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课件

合集下载

1.2.2 反应热计算(课件)高二化学(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19张PPT)

1.2.2 反应热计算(课件)高二化学(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19张PPT)
根据盖斯定律:
∆ H= ∆ H3+ ∆ H2
= ∆ H2- ∆ H1
=+205.9kJ/mol-131.5kJ/mol
=+74.4kJ/mol
答: CH4(g)=C(s)+2H2(g) 的∆ H=+74.4kJ/mol。




已知:
①2CO(g)+O2(g)=2CO2(g) ΔH1=-566 kJ·mol-1;

-1
B.该反应热ΔH=+(a-b) kJ·mol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
总能量
D.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放
出a kJ能量
解析 观察题给图像可以得到,上述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
量,为吸热反应,其中反应热ΔH=+(a-b) kJ·mol-1。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
同的倍数。
例如:
2H2(g)+O2(g) = 2H2O(g)
∆H1=-483.2kJ/mol
H2(g)+1/2O2(g) = H2O(g)
∆H2=? -241.6kJ/mol
对于相同的反应,化学计量数增大n倍,反应热也相应增大n倍。




已知:①CH4(g)+2O2(g)=CO2(g)+2H2O(l)
分别求算它们各自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可求出总热量。
n(气体)=0.5 mol,
n(CH4)=0.5 mol×4/5=0.4 mol,
n(H2)=0.5 mol×1/5=0.1 mol。
燃烧后恢复至室温,H2O为液态,所以放出热量:
Q=0.4 mol×(-ΔH1)+0.1 mol×(-1/2ΔH3)

高中化学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优秀课件

高中化学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优秀课件

A.ΔH2>ΔH1 C.ΔH1+ΔH2=ΔH3
B.ΔH1+ΔH2>ΔH3 D.ΔH1<ΔH3
D
(二)“叠加减〞法--正向思维 消掉目标方程中没有的物质
C(s)+O2(g)=CO2(g)
△H1=-393.5 kJ/mol
-) CO(g)+1/2O2(g)=CO2(g) △H2=-283.0 kJ/mol
第三节 化学反响热的计算
一、盖斯定律
化学反响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响热 总是相同的。
化学反响的反响热只与反响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 而与反响的途径无关。
态:物质种类、物质的量、物质的状态及环境条件
A
ΔH
B
ΔH1
ΔH2
C
ΔH=ΔH1+ΔH2
阅读教材P11~12
2H2(g) +O2(g) =2H2O(l) △H1 < 0
5、反响热的大小比较 (江苏)以下热化学方程式程中△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C
①C(s)+O2(g)=CO2(g) △H1 C(s)+1/2O2(g)=CO(g) △H2
状态:s→l→g 变化时,会吸热; 反之会放热。
②S(s)+O2(g)=SO2(g) △H3 S(g)+O2(g)=SO2(g) △H4
(2)“叠加减〞法 ①P4(白磷,s)+5O2(g)===P4O10(s) ΔH1=-2 983.2 kJ·mol-1 ②P(红磷, s)+5/4O2(g)=1/4P4O10(s) △H2= -738.5 kJ/mol ③P4(白磷,s)===4P(红磷,s) ΔH= ? 。 ③ = ① - 4×②
k〔J/2m〕oCl O(g)+1/2O2(g)=CO2(g) △H2=-283.0 kJ/mol

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反应热的计算课件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反应热的计算课件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心点火升空。陈冬、刘洋、蔡旭
哲3名中国航天员乘坐神舟十四号
载人飞船飞赴中国空间站。17时
42分,神州十四号成功对接空间
站,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资料】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l)作燃料,N2O4(l)作氧化剂时,反应生
成CO2、N2和水蒸气。已知:
① C2H8N2 (l) + 4NO2(g) = 2CO2(g) + 3N2(g) + 4H2O(g)
A
B
ΔH2 > 0
ΔH1
ΔH2
0
Part 2 盖斯定律的应用
意义:
在众多的化学反应中,有些反应难以直接测得反应热。
若某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由另外几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相
加相减而得到,则该反应的反应热也可以由这几个反应的反
应热相加减而得到。
例题) = CO(g)
C(s) +O2 (g) = CO2(g)
CO(g) +
C(s) +O2 (g)
1
2
O2(g) = CO2(g)
ΔH1
ΔH
CO2(g)
ΔH2
CO(g) +


O2(g)
ΔH= ?
ΔH1= -393.5KJ/mol
ΔH2= -283.0KJ/mol
ΔH= ΔH1 - ΔH2
= -393.5KJ/mol - (-283.0KJ/mol)
= -110.5KJ/mol
H2(g) + O2(g) = H2O(l)


H2(g) + O2(g)
ΔH2
H2O(g)
ΔH1
ΔH3
H2O(l)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课件.ppt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课件.ppt
知识聚焦 难点突破 当堂过关
难点突破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⑤ΔH与物质的状态有关。等量的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液 态水肯定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多,等量的气态反应物 反应放出的热量肯定比固态反应物放出的热量多。
知识聚焦 难点突破 当堂过关
难点突破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3)图示比较法 反应热是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 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 差,即ΔH=E生-E反,画出化 学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 后,依据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高低关系可 以很方便地比较ΔH的大小。这种方法称为图示比较法。 例如,S(g)+O2(g)===SO2(g) ΔH1=-a kJ·mol-1; S(s)+O2(g)===SO2(g) ΔH2=-bkJ·mol-1。
α(N2)=0.125mmolol×100%=25%。
知识聚焦 难点突破 当堂过关
当堂过关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2.已知在一定条件下,CO的燃烧热为283 kJ·mol-1,CH4的 燃烧热为890 kJ·mol-1,求1 mol CO和3 mol CH4组成的混 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充分燃烧,释放的热量为________。 答案 2 953 kJ 解析 Q=283 kJ·mol-1×1 mol+890 kJ·mol-1×3 mol= 2 953 kJ。
知识聚焦 难点突破 当堂过关
难点突破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4)NH4Cl(s)+H2O(l)===NH4Cl(aq) ΔH=Q 则第(4)个方程式中的反应热是________。 答案 +51.4 kJ·mol-1 解析
利用盖斯定律知,(3)+(2)-(1)=(4),则ΔH=-52.3 kJ·mol -1+(-72.3 kJ·mol-1)-(-176 kJ·mol-1)=+51.4 kJ·mol- 1。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ppt课件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ppt课件
自学导引
一、盖斯定律 1.盖斯定律的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 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或者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 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盖斯定律的解释: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化学 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两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 思考题1 如何用能量守恒的原理理解盖斯定律? 答案 盖斯定律体现了能量守恒原理,因为化学反应的 始态物质和终态物质各自具有的能量是恒定的,二者的能量 差就是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只要始态和终态定了,不论 途经哪些中点状态,最终的能量差就是固定的。
切关系
思维激活
在化学科学研究中,常常需要通过实验测定物质在发生 化学反应时的反应热,但是某些反应的反应热,由于种种原 因不能直接测得,只能通过化学计算的方式间接地获得。在 生产中对于燃料的燃烧,反应条件的控制以及“废热”的利 用,也需要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反应热的计算要依据什么来进行?
自学导引
一、怎样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1.热化学方程式与数学上的方程式相似,可以移项同 时改变正、负号;各项的系数包括ΔH的数值可以同时扩大或 缩小相同的倍数。
B.-1638 kJ·mol-1 D.126 kJ·mol-1
知识点2:有关反应热的综合考查
例2 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O2(g)=H2O(l) ΔH=-285.8 kJ·mol-1
C3H8(g)+5O2(g)=3CO2(g)+4H2O(l) ΔH=-2220.0 kJ·mol-1
知识点2:盖斯定律的应用
例2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CH3COOH(l)+2O2(g)=2CO2(g)+2H2O(l) ΔH1=- 870.3 kJ·mol-1
(2)C(s)+O2(g)=CO2(g) ΔH2=-393.5 kJ·mol-1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ppt课件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ppt课件
三、中和热的测定
环形玻璃搅拌棒、实验大概步骤、操作注意之处及原因
2
第二节 燃烧热
一、燃烧热
.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
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
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
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3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一、盖斯定律(主要是应用)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 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 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2、运用:根据盖斯定律,可以设计反应求出另一个反应的 反应热。
11
化学平衡图像
速率——时间(判断改变条件、平衡移动) 转化率——温度——压强(定一变二)
转化率——T/P——时间(先拐先平数值大)
二、化学平衡常数
表达式、K值只与温度有关、转化率的计算 计算题(列出起始、转化、平衡浓度)
12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金属腐蚀快慢的规律:在同一电解质溶液中,金属腐蚀的 快慢规律如下: 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 >有防腐措施的腐蚀
防腐措施由好到坏的顺序如下: 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牺牲负极的正极保护法>有一般 防腐条件的腐蚀>无防腐条件的腐蚀
13
反应方向判断依据
• 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 判读依据为:
• ΔH-TΔS〈 0 反应能自发进行
• ΔH-TΔS = 0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课件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课件

知识点二 反应热的计算 1.计算依据 反应热的计算依据有_热__化__学__方__程__式__、__盖__斯__定__律__和__燃__烧__热__的数据。 2.举例 已知:(1)C(s)+O2(g)===CO2(g) ΔH1=-393.5 kJ/mol (2)CO(g)+12O2(g)===CO2(g) ΔH2=-283.0 kJ/mol 若 C(s)+12O2(g)===CO(g)的反应热为 ΔH。根据盖斯定律,知:
解析: 反应吸热、放热与是否需要加热没有必然联系,A 错误;反应热表 示反应中的热效应,不仅指放热,也包括吸收的热量,B 错误;根据盖斯定律可 判断 D 错误。
答案: C
2.已知 25 ℃、101 kPa 条件下: (1)4Al(s)+3O2(g)===2Al2O3(s) ΔH=-2 834.9 kJ·mol-1 (2)4Al(s)+2O3(g)===2Al2O3(s) ΔH=-3 119.1 kJ·mol-1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等质量的 O2 比 O3 能量低,由 O2 变 O3 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 O2 比 O3 能量低,由 O2 变 O3 为放热反应 C.O3 比 O2 稳定,由 O2 变 O3 为吸热反应 D.O2 比 O3 稳定,由 O2 变 O3 为放热反应
B点相当于反应体系的_终__态___,
山的高度相当于化学反应的
反应热。
从 从SL→→LS, ,ΔΔHH12<>00, ,体 体系 系__放吸____热热______; ; 据能量守恒,_Δ__H_1_+__Δ_H_2_=__0__
3.意义
1有些反应进行得_很__慢___ 2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 3有些反应的产品_不__纯___
B.ΔH3=ΔH1+ΔH2

反应热的计算 盖斯定律-高二化学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反应热的计算   盖斯定律-高二化学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C(s)+O2(g)=CO2(g) ) △H1=-393.5kJ/mol 由盖斯定律:△H3 + △H2 = △H1 ∴△H3 = △H1 - △H2 = -110.5 kJ/mol
H3
H2
C(s) H1 CO2(g)
ΔH1 =ΔH1+ΔH2
例2、已知
①2CO(g) + 1/2 O21(g) ====CO2(2g) ΔH1= —283.0 kJ/mol ① ×2
ΔH4
ΔH5 C
终态
殊途同归
无论途径如何:ΔH ==ΔH1+ΔH2 ==ΔH3+ΔH4+ΔH5
➢ 多角度理解盖斯定律
(1)途径角度
终态(L)
始态(S)
反应热
如同山的绝对高度与上山的途 径无关一样,A点相当于反应体系 的始态,B点相当于反应体系的终 态,山的高度相当于化学反应的 反应热。同一起点登山至山顶, 不管选哪一条路走,历经不同的 途径和不同的方式,但山的高度 是不变的。
5、盖斯定律的应用
例1:已知:①C(s)+O2(g)= CO2(g) △H1=-393.5kJ/mol
②CO(g)+ ½ O2(g)= CO2(g) △H2=-283.0kJ/mol
求:C(s)+½ O2(g)= CO (g) 的反应热△H3
CO(g)
C(s)+½O2(g)=CO(g) △H3=? +) CO(g)+½O2(g)=CO2(g) △H2=-283.0 kJ/mol
A .a < b B.a = b C.a > b
D .无法确定
5、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热量为QkJ(Q>0),经测定完全吸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1、根据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时能量的变化计算 △H = E(断裂时吸收的能量) — E(形成释放 的能量)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大小计算
△H = E(生成物的总能量) — E(反应物的总 能量)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3、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 反应热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4、根据物质燃烧热的数值计算: Q(放) =n(可燃物) × | △H (燃烧热) |
2.注意:当热化学方程式同乘或同除一个数时, ΔH也 必须同乘或同除这个数。 当反应方向改变时,相应的ΔH符号相反,但 数值相等,书写时“+”不能省略。 运算时ΔH要带“+”、 “-”进行计算。
【3】已知
① CO(g) + 1/2 O2(g) = CO2(g) ② H2(g) + 1/2 O2(g) = H2O(l) ΔH1= -283.0 kJ/mol ΔH2= -285.8 kJ/mol
∴ △ H3 = △ H1 - △ H2 = -393.5 kJ/mol -(-283.0 kJ/mol) = -110.5 kJ/mol
一.盖斯定律:
A
△ H1
△ H 1< 0
△ H3
B
△ H2
C
D S
△ H2 > 0
L
△H
△H= △H1 + △H2 + △H3
△ H1 +△ H2 ≡ 0
1、 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 成,其反应热相同。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 态和终态有关, 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实质:能量守恒定律 3、意义:可以间接计算难以直接测定的反应的 反应热。 4、应用
选修4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高二化学备课组 薛宏亮
学习目标
1、能熟练运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2、能归纳总结出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科学实验测得,250C 101kPa下,
C(石墨) 的燃烧热为 393.5kJ •mol①
C(g) + O2 (g) = CO2 (g) △H1 =- 393.5kJ •mol(g) +
【解】: ③ = ②×2 -① ΔH= ΔH2×2 - ΔH1
=( - 534×2 -67.2 )= -1135.2kJ/mol
盖斯定律应用的技巧方法
1.关键:观察所给热化学方程式与所求热化学方程式 之间的关系,包括物质关系、系数关系,适当将已知 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加减乘除,从而得到所求方程式, 然后将相应的ΔH进行加减乘除。
(g) = CO2 (g) △H2 =- 283.0 kJ •mol 提出问题: 在化学科学研究中,有些反应的反应热可以 通过实验测得,但有些反应的反应热很难直接测得,我们 怎样才能获得它们的反应热数据呢?
② CO 1/2O2
CO 的燃烧热△H2 = - 283.0 kJ •mol-
如何得到:C(s)+1/2O2(g)=CO(g)的燃 烧热△H ?
×2
2HCl(g) 2 H2(g)+ 2 Cl2(g) == 4
+
△ H2 × 2 △ H3
求 ③ 2H2O(g)+2Cl2(g) == 4HCl(g) + O2(g)
③ == ①×2 + ② ×2 △H3 == △H1 ×2 + △H2 ×2
【2】发射火箭时,常用N2H4(肼)在NO2中燃烧,
③C2H5OH(l) + 3 O2(g) = 2CO2(g) + 3 H2O(l) ΔH3= -1370 kJ/mol 试计算④2CO(g)+ 4 H2(g)= H2O(l)+ C2H5OH(l) 的ΔH
解:④ = ①×2 + ②×4 - ③ ΔH = ΔH1 ×2 + ΔH2 ×4 - ΔH3
2 CO(g) + O2(g) = 2CO2(g) ΔH1= -566.0 kJ/mol 4 H2(g) + 2O2(g) = 4 H2O(l) ΔH2= -1143.2kJ/mol +) 2CO2(g) + 3 H2O(l) = C2H5OH(l) + 3O2(g) ΔH3 = + 1370 kJ/mol 2CO(g)+ 4 H2(g)= H2O(l)+ C2H5OH(l) ΔH =-339.2 kJ/mol
盖斯定律的应用
1)虚拟路径法
若一个化学反应由始态转化为终态可通过不同的途径 ( 如

图 ),
,则 ΔH
与 ΔH1、ΔH2、ΔH3、ΔH4、ΔH5 之间有何关系?
ΔH=ΔH1+ΔH2=ΔH3+ΔH4+ΔH5
2)加减乘除法
【1】 298K,101kPa条件下:
① 2 H2O(g) ==

2 H2(g)+ 1/2O2(g) △H1
5、根据比热容公式计算:
Q = cm △t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根据化学键的键能变化计算ຫໍສະໝຸດ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大 小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
根据物质燃烧热的数值计算:
反 应 盖斯定律 热 1 、内容 的 2、实质 计 算 3、意义 方 4 、应用 法
根据比热容Q = cm △t
解决问题
CO(g) H2
H1
△H1 = △H2 + △H3
H3 C(s)

CO2(g)
C(g) + O2 (g) = CO2 (g) △H1 =- 393.5kJ /mol
② CO(g)
+ 1/2O2 (g) = CO2 (g) △H2 =- 283.0 kJ /mol C(s) + ½ O2(g) = CO(g) △H3=?
③ 2 N2H4(g)+ 2NO2(g)== 3N2(g)+4H2O(l) △H=?
生成N2、液态H2O,同时产生大量的热。写出该反 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已知: ① N2(g) +2O2(g)== 2NO2(g) △H1=+67.2kJ/mol 2 H2O(l) ② 2 N2H4(g)+2 O2(g)==2 N2(g)+ 4 2 × △H2=-534kJ/m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