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水性聚氨酯涂料配方
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木器涂料的研制

自制 水 性 树 脂 Y X 一 6 5 ;水 分 散 型 聚异 氰 酸 酯
固 化 剂 ;润 湿 剂 W一 9 2 0 ; 消 泡 剂 W一 0 5 0 6 ;流 平 剂 B YK 一 3 4 6 ;流 变 助 剂 B Y K 一 4 2 5 ;成 膜 助 剂 ( 二 丙 二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2 — 2 2
摘
要 :以 自 制的水性树脂 Y X 一 6 5 配用水分散 型聚异氰酸酯 固化剂 , 制备 了水性双组分聚氨酯
木器涂料。 通过对润湿剂、 成膜助 剂、 消泡剂的优化选择 , 所得涂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 了溶剂型
木器涂料的水平 ,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水性树脂 ;抽 } 生 木器涂料 ;双组分聚氨 酯涂料
冲洗干净 , 并 用纱 布 吸干 , 与 原 漆 进 行 比较 , 观察 颜
处, 从而起到 降低表面张力 的效果 。 值 得注意的是 ,
基材润湿剂 的加入量一定 要适 中, 过 多 的 基 材 润 湿 剂 会 形 成胶 束 , 使 加 入 的 消泡 剂 有 一 部 分进 入 其 中 ,
色 和 光 泽 有 无 变 化 等 现 象 。抗 黏 连 性 极 限 测 试 方 法 如 下 :在 2 0 c m×2 0 c m的 榉 木 板 上 喷 涂 两 底 两 面 , 3 0 ℃强 制 干燥 1 h , 最后 1 道 面漆干燥后 1 . 5 h , 分 别 面对 面 、 背对面用 2 O k g 的砝 码 压 于 其 上 , 2 4 h 后 取 下 砝码 , 观 察 涂膜 的黏 连情 况 。
醇 甲醚 ) ;紫外 线 吸收 剂 T i n u v i n l 1 3 0 ;杀菌 剂 ;水 等 。
聚氨酯乳液成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聚氨酯乳液成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聚氨酯乳液作为一种常见的水性涂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重要的经济价值。
它是由聚氨酯树脂、分散剂、稳定剂等多种成分组成的乳状液体。
聚氨酯乳液以其良好的附着力、高填充性、优异的耐热性和耐化学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在本文中,将以聚氨酯乳液的成分为主要研究内容,探讨其各个成分的作用及其在乳液性能中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将对聚氨酯乳液成分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聚氨酯乳液的成分包括聚氨酯树脂、分散剂和稳定剂等。
聚氨酯树脂是乳液中最主要的成分,它是由异氰酸酯、多元醇和链延长剂等原料反应制得的。
它的分子结构中含有酯基和尿素基等官能团,使得聚氨酯乳液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耐候性。
分散剂是用于分散聚氨酯树脂颗粒的物质,它能增强涂料的稳定性和涂层的附着力。
稳定剂则起到控制乳液的粘度和保护乳化液颗粒不聚集的作用。
聚氨酯乳液成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聚氨酯树脂作为乳液的基础,直接影响乳液的性能。
分散剂和稳定剂则保证了乳液的分散稳定性和应用性能。
通过控制和优化这些成分的比例和性质,可以改善聚氨酯乳液的可应用性、附着力和抗老化性能。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聚氨酯乳液成分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
人们对于乳液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对于环保、耐候性和机械性能的要求。
因此,开发新型的聚氨酯树脂、分散剂和稳定剂成分,将成为未来的研究重点。
同时,新型材料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推动聚氨酯乳液成分的发展。
这些研究将有助于提高聚氨酯乳液的性能,并推动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首先,说明本文的整体结构以及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例如,本文总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聚氨酯乳液成分的主题,并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了聚氨酯乳液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它的主要成分。
结论部分总结了聚氨酯乳液成分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其次,对于每个章节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水性聚氨酯的一个配方

水性聚氨酯的一个配方
环氧树脂工业级国产NMPAN- 甲基-2-吡咯烷酮分析纯国产Acetone丙酮分析纯国产DEG一缩二乙二醇分析纯国产去离子水自制实验装置反应装置:三口烧瓶、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温度计搅拌装置:单相串联电动搅拌机搅拌桨,自制高速分散机,进口加热装置:电炉、触点温度计、加热锅检测仪器NDJ-1 型旋转黏度仪,国产Nicolet MAGNA-IR550 型红外光谱仪,进口MINITEST 测厚仪,德国XLL-100A 型拉力试验机,国产AG-I 电子万能实验机,进口涂膜附着力测定仪,QF2-Ⅱ,天津实验机厂涂膜柔韧性测定器,QTX-1, 天津实验机厂涂膜冲击试验器,
R1J3-3K1,天津材料试验厂涂膜杯突试验器,QBU-60,日本偏光显微镜,OLYMPUS BX51,进口表面张力测定仪,dataphsics DCAT21,进口实验原理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一般包含两个主要步骤:(1)由低聚物多元醇与异氰酸酯类化合物,形成高分子量的聚氨酯或中高分子量的聚氨酯预聚体;(2)在剪切力作用下于水中分散。
利用二羟甲基丙酸对预聚物进行亲水改性,在聚氨酯分子链上引入离子基团,使其实现自乳化,得到贮存稳定、性能良好的水性聚氨酯。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概述将甲苯二异氰酸酯装入配有温度计、搅拌器1L 的三口烧瓶中,向烧瓶中滴加聚醚多元醇和二羟甲基丙酸,于70-80℃左右反应约3 小时,反应过程中可用丙酮调节体系的黏度。
最后用正二丁胺法滴定异氰酸根的浓
度。
所得的亲水改性聚氨酯预聚体用一缩二乙二醇扩链约1-2 小时,最后降温至室温,用溶有三乙胺的去离子水在高速分散机上乳化,可得到淡黄色、半透明的水性聚氨酯分散体。
风电叶片用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涂料的研制

试验 环境按 G / 28 18 规定要求 , 板制 BT9 7- 9 8 试
0 引言
在全球 能源市场 中, 风力 发 电是 清洁能 源的热
门 产 业 。我 国风 电 发 展 迅 速 , 2 1 底 装 机 容 量 到 00年
B K 12 Y 一 8 、消 泡 剂 B K 04 基 材 润 湿 剂 B K 3 6 Y 一2 、 Y 一4 , 毕克 公 司 ;杀 菌 剂 L E, 氏 ;增稠 剂 P 5 拜耳 ; X 陶 W2 ,
成 膜物是决定涂 料性 能的主要 因素 。 电叶片 风 用水性 双组分聚氨酯涂料的成膜物 由含 一 H基团的 O
1 制备 工 艺 . 3
水性多元醇 ( A组 分 ) 亲 水 改 性 含 一 C 和 N O基 团 的低 黏 度 多 异 氰 酸酯 固 化 剂 ( B组 分 ) 成 。 过 对 多 种 组 通
1 实 验 部 分
11 原 材 料 .
水性 羟基丙 烯酸树脂 、 水分散 型异氰 酸酯 固化
剂 , 口;金红石型钛 白粉 , 进 杜邦 ;硅铝基空心微珠 ,
北京世 先英华 ;绢云母 , 滁州 ;片状石墨 , 青岛 ;消
光粉 T 一 0 , 固赛 ;纳米 S S 10 德 i 水浆 , O 首创 ;分散剂
含羟基水 性树脂 的性能 比较 , 本文最终选择 了水性 丙烯 酸多元醇二级分散体 。 该水性树脂 的相对分子 质量较小 , 固含量较高 ( 5 , O 4 %) 一 H基含量高 , 明 透
度高 , 基 材润 湿 性好 , 对 与水 性 多异 氰 酸 酯 固化 剂配
树脂 、 硅铝基空心微珠 、 消光粉 、 氟硅疏水剂 , 搅拌
水性聚氨酯粘合剂配方

汽车内饰材料用聚氨酯粘合剂原料甘油己二酸乙二醇TDI一缩乙二醇蓖麻油三羟甲基丙烷涂-4粘度计、40吨塑封热压机、电子万能实验机、红外灯、鼓风干燥箱、热压成型模具。
制法(1)支化聚酯的制造将甘油、乙二醇、一缩乙二醇和己二酸按摩尔比加入釜中,升温,搅拌,通氮。
在180-240℃反应4-6小时,然后抽真空4-6小时,得轻度支化聚酯。
将三羟甲基丙烷、TDI、溶剂和上述轻度支化聚酯比例分批加入,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即得到支化聚酯。
再用溶剂稀释成50%浓度,即得组分A。
(2)端异腈基低聚物的制备将蓖麻油、多元醇(三羟甲基丙烷)、催化剂和TDI按先后反应次序加入釜中,开动搅拌并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
最后测定异腈值,用溶剂稀释成50%浓度,即得组分B。
将A、B两组分按1:1混合均匀,即得聚氨酯胶粘剂。
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合成聚氨酯胶粘剂具有软硬度等性能,可调节性好、耐低温、柔韧性好、粘接强度大等优点,能粘接金属、非金属等多种材料,用途越来越广。
但是,目前在整个聚氨酯胶粘剂领域中以溶剂型聚氨酯胶粘剂为主,其缺点是有机溶剂气味大、易挥发、使用时造成空气污染、易燃、或多或少具有毒性等。
随着人们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加强,近年来世界各国聚氨酯材料研究人员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进行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开发研究。
水性聚氨酯胶粘剂是指将聚氨酯溶于水或分散于水中而形成的胶粘剂,它以水为基本介质,具有不燃、无毒、不污染环境、节省能源、操作方便等优点,因此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
1 实验部分1.1 主要试剂和仪器环氧树脂,工业品;丙烯酸,分析纯;TDI,分析纯;DMPA,工业品;三乙胺,分析纯;丙酮,化学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化学纯;蒸馏水。
IR8400S型红外光谱分析仪,Shimadzu公司。
1.2 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合成方法(1)环氧乙烯基树脂的合成。
将环氧树脂在100℃真空下减压脱水0.5h,将脱水后的环氧树脂放入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及回流冷凝管的三口烧瓶中,加丙烯酸及催化剂,于110℃左右进行开环反应2~3h,制得环氧乙烯基树脂备用。
聚氨酯防水涂料配方及工艺

聚氨酯防水涂料配方及工艺1. 引言1.1 引言聚氨酯防水涂料是一种常见的防水材料,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和耐候性,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地下工程、水利工程等领域。
随着人们对建筑质量和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应用也愈发广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地下室渗水、屋顶漏水等问题,而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聚氨酯防水涂料能够形成一层坚韧、柔软、耐候性好的防水膜,有效阻止水分渗透,保护建筑结构不受损。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建筑质量要求的提高,聚氨酯防水涂料的配方和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实践,科学家们不断改进聚氨酯防水涂料的性能和施工工艺,使其在防水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聚氨酯防水涂料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领域和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2. 正文2.1 聚氨酯防水涂料的特点1. 耐候性强:聚氨酯防水涂料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能够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长期保持良好的防水效果。
2. 耐化学腐蚀:聚氨酯防水涂料具有较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能,能够抵御一些化学物质的侵蚀。
3. 耐磨损:聚氨酯防水涂料的表面硬度高,耐磨损性能优异,能够长期保持外观的美观和防水效果。
4. 施工方便:聚氨酯防水涂料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涂料易施工,适用于不同形状和结构的建筑物防水工程。
5. 绿色环保:聚氨酯防水涂料无毒无味,不含有害物质,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符合现代绿色环保要求。
6. 高强度:聚氨酯防水涂料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抗拉强度,能够有效防止建筑结构的渗漏和裂缝。
聚氨酯防水涂料具有耐候性强、耐化学腐蚀、耐磨损、施工方便、绿色环保和高强度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防水涂料材料。
在建筑工程和其他领域的防水保护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2 聚氨酯防水涂料的配方聚氨酯防水涂料的配方是制作该涂料的关键步骤之一,合理的配方可以保证涂料的性能和质量。
一般来说,聚氨酯防水涂料的配方主要包括基料、固化剂、助剂和溶剂四个部分。
水性木器漆配方揭密

水性木器漆配方揭密水性木器漆是一种环保型的涂料,由水性聚氨酯树脂、颜料、填料、助剂以及添加剂组成。
相比传统的溶剂型木器漆,水性木器漆具有无毒、无异味、易干燥等特点,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环保要求。
下面将为大家揭秘水性木器漆的配方。
首先,水性木器漆的主要成分是水性聚氨酯树脂。
水性聚氨酯树脂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具有优异的附着力和耐磨性。
它可以形成一层坚硬、耐久的涂层,保护木材表面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
其次,水性木器漆中的颜料起到了着色和覆盖木材表面的作用。
颜料的种类有很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颜色。
常见的颜料包括颜料颜料、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等。
选择合适的颜料可以使木材表面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色彩。
填料是水性木器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增加涂层的厚度和光泽度。
填料一般由细微粒子的无机物质构成,如氧化钛、硅酸盐等。
填料的添加有助于提高涂层的遮盖力和耐磨性,使漆膜更加坚实耐用。
助剂是水性木器漆中用来改善涂刷性能和涂膜性能的剂型。
助剂的种类繁多,根据需要选择添加。
常见的助剂有消泡剂、增稠剂、干燥剂等。
消泡剂可以防止涂刷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增稠剂可以调节漆膜的流变性,干燥剂可以加速涂料的干燥速度。
最后,水性木器漆中还需要添加一些辅助剂。
辅助剂的种类很多,如防腐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等。
这些辅助剂能够提高涂料的抗紫外线能力、阻隔腐蚀、延长涂层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水性木器漆的配方是由水性聚氨酯树脂、颜料、填料、助剂以及添加剂组成。
其配方的具体比例和种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选择,以充分发挥水性木器漆的环保性能和装饰效果。
使用水性木器漆不仅能够保护木材,延长其使用寿命,还能够为居室增添一份自然与舒适的气息。
聚氨酯配方计算范文

聚氨酯配方计算范文聚氨酯材料是一种高性能的合成树脂,常用于涂料、胶黏剂、弹性材料等领域。
聚氨酯的配方计算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和计量,以确保所得到的聚氨酯满足特定的要求和性能。
一般来说,聚氨酯配方包括聚醚、聚酯、多元醇、异氰酸酯、交联剂等主要成分。
下面,我们将以涂料为例,来讨论聚氨酯配方的计算。
首先,确定所需的聚氨酯涂料的性能参数,例如硬度、耐磨性、耐候性等。
这些参数将决定聚氨酯配方中各种成分的比例和种类。
1.聚醚、聚酯和多元醇的选择:根据所需的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聚醚、聚酯和多元醇。
聚醚和聚酯可以提供涂料的弹性和耐磨性,而多元醇可以提供涂料的硬度和耐候性。
根据具体需要,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不同的聚醚、聚酯和多元醇。
2.确定主链结构:根据所使用的多元醇种类和比例,确定聚氨酯的主链结构。
例如,选择一种聚醚作为多元醇时,聚氨酯的主链将是醚结构。
3.确定异氰酸酯:根据所需的性能要求和聚氨酯的主链结构,选择合适的异氰酸酯。
异氰酸酯是与多元醇反应生成聚氨酯的关键原料,它的选择将直接影响聚氨酯涂料的性能。
4.确定交联剂:根据所需的耐磨性和耐候性要求,选择合适的交联剂。
交联剂能够使聚氨酯形成3D网络结构,提高涂料的强度和耐久性。
5.计算比例:根据所选择的聚醚、聚酯、多元醇、异氰酸酯和交联剂的性质和所需的性能要求,计算它们的比例。
比例的计算可以通过试验和经验来确定,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模型进行辅助计算。
6.混合和反应:根据计算得到的各种成分的比例,将它们混合在一起,并进行反应。
反应条件可以根据具体的聚氨酯配方和反应体系来确定,例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
通过以上计算和配方步骤,可以得到满足特定性能要求的聚氨酯涂料。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配方计算中还可能涉及到其他因素,例如固化剂、稀释剂、抗氧化剂等。
因此,在实际使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根据具体的应用要求进行配方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水性聚氨酯涂料配方 水性聚氨酯涂料是目前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产品之一, 它适用于热敏温度低于(60 — 80) ℃常温交联固化的高、中档木器(家具等), 高档建筑装饰、高级汽车、飞机及航天器材等的中涂和表面涂装。
产品配方: 1、改性三聚体交联剂产品可由TDI 、IPDI 、MD I 和XDI 等异氰酸酯制造。其芳香族NCO 反应温度在(120—150) ℃,脂肪族NCO 反应温度在(150—200) ℃。它的最大优点是无黄变, 水白透明, 较适用于羧酸型等水性聚氨酯的常温交联剂。为增强综合性能, 需采用两个NCO 基团活性不同的二异氰酸酯,并要将反应中产生的端NCO 用多元醇- 羧酸反应掉, 以利于胺中和及产物的水溶性。由于其熔点高,反应需分阶段在有机溶剂中进行, 有机膦催化剂及120 ℃以上温度, 异氰酸酯可发生自缩聚反应,生成三聚体化合物。其催化剂中戊杂环膦化氢是最有效的, 反应温度低, 收率可达90 % , 再用三聚催化法促进反应完全, 并对残基进行封闭。
产品配方:NCO :多元醇羧酸( 物质的量比) 为6:1:1.43。
工艺步骤: 多元醇- 羧酸溶液制备, 按配方将新戊二醇、苯偏三甲酸酐、DMPA 、二甲苯、甲苯加入反应釜搅拌,升温至80 ℃ , 完成溶解后, 升温至148 ℃回流脱水至透明后, 过滤出料备用。亚胺预聚体的制备: 按配方将二甲苯、甲苯加入反应釜, 升温至148 ℃回流脱水后, 加入10 % 磷酸( 甲苯) 液降温至120 ℃ , 通入氮气, 将TD I 、IPDI 加入单体滴加釜, 在2 . 5h 内完成滴加后, 升温至130 ℃反应1h , 将10 % 戊杂环膦化氢液加入滴加釜, 开始缓慢滴加, 不断观察物料反应情况, 防止爆聚, 滴完在130℃反应2h 、140 ℃ 1h 、145 ℃ 30min , 降温至70 ℃ , 将多元醇- 羧酸液加入滴加釜开始滴加,滴完在70 ℃反应(2—3) h , 检测NCO 转化率达96 % , 加入10 % 醋酸锂液, 此时有两种工艺: 一是降温至25 ℃ , 静置7d ; 二是升温至(80—90) ℃反应(2—3) h , 测游离TD I 在0.3% 以下, 加入10 % 对甲苯磺酸甲酯液、10 % 二甲基吡唑液升温至85 ℃反应20min , 抽真空脱出2/3量的有机溶剂, 再加入亲水溶剂调节固含量为50 % , 降温至50 ℃加入50 % 三乙胺水溶液、N-甲苯二乙醇胺调节p H 值至8.5 , 升温到60 ℃反应至透明, 降温到40 ℃出料.
2、改性HDI 缩二脲交联剂 产品配方:NCO:H2O = 3:1.1, NCO:OH =6:1, 理论NCO 含量= 15.9 % , 采用分阶段聚合反应、中和法。
工艺步骤: 多元醇- 羧酸溶液的制备, 按配方将新戊二醇、偏苯三甲酸酐、DMPA 、二甲苯、甲苯加入反应釜, 升温至80℃溶解均匀, 再升温至148 ℃回流脱水至透明无水后, 降温至40 ℃出料备用。HDI 预聚体制备: 按配方将己二异氰酸酯、二甲苯加入反应釜, 通入氮气, 升温至65 ℃ , 加入10 % 磷酸(甲苯) 液搅匀, 将去离子水加入滴加釜开始滴加, 反应自放热, 控制自升温在80 ℃以下, 完成滴加后, 升温至90 ℃反应1h 、120 ℃ 2h 、130 ℃ 1h , 降温至70 ℃ , 再将多元醇- 羧酸液进入滴加釜开始滴加,滴完后在70 ℃反应(2 —3) h 、80 ℃ 1h , 测游离HDI<0.2 % , 抽真空脱出有机溶剂,加入亲水溶剂, 调节固含量50 % , 降温至50 ℃加入50 % 三乙胺水溶液, 调p H 值8.4 , 升温到60℃反应至透明, 降温到40 ℃过滤出料。
3、改性TD I 三聚体交联剂 产品配方:NCO:OH ( 物质的量比) 为6:1, 采用三聚催化反应、终止反应、残基封闭法及分阶段反应。
工艺步骤: 多元醇- 羧酸液的制备, 按配方将三羟甲基丙烷、新戊二醇、偏苯三甲酸酐、DM - PA、醋酸丁酯、二甲苯加入反应釜搅拌, 升温至80 ℃溶解均匀, 再将其升温至148 ℃回流脱水至透明, 降温到40 ℃过滤出料备用。 三聚体制备: 按配方将二甲苯、甲苯加入反应釜搅拌、升温至148 ℃回流脱完水后, 降温至120 ℃,加入10 %磷酸锂液搅匀, 通氮气, 将TDI 加入单体滴加釜开始滴加, 3h 滴加完后, 保温120 ℃反应2h 、130 ℃ 1h, 降温至65 ℃ , 将多元醇- 羧酸液进入滴加釜开始滴加, 反应自放热, 控温在75 ℃以下, 滴完, 80 ℃保温2h , 取样测游离TDI<0.9 % , 加入10 % 磷酸甲苯液升温至85 ℃反应2h ( 或降至25℃静置7d) , 检测游离TDI<0.2 % , 加入10 % 硫酸二甲酯液、10 % 二甲基吡唑液升温至90℃反应15min , 抽真空脱出有机溶剂, 加入亲水溶剂调节固含量至50 % , 降温至50 ℃加入50 %三乙胺水溶液、N - 甲苯二乙醇胺调节p H 值为8 . 4 , 升温到60 ℃反应至透明, 降温至40 ℃出料。
4、TD I/ TMP 加成、改性物交联剂 产品配方: NCO:OH ( 物质的量比) 为3:1 , 采用三聚催化反应、终止反应、残基封闭法。
工艺步骤: 多元醇- 羧酸溶液的制备, 按配方将TMP 、新戊二醇、苯偏三甲酸酐、DMPA、醋酸丁酯加入反应釜搅拌升温至80 ℃溶解均匀, 升温到140 ℃回流脱水至透明, 降温至40 ℃ , 过滤出料备用。 加成物制备: 按配方将醋酸丁酯、甲苯进入反应釜搅拌升温至140 ℃回流脱水后, 降温到60 ℃加入TDI ,通入氮气, 将多元醇- 羧酸溶液加入滴加釜开始滴加, 反应自放热, 滴加要缓慢, 控温在70 ℃以下滴完, 加入10%磷酸甲苯液, 70 ℃反应(4—5) h 。检测NCO 含量达13.1 % , 游离TDI在12.5 % ,加入10 % 三正丁基膦液搅匀, 升温至85 ℃反应(2—3) h( 或降温至25 ℃ , 静置7d),取样检测游离TDI<0.2 % , 加入10 % 苯甲酰氯液、10% 二甲基吡唑液升温至90 ℃ ,反应15min , 抽真空减压, 脱出有机溶剂, 加入亲水溶剂, 调节固含量50% , 降温至50 ℃加入50% 三乙胺水溶液、N-甲苯二乙醇胺调节p H 值为8.5 , 升温到60℃反应至透明, 降温至40℃过滤出料。
5、XDI/TMP 加成改性物, NCO 交联剂 产品配方: NCO:OH ( 物质的量比) = 9:1 , 采用三聚催化、终止、残基封闭法。
工艺步骤: 参照第四的工艺步骤进行。
6、改性TD I 醇解油, NCO 交联剂 产品配方: 油度86.4 % , K 值= 0.93 , 醇超量R = 1.17 , NCO:1OH ( 物质的量比) = 3 含蓖麻油中羟基), 采用
三聚催化、终止、残基封闭法。 工艺步骤: 按配方将TD I 、蓖麻油、新戊二醇加入反应釜, 升温至120℃加入环烷酸钙, 搅拌、升温至240℃ ,醇解反应(2—3) h , 取样测试其透明度, 合格后降温至180℃ , 加入苯偏三甲酸酐、DMPA 反应40min ,降温至120℃加入甲苯稀释, 升温到134℃回流脱水, 水脱尽后, 降温至60℃ , 开始滴加TDI , 2h滴完, 加入10% 磷酸甲苯液搅匀, 升温至70℃反应(3—4)h , 测试NCO 含量在12% 、游离TDI 在9.5 % , 加入10% 烷基膦液搅匀, 升温至80℃反应(2—3)h( 或降温至25℃静放7d) , 测试游离TDI<0.3% , 加入10% 苯甲酰氯液、10% 二甲基吡唑液搅匀升温至90℃反应15min , 抽真空减压脱出全部甲苯, 加入亲水溶剂, 调整固体含量为50% , 降温至50℃加入三乙胺、N -甲苯二乙醇胺, 调整p H 值为8.5 , 升温至60℃反应到透明, 降温至40℃过滤, 出料。
7、水性聚酯聚氨酯 产品配方( 甲组分): OH ∶ NCO ( 物质的量比) = 1.5:1 , K 值= 1.02 ,醇超量R = 1.18。
工艺步骤: 按配方将新戊二醇、己二酸、苯偏三甲酸酐、DMPA 加入反应釜, 通入CO2 气, 升温至120℃ ,加入钛酸四异丙基酯, 搅拌升温至180 ℃ , 反应2h 后, 每隔30min 取样测试其酸值, 直至达到79mg KOH/ g , 羟值达到79.5 , 降温至130℃加入二甲苯, 升温至150℃回流脱水, 脱尽后, 抽真空回收二甲苯,降温至80 ℃加入丙酮进行稀释, 保温在60℃ ,1.5h 滴加TDI , 滴完加入10% 磷酸( 甲苯)液搅匀, 升温至70℃反应(4—5)h , 测试游离TDI<0.2% , 加入50% 苯酚( 甲苯)液升温至80℃反应15min , 再升温至90℃ , 蒸馏出1/2 投料量的丙酮, 70℃保温备用。在另一个装有快速搅拌的反应釜中, 加入N- 甲苯二乙醇胺、三乙胺、乙二胺、去离子水开动快速搅拌, 将上述保温在70℃的物料, 缓慢加入反应釜, 在60℃进行中和反应透明后, 升温至70℃ , 抽真空减压, 蒸馏出余下的全部丙酮,降温至40℃ , 过滤, 出料。
8、水性豆油酸聚酯聚氨酯 产品配方( 甲组分): OH ∶ NCO ( 物质的量比) =1:1.5 , 树脂K 值= 1.019 ,醇超量R= 1.3 、r =1.5 , 油度56%。 工艺步骤: 按配方将豆油脂肪酸、蓖麻油脂肪酸、季戊四醇、新戊二醇加入反应釜, 通入CO 2 气, 升温至120℃加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进行搅拌, 升温至220℃ , 反应3h , 降温至180℃加入间苯二甲酸、苯偏三甲酸酐、DMPA在180℃下反应2h 后, 每隔30min 取样测试其酸值, 直至达到75mg KOH/g , 羟值为80 ,降温至120 ℃加入甲苯, 升温至132℃回流脱水, 脱尽后, 降温至65℃加入10% 苯酚甲苯液搅匀,将TDI 加入单体滴加釜, 开始滴加,1.5h 滴完后, 升温至70℃反应4h , 80℃ lh , 测试游离TDI 在0.2 % , 加入50% 苯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