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物质的密度(基础) 知识讲解

测量物质的密度(基础) 知识讲解
测量物质的密度(基础) 知识讲解

测量物质的密度(基础)

责编:冯保国

1、量筒: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如图1所示

(1)量筒上的单位一般是ml,1ml=1cm3

(2)量筒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①选:选择量程与分度值适当的量筒;

②放: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

③测:若量筒内的液体内有气泡,可轻轻摇动,让气泡释放出来;

④读: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面的中部相平,即要与凸液面(如水银)的顶部或凹液面的底部(如水)相平,如图2乙所示。

2、测量固体的体积

(1)形状规则的固体可以用刻度尺测量相关的数据,再根据体积公式计算出来。

(2)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可以用“排液法”间接地测定

①下沉物体(如金属块、小石块等等)的测量方法

a、先在量筒内倒入适量水,读出其体积V1;

b、将物体用细线拴住轻轻放入水中,并使水全部淹没固体,读出水和固体的总体积

V2;

c、计算固体的体积V=V2-V1。

②漂浮物体(如石蜡、木块等等)的测量方法:沉坠法或针压法

沉坠法就是将漂浮的被测物体和能沉入水中的物体用细线拴在一起(物在上重锤在下),先用手提着待测物体上端的细线,将重锤沉入水中(被测物体不能接触到水),读出此时量筒的示数V1;再把被测物体和重锤一起沉入水中,读出此时量筒的示数V2;最后计算固体的体积V=V2-V1。

针压法,和下沉物体的测量方法相似,只不过是设法用细针将被测物体压入到水中使其全部浸没。

要点二、密度的测量(高清课堂《关于密度试验专题》)

1、测量的原理:根据可知,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用量筒测出物体的体积V,就可以求出它的密度。

2、测量方法

①固体的密度

要点诠释:固体的质量可直接用天平称得,外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通过“排水法”来测定,然后,根据密度定义求得密度。

步骤:

a、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b、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的水的体积V1;

c、把石块放入量筒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

d、算出石块的体积V=V2-V1;

e 、利用公式算出石块的密度。

②液体的密度

要点诠释:先测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然后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液体,并测出这部分液体的体积,再称出容器与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两者之差就是量筒内液体的质量,再用密度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

步骤

a.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b.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记下体积V;

c.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算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

d.利用公式算出盐水的密度。

【典型例题】

类型一、量筒的使用

1、(2016春?句容市期末)如图1所示的量筒是以

为单位标度的,最小分

度值是;测量时如果如图那样读数,则读出的液体体积与真实值相比(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思路点拨】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首先要明确量筒的计量单位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

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g 剩余液体和烧杯

质量/g

量筒中液体的体

积/cm3

被测液体的密度

/((kg·m-3)

初三物理讲义质量与密度学生版(第六章)

物理质量与密度 元认知教育机构考中研究中心

基础知识 一、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单位:千克(kg)常用:克(g)、毫克 (mg)、吨(t) 3、单位的换算关系1kg=103g 1mg=10-3g=10-6kg 1t=103kg 4、测量工具:天平 种类: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托盘挂在横梁上) 5、天平的使用方法 (1)天平的调节: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一放平,二回零,三调横梁成水平)。2)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 3)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2)天平的使用:1)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2)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3)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方便自己。增减砝码用镊子,移动游码平高低。) (3)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1)被称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即测量范围)。2)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弄湿、弄脏砝码。 3)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 二、密度 符号:ρ 1、物理意义: 密度是表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物质,比值不同的性质的物理量. 2、定义:质量与体积之比叫做密度。大小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 3、公式:ρ=m/v 4、单位主单位:千克/米3(kg/m3)常用单位:克/厘米3(g/cm3) 5、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克/厘米3=103千克/米3 或1×103kg/m3=1g/cm31L=1dm3 =10-3m3;1ml=1cm3=10-3L=10-6m3 6、常见物质的密度值: 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 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7、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同种物质, 密度值一般相同 ,不同的物质密度值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决定, 跟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

测量物质密度教案

1、学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2、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形成初步观察能力. 2、尝试设计不同情况下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引导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问题. 教材内容详解 一、量筒的使用 1、量筒是用来测定液体体积的仪器.利用排液法也可以间接测定固体的体积. 二、测不规则固体物质的密度 固体的质量可直接用天平测得,外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通过“排水法”来测量,从量筒中读出水面指示的刻度,两次体积之差就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也就是物体的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ρ=V m 得出密度. 三、测液体的密度 液体的体积可以直接用量筒测出,其质量就要通过“补差法”来测定,即先称出容器的质量,再称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两者之差就是倒人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再根据ρ=V m 求得密度. 氩的发现 18世纪末,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凯文迪许,在做化学实验时,从通电的水银中电解出一个小气泡,这个小气泡很顽固,无论怎样放电,它也不肯与氧气化合,他把这种顽固的 小气泡称为空气中的另一种浊气,但他没有再深入研究小气泡,轻易地把小气泡放走了. 在他逝世后100年,物理学家瑞利和化学家拉姆赛重新做了他的实验,也找到了这种小 气泡,在精确测量时,他们发现从空气中提取混有小气泡的氮的密度为 2kg /m 3,而从氨气 中取得的氮的密度是.250 5kg /m 3,虽然二者仅差 7kg /m 3,但瑞利他们由于不放过这一细 微差异而执着地研究下去最后确定这种小气泡是当时还不知道的气体“氩”,并因此荣获1904年的诺贝尔奖. 课内练习 题型I 双基巩固 例1 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 ) 答案:C A 、实验中,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 、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 、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量筒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 D 、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 分析:因为量筒里的液体的体积V 等于它的高h 和横截面积S 的乘积,即,V=Sh .当体积相同的液体倒入量筒时,截面积较小的量筒液柱必定较高,这样量筒上每mL 刻度的间隔就较大,读数就会较精确.因此,量筒通常要做成细而高的圆筒形. 例2 在“测定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了如下几个步骤: A 、在量筒内倒人一定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 l ; B 、用天平称出金属块质量m ; C 、将天平置于水平台上,调节平衡;

第6章 质量与密度_带答案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讲义编号:06 组长签字:签字日期:

③ 保持天平清洁、干燥,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盘上,也不要把砝码弄湿,弄脏,以免锈蚀。 (二)、密度 1. 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 公式:V m = ρ 3. 单位:3 33/10/1m kg cm g = 4. 含义:以水为例 :ρ水=1.0×103kg/m 3 其物理意义为:体积为1 m 3的水的质量为1.0×103kg 。 5. 应用:(1)求物体的体积(ρ/m V =)或质量(V m ρ=);(2)测出物体密度来鉴别物质。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 量筒的使用 ① 看:首先认清量筒采用的单位、量程、分度值; ② 放:应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 ③ 读:当液面是凹形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底部保持水平;当液面是凸形时,视线应与凸液面的顶部保持水平。 2. 测量液体密度的步骤 ① 将适量的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天平称出杯与液体的总重量1m ; ② 将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 ③ 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2m ; ④ 计算液体的密度:V m m V m 2 1-= =ρ 3. 测量固体的密度 ① 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 ; ②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1V ; ③ 用细线拴住固体,轻放浸没在水中,读出放入固体后水的总体积2V ; ④ 计算固体的密度:1 2V V m V m -== ρ (四)密度与社会生活 1. 密度与温度 ① 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物质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减小(个别物质除外,如水4℃时密度最大)。 ② 热气球原理:空气受热,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减小而上升。 2. 密度与物质 鉴别 ① 原理:密度是物质的基本特性,不同的物质的密度不同; ② 方法: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被鉴定物质的密度,与标准密度表比较即可。如果仅通过密度无法鉴别,就需要根据物质的其他性质,如颜色、气味、硬度、电学性质等进一步鉴别。 三、课堂练习 质量

初中物理_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设计

课后提升 1、某工厂生产酒精,技术员采用抽测酒精密度的方法对酒精检查,技术员小张做如下实验:⑴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盛有酒精的烧杯的质量,测的总质量是103.6g 。 ⑵把烧杯中的一部分酒精倒入量筒中,酒精的体积如图中的乙所示。 ⑶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酒精的质量,天平上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下图的甲。 甲 把步骤⑴、⑵、⑶中测量的数据填如下面的表格中,求出酒精的密度。 烧杯和酒精的质量m/g 烧杯和剩余酒精的质量m/g 量筒中酒精的质量m/g 量筒中酒精的体积 V/cm 3 被测酒精的密度ρ/ (g.cm -3 ) 实验评估:某技术员小刘在测量酒精的密度时采用了下列操作步骤: ⑴用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 1 ⑵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酒精,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为m 2 ⑶将烧杯中的酒精倒入量筒,读出量筒中酒精的体积V ⑷根据计算密度的表达式ρ=m 2-m 1/V ,计算酒精的密度。 请你对小刘和小张两人的测量进行评估,你认为谁的方法产生的误差小?并对你认为误差较大的操作方法进行分析,说明误差主要产生在哪里? 50g10g 5g 0 1 2 3 4 5克 10 20 30 40 50 mL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用天平测物体质量,但对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收集整理等方面的能力训练还是不多。在本节学习了用量筒测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之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能力自主完成本实验。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质量、密度的概念和密度计算公式后进行的,内容包括了量筒的使用、测盐水和不规则物块的密度这些知识与技能。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利用密度的公式ρ=m/ν去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所以本节课起到了巩固上节课内容的作用,同时也是密度知识具体应用的一种体现,充分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 在学本节课开始,同学们首先认知了量筒,并学习了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而用量筒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是一种新方法,即等量占据空间的替代方法,如果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方法对于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学好这种方法有助于以后浮力知识的学习,所以这一环节可做难点学习。 对于测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同学们已经有了密度知识的基础,他们应能说出大致的方案:(1)先用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2)在测出小石块的体积(3)利用密度公式ρ=m/ν算出。对于怎样具体测出小石块的体积学生不是很容易想到的,所以在这一环节要攻破这个难点。 对于测盐水的密度,同学们也能制定出大致的方案,但在该实验中如何减小实验误差、制定最佳探究方案学生不是很容易想到,由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很多学生由于受前面“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的影响,往往制定出这样的方案: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再测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再将烧杯内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测盐水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ρ=m/ν算出,学

测量物质的密度复习

测量物质的密度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 会用天平、量筒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并会简单的误差分析 (2) 会用各种特殊的方法测量密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习题训练各种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的方法,将各章节知识融会贯通。 (2)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地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会用天平、量筒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的解题方法与误差分析 三、教学难点 会用各种特殊的方法测量密度 四、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测量物质的密度》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本节知识涉及了力学中两个重要的物理量质量和密度,而特殊测量密度的方法又涉及到压强、浮力、杠杆等力学知识,因此测量密度相当于一条主线,将整个初中物理力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正因为如此,对于本知识点的剖析和把握显得尤为重要。 五、考试情况 (一)近六年荆门市物理中考测量物质的密度相关试题及分值。 1、2009年,选择题(2分)。 2、2011年,实验题:测量金属块的密度(6分)。 3、2012年,选择题(3分)。 4、2013年,实验题: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5分) 5、2014年,选择题(3分)。 (二)测量物质的密度中考考点分析 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经常出现在中考题里,几乎是每年中考的必考题,虽说变化多端,但只需把握实验测物体密度的原理:ρ=m/V;通常考查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实验步骤的正确填写、排序或设计实验步骤;分析实验数据的误差及产生原因;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实验方案的评估及改进;运用特殊方法测密度,如压入法、坠入法、饱和溶液法,结合浮力、压强、杠杆的知识对于求密度等.包括对实验过程的科学评估(即误差分析),分析归纳,语言表达等能力. 六、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Array【基础知识储备】回顾书本内容,重温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一 1、密度测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即要测出物质的_____和 _______再根据这两个物理量利用公式____________来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2、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分别用什么工具来测量:___ _______。 3、请简单总结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4、请填出这只量筒量程是,分度值是。 5、如图量筒的示数量筒中的水面是凹形的,观察时,视线要____________。 基础知识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测量物质的密度

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测量物质的密度一节主要内容导学 1.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1)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 (2)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固体体积的方法 2. 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密度 (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密度 二、测量物质的密度一节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结构网 1. 量筒的使用 (1)使用前应观察所用量筒(杯)的和最小刻度值,以便选择适合被测物体的量筒(杯)。了解最小分度值,才能正确记录。 (2)读数时,量筒(杯)一定要放在水平台上,视线要与液面,若仰视,读数偏低,若俯视,读数会偏高。若液面为凸形,视线应与凸形液面的处相平,若液面为凹形,视线应与凹形液面的处相平。 2.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密度(以盐水为例) (1)实验目的: (2)实验器材:

3. 测量固体的密度(以小石块为例,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1)实验目的是 (2)实验原理是 (3)实验器材: (4)实验步骤: A.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m ; B.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 1; C. 用细线拴好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录水面到达的刻度V 2; D. 根据公式V m = ρ 计算石块的密度为: 实验记录表格: 4. 测量固体的密度(以塑料块为例,密度小于水,形状不规则)的密度 方法步骤: ⑴用天平测出塑料块的 ⑵ 将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 ⑶ 将塑料块、铁块用细线拴在一起,铁块在下,塑料块在上; ⑷ 将铁块浸没在水中,量筒中液面刻度为v 1;将塑料块用该铁块拽着也浸没在水中,量筒中液面刻度为V 2 塑料块的密度表达式为: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一节重点和难点如何处理的思维方法 1. 本节重点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思维方法如下: 根据密度公式V m =ρ来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只要测出固体或液体的质量m 和体积V ,代入公式便可求得它们的密度。这是测量物质密度的整体思路。物体的质量用天平测量即可。但测量物体的体积可以注意一下办法。 (1)对于形状规则的几何体,可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长、宽、高等有关数据,根据体积公式算出体积。 (2)对于不规则形状的固体,可利用量筒(量杯)采用排液法测出体积。利用此法测固体体积时,必须将

密度专项练习

测量物质的密度 知识点一、量筒的使用 1. 量筒是测量体积的仪器。 2. 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必须与液面相平,若是凹液面,视线应与凹液面底部相平;若是凸液面,视线应与凸液面顶部相平。 知识点二、使用量筒测量液体或固体的体积 1. 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 2. 用量筒测密度大于或等于水的固体体积。 (1) 首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体积V 1,然后把固体用细线系好放入量筒中,这时水面上升到量筒的刻度V 2处,则固体的体积V= V 2 –V 1。 (2) 如果被测物体体积过大,无法放入量筒中,则可采用“溢水法”,即将物体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同时将溢出的水倒入量筒中,量筒读数的数据就是该物体的体积。 (3) 用量筒测密度小于水的固体的体积。可采用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浸没于量筒内水中对应的体积V 1,然后将被测固体和重物用细线系在一起浸没于水中,读取此时的体积V 2,则固体的体积是V= V 2- V 1。 知识点三、测量固体的密度 1. 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原理:V m = ρ,先测出物体质量和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解物体密度。 2. 实验器材:天平和砝码、量筒、烧杯、水、细线、待测物体。 3. 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不溶于水)密度的测量步骤: (1) 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m 。 (2) 向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测出这些水的体积V 1。 (3) 用细线拴住被测物体浸没水中,读出被测物体和水的总体积V 2。 (4) 由1 2V V m -= ρ求出被测物体的密度。 知识点四、测量液体的密度 1. 先测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 总,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后测量容器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 剩,测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 2. 计算V m m 剩 总-= ρ 知识点五:关于密度计算问题 1. 比例问题:适用于题设条件中已知某些物理量之间的语数关系或比值关系,求解未知量的比值等。 2. 鉴别物质:检验纯度,依据题设条件求出物体的密度,然后把求出的密度跟物质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物质的密度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

测量物质的密度 1.测量工具:密度测量的常用工具是量筒(量杯)、天平。用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体积;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1)量筒的使用:如图(1)所示,使用量筒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首先分清量筒的量程、单位和分度值(常见量筒单位是ml,1ml=1cm3,1l=1000ml=10-3m3;图(1)中,量筒量程 100 ml,分度值 2 ml);二、量筒使用时应放在水平桌面上;三、当液面是凸面时,视线应与凸液面的顶部保持水平;当液面是凹面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底部保持水平,图(2)中,红线表示正确读数的视线方向,此时读数为7.0ml)。

图(3)液体密度测量图(4)固体密度测量 1.测量物质的密度 密度测量是本节乃至本章的重点内容,在第六章中占据非常重要地位;也是常考内容,所以,对本节的学习更应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本节主要知识点有:量筒的使用、密度公式、液体密度测量、固体密度测量、密度计算和密度测量的实验探究。 中考中,有关本节知识点的考题会经常出现,属于常考内容。有关密度测量有时作为一个考题,有时也和其他知识点结合组成一个考题。考试内容主要集中在密度的测量方法、密度测量的步骤、密度测量注意事项和密度测量的实验探究。纵观历年中考,本节考点出现的考题所占分值一般在2-9分之间。 2.中考题型分析

中考中,本节考题出现的概率很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测量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有的也涉及到密度的概念。主要题型是选择题、填空题(更多的是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选择题、填空题考查密度测量的方法,实验探究题考查学生实验操作和实验技巧的能力。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 考点分类考点内容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 常考热点 密度测量的方法选择题或填空题,考查测量方法 密度测量的实验探究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技巧、分值较高 一般考点对密度测量过程的判断选择题、填空题,误差判断、方法判断 冷门考点给出要求设计实验出现概率较低,主要考查实验设计能力 ★考点一:液体密度测量 ◆典例一:(中考?济宁)小可为测量如图中酸奶的密度,先借助天平测量了一些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则酸奶的密度为kg/m3,然后观察了盒上标注的净含量,计算出酸奶的体积为ml。 测量步骤①测整盒酸奶的 质量 ②喝掉部分酸奶后,测 质量 ③用纯净水将喝掉的酸奶补齐后, 测质量 测量数 据 238.7g 151.3g 227.3g 【解析】整盒酸奶的质量减去喝掉部分酸奶后测得的质量即为喝掉 酸奶的质量,用纯净水将喝掉的酸奶补齐后测得的质量减去喝掉部分酸 奶后测得的质量即为所加水的质量,根据V=m ρ 求出所加水的体积即为喝

新人教版2013年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提纲,随堂练习,单元测试及答案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一、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符号是:m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1t=103kg 1g=10-3kg 1mg=10-6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质量的测量: (1)、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 5:托盘天平的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拔动游码,使游码位于标尺的左端的零刻度处; (3)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或左右摆动的幅度相 等.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4)测将物体放在左盘上,右盘放砝码,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 (5)读数: 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6)整理好器材 注意事项: A 、所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C、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注:失重时不能用天平称量质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V m ρ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 3 常用单位:g/cm 3 单位间换算关系:1g/cm 3=103 kg/m 3 水的密度:1.0×103kg/m 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密度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受到温度的影响,与质量、体积无关。 6:体积的单位:m 3 dm 3 cm 3 mm 3 L mL 1m 3=1000dm 3 1 dm 3=1000 cm 3 1cm 3 =1000mm 3 1L=1 dm 3 1 mL=1 cm 3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作者:张杰 【学习主题】测量物质的密度 【时间】1课时 【课程标准】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第六章第3节的学习内容。在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计算公式后进行,包括了量筒的使用、测不吸水不规则塑料块的密度和盐水密度这些知识与技能。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利用密度公式ρ=m/ν去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起到了巩固上节课内容的作用,是密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体现,也是学习力学的第一个关键实验,有助于以后浮力知识的学习,是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体的教学重点,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学情分析】 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对物质的属性──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了天平的使用方法。对密度概念与计算公式已有所了解;因为已经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结构得出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的方法,学生观察思考就能操作,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形状,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以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对于测液体的密度,同学们也能想出大致方案,但在该实验中如何减小实验误差、制定最佳测量方案学生不是很容易想到,很多学生由于受前面“用天平测液体质量实验”的影响,往往制定出不精确的方案,学生注意不到没把液体全部倒入量筒,有些残留在了烧杯内,使测的体积偏小,密度偏大,所以这一环节要做重点处理。 【学习目标】 1、尝试用密度知识鉴别生活中的物质。 2、通过实验进一步体会物质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7密度的测量与应用 讲义

个性化辅导讲义 课 题 密度的测量与应用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熟练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知道测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学会测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重点、难点 1、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熟练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及考试要求 教学内容 知识框架 考点1: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知识点 由于通过物质的密度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什么物质,所以我们就可以根据物质的密度来鉴别物质。看来要鉴别物质,首先要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由密度的定义可知,要想测量密度,首先要测出质量,在实验室中我们一般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天平。然后要测量被测物体的体积。 质量的测量这里我们不多讲,我们重点来讲体积的测量。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利用量筒或量杯来进行。 首先我们将量筒或量杯中放入适量(所谓适量,就是当放入被测物体(质量为m )后,水既要将被测物体全部浸没,水又不能超出量筒或量杯的最大刻度。)的水,记下此时量筒或量杯中水的体积V1;然后用细线系住被测物体,轻轻的放入水中记下水和物体的总体积V2,用V2-V1即可求出被测物体的体积。 1、如果物体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这时将它放入水中它将漂浮在水面上,这时我们也是不能测出物体的体积的。这时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测其体积。一种方法是用助沉法。(用其它密度大的物体和被测物体系在一起,沉入水中,当然这时助沉物的体积应该在V1中。)另一种方法是用细针将其按入水中,观察V2。当然如果物体的形状是规则的,或是可以将其分割成规则物体,我们就可以利用刻度尺来测量其体积了。 液体密度测量时,体积比较容易测量,用量筒或量杯就行了,关键是液体质量的测量。 首先我们要测出烧杯中液体和杯子的总质量m1,然后将液体倒入量筒或量杯中一部分,用天平测出剩余液体和杯子的总质量m2。液体的质量m=m1-m2。 计算ρ= 1 2V V m 2典型例题: 例1. 某金属板长1m ,宽50cm ,厚8mm ,测得其质量是35.6kg ,问这是什么金属? 分析:判断是什么金属,可以先求出其密度,然后参照密度表对照. 解答:因50cm=0.5m,8mm=0.008m ,体积为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平乡县职教中心张克强 教学过程设计

的盐水的密度,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呢?合作探究: 一、量筒的使用: (一)观察量筒归纳量筒测量液体密度的使用方法。 (二)使用方法: (1 )、如何测固体(石块)体积的方法(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一块总结使用量筒测固体的方法)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 i;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o V2与V i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学生观察本组量筒回答问题:(1)单位ml (2)最大量程100ml,最小分度值为1 ml (3)正确读数: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学生动手操作: 仃吐*11水的总你枳 石块的体积:V =V2 -V1 (2)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可采用 “溢杯法”测量其体归纳总结使用量筒测量不同物体体积的方法, 使学生 知道本 节知识 的原理, 进一步 熟悉测 量工具 的使用 方法, 培养学 生观察 能力, 总结能 力,从 实际操 作中总 结量筒 的使用 方法。 培养学 生的转 化思想, 引导学 生学会 使用量 筒测量 固体的 体积。

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 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3)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①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②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学生理解使用量筒测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用画图法表 示自己的方法图形可 以使学 生有一 直观的 感觉, 便于学 生理 解。 分组实验: 【测量形状不规则小石块密度】(播放课件)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重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 选择实验器材,将本组设计的测量方法的原理图按操作步骤的顺 序。 设计测量石块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学生自 主设计 测量小 石块密 度的实 验方 案。进 行实验 与收集 数据。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1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习目标 ⑴会阅读产品说明书,能参照说明书正确的调节、使用托盘天平,并养成阅读产品说明书的习惯 ⑵能区分量筒和量杯,会正确的使用量筒和量杯 ⑶养成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好习惯 重点 能参照说明书正确调节和使用托盘天平,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 难点使用天平和量筒的操作过程。 教具:托盘天平附砝码一套量筒1个(规格不同) 量杯1个烧杯细线小石块水木块等 学习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是质量,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基本属性? 2.用什么测物体的质量呢?天平的构造怎样? 【自学问题发现】 阅读课本托盘天平使用说明,完成下列问题 1、使用天平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天平左盘下沉应怎样调节天平的平衡?指针偏右时应怎样调节天平的平衡? 3、读游码刻度数时读游码左边数还是右边数? 【问题发现】 请将自学中发现的问题填在此处 以小组为单位用天平测量一定量水的质量,并记录数据。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填在此处 天平的右盘放置砝码,左盘放置需称量的物品,这是为什么?(想一想小组讨论)。 【迁移应用】 1、怎样用天平测出一团毛线的长度?

2、能否用称量是200g,感量是0.2g的天平称量一个苹果和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阅读课本自学】120页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面上的用具对照检查。 完成下列问题: 1、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 1cm3。 量筒或量杯使用时怎样放? 2、量筒与量杯有什么区别? 3、量筒与量杯的最大量程,分度值的意义,读数时视线应该怎样? (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 【问题发现】 请将自学中发现的问题填在此处 以小组为单位用量筒测量一定木块的体积,并记录数据。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填在此处 【探究讨论】 1、在测量容器的容积时,选用实验室和生活中常用的容器,如试管,锥形瓶,茶杯,碗等,容器中残留有液体或有液体洒出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测可乐瓶的容积,可乐瓶上标注的容量和你测出的容积相同吗? 【迁移应用】你能测量一只粉笔的体积吗? 【规律与方法】 【巩固与检测】 1、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题专题练习题

《6.3测量物质的密度》专题练习题 知识点回顾: 1、量筒的使用:液体物质的可以用量筒测出。 2、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 ①观察量筒标度的单位。1L= dm3 1mL= cm3 ②观察量筒的(最大测量值)和值(最小刻度)。 ③读数时,视线与量筒中凹液面的相(或与量筒中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3、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只要测量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ρ=就能够算出物质的密度。 质量可以用测出,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或量杯来测量。 专题练习: 实验探究题: 1.为了鉴别妈妈的银手镯是否纯银制成的,小芳利用电子天平,溢水杯、大小合适的烧杯、水等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A.将电子天平放在桌面上,调节底板水平 B.将手镯放在电子天平的托盘上,液晶屏显示如下图所示,则手镯的质量为________g;

C.用电子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为22.060g D.将手镯浸没到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用烧杯收集溢出来的水 E.用电子天平测量溢出来的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24.460g 则手镯的密度为________g/cm3(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评估:①若测量前,电子天平底板没有调水平,则测得的质量偏________(填“小”或“大”).②由于溢水管口残留有少量水,由此会导致测得的密度偏 ________(填“小”或“大”). 2.学校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量某液体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端移动. (2)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A的体积为________cm3 .(3)将量筒中的液体A全部倒入空烧杯中,把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6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辅导教学案(拔高版)

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质量可以用托盘天平测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认识量筒和量杯 1)量筒:细而高量杯:上粗下细 2)量筒的刻度均匀,量杯的刻度不均匀,上密下稀。

)使用量筒或量杯前要观察他们的分度值和量程。 )使用量筒或量杯时要把它们放在水平桌面上。 )读数时,无论液面时上凸还是下凹,视线都要与凸面或凹面在同一直线上。 5、如何用量筒测沉于水的物体的体积? 铝块的体积:V=V2-V1

)给量筒盛适量的水,记下体积为 )用细线栓住物体,放入量筒中完全沉没,记下此时的体积v2 )则物体的体积为V=V2-V1 )排水法:形状不规则而且密度大于水且不溶于水的固体的体积测量常用此法。

(2)压入法:形状不规则,不溶于水而在水中又不能下沉的固体适用于此方法。压入法是指物体漂在水面上时,可使用一细长钢针(或其他细长物体)将它压入到浸没,即可测出物体体积。 (3)沉坠法:沉坠法是指不能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可在其下面悬挂一密度大的物体 如图乙所示,分别读出铁块浸没时水面所指刻度 则物体体积为V=V2-V1。 (4)饱和法:可用于测能溶于水的固体体积 后添加食盐,再把需测食盐放入量筒中

【答案】乙59 【例2】在实验室中常用沉坠法测蜡块的体积,将一金属球和蜡块用线连在一起,放入量筒内的水中,如图所示,则该蜡块的体积为 A.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能较准确地读数 D.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 【答案】C §知识小结

测量物质的密度 考点汇总新版新人教版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2)

根据液面的位置正确读数,读数时不能将量筒用手拿起 要适当估读 如图所示的量筒是以为单位标度的,分度值是 则读出的液体的体积与真实值相比(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点拨:题图所示的量筒靠近筒口的最大刻度为“50”,附近标有“ 量筒每个小格代表2 mL,表明该量筒的分度值为 液体、固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测液体的体积——直接测量法:将液体倒入量筒,根据液面的位置直接读取液体的体积。 如测量不规则

体积 用一细长针刺入被测物体并用力将其压入 注意:测不规则的易溶于水的固体体积时,可以用其他物质代替水,如面粉、细沙等。 【例】如图所示,用排水法测量石块的体积,则石块的体积是cm3。 答案:12 点拨:由图可知,石块排开水的体积是乙图量筒中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减去甲图中水的体积,即V 3-24 cm3=12 cm3。 石=36 cm

=。 、量筒、细线、石块、水、烧杯。 由量筒口慢慢将石块浸记下石块和水的总体积 根据公式计算石块的密度ρ ==。 从而使测得的密度值偏大。 填“左”或“右”

测金属块的体积。小明把金属块放到盛有50 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高后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请你依据给出的密度表确定,组成金属块的金属可能是。 几种物质的密度(kg/m3) 铅11.4×103 质量为54 g =,==2.7 g/cm103 =。

==。 ==。这种做法从理论上来说是正确的但由于从量筒向烧杯倒液体时不可能全部倒出 (1)小梦用调好的天平按图中甲、乙、丙的顺序进行实验 盐水的密度是kg/m

质量和密度-复习(工业)-欧文宇

龙文教育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

讲义:质量和密度--复习 {考点内容与解读} 考点(1)--质量的概念 (1)定义: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 m 表示. (2)基本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毫克(mg)、克(g)、吨(t). (3)换算关系:1 t=103 kg,1 kg=103 g,1 g=103 mg. (3)理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或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考点(2)--质量的测量 (1)测量工具:天平(托盘天平). (2)正确使用天平: ①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调至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②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或在中线处等幅度摆动. ③称:左物右码,用镊子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使天平平衡. ④记:右盘所有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示的质量值就等于物体的质量,即 m 物=m 砝码+m 游码。 ⑤整: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整理仪器. 考点(3)--密度 1.定义:组成某种物质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字母ρ表示. 2.公式:ρ=m/V 3.单位:kg/m3、g/cm3;换算关系:1 g/cm3=1×103 kg/m3. 4.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物理意义:体积为1 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 kg. 考点(4)--测量物质的密度 1.实验原理:ρ=m/V 2.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细线. 3.测量固体密度(密度比水大)的步骤: (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 (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3)用细线拴好物体,放入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 (4)计算出密度ρ=m/(V2-V1) 4.测量液体密度的步骤: (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2)把烧杯里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液体的体积V; (3)用天平称出剩余的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2.

质量与密度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新 -课- 标-第 -一-网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教学重点:量筒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盐水、铁块、石块、水、烧杯、细针等)、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菊花石块形成于距今约2.8亿年前。其成分为天青石与栖霞岩,内含丰富的硒、锶、铋等多种微元素,对人有强身健体、抗癌益寿作用。现在我想知道这块石头的密度,该怎么做呢? 我们本节课就来探究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推进新课X k B 1 . c o m 探究点一 量筒的使用 提出问题 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 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测这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密度?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 分析总结 由公式ρ=m V 可知,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可算出密度,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 用数学上的方法测得。例如: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和液体体积就需要用我们今天学习的量筒来测量。 学生自学 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和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每小组同学观察桌面上的100 mL 量筒的结构,回答下面问题: 1.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 3)?1 mL =________cm 3。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测量值)是多少?

2020届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1讲科学测量与物质的密度试题

一、物质科学(物理) 第1讲科学测量与物质的密度 知识梳理 【复习重点】 1.长度的测量 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特殊的测量方法:①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即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后再求得单一长度;②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即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在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和终点,然后拉直测量;③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即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④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即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以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误差及其处理: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产生误差的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和人为因素。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减小误差的方法为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或用更精密的仪器。 2.体积的测量 (1)固体体积的测量 长方体、柱形体等形状规则的固体可以用刻度尺先测量有关长度再用相关体积公式计算而得。 不规则的固体可以用细线绑住物体在量筒中用“排水法”进行测量。若被测固体密度小于水,则可用“针压法”或“悬物法”进行测量。 (2)液体体积的测量 液体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注意选择量筒的规格,一般要求被测液体的体积不小于量筒的分度值,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量筒是测量体积的仪器,温度变化将导致形状变化而影响其准确性,不能用作化学反应和配制溶液的容器。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要求平视凹液面底部,若俯视则读数偏大,实际体积偏小;若仰视则读数偏小,实际体积偏大。 3.质量及其测量

测量物质的密度(基础) 知识讲解

测量物质的密度(基础) 【学习目标】 1、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2、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3、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 4、分析和解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误差。 【要点梳理】 要点一、体积的测量 1、量筒: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如图1所示 (1)量筒上的单位一般是ml,1ml=1cm3 (2)量筒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①选:选择量程与分度值适当的量筒; ②放: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 ③测:若量筒内的液体内有气泡,可轻轻摇动,让气泡释放出来; ④读: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面的中部相平,即要与凸液面(如水银)的顶部或凹液面的底部(如水)相平,如图2乙所示。 2、测量固体的体积 (1)形状规则的固体可以用刻度尺测量相关的数据,再根据体积公式计算出来。 (2)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可以用“排液法”间接地测定 ①下沉物体(如金属块、小石块等等)的测量方法 a、先在量筒内倒入适量水,读出其体积V1; b、将物体用细线拴住轻轻放入水中,并使水全部淹没固体,读出水和固体的总体积 V2; c、计算固体的体积V=V2-V1。 ②漂浮物体(如石蜡、木块等等)的测量方法:沉坠法或针压法 沉坠法就是将漂浮的被测物体和能沉入水中的物体用细线拴在一起(物在上重锤在下),先用手提着待测物体上端的细线,将重锤沉入水中(被测物体不能接触到水),读出此时量筒的示数V1;再把被测物体和重锤一起沉入水中,读出此时量筒的示数V2;最后计算固体的体积V=V2-V1。 针压法,和下沉物体的测量方法相似,只不过是设法用细针将被测物体压入到水中使

其全部浸没。 要点二、密度的测量 1、测量的原理:根据可知,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用量筒测出物体的体积V,就可以求出它的密度。 2、测量方法 ①固体的密度 要点诠释:固体的质量可直接用天平称得,外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通过“排水法”来测定,然后,根据密度定义求得密度。 步骤: a、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b、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的水的体积V1; c、把石块放入量筒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 d、算出石块的体积V=V2-V1; e、利用公式算出石块的密度。 ②液体的密度 要点诠释:先测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然后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液体,并测出这部分液体的体积,再称出容器与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两者之差就是量筒内液体的质量,再用密度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 步骤 a.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b.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记下体积V; c.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算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 d.利用公式算出盐水的密度。 【典型例题】 类型一、量筒的使用 1、如图1所示的量筒是以为单位标度的,最小分度值是;测量时如果如图那样读数,则读出的液体体积与真实值相比(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思路点拨】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首先要明确量筒的计量单位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凹处所对刻线相平,不要仰视或俯视。 【答案】毫升(ml);2ml;偏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