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练习题

小学第一册数学期末练习题

班级:姓名:家长签字:1.

2.按数的顺序填数。

二、在正确的答案下的○里打“√”。

1.下图中哪枝铅笔长?

2. 9-7=□

2 1 7 8

○○○

3. 2>□-8

9 10 18 11

○○○○

4.比12大的数是几?

12 13 11 15 9

○○○○○

5. 13是怎样组成的?

10个十和3个一 3个一和1 1个一和3个十 13个十○○○○

6.把0至9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从0开始数,第7个数是几?

6 7 8 9

○○○○

7.小明和冬冬看一本页数相同的书,小明看了11页,冬冬看了8页,谁剩下的页数多?

小明多

○○

长方形有( )个;正方形有( )个;

三角形有( )个;圆形有( )个。

四、在( )

6+( )=10 9+( )=17 ( )+2=12

( )+7=15 5+( )=12 16+( )=19

五、在○里填上“>”、“<”或“=”。

17○20 13○11 8○10 9○15 7+7○15

5+8○14 9-2○11 7+6○13 15-5○9

六、计算下列各题。

5+8+3= 9-6+4= 10+8-5

16-0-5= 3+9+2= 10-5+7=

七、在○里填上数,使横、竖三个数相加的和是16

5 7 9 7 19

鲁教版一年级数学暑假作业

一·口算。 12+16= 29-17= 33+22= 13+40= 15+24=23+25= 37+13= 29-13= 38-30= 45-16=18-12= 30+8= 43+31= 86+12= 70+23=30-25= 72-23= 66-47= 39-22= 54-19=53+35= 35+26= 39-34= 28+50= 82-31=40+36= 62+17= 89-35= 63+23= 34-25= 二·列竖式计算。 30+26-47= 82-36+17= 57-28+46= 80-33-26= 34+27+20= 三·解决问题。 1、原来有22人看戏,来了13人,又走了6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下图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的,请按这一规律在“?”处画出适当的图形. ?

3、面包房做了54个面包,第一组买了22个,第二组买了8个,还剩多少个? 4、填一填。 5、汽车里有41人,中途有13人上车,9人下车,车上现在还有多少人? 6、小红有28个气球,小芳有24个气球,送给幼儿园小朋友15个,还剩多少个? 7、小军和小丽做灯笼,小军做了21个,小丽做了18个,送给老师50个,他们还要做多少个?

一·口算。 89-37= 51-30= 52-20= 63-27= 63+37= 61-26= 48+22= 57-43= 54+25= 62+17= 40+19= 42-17= 86-54= 54+28= 27+32= 65-33= 54-40= 35+27= 84-44= 40-29= 48+40= 60+25= 72-45= 46-38= 56-22= 78-67= 72-30= 50+28= 96-50= 75+15= 二·列竖式计算。 52+20-35= 100-60-37= 50+18+8= 24+43-19= 27+26-9= 三·解决问题。 1、故事书有74页,小丽第一天看了20页,第二天看了23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2、羊圈里原来有58只羊,先走了16只,又走了7只,现在还有多少只?

鲁教版2018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二次根式

鲁教版2018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二次根式 1. 4 的平方根是( )A . 2 B . 16 C. ±2 D .±16 2.设a =19-1,a 在两个相邻整数之间,则这两个整数是( ) A .1和2 B .2和3 C .3和4 D .4和5 3.实数a 化简后为 A . 7 B . -7 C . 2a -15 D . 无法确定 4.若0)3(12=++-+y y x ,则y x - 的值为 ( )A .1 B .-1 C .7 D .-7 5. (-2)2 的算术平方根是( )(A )2 (B ) ±2 (C )-2 (D )2 6.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25=±5 B.43-27=1 C.18÷2=9 D.24·3 2 =6 7.在实数0 、 2-中,最小的是( )A .2- B . C .0 D 8. 12a -,则( )A .a <12 B. a ≤12 C. a >12 D. a ≥12 9.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 3- B .3- C 3± D 3± 10.已知21+=m ,21-=n ,则代数式mn n m 322-+的值为A.9 B.±3 C.3 D. 5 11.计算75147-+27之值为何( )A .53 B .33 C .311 D . 911 12..计算 63125412 9? ÷之值为何( )A .123 B .63 C .33 D .433 13. 8的立方根是( )A .2 B .-2 C .3 D .4 14.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A .2 . 15.下面计算正确的是( ) A.3 32 35 = D.2- 16.根式3-x 中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3 B .x ≤3 C .x <3 D .x >3 17. )A .3 B .-3 C .±3 D . 18.计算221-63 1+8的结果是( )A .32-23 B .5- 2 C .5-3 D .22 19.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 . 20. 已知y 2xy 的值为( )A .15- B .15 C .152- D . 152 2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4 22.已知a 、b 为两个连续的整数,且a b ,则a b += 23.计算:28-= 24. 当x =2 211x x x ---=____________.25. x 的取值范围是 . 26. 实数x ,y 满足x +1y y ---1)1(=0,那么x 2011 -y 2011 = .27. 计算的结果是 . 第2题图

鲁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试卷

一、填一填。 1.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它的前面是(),后面是()。 2.14的个位上是(),表示()个一,十位上是(),表示()个十。 3.17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4. 4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15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5. 十位上是1,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3,这个数是()。 6. 17比()大1,17比()小1。与18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7. (),11,(),15,17,19。 8. 0—10,共有()个数,最大的一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 9. 在3、5、8、11、7、20、19、13中,一共有()个数,从左边起,7排第(),第4个数是(),这几个数中,最小的数是(),最大的数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10. 9和7的和是(),差是()。 11.在12-3=9,减数是(),被减数是()。 12. 一个加数是5,另一个加数是7,和是()。被减数是16,减数是7,差是()。13. 10=()+()=()-()14.()+4 > 8 9-()< 3 15.在○里填上“>”“<”或“=”。 11+ 4 ○12 15○8+9 14+4 ○14-4 5-2+9○5+4+4 16、10个一是()个十20里有()个十,有()个一。 17、和16相邻的两个数是()和()10里面有()个一。 18、18这个数,1在()位上表示()个(),8在()位上表示()个()。 19、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与它相邻的数是()和()。 20、在3、6、8、12中比9小得多的数是()。 21、比9大比14小的单数有:()

鲁教版-数学-初中一年级上册-《整式》教学设计

整式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第三章的前两节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字母表示数,在学习代数式的知识时,已经初步接触到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当时没有出现这两个概念的名称)及单项式的系数,初步理解了代数式的意义、代数式的书写,具备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即列代数式)的技能及初步识别单项式、多项式的经验,这是进一步学习整式有关概念的基础。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通过列代数式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经历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感受到了代数式作为数学表示的工具的必要性和作用,初步发展了符号感。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 2.了解整式产生的背景和整式的概念,能求出整式的次数。 3.进一步发展观察、归纳、分类等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情境引入、概念的教学、练习提高与测试、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逐渐递进地提供了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列出代数式,并试着将代数式分成两类。 1.如课本图3-5所示,一个十字形花坛铺满了草皮,这个花坛草地面积是多少? 2.当水结冰时,其体积大约会比原来增加1 9,3 xm的水结成冰后体积是多少? 3.如课本中图3-6,一个长方体的箱子紧靠墙角,它的长、宽、高分别是a,b,c.这箱子漏在外面的表面积是多少? 4.某件商品的成本为a元,按成本价提高15%后标价,又以8折销售,这件商品的售价为多少元?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数学六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4-2015学年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为了搞好本期教学工作,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使自己真正成为时代前进的促进派。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使自己对各项法律法规有更高的认识,做到以法执教。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足教坛,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地搞好教学工作,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1班数学教学,该班共有学生41人。六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六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六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3.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思考、类比、探究、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四、教材章节分析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本章的主要内容、地位及作用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展开研究,包括图形的形状、构成、性质、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图形的截面,图形的方向视图等。 这部分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

(完整word版)鲁教版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 总结归纳】

初一数学(上)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代数初步知识 1.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 ×5应写成5a ;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 ×2 11应写成23a ;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的形式; (6)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 a-b 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 、n 表示整数) (1)a 与b 的平方差是: a 2-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 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 是: n-1、n 、n+1 ; (4)若b >0,则正数是:a 2+b ,负数是: -a 2-b ,非负数是: a 2 ,非正数是:-a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

鲁教版-数学-初中一年级上册-去括号的技巧

去括号的技巧 在进行含有括号的整式加减运算时,若能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去括号,就能减少运算环节,提高解题效率.下面介绍几种技巧,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先局部合并,再去括号 例1.计算 222222 1 23(0.5)3 2 a b ab a b ab a b a b ----+ . 解:原式 222 53() a b ab ab =--- 222 53 a b ab ab =-+ 22 52 a b ab =-. 二、先整体合并,再去括号 例2.计算 223 153(1)(1)(1) x x x x x x +---++-+-. 分析:若按常规思路先去括号再合并,不但运算量很大,而且也容易出错.将 2 (1) x x -+看 作一个整体,先合并,然后再去括号,则显得简捷明快. 解:原式 223 1533(1)(1) x x x x x x =+---++-+-3 183x x =--. 三、由外向里去括号 例3.计算 232223 18[6(12)] x y xy xy x y ---. 分析:去括号通常是由里向外去括号,即先去掉小括号,再去掉中括号,最后再去掉大括号,但对于本题来说,若先去掉中括号,则小括号前的“-”变为“+”号,再去小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都不用变号,这样就减少了某些项的反复变号,从而不易出错. 解:原式 232223 186(12) x y xy xy x y =-+- 232223 18612 x y xy xy x y =-+- 232 65 x y xy =-. 四、一次去掉多重括号 例4.计算5{4[3(21)]} a a a a ----.

鲁教版初中数学知识梳理_几何

初中数学---(几何部分) 几何基础概念(8册上) 定义:一般地,用来说明一个名词或者一个术语的意义的语句叫做定义。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命题就是具有真假意义的一句话)命题通常由条件 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的事项,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证明:判断一个命题的推理的过程叫做证明。 公理: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并且被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定理:通过推理得到证实的真命题叫做定理。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要按“已知”,“求证”, “证明”的顺序和格式书写。 一、直线 直线的性质:直线没有粗细、向两方无限伸展。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相交,2、平行(重合看做是平行的特例)。 1、两条相交直线 (1)斜交。直线AB 和直线CD 相交于点O 。如图∠1和∠2,叫做是对顶角。它们有公共顶点O ,且他们的两边是互为反向延长线。同样∠3和∠4是对顶角。 定理:对顶角相等。 ∠1和∠4,∠1和∠3, ∠2和∠4,∠2和∠3是互为补角。即∠1+∠4=180o (2)垂直。直线AB 和直线EF 相交于O 点,其中∠AOF=90o,则称直线AB 和直线EF 互相垂直。由此∠AOE 、∠EOB 、∠BOF 都是90o。 ∠1+∠2=∠BOF=90o,称∠1和∠2是互为余角。 定理: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3)作图 ①已知线段AB ,O 是线段AB 上中点,过O 点作线段CD ,使得CD ⊥AB 。 ②已知直线AB ,P 是直线AB 外一点。过P 作直线AB 的垂线 ③作已知∠AOB 的平分线 ⑤已知∠AOB ,作∠A ′O ′B ′,使得∠A ′O ′B ′=∠AOB 。 作法:略(六册下,P53) 2、两条直线平行 (1)有关概念:同位角、错角、同旁角。 如图,直线AB 和直线CD 被直线L 所截,同位角有:∠1和∠2,∠3和∠4,∠5和∠6, B

张婷婷执教鲁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

张婷婷执教鲁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ang eng ing ong》 ang eng ing ong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正确读出本课所学音节的四声,学习声母与a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后鼻韵母的发音,声母和后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是本课的重点。 2、韵母的发音和三拼音节的拼读是难点。 三、课前准备:韵母卡片、相关的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前两天我们学习了5个前鼻韵母,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出示课件,齐读an、en、in、un、ün。 2、现在我要打乱顺序再加上声调,你还会读吗? 开火车认读带调前鼻韵母。 (二)学习读法 1、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四个后鼻韵母,抬头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说一说你的发现。指名回答。(学生周建超的回答很全面) 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拼音每一个都是由一个单韵母和n、g组成的,ng在这里读(),范读,生读。学会了()的发音接下来的学习就会变得很轻松。 2、学习ang 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吧:小小年纪,胡子一把,头上长角,会叫妈妈(谜底打一动物:羊)。 出示羊的图片,出示音节yang,齐读,yang的读音里有一个ang,去掉声调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后鼻韵母,ang,范读,板书,指导发音,领读,运用卡片指名练习读音。 如果把ang加上四声,你会读吗?(出示课件)指名读,学生领读。 3、学习eng 出示图片,图上画的什么?生答 出示音节deng,齐读,deng的读音里有一个eng,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第二个后鼻韵母,eng,范读,板书,指导发音,领读,运用卡片指名练习读音。 把eng加上四声,谁会读吗?(出示课件)指名读,学生自读。(学生王铭鑫没有掌握读音,我指导读最终没有教会他,应该找一个小老师利用下课时间继续教他,我同样参与检查指导) 4、学习ing 我们在来猜一个谜语吧:家住高山顶,常在蓝天飞,嘴巴像铁钩,爱吃鸡和兔(谜底打一动物:鹰)。

鲁教版-数学-初中一年级上册-特殊形式的一元一次方程及解法

特殊形式的一元一次方程及解法 方程是初中代数的主线之一,现在所学一元一次方程是以后所学方程的基础,我们在学习中会遇到一些特殊形式的一元一次方程,利用转化思想化成一般形式,再解一元一次方程。 特殊的形式有以下八种,列出以供同学们参考。 形式一:两个非负数的和为0或两个非负数互为相反数。 两个非负数互为相反数可以转化为其和为0,有仅有均为0时才成立。 例1 已知(a+3)2与1-b 互为相反数,且关于x 的方程4x a +-3y=21 x+b 的解为x=-1,求2y 2-3的值。 解析:由已知有(a+3)2+1-b =0 ∴(a+3)2=0,1-b =0,则a=-3,b=1; 把a=-3,b=1,x=-1代入到方程中有 413---3y=21×(-1)+1,解得y=-21 2y 2-3=2×(-21)2-3=21-3= -221 形式二:连等 转化成几个方程,再分别解方程 例2 已知a+2=b-2=2c =2008,且a+b+c=2008k ,求k 的值。 解析:已知条件可转化为三个方程①a+2=2008;②b-2=2008;③ 2c =2008;分别解得a=2006;b=2010;c=4016。代入到后一个等式中,2006+2010+4016=2008k 解得:k=4 形式三:分母是小数 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别把每个式子分子、分母扩大适当的倍数。 例3 解方程2.188.1x --03.002.003.0x +=25 -x 解析:第一个式子分子、分母同时乘以10,第二个式子分子、分母同时乘以100, 原方程可变形为: 128018x --323x +=25 -x

2021年鲁教版初二数学上册教案

鲁教版初二数学上册教案 数学(mathematics或maths,来自希腊语,“máthēma”;经常被缩写为“math”),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一起看看鲁教版初二数学上册教案!欢迎查阅! 鲁教版初二数学上册教案1 教材分析 1、本节课首先从最简单的正比例函数入手.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函数关系式、引入次函数的概念。 2、 八年级数学中的一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常见数学模型之一,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初、高中其它函数和高中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方程的基础。 学情分析 1、虽然这是一节全新的数学概念课,学生没有接触过。但是,孩子们已经具备了函数的一些知识,如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性质,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内容做好了铺垫。 2、八年级数学中的一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常见数学模型之一,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函数的基础。 3、学生认知障碍点:根据问题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关系,在探索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及概括能力,体验特殊和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根据问题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能利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利用函数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 2、会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鲁教版初二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应用所学的函数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会建构函数“模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一次函数的应用问题,发展抽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变量与对应的思想,形成良好的函数观点,体会一次函数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鲁教版-数学-初中一年级上册-帮你学习科学记数法

帮你学习“科学记数法” 认识和表达生活中的数据问题,是新课标设置的主要内容之一,而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生活中的数据是其中的一个内容. 一、理解科学记数法的概念 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 的形式,其中1≤a < 10,n 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理解此概念应注意如下两点: 1、记数对象:大于10的数; 2、一般形式:a×10n,其中1≤a < 10,n 是正整数. 3、A.n 的确定:将原数的小数点移到最高数位的后面,即得a ;n 是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 二、应用 1、直接运用 例1据中新社报道: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将达到540000000000千克,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粮食产量为______千克. 解析:540000000000千克= 5.4×1011千克. 例2 “世界银行全球扶贫大会”于2004年5月26日在上海开幕.从会上获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1.69万亿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其中11.69万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 A.11.69×1410; B.1.169×1410; C.1.169×1013; D. 0.1169×14 10. 解析:11.69万亿= 11 690 000 000 000 = 1.169×1013. 故应选C. 2、先计算后运用 例3为了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水力资源,国家计划在四川省境内长江上游修建一系列大型水力发电站,预计这些水力发电站的总发电量相当于10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已知三峡电站的年发电量将达到84 700 000 000千瓦时,那么四川省境内的这些大型水力发电站的年发电总量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 A .8.47×109千瓦时;B .8.47×1011千瓦时; C .8.47×1010千瓦时; D .8.47×1012千瓦时. 解析:由题意知,四川省境内的一系列大型水力发电站的年发电总量为: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数学期末考试题

吴伯箫学校2017-20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数学第三次月月清作业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以下是回收、绿色包装、节水、低碳四个标志,其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2.下列从左到右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x 2-3x +1=x (x -3)+1 B. x 2 +2x -3=x (x +2-x 3 ) C. (x -y )2-(y -x )3=(x -y )2(x -y +1) D. (x +2y )(x -2y )=x 2 -4y 2 3.已知a +b =3,ab =2,则代数式-a 2b -ab 2的值为( ) C.-6 4.若、的值均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分式值保持不变的是 ( ) A . B . C . D . 5、若已知分式9 61 |2|2+---x x x 的值为0,则x -2的值为( ) A.91或-1 B. 9 1 或1 C.-1 6、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1v km ,t 小时可以到达,如果每小时多行驶2v km ,那么可以提前到达的时间为(小时) ( ) (A ) 212v t v v + (B ) 112v t v v + (C )1212 v v v v + (D )1221v t v t v v - 7.吴伯箫学校初三级部校合唱团共有40名学生,他们的年龄如下表所示: 则合唱团成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13, B .13,12 C .12,13 D .12, 8.将点A (3,2)沿x 轴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点A′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 .(-3,2) B .(-1,2) C .(1,2) D .(1,-2) 9. 如图,将△ABC 绕点C (0,1)旋转180°得到△A'B'C ,设点A 的坐标为(,)a b ,则点A '的坐标为( ) A.(,)a b -- B.(,1)a b --- C.(,1)a b --+ D.(,2)a b --+ 10. 如图,△ABC 的周长为18,点D ,E 都在边BC 上,∠ABC 的平分线垂直于AE ,垂足为Q ,∠ACB 的平分线垂直于AD ,垂足为P ,若PQ=2,则BC 的长为( ) A .6 B .7 C .8 D .9 11.如图,在ABCD 中,∠DAB 的平分线交CD 于点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G ,∠ABC 的平分线交CD 于点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H ,AG 与BH 交于点O ,连接BE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BO=OH B .DF=CE C .DH=CG D .AB=AE 12. 如图,在ABCD 中,AD=2AB ,F 是AD 的中点,作CE ⊥AB ,垂足E 在线段AB 上,连接EF 、CF ,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成立的个数有( ) ①∠DCF =∠BCD ;②EF =CF ;③S △ABC =2S △CEF ; ④∠DFE =3∠AEF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分解因式:(a +b ) 3 -4(a +b )= . 16.关于x 的分式方程111x x +=--的解是正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17.一个多边形除一个内角外其余内角的和为1510°,则这个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是 18.如图,第①个图形中一共有1个平行四边形,第②个图形中一共有5个平行四边形,第③个图形中一共有11个平行四边形,……则第⑩个图形中共有_________个平行四边形.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计60分。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推演步骤) 19、(8分)先化简 ÷(﹣x+1),然后从﹣<x <的范围内选取一个合适的整数作为x 的值代入求值. 20.(8分)吴伯箫学校为使明年初四新生入校后及时穿上合身的校服,现提前对八年级某班学生即将所穿校服型号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图两个不完整的统计图(校服型号以身高作为标准,共分为6种型号).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该班共有多少名学生其中穿175型校服的学生有多少 (2)在条形统计图中,请把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3)在扇形统计图中,请计算185型校服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大小; (4)求该班学生所穿校服型号的众数和中位数. 21、(10分)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F 分别在线段BC 、AB 上,∠EFB=60°,DC=EF . (1)求证:四边形EFCD 是平行四边形; (2)若BF=EF ,求证:AE=AD . 22.(10分)如图,长方形ABCD 中,cm AB 4=,cm BC 8=,动点M 从点D 出发,按折线DCBAD 方向以2cm/s 的速度运动,动点N 从点D 出发,按折线DABCD 方向以1cm/s 的速度运动. (1)若动点M 、N 同时出发,经过几秒钟两点相遇 (2)若点E 在线段BC 上,cm 2=BE ,动点M 、N 同时出发且相遇时均停止运动,那么点M 运动到第几秒钟时,与点A 、E 、M 、N 恰好能组成平行四边形 23.(12分)今年我市某公司分两次采购了一批生姜,第一次花费40万元,第二次花费60万元.已知第一次采购时每吨生姜的价格比去年的平均价格上涨了500元,第二次采购时每吨生姜的价格比去年的平均价格下降了500元,第二次的采购数量是第一次采购数量的两倍. (1)试问去年每吨生姜的平均价格是多少元 (2)该公司可将生姜加工成姜酒或姜茶,若单独加工成姜酒,每天可加工8吨,每吨获利2000元;若单独加工成姜茶,每天可加工12吨,每吨获利1500元.由于客户需要,所有采购的生姜必需在30天内加工完毕,且加工姜酒的生姜数量不少于加工姜茶的生姜数量的一半,为获得最大利润,应将多少吨生姜加工成姜酒最大利润为多少 24.(12分)如图1所示,将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和一个长为2、宽为1的长方形CEFD 拼在一起,构成一个大的长方形ABEF .现将小长方形CEFD 绕点C 顺时针旋转至CE′F′D′,旋转角为a . (1)当点D′恰好落在EF 边上时,求旋转角a 的值; (2)如图2,G 为BC 中点,且0°<a <90°,求证:GD′=E′D; (3)小长方形CEFD 绕点C 顺时针旋转一周的过程中,△DCD′与△CBD′能否全等若能,直接写出旋转角a 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一、选择题(3×12=36分).

鲁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学科美 术年 级 一年级主备 人 使用 人 课题第一课神奇的口袋课 时1 课时课 型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 3、引导学生在认识美术工具和材料中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1、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及正确使用。 2、用不同工具和材料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 教具学具可用来绘画、雕刻、拓印、拼贴、编织的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 老师事先把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放在一只袋子里。上课时,可让学生通过猜或用手摸等游戏的方法让学生说出里面放的都是些什么东西,以便引起学生们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阶段: (一)以儿歌拍节拍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小口袋真神奇,装着纸剪和画笔,大家一起来动手,展现多彩新天地。 (二)出示:神奇的口袋(让同学来猜猜里面装着什么?)1、剪刀2、蜡笔3、水彩颜料4、水笔5、钢笔6、铅笔7、毛笔8、油画笔9、橡皮泥10、剪刀11、毛笔12、印13、各种彩卡等 (三)欣赏用各种工具画出来的画 (四)作业要求: A、用自己喜欢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以体会工具和材料,及它们不同性能和特点。 B、尽量大胆、自由地表现。 C、用简单的点、线、面来组合画面欣赏各种图片和课本 三、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工具的使用和表现。 四、讲评:欣赏同学用各种工具表现出来的作品

五、收拾整理 学科美 术年 级 一年级主备 人 使用 人

课题第二课大家都来做课 时1 课时课 型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具,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的美感。 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2、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具 学具 收集可乐罐、沙、石、瓶盖等

鲁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考试题

一、填一填。 1.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它的前面是(),后面是()。2.16的个位上是(),表示()个一,十位上是(),表示()个十。3.17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4. 3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15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5.()十位上是1,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3。 6. 17比()大1,17比()小1。与18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7.(),12,(),16,18,20。 8. 0—10,共有()个数,最大的一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 9. 在3、5、8、11、7、20、19、13中,一共有()个数,从左边起,7排第(),第4个数是(),这几个数中,最小的数是(),最大的数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10. 9和7的和是(),差是()。 11.在12-3=9,减数是(),被减数是()。 12. 一个加数是5,另一个加数是7,和是()。被减数是16,减数是7,差是()。 13. 10=()+()=()-() 14.()+4 > 8 9-()< 3 15.在○里填上“>”“<”或“=”。 11+4○12 15○8+9 14+4 ○ 14-4 5-2+9○5+4+4 16、10个一是()个十 20里有()个十,有()个一。20里有()个十和()个一。 17、 5比()大1,比()小1。 10里面有()个一。 18、18这个数,1在()位上表示()个(),8在()位上表示()个()。

19、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与它相邻的数是()和()。 20、在3、6、8、12中比9小得多的数是()。 21、20里面有()个十,有()个一。 22、“15”这个数,十位上是(),表示()个(),个位上是(),表()个()。 2 23、( )-5=4 ( )-4=10 4+8=()+7 二、填空。 1)、一个数从右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2)、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小的一位数的和是()。 3)、最大的一位数比最小的两位数少(),它们合起来是()。 4)、15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5)、20里面有()个一。()个一是10. 6)、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7)、十位上的数字是1,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大3,这个数是()。 8)、比18少5的数是()。 9)、在15、6、11、9中选出合适的数字,组成四道算式。□○□=□□○□=□□○□=□□○□=□ 10)、在□里填上合适的数。9-□﹤9 19-□﹥5 □+6﹥12-2 5+8﹤15-□ 11)、找规律填数,__ __ 4__6 0 3 6 __ 12 __18 20__ 10 5 __ 18 __ __12 10 __ 5连续加2 :__ __ __ __ __。 按规律填数 0()10 () 20 12) 、15前面的连续3个数是()、()、()。 13) 、12前面第2个数是(),后面的第3个数是()。 14) 、14个同学排成一队,小明前面有4人,后面有()

鲁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错题集(含答案)

鲁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集(—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题45分) 1. 如果点C 在线段AB 上,则下列各式中:1,,2,,2 AC AB AC CB AB AC AC CB AB ===+= 能说明点C 是线段AB 中点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 如果线段AB =5cm ,线段BC =4cm ,那么A,C 连点之间的距离是( ) A .9cm B .1cm C .1cm 或9cm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3. 不能用一副三角板拼出的角是( ) A .150° B .105° C .15° D .110° 4. 同一个平面内互不重合的三条直线的公共点的个数是( ) A.可能是0个,1个,2个 B. 可能是0个,2个,3个 C.可能是0个,1个,2个,3个 D. 可能是1个,3个 5. 如图,已知一个圆,任意画出它的三条半径,能得到的扇形的个数为( ) A. 4个 B. 5个 C. 6个 D. 8个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直线最短 B. 若点P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AP=BP C. 若AP=BP ,则P 是线段AB 的中点 D. 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7. 从十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十边形分成的 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6 B. 7 C. 8 D. 9 8. 如果线段AB =5cm ,BC =3cm ,那么A,C 两点间的距离是( ) A .12cm B .11cm C .10cm D .不确定 9. 若01x <<,那么代数式(1)(2)x x -+的值是( ) A .一定为正 B .一定为负 C .一定为非负数 D .不能确定 10. 已知 63 2 27,a b a b ==( ) A .9 B .-9 C .3 D .-3 11. 已知22(2)4129,x k x x +=-+则k 的值为( ) A .3 B .-3 C .3± D .9± 12. 如图,从边长为a 的大正方形中挖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小明将左图中的 阴影部分拼成了一个如右图所示的矩形,这一过程可以验证( ) A. 222()2a b a ab b -=-+ B. 222()2a b a ab b +=++ C. 22()()a b a b a b +-=- D. 22(2)()23a b a b a ab b --=-+ 13. 下列各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 ()()a b a b --+ B. ()()a b a b --+ C. ()()a b c a b c -+---+ D. ()()a b a b -+- 14. 经过A ,B ,C ,三点可连接直线的条数为:( ) A.只能1条 B. 只能3条 C. 3条或1条 D. 不能确定 15. 延长线段AB 到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点C 在线段AB 上 B. 点C 在直线AB 上 C. 点C 不在直线AB 上 D. 点C 在直线AB 的延长线上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题54分) 1. 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20°,那么这个角的余角是 。 2. 如下图所示,共有线段 条;共有射线 条;有直线 条。 3. 如图,线段 1A B B C C D D E c m ====,那么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等于 cm.

鲁教版-数学-初中一年级上册-小初衔接几何初步知识

几何初步知识 教学目的 1、掌握直线、射线、线段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熟练地辨别垂线与平行线以及常见的几种角;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与垂线。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行、三角形、梯形、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主要特征;会画长方形、正方形、圆;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与对称轴。 3、加深对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意义的理解;通过公式的推导,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事物都是联系的观点,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已学过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公式计算,并能应用公式来解答一些实际问题。 知识讲解 1、平面图形的认识 (1)点——直线——线段——射线 用直尺把两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线段,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2)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同一平面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4)①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的长短没有关系。 ②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③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是互相平行。 (5)在同圆、等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也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周长和直径的比,(比值一定)叫做圆周率,用字母 表示。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6)①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②学过的轴对称图形有:长方形(2条对称轴)、正方形(4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3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1条对称轴)、等腰直角三角形(1条对称轴)、等腰梯形(1条对称轴)、圆(无数条对称轴)、扇形(1条对称轴)。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鲁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本学期较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喜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同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实际素材进行估算。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

义,能够熟练算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提出具体的要求: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