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学校文化的构成要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学校文化的构成要素

[内容提要] 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品牌,它是一所学校长期历史积淀和文化的产物,也是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重要生态环境。学校文化是学校历史的积淀,是学校自我发展的主题,是学校管理中最具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部分,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而学校文化中主要是人的文化。我认为:学校文化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教师文化;二、学生文化;三、师生共同

创造活动。

[关键词] 学校文化构成要素人本主义办学理念

一、教师文化

1、自身文化的孕育:教师自身文化的形成,从中可以折射出办学思想、教育方针、价值观、人才观、道德风尚等。

教师本身在人们心目中是文化的化身,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又成就和提升了自身文化。教育是一项需要终身学习的事业,教师也只有在不断的继续学习中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学习过程使教师自身文化修养又得到了再提高。学校办学思想的体现,办学理念的深化,是教师以他的独特文化身份进入学校文化之中,也是教师共同创造的特有的自身文化。花木之乡的教师身上表现出特有的花木盆景艺术文化,读书氛围浓厚的学校教师特有的文化艺术底蕴、教科研水平都是典型的例证。

2、环境文化的创造: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环境的优化。学校整体布局的合理,各具特色的景区、场所的设计,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块绿化、每一角景物,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受到感染与熏陶,这是全体教师以主人翁的精神来关注和参与创造的结果。优美的学校环境,陶冶了人的情操,塑造了美好的心灵,引起了无声教育的效应。这种文化,使学生在求知、求学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我校开辟五十米的壁画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勤奋好学教育,学生在家庭交流和作文、日记中经常提到学校壁画中的教育内容。真正体现了环境教育的特殊效果。环境文化不光是外显的,更多的是人文化的东西,是教师集体智慧的象征和结晶,也是一个学校的教师群体文化艺术底蕴的表现,更是一个学校教师创造精神的体现。

3、学术氛围的创设:一个学校教学科研水平和学术力量的深厚,是现代化学校的重要标志。

对各学科教学的研究、课堂内外师生关系的处理,教师会有多种不同的思想倾向。教师创设相互兼容的学术思想,提倡学术自由,并允许老师在不同层次内进

行尝试。充分调动每一位老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批判性,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心理优势。有了学术的宽松交流,本身就体现出一种无形的文化。我校每周都进行学术沙龙,学术氛围特别浓,已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加强了教师的团结,提高了学术水平。为教师文化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教师文化的求实与创新提供了条件。

4、学校精神的推介: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有一个教育、提倡、感染、宣传的过程,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积累于学校发展的点点滴滴,体现于师生员工的一言一行。然后通过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人际关系,构成学校文化的核心:一种学校精神。学校精神以其典型的特性,以多种形式、不同途径向外界传送和推介,教师是担当这项工作的重要责任人。我们学校的篮球精神,通过各届校友传向社会,带到祖国四面八方,把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校园精神发扬光大。教师是传送、推介学校精神保障体系中的最重要,也是最活跃的因素,起到了激活学校生机的作用,这是教师文化促进学校文化升华过程。

5、学校力量的整合:教师文化的最大功能应该是整合学校各种力量,为学校发展服务。

营造学校独特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广大师生会感到目标明确、生活和谐,会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教师的不为利益驱动、专心治教;做学生的以校为荣,孜孜求学;做家长的信任学校、协调教育。教师在这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让教师刻苦、求实,追求卓越;让学生自觉锻打,磨炼意志;让家长主动参与,密切配合;让社会全力支持,倾情关爱。我校通过校报《校园内外》与家长社会进行交流沟通,使全社区更加了解教育,更加理解教育,学校工作也赢得社会的信任。体现了教师文化力透学生文化,影响社会文化的作用。

二、学生文化

1、学生社团的建立为学生文化的表现提供了平台

在教师文化的引领下,学生在校不光是被动的受教育者,他们本身就是学习的主人、学校活动的主体。校内各种社团活动为学生自己创造了弘扬学校精神的机会。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都可以借助学生的社团活动来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外化为学生的行动,提高了学校文化精神的认同度。我校的学生“叮咚文学社”为学生作文水平提高、进行思想交流提供了方便。还利用“叮咚文苑”这块园地,对师生各种行为及学校制度进行讨论,培育了产生学生文化的沃土。

2、良好班风、学风的养成,为学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倡导和培养班级核心及骨干队伍,通过内部团结一致、认识一致、行动一致形成坚强的学习集体。集体舆论对每一个成员都有熏陶、感染和约束作用,是一种集体的“凝聚剂”。我校学生良好班风、学风引人注目,建立快速信息交流的习惯,一发现设计新颖的练习,师生尽快交流。遇到学生有困难,“红领巾助学基金会”马上行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优秀的班风、学风通过师生的共同教育会得到长期积累并保存下来,其成员所表现的先进思想、治学方式、光荣事迹、良好作风,形成了学生创造的优秀班级文化。通过优良传统教育,使之上下传承,产生了引导、鼓励、催人奋进不断放大的积极作用。

3、自我管理,为学生文化的创新提供了动力

学生是学校最活跃的群体,学生自主管理是构成学校文化的主体文化。现代学

生观提示我们:学生主动参与、自我管理是新时期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我们学校近年来开展两项活动:一、引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每天都有值日同学活跃在各自的岗位上:礼仪示范岗、午餐管理岗、两操检查岗、卫生保洁岗等。学生评比一丝不苟,自强精神、自我约束力都很强。二、引导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的活动空间。只要是学生活动的场所,环境、布局、内容都自己设计。从班级内宣传标语、少先队队室、图书阅览室、手工制作室等各活动室的布置,到各个中队的队旗设计都由学生自己设计。为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动力,也是学生文化活动的生动呈现。

4、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学生文化的显现提供了舞台

通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是学生文化的重要体现。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交流协作习惯,使人终身受益。而且,它还会把这种良好的习惯渗透到校园中的各项教育活动之中,让更多同学看到、想到、感受到,这比单纯的知识灌输和道德说教更加有效和便捷。我校进行了“学校卫生你我他”、“保护花木大家谈”、“好习惯,你真棒”、“好人好事在身边”等中队活动,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学校建立了这样良好的学生文化基础,随着学生的多向流动,会影响更多的人,产生更加深远的社会意义。

5、文化成果的积累,为学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源泉

学生文化主要在校园中成长,但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它需要不断吸取教师文化和外界文化的养分,在校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逐渐培养而成的。学生既是学校文化成果的学习者、积累者,又是学校文化的传播者、转换者。学生的各种资料、档案、作品、作业、良好习惯、学风、班风等,都是一种文化积累,对学生个人、学校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学习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那么学校文化才能得到很好的传播和发展。学校文化也只有通过学生才能更快捷、方便、发散地传播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三、师生共同的创造活动

1、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是忽视“人”的教学,学生被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新观念则把人看作具有独特竞争力的知识结点。意味着教学从知识的传接走向知识的构建,对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发生在师生共同体的知识的生成。师生共同体意味着师生关系的人性化。只有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学习共同体才能得以构建。

2、构建共同体的学习情境

情境认知理论的研究表明,学习是情境的认知,知识的学习离不开运用知识的情境。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的学习是与其工作相融合的,是基于改进自己教学的学习,是针对自己教学问题的学习,是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以其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是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创造的学习,基于合作的学习。因此,师生应共创教学情境,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使主要以“文本”的形式表现的“社会精神文化世界”与学生个体的“经验世界”实现“对话”;使意义之溪在师生的心灵之间流淌。师生在共同参与的“真实”情境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真正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3、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共同愿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