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深化设计标准

深化设计标准要求

一、概述

机电工程深化设计是以各专业机电图纸,各专业有关的国家设计规范、验收规范,本项目各专业技术规范,结构施工图为依据,对最新版建筑图、装饰图进行各机电专业功能配置、管线布置,做到与最新建筑功能相一致的最合理、最准确和最佳的机电功能与空间设置,制作平面图、剖面图、系统图。满足建设部制定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规定》的要求,符合行业标准规定,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的要求,满足合同、技术规范要求。深化工作需制作机电综合平面图、剖面图,将各机电专业进行综合协调,取得空间上最合理布置。保证业主对各层、各区域的净高要求,保留合理的施工及检修空间,保证机电系统施工顺利实施,使用维护工作正常开展,进行深化设计后各机电专业图,机电综合图,经送业主、设计院、监理审核签认后下发施工。深化设计部及时根据各专业设计变更内容,及时修改机电综合布置、及时修改专业深化设计图,及时提供机电专业施工图。

二、深化设计的依据、原则

1、深化设计依据

本工程涉及的专业多、系统复杂,各专业管线交叉部位多。作为本工程施工前的主要基础工作之一的深化设计,主要有两大部分的工作:一是与最新建筑图功能所要求相一致的各专业施工图制作,各主要设备复核计算;二是各专业管线空间上综合协调,制作机电综合图。

深化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四、深化设计的实施要点

工程前期的预留预埋质量直接影响工程后期的安装质量。根据机电图,建筑图、结构图,认真审图分清大楼的建筑结构梁、柱、承重墙、暗柱、暗梁的位置。计算复核各专业穿剪力墙、板各洞、孔大小尺寸,复核各洞、孔位置,以不影响结构承重荷载效果,准确标注预埋管、孔洞大小规格、准确标注定位,绘制结构预留洞图。及时

送审并获批核,及时配合混凝土施工进度,确保结构载荷不受影响,确保各系统后续施工顺利进行。

1、绘制各种管线的综合布置平面图

根据招标图,首先核对各专业图纸自身是否有相冲突、矛盾地方的,进行本专业的图纸自查,发现问题及时在深化图纸中进行修改设计。普查各专业图纸,将水、通风空调图纸中的各种水管、风管、桥架采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叠加绘制在一起。对发现出来的施工交叉矛盾或无法施工的部位,会同各专业施工员进行协商,按照施工规范和管道避让的一般原则(风管→自流管→压力管→强电管→弱电管)进行管线平面调整,对调整部位的管线需标明管线平移或翻转的位置尺寸、高度及角度。必要时需调整部位采取大样分解说明。在管线平面图中进行标注各种管线的安装尺寸(指距结构的梁、墙、柱的距离)及各种管线安装之间的相互距离,在管线的剖面图中标注好各种管线间的安装高度。确保各独立空间不同的净高要求。

2、绘制内走道、管道井及风井的管线平、剖面图

地下室的内走道管线纵横交叉密集,包括风管、强弱电桥架、喷淋支、干管,消防支、干管。各专业一起要进行多次的商议、会诊并到现场进行实地测量,认真核对设计图中的各种风管、水管、强弱电桥架、设备的安装方式、标高,保证管线按操作及施工规范要求的距离进行布置。确保各段走廊的净高要求

3、绘制穿砌体预留孔洞、装修阶段板洞开孔图

绘制预埋套管、穿墙预留洞、穿楼板预留洞、将各专业的管道套管分别在不同的图纸上确定安装高度、平面位置、管径,再将图纸相互叠加在一起,同时分别在套管位置旁标注套管长度、套管的使用部位;对套管及孔洞密集的位置,需绘制施工大样图,将套管与套管、套管与洞口的位置进行标注,做到套管定位、安装一目了然。砖墙内的风口等配合装修要求板上取孔,分楼层进行平面位置、管径、洞口大小及标高的标注,确保砌体不受破坏,板上接驳孔满足装饰要求。

4、管线连接工艺详图及支吊架安装详图

各种管线的平面布置图完成后,项目对属于各专业施工范围的支架、管道连接位置进行分解。按照设计图纸、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图集要求,参照厂家的产品样本及管线规格、用途,确定支架的样式。同时根据结构实况在祥图上对支、吊架间距的定位。各种管线的各种不同连接方法,在详图中详细表达,具体说明明确规定,对于重量特大的管道设备其所需支吊架规格超出国家支吊架标准图集规格,需对该段管道、

设备进行荷载计算,支吊架选型计算,并送审获批核。

5、绘制吊顶综合平面图

根据装修吊顶及平面分格图,进行风口、花洒头、检修口的平面定位。在满足使用功能和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力争保证外观美观大方,风口、探头、检修口布置纵横成线并尽可能居中;同时分系统、分段进行标注尺寸。吊顶综合平面图应按吊顶型式准确绘制,并标明吊顶定位基准线和机电末端器具相对尺寸,装饰、机电工程必须共同遵守该基准线。满足业主装修设计师的装修要求,减少工程的返工。

五、深化设计的制图标准

1、BIM管线综合设置的表达

线型、字体等设置规则如下表所示:

2、机电深化管线设计综合排布原则

各种工程管线各自具有各自的工艺布置要求,当出现相互交叉挤占同一空间的问题时,应相互协调、布置得当 ,管线工程综合设计的原则一般是:

(1)避让原则:大的通风管道、大的高压桥架、母线以及无压排水管道是优先考虑对象,其它管线可适当绕行,但也不能无限制的变弯。空间排布基本:梁下200mm空间设置强、弱电桥架,梁下200~400mm设置消防水管布管空间,梁下400mm~700mm设置空调专业管道,对于设有排烟系统的空间,通常为400mm~900mm设置为空调、防排烟风管布管空间。

(2)先布置管径较大的管线,后布置管径较小的管线。空调水主干环管通常位于梁下贴梁安装,以管线交叉排布成本最小为原则。

(3)压力流管道避让重力流管道。无压力排水管按图纸设计要求及管路材质通常控制在3‰~1%之间,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

(4)冷水管避让热水管,因热水管往往需要保温且造价较高。尽量避免热水管过多翻弯而提高工程施工成本。

(5)电缆(动力、自控、通讯等)桥架与输送液体的管线宜分开布置或布置在其上方。通常在设置共架的位置,尽量避免水、电共架,当业主方允许水电共架时,保证电气管线走上方,水管线走下方。

(6)附件少的管道避让附件多的管道。避尽可能利用公用支架,以使管道排布整齐。

(7)可弯曲管避让不可弯曲管。

(8)水系统管路不允许进入电气用房,如高低压电房,控制室,电梯机房。

(9)为避免电磁场效应,必须保证强电桥架不能进入弱电间。同时,在联合支架绘制过程中,如果强、弱电共架,需保证桥架(密闭)≮300mm间隙.

(10)管线密集处,注意桥架设置空间。为确保日后桥架布置的美观性。需要注意桥架间距一致,同类型桥架保证间距50mm,强弱电桥架之间≮300mm,在管线

3、机电深化设计管线间距要求

(1)给排水、消防专业

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最大净距为200 mm;交叉敷设时,最大净距为150 mm,当给水管道水平平行敷设时,管中间距不得小于200mm,不宜大于250mm;给水立管平行敷设时管中间距不得大于200mm。所有立管距墙完成面不得大于50mm。

消防主干管平行敷设时,外壁之间的最大净距为250 mm,管线阀门不宜并列安装,宜等距错开,若需并列安装,管道外壁最大净距: DN》150 mm时为300 mm。

管道上、下层叠敷设时,冷水管应在热水管、蒸汽管的下方,在冷冻水管、排水管的上方。水管与桥架层叠敷设时,不宜在桥架上方,热水管需避免与桥架层叠。

保证重力排水管坡度的同时,应避免重力排水管与其他管线交叉对层高造成影响。热水及冷凝排水管道布置敷设时需考虑保温层厚度。

(2)空调专业

保证重力冷凝排水管坡度的同时,应避免重力冷凝排水管与其他管线交叉对层高造成影响,冷凝水管道坡度不得小于3‰,空调管道并排敷设时,无阀门安装时,管中间距不得小于200mm,不宜大于250mm;当有阀门安装时,DN《100mm,管道外壁间距不得小于250mm,DN》100mm,管道外壁间距不得小于300mm。

为保证风管保温质量,保温风管距离墙面不得小于100mm,风管转弯处必须设置支架,风管并排安装时应采用组合式支架,且风管间距不得小于150mm,以便风管检修及

加固,风管软件长度为15cm-25cm,风口位置无法保证软接达到10cm时,采用硬连接,保证风口接缝处严密。为提高标高,应尽量采用宽高比大的扁平风管,如需现场优化,应控制金属风管宽高比不宜大于4,并应经设计确认。

(3)电气专业

当桥架交叉分层敷设时,应保持以下间距要求:

强电桥架间距为200 mm;弱电线槽与强电桥架间距为300mm,当有屏蔽板时可减少到200 mm;控制电缆桥架间距为200 mm。弱电线槽之间间距不宜大于10mm。

线槽和桥架顶部距楼板最大距离300 mm,距梁底不大于100 mm,桥架距墙壁或柱边最大净距为100 mm。

强电桥架要靠近配电间的位置安装,如强电桥架与弱电桥架层叠安装时,强电桥架宜敷设在上方。

高、低压桥架层叠安装时,高压桥架应在上方敷设。

电缆桥架不宜敷设在腐蚀性气体管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防腐、隔热措施并经设计确认。

为提高标高,应尽量采用宽高比大的管线,如需现场优化,应经设计确认。

4、机电深化管线设计其他注意事项

(1)管线综合深化平面布置图应能清晰的反映出主要管线的种类和数量,明确标识出主要管线的安装标高和管线之间的水平间距及定位尺寸,另外根据此图可以很直观的发现各专业管线最密集,交叉最频繁的部位,以此部位为节点,绘制管线综合平衡深化剖面图来确定关键位置各专业管线安装的准确标高。

(2)在综合机电平面图中管路密集的地方,当平面图无法准确表现设计意图的时候,绘制综合机电剖面图。

(3)根据综合机电协调图,修正每个专业单一的施工平面图,详细标明各系统线路具体走向、标高、空间位置,用于指导具体施工。

(4)当各机电专业深化平面施工图确定后,根据管线的走向需要穿越结构时候,就必须确定机电各专业管道在建筑结构上的预埋套管和预留洞口的位置、尺寸及标高,配合结构施工的预留预埋工作。

(5)依照技术方案的要求绘制机电各专业的施工详图及大样图,设备基础作法,固定方式、减震方式,细部做法等,用以指导班组的现场施工与技术交底。

(6)管线综合设计的具体情况还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例如,本工程

在地下室没有吊顶,需保证各区域业主要求净高。

5、机电深化常用设计参数汇总

(1)综合过程中往往因为净高空间不够,需对风管系统深化设计。通常进行压扁处理。空调、通风风管主风管通常设计风速在6~8m/s,排烟管在15m/s,排烟补风通常设计在10m/s以内。而且宽高比≯4为宜。

(2)多层桥架之间排布,上下层桥架之间净间距保持在250mm以上。

(3)桥架共架时,强弱电桥架≯300为宜,同种桥架之间间距控制在50~100mm (4)配电间位置设置事故排风,电动连锁控制。排风次数参考设计及规范要求。不需要单独设置排烟及补风。

(5)垃圾房、洗衣房设置通风系统。换气次数详按设计说明。平常综合图绘制前需符合这些关键部位是否专业图设置到位。

(6)排烟风机的全压应满足系统最不利环路的要求,并应考虑10~20%的漏风量;

(7)风机入口处的总管上设置280℃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该排烟防火阀与排烟风机连。

(8)排烟口或排烟阀按防烟分区设置,排烟口应设置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排烟口或排烟阀应与风机连锁;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米;

排烟支管上应设置当烟气温度超过280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排烟口风

速<10m/s;

(9)机械排烟管道风速,采用金属管道≤20m/s;采用非金属管道≤15m/s;补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50%;复核送风管规格尺寸,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六、 BIM软件应用

本项目部将采用Revit三维机电管线设计软件直接进行机电管道三维设计,利用其自动管线交叉检查、漫游检查等功能,进行深化设计复核,检查设计误差,通过REVIT 软件自动计算功能,自动计算、复核设备参数、系统参数、噪声参数。通过REVIT绘制三维管线图,在三维空间中清晰反映出各专业管线准确位置,进行合理的布置,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保证合适的操作空间及最大使用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