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图上如何判断经纬度(知识讲解)-学习文档

在地图上如何判断经纬度(知识讲解)-学习文档
在地图上如何判断经纬度(知识讲解)-学习文档

在地图上如何判断经纬度

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

理解并掌握经纬网的判读及其应用。

复习建议

熟悉经纬网,主要地理区域及主要的经纬网周围的地理事物;

应用经纬网判断方向和计算距离。

知识清单

1.纬线是在地球仪上与地轴________并且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纬线指示________方向;除极点外所有纬线都自成________(纬线圈);在同一南或北半球,各条纬线不等长,________最长,向两极递减;所有纬线都相互________。以________划分南、北半球。

2.纬度的确定:(1)某地的纬度就是该地向地面作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2)自南向北数值增大者为________,数值减小者为________;(3)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就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

3.经线是在地球仪上连接________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经线指示________方向;所有经线长度都________,形状均为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________;所有经线都相交于________;任意两条经线间的距离,在________上最大,向两极递减。以________、160°E 两条经线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4.经度的确定:自西向东数值增大的为东经,自西向东数值________的则为西经。以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180°。

5.经纬网的意义:(1)确定地球表面任一点的________;(2)确定两点间的________;(3)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参考答案:

1.垂直、东西、圆圈、赤道、平行、赤道

2.北纬、南纬

3.南北两极、南北、相等、经线圈、南北两极、赤道、20°W

4.减小

5.地理位置、方向。

考点聚焦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球体。

描述地球大小的常用数据

平均半径6371km,赤道周长约4万km,表面积5.1亿km2。

地轴和两极

转到地球仪,可以看到地球仪绕着地轴在转动。地轴只是人们假想的地球旋转轴。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这两点叫做两极,其中,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另一点叫南极。

经纬网

经线和纬线

经度和纬度

【典型例题】

例题1 下列有关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因为地轴和经线都连接两极,所以地轴和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

B. 本初子午线的长度不到赤道长度的1/2

C. 任何纬线圈都长于任何经线圈

D. 任何纬线圈都短于任何经线圈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主要是学生对经纬线和地球形状等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理解地轴和经线的区别首先要有一个空间的概念,我们平常看到的大多是平面图,地轴和经线看不出区别,但地球是一个立体的球体,经线是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而地轴是从地球仪内部穿过的,连接南北两极的直线,所以长度不一样。B选项要从地球的形状入手。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也就是说赤道半径略长于极半径,本初子午线是沿极半径的一个半圆,应该略小于赤道的一半。C、D选项根据经纬线的特点都可以判定是错误的。

答案:B

例题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A的地理坐标(,)

B的地理坐标(,)

A在(东、西)半球

B在(东、西)半球

解析:本题是对经纬度进行考查,根据经纬度的判读标准,往东增大为东经度,减小为西经度,往南数值增大为南纬,减小为北纬,从而判断出A、B的地理坐标;东半球的范围为20°E以东,160°E以西,西半球为20°E以西,160°E以东,所以A点在东半球,B点在西半球。

答案:145°E,75°N 165°E,55°N 东西

经纬网的应用

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①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A.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关系,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关系。

B.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断方向时,既要判断两点间的东西方向,又要判断两点间的南北方向。

C.判定东西方向时要选择劣弧段(两点间经度差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转方向确定方向。

②用经纬度法判断

A.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为东,减小的方向为西;西经度增大的方向为西,减小的方向为东。

B.北纬度增大的方向为北,减小的方向为南;南纬度增大的方向为南,减小的方向为北。

C.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分别为东经和西经时,要用两地东西经度之和的大小来辨认东西方位:

①若两地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度的地点在东面,西经度的地点在西面;

②若两地经度和大于180°,则西经度地点在东面,东经度的地点在西面;

③若两地经度之和等于180°,则两地分别位于两条正相对的经线上,说哪一点在东哪一点在西均可,此种情况比较不出东西方向。

【典型例题】读下图,判断甲地在乙地的( )

A. 东南

B. 西北

C. 正南

D. 正北

解析:本题是一道考查利用经纬网中任一点地理坐标,判断方向的单项选择题。根据图上提供的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为顺时针方向,故甲所在半球为南半球,乙所在半球为北半球,因此,甲为纬度0度,乙为北纬30度,甲在乙的南方;根据地球自转方向,沿着地球自转方向经度递减的为西经,则甲点为西经45度,乙点为西经135度,则甲在乙的东方。据此,甲在乙的东南方。

答案:A

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a.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其距离相差约111千米。

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能计算出两地间的距离(纬度数×111km)。

b.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的实际弧长大约是111千米。

c.在同一条纬线上(假设此纬线的纬度为Φ),经度相差1°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Φ千米。因此,两地若在同一条纬线上,只要知道两点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点间的距离(不是最短距离)。

【典型例题】

甘德国际机场(图2)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下题。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A. 66.5°N

B. 60°N

C. 53°N

D. 40°N

答案:C

解析:机场位于50°N附近,假设该飞机沿经线飞行,在1小时内飞过650千米,大约6个纬度。因此飞机所在纬度最高约56°N,最低约44°N。故选C

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地球表面的任何地物、地貌都有其确定的经纬度,其位置都可用经度或纬度表示出来。在进行地图阅读时,如该图带有经纬网,应首先确定某一点或某一地区的经纬度,如中国的位置是在4°N-53°N、75°E-135°E。这样,应根据给出的经纬度判断出其地表的地理事像,进而推知这一地理事像的成因、分布规律。

判读经纬网图最重要的技巧是掌握若干条重要经线、纬线与海陆轮廓、政区轮廓以及各种地理要素的相关地理位置,如表1、表2。

图6

表1 重要经纬线及主要地理位置

【典型例题】

在下面A、B、C、D四幅图中,哪一幅图中的P点位置同时符合①东半球、②北半球、③低纬度、④在我国境内四个条件()

解析:对于这一类型的题目要注意思考的顺序,不但要追求正确,还要追求在最短的时

间内得到正确的答案。所给的四个条件从最容易判断的做起,一般来讲低纬度的范围最明确---南北纬30度之间,四幅图都对;再来看北半球,纬度数应该越往北越大,由此选出C和D;再进一步看东半球---西经20度以东,东经160度以西,C、D都符合;最后是在中国境内,C为西经15度,中国没有西经度的区域,D位于东经110度,北纬20度,正好在中国境内。

答案:D

利用经纬网判定范围大小

a.相同经纬度且跨经(纬)度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b.跨经纬度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范围越小。

c.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典型例题

读下面四幅图,回答下列各题。

1.①~④四地中位于北京(116°E,40°N)东南方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四幅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面积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①地位于130°E、20°S,②地位于100°E、20°N,③地20°E、0°,④地50°W、20°S,所以四地中位于北京(116°E,40°N)东南方向的是①地,A 对。

第2题,根据经纬纬线特征,纬度1°,距离是111千米。经度1°在赤道上是111千米,向两极,纬度越高,表示的距离越短。读四幅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四地经纬度间隔相同,根据纬度高低,丙纬度最低,表示面积最大,C对。

答案:1.A 2.C

利用经度计算时间: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时间差。经度不同,地方时就不同。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据此,如果知道某一地点的地方时,就可计算出另一地点的地方时,如:已知(30°N,120°E)一点的地方时为10时,求(30°N,60°E)一点的地方时。方法如下:

①求经度差:120°—60°=60°

②求时差:60÷15=4

③求地方时:10-4=6

所求地点的地方时为6时。

【典型例题】

北京时间2019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下图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

A.2月18日12时 B.2月18日20时

C.2月19日4时 D.2月19日12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时间的计算,北京时间为120°E地方时,而长城站的经度约为59°W,两地地方时相差约12小时,长城站的地方时要晚,通过计算答案选A。

地图分幅的基本知识

地图分幅的基本知识 地形图的编号是根据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对每一幅地图给予一个固定的号码,这种号码不能重复出现,并要保持一定的系统性。 地形图编号的最基本的方法是采用行列法,即把每幅图所在一定范围内的行数和列数组成一个号码。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有1:1万、1:2.5万、1:5万、1:10万、1:20万、1:50万和1:100万七种。 普通地图通常按比例尺分为大、中、小三种,一般以1:10万和更大比例尺的地图称为大比例尺地图;1:10万至1:100万的称为中比例尺地图;小于1:100万的称为小比例尺地图。 对于一个国家或世界范围来讲,测制成套的各种比例尺地形图时,分幅编号尤其必要。通常这是由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统一的图幅分幅和编号系统。 1) 1:100万地图的编号 该种地形图的编号为全球统一分幅编号。 列数:由赤道起向南北两极每隔纬差4o为一列,直到南北88o(南北纬88o至南北两极地区,采用极方位投影单独成图),将南北半球各划分为22列,分别用拉丁字母A、B、C、D……V 表示。 行数:从经度180 o起向东每隔6 o为一行,绕地球一周共有60行,分别以数字1、2、3、4……60表示 由于南北两半球的经度相同,规定在南半球的图号前加一个S,北半球的图号前不加任何符号。一般来讲,把列数的字母写在前,行数的数字写在后,中间用一条短线连接。例如北京所在的一幅百万分之一地图的编号为J-50(如图14所示)。 由于地球的经线向两极收敛,随着纬度的增加,同是6o的经差但其纬线弧长已逐渐缩小,因此规定在纬度60 o-76 o间的图幅采用双幅合并(经差为12 o,纬差为4 o);在纬度76o-88o间的图幅采用四幅合并(经差为24o,纬差为4o)。这些合并图幅的编号,列数不变,行数(无论包含两个或四个)并列写在其后。例如北纬80o-84o,西经48o-72o的一幅百万分之一的地图编号应为U-19、20、21、22。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导论 一.地图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依据特定的数学法则,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客观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的基本特征: 地理信息的载体——多样性 数学法则的结构——(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 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图形的形状变化和尺寸变化) 符号系统的运用——(地理信息的图形借助地图符号,地图是符号的模型) 二、地图的功能与分类 1.地图的功能: (1).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分为直接(从图中直接反映)和间接信息(分析)组成, (2).地图的传递功能将制图者和用图者联系起来,统一在地图信息的传递过程中 (3).地图的模拟功能所需表示的对象,在众多特征中抽取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进行实物的模拟 (4).地图的认知功能用图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图形进行联想和推演和各种分析 2.地图的类型 (1)按尺度划分: 大比例尺地图:大于比例尺1:10万的地图 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万~1:100万 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1:100万 (2)按区域划分(了解) A.星球图、地球图 B.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 C.国家图、行政区图 D.局部区域图 (3)按照地图的图型划分 普通地图(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不偏重哪一个要素,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各自学科体系进行层次细分,构成地图的主要内容) (4)按地图的维数划分 平面地图和立体地图 (5)按其他指标分类 按用途 按语言种类 按历史年代 按出版和使用方式 三、地图学 1.地图学的概念: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2.地图学的学科体系(了解)

地形图测绘注意要点和基本知识120409

地形图测绘注意要点和基本知识 按一定法则,有选择地在平面上表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图,通称地图。按内容,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及专题地图。普通地图是综合反映地面上物体和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内容包括各种自地理要素(例如水系、地貌、植被等)和社会经济要素(例如居民点、行政区划及交通线路等),但不突出表示其中的某一种要素。专题地图是着重表示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中的某一种或几种要素的地图,如地籍图、地质图和旅游图等。本章主要介绍地形图,它是普通地图的一种。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 第一节地形图的比例尺 地形图上任意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水平长度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 一、比例尺的种类 1.数字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一般用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表示。设图上某一直线的长度为d,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长度为D,则图的比例尺为 式中M为比例尺分母。当图上1cm代表地面上水平长度10m(即1000cm)时尺就是。由此可见,分母1000就是将实地水平长度缩绘在图上的倍数。 比例尺的大小是以比例尺的比值来衡量的,分数值越大(分母M越小),比例尺越大。为了满足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测绘和编制了各种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通常称1:1000000、1:500000、1:200000为小比例尺地形图;1:100000、1:50000和1:25000为中比例尺地形图;1:10000、1:5000、1:2000、1:1000和1:500为大比例尺地形图。建筑类各专业通常使用大比例尺地形图。按照地形图图式规定,比例尺书写在图幅下方正中处, 2.图示比例尺 为了用图方便,以及减弱由于图纸伸缩而引起的误差,在绘制地形图时,常在图上绘制图示比例尺。1:1000的图示比例尺,绘制时先在图上绘两条平行线,再把它分成若干相等的线段,称为比例尺的基本单位,—般为2cm;将左端的一段基本单位又

地图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

地图知识点总结

三、地图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也叫缩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 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2)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 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2.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图例和注记 二、地图的种类 (一)等值线图 等值线图包括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以等高线图为例。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基本概念 a.海拔高度也即绝对高对: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b.相对高度:两个任意地点的绝对高度之差,是一个 相对概念。 c.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等高线除陡 崖外都不能交叉。 d.等高距:地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同一 幅地图中,等高距都相同。 (2)地形类型及其等高线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的地形;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 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盆地: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形。 (3)等高线与坡度之间的关系 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例如读华北基地地形图(图1),据图判断①②③④四条坡 面线的坡度比较 A.①<③ B.①<② C.①>② D.③=④ 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 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地图学原理》知识点整理资料讲解

1.地图的定义 地理环境诸要素(内容)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并经过制图综合(特征)的一种缩小表像(形式)以表达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数质量特征及空间分布和发展变化(目的、结果)。 2.地图的基本特征 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可测量性、可比性);地图必须经过科学制图综合(清晰性、一览性);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直观性、易读性);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传递性、持久性)。 3.地图的基本内容 数学要素(骨架):地图坐标、投影、比例尺、控制点等 地理要素(主体):表达地理信息的各种图形,文字标记 辅助要素(润滑剂):说明地图的编制情况,为应用提供相关内容,在主要图形的外侧,如图名、图号、图例、比例尺等;对主要图件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补充,如统计图表、剖面图、测图时间、出版单位等 4.地图的分类 按比例尺分:-大比例尺地图(≥1:10万)-中比例尺地图(1:10万~1:100万)-小比例尺地图(≤1:100万)-微缩地图 按地图的图形内容分类:-普通地图(是指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5.图幅编号 a=[φ/4°]+1 φ纬度;b=[λ/6°]+31 λ经度1:1万(G) 1:5000(H) c=4°/△φ-[(φ/ 4°)/△φ] △φ图幅纬差2′30″1′15″ d=[(λ/6°)/ △λ]+1 △图幅经差3′45″1′52.5″ X1X2X3 X4 X5X6X7 X8X9X10 λ0=(X2X3-31)*6°φ0=(X1-1)*4° λ=λ0+(X8X9X10-1)* △λφ=φ0+(4°/△φ-X5X6X7)* △φ 6.现代地图学体系 地图学的定义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理论地图学(地图学理论基础)~地图信息、传输、模式、认知理论;地 图可视化原理、数学制图原理、地图语言学(地图符号学)、地图感受理 论、地图概括(制图综合)理论、综合制图理论、地学信息图谱理论 现代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地图编制方法与技术)~普通地图制图学、专题**、遥感制图学、计算机制图学、地图印制学与计算机出版系统、多媒体电子地图与 网络地图设计和制作 ┗应用地图学(地图应用原理与方法)~地图功能、评价、分析与研究方法、 使用方法、信息自动分析和处理系统、应用、数字地图应用 7. 大地水准面: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水准面的特点:面上任意一点的铅垂线都垂直于该点的曲面) 地球椭球面:人们假想,可以将大地体绕短轴(地轴)飞速旋转,就能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即踢球椭球体。其表面可用数学模型定义和表达称为地球椭球面。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讲解

第七章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和重点:本章主要介绍了大比例尺地形测图中地物、地貌的表示方法。重点内容是:比例尺精度、地形图的分幅、地物的符号及其表示方法、等高线原理、等高线表示基本地貌、地貌特征点、地貌特征线。 7.1 地图、平面图和地形图 将整个地球或者地球上某一区域的实体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参考椭圆体表面,得到的图形保持了与地面实体的相似性。如果不是投影在椭圆体表面,而是投影在平面上,则必须采用特殊的方法才能使变形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种特殊的制图方法称为地图投影。若顾及地球曲率的影响,应用地图投影的方法,将整个地球或地球上某一区域的实体按比例尺缩小后绘于平面上,这种图则称为地图,例如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 对于一个小地区,不考虑地球的曲率,把地球椭圆体表面当作平面,将地面上的图形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小绘在图纸上,这种图称为平面图。工程上所指的平面图仅仅表示出地物的形状和位置,而没有表示出地势高低起伏的状况。如果图上不仅表示出地物的位置和形状,而且把地面上的高低起伏的地貌也表示出来,这种图便称为地形图(图7—1)。 图7—1 1:2000地形图

7.2 比例尺 地面上的地物或地貌(高低起伏的地表情况)在平面上的投影,不可能按其真实的大小绘在图上,而是将其缩小。经缩小后,地形图上直线的长度与其地面上相应直线的水平距离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 设在地形图上直线的长度为l ,在地面上相应直线的水平距离为L ,则地形图的比例尺为 L l M =1 (7.1) 比例尺通常将分子化为1表示,M 为比例尺的分母,即 l L M = 如5001,10001,100001 等。假设某直线在地面上水平距离为92m ,而量出该直线在地形图上长度为4.6 cm ,则地形图的比例尺为 2000 192006.41==M 以分数表示的比例尺称为数字比例尺。数字比例尺的分母表示地面水平距离在图上缩小的倍数。比例尺的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大。工程建设上,使用较多的是 5001,10001,20001,50001, 10000 1地形图,通常称这些比例尺地形图为大比例尺地形图;250001,500001,1000001称为中比例尺地形图;而500000 1,10000001, 等则称为小比例尺地形图。所谓比例尺的大小,是当一种比例尺与另一种比例尺相比较时,如某一种比例尺在图上对同一地物所画出的图形比较大,则该比例尺为较大的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给我们一种缩小程度的概念,地面上的长度经过计算后才能得到图上的长度,这当然感到不便。但在实际工作中,常使用三棱比例尺直接在图上量得某直线的长度,使用上既方便又迅速。 通常认为人们的肉眼能在地形图上分辨出的最短距离为0.1 mm ,因此,地形图上0.1 mm 所代表的实地长度称为比例尺的精度。根据比例尺的精度,可以确定在地面上测量距离时应该准确到什么程度。例如测绘 10001地形图时,测量距离的精度只需0.1 m ,因为地面0.l m 在1000 1地形图上便是0.1 mm ,而地面小于0.1 m 的长度即使测量了,地图上也表示不出来。反过来,根据比例尺精度也可算出要在地形图上表示出某段距离应采用的比例尺。例如要求在图上能表示出0.5 m 长度的物体,则所用的比例尺不应小于

地图学基础知识

地图学: 第一章: 现代地图学概论 地图定义:按照严密的数学法则,并使用特定的符号系统把空间事物抽象地表示在平面或者球面上,并且其还具有传输事物信息的一种图形 地图的基本特性: 1、严密的数学法则 2、科学的地图概括 3、特定的符号系统 地图的组成要素: 1、数学要素 确定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骨架”作用,大地控制点、比例尺、经纬网2、地理要素 地图根据制图要求表达的内容(内容要素), 自然要素:水系、地形、土质植被 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交通线, 用图形表示,“图形要素” 3、辅助要素 图名图号、图例、文字说明等 4、现代地图还包括技术设备和技术操作 地图的功能 1、信息载负功能 2、信息传输功能 3、客观模拟功能 4、认知与感受功能 现代地图分类 (一)按地图功能和内容分类 按地图功能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专用地图、特种地图 按地图内容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主要方法) 普通地图:

同等详细程度全面表示地面上主要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可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 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 (二)按地图比例尺分类 大比例尺地图(>=1:10万),地市规划 中比例尺地图(大于1:100万,小于1:10万),国家或省级规划 小比例地图(1:100万以及更小比例尺),教育普及 第二章: 制图框架与成图方法 一、地图成图方法: 实测成图法、编绘成图法 地理空间信息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以及属性特征 大地水准面:假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面静止时的平均水面,并假设此面穿过穿过大陆与岛屿,连续扩展形成处处与铅垂线成正交的闭合曲面 大地水准面高低起伏,地球内部物质密度不均,起伏不定的重力等位面,又称地球物理表面 平均海水面为椭球体面,地球数学表面 地理坐标系: 空间参照系是测量空间点坐标位置的一种度量衡制 地球表面点坐标的确定包括两方面内容: 1、地面点在地球椭球体面上的投影位置,采用地理坐标系 2、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采用高程系 天文经纬度: 天文经度:首子午面与过观测点的子午面所夹的二面角, 天文纬度:过某点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地球地图经纬度

课时作业(一)(考察地球地图经纬度) 一、选择题 1、关于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0o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小 B、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大 D、所有经线都是大小相等的圆,而所有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 2、一架飞机从我国广州起飞,沿着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绕地球飞行一周,请问这架飞机沿途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洲和大洋() A.亚洲、印度洋、非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 B.亚洲、太平洋、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 C.亚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非洲、印度洋 D.亚洲、印度洋、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非洲 3、某人从赤道以北40公里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行100公里,则最后回到() A.原出发地以北 B.原出发地以东 C.原出发地以西 D.出发地 4、借鉴南、北半球的划分方法,人们通常以0°、38°N为极点,将其所在半球称为“陆半球”(如图),另一半球称为“水半球”,“水半球”的极点应为() A. 180°,38°S B. 0°,38°N C. 180°,38°N D. 0°,38°S 5、关于右图下列经纬网中各点说法正确的是() A.A点位于B点的西北方向 B.C点位于B点的东南方向 C.C点位于A点的正北方向 D.D点位于B点的正东方向 下列四地所代表的实地面积最大的是如右图,完成6—7题 6、甲地位于(98°E,31°N),乙地位于(88°W,28°S),甲地在乙地的( ) A.西北方向B.东北方向C.东南方

向 D.西南方向 7、关于经纬线变化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 B.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小 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大 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小,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纬度为0° 8、下图中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 A、正东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9、关于经纬线的正确说法是() A. 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 B. 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小 C. 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大 D. 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小 10、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沿任何一条经线北行,均能回到原地 B.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 C.全球所有的经线都不等长 D.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关于我国首都北京(40°N 116°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 C.位于西半球,中纬度 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 12、关于东西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经度的范围都在东半球 B.20°W~0°~160°E的经度范围为东半球 C.180°经线在东半球 D.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半球的范围是20°W—10°W—160°E B.180°经线和赤道相交的点位于西半球 C.北回归线位于中纬度

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知识讲解)-word

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 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 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复习建议 掌握地图上方向的判读方法及其应用; 掌握比例尺的计算、缩放及其应用; 了解常用图例、注记 知识清单 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或注记。 2.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方法:一般情况下,面对地图上北下南、________;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箭头指向________方,与之相反的是________方;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________方向确定。 3.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________、文字式和线段式。 4.比例尺的分母愈大,比例尺愈________,表示的范围愈大,内容愈粗略;比例尺的分母愈小,比例尺愈________,表示的范围愈小,内容愈详细。 参考答案 2.左西右东、北、南、东西 3.数字式 4.小、大。 考点聚焦 地图上的比例尺 比例尺的概念 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的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 比例尺= 注意: ①比例尺只表示距离缩小的程度,而不表示面积缩小的程度; ②比例尺的本身是没有单位的,但数字式比例尺中的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均以厘米为单位,直线式比例尺的实地距离一般以千米为单位; ③学会应用比例尺的变形公式。即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典型例题】 在某幅地图上,60°N 上甲乙两地相距11.1厘米,两地的时差为2小时,则此图的比例尺为( ) A.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米 B. 1∶15000000 C. 1/30000000 D. 解析:在本题中,图上距离已经给出,主要是要求出实际距离。要求出实际距离就必须知道三个知识点:一是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相差15°,二是纬线圈长度的变化规律:纬线圈的长度与纬度的余弦成正比。三是赤道上经度相差1对应的弧长是111千米。由两地相差两个小时可知两地经度相差30度,在北纬60度的纬线上经度相差30度,相当于赤道上对应的15个经度度的间隔,因此实际距离为15×111千米,两地图上距离为11.1厘米,则比 0 400千米 800千米

高德AMAP行政区划边界及经纬度获取

行政区划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