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现状及问题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沐川县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环经 济产业体系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沐川县通 过推广 农 业新 技术, 扶持发 展农 业 产业化 龙头 企业 , 引导农 民发展 沼气 池 等清 洁能 源 , 学使 用化 肥 、 药 , 科 农 实现减 量化 生产 , 促进 农 业 产业结构合理化 、 生产技术生态化 、 生产过程 清洁化 、 生产 模式集约化 、 生产产 品无 害化 。 1 .推广沼气 能源建设 , 现清 洁化 生产 。我县把沼气池 实 建设作为农村新 型能 源推 广的 中心 , 通过加强 政府 引导 , 大
一
、
植 ” 良性生 态循环体 系。 目前 , 的 全县 已建 农村 户用 沼气池 10 80余 口, 16万立方米。每年可节 约柴草 4O 约 . O O吨 , 当 相 于保护 了近 1 万亩森林资源 。 2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 . 实现集 约化 生产 。我 县按 照“ 特 色引路 、 培育优势” 的原则 , 以资源促加工 、 以加工带 生产 , 着 力打造林竹 、 茶叶 、 白姜 、 黄 金银花 、 甩菜 、 生猪等 特色农 畜产 品的循环链 条 , 全县 已初 步形成林 浆纸 、 木板 、 竹 生态 茶 叶、 特 色食 品等农 业产业 链。培育 了市 级 以上农 业产业 化企 业 1 0个 , 带动农 民发 展林 竹面 积 13万亩 , 质茶 叶基 地 7 2 1 优 .
坚持 以科学发展观 为统 领 , 紧围绕 转变经济 增长 方式 , 紧 加 快结构调整 , 推进技术 进 步 , 对县域 循环经 济发展 之路进 行 了有益探索 。 沐川县发展循 环经 济的实践 实现经济 发展与 资 源节约 、 环境 保护有机 结合 , 是发展 循环经济 的基 本 目标。沐 川县 立足 “ 境优 势突 出” “ 环 与 经 济欠发达 ” 的县情 , 确立了“ 态立 县 、 生 工业 强县 、 人才 兴县 ” 的发展思 路 , 坚持 “ 减量 化 、 再利用 、 资源 化” 的原 则 , 从资 源 低消耗 和利用高效率 着 手 , 在加快 发展 中保护好 生态 环境 , 实现 了经 济 、 社会效 益双丰收。 ( ) 业循环发展稳 步推 进。农业循, 既保护 了生态环境 , 又增 加了经 济效益 。通过发展稻 田养鱼 , 每亩稻 田产鱼 约 6 5公斤 , 当 相 于 01 . 亩鱼塘 的产量 , 节约 土地 0 1亩。实施 稻 田养 鱼后 , . 鱼类在 田中吃虫 , 可减少农 药使 用量 , 每亩 可节省农 药 1— 0 1 , 5元 减少用药次数 1 —2次 。鱼类排泄物 可以肥田 , 每亩稻 田养鱼的鱼粪便可产生含磷量相 当于 5公斤过磷 酸钙 , 效 有 节约了化肥施用 量。同时 , 鱼类 在 田中觅 食松 土 , 不需进 行 除草 , 每亩 节 省人 工 1 -2个 。 目前 , 县 已发 展 稻 田养 鱼 该 4O O O余亩 , 占全县可供稻 田养鱼 面积 的 4 % , 出产 水产 品 0 年 2 0吨 , 6 实现产值 2 0万元 。 6 ( 工 业循环发展初 见成 效。发展 生态工 业是循 环经 二) 济建设 的核心环节 。沐川县坚持打 生态牌 , 走新 型工业化道
抓住机遇夯基础凝聚心力谋发展

抓住机遇定方略凝聚心力促发展——夹江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一、农业现状十一五开始,我县农业进入较快发展时期。
2010年,种植业总产值亿元,其中:茶叶产值亿元,蔬菜产值亿元,粮食产值亿元,油菜产值亿元,蚕桑、水果及其它经济作物产值亿元。
比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亿元增加了亿元。
农民收入从2006年的3887元增加到6400元。
目前农业基本现状表现为:1、耕地资源不足。
夹江农业人口万,万农户,耕地面积万亩,人均耕地不足亩。
2、粮食生产稳定。
粮食常年播种面积35万亩,总产万吨,优质化率55%;全县人均占有量360公斤。
3、产业深化不足。
农业主要产业蔬菜、粮食、油菜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链条短,品牌效益低下,优质率、加工利用率急需提升,品牌打造、市场扩展等需下大力气扩展、提速、深化。
4、区域资源不平衡。
坝、丘、山各占三分之一,坝区人口较多,而土地较少,丘山区人少地多;工业、技术、商贸、服务等资源坝区明显优于丘山区。
5、高效设施农业比重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不高。
前者约12%,后者约18%。
二、有利条件目前,夹江现代农业发展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1、农业发展政策到位。
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强农助农惠农,以工哺农,城乡统筹,一系列政策,可谓东风遍野,农业发展力度前所未有。
解读政策,执行政策,正是抓住机遇谋划现代农业发展的良机。
2、夹江农业发展跨进入黄金发展期。
“十五”、“十一五”连续十年的建设发展,夹江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茶叶、蔬菜、油菜、优质粮食四大产业从技术、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看基础较坚实,生产加工技术成熟度和科技应用转化率较高,生产上配套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善,农产品质量提升有保证,品牌打造时机成熟,市场需求空间广阔,四大正处于产业升级发展的黄金时期。
3、资源配置趋于有利合理。
近年来各级政府强化农业投入,加强资源优化配置,因地制宜抓产业规划和建设,有力促进了资源的资本化,促进了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
交通发展快速,“十一五”期间新修社道530公里,硬化470公里,实现村村通路,农村道路显著改善;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万千瓦,机械化作业程度年均提升2-3个百分点,可机械化程度达40%;土壤地力提升快速,全县耕地质量达到四川省标准农田三级以上农田占耕地总面积的%;沟渠、山塘、蓄水池配套,蓄集、灌溉、排放等水利设施齐备,灌溉保证率达到79%;夹江农业劳动力总数17万,劳动力富足,“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培养新型农民1500人,现拥有一支4000多人的乡土专业人才队伍,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10万人次,劳动者科技素质提升很快;农业生产环境较大改善,全县整体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农村户用沼气总量达到35888口,总容积近40万立方米,农村沼气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城市版 � � � � � �
��
要注重建立节约型发展的方式 � 赵世华委员 攀西矿产资源属多种稀有金属共生, 资源利用 刘庆华( 政协攀枝花市委员会 ) 要发挥政府调控职能 , 用 循环经济理念抓 � 工业项目 , 寻求科技突破 � ,鼓 励国企民企 共同 环境污染 对攀西发展循环经济提两点建议 一是要优化生产工 参与搞好工业 " 三废 "的开发利用 ,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 艺 ,攻克关键技术 ,掌握核心技术 , 保护资源 ,保护环 境 二是要 余国成( 四川省水利 厅 ) 循环 经济的三 大原则对于 � 水资 建立科技发展基金 ,重奖发展循环经济科技贡献人才 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必不可少的 ,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发展循环经 济的重要内容 应从政府推动与社会联动 , 形成节水运行机制 , ! ( 本刊记者 陈晖)
会场发言
( ) , 罗 存在的生产成本较高 � , 规模较小 , 技术标准不 健全等问 等方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承德 民盟 四川省委
针对我省可再生能源产业 发展中
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运用经济手段 ,采取多种措施 ,抓好试点
题 ,建议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促 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优惠政 朱钟麟( 四川省 农业科学院 ) 四川每 年主要作 物的秸秆 � 策 ,如对我省境内规范化的生 � � � � 物质能生产企业实行至少 � 年的 总量约为 万吨 ,秸秆综合利用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 但仍 免税或零税率政策 , 对原料 生产实行财政补贴政策 对生物质 有三分之二的秸秆或野外焚烧 , 或当作燃料 ,或弃置 乱堆 ,不仅 应 能产业营运销售环节加大支持力度 � , 例如合理测算和确定生物 造成极大的浪费 ,还污染空气和水体 秸秆是一种成本低 ,可利 质等可再生能源 上网电价 , 入站定价等 , 在前 期给予适当 � 的财 用价值高 ,用途广泛的可再生资源和农村重要的生物质能 政补贴 进一步降低可再生能源相关设备进口关税 , 扩大其融 资渠道, 增强企业的 "� 造血 "功能 采取有效措施 ,加快实现我省 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切入点 生物质能产业的 可持续发展 ,� 建 立和完善 "原料 规范化 - - 生 钟培基( 政协雅 安市委员会 ) 雅安以木 头 , 石头 , 水头为 产规模化- - 运作标准化 - - 利用综合化 - - 营销高效化 " 的 产业体系 陈忠恕委员( 省政协 人口资源环 境委员会 ) 煤炭是 四川 发展 我省煤炭工业存在的潜在危机是煤炭资源总量较少 , 开 依托的 " 三头 " 经济曾一度 呈现辉煌 , 但资源利用 率低 , 生态环 整产业结 构 ,推进 以林养水 , 以水发电 , 以电兴工 ,以 工补农的 雅安经济发展 的过去和现在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 只有坚持科学 发展观 ,实 境恶化的趋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日益加大 近年来通过调 � 以秸秆资 源利用为核心 , 将高效益 , 多元化 的利用秸 秆作为发
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金项 目: 本文为广西教育厅科研 项 目“ 北部 湾经济 区开发所需高职涉外会计人 才培养 的实践与研究”桂教高教发 [0 12 号) ( 2 l]4 成果。 作者简介 : 王广立 , ,9 5 男 17 年生 , 管理学 硕士, 讲师 、 经济师 , 教研室主任 。
些 制度都 是先污染 后 治理 的被 动治 理方 式 。
远远低于同期全国森林覆盖率 2 .6 0 3 %的平均水平。如果继续采用传统 的线型经济开发观念 , 势必造成 生态环境继续破坏。采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其生态环境的恢复。
2 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 思 想观念 障碍 .
中央政府强调西部大开发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然而企业作为经济人利润最大化是其经营的目标 , 对
富, 开发起来 占明显优势, 但是长期实行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 导致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1 3 发展循 环 经济有 利 于西部 环境 的恢 复 .
西部地 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 , 国约有一半以上的生态脆弱县和 6 %以上 的贫困县集 全 5
中在西部地区。据不完全估计 , 西部地区的土壤侵蚀面积大约 占全 国侵蚀 面积总量 的 8 .9 其中黄土 7 6 %,
1 西部地 区发展循 环经济 的重要 意义
我国西部地区共有 1 个省( 2 自治区)土地面积占到全国的 7 . %, 口约 占全国总人 口的 2 .%, , 14 人 88 其中少数 民族人 口 占全国少数民族 总人 口的 8 %。 自实施西部大开发 战略与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战略 约 0
以来 , 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 , 但生态环境恶化 、 资源与环境约束 、 基础设施落后 、 经济
农村生物质清洁能源发展及应用分析——以四川农村为例

£M J•址丨SPECIAL INVESTIGATION邀>禅妇F|专馥调查农村生物质清洁能源发展及应用分析——以四川农村为例罗朝阳(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达州635001}摘要:首先对能源特别是新能源的利用进行了简单梳理,对生物质能源的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以四川农村为例,分析了农村生物质能源的现状、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总结了农村生物质能源利用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农村;生物质;清洁能源;农村能源中图分类号:TQ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67(-1602(202,)07-0051-02能源的利用种类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从工业革命开始煤炭逐步成为主要的能源,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煤炭消费量占世界商品能源的87%叫二十世纪后期,石油、天然气、电力和煤炭一起成为了世界的主体能源。
但是地球上的化石能源储量是有限的,研究表明全球已经探明的煤炭资源能110余年的开,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能满足50余年的开叫虽然电、风电电力资源是可再生的,但是资源储量和都'常不均匀,无法民的能源。
石油、天然气、煤炭化石能源的用,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革命,但了气体的大量,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的主要问题珥了生化的汽经社会的发展,对能源,利用的能源是社会发展的然趋势。
如今,世界能源消费出现了的变化,化发展,以阳能、能、能、生能、地能、能为代表的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规模和范围都在不断的,能源的消费不,能源消费的从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逐步种能源的变回。
能源利用化是要、可持续的利用,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能源利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的关键路径之一。
1生物质能源的特点生物质能是一种特殊的可再生能源,是太阳能以化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是在可再生能源中唯一一种方便收集、储存和运输的最接近化石燃料的能源。
生物质能是世界上位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之后的第四大能源,生物质能原料资源是水电的2倍,是风电的3.5倍耳据统计,中国清洁能源(不含太阳能)资源量为21.5亿tee/年,其中生物质能占半壁江N,约为54.5%8。
西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特点

“ 猪一沼一果” “ 、 猪一沼一蔬 ” 等农业循 环经济发 展模式和“ 食用菌” “ 、 果一草一畜( ” 禽) 等立体循 环经济 利用 模 式 J 四川 发 展 形成 的 以沼气 为核 。 心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立体循环经济利用
药、 化肥等 生产 资料 的减 量化 使 用 ; 禽 排 泄物 等 畜 废弃 资源 的沼气 化 利 用 ; 沼渣 、 沼液 等 沼 气废 料 的 再循 环利用 。另外 , 庆北部 蚕 区形成 了适 合 当地 重 发展 的立体 农业循 环经 济运行 模式 , 研 究者 将该 有 种农 业循 环经 济发 展模 式概 括 为 : 叶 养蚕 , 沙 桑 蚕 养畜 ( 、 )畜 ( ) ( 禽 鱼 , 禽 粪 塘泥 ) 桑 , 养结 合 , 养 种 循
王 平, 罗 敏 , 杜强
( 州大学 管理 学 院 , 贵 贵州 贵 阳 5 02 ) 505
摘 要 : 文 总 结 了重庆 、 川 、 州 、 南 为代 表 的 西 南 农 业 循 环 经 济发 展 模 式 的现 状 、 要 类 型 和 特 点 。认 为 本 四 贵 云 主
西 南农 业 循 环 经 济发 展 模 式是 以 市场 为 导 向 , 着 一元 到 多元 的 总体 趋 势 发 展 , 现 出类 型 结 构 单 一 、 制 因 素 沿 表 限 较 多等 显 著 特 点 。 关 键 词 : 南 ; 业循 环 经 济 ; 模 式 ; 新 西 农 发展 创 中 图分 类 号 :32 3 1 0 . 7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8— 47 2 1 )2— 10— 4 10 0 5 ( 02 0 07 0
环利 用 。
1 2 四川模式 .
1 西 南 农 业 循 环 经 济 发 展 模 式 的 具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沐川县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
化。
1 推广沼气能源建设。 . 实现清洁化生产。我县把沼气池建设作为农村新型能源推广的 中心 , 通过加强政府引导, 大力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 对优化农村能源结构、 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积极作用 , 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一是制定农村能 口 源推广规划, 出台农村沼气建设相关政策, 对农户新建沼气池每口给予 50元的补助。二是 0 坚持“ 五个统一” 标准, 即统一规划设计 , 统一技术标准 , 统一物资供应 , 统一专业施工, 统一 加强技术指导。 确保沼气池建设质量。同时, 把沼气池建设与改圈、 改厕、 改厨结合 叶 四 跟踪服务 , 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 实现了家居清洁化、 农业生产无害化。三是因地制宜地引导村 川 起来 , 民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 猪——沼——果” “ 、猪——沼——菜” 等生态家园模式建设, 发展庭 院经济, 提高沼气的综合效益, 逐步形成“ 养殖——沼气——种植” 的良性生态循环体系 目 强 沐 , 前 全县已建农村户用沼气池 10 余 口。 16 80 约 . 万立方米。每年可节约柴草 4O 0O吨, 相当于 川 保护了近 l 万亩森林资源。 2 控制农药化肥使用, . 实现无害化生产。在“ 保产量、 保质量、 保环境” 的基础上, 科学减 少农药、 减少化肥用量 , 推进清洁化生产。一是开展土壤肥力普查。对全县农用地进行普查, 掌握各类土壤养分情况, 为合理科学施肥提供依据。二是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加强科学防 uI 治病虫害与施肥知识技术培训, 全面提高广大农业生产者的技术水平。积极推广频振式杀虫 8 生物防治技术。加大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有机废物的收集还田力度, 增加 、一 灯等物理防治、 有机养分投入, 抵减化肥用量。三是加大农业执法力度 , 全面清查违禁农资经营, 整顿农资市 场, 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 化肥的使用。四是指导农户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 科学用药、 施肥,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目 前全县成为全省第一个“ 无公害 农产品基地县” 已建成无公害、 。 绿色、 有机农产品基地 3. 万亩, I2 其中。 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 认证 2 个, 3 绿色食品认证9 。 个 有机食品认证 1 个。 3 大力发展稻田养鱼, . 实现高效率生产。我县坚持因地制宜, 充分调动广大农户的积极 性。 实施种养结合的稻 田养鱼。 有效控制了农业污染源, 既保护了生态环境。 又增加了经济效 益。通过发展稻田养鱼。 每亩稻 田产鱼约 6 公斤。 当于0 1 5 相 . 亩鱼塘的产量。 节约土地 01 . 亩。实施稻田养鱼后, 鱼类在田中吃虫。 可减少农约使用量。 每亩可节省农药 l — 5 减少 O l 元, 用药次数 l 2 一 次。鱼类排泄物可以肥田。 每亩稻田养鱼的鱼粪便可产生含磷量相岩于 5 公 斤过磷酸钙, 有效节约了化肥施用置。同时, 鱼类在田中觅食松土, 不需进行除草。 每亩节省 人工 1 2 — 个。目 该县已发展稻田养鱼40 余亩, 前, O0 占全县可供稻田养鱼面积的4 %, 0 年出 产水产品 20吨。 6 实现产值 2o 6 万元。 ( 工业循环发展初见成效。发展生态工业是循环经济建设的核心环节。沐川县坚持 二) 打生态牌,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于资源配置、 企业生产、 产品消费及其 废弃物利用的全过程。 推动“ 资源——产品——污染排放” 的传统经济模式向“ 资源——产品
四川省绿色农业发展区域特征及评价

四川省绿色农业发展区域特征及评价奉梅【摘要】[目的]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绿色农业的发展水平反映了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因此,通过测度四川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可以为四川省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通过构建四川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基于农业发展水平等级划分标准,对四川省各市(州)的绿色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四川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权重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过程的绿色化水平较高,其权重值为0.4934,产品品牌的绿色化水平权重值较低,为0.1958.二级指标的权重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农药化肥使用量偏高,森林覆盖率较低.通过对四川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的区域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成都市发展水平指数最高为0.6104,巴中市指数最低为0.1972,四川省整体发展水平指数为0.4542,与成都市发展水平指数相差两个级别.此外,区域发展的集聚效应较明显,以成都市为中心向四周递减.[结论]四川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性较大,各地区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从整体上来看,中部和东部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西部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期刊名称】《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年(卷),期】2019(040)001【总页数】6页(P42-47)【关键词】绿色农业;区域特征;熵值法;层次分析法;四川省【作者】奉梅【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22;F3130 引言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主要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为核心,包括动植物农业、黑色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菌类农业和环保农业等多种农业方式,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农业发展形式[1]。
据统计,到2016年,我国绿色农业的绿色产品逐年增加,绿色食品销售量也在快速增长,销售额已达到1.379 8万亿元[2],说明近年来绿色农业发展较为迅速,可能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 中。实现农业资源持续利用 、 农业清洁生产 , 经济效
益与生态效益得 以统一 。循环经济理论在我国农业发 展 中广泛应用 ,形成 以下 3种主要类 型的农业循 环经 济模式 。
21 生态 农 业 模 式 .. 1
区从 4 6个增加到 9 。目前 , O个 已建 立 了洪雅 、 眉山 2
2 四川农 业循 环 经 济初 具 规模
农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理论在农业生产领域的
基 金项 目 : 川 省 农 业循 环 经济 发 展研 究 项 目( R 76 四 C 0 1) 作 者 简 介 : 斐(9 5 ) 男 , 刘 18 一 , 江西 南 昌人 , 业 管理 硕 士 研 究 生 , 企
21 农 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模式 .2 .
可持续发展。广大农 民积极参与 , 按照 自己的意愿 , 着 眼长远 , 兼顾眼前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 益 ; 厘清本地的
随着世 界各 国对于生 物质 能开发 利用 的广 泛关 注, 以及各种生物质能转化技术的成熟 和发展, 作为一 种有效缓解全球能源危机 问题 的主要 途径 , 生物 质产
四川 发 展 农 业 循环 经济 的现 状 及 问题
区。例如在我国西北 、 西南的生态脆弱区 , 水土资源匹 配不合 理 , 通过“ 山地种养结合 ” “ 、小流域开发 治理” 、
“ 间套作” 林 等多种模式 , 发展小规模 的循环农业生产。
2 . 四川 已发展的农业循环 经济模式 2
域 。全省共有 大小湖泊 1 0 0多个 , 0 著名湖泊有 邛海 、
泸沽 湖等 。四川北部 的若尔盖地 区是 中国重要的沼泽 湿地区。 水利资源和河川径流量位居西部乃至全国前列。
养殖业 为主体 的循 环链条 中 , 延伸产业链条 , 提高经济
效益 , 动种养业 的快速发展 , 带 使原来 的生态农业模式
业引起高度重视 。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是将
资源 、 和农业生产现状 , 环境 因地制宜 , 发挥优势 , 长 扬
避短 ; 不仅仅 考虑延长产业链 、 增加 总产 出 , 更多 的是
考虑产业链 条要形成一个 闭环系统 , 减少 了投入总量 ,
生物质 产业作 为一 个重要 的子系统 引入 到整个农 业 生产系统 的循环路径当中 , 寻求农林废弃 物资源 , 特别
本思想 。通 过 “ 企业+ 基地+ 户”或农 民专业 协会等 农
组织 形式将农 民集 中管理 。扩大生产规模 , 实现 “ 、 种 养、 ” 加 一条龙生产 。深入探索农作物秸秆和动物粪便 开发 利用 的新途径 ,通过将加工业引入到 以种植业和
羌族 自治州境 内小部属黄河流域外 ,其余均属 长江流
个 国家级 生态农业县 和珙 县 、 温江 、 郫县 、 江堰市等 都
3个国家级 和 6 个省级生态示范区。 省已有 水果 、 全 蔬 菜 、 叶、 茶 粮食等绿 色农业基地 2 万 h z 事绿色农 0 m, 从 业 的农户达到 4 0多万 户 , 0 绿色食 品产量达到 1 万 t 3 ;
林约 4 万 h z 3 m, 退耕 还林还 草 6 7万 h z1 mf l 。森林 覆盖 率也 由过去 的 2 .3 42%上升到 2 . % ,全省 自然保护 62 6
农业循环 经济 的主要 特征是 “ 三低一 高” 即低开 ,
采、 低消耗 、 低排放和高利用 。在农业 生产过程 和农产 品生命 周期 中减少 资源 的投入量 和废弃物 的排放量 ,
近年来 , 四川各地在选择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时 , 坚 持 以市场为导向 , 以效益为 中心 , 依托现有农业科技资 源 , 过机制创新 , 通 发展与整合 四川 的农 业优势产业 ,
实现示 范农业 资源的循环利用 、 业生产的高效益 和 农
通过种养加三者有机 结合 , 充分利用农业 资源 , 提高产 的农 业循环 经济模式p . 】
的重要产 区。 川西高原 、 山地分别为本处重要牧 区和林 区。 盛产的林特产竹子 、 白蜡及 中药材川 贝 、 麋香 、 虫草 等, 银耳 、 生漆 、 毛竹等产 品享誉全 国。 四川 全 省 土地 总 面积 4 . k 2 8 5万 m ,其 中平坝 占 92%, 陵山区占 5 . . 3 丘 56 3%, 高原 占 3 . %。 51 天然林及 4 其 他森林 约 1 2 0万 h 2造林 约 1 7 h 2封 山育 9 m, 2 万 m,
使得资源得 到充分有效地利用。为此形成 了一些立体
农业循环模 式和示 范园区。 221 以农户为主体 , .. 以沼 气为核心的循环农 业模式 内江市 的农 业循 环经 济发展 主要 以沼气 建设 为 纽带 , 新农 村建设为重点 , 目为载体 , 项 并把农业循 环 经济落到实处 , 开展 了一系列试点示范 。 目前 , 已经建 成农村户用沼气示范 园 1 万户 。主要 围绕农村户 用 . 5 沼气建 设项 目, 以猪一 沼一果 、 猪一沼一蔬 等循 环 模 式 ,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秸秆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生态农业是循环农业 的重要组成部分和 当前的典 型代表 , 在我 国发展 已有相 当成功 的模式 。 这种模式在 生产流程 中 自始至终贯穿着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的基
还有 10多个产品获得了绿色食 品标 志使用权 ,产 品 7 涵盖 了农牧业各个领域。 四川是 中国水 能资源最 丰富
的地 区之一 , 拥有大量水电站 。 四川省除北部阿坝藏族
的农产 品供 应大省 ; 国家最 大 的粮 、 、 油 猪生产基 地之
一 ; 国小 麦 、 我 水稻 、 油菜籽 、 黄红麻 、 甘蔗 、 桑蚕 、 水果
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 ,运用循环经济学方法组 织的农业生产活动 以及农 业生产体系 ,通过末端物质 能量 的回流 ,形成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闭环农业 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