰老的反映。这些 真菌可在枯枝落叶分解初期分离出来。
一、内生真菌的基本特征 二、分离与培养 三、内生真菌与药物 四、内生真菌与生物防治 五、相互关系研究方法
一、内生真菌的基本特征
植物内生真菌的生物学作用
内生真菌长期生活在植物体内的特殊 环境中,并与宿主协同进化,在演化过程 中二者形成了稳定的生态关系,一方面内 生真菌可从宿主中吸收营养供自己生长需 要,另一方面内生真菌在宿主的生长发育 和系统演化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可通过 自身的代谢产物或借助于信号转导作用对 植物体产生影响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tileukemic ansa macrolide from Maytenus ovatus [J ] . J Am Chem Soc ,1972 ,94 (4) :135421356. [ 11 ] Kupchan SM , Komoda Yasuo , Branfman Alan R , et al . The
似物美登普林 (maytanprine) 、美登布丁 (maytanbutine) 、美登凡 宁 ( maytanvaline) 等[10~11] 。美 登 素 类 化 合 物 对 榛 色 青 霉 ( Penicillium avellaneum ) 及 植 物 病 原 真 菌 如 水 稻 纹 枯 病 菌 ( Rhizoctonia solani) 和棉花立枯病菌 ( Fusarium oxysporumf sp . vasinfectum) 均有明显抑菌作用 。Hanka 采用榛色青霉菌 UC - 4376 ( P. avellanem UC - 4376) 对美登素及其类似物所作的 抑菌实验表明 ,榛色青霉菌 UC - 4376 可作为美登素及其类 似物的检测菌[12] 。
豆杉 ( 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 韧皮部分离得到 87 个内生真 菌菌株 ,其中 6 个菌株能分泌紫杉烷类化合物 ,它们分别属
中 ,发现真菌对龙血树血竭形成有促进作用 。真菌对龙血树
于头孢霉属 、轮柄梳霉属和无孢菌属等 。他们指出 ,红豆杉 内寄生真菌的存在并同宿主一样具有产紫杉烷的能力这可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9860005) ;云南省应用基础 研究基金 (96C009M)
能不是个别现象[5] 。
·14 ·
Chin Pharm J , 2001 January , Vol . 36 No. 1
中国药学杂志 2001 年 1 月第 36 卷第 1 期
相互代谢产物长期诱导影响 ,等等 ,但尚缺乏协同进化的试
验证据 。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即在菌种分离时 ,起初平
板上菌体较多 ,但经转入斜面 ,每次都会自然消亡一部分 ,传
至几代后就显得较少 。也许消亡菌株与植物长期伴生 (或共
生 、寄生) ,一旦离开宿主后 ,不适应新条件 ,因此难于成活 , 但这部分菌似乎更值得重视的[6~7] 。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
发现 ,之后几十年来 ,人们已认识到利用微生物所产生的次 B) 、色醇 (tryptophol) 和一种天然的昆虫拒食剂 (peramine) 。黑
生代谢产物作为药物应用不仅在抗菌素类 ,也在其他多个方 麦震颤素 B 是一种能增加植物生物量和抗旱能力的类激素 。
面 ,特别是不少代谢产物能通过脊椎动物的特定受体或酶相 美登木属中有的种民间常作外用药 ,如密花美登木 ( Maytenus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活性成分的潜在应用价 值
谷苏1 ,邵华1 ,蒋晓华2 , 张玲琪2 , 魏蓉城1 (1. 云南大学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 , 云南 昆明 650091 ; 2. 云南大学生物系 , 云南 昆明
650091)
摘要 :目的 着重阐述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活性成分的潜在药用价值 ;并初步探讨了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特殊代谢 机制 。方法 从植物根 、茎 、叶 、果实等中分离到的内生真菌 ,通过用改良的培养基培养 ,经检测 ,其代谢产物中含有与宿主植 物相同或相似的药用活性成分 。结果与结论 通过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 ,可以找到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活性成分 (如抗癌药物成分等) 的菌株 。对内生真菌何以能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活性成分的原因 ,尚需深入研究 。 关键词 :内生真菌 ;多样性 ;药用成分 中图分类号 :R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2494 (2001) 01 - 0014 - 02
互作用而调节细胞活性 ,改善整个身体状况 。近 20 年来人 confertiflorus) ,其叶加酒可治腰痛 ,其中也含有抗癌成分[9] ,已
们已发现了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有 60 余种药理作用 。某 发现的美登木抗癌活性成分是美登素 (maytansine) 和它的类
些植物病原真菌侵入寄主后 ,在特定环境和生理条件下 ,可 刺激寄主产生在正常情况下不能产生的小分子抗菌物质 ,促 进寄主体内次生代谢物质的形成和积累 ,也能将植物体内和 外源的化学物质转化成另一类物质 。
内生真菌是一个多样性十分丰富的生物类群 。在内生 真菌中 ,有对宿主体内某些活性成分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者 , 也有能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生理活性成分者 ,还有与宿 主只是共生或伴生关系而作用不明者 ,等等 。从它们中筛选 能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药物成分的菌株是有可能的 。
内共生理论认为 ,次生代谢过程中生物化学途径的连续 演化会导致有益物质进入到共生体中 ,其基本的生化过程信 息有时还会传递到其它生物中去 。在生物早期的系统发育 过程中 ,一些具有完全互补的遗传特性或参与代谢过程的其 它整个生物 (如细菌或蓝藻) ,被认为可组合进真核细胞并发 育成线粒体和叶绿体[14] 。在共生体内 ,一旦次生代谢中有 用生化途径出现 ,它就能被其它生物所利用 ,表现出相互作 用和“协同进化”(co2evolution) [15] 。有的真菌激素 ,包括有性 生殖过程中的一些激素 ,其化学结构与哺乳动物的某些细胞 调节机制即是从微生物协同进化而来[16] 。由于内生真菌与 其宿主植物长期共同生活 ,相互影响 ,关系密切 ,研究者才能 从药用植物中筛选出特殊的内生真菌能产生与宿主相同或 相似的生理活性成分 。由此产生这样的假设 :具有相同次生 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有可能是由于相关基因的直接传 递 ,这种传递可以发生在寄生生物与寄主或共生生物与寄主 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 ; 或者更直接地在共同生活的环境 中 ,经长期相处直接接触而传递遗传物质 。
通过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 ,可以找到与宿主相 同或相似的活性成分 (如抗癌药物成分等) 的菌株 。但这类 菌株需要加工 ,提高其相应成分的产量 ,并探索相应工艺 ,保 证较高得率的前提下 ,方可进入天然药物生产 ,目前应加强 研究 ,使这一有前景的途径变为现实 。
对内生真菌何以能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活性成分的 原因 ,尚需深入研究 。目前的几种看法仅是分析而已 。如认 为内生真菌长期与宿主共生 ,相互遗传物质可能有了传递 ;
某些真菌也可以产生和寄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生理活 性物质 。抗癌药物紫杉醇被发现后 ,1993 年 , Strobel 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 从 短叶红豆杉 ( Taxus brevifolia Nutt. ) 的韧皮部中分离出 200 余 株微生物 ,其中一株内生真菌 ( Taxomyces andreanae) 能产生紫
研究 。
参考文献 [1 ] 梁宗琦. 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多样性及其潜在应用价值 [J ] . 生
物多样性 ,1997 ,7 (2) :1452150. [ 2 ] Strobel G, Stierle A , Stierle D , et al . Taxomyces andreanae , a
proposed new taxon for a bulbilliferous hyphomycete associated with pacific yew ( Taxus brevifolia) [J ] . Mycotaxon ,1993 ,47 :71280. [3 ] 邱德有 ,黄美娟 ,方晓华 ,等. 一种云南红豆杉真菌的分离[J ] . 真菌学报 ,1994 ,13 (4) :314. [4 ] 王伟 ,贺雄雷 ,钟英长. 南方红豆杉内生菌真菌及其紫杉烷类 似产物的初步鉴定[J ] . 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9 ,38 (3) :116.
种的新种递增 ,保守估计全世界真菌总数可达 150 ×104 余 上也 属 于 这 一 范 畴 的 工 作 。黑 麦 草 内 生 真 菌 , Acremonium
种[1] 。从微生物产物中获取天然药物始于 1929 年青霉素的 loliae 能产生使牛羊发生神经性混乱的黑麦震颤素 B (lolitrem
菌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药用活性成分的机制 ,这对于植物 ( Alternaria) 和无孢菌群 ( Mycelia Sterilia) 等 。从桃儿七植株共
药的新的生产途径及药用植物的保护 ,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经 分离得到 28 株真菌 ,其中 ,有两株产鬼臼毒素类似物 ,它们
济及生态效益 。现将国内外有关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 、 分属于青霉属 ( Penicillium) 和交链孢属 ( Alternaria) ,通过研究
植物是筛选天然药物最主要的原料 ,近年来有关研究表
1996 年以来 ,张玲琪等[6~7] 分别从抗癌药用植物长春花
明 ,从植物的根 、茎 、叶 、果实等中分离到了很多植物内生真 ( Catharanthus roseus) 、桃儿七 ( 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 等植
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8 ,20 (3) :214. [7 ] 李海燕 ,王志军 ,张玲琪 ,等. 一种桃儿七内生真菌的分离初报
[J ] . 云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9 ,21 (3) :243. [8 ] 张玲琪 ,谷苏 ,邵华 ,等. 发酵产鸢尾酮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香
[ 5 ] Stierle A , Strobel G, Stierle D. Taxol and taxane production by Taxomyces andreanae , an endophytic fungus of pacific yew [ J ] .
Sciene ,1993 ,260 :214. [6 ] 郭波 ,李海燕 ,张玲琪 ,等. 一种产长春新碱真菌的分离[J ] . 云
药用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及可能机制综述如下 。
发现 ,以上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生理活性成分的内生真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