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同步辅导-常州(第3讲)

高一物理同步辅导-常州(第3讲)
高一物理同步辅导-常州(第3讲)

高一同步辅导材料(第3讲)

一、本讲进度:

第二章 直线运动

§2.5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二、学习指导:

上一讲已经涉及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一些应用,本讲进一步深化这个问题。 1.匀变速运动规律的一个推论 由基本规律v t =v 0+at 和s=v 0t+

2

1at 2消去时间t 可导出公式

v t 2=v 02+2as 。这个推论在解决没有给出时间t 或不涉及运动时间t 的问题时比较方便。

此推论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式中a 要代负值。为避免这个麻烦,也可将它写为v t 2

=v 02

-2as ,式中a 只代数值即可。

2.一般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规处理方法 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有v t =v 0+at ,s=v 0t+

2

1at 2,

v t 2=v 02+2as ,三个式子共涉及运动的五个主要物理量v t 、v 0、a 、s 、t ,若已知其中三个量,要求解另两个量,就要用到其中两个方程。情况不外乎两种:

(1)已知的三个量在同一个方程中,代入此方程,就求得第四个量,再代入另一方程便得第五个量;

(2)要选用两个方程并列,解联立方程得其余两个未知量。 以上就是解运动学问题最基本的方法。

3.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些巧法 针对问题的一些特殊情况,有些运动学问题常可用其它巧法,使题解显得简洁明快。这些方法大致有以下常用的几种: (1)充分利用匀变速运动的其它结论,它们是:

①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里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之比,即s 1:s Ⅱ:s Ⅲ:…=1:3:5:…;

②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分别是s 1:s 2:s 3……s n ,则s 2-s 1=s 3-s 2=…=s n -s n-1=aT 2;

③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当然,还可导出其它一些结论供使用,但这三项常用。 (2)充份利用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2

v v v t +=

这个特点,结合s=t v 来解题。

(3)利用图线法解题,用得较多而有效的是v-t 图线,此图线下方复盖的面积数值上等于时间t 内

物体的位移。

(4

体从A 起以初速v 作加速度为a B 时速度减为零,化时间为t ,为零,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运动,达A 且速度大小变为v[图2(乙)] 4.相遇、追及问题 (1)相向运动问题

②根据两物相遇即处于同一位置的事实,寻找两物位移间的数量关系。 ③解联列方程得到答案 (2)同向运动问题

①列出两物位移方程,方程中要反映两物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

②根据“追及”即处于同一位置的事实,寻找两物位移间的数量关系,与前二方程联列求解。 ③应知道:速度小者加速追速度大者,起先距离拉开,到两者速度相等时拉开距离最大,以后由于后物速度大于前物,距离开始缩小。

④ 速度大者减速与前方物体靠近时,到两物速度相等时有最小间距,若此时尚无接触,以后就再不能接触了。

三、典型例题讲评:

例1 汽车关闭油门作匀减速运动准备进站,先后经过两颗行道树时的速度分别是4m/s 和1m/s ,已知两颗行道树之间的距离是15m ,则汽车运行时的加速度有多大?

(思路)解法一:题中没给出时间,已知三个量求第四个量,最直捷的公式选哪个? 解:2

2

1

2

02

02

/5.015

21162,2s m s

v v a as v v t =?-=

-=

-=

解法二:用t

v v a t 0

-=

可求a ,只缺t ,用什么方法可最快地求得经过15m 用的时间? 解:,61

4152,20

s t t v v t v s t =+?=+=

=则

2

/5.06

41s m t

v v a t -=-=-=

∴(负号表示物体作减速运动)

讲评 本题是基本的运动学问题,一般不存在找不到公式解题的情况。应选用那些可以更简便得到问题解的公式。

例2 汽车自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运动途中经过相距125m 的两点A 和B 时用10s 时间,已知汽车经过B 点时瞬时速度是15m/s ,求A 离出发点O 的距离。

(思路)1. 在从A 到B 这一段运动中,已知哪三个量?可求哪两个量?2. 选用哪些个公式来求解?3. 上述两个量得解后,在从出发点到A 这一段运动中,又已知哪三个量?待求哪个量?选用什么公式最好?

解:从A →B 时,有 ???+=+=???

?+=+=a

v a

v as v v at v v A A A

B

A B 250225101522

2

2

解得2

/5.0,

/10s m a s m v A ==

从O →A ,m s as v A 1005

.02100,22

=?=

=。

(另解)从A →B ,,/101510

2502,

2

s m v t

s v t v v s B A B

A =-=

-=

?+=

则 2

/5.010

1015s m t

v v a A

B =-=

-=

讲评 明明是同一个运动,但要分成两个不同阶段来讨论,每个阶段中总有三个量已知,两个或一个量待求。或者采用联列方程,或者只需选用一个方程,就可得到问题的解。这便是处理一般运动学问

题的基本方法。当然,还得知道前后两阶段运动间的有机联系。

例3 一个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第2s 末到第6s 末的位移是24m ,从第6s 末到第10s 末的位移为40m ,此物的初速度多大?

(思路)1. 第2s 末到第6s 末,第6s 末到第10s 末,这两个时间间隔有什么关系?2. 可选用

那个结论来很快得到运动的加速度?3. 看似题中没有给出任何瞬时速度的值,不好求初速度。能不能使用什么结论来求得一个瞬时速度?4. 最后,选用什么公式求初速度? 解:题给出连续两个4s 内位移s 1=24m ,s 2=40m ,则由s 2-s 1=aT 2得 2

2

12/116

2440s m T

s s a =-=

-=

第2s 到第6s 的中间时刻为第4s 末,此时速度是s m T s v v /64

241624====-。

则由v 4=v 0+at ,得6=v 0+1×4,v 0=2m/s 。

(讲评)不是所有运动学习题都有[例1]、[例2]两例的共性,可很容易列出已知的三个量,从而找公式求其余的量。本题初一看,只有两段时间及两段时间内的位移已知,用老方法就不好处理了。这时,就要及时抓住题给条件的特殊性,充分利用匀变速运动其它有关结论来解题。

例4 一个小球被弹出以某一初速沿着一个光滑的斜面向上滚,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4s 正好速度减为零。试问小球被弹出后的1s 内、2s 内、3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多少?

(思路)解法一:1. 设小球初速为v ,第1s 末、第2s 末、第3s 末速度各为多少?2. 小球在最后4s 内、3s 内、2s 内、1s 内的位移各为多少?3. 弹出后1s 内、2s 内、3s 内位移各为多少?4. 有没有其余办法也可求得弹出1s 内、2s 内、3s 内的位移值? 解:设初速为v ,4s 内减为零,即每秒减少

4

v 。则第1s 末、第2s 末、第3s 末速度依次为

4

,2,43v v v 由s m =v 02/2a ,可知最后4s 内、3s 内、2s 内、1s 内的位移依次为s 4=v 2/2a ,s 3=9v 2/32a ,s 2=V 2/8a ,s 1=v 2/32a 。 v-t 中

(讲评)本例的解一,总的说仍从基本规律入手通过代数变换求解,比较烦。解二、解三则充分根据题的特殊性用上了巧法。由此可见,运动学习题解法是很丰富的。

例5 一车原处于静止状态,开始起动以1m/s 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行,在车起动的同时,车后相距25m 处一个人以6m/s 速度匀速追赶这辆车子,能否追上?若追不上,人与车之间的最小距离为多少? (思路)1. 照前述追及问题的思路列出方程。2. 代入数字可得到关于时间t 的一元二次方程,此方程可有解?意味着什么?3. 进一步思考,什么时后人与车有最小距离?4. 开始计时到人、车距离最小化去多少时间?由此求出最小距离。

解:本题中人、车运动时间相等,设为t ,人追上车要满足 S 人=S 车+S O ,即02

21s at

t v +=

人,代入数据得050122

=+-t t 。

由于判别式056504122<-=?-=?,方程无解,说明人追不上车。 起初人、车距离变小,到v 人=v 车时,距离最小,则at v v ==车人,s a

v t 61

6==

=人。

两者最小距离m t v at

s s 7663612

125212

0=?-??+

=-+

=?人。

(讲评)在本题中,因人的速度过小追不上车。那么,人的速度至少要有多大才能追得上车呢?思考时请把握两点:1.“追上”意味着两者必处于同一位置;2.“追上”还有两者速度上的要求,即满足v 人≥v 车

例6 自行车刹车后匀减速滑行,它滑行的初速度为10m/s ,加速度的大小为 ,求:①自行车

要滑行多远才能停下来?②从开始滑行经过6秒时所经过的位移? (思路)①画出物体运动轨迹的草图:

自行车做匀减速运动,设初速度为正,则

由推论公式

得:

.即为滑行的距离.

②先分析自行车经多长时间停下来:由速度公式

知:

题中所给时间 大于5s ,说明自行车已停下1s .所以用位移公式计算时,时间应取

请同学思考:第②问若取 代入位移公式,发现

为什么?本题为什么需先判断停下所用

时间?

(讲评)解运动学问题的基本要求:

1、画出物体运动过程中,运动轨迹的草图(图中最好标出已知量和待求量)

2、确定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性质.

3、根据运动性质选用公式或画出 图象,分析已知量和待求量间的关系.

4、对解进行讨论.

巩固练习 1. 从静止开始以

的加速度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2s 末的速度为 ,2s 内的位移为 ,

第2s 内的位移为 ,第2s 内的速度变化量为 ,第2s 内的平均速度为 ,速度达到10m/s 所用时间为 ,发生16m 的位移所用时间为 ,发生25m 的位移时的速度为 ,相邻的两个1s 内的位移差为 .

2. 物体在地面上因受摩擦力而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是10m/s ,第2s 内通过的位移是7m ,则该物体在运动的前6s 内的位移是多少?

3. 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路边第一颗行道树时速度是1m/s ,经过第三颗行道

树时速度是7m/s ,若每两颗树之间的距离相等,问汽车在第一、二两颗树之间运动的平均速度多

大?

4. 作匀速直线运动,由B 段的长度和小球在AB

5.物体以4m/s B 点再经0.5s 物体滑到斜面顶点端D 滑到B 点所需的时间。

6汽车从制动时起的1s 内、2s 内、

7.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分别为:AB=1.4m ,BC=1.8m ,CD=2.2m 。时间间隔为0.2s ,则物体经过B 点的速度为______m/s ,加速度为______m/s 2。

8.甲、乙两处相距8m 。物体A 由甲处向乙处的方向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2m/s 2;物体B 由乙处出发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4m/s ,运动方向与A 相同,但比A 早1s 钟开始运动。求物体A 开始运动后经多少时间追及物体B ?追赶过程中什么时候两物相距最远?相距多少?

9.有两辆机车在同一平直轨道上行驶,前车速度为36km/h ,后车速度为72km/h ,当后车司机发现前车时,它们相距200m ,此时后车司机立即刹车,向后车加速度不能小于多少,才能避免事故发生?

10.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4s 末关闭发动机,再经过6s 钟停下,汽车在这10s 内行驶了30m ,求汽车在前后两段时间内加速度的大小。

[提示:利用速度图线解本题,或用平均速度来解]

11.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位移s 所用的时间为t 1,接着再通过S 所用时间为t 2,则物体加速度多大?

[提示:在t=t 1/2时刻的即时速度v 1=s/t 1,在t=t 1+t 2/2时刻的即时速度v 2=s/t 2,再求a]

参考答案:

1、4m/s ,4m ,3m ,2m/s ,3m/s ,5s ,4s ,10m/s ,2m . 2.解:第1s 末速度即第2s 初速度,对第2s 有 2

02

1)(at t at v s --=,12

11)110(7??-

??-=a a ,解得2

/2s m a =

∵s a v t m 52

100===

,6s >t m

∴6s 内位移即物体最大位移,则m a

v s m 254

10022

==

=

3.解:设车的加速度为a ,两树间隔为s ,车在第2颗树间的速度为v 2,则有

s

a v v s a v v ?+=?+=2222

12

22

12

3

整理得 s m v v v v /5),

149(2

1)(2

122

12

32

2=+=

+=

在第一、二两树间行驶的平均速度s m v v v /32

1

2=+=。

4.解:令小球在B 处速度为v ,则 vt S S vt

S t v t v S BC AB BC AB 5.1,

2=+==

=

代入数据2.7=1.5v ×3, v=0.6m/s 。

2

/2.03

6.0,;9.032

6.0s m t

v a at v m S AB ==

=

==?=

5.解: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在B 处速度为v 。 从A →B ,v 2=(2v )2-2aS AB ...(1) 从B →C ,v c =v-at BC ...(2) 代入数据得3v 2=1.5a (1)

0=v-0.5a …(2) 解得v=1m/s ,a=2m/s 2

则本题所问各段位移之比

S OA :S OB :S OC =24:40:48=3:5:6 7.解:到B 时是A →C 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 ∴s m t

S v v AC AC B /82

.028.14.1=?+=

=

= 由2

a aT s =

=?得8 对A :2

12

1at s =

设相遇于P (图6 ∴

(422

12

-??t t t=6s ,-2s (不合理) 此时两物相距

m t a s t v s s s s 16422

18342

1)1()(2

0102=??-

+?='-

++'=-+=?。

9.解:在后车加速度最小时,后车追及前车Δ速度已不大于前车而避免相撞。 空间情况满足 t v s a t t v 102

22

1+=-

速度情况满足 12v at v ≤- 代入数据得 t at

t 1020021202

+=-

1020≤-at ② 解得2

/25.0s m a ≥

10.解:作运动的v-t 图如图7,其中t 1=4s ,t 2=10s 。V m 为最大速度。图线下方三角形面积等于t 2时

∴102

30,2

2??=

?=

m m v t v s 即

v m =6m/s 。

对运动前程,v m =a 1t 1,2

/5.14

6s m a ==;

对运动后程, 2

22

2/16

6,

s m a a v t m ==

=

11.解:前s 中间时刻物在A 处,后s 中间时刻物在B 处(图8),从A 到B 时间2

221t t t +=

A 、

B 处瞬时速度分别为:v A =1

01t s v =

,2

12t s v v B ==。 则)

()(2212121t t t t t t s t

v v a A

B +-=-=

2019-2020年高一物理同步辅导教材第7讲

一、本讲进度:第二章直线运动 §2.6 自由落体运动 二、学习指导: 1.自由落体运动专指这样的运动:(1)初速v0=0;(2)仅受重力作用。空中下落物若初速为零,又忽略空气阻力,就符合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这时,不管物体形状质量如何,都以同样的规律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而且具有相同的加速度。 2.在同一地点,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相同,有专用符号g,对此需注意几点:(1)“同一地点”指有相当地域范围但此地域范围又不过大的区域;(2)有明显纬度差异的地区g的数值不同;(3)同一地域有较大高度差异的不同处g的数值也不同。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是v t=gt,h=,。其余有关匀变速运动的一些结论,以及对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一些结论,都可用来处理自由落体运动。 4.课本P37图2-25一张照片提供了一种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方法,在这个实验方法中,可采用公式来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如果此照片拍摄时相隔0.01s曝光一次,请你由照片估算测出的g的数值。 5.还有一种运动也常见:物体以竖直向上的初速v0抛出,之后仅在重力作用下运动,这种运动叫竖直上抛运动。因为也是仅受重力作用,它具有与自由落体运动一样的加速度g,但因g 的方向竖直向下与v0反向,所以物体上升阶段作的是匀减速运动。请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1)写出竖直上抛运动三个主要运动规律。 (2)(2)它到达最高处的速度多大? (3)(3)它升到最高点用去多少时间?升起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三、典型例题讲评: [例1] 一物自高空O处自由下落,经过A点到达另一B点,已知物体在B处的速度是A处速度的,A、B两点间的距离是7m,问O点和B点间距离是多少? (思路) 解一:设从O→A运动时间为t,下落高度为h;从O→B运动时间为t’,下落高度为h’。由题给条件,思考进一步思考已知h’-h=7m,如何再求h’? 解二:能不能由一步得到 [例2] 一根长8m 落,该杆通过距杆下端10m 10m/s2) (思路) 作出杆下落过程示意图如图1 B端到达P时杆的位置是Ⅲ。 所谓杆通过P [例3] 从地面点燃发射后,它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少?它能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从开始起动升到最高点一共要多长时间?(g取10m/s2) (思路) 在前2s内,因有火药燃烧产生的外力推动,火箭的上升运动不同于前面说的“竖直上抛运动”,是一个a≠g的向上的匀加速运动。 请思考:1. 火箭升到最高点的运动可分为几阶段,每阶段各作什么运动?2. 什么时候达到最大速度?3. 前、后运动之间的联系如何?

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路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 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那么,在任一秒内( )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C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4.以v 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 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A .3 s 内的位移是12 m B .3 s 内的位移是9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5.一个物体以v 0 = 16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 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 .3 s 末的速度为零 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 .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6.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7.物体做初速度 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5 m ,则该物体( ) A .3 s 内位移大小为45 m B .第3 s 内位移大小为25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为5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为30 m/s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 相互作用第三节3 摩擦力

1.如图所示,用水平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大木箱,没有推动,这时木箱受到的() A.推力小于静摩擦力 B.推力一定等于重力 C.推力和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一定相等 D.推力和静摩擦力大小一定相等 2.下列关于物体受静摩擦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静摩擦力的方向不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C.静摩擦力的方向既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也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D.静止物体所受摩擦力一定为零 3.下列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一定有静摩擦力 B.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 C.静摩擦力对物体的运动总是起阻碍作用 D.静摩擦力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大 4.一只玻璃瓶,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受到摩擦力的是() A.瓶子静止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 B.瓶子静止在倾斜的桌面上 C.将瓶子握在手中不动,瓶口朝上 D.瓶子压着一张纸条,扶住瓶子把纸条抽出 5.水平力F作用在物体B上,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

A.A、B之间无摩擦力 B.A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C.B与地面之间无摩擦力 D.地面对B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6.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水平力F作用在A上,使二者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之间无摩擦力 B.A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C.B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水平向右 7.如图所示,消防战士正在沿绳进行爬绳练习,若消防战士用双手握住 竖直的绳子匀速上攀和匀速下滑,他所受的摩擦力分别是F f1和F f2,关于F f1 和F f2的大小和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 f1=G,方向竖直向上B.F f1>G,方向竖直向上 C.F f2=G,方向竖直向上D.F f2

高一物理同步辅导-常州(第1讲)

高一同步辅导材料(第1讲) 一、本讲进度: 第二章 直线运动 §2.1 机械运动 §2.2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2.3 速度、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二、学习指导: 1、正确理解“质点” 自然界中任何事物及其运动都是较复杂的,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个基本方法就是暂时撇开起作用很小的因素,抓住主要因素。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大小在研究的问题中起作用很小,我们就暂且不管它而将物体看成一个质点。“质点”是高中物理第一个接触的理想化模型,用理杰模型来研究物理问题是常用的思想方法。 不要误以为很小的物体是质点。当物体的线度比起运动距离很小,或物体作平动时,物体便可看作质点,因为它的形状大小对讨论运动作用已很小。 2、为什么要引入“位移”这个概念?对于物体运动生活中习惯的认识是走了多少路程,但路程只指轨迹的长度,不能确切指示物体在任一时刻的位置(这点是掌握一个运动必不可少的)。如图1,已知t 、s (1)加速度t v v a t 0-=(或等为t v a ?=)表示的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而非速度变化的多少。a 大 只表示速度变化快,不是表示速度变化大。 (2)不要望文生义将加速度理解成“加出来的速度”。牢记加速度a 、速度v ,速度的变化v ?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因而a 的大小与v 和v ?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v 很大的匀速运动a 为零,v 为零时a 可以不为零;速度变化v ?很大,但所用时间t 也很大时,a 不一定大。 (3)加速度是有方向意义的矢量,取初速v 0的方向为正方向时v t >v 0 ,则 t v v a t 0-=>0,即a 与v 0同方向,此时对应的物理情景是加速运动;若v t

高一物理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水平线OO '在某竖直平面内,距地面高度为h ,一条长为L (L h <)的轻 绳两端分别系小球A 和B ,小球A 在水平线OO '上,竖直向上的外力作用在A 上,A 和B 都处于静止状态。现从OO '上另一点静止释放小球1,当小球1下落至与小球B 等高位置时,从OO '上静止释放小球A 和小球2,小球2在小球1的正上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 B 将与小球1同时落地 B .h 越大,小球A 与小球B 的落地时间差越大 C .从小球2释放到小球1落地前,小球1与2之间的距离随时间的增加而均匀增大 D .若1落地后原速率弹回,从此时开始计时,1与2相遇的时间随L 的增大而减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设小球1下落到与 B 等高的位置时的速度为v ,设小球1还需要经过时间t 1落地,则: 2 1112 h L vt gt -=+ ① 设B 运动的时间为t 2,则 2 212 h L gt -= ② 比较①②可知 12t t < 故A 错误; B .设A 运动时间为t 3,则 2312 h gt = 可得 3222()h h L t t g g --= 可知L 是一个定值时,h 越大,则小球A 与小球B 的落地时间差越小。故B 错误;

C .1与2两球的距离 22 1122 L t gt gt t νν'=+ -= 可见,两球间的距离随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故C 正确; D .作出小球1和小球2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t 1时刻,小球2开始运动;t 2刻,小球1落地;t 3刻,小球1和小球2相遇。图中左边的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就是轻绳的长度L ,可见,若1落地后原速率弹回,从此时开始计时,1与2相遇的时间随L 的增大而增大,所以D 错误。 故选C 。 2.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 0沿光滑斜面向上运动,其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在连续两段时间m 和n 内对应面积均为S ,设经过b 时刻的加速度和速度分别为a 和v b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m n S a m n mn +=- B .2()()m n S a m n mn -=+ C .b ()m n S v mn += D .() 2 2b m n S v mn +=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教版物理高一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同步练习

人教版物理高一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2019高一上·吉林月考)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 只要物体的质量一定,物体的惯性也是一定的 B . 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小的容易停下来,所以,速度越小,惯性越小 C . 物体的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所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这个物体上 D . 物体的惯性大小不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还与物体是否运动和运动快慢有关 2. (2分)一汽车原来以大小为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刹车时做加速度大小为2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则6秒后其位移的大小为() A . 20m B . 24m C . 25m D . 30m 3. (2分)在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的实验中,某同学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他按打点先后顺序选取了O、A、B、C、D五个计数点,已知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用刻度尺量得OA=3.00cm、AB=3.50cm、BC= 4.00cm、CD=4.50cm.由以上信息可以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 A . 5m/s2 B . 50m/s2 C . 0.05m/s2

D . 0.5m/s2 4. (2分) (2017高一上·江阴期中) 已知长为L的光滑斜面,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下滑,当物体的速度是到达斜面底端速度的时,它沿斜面已下滑的距离是() A . B . C . D . 5. (2分) (2017高一下·宜春期中) 质量为1kg的铅球从离地高18m处无初速度释放,经2s到达地面.在这个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对铅球做的功分别是(g取10m/s2)() A . 18J、2J B . 180J、﹣18J C . 180J、0 D . 200J、0 6. (2分) (2016高一上·杭州期中) P,Q,R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一物体从P点静止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Q点的速度为v,到R点的速度为3v,则PQ:QR等于() A . 1:8 B . 1:9 C . 1:5 D . 1:3 7. (2分) (2019高三上·静海月考) 汽车刹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该运动的汽车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8t﹣t2(m),则该汽车在前5s内经过的路程为()

高一上物理同步辅导3追及和相遇问题

第三讲追及和相遇问题 【考点解析】 追及和相遇问题一般是研究两个物体分别做直线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关系。一般把同方向的运动称之为追及,相向运动称之为相遇。这类问题的核心是分析清楚二者的位置关系,同时兼顾运动时间关系和速度大小关系。研究的手段一般是借助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置关系示意图建立方程并求解,当然,必要时要讨论结果是否具有物理意义。【题型分解】 1.利用v-t图分析追及和相遇问题 解题要点:特别留意物体运动的初始位置,勤画位置关系示意图 3.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在t=0的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如图所示),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秒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10秒内两车逐渐靠近 B.在10~20秒内两车逐渐远离 C.在5~15秒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D.在t=10秒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4.如图所示,Ⅰ、Ⅱ分别是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线,根据图线可以判断() A.甲、乙两小球做的是初速度方向相反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B.图线交点对应的时刻两球相距最近 1. 2.

C .两球在t =2 s 时刻速率相等 D .两球在t =8 s 时发生碰撞 2.追及问题 解题要点:分析位置关系,找到出现距离极值的条件,列方程求解。 3.相遇问题 解题要点:重点理清时间和位置关系,可对两个质点分别指定正方向。 7.据统计,城市交通事故大多因违章引起.在图中,甲、乙两辆汽车分 别在相互垂直的道路上,沿各自道宽的中心线(下图中虚线所示)向前匀速行驶,当甲、乙两车的车头到十字路口(道路中心线)的距离分别为30 m 、40 m 时,道口恰处于红、绿灯转换,甲、乙两车均未采取任何减速或制动等措施,以致两车相撞.已知两车型号相同,汽车的车长为5.2 m ,车宽为1.76 m.并已知甲车的车速为v 1=40 km/h ,设两车相撞前均为匀速行驶.试判断在穿过路口过程中,乙车车速的范围. 8.在某市区内,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速度v A 向东匀速行驶, 一位观光游客正由南向北从斑马线上横穿马路.汽车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游客正在D 处)经0.7s 作出反应,紧急刹车,但仍将正步行至B 处的游客撞伤,该汽车最终在C 处停下,为了清晰了解事故现场,现以下图示之,AC 段是汽车轮胎在路面上的擦痕.为了判断汽车司机是否超速行驶,警方派一警车以法定最高速度v m =14.0m/s 行驶在同一马路的同一地段,在肇事汽车起始制动点A 紧急刹车,经14.0m 后停下来,在事故现场测得AB =17.5m.BC =14.0m ,BD =2.6m.问: (1)该肇事汽车的初速度v A 是多大?有无超速? (2)游客横过马路的速度大小? 5. 6.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同步习题 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末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B.物体的位移必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C.物体速度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量与这段时间成正比 D.匀加速运动,位移和速度随时间增加;匀减速运动,位移和速度随时间减小 2.物体做直线运动时,有关物体加速度,速度的方向及它们的正负值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必定相同 B.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必定为负值 C.在直线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变大时,其加速度也可能为负值 D.只有在确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的条件下,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才为正值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2,那么,在任一秒内( ) A.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C.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4.原来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其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则物体的运动速度将 ( ) A.逐渐减小 B.保持不变C.逐渐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5.汽车关闭油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下来。在此过程中,最后连续三段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A.1:1:1 B.5:3:1 C.9:4:1 D.3:2:1 6.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内的位移大小为5 m,则该物体( abd ) A.3 s内位移大小为45 m B.第3 s内位移大小为25 m C.1 s末速度的大小为5 m/s D.3 s末速度的大小为30 m/s 7.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5 m/s,第7 s内的位移比第5 s内的位移多4 m,求: (1)物体的加速度 (2)物体在5 s内的位移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及练习(带参考答案)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运动,而且保持加速度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1.任意两个边疆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s)是一恒量,即 2.在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3.在某段位移中点位置的速度和这段位移的始、末瞬时速度的关系为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以下推论, 设T为单位时间,则有 ●瞬时速度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位移与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二.自由落体运动 2.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空气阻力的作用。在没有空气阻力影响时,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相同。 3.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习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学习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即时速度和加速度。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由于电源频率是50Hz),因此纸带上的点就表示了和纸带相连的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 点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 2、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如图所示,0、1、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 各计数点,s1、s2、s3、……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若△s=s2-s1=s3-s2=……=恒量,即 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3、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 ①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即根据s4-s1=s5-s2=s6-s3=3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1=、a2=、a3=,再算出a1、a2、a3。 ②用v-t图法:即先根据v n=求出打第n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后作出v-t图线,图 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器材: 小车,细绳,钩码,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米尺。 实验步骤: 1、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试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一段距离,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的比较密集的点子,确定好计数始点0,标明计数点,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用逐差法求出加速度值,最后求其平均值。也可求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作v-t图线,求得直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高一上物理同步辅导11共点力的平衡(一)

第十一讲共点力的平衡(一) 【题型分解】 1.平衡条件及其推论 (1)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缓慢运动过程 (2)平衡条件:合外力为零 (3)平衡推论: 二力平衡:A.二力等大,反向,共线 三力平衡:B.任两力的合与第三力等大,反向,共线 C.三力矢量可形成一首尾相接的封闭三角形 D.三力相互平行,或延长线交于一点 多力平衡:E.任一力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等大,反向,共线 F.在任一方向上合力为零 1.下列物体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沿斜面匀速下滑的物体 B.竖直上抛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 C.做匀速率圆周运动的物体 D.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 2.如图所示,木块在外力F的作用下沿粗糙水平地面匀速运动,则拉力F与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合力的方向一定是() A.向上偏左B.向下偏右 C.向左D.竖直向上 2.单个物体三力平衡 (1)合成法 (2)分解法 (3)矢量三角形法(动态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在三根细绳悬吊下处于平衡状态,现用手持绳OB的B端,使OB缓慢向上转动,且始终保持结点O 的位置不动,分析AO、BO两绳中的拉力如何变化. 4.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用细线悬挂一小球并放置在光滑斜面上,当用力拉斜面,使其缓慢的向左移动的过程中,细线对小球的拉力__,小球对斜面的压力__ A.变大B.先变大后变小 C.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 5.如图所示,支架ABC,其中AB=2.7m,AC=1.8m,BC=3.6m,在B 点挂一重物,G=500N,求AB、BC上的受力。 F

6.如图所示竖直绝缘墙壁上的Q处有一固定的质点A,Q正上方的P 点用丝线悬挂另一质点B,A、B两质点因为带电而相互排斥,致使悬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由于漏电使A、B两质点的带电量逐渐减小。在电荷漏完之前悬线对悬点P的拉力大小() A.保持不变B.先变大后变小 C.逐渐减小D.逐渐增大 7.如图所示,小圆环重G,固定的竖直大环的半径为R。轻弹簧原长为L(L<2R)其倔强系数为K,接触面光滑,求小环静止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 3.单个物体多力平衡-正交分解法 8.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 ) A1 B.2C 1 2 D. 9.如图所示,OA为遵从胡克定律的弹性轻绳,其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的O点,另一端与静止在动摩擦因数恒定的水平地面上的滑块A相连。当绳处于竖直位置时,滑块A对地面有压力作用。B为紧挨绳的一光滑水平小钉,它到天花板的距离BO等于弹性绳的自然长度。现有一水平力F作用于A,使A向右缓慢地沿直线运动,则在运动过程中() ①水平拉力F保持不变 ②地面对A的摩擦力保持不变 ③地面对A的摩擦力变小 ④地面对A的支持力保持不变。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 参考答案:1.A 2.D 3. 逐渐减小,先减小后增大 4. A,C 5. 750N,1000N 6.A 7.θ= arcos kL 2(kR-G) 8.B 9.B 【高考真题】 10.(2012 广东)如图所示,两根等长的轻绳将日光灯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日光灯保持水平,所受重力为G A.G和G B B. 1 2 G D. 1 2 G和 1 2 G 11.(2012浙江)如图所示,与水平面夹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m=1.0kg的物体。细绳的一端与物体相连。另一端经摩擦不 计的定滑轮与固定的弹簧秤相连。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弹簧秤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试卷(含答案)

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a 、b 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不同, 加速度相同,则在运动过程中 ( C ) ①a 、b 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②a 、b 的速度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③a 、b 的位移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④a 、b 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 7.做匀加速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某点O 时速度是1 m/s ,车尾经过O 点 时的速度是7 m/s ,则这列列车的中点经过O 点时的速度为 ( A ) A .5 m/s B .5.5 m/s C .4 m/s D .3.5 m/s 3.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 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C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路程 4. 以v 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 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C ) A .3 s 内的位移是9 m B .3 s 内的位移是9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5. 一个物体以v0 = 16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2,冲上最 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下列哪个选项错误( B )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 .3 s 末的速度为零 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 .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6. 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 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A ) 7.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B.伽利略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C.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 D.伽利略用实验直接证实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8. 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经过某一路标,以后甲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 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路标时的速度又相同,则( B ) A 甲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B 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C 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D 三车同时到达 9. 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地滴到其正下方的盘子里, 调整水龙头的松紧,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而听到响声时后一滴水恰离开水龙头,测出n 次听到水击盘声的总时间为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为h.设人耳能区别 t O O v t A O v t B O v t C O v t D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 A.位移B.速度 C.加速度D.路程 2.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2,那么,在任1秒内( ) A.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秒的末速度大2 m/s C.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秒的初速度大2 m/s 3.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经过2 s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方 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与初速度同向 B.加速度大小为10 m/s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加速度大小为10 m/s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加速度大小为10 m/s2,平均速度为10 m/s,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4.以v0 =12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A.3 s内的位移是12 m B.3 s内的位移是9 m C.1 s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3 s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5.一个物体以v0 = 16 m/s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2,冲上最 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1 s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3 s末的速度为零 C.2 s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3 s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6.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其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7.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 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在刹车过程中所行的距离为s ,若要保证两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为( ) A .s B .2s C .3s D .4s 8.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判断( ) A .第1 s 末物体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改变方向 B .第1 s 末物体的速度改变方向 C .前2 s 物体的位移之和为零 D .第3 s 末和第5 s 末物体的位置相同 9.一辆沿笔直公路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相距50 m 的电线杆共用5 s 时间,它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 m/s ,则经过第1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 A .2 m/s B .10 m/s C .2.5 m/s D .5 m/s 10.某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a 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了t 1时间后改为加速度为a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t 2时间后停下。则物体在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 A . 2 1 1t a B . 2 2 2t a C .2 + 2211t a t a D .) +(2 + 212 2 2211t t t a t a

高一物理第二章测试题

高一年级物理第二章测试 班级:姓名:总分: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少选得2分,错选和多选均不得分) 1.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相同时间内位移变化相同 B.在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C.在相同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 D.在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为—10m/s2,则2s末的速度为(). A.10 m/s B.0 C.—10 m/s D.5 m/s 3.对以a=2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任意1s内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m/s B.第ns末的速度比第1s末的速度大2(n -1)m/s C.2s速度是1s 末速度的2 倍 D.n s时的速度是n /2s时速度的2 倍 4.从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前10s 内的位移是10m,则该物体运动1 min时的位移为(). A.36 m B.60 m C.120 m D.360 m 5.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给出初速度、加速度的正负,下列对运动描述中正确的是(). A.v 0>0,a<0,a 的大小增大,物体做加速运动 B.v 0>0,a<0,a的大小减小,物体做减速运动 C.v 0<0,a>0,a的大小增大,物体做加速运动 D.v 0<0,a<0,a的大小减小,物体做减速运动 6.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由2 m/s 变化到6m/s 所用的时间是2s,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A.1 m/s2B.2 m/s2 C.3 m/s2D.4 m/s2 7.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时,取物体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甲的加速度恒为2m/s2,乙的加速度恒为—3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物体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的速度变化快 B.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变化快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 和坐标系质点定义:有质量而不计形状和大小的物质。 参考系定义: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坐标系定义:在某一问题中确定坐标的方法,就是该问 题所用的坐标系。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时刻和时间间 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 路程和位移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 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 段表示位移。 矢量和标量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直线运动的位 置和位移 公式:Δx=x1-x2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 述——速度坐标与坐标的 变化量 公式:Δt=t2-t1 速度定义: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 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v=Δx/Δt 单位:米每秒(m/s)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 大小,速度的方向也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平均速度和瞬 时速度 平均速度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 度。 瞬时速度时间间隔非常非常小,在这个时间 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第四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计时器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用图象表示速 度 速度—时间图像(v-t图象):描述速度v与时间t 关系的图象。 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加速度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 比值。 公式:a=Δv/Δt 单位:米每二次方秒(m/s2) 加速度方向与 速度方向的关 系 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 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大方 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及测试题

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略)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掌握并应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能识别不同形式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1.匀变速直线运动: 概念: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的增加,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若物体随着时间均匀的减小,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v=v.+at v.是初速度;a是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练习: 例1:汽车以4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6m/s2的加速度运动,问10s 后汽车的速度能达到多少? 例2:一辆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15m/s,加速度大小为3m/s, 求汽车第3s末的瞬时速度的大小。 例3:一辆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15m/s,加速度大小为3m/s,求第6s末的瞬时速度,同时求汽车末速度为零时所经历的时间。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位移公式:X=V.T+at2/2 例1:一质点做匀变速运动,初速度为4m/s,加速度为2m/s2,第一秒发生的位移是多少?第二秒内发生的位移是多少? 例2:一辆汽车以1m/s2的速度加速行驶了12s,行程180m, 汽车开始加速前的速度是多少?

四、自由落体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加速度(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3)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4)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 (5)理解在不同的地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有所不同,理解在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无关。 (6)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7)重力加速度的放心竖直向下。 (8)自由落体运动的几个公式 v t =gt.H=gt2/2,v t 2=2gh (9)物体下落演示,并得出结论:物体初速度为零,在重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 (10)一轻一重两个物体下落演示,并得出结论:空气阻力起了作用,实际生活中,重力和空气阻力会起作用,风也会产生一些影响。 例1:一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经过一高度为2m的窗户用时间0.4s,g取10. 则物体开始下落时的位置距窗户上檐的高度是多少? 例2: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的3倍,它们在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不计阻力),请问谁先落地?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精华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研究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运动学中最典型的也是最简单的理想化的运动形式,学习本章的有关知识对于运动学将会有更深入地了解,难点在于速度、时间以及位移这三者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要熟练掌握有关的知识,灵活的加以运用。最后,本章末讲学习一种最具有代表性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形式:自由落体运动。 考试的要求: Ⅰ、对所学知识要知道其含义,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并直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 Ⅱ、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的确切含义以及和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解释,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加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的“理解”,“应用”。 要求Ⅱ: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t图的物理意义以及图像上的有关信息。

新知归纳: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基本公式:(速度时间关系)(位移时间关系) ●两个重要推论:(位移速度关系) (平均速度位移关系)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导出规律: ●任意两个边疆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s)是一恒量,即

●在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在某段位移中点位置的速度和这段位移的始、末瞬时速度的关系为 三、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以下推论也成立 (1) 设T为单位时间,则有 ●瞬时速度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位移与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2)设S为单位位移,则有 ●瞬时速度与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 ●运动时间与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 ●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需的时间之比。 四、自由落体运动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 ●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用g表示。 ●一般的计算中,可以取g=9.8m/s2或g=10m/s2 ●公式:

高一上物理同步辅导14牛顿运动定律(二A)

第十四讲 牛顿运动定律(二) 【题型分解】 1.基本概念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定义式:F 合=ma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合外力一定为零 B .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速度一定为零 C .物体所受合外力减小时,速度一定减小 D .物体所受合外力减小时,加速度一定减小 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无论多么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但是用较小的力去推地面上很重的物体时,物体仍然静止,这是因为( ) A .推力比摩擦力小 B .物体有加速度,但太小,不易被察觉 C .物体所受推力比物体的重力小 D .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2.因果性 3.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 =ma 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正确 的是( ) A .由F =ma 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 B .由m =F a 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合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 加速度成反比 C .由a =F m 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力成正比,与其质量 成反比 D .由m =F a 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的加速度和它所受 到的合力而求出 3.同体性 4.独立性 4.如图所示,马拖着一根质量为m 的光滑树干在水平地面上做加速 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已知马对树干的水平拉力大小为F 1,树干对马的拉力大小为F 2,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 ) A .F 2=ma B .F 1-F 2=ma C .F 1+F 2=ma D .F 1=ma 5.在光滑水平面上,力F 1单独作用某物体时产生的加速度为3m/s 2, 力F 2单独作用此物体时产生的加速度为4m/s 2,两力同时作用于此物体时产生的加速度不可能为( ) A .8m/s 2 B .5m/s 2 C .4m/s 2 D .1m/s 2 6.自动扶梯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扶梯上站着一个质量为50kg 的 人,随扶梯以加速度a =2m/s 2一起向上加速运动,如图所示.则此时人受到的扶梯的支持力以及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怎样的?(g 取10m/s 2)

高一物理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考点一: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二: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 末、4s 时、第5s 初……均为时刻;4s 内、第4s 、第2s 至第4s 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 速度 速率 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 量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 标量 分类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速率、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决定因素 平均速度由位移和时间决定 由瞬时速度的大小决定 方向 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 方向为该质点的运动方向 无方向 联系 它们的单位相同(m/s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 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 速度 加速度 速度变化量 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物理量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 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大 小程度的物理量,是 一过程量 定义式 t x v ??= t v a ??= 0v v v -=? 单位 m/s m/s 2 m/s 决定因素 v 的大小由v 0、a 、t 决定 a 不是由v 、△v 、△t 决定的,而是由F 和 m 决定。 v ?由v 与v 0决定, 而且t a v ?=?,也 由a 与△t 决定 方向 与位移x 或△x 同向, 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与△v 方向一致 由0v v v -=?或 t a v ?=? 决定方向 大小 ① 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② 位移对时间的变化 率 ③ x -t 图象中图线 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 小值 ① 速度对时间的变 化率 ② 速度改变量与所 用时间的比值 ③ v —t 图象中图线 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 小值 0v v v -=?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