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行程问题专题总汇

小升初数学行程问题专题总汇
小升初数学行程问题专题总汇

小升初数学行程问题专题总汇

行程问题

(一)相遇问题(异地相向而行)

三个基本数量关系:路程 = 相遇时间 * 速度和

(1)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两人几小时后相遇?

(2)甲乙两艘轮船分别从A、B两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船每小时行驶18千米,乙船每小时行驶15千米,经过6小时两船在途

中相遇.两地间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3)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分别从相距900千米的甲、乙两地出发,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50千米.8小时

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4)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从A城到B城需6小时,乙车从B城到A城需12小时

.两车出发后多少小时相遇?

(5)甲车每小时行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千米,两车于相隔1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背而行,几小时后两人相隔65千米?

(6)东西两镇相距2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两镇同时出发相背而行,甲每小时的路程是乙的2倍,3小时后两人相距56千米.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二)追击问题(同向异速而行相遇)

同向追及问题的特点是:两个物体同时沿同一方向运动,慢者在前面,快者在后面。他们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直到快者追上慢者。

设 V1 < V2 甲的速度为V1 乙的速度为V2 甲乙相距△S

甲在乙前若同时同向而行当甲乙相遇即乙刚好追上甲时

用时T

则: △S + V1*T = V2*T

它有三个基本的数量:追及时间、速度差以及路程差。其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是:

追及时间=路程差(即相隔路程)/速度差(快行速度-慢行速度)

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1)小强和小英从相距80米的两地同时同向行走,小英在前面每分钟

走50米,小强在

后面每分钟走70米。两分钟后小强和小英还相隔多少米?

(2)甲、乙两艘轮船从相距60千米的码头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轮船

每小时行驶25千米,乙轮船在后每小时行38千米,几小时后两轮船还相距21千米?

(3)娟子和小平从相距140米的两地同时同向而行,小平在前每分钟

走45米,娟子在后每分钟走65米,即分钟后娟子可以追上小平?

(4)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速度是每小时50千米,在汽车开出1小时

后,一辆摩托车

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行驶路线去追这辆汽车,几小时可以追上?追上时距出发地的距离是多少?

(5)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出发去货场运货。甲车每小时行64千米,

乙车每小时行

48千米。途中甲车因出故障,停车修理3小时,结果乙车比甲车早1小时到达货场,问出发地到货场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思路启迪

根据要求,要想求出两地之间的距离,需要先求出甲车或乙车的行使时间。

求行使的时间,可以用追及的问题求时间的思路来解答。条件“甲车中途停车3小时,

乙车比甲车早1小时到达“可以理解为乙车比甲车先出发2小时,两车同时到达货场。

也就是甲车要追的路程为48*2=96(千米),速度差为64-

48=16(千米),这样可求出

甲车行使的时间为96/16=6(小时),从而求出两地之间的路程。解: 64*((48*2)/(64-48)+2)=384(千米)

***(6)

甲、乙两人在一个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若二人同时从同一地点

同方向出发,

甲过10分钟第一次从乙身后追上乙;若二人同时从同一点反向而行,只要2分钟就相遇。求甲、乙的速度?

思路启迪

此题是一道追击问题和相遇合一的题。由题意可知,同向即为追及问题,那甲、乙的速度差为400/10=40(米/分钟),甲、乙的速度和为400/2=200(米/分钟);那甲的速度为(200+40)/2=120(米/分钟),乙的速度为(200-40)/2=80(米/分钟)。

(三)环形跑道问题

环形跑道问题,从同一地点出发,如果是相向而行,则每合走一圈相遇一次;如果是同向而行,则每追上一圈相遇一次.这个等量关系往往成为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

(1)一条环形跑道长400米,小强每分钟跑300米,小星每分钟跑250米,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长时间小强第一次追上小星?

(2)

光明小学有一条长200米的环形跑道,亮亮和晶晶同时从起跑线起跑.亮亮每秒跑6米,晶晶每秒跑4米,问:亮亮第一次追上晶晶时两人各跑了多少米?

(3)

一环形公路周长是24千米,甲乙两人从公路上的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出发,背向而行,3小时后他们相遇。已知甲每小时比乙慢0.5千米

,求甲、乙两人速度各是多少?

(四)顺风顺水问题

顺风实际速度= 交通工具速度+ 风速

逆风实际速度= 交通工具速度- 风速

逆水同上

(1)

一艘轮船的静水速度为每小时18千米,水流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这艘船从相距3.15千米的两个港口间来回一趟至少需要多少小时?

(2)

一架飞机在两城之间飞行,风速为24千米/时。顺风飞行需要2小时5 0分,逆风飞行需要3小时,求无风时飞机的航速和两城之间的航程。

(3)

两码头相距360千米,一艘汽艇顺水航行行完全程要9小时,逆水航行完全程要12小时。这

艘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多少千米?这条河水流速是多少千米?

(五)火车过桥问题

(1)一列匀速行驶的火车通过800米长的隧道用时50s,通过60 0米长的大桥用时40s,求这列火车的长度为多少米?列车的速度为多少km/h?

(2)有一列客车长190米,另有一列货车长290米。客车的速度与货车的速度比为5:3,已知它们同向行驶时,两车交叉时间为1分

钟,问:它们相向行驶时,两车交叉的时间是多少?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算术规律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算术规律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a + b = b + a 3、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4、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 5、乘法分配律:a × b + a × c = a × b + c 6、除法的性质:a ÷ b ÷ c = a ÷(b × c) 7、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8、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小升初数学知识总结:方程、代数与等式 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代数: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 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3x =ab+c

分数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倒数的概念:1.如果两个数乘积是1,我们称一个是另一个的倒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

小升初数学七大专题知识点复习汇总

2017小升初数学七大专题知识点复习汇总 专题一:计算 我一直强调计算,扎实的算功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聪明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积累一些常见数是必要的。如1/8,1/4,3/8,1/2,5/8,3/4,7/8的分数,小数,百分数,比的互化要脱口而出。100以内的质数要信手拈来。1-30的平方,1-10的立方的结果要能提笔就写。对于整除的判定仅仅积累2,3,5的是不够的。9的整除判定和3的方法是一样的。还有就是2和5的n次方整除的判定只要看末n位。如4和25的整除都是看末2位,末2位能被4或25整除则这个数可以被4或25整除。8和125就看末3位。7,11,13的整除判定就是割开三位。前面部分减去末三位就可以了如果能整除7或11或13,这个数就是7或11或13的倍数。这其实是判定1001的方法。此外还有一种方法是割个位法,望同学们至少掌握20以内整除的判定方法。 接下来讲下数论的积累。1搞清楚什么是完全平方数,完全平方数个位只能是0,1,4,5,6,9.奇数的平方除以8余1,偶数的平方是4的倍数。要掌握如何求一个数的约数个数,所有约数的和,小于这个数且和这个数互质数的个数如何求。如何估计一个数是否为质数。 计算分为一般计算和技巧计算。到底用哪个呢?首先基本的运算法则必须很熟悉。不要被简便运算假象迷惑。这里重点说下技巧计算。首先要熟练乘法和除法的分配律,其次要熟练a-b-c=a-(b+c)a-(b-c)=a-b+c 还有连除就是除以所有除数的积等。再者对于结合交换律都应该很熟悉。分配律有直接提公因数,和移动小数点或扩大缩小倍数来凑出公因数。甚至有时候要强行创造公因数。再单独算尾巴。 分数的裂项:裂和与裂差等差数列求和,平方差,配对,换元,拆项约分,等比定理的转化等都要很熟悉。还有就是放缩与估计都要熟练。在计算中到底运用小数还是分数要看情况。如果既有分数又有小数的题,如果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出现的话整个计算应该用分数。当小数位数不超过2位且分数可以化为3位以内的小数时候可以用小数。计算时候学会凑整。看到25找4,看到125找8,看到2找5这些要形成条件反射。如7992乘以25 很多孩子用竖式算很久,而实际上只要7992除以4再乘以100=(8000-8)除以4再乘以100=199800运用下除法分配律。这些简便的方法不要要求简便的时候才用,平时就要多用才熟能生巧。

小升初数学专题训练小升初计算专题之定义新运算-word

定义新运算【知识要点】 加、减、乘、除这四种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我们很熟悉。但重点中学在招生命题中除了考查四种混合运算的基本能力外,还要考查一些定义的其他的运算,一般占分在8~10分之间,特别是在2019年的小升初考试中,开始加大考察力度。 解定义新运算题的方法是认真审题、读懂题意、深刻理解新定义运算符号的含义,排除干扰条件,按照新定义运算的关系把新运算符号去掉,把问题转化成已有的数学知识。 【例题精讲】 例1 P 、Q 表示数,P*Q 表示2 P Q +,求3*(6*8)的值。 例2 如果A B A B B A ?=+, 那么(32)(23)?-?=_____。 例3 定义“?”,a b a b a b +?= ?,()234=______??。 例 4 规定x y A x y ?=、()2÷x y x y ?=+,且()()133133=????。则()133_______??=。 例5 对于数a 、b 、c 、d 规定()2b c d d a ab c =- 、、、,已知 ()1232,,,x =,则x ______=。 例6 若规定112332234××*=,112344778910=*???,那么114325 *+=_____.*— 例7 对于任意的两个自然数a 和b ,规定新的运算: ()()()121a b a a a a b *=?+?+?????+-,如果()323660x **=,则x _____=。 例8 如图是一个运算器的示意图,A 、B 是输入的两个数据,C 是输出的结果。下表为输入A 、B 数据后,运算器输出C 的对应值。请你据此判断,当输入A 值2019,输入B 值是9时,运算器输出的C 值是___________。 六年级数 学计算专 题(七)定

小学数学复习小升初数学专项强化训练《运算与规律》(整理含答案)

小学数学复习小升初数学专项强化训练 《运算与规律》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6分) 1、比大小。(在○里填上“>”“<”或“=”) 230×40 ○ 32×400 8200×1.1 ○ 410×22 2.1×300 ○ 0.3×1800 999×9.9 ○ 10000 2、根据143÷13=11填空。 1430÷130=( ) 286÷1.3=( ) 2.2×13=() 0.22×()=14.3 ( )÷0.39=110 14300÷( )=1.1 3、根据乘法的运算定律填空。(6分) 12.5×8.7×0.8=(□×□)×□=() (2.5+0.6)×4=□×□+□×□=() 4.1×1.5+ 5.9×1.5=(□+□)×□=() 4、两个因数的积是130,如果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增加5,则积增加了50,不变的因数是()。 5、两个数相除的商是16,如果除数和被除数都同时乘4,商是( );如果被除数除以4,除数乘以2,商是( )。 6、两个数相除商是3,余数是10,若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143,被除数是(),除数是()。 7、3.54×2.6的积是( )位小数,如果将3.54扩大到原来的100倍,2.6扩大到原来的10倍,那么积是( ),原来的积是( )。 8、9.6×1.25=1.2×(8×1.25)=1.2×10=12,这里运用了( )律进行简算。 9、小明在计算10×(△+0.3)时错算成了10×△+0.3,计算的结果与正确答案相差()。 二、判断题。(5分) 1、在除法算式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10,商也跟着乘以10。( ) 2、122×36=(122×2)×(36÷2) ( )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大全

工程问题 【数量关系】解答工程问题的关键是把工作总量看作“1”,这样,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进而就可以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列出算式。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总工作量÷(甲工作效率+乙工作效率) 例1 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现在两队合作,需要几天完成? 例2 一件工作,甲独做12小时完成,乙独做10小时完成,丙独做15小时完成。现在甲先做2小时,余下的由乙丙二人合做,还需几小时才能完成? 正反比例问题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反比例应用题是反比例的意义和解比例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数量关系】判断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是解这类应用题的关键。许多典型应用题都可以转化为正反比例问题去解决,而且比较简捷。 例1 张晗做4道应用题用了28分钟,照这样计算,91分钟可以做几道应用题? 例2 孙亮看《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每天看24页,15天看完,如果每天看36页,几天就可以看完? 按比例分配问题 【数量关系】从条件看,已知总量和几个部分量的比;从问题看,求几个部分量各是多少。 总份数=比的前后项之和 例1 学校把植树560棵的任务按人数分配给五年级三个班,已知一班有47人,二班有48人,三班有45人,三个班各植树多少棵? 例4 某工厂第一、二、三车间人数之比为8∶12∶21,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少80人,三个车间共多少人?

六年级小升初数学计算专项练习

1、脱式计算 )]41167(43[2716--? )512.025.18.0(187422÷-?- 41175.112526.043+??? ??-?- 3443654113÷???? ??+÷ 20 9÷(21-31+141) [5.3-(4.98-5107)-1501 ]÷25% 10165413253÷??????÷??? ??-- 14.15-(877-2017 6)-2.125 1121[()]1625510÷?+ 731 3[5 4.5(20%)]2043÷-?+ 112135[()]43259÷-+? 1172[(5 3.6)]31511÷-? 3-87.5%×[551÷(3.25×87 )] [1015+(3.6-522)×1721]÷6 5 ÷5+÷2 2.32.192.38.28÷-÷ 84×[10.8÷(48.6+5.4)-0.2] ()01.04.03.25.7÷?- ()()[]28.512.3132.01+-?- ()[]5.683.09-?÷ [(541-4.25)×83]÷85 +3.3÷165 9×[1-(52÷209)]÷203-1 73 203×(632×0.8+63 2 ×0.2) 7.4×1.3-4.68÷0.9

(2.4×5+8.6×5)÷0.8 4.2)37.553.13(9.60÷++ 2、简便计算 6.02162.16.3545.5?-÷+? 107 12.1251.317769.8177÷+?+? 95×25%+1 4×2.2-0.25 × +÷13 ( 21+31+41-9 1 )×0.36 836354(1)()97111179++÷++ 515256 6139131813 ?+?+? 922959729845.0739÷+?-?+? 5.62.386508.5?+? 3、解方程 3(x+2)-2 (x-3)=16 3(x+2)-2 (x-3)=16 436521x x -=-- 305 .01 2.01=++-x x x =27.6-(x+12)×45 3 2(x+9)-21 (x-4)=17 32(x+9)-2 1 (x-4)=17 5(0.2x+7)-2(0.3x -4)=47 1.2x -13.3=16.7-0.4x 2x+6-4(x -5.6)=4.4 6x -12.8×3=0.06

小升初数学找规律练习题目

小升初数学找规律练习题目 班级姓名等级 1、观看下面旳几个算式: 1+2+1=4, 1+2+3+2+1=9, 1+2+3+4+3+2+1=16, 1+2+3+4+5+4+3+2+1=25,… 依照你所发觉旳规律,请你直截了当写出下面式子旳结果: 1+2+3+…+99+100+99+…+3+2+1=﹏﹏﹏﹏。 2、, ,,,已知:24 5 52455154415448338333223222222?=+?=+?=+?=+ 3、以下等式: ①13=12 ; ②13+23=32 ; ③13+23+33=62 ; ④13+23+33+43=102 ; ………… 由此规律知,第⑤个等式是。 4、观看以下等式: 221 2111222222223332 ??????2 +=(+)+=(+)3+=(+)…… 那么第n 个等式能够表示为。 5、 212212+=?,323323+=?,43 4434+=?,……,假设10b a 10b a +=?〔a 、b 差不多上 正整数〕,那么a+b 旳最小值是﹏。 6、如图是用火柴棍摆成边长分别是1、2、3根火柴棍时旳正方形,当边长为n 根火柴棍时,假设摆出旳正方形所用旳火柴棍旳根数为S ,那么S =〔用含n 旳代数式表示,n 为正整数〕、

三层二杈树 二层二杈树 7、如图是五角星灯连续旋转闪耀所成旳三个图形。照此规律闪耀,下一个呈现出来旳图形是 8、如下图是小明用火柴搭旳1条、2条、3条“金鱼”……,那么搭n 条“金鱼”需要火柴根。 …… 9、如图,在图1中,互不重叠旳三角形共有4个,在图2中,互不重叠旳三角形共有7个,在 图3中,互不重叠旳三角形共有10个,……,那么在第n 个图形中,互不重叠旳三角形共有个〔用含n 旳代数式表示〕。 10、小旳黑、白两种颜色旳棋子摆设如下图所示旳正方形图案,那么第n 个图案需要用白色棋 子〔〕枚〔用含有n 旳代数式表示〕 11、右图是一回形图,其回形通道旳宽和OB 旳长均为1,回形线与射线OA 交于,,,321A A A …、假设从O 点到1A 点旳回形线为第1圈〔长为7〕,从1A 点到2A 点旳回形线为第2圈,…,依此类推、那么第10圈旳长为。 12、在计算机程序中,二杈树是一种表示数据结构旳方法。如图,一层二杈树旳结点总数是1,二层二杈树旳结点总数是3,三层二杈树旳结点总数是7,四层二杈树旳结点总数是15……照此规律七层二杈树旳结点总数是。 13、瑞士中学教师巴尔末成功地从光谱数据、 5912 162125、14、观看以下数表: 1 2 3 4 … 第一行 2 3 4 5 … 第二行 3 4 5 6 … 第三行 4 5 6 7 … 第四行 A B C D

2017最新小升初数学专项题-简便运算

2017最新小升初数学专项题--简便运算(一) 【知识梳理】根据算式的结构和特征,运用运算法则、定律、性质,把比较复杂的运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四则混合运算法则:先算括号,再乘除后加减,同级间依次计算。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除法分配律:(a+b)÷c=a÷b+a÷c 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性质:a÷b÷c=a÷(b×c) 【典例精讲1】-+(-) 思路分析:首先要去掉括号,变成-+-,从算式中的数字特点可以看出:与相加可以得到整数,与相加可以得到整数,变成+-(+),再计算就可以了。 解答:-+(-) =-+- =+-(+) =16-11 =5 小结:计算要注意观察思考哪几个数结合可以凑成整数。 【举一反三】1、+-(+)

2、757 -(+159 )-115 【典例精讲2】44448712×28+280×5555114 【思路导航】可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和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思路分析: 解答:44448712×28+280×5555114 =×28+280× =×280+280× =(+)×280 =100000×280 = 小结:首先要注意数字的特点,其次是注意转化。 【举一反三】3、 ×112+120%+112÷56

4、 875×+834×76- 5、 925×336+÷160 答案及解析 1.【解析】首先利用减法的性质去掉括号,得 +--,-=1,-=1,再相加就可以了。 【答案】:+-(+) =-+-

小升初----探索规律

六年级数学“专项突破” 探索规律 一、知识梳理 1.算式中的规律 在数学算式中探索规律,应认真观察算式的特点,再观察结果的特点,从而认记或完成这类题。 2.数列中的规律 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⑴规律蕴涵在相邻两数的差或倍数中; ⑵前后几项为一组,以组为单位找关系才可以找到规律。 3.数图形中的规律 解答数图形的题目,要按一定的顺序去数,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4.方阵中的规律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有关正方形的问题,如运动会上大型体操表演的正方形队列、正方形的池塘边植树等,我们称为方阵问题;方阵问题一般分为实心方阵和空心方阵两种;方阵问题的特点是:方阵每边数量相等,相邻两层,每边上的数量相差2。 ⑴四周数=(每边数-1)×4 ⑵实心方阵的数量关系为:总数=外层每边数×外层每边数 ⑶空心方阵的数量关系为:总数=(外层每边数-层数)×层数×4 5.周期中的规律 解答周期问题的关键是找出周期,确定周期后,用总量除以周期,如果正好有整

数个周期,结果为周期里的最后一个,如果比整数个周期多几个,那么结果为下 一个周期里的第几个,如果不是从第一个开始循环,可以从总量里减掉不是循环 的个数后,再继续算。 6.搭配中的规律 搭配问题的解题思路类似于乘法原理,即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 个步骤, 做第一步有m 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 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 步有m n 种 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有n=m 1×m 2×m 3×…×m n 种不同的方法。 二、典例剖析 题型一:找规律填数 一串分数:11,21,22,21,31,32,33,32,31,41,42,43,44,43,42,4 1… ⑴10 7是第几个分数? ⑵第400个分数是几分之几? 题型二:找规律填图 四个同学玩换座位的游戏,虎子坐在1号位子上,美美坐在2号位子上,丽丽坐 在3号位置上,苗苗坐在4号位子上,以后他们不停的交换座位,第一次上、下 两排交换,第二次是左右交换,第三次再上、下交换,第四次再左右交换……这 样一直进行下去,第十次交换后,丽丽坐在第几号位子上? …… 3 4 丽丽苗苗 虎子 美美 ? ?

小升初数学易错题汇总

小升初数学易错题汇总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1、小明有a 本故事书,比小英的3倍多b 本,小英有 本故事书。 2、甲乙丙三人去存款,已知三人平均存款2000元,甲与乙存款的比是3:2,丙的存款数比甲少400元,乙存了 元。 3、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增加2厘米就成了正方体,而且表面积要增加56平方厘米,原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 4、把三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表面积是350平方厘米,每个正方体表面积是__________平方厘米。 5、7除与2 11的差,得数的两倍是 。 6、旗杆上最多可以同时挂两面信号旗,现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信号旗各一面,最多能表示 种不同的信号。(不同排列顺序表示不同信号) 7、水结成冰后,体积比原来增加11 1,冰化成水后,体积减少 。 8、商店出售一种牙膏,进货时50元4只,卖出50元3只,那么商店要盈利100元,必须卖出 支牙膏。 9、在12千克含盐15%的盐水中加水,是盐水中含盐9%,需加水 千克。 10、一个圆柱体积是243立方厘米,把它切成一个最大的圆锥,这个圆锥体积是 立方厘米。 11、把8 12:321,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12、十名参赛者的平均分是82分,前六人的平均分是83分,后六人的平均分是80分,那么第五人和第六人的平均分是 分。 13、四名同学一起秋游。照相时必须有一名同学给其他三人拍合照。共有 种拍照情况。 14、在一副比例尺为1:5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间长方形教室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求这间教室的实际面积是 。 15、一支牙膏的出口处,直径为5毫米,每次挤1厘米长的牙膏,可以用40次,这支牙膏的容积是 立方毫米。(圆周率取)

小升初数学计算分类专题

计算综合计算专题1小数分数运算律的运用: 计算专题2大数认识及运用 计算专题3分数专题 计算专题4裂项求和 计算专题5计算综合 计算专题6 换元法 计算专题7 定义新运算 计算专题8 解方程 计算专题9 等差数列 计算专题10 加法原理、乘法原理 计算专题1小数分数运算律的运用: 【例精选】 例一: ++()例二: 11 3333877979066661 24 ?+? 例三: 322 32537.96 555 ?+?例四:?+? 例五:???【练习】 1、 89 2(3.271) 1717 +- 2、 717 13(43)0.75 13413 -+- 3. ?+ 3 9769.75 4 ?- 4、 999999×222222+333333×333334 5、?+? 6、139 1371 137 138138?+? 7、?? 8、???计算专题2大数认识及运用【例精讲】 例一:1234+2341+3412+4123 例二: 4 223.411.157.6 6.5428 5 ?+?+? 例三: 199319941 199319921994 ?- +? 例四:( 22 97 79 +)÷( 55 79 +)

例五:有一串数1, 4, 9, 16,25……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那么其中第2010个数与2011个数相差多少 例六: 2010×× 【综合练习】 1、 23456+34562+45623+56234+62345 2、198819891987 198819891 +? ?- 3、?76+?66 4、20122-20112 5、999?274+6274 6、(836 1 9711 ++)÷( 354 1179 ++) ×× 计算专题3分数专题【例精讲】 例一:44 37 45 ? 27? 15 26 例二: 11 73 158 ? 11 64 179 ? 例三:13 2741 55 ?+?例四: 515256 6139131813 ?+?+? 例五: 1 16641 20 ÷ 2010 20102010 2011 ÷ 【综合练习】 1、 73?74 75 2、 2008 2010 2009 ? 3、 11 57 76 ? 4、 1314 4151 3445 ?+? 5、 13 3927 44 ?+? 6、 1451 179179 ?+? 7、 238 238238 239 ÷ 8、 731711 3 1581516152 ?+?+? 计算专题4裂项求和【例精讲】 例一: 1111 ....... 12233499100 ++++ ???? 例二: 1111 ....... 2446684850 ++++ ???? 例三: 179111315 1 31220304056 -+-+-例四: 1111111 248163264128 ++++++ 【综合练习】 1、 1111 ........ 1011111212134950 ++++ ???? 2、 111111 2612203042 +++++ 3、11111 42870130208 ++++ 4、 19111315 1 420304256 -+-+ 5、20102010201020102010 1223344556 ++++ ????? 6、 22222 392781243 ++++ 计算专题5计算综合

小升初数学专题训练—“找规律解题(全国通用)

找规律解题【例题精讲】 例1 摆5个三角形,需要11根木棒,摆2011个三角形,需要_____根木棒 例2每个圆点代表一个花盆,根据前3个图案,计算出第2011个图案的花盘总数是__个 例3 用数字摆成下面的三角形,请你仔细观察后,推断第10行的各数之和是多少?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例4 某城市有10条笔直的道路,这10条路没有平行的,每两条都有交叉路口,但没有3条或3条以上的路在一个路口相交,如果每一个交叉路口安排一名交警,共需安排多少名?例5一楼梯共10级,规定每步只能跨上一级或两级,要登上第10级,共有多少种不同走法? 例6 一个三角形全涂上白色,每进行一操作,即把全白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小三角形,中间的小正三角形涂上黑色(如图),经过五次操作后,有____个黑色三角形,白色部分是整个三角形的_____。 例7 计算下面长方形的各数(没有正方形)?

小学数学思维之找规律解题练习 试卷简介全卷共5题,全部为选择题,共100分。整套试卷注重数学的本质,锻炼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找规律解题,通过最简单最基本的情况寻找突破口。 学习建议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奥数就是侧重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建议学生将课本知识扎实掌握,比如计算能力,同时需要加强对应用题解题思维的发展,提高对常识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让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大的提高! 一、单选题(共5道,每道20分) 1.将2000名学生排成一排,按1、2、3、4、5、6、7、6、5、4、3、2、1;1、2、3、4、5、6、7、6、5、4、3、2、1……循环报数,则第2000名学生报的数是_______。 A.3 B.1 C.4 D.5 2.如图,用3根火柴可以摆出第1个正三角形,加上2根火柴可以摆出第2个正三角形,再加上2根火柴可以摆出第3个正三角形……这样继续下去,摆出第51个正三角形共用_______根火柴 。 A.103 B.153 C.102 D.101 3.一楼梯共12级,规定每步只能跨上一级或两级,要登上第12级,共有多少种不同走法? A.89 B.2 C.233 D.144 4.下图有多少个长方形? A.36 B.150 C.441 D.256 5.一个三角形全涂上黑色,每进行一操作,即把全黑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小三角形,中间的小正三角形涂上白色(如图),经过6次操作后,有____个白色三角形。 A.121

2019小升初数学七大专题知识点复习汇总

2019小升初数学七大专题知识点复习汇总 专题一:计算 我一直强调计算,扎实的算功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聪明在于 勤奋,知识在于积累。积累一些常见数是必要的。如 1/8,1/4,3/8,1/2,5/8,3/4,7/8的分数,小数,百分数,比的互化要 脱口而出。100以内的质数要信手拈来。1-30的平方,1-10的立方的 结果要能提笔就写。对于整除的判定仅仅积累2,3,5的是不够的。9 的整除判定和3的方法是一样的。还有就是2和5的n次方整除的判 定只要看末n位。如4和25的整除都是看末2位,末2位能被4或25整除则这个数能够被4或25整除。8和125就看末3位。7,11,13 的整除判定就是割开三位。前面部分减去末三位就能够了如果能整除7或11或13,这个数就是7或11或13的倍数。这其实是判定1001的 方法。此外还有一种方法是割个位法,望同学们至少掌握20以内整除 的判定方法。 接下来讲下数论的积累。1搞清楚什么是完全平方数,完全平方 数个位只能是0,1,4,5,6,9.奇数的平方除以8余1,偶数的平方 是4的倍数。要掌握如何求一个数的约数个数,所有约数的和,小于 这个数且和这个数互质数的个数如何求。如何估计一个数是否为质数。 计算分为一般计算和技巧计算。到底用哪个呢?首先基本的运算 法则必须很熟悉。不要被简便运算假象迷惑。这里重点说下技巧计算。首先要熟练乘法和除法的分配律,其次要熟练a-b-c=a-(b+c)a-(b- c)=a-b+c 还有连除就是除以所有除数的积等。再者对于结合交换律都应该 很熟悉。分配律有直接提公因数,和移动小数点或扩大缩小倍数来凑 出公因数。甚至有时候要强行创造公因数。再单独算尾巴。 分数的裂项:裂和与裂差等差数列求和,平方差,配对,换元,拆项约分,等比定理的转化等都要很熟悉。还有就是放缩与估计都要

通用版小升初数学专项训练+典型例题分析-找规律篇(含答案)

测试卷 找规律篇 时间:15分钟 满分5分 姓名_________ 测试成绩_________ 1 (12年清华附中考题) 如果将八个数14,30,33,35,39,75,143,169平均分成两组,使得这两组数的乘积相等,那么分组的情况是什么? 2 (13年三帆中学考题) 观察1+3=4 ; 4+5=9 ; 9+7=16 ; 16+9=25 ; 25+11=36 这五道算式, 找出规律, 然后填写20012+( )=20022 3 (12年西城实验考题) 一串分数:12123412345612812 , ,,,,,,,,,,,.....,,,......,33,55557777779991111 其中的第2000个分数 是 . 4 (12年东城二中考题) 在2、3两数之间,第一次写上5,第二次在2、5和5、3之间分别写上7、8(如下所示),每次都在已写上的两个相邻数之间写上这两个相邻数之和.这样的过程共重复了六次,问所有数之和是多少? 2......7......5......8 (3) 5 (04年人大附中考题) 请你从01、02、03、…、98、99中选取一些数,使得对于任何由0~9当中的某些数字组成的无穷长的一串数当中,都有某两个相邻的数字,是你所选出的那些数中当中的一个。为了达到这些目的。

(1)请你说明:11这个数必须选出来; (2)请你说明:37和73这两个数当中至少要选出一个; (3)你能选出55个数满足要求吗? 【附答案】 1 【解】分解质因数,找出质因数再分开,所以分组为33、35、30、169和14、39、75、 143。 2 【解】上面的规律是:右边的数和左边第一个数的差正好是奇数数列3、5、7、9、11……, 所以下面括号中填的数字为奇数列中的第2001个,即4003。 3 【解】分母为3的有2个,分母为4个,分母为7的为6个,这样个数2+4+6+8… 88=1980<2000,这样2000个分数的分母为89,所以分数为20/89。 4 【解】:第一次写后和增加5,第二次写后的和增加15,第三次写后和增加45,第四次写后和增加135,第五次写后和增加405,…… 它们的差依次为5、15、45、135、405……为等比数列,公比为3。 它们的和为5+15+45+135+405+1215=1820,所以第六次后,和为1820+2+3=1825。 5 【解】 (1),11,22,33,…99,这就9个数都是必选的,因为如果组成这个无穷长数的就是1~9某个单一的数比如111…11…,只出现11,因此11必选,同理要求前述9个数必选。 (2),比如这个数3737…37…,同时出现且只出现37和37,这就要求37和73必 须选出一个来。 (3),同37的例子, 01和10必选其一,02和20必选其一,……09和90必选其一,选出9个 12和21必选其一,13和31必选其一,……19和91必选其一,选出8个。 23和32必选其一,24和42必选其一,……29和92必选其一,选出7个。 ……… 89和98必选其一,选出1个。

小升初数学经典题型汇总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综合训练1 1. 甲、乙、丙三人在A、B两块地植树,A地要植900棵,B地要植1250棵.已知甲、乙、丙每天分别能植树24,30,32棵,甲在A地植树,丙在B地植树,乙先在A地植树,然后转到B地植树.两块地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乙应在开始后第几天从A地转到B地? 总棵数是900+1250=2150棵,每天可以植树24+30+32=86棵 需要种的天数是2150÷86=25天 甲25天完成24×25=600棵 那么乙就要完成900-600=300棵之后,才去帮丙 即做了300÷30=10天之后即第11天从A地转到B地。 2. 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是5,15,24亩.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地可供10头牛吃30天,第二块草地可供28头牛吃45天,问第三块地可供多少头牛吃80天? 这是一道牛吃草问题,是比较复杂的牛吃草问题。 把每头牛每天吃的草看作1份。 因为第一块草地5亩面积原有草量+5亩面积30天长的草=10×30=300份 所以每亩面积原有草量和每亩面积30天长的草是300÷5=60份 因为第二块草地15亩面积原有草量+15亩面积45天长的草=28×45=1260份

所以每亩面积原有草量和每亩面积45天长的草是1260÷15=84份 所以45-30=15天,每亩面积长84-60=24份 所以,每亩面积每天长24÷15=份 所以,每亩原有草量60-30×=12份 第三块地面积是24亩,所以每天要长×24=份,原有草就有24×12=288份 新生长的每天就要用头牛去吃,其余的牛每天去吃原有的草,那么原有的草就要够吃80天,因此288÷80=头牛 所以,一共需要+=42头牛来吃。 两种解法: 解法一: 设每头牛每天的吃草量为1,则每亩30天的总草量为:10*30/5=60;每亩45天的总草量为:28*45/15=84那么每亩每天的新生长草量为(84-60)/(45-30)=每亩原有草量为*30=12,那么24亩原有草量为12*24=288,24亩80天新长草量为24**80=3072,24亩80天共有草量3072+288=3360,所有3360/80=42(头) 解法二:10头牛30天吃5亩可推出30头牛30天吃15亩,根据28头牛45天吃15木,可以推出15亩每天新长草量(28*45-30*30)/(45-30)=24;15亩原有草量:1260-24*45=180;15亩80天所需牛180/80+24(头)24亩需牛:(180/80+24)*(24/15)=42头

小升初数学计算专项练习试卷(1)

小升初数学计算专项练习试卷(1) 四、计算: 1.脱式计算: 114 ÷[(3.2-83 )×2.5] 6.5×[103 ÷(4-2.5×1415 )] 2.求X. 3(x-0.2)=5.7 56+x =16 五,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边长是4 大圆半径为5;小圆半径为3 六、列式计算: (1).甲、乙两数之差是36,甲数的25 等于乙数,求甲数。 (2).甲比乙多1.25,乙是甲的34 ,甲、乙各是多少? (3).某数与13 的和的3倍等于21的27 ,求某数。 答案 四,计算: 1, 33/16 ; 13 2,X=2.1 ; X=24 五,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1)S=9.12 (2)S=16 (3)S=21.5 (4)S=13.76 六,列式子计算: (1) 甲数=60 (2) 甲=5 ;乙==3.75

(3) 这个数是5/3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小升初二轮复习全攻略| 小升初简历制作模板范文大全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 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

2019小升初数学专题总复习讲义(含考试题及答案)

2019小升初数学专题总复习讲义(含考试题及答案)

专题一数的运算 考点扫描 1.四则运算的意义 (1)整数加法、小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的运算;(2)整数减法、小数减法、分数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4)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乘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5)整数乘分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6)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分数乘整数,就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的简便运算;(7)整数除法、小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1)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①整数的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 ②整数的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上退一,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 ③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④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2)乘法的计算方法 ①整数的乘法:从低位到高位分别用因数的每一位去乘另一个因数;用一个因数的哪一位去乘,求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然后把几次求得的积加起来;

②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3)除法的计算方法 ①整数的除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有几位就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前几位比除数小,就多取一位再除,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如果被除数的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写0; ②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时,按照整数除法进行计算,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数是小数时,要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同时把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③分数的除法: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3.整数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 (1)加法: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3)乘法: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除法: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 4.四则运算定律、运算性质 (1)运算定律 加法结合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面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a+(b+c)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 ×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面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a ×(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

小升初数学找规律练习题目.doc

小升初数学找规律练习题目 班级 姓名 等级 1、观察下面的几个算式: 1+2+1=4, 1+2+3+2+1=9, 1+2+3+4+3+2+1=16, 1+2+3+4+5+4+3+2+1=25,… 根据你所发现的规律,请你直接写出下面式子的结果: 1+2+3+…+99+100+99+…+3+2+1=_ ___。 2、, ,,,已知:24 5 52455154415448338333223222222?=+?=+?=+?=+ 3、已知下列等式: ① 13=12 ; ② 13+23=32 ; ③ 13+23+33=62 ; ④ 13+23+33+43=102 ; …… …… 由此规律知,第⑤个等式是 。 4、观察下列等式: 221 2111222222223332 ??????2 +=(+)+=(+)3+=(+)…… 则第n 个等式可以表示为 。 5、212212+= ?,323323+=?,43 4434+=?,……,若10b a 10b a +=?(a 、b 都是正整数), 则a+b 的最小值是 _ 。

6、如图是用火柴棍摆成边长分别是1、2、3根火柴棍时的正方形,当边长为n根火柴棍时,若 摆出的正方形所用的火柴棍的根数为S ,则S=(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n为正整数).7、如图是五角星灯连续旋转闪烁所成的三个图形。照此规律闪烁,下一个呈现出来的图形是 8、如下图是小明用火柴搭的1条、2条、3条“金鱼”……,则搭n条“金鱼”需要火柴根。 …… 9、如图,在图1中,互不重叠的三角形共有4个,在图2中,互不重叠的三角形共有7个,在 图3中,互不重叠的三角形共有10个,……,则在第n个图形中,互不重叠的三角形共有个(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10、小的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摆设如下图所示的正方形图案,则第n个图案需要用白色棋子 ()枚(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 11、右图是一回形图,其回形通道的宽和OB的长均为1,回形 A B C D 1条2条3条

小升初数学易考30个题型汇总及知识点大全

小升初数学易考30个题型汇总及知识点大全 一、工程问题 1.甲乙两个水管单独开;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20小时;16小时.丙水管单独开;排一池水要10小时;若水池没水;同时打开甲乙两水管;5小时后;再打开排水管丙;问水池注满还是要多少小时?解:1/20+1/16=9/80表示甲乙的工作效率9/80×5=45/80表示5小时后进水量1-45/80= 35/80表示还要的进水量35/80÷(9/80-1/10)=35表示还要35小时注满 答:5小时后还要35小时就能将水池注满。 2.修一条水渠;单独修;甲队需要20天完成;乙队需要3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由于彼此施工有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就要降低;甲队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五分之四;乙队工作效率只有原来的十 分之九。现在计划16天修完这条水渠;且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队要合作几天?解:由题意知;甲的工效为1/20;乙的工效为1/30;甲乙的合作工效为1/20*4/5+1/30*9/10=7/100;可知甲乙合作工效>甲的工效>乙的工效。 又因为;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所以应该让做的快的甲多做;16天内实在来不及的才 应该让甲乙合作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 设合作时间为x天;则甲独做时间为(16-x)天1/20*(16-x)+7/100*x=1 x=10 答:甲乙最短合作10天 3.一件工作;甲、乙合做需4小时完成;乙、丙合做需5小时完成。现在先请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完这件工作要多少小时? 解:由题意知;1/4表示甲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1/5表示乙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1/4+1/5)×2=9/10表示甲做了2小时、乙做了4小时、丙做了2小时的工作量。 根据“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可知甲做2小时、乙做6小时、丙做2小时一共的工作量为1。 所以1-9/10=1/10表示乙做6-4=2小时的工作量。1/10÷2=1/20表示乙的工作效率。1÷1/20=20小时表示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答: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4.一项工程;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第三天甲做;第四天乙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恰好用整数天完工;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第三天乙做;第四天甲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完工时间要比前一种多半天。已知乙单独做这项工程需17天完成;甲单独做这项工程要多少天完成? 解:由题意可知;1/甲+1/乙+1/甲+1/乙+……+1/甲=1 1/乙+1/甲+1/乙+1/甲+……+1/乙+1/甲 ×0.5=1 (1/甲表示甲的工作效率、1/乙表示乙的工作效率;最后结束必须如上所示;否则第二种做法就不比第一种多0.5天)1/甲=1/乙+1/甲×0.5(因为前面的工作量都相等)得到1/甲=1/乙×2又因为1/乙=1/17 所以1/甲=2/17;甲等于17÷2=8.5天 答:甲单独做这项工程要8.5天完成。 5.师徒俩人加工同样多的零件。当师傅完成了1/2时;徒弟完成了120个。当师傅完成了任务时;徒弟完成了4/5;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答案为300个120÷(4/5÷2)=300个可以这样想:师傅第一次完成了1/2;第二次也是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