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异同

合集下载

浅谈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浅谈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浅谈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在马克思的影响下,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及西欧的现状进行了研究。

他结合黑格尔的思想在异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物化理论。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进行了发展,他认为物化不仅表现在社会生产方面,还表现在文化领域。

通过对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分析,对比其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着重从概念、批判重点、角度和途径上揭示两者的区别。

标签:物化;异化;对象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下,西欧国家的无产阶级也试图用革命的方式夺得政权,但是均以失败告终。

此时,卢卡奇试图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西欧革命全部失败的现状做出分析,而他的物化理论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形成的对马克思异化思想的重新诠释。

一、何为“物化”卢卡奇的“物化”概念主要来源于对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的分析和对黑格尔主体性思想的继承。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作为一种凝结人的劳动力的物,却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起到了控制作用。

马克思称这种现象为“商品拜物教”。

这是一种把商品当作圣物,对此敬畏的类似宗教的社会现象。

卢卡奇被称为“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原因就是他始终试图用黑格尔的哲学对马克思的思想进行分析,物化理论也不例外。

黑格尔认为“主体即实体”,将主客体区分开来,把历史的主体定义在绝对精神上。

卢卡奇将黑格尔的这一思想移植入现实社会,扬弃绝对精神,而将历史的主体定为工人阶级,从而形成了他自己的物化理论。

那么什么是“物化”?卢卡奇这样描述:“人自己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与人的东西,某种通过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1]。

人的劳动应该是由其自身控制的自主自愿的活动,而其劳动所生产的物也应该是由人所支配的。

但是,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下,人的劳动结果,所生产的物却变为控制人,支配人的力量。

这就是物化。

又因为卢卡奇已经将工人阶级定为历史的主体,那么由于“物化”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人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意识的情况,就是工人阶级在主观上无法意识到自己是革命的主体,是历史的主体造成的,所以西欧的革命不可能不以失败告终。

辨析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物化理论

辨析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物化理论

马克思批判地 吸收了黑格尔、 费尔巴哈和赫斯异化 思想中的合理因素, 勇于创新 , 赋予了异化完全崭新的内 容, 将异化 的理论与当时的经济状况联系起来 。第一次 提 出 了异化 劳 动 的概念 , 而创 立 了科学 的唯物 的异 化 从
理论 , 要是 异 化劳 动 理论 。作 为 西方 马克 思 主义 的创 主 始人卢 卡 奇根 据马 克思关 于 “ 品拜 物教 ” 商 的论述 阐述 了 资本主义的物化现象 , 图恢复异化概念在马克思主义 试 中的地位 。本 文将 就马克 思 的异化理论 和卢 卡奇 的物化 理论 的相 同点与 不同点进行 粗略 的探讨 。 马克 思异化理 论 的主要观点 马 克 思 主要 是 从 异 化 劳 动 的 角度 来 论 述 异 化理 论 的 。异 化劳动是 特殊形式 的劳动 , 是生产关 系发展到一定 程度 的产物 , 主要存在 资本主 义社会 。马克思 异化劳动理 论的主要内容 , 具体表现在以下 四个方面 : 其一 , 从生产结 果看 , 者的劳动 同他 的劳动 产品相异化 。在资本 主义 劳动 社会 ,劳动所 生产 的对象 , “ 即劳动 的产 品 , 作为一 种异 己 的存在 物 , 作为不依 赖于生产 者的力量 , 同劳动相对 立”u ; ‘ 二 , 生产 过 程看 , ” 其 从 劳动 者和 他 的劳动 活动相 异 化 。 劳动对 象和 劳动产 品的异化是生产行 为本身 、 生产活 动本 身异化 的结果。即工人被迫把 自己的劳动产品异化出去, 只是 因为他 在劳动 本身 中把 自己异 化 出去 了 。劳动对 工 “ 人来 说 是外在 的东 西 , 就是说 , 属于他 的本质 ; 也 不 因此 , 他 在 自己劳 动 中不 是肯 定 自己 , 而是否 定 自己 , 是感 到 不 幸福, 而是感到不幸, 不是自由地发挥 自己的体力和智力 ,

卢卡奇与马克思主体异化思想差异辨析

卢卡奇与马克思主体异化思想差异辨析

2009年第1期2009年1月经济与社会发展ECONOM I C AND SOC I A L DEVELOP MENTVOL.7.N o.1J AN.2009卢卡奇与马克思主体异化思想差异辨析吕艳红[摘 要]卢卡奇对异化问题的研究大多是从马克思本人那里汲取理论和方法上启蒙,但二人的思想发展逻辑不同。

马克思早期的异化思想可以归结为:异化表现为人的类本质的异化;马克思后期的异化理论主要是社会关系异化理论。

卢卡奇早期的异化思想很大程度上是继承马克思晚期的异化理论的内容,并且受黑格尔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人本主义倾向;晚期则更成熟些,将马克思的早期与晚期思想结合起来。

[关键词]马克思;卢卡奇;主体异化[作者简介]吕艳红,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副教授,哲学博士,广东广州510053[中图分类号]B5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1-0006-03人类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了主体的缺失,本应身为自身主人的人反而成为自己的奴仆,也就是说主体对自身的异化。

卢卡奇对异化问题的研究大多是从马克思本人那里吸取理论和方法上的启蒙,但二人的思想发展逻辑不同,卢卡奇早期以 历史和阶级意识 为代表的异化思想,很大程度上继承马克思晚期异化理论的内容,并且受黑格尔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人本主义倾向;以 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 为代表作,则充分体现了卢卡奇更为成熟的异化思想,将马克思的早期与晚期思想结合起来,更侧重马克思早年的思想。

这样,卢卡奇关于异化问题的思想就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有许多异同点,下面就其异同点进行具体分析。

一马克思早期的异化思想可以归结为:人的类本质的异化。

马克思早年批判继承了黑格尔关于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合理思想,开始认识到人的类本质恰恰就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私有财产是人的劳动的客体化,因而是作为客体而存在的人的类本质,是人的类本质的外化和异化。

物化与异化

物化与异化

卢卡奇混淆了异化与物化的概念:
1、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马克思有两种异化概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4种异化,第一是劳动产品的异化,这是物的异化。

第二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异化,这是自我异化。

第三是人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

第四是人与人相异化。

马克思这时的异化概念主要是指人的存在与人的类本质相分离。

2、1845年后,马克思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异化概念。

异化是指主体的活动及其产物成为独立于主体、在主体之外的客观力量,这种力量不受主体的控制,反过来,主体受到这种力量的控制。

如果把物化理解为人的本质力量外化为物,而这种外化物反过来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在这种意义上,物化就是异化,准确地说是异化的一种表现,物化与异化是同一的。

3、但是,马克思后来的物化概念有时也指劳动的对象化。

劳动必须体现在对象物上,人的劳动力转化为物,这种“物化”不是异化。

这种意义的物化是与人本身相联系的,有人就有人的劳动,就有劳动的物化。

物化只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只是一种客体化的过程,任何实践活动中都有客体化的现象发生。

4、因此,“物化”与“异化”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但是,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是把物化与异化当作同义词使用的,没有能够区分这两个概念,虽然二者密切相关,但是无论从社会内涵还是概念上来分析,都是不一致的。

试论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

试论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

存 在一 致性 。正如 卢 卡奇 在 《 史 与 阶 级 意识 》 言中 所说 , 历 序 他 的 目标 是“ 马克 思 的思想 真 谛来 解释 马克 思 理论 , 而 确立 用 从
处 理 , 动 者 的精 神 能 力 受到 机 械 化 的压 抑 , 整 个 人 格 中分 了二十 世纪 新马 克思 主义 的一 个 重 要 主题 , 劳 从 即对 发 达工 业 社会 离 出去 , 成一 种 物 品 , 种 商 品 。 五 是 法 律 与 国 家 的 物 化 。 的 文化批 判 。卢卡 奇 的物 化理 论 与马 克思 的异 化理论 在本 质精 变 一 资 本 主 义 的发 展 , 造 了 与 它 的结 构 需 要 相适 应 的法 律 和 国 创 神上 是 一致 的 , 致力 于批 判 现代 人 的生存 困境 , 人 的 自由 自 都 使 家 ,六 是 资 本 主 义 文化 的物 化 。 因 为 商 品 关 系 变 为 一 种 具 有 觉 的 、 造性 的实 践本 质得 到恢 复 。 创 . “ 幽灵 般 的对 象 性 ” 物 , 不 会停 留 在 满 足 需 要 的 各种 对 象 的 这 2 12 理论 的描 述对 象 相 同 : 卡奇 借用 马克 思的商 品拜 … 卢
2 l 年 1 月( 刊) O1 _ 下旬
I N1 9 s C 一 4 / S 0 o S 0 一 西, N1 4 1 i 6i
叶 州
试 论卢 卡奇物 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
。。 ’

, ’
王 志 锐


( 湖南 师范大 学人 文社科 系
4 08 ) 1 0 1
【 要】 卡奇 的物 化理 论 与马 克 思的 异化 理论 , 摘 卢 都从 物 化现 象或 异化 现 象入 手 , 批 判 资本 主 义 社会 , 来 而且这 一批 判都 与资 本 主义的 商 品拜 物教现 象联 系在一起 。两 种理 论在 精神 本质 和描 述 对I 方 面存 在许 多相 似 性 , 是 他 们 的 物化 或 异化 理论 在研 象 但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与弗洛姆异化理论的差异比较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与弗洛姆异化理论的差异比较


卢卡 奇 的物 化理 论 与弗 洛姆 的异 化
1 生产过程 中主体 和客 体 的物化 。卢卡 奇将 马 克思 . 所说的“ 抽象 劳动” 概念与韦伯 的合 理化 、 可计算性 原则相
理 论
( ) 卡奇的物化理论 一 卢 “ 西方马克思 主义 创始 人” 之一 卢卡奇 在研 读 马克 思
( 山东农业大学 文法学 院 , 山东 泰安 211) 7 0 8
摘要 : 西方早期 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在 长期的革命 实践 生 涯 中, 据马 克思 的商品拜 物教理论 创造性 地 根
提 出了物化理论 , 以从 总体上批判 资本主 义社会 的物化现象 ; 用 而弗洛伊 德主 义的马克思 主义者 弗洛姆 , 则从 心 理 学的角度 , 具体描 述 了当代资本主 义社会 中的异化 现 象, 其视 为资本主 义社会 制度 下的人 的病 态心 理。两 将
结合 , 描述 了现代资本 主义社会 生产过 程 中的主体和 客体 的物化情况 。从 客体 方 面看 , 动过 程 的可计 算性 , 然 劳 必
要求把整体分解成它 的各个 组成部 分 , 表现 为各 种局 部操
作 系统的独立化 , 这就使产 品的有机整体 变成 了孤立 的局 部、 机械 的原子 。从 主体方 面看 , 由于劳 动过程 的合理化 , 与客体 的机械分割相适应 , 工人 只是作 为机械化 的一部 分 来自5 4重庆



过程 中 , 物化结构越来越深 入地 、 注定地 、 定性地沉 浸入 决
人 的 意 识 里 。 ”
共 的普遍法则 、 真理 的消亡 , 人们 的精 神不精 神 , 神异化 精 了, 整个世 界黑 白不分 , 非不 明 , 是 乾坤颠倒 , 人们生 活在 痛苦 的深渊里 。伦理观与理性 是不可 分割 的 , 伦理行 为 以

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之比较

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之比较
这些相似之处有 : 首先 , 二者理论的批判对象是一致 的, 都
关 于“ 物化 ” , 卢 卡奇 的定 义为 : “ 在 这里 , 关 键 问题在
于, 由于这种情况 ,西 , 成为凭借某 种与 人相异 化 的 自发
活动而支配人 的东西 。” 紧接着 , 他从主观和客观方面分别 展示 物化 的内涵 和基本规 定性 , 即: “ 从 客观方 面看 , 物化

1 ・
即: 马克思 是从纵 向和深化 的角度来分析 的 , 卢 卡奇是 从
现马克思是把私有制和分工视为异化劳动产生 的根源 。 而在卢 卡奇那里 ,物化的根源在于资本 主义发达 的商 品经济。 他认为 : 在资本主义社会 , 生产 力获得 了高度发展 ,
横 向的角度详细展 开分析 的 , 但二者都是从社 会物 质生产 的角度展开的 , 可谓殊途同归。同时 , 二者在 精神实质上是
最后 , 二者都是从实践的和社会物质生产 的角度出发 来展开论述 的 , 没有仅停 留在思想层面 的批判 上。卢卡奇
将对资本 主义社会 的批判 重点放在商品拜物教方面 , 而马
劳动 的这 种现实化表现 为: 亡 人 的非现实化 , 对象 化表现 为
对 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 , 占有表现为异化 、 外化 。” 此外 , 马克思 还概 括 了异 化劳动 的四个表 现 , 即: 劳 动产 品 的异
把资本 主义社会 当作批判 的靶子 , 具体来说 , 这 两个理 论 都与资本 主义商 品及其拜 物教 相联 系 , 都看到 了人类 创造
出来的劳动产品( 或商品 ) 对人 的“ 控制 ” 。卢卡奇物化理论
指一个充满 客体与商 品的世界作 为异 己的力量 同人对立 ;
从主观方 面看 , 物 化指一个 人的活动变成 了与他 自己相疏 远 的东西 , 变成 附属于社会 自然规律 的人类 以外 的客观商 品 。” 接下来 , 卢卡奇 即: 又指 出了“ 人们对 自己所创造 的商 品顶礼膜拜 , 使 自己受制于物” 这一物化现象 。并概括 了物

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异化在传统马克思主义中很早就出现了,在1844年前后,马克思曾一再地使用异化概念来痛责资本主义制度,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又超出了一般的人本主义立场,从无产阶级的利益出发,提出了劳动异化理论。

在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中也有人提出了物化,他就是卢卡奇。

一、什么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学说的精髓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发,一种是强调马克思的学说旨在通过现实斗争解放无产者,一种是强调马克思的学说旨在破除异化(物化)关系以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

这两种看法中第一类属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总体上则属于第二类。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中西欧革命遭到了失败。

卢卡奇、柯尔施等人在总结革命失败原因,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认为革命失败原因就在于无产阶级之阶级意识的丧失,而这又是第二国际庸俗经济决定论所导致的。

到1923年,卢卡奇、柯尔施就分别著书,试图把马克思主义解释成为一种人道主义,并强调马克思思想与黑格尔思想的连续性。

这样,就与第二国际的科学主义解释、第三国际的列宁主义解释根本不同,于是遭到了他们的猛烈批判。

到了1955年,法国梅洛·庞蒂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并首次把卢卡奇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历史和阶级意识》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圣经”。

此后,这个概念才引起了较大反响。

我们可以这样说,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在20世纪历史文化背景下,共产党党内外一批知识分子植根于时代变化并以西方哲学视野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和分析社会现实的产物。

西方马克思主义既有产生于并发展于西方的地域性限制,又有与正统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不同的特定思想内涵;既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又批判马克思主义,宣扬马克思主义开放性、多元化,主张用各种西方社会思潮来解释、补充、重建马克思主义,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既批判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又批判现实社会主义。

从总体上看,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具有国际性影响的西方社会思潮之一,又是一种具有非马克思主义倾向的非正统马克思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异同
作者:李继冉
来源:《大经贸》2016年第07期
【摘要】“异化”是哲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总是引起思想家对它的关注,并相应形成了各种理论。

马克思在他的《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创异化劳动理论;而卢卡奇将对异化问题的思考集中于物化理论的研究中。

他们都是为了批判资本主义,二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在思想逻辑、思想路径、消除途径等方面又存在着不同之处。

【关键词】马克思卢卡奇异化理论物化理论
异化理论是哲学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在步入现代化过程中异化更是成为了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深入研究异化理论和物化理论的异同,为我们了解现代化过程中的异化问题提供了不同的维度,也为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认清现代社会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提出与内涵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提出与内涵
在马克思异化理论产生之前,异化理论已经被费希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哲学思想家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加以考察和探究。

马克思在批判的继承前人异化观的基础上,随着自己思想的发展、转变,逐渐赋予异化概念全新的内涵。

马克思的异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将自身的素质或力量转化为与主体自身相对立、支配自己的某种异己力量,用以表达主体向客体转化的内在关系,亦即人类所生产的劳动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反过来成为统摄和奴役人们的一种异己力量。

(二)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提出与内涵
卢卡奇在深入研究和总结黑格尔绝对精神异化理论和马克思《资本论》的基础之上,创造性的提出了物化理论,标示着对异化问题的研究又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卢卡奇认为,物化就是指商品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即所谓“人的一切关系的物化”,因为物化现象是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们的必然的直接现实。

就物化的客体而言,物化可以理解为劳动主体通过劳动而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变成一种与人的本质和价值截然对立的“非人”的存在;从主观方面看,物化是指主体“客体化”和主体“非人化”。

二、马克思异化理论和卢卡奇物化理论的相同之处
(一)两种理论的时代任务相同
马克思指出商品拜物教现象越明显、越深入,对劳动者所造成的剥削和压迫程度就越高,卢卡奇的“物化”直接依据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商品拜物教的分析得出。

两种理论都致力于揭露商品拜物教所掩盖的物统治着人、奴役着人的现象,而他们的时代任务就是探索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说明异化和物化劳动造成了人与创造物、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之间的反常状态,极大地阻碍了人们通过对象化活动实现其本性的全面发展。

正是由于存在着人的被束缚、被压抑;存在着人的异化,由此便引申出关于人的解放的主题。

(二)两种理论在内容上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在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的启发下产生的,可以说物化是异化的集中体现,是异化所展现的时代特征。

首先,两种理论都具有异己性。

马克思指出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表现出一种客观的不以自身意志转移的异己性,人的劳动生产过程不再是人的价值实现,资本与人的劳动相对立。

卢卡奇也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中人的活动主体性被清除,作为一种物性而存在,生产由此作为一种客观异己物与人相敌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作为一种物性结构呈现出非人的特性。

其次,两种理论最初的概念具有一致性。

“人的活动同人本身相对立地被客观化,变成一种商品,…,它正如变为商品的任何消费品一样,必然不依赖于人而进行自己的运动。

”卢卡奇的物化概念和青年马克思的异化概念有着紧密的一致性。

马克思指出:“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

”虽然,两人的用词有一些不同,但是马克思论述的劳动产品的异化与卢卡奇商品的物化是近似同一的。

三、马克思异化理论和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不同之处
(一)两种理论的思想逻辑不同
马克思先是批判了黑格尔的本体论的异化观,然后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详细地论述了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认为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

这表明了马克思把异化作为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

卢卡奇也对异化进行了批评性的研究,青年卢卡奇的异化理论受到新康德主义和韦伯的“合理化”思想影响,他主要是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谈论和规定物化。

他们的思想逻辑是不同的,我们不能笼统地说卢卡奇将物化与异化等同起来了,而应该看到他们各自的思想的逻辑发展。

(二)两种理论发展的思想路径不同
在追溯异化与物化发展的起源上,马克思与卢卡奇都以社会生产方式作为逻辑追问的切入点,但二者所遵循的思想路径截然不同。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和商品经济的基本事实出发,认为异化是人类社会早已存在的历史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历史继承性,是生产力发展和
社会进步的产物。

卢卡奇则是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入手,认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相对过剩所导致的产品堆积使得物的关系、物的性质掩盖人的关系和人的性质成为可能。

由此可见,与卢卡奇物化理论相比,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批判性更具实践意蕴。

(三)两种理论的消除途径不同
在马克思看来,异化现象的真正消除必须有赖于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唯有通过消灭私有制的生产关系,使得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真正的归劳动者所占有和支配,劳动才能够消除其异质性和外化性,成为人本质力量的确证。

卢卡奇认为物化的消除不是像马克思那样通过以物质力量为基础的无产阶级现实革命来实现,而是在于无产阶级自我意识的真正觉醒,认为无产阶级只有在觉解自我意识的过程中才能使自身的本质力量得到有效确证和发挥。

可见,虽然他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研究目标是“用马克思的思想真谛来解释马克思理论”,但事实上他却走出了一条与马克思异化理论截然悖向的逻辑道路。

【参考文献】
[1]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 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96.
[2]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51.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