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材轧钢工艺的介绍

合集下载

棒材轧钢工艺介绍知识讲解

棒材轧钢工艺介绍知识讲解

➢ (3)切分道次切分楔磨损严重,换槽频繁,同时切分 道次切分楔很容易掉块。
➢ (4)中轧机组圆轧件进入精轧机平辊轧制,轧机冲击 大,机械损害严重。
➢ 3、带肋钢筋的多线(四线、五 线)切分轧制
➢ 四线切分轧制技术是在两线 和三线切分轧制技术的基础上 开发出来的。四线切分轧制工 艺是把加热后的坯料先轧制成 扁坯,然后再利用孔型系统把 扁坯加工成四个断面相同的并 联轧件,并在精轧道次上延纵 向将并联轧件切分为四个尺寸 面积相同的独立轧件的轧制技 术(图3)。
第一种孔型系统主要适用于精轧机组水平布置
的连轧棒材生产线,第二种孔型系统主要适用于 精轧机组带立辊(或者平立可转换)的连轧线,这种 孔型系统最大特点是可以实现无扭轧制。
两线切分最大的优点是对称切分轧制,在预切 分和切分孔型中左右变形对称,轧辊调整相对容 易,轧制稳定,多使用于 Φ l6螺以上带肋钢筋的生 产,对于小规格带肋Φ10螺~Φ14螺钢筋,机时产 量低,一般不采用两线切分生产。

切分后,轧件两边面积小于中部面积,而连轧的
秒流量相等原则被破坏,轧制不稳定,为了保证切分后三
线面积相等,这就要求预切分边部面积大于中部面积,所 以三切分轧制难度远大于两线切分生产,而这种孔型系统
在实际生产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 (1)预切分延伸系数大,一般在1.3以上,轧制负荷 大。
➢ (2)方轧件进入预切分对中性差,导致3根成品之间尺 寸不均,轧制不稳定。
图4 第14到16道孔型示意图
➢ 在此工艺中,第15道次孔型的任务是在 平板条形上切出凹凸截面花生型条形,属
于严重不均匀变型状态,本道次轧制时宽 展量很大。因此,第14道次条形宽度须明 显小于第15道孔型。同时,第15道孔型本 身对轧件缺少对中扶持的能力,这是造成 多线切分各线之间不均匀性的主要原因。

轧钢工艺简介ppt课件

轧钢工艺简介ppt课件
噪声控制技术
采用隔声、吸声等措施,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绿色轧钢工艺的发展趋势
短流程生产
采用短流程生产方式,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
智能化控制
引入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 效率和环保性能。
低碳环保
积极推广低碳环保技术,如新能源、清洁能源等,降低碳排放,实 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精轧
对粗轧后的钢材进行精细轧制,使 其形状、尺寸更加符合要求。
尺寸控制
通过调整轧制参数和控制冷却速度 ,控制钢材的厚度、宽度和长度等 尺寸。
精整
矫直
将轧制后的钢材进行矫直,消除 应力并改善其平直度。
表面处理
根据需要,对钢材表面进行抛光 、涂层或镀层等处理。
分级和包装
根据钢材的质量、尺寸和用途进 行分级,并进行包装,便于后续
纵轧机
主要用于加工板材和带材,其优点是产量高、品 种多。
斜轧机
主要用于加工锥形断面的金属材料,其优点是能 够实现高速、高效的生产。
轧机的工作原理
金属材料进入轧机后,受到轧 辊的压缩和变形,使其形状和 尺寸发生变化。
通过调整轧辊之间的距离,可 以控制金属材料的变形程度, 从而达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在轧制过程中,还需对金属材 料进行冷却和润滑,以降低摩 擦和温度,提高产品质量。
挑战
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轧钢工艺面临着节能减排、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 量的挑战。同时,由于环保政策的加强,如何减少轧钢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和废弃物排放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技术对轧钢工艺的影响与推动
新技术应用
数字化轧钢、智能制造、新材料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轧钢生产过程更加高 效、精准和可控。例如,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轧钢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 优化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棒线材生产工艺

棒线材生产工艺
无论是直接用于建筑还是深加工成各类制品,其耳 子、裂纹、折叠、结疤、夹层等直接影响使用性能 的缺陷都是绝对不允许有。至于影响表面光洁的一 些缺陷可以根据使用要求予以控制。
直接用作钢筋的线材表面光洁程度影响不大, 而对螺钉、弹簧、镀层等所用线材要求较高。用于 冷镦的线材对划伤比较敏感,如冷镦用线材表面缺 陷深度不得大于0.15毫米,以防止锻裂。
横列式线材轧机生产工艺灵活,易于调整,投资少,见 效快,品种多,故为地方企业经常采用的一种类型。
用于生产棒线材的钢种非常广泛,有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 弹簧钢、碳素工具钢、合金结构钢、轴承钢、合金工具钢、不锈钢,电 热合金钢等,
其中主要是普碳钢和低合金钢,凡是需要加工成丝的钢种大都经过热 轧线材轧机生产成盘条再拉拔成丝。
因为钢种、钢号繁多,在线材生产中通常将线材 分成以下四大类:
(1)软线 (2)硬线 (3)焊线 (4)合金钢线材
线材坯料主要有初轧坯和连铸坯。 为了保证终轧温度,适应小线径和大盘重的需要。 在供坯允许的前提下,其断面应尽可能小,以减少 轧制道次。因此坯料一般较长,目前最大坯料断面 边长为150mm,最大长度为22m。 由于线材成卷供应,不便于轧后探伤和清理,故 对坯料表面质量要求较严,一般可根据坯料表面缺 陷深度估算成品表面缺陷深度。
(1)软线 指普通低碳钢热轧圆盘条,现在的牌号主要是碳素结构钢标 准中所规定的Q195、Q215、Q235和优质碳素结构钢中所规定的 10、15、20号钢等。
(2)硬线 指优质碳素结构钢类的盘条,如制绳钢丝用盘条、针织布
钢丝用盘条、轮胎钢丝、琴钢丝等专用盘条。 硬线一般碳含量偏高,泛指45号以上的优质碳素结构钢、
建筑结构用线材 Q235
制品原料用高碳钢线材 60#~80#、82B

棒材工艺轧制原理

棒材工艺轧制原理
棒材工艺轧制生产线的布局
• 热轧生产线:热轧生产线主要包括加热炉、轧机、冷却设备等 • 冷轧生产线:冷轧生产线主要包括矫直机、剪切机、冷床等 • 在线轧制生产线:在线轧制生产线主要包括连轧机、飞剪、卷取机等
棒06材工艺轧制技术的发展与展 望
棒材工艺轧制技术的 最新进展
• 棒材工艺轧制技术的最新进展 • 高性能轧制技术:通过优化轧制工艺,提高金属的力学性能和 表面质量 • 智能化轧制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实现轧制过 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 环保节能轧制技术: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 和环境污染
棒材工艺轧制技术的未来挑战
• 技术难题:解决棒材工艺轧制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提高 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 市场竞争:应对市场竞争,提高棒材工艺轧制技术的竞 争力和市场份额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棒材工艺轧制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棒材工艺轧制的基本原理
• 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晶格位错和滑移 • 通过改变金属的晶粒形状和晶粒大小来实现塑性变形
棒材工艺轧制的影响因素
• 轧制温度:影响金属的塑性和流动性 • 轧制速度:影响金属的变形速度和冷却速度 • 轧制压力:影响金属的变形程度和密度 • 轧制间隙:影响金属的变形均匀性和表面质量
轧制间隙的调整
• 自动调整: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实时调整轧制间隙 • 手动调整:根据轧制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手动调整轧制间 隙
棒03材工艺轧制过程中的组织性 能变化
轧制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变
金属在轧制过程中的微观组织变化
• 晶粒形状和大小的变化:轧制过程中晶粒逐渐拉长,晶 粒大小减小 • 晶格位错和滑移的产生:轧制过程中晶格位错和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 高生产效率:提高轧制速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 高质量:提高金属的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 环保节能: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棒材轧制(生产)工艺

棒材轧制(生产)工艺

目录热轧带肋钢筋的生产工艺及车间设计摘要:从工艺配置,设备选型,工艺控制,平面布置,设备等多方面介绍了热轧带肋钢筋的生产工艺及车间平面布置的情况,并提供了热轧线上主要机组的工艺技术参数。

关键词:热轧带肋钢筋,工艺,平面布置,设备。

Abstract: Focused on the process configuration, equipment selection, process control, layout, equipment, etc., and introduces the rolled ribbed bars production craft and workshop layout, and provides the hot line of main technical parameters.Key words:Rolled ribbed bars, craft, layout, equipment。

第一张热轧带肋钢筋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建厂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1.1螺纹钢筋市场分析与前景展望螺纹钢筋广泛应用于普通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房屋、桥梁、隧道、水坝、桩基等建筑设施的重要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重点发展和研究的钢材品种之一。

目前,我国有四十多个厂家生产螺纹钢筋,产量逐年上升,1982年全国总产量近166万吨,除了满足国内需要外,近年来出口钢筋数量迅速增加,1981年为18万吨,1982年约30万吨;1983年预计可达35万吨。

国内生产的螺纹钢筋,规格有小6一小40毫米,其中小40毫米规格主要供出口。

钢筋的强度级别主要为GB1499一79标准规定的1级和l级钢筋。

W级钢筋产量较低。

目前,各厂家生产螺纹钢筋的工艺,基本上为热轧、随后在冷床上空冷的传统流程。

控制轧制尚未应用于生产。

仅有少数厂家开展了轧后控制冷却工艺的试验生产。

螺纹钢筋的纹型,国内l、l 级钢筋大部分按首钢、唐钢和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共同制定的《热轧月牙纹钢筋技术条件》生产纵横筋不相交的月牙纹钢筋,少数仍采用国际规定的人字纹型;F级钢筋则采用不带纵筋的连续螺旋型。

棒材工艺教程(第二章第二节轧制原理2)

棒材工艺教程(第二章第二节轧制原理2)

宽展的种类
自由宽展:坯料轧制过程中,被压下的金属 体积其金属质点横向移动时,具有垂直于轧制方 向两侧自由移动的可能性,金属流动除受接触摩 擦影响外,不受其它任何的阻碍和限制。 限制宽展:坯料轧制过程中,金属质点横向 移动时,除受接触摩擦影响外,还承受孔型侧壁 的限制作用,因而破坏了自然流动条件。 强迫宽展:坯料在轧制过程中,金属质点横 向移动时,不受任何阻碍,且受强烈的推动作用, 使轧件宽度产生附加的增长。强迫宽展要大于自 由宽展。
轧制压力
D、外摩擦的影响:轧辊与轧件间的摩擦力越大,轧制时金属流
动阻力愈大,单位压力愈大,需要的轧制力也愈大。在光滑的 轧辊上轧制比在表面粗糙的轧辊上轧制时所需要的轧制力小。 E、轧辊直径的影响:轧辊直径对轧制压力的影响通过两方面起 作用,当轧辊直径增大,变形区长度增长,使得接触面积增大, 导致轧制力增大。另一方面,由于变形区长度增大,金属流动 摩擦阻力增大,则单位压力增大,所以轧制力也增大。 F、轧件宽度的影响:轧件越宽,接触面积增加,轧制力增加; 轧件宽度对单位压力的影响一般是宽度增大,单位压力增大。 G、压下率的影响:压下率愈大,轧辊与轧件接触面积愈大,轧 制力增大;同时随着压下量的增加,平均单位压力也增大。
变形区主要参数 咬入:依靠旋转的轧 辊与轧件之间的摩擦 力,轧辊将轧件拖入 轧辊之间的现象称为 咬入。 接触弧长度:轧件与 轧辊相接触的圆弧的 水平投影长度l。 咬入角:轧件与轧辊 相接触的圆弧所对应 的圆心角α
变形区主要参数 欲使轧辊能自由咬入金属(不 对金属施加其它的外力)必须使摩 擦系数大于咬入角的正切,或者说, 必须使摩擦角大于咬入角。如果咬 入加大于摩擦角,轧辊将不能自由 咬入金属。
影响宽展的因素
E、轧制道次的影响 实验证明,在总压下量相同的条件下,轧制道次越 多,总的宽展量越小。 F、张力对宽展的影响 实验证明,后张力对宽展有很大影响,而前张力对 宽展影响很小。原因是轧件变形主要产生在后滑区。 在后滑区内随着后张力的增大,宽展减小,这是因 为在后张力作用下使金属质点纵向流动阻力减小, 必然使延伸加大、宽展减小。 G、孔型形状对宽展的影响 孔型形状对宽展量 影响也是很大的。型钢轧制时, 经常利用孔型形状达到强迫 宽展和限制宽展的目的。

轧钢工艺基本知识一

轧钢工艺基本知识一

轧钢工艺
1、坯料准备 2、坯料加热:加热是热轧工艺的重要工序。 3、轧制:轧制是轧钢工艺的核心。坯料在此工序中完成变形过
程。 4、精整:轧钢工艺的最后一道工序。它对产品质量起到最终的
保证作用。 棒线材的生产工艺一般为如下工艺流程:连铸坯或初轧坯-加热-
轧制-水冷-切倍尺(卷取/吐丝)-切定尺-检查-打捆(打包)挂牌-入库
轧钢工艺制度
速度制度 速度制度就是确定各道次的轧制速度。对于有些开坯轧机,还要确定
每一道次中不同阶段的速度。轧制速度高,轧机产量就大。但速度并不是 越高越好。太高了增加电力消耗,且故障增多。处理故障影响了生产,产 量反而下降。所以,要结合电动机能力,自动化水平,轧机设备的机械化 程度来制定速度制度,连轧机各架轧机的速度确定就属于速度制度,轧制 速度是指各机架的轧辊线速度,计算公式为v=πDn/60 V:轧制速度,米/秒 ;D:轧辊工作直径,米 N:轧辊每分钟转速,转/分
轧制
轧制是金属压力加工中最主要的方法,大约85~90%的钢材是通过轧制方法生 产的。它具有生产率高、品种多、质量好生产过程易于连续化和自动化的特 点。其他几种方法是:锻造、拉拔、挤压。
轧钢工艺
工艺是一种加工过程。轧钢工艺是将化学成分和形状不同的钢锭或钢坯,轧 成形状和性能符合要求的钢材的过程,由于钢材品种多,形状规格不一,用 途不尽相同。但是轧钢工艺总是由以下几个基本工序组成。
中 ,一般认为轧件的密度不发生改变,所以体积也不变。则有:HBL=hbl 如果用轧件的截面积来表示则F1L=F2l(F1轧前截面积;F2轧后截面积)显然有
μ=l/L=F1/F2
轧钢工艺制度
D)咬入和咬入条件
轧件在两个旋转的轧辊之间被加工变形, 所以轧件是先被轧辊咬入。按照轧辊咬 人条件,轧辊的工作直径D1应该满足下式:

棒材轧钢工艺介绍

棒材轧钢工艺介绍

2015-6-13

第15道次孔型两边条形中各线相对的独立体 (以下简称“单元”)的高度明显比中间单元的高, 而两边单元的宽度则明显比中间单元的要窄,这 是因为一方面须给第16道次留有宽展的余地,同 时第15、16两道次两切分楔的间距又须要保持相 近,因此宽展只能留在两边单元上。这样第16道 次两边单元既有宽展又有延伸,而中间单元变形 量很小,基本上没有宽展和延伸。所以,实际上 第16道次仍然是一个不均匀变形的轧制道次。
2015-6-13

总之采用新工艺后,解决了预切分道次 不均匀变形、切分后各单元之间尺寸一致 的矛盾,为提高切分精度提供了工艺上的 保证。
2015-6-13
思考题: 1、切分轧制中采用多道次预切分有哪些优点?
2015-6-13
图4 第14到16道孔型示意图
2015-6-13

在此工艺中,第 15 道次孔型的任务是在 平板条形上切出凹凸截面花生型条形,属 于严重不均匀变型状态,本道次轧制时宽 展量很大。因此,第 14 道次条形宽度须明 显小于第 15 道孔型。同时,第 15 道孔型本 身对轧件缺少对中扶持的能力,这是造成 多线切分各线之间不均匀性的主要原因。
棒材轧钢工艺介绍(三)
棒材轧制中的切分工艺
一、棒材切分轧制技术的应用情况

近年来,国内陆续引进、国产化很多条 连轧棒材生产线,为提高生产水平、降低 生产成本、实现与炼钢热送热装能力匹配, 基本上连轧棒材生产线对带肋钢筋生产 1O 螺~ 22螺都实现了切分轧制,由最初的两 线切分到四线切分,甚至国内某厂最近实 现了五线切分轧制,说明中国作为带肋钢 筋的产量大国,切分轧制技术已经非常成 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15-6-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带肋钢筋的两线切分轧制 ➢ 两线切分轧制是国内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切分轧制生产方
式,根据轧钢设备条件不同,为了提高孔型系统的共用性, 中轧机系统基本都是椭圆一圆孔型系统,但是,精轧机孔 型系统有两种形式:
(1)菱形孔一弧边方孔一哑铃孔一切分孔一椭圆一成品 孔,见图1a
(2)平轧孔一立轧孔一哑铃孔一切分孔一椭圆一成品孔, 见图1b
2020/8/16
➢ 我公司轧机采用150(160)×150(160)×12000mm 的连铸坯为原料,生产Φ12~Φ40mm 的螺纹钢筋 和Φ14~Φ40mm 光面圆钢。Φ12mm 的螺纹钢采用 四切分轧制; Φ14~16mm 的螺纹钢采用三切分轧 制;Φ18~Φ22mm 的螺纹钢采用二切分轧制; Φ22mm 以上的螺纹钢不采用切分轧制。
2020/8/16
➢ 由于孔型本身缺少对条形的对中扶持 能力,因此只能求助于导卫来帮忙。尽管 预切分(15道次)进口导卫普遍采用了6辊(三 对立辊)导卫来夹持轧件,但由于轧辊孔型、 导辊的磨损、第14道次条形尺寸的波动、 钢温的波动等原因造成了轧件条形与立辊 之间产生间隙;同时导卫安装出现细微的 偏差使得轧件进预切分孔型时对中性变差, 最终造成两边条形不均匀,从图4可以看出, 第15道次如果切分得不均匀,第16道是无 法纠正的。
➢ (2)方轧件进入预切分对中性差,导致3根成品之间尺 寸不均,轧制不稳定。
➢ (3)切分道次切分楔磨损严重,换槽频繁,同时切分 道次切分楔很容易掉块。
➢ (4)中轧机组圆轧件进入精轧机平辊轧制,轧机冲击 大,机械损害严重。
2020/8/16
➢ 3、带肋钢筋的多线(四线、五 线)切分轧制
➢ 四线切分轧制技术是在两线 和三线切分轧制技术的基础上 开发出来的。四线切分轧制工 艺是把加热后的坯料先轧制成 扁坯,然后再利用孔型系统把 扁坯加工成四个断面相同的并 联轧件,并在精轧道次上延纵 向将并联轧件切分为四个尺寸 面积相同的独立轧件的轧制技 术(图3)。
2020/8/16
➢ 思考题: ➢ 1、轧制时采用切分轧制的优缺点有哪些? ➢ 2、为什么圆钢轧制时不采用切分轧制?
2020/8/16
三、棒材多线切分生产工艺分析
➢ 切分轧制生产具有高产、低耗的特点,其中 多线切分对提高产量、降低主机电耗的效果更为 显著,但是由于多线切分时条形的不对称性,获 得各线之间均匀的条形成为切分生产过程中的一 个难点,尤其在对产品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如 在钢筋生产过程中要求负偏差接近国标下限时), 多线切分各线之间的不均匀性更是成为生产过程 中的一大障碍。
2020/8/16

切分后,轧件两边面积小于中部面积,而连轧的
秒流量相等原则被破坏,轧制不稳定,为了保证切分后三
线面积相等,这就要求预切分边部面积大于中部面积,所 以三切分轧制难度远大于两线切分生产,而这种孔型系统
在实际生产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 (1)预切分延伸系数大,一般在1.3以上,轧制负荷 大。
三线切分轧制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唐钢棒材厂 首先实现Φ12螺、Φ14螺正常生产,其精轧机孔型 系统为平轧孔一立轧孔一预切分一切分一椭圆孔 一成品孔,见图2,当时这种孔型系统主要适用于 精轧机组带平立转化(或者K4为立辊)轧机。
2020/8/16
➢ 与两线切分轧制相比, 三线切分轧制时,在预切 分和切分孔型中,轧件三 部分变形不对称,两边为 自由宽展,轧件中部受切 分楔的影响属于限制宽展, 轧件三部分在压下量相同 情况下,轧件中部有较大 延伸,两边由于为自由宽 展,由于轧件为一整体, 造成预切分孔型中轧件三 部分面积不相等。
2020/8/16
➢ 1 、多线切分各线间不均匀性原因分析 ➢ 棒材轧钢车间一般采用18个道次进行轧制生产,
常规三切分工艺中第14道之前是普通的延伸孔型, 与切分各线之间均匀性关系不大。第14到16道与 切分各线之间均匀性有直接关系(第17道、第18 道为成品前道及成品道次,因已经切开,故与切 分各线之间均匀性无关),第14到16道孔型示意 图如图4所示。
➢ 全线共18 架轧机,平/立交替布置(其中第16、 18 架轧机为平立可转换),呈单线连续式布置, 轧机布置在+5.0m 高架平台上。轧机最大轧制速 度18m/s。
2020/8/16
二、切分轧制的方法
➢ 为了充分发挥棒材轧机的能力,在棒材连轧生产中切分 轧制主要有两线切分、三线切分、四线切分和五线切分轧 制,每种切分轧制都有独特的孔型系统。
2020/8/16
四线切分轧制技术的核心是先完成并联轧件 的三切分,再完成并联轧件的两切分,通过这两 个步骤实现四切分的目的,可以简单描述为四切 分就是三切分与两切分的组合,五切分就是三切 分与三切分的组合。但是四(五)线切分轧制工艺与 传统的单线轧制工艺和二、三线切分轧制工艺相 比较在钢料控制、导卫调整、速度控制、轧机准 备等几个方面都有更大的难度。
棒材轧钢工艺介绍(三)
棒材轧制中的切分工艺
一、棒材切分轧制技术的应用情况
➢ 近年来,国内陆续引进、国产化很多条 连轧棒材生产线,为提高生产水平、降低 生产成本、实现与炼钢热送热装能力匹配, 基本上连轧棒材生产线对带肋钢筋生产 1O 螺~ 22螺都实现了切分轧制,由最初的两 线切分到四线切分,甚至国内某厂最近实 现了五线切分轧制,说明中国作为带肋钢 筋的产量大国,切分轧制技术已经非常成 熟,达到第14到16道孔型示意图
➢ 在此工艺中,第15道次孔型的任务是在 平板条形上切出凹凸截面花生型条形,属 于严重不均匀变型状态,本道次轧制时宽 展量很大。因此,第14道次条形宽度须明 显小于第15道孔型。同时,第15道孔型本 身对轧件缺少对中扶持的能力,这是造成 多线切分各线之间不均匀性的主要原因。
2020/8/16
第一种孔型系统主要适用于精轧机组水平布置 的连轧棒材生产线,第二种孔型系统主要适用于 精轧机组带立辊(或者平立可转换)的连轧线,这种 孔型系统最大特点是可以实现无扭轧制。
2020/8/16
两线切分最大的优点是对称切分轧制,在预切 分和切分孔型中左右变形对称,轧辊调整相对容 易,轧制稳定,多使用于Φl6螺以上带肋钢筋的生 产,对于小规格带肋Φ10螺~Φ14螺钢筋,机时产 量低,一般不采用两线切分生产。 2、带肋钢筋的三线切分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