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经典题及解析

小学数学经典题及解析

专题一:数图形

专题简析:先确定起始点或起始边,数出图形的数量,再依次以后一个点(或边)数出图形的数量。最后求出它们的和。

例1:数出下面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思路:以A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 AB、 AC、AD共3条;以B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 BC、BD共2条;以C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 CD共1条。所以图中共有线段3+2+1=6条。

例2:数出下图中有几个角?

思路:以A0为一边的角有:∠A0B、∠A0C、∠A0D三个; 以BO为一边的角有:∠B0C、∠B0D 两个;以C0为一边的角有:∠C0D一个。所以图中共有

3+2+1=6个角。

例3:数出下面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思路:数三角形的个数与数线段、数角的方法相同:以AB为边的三角形有:△ABC、△ABD、△ABE三个;以AC为边的三角形有:△ACD、△ACE二个;以AD 为边的三角形有: △ADE一个。所以图中共有三角形3+2+1=6个。

专题二:找规律

专题简析: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寻找数列的排列规律,除了从相邻两数的和、差考虑,有时还要从积、商考虑。

例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 3、6、9、12、( )、( )

(2) 1、2、4、7、11、( )、( )

(3) 2、6、18、54、( )、( )

思路:第(1)小题:前一个数加上3就等于后一个数,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了。所以( )里分别填15和18;

(2)第(2)小题:相邻两个数的差依次是1,2, 3, 4……这样下一个数应为11增加5,所以应填16;再下一个数应比16大6,填22。

(3)第(3)小题: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3倍,所以( )里应分别填162和486。

例2: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15、2、12、2、9、2、( )、( );

(2)21、4,18、5、15、6、( )、( );

思路:第(1)小题:隔着看,第1、3、5……个数依次减3,第2、4、6……个数不变。所以括号里分别应填6、2;

(2)第(2)小题:隔着看,第1、3、5……个数依次减3,第2、4、6……个数依次加1。所以括号里里分别应填12和7。

例3 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5、14、41、( );

(2)252、124、 60、28、( ) ;

(3)1、2、5、13、34、( );

(4)1、4、9、16、25、36、( )。

思路:第(1)小题:相邻两个数,前一个数乘3减1等于后一个数,所以括号里应填122。

第(2)小题:相邻的两个数,前一个数除以2的商减2等于后一个数,所以括号里应填12。

第(3)小题: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乘3等于它前后相邻两数的和,因而括号里应填89。

第(4)小题:依次是1、2、3、4、5、6……的平方,因而第七个数为7×

7=49。

专题三:加减巧算

专题简析: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运用“凑整”的方法,把接近整十、百、千的数看作所接近的数进行简算。要根据“多加要减去,少加要再加,多减要加上,少减要再减”的原则进行处理。

可以结合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性质进行凑整,从而达到简算的目的。

例1:计算下面各题。

(1) 396+55 (2) 427+ 1008

(3) 456-298 (4) 582-305

思路: 396+55=400+55-4=451 (多加要减去)

427+1008=427+1000+8=1435 (少加要再加)

456-298=456-300+2=158 (多减要加上)

582-305=582-300-5=277 (少减要再减)

例2:你有好办法迅速计算出结果吗?

(1) 502+799-298-97

(2) 9999+999+99+9

思路:先把每个数分别看作整千、整百、或整+数进行加减,再把零头数加减。

502+799-298-97

=500+2+800-1-300+2-100+3

= (500+800-300-100)+(2-1+2+3)

=900+6

=906

9999+999+99+9

=10000+1000+100+10-1-1-1-1

=11110-4

=11106

例3:计算:

487+321+113+479 723- 251+177

872+284-272 537-142-58

思路: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把相加、减得整数的先算出来。

487+321+113+479 723-251+177

=(487+113)+(321 +479) =723+177-251

=600+700 =900-251

=1300 =649

872+284-272 537-142-58

=872-272+284 =537-(142 +58)

=600+284 =537-200

=884 =337

例题4 计算下面各题:

321+(279-155) 372-(54+ 72)

432-(154-68)

思路:去括号时,加括号展开不变号;减括号展开要变号(即减号见面变加号)

321+(279-155) 372-(54+72)

=321+279-155 =372-72-54

=600-155 =300-54

=455 =244

432-(154-68)

=432+68-154

=500-154

=346

专题四:文字算式谜

专题简析:文字算式是一种数字谜,相同的文字或英文字母应表示相同的数字,不同的文字或英文字母应表示不同的数字。解答时,要仔细观察算式的特征,认真分析,正确选择解题的突破口,最后通过尝试找寻正确答案。

例1:下式中,每个字各代表一个不同的数字,其中“心”代表9,请问其他汉字分别代表哪个数字?

少年足球俱乐中心

×心

少少少少少少少少少

思路:“心”代表0,“心”ד心”=9×9=81,所以“少”=1,乘积就是111111111。

即: 12345679X9=111111111

专题五:填数游戏

专题简析:填数游戏不但非常有趣,而且能促使你积极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发展能力。填数时,要仔细观察图形,确定图形中关键的位置应填几,一般是图形的顶点及中间位置。关键位置的数确定好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例题1 在下图中分别填入1-9,使两条直线上五个数的和相等,和是多少呢?

思路: (1) 1-9中间的数是5,所以中心的○内填5,剩下八个数,一大一小搭配即可。

和=1+9+2+8+5=25

(2)中心的○内也可填1,剩下八个数,一大一小搭配即可。和

2+9+3+8+1=23

(3)中心的○内还可填9,剩下八个数,一大一小搭配即可。和

=1+8+2+7+9=27

答:每条直线上数字的和可能是23、25、27。

例2:把数字1-8分别填入下图的小圆圈内,使每个五边形上5个数的和都等于20。

思路: 1-8的和是36,两个五边形上数字和是40,所以重叠部分的两个圆数字的和=40-36=4=1+3。即中间两个圆圈分别是1、3。

每个五边形,上其他三个圆圈数字和是20-4=16=2+6+8-4+5+7。

所以本题应该这样填:

例3:在图中填入 2-9,使每边3个数的和等于15。

思路:该题的关键是4个顶点。因为求和时这4个顶点各算了两次,多算了一次。四个顶点的和=四边的和减2-9 的和=15×4-(2+3+4+5+6+7+8+9)=16。

我们可选出3+7+4+2=16填入4个顶点。

例4:把1-8填入下图○内,使每边上三个数的和最大。求最大的和是多少?

思路:要使每边上三个数之和最大,容易想到把8、7、6、5填在四角,因为四个角上的数在求和时各用了两次,其他数各用了一次。由此我们可以列出求和的算式为:

[(8+7+6+5)×2+4+3+2+1]+4=62÷4

和不是整数,说明四条边上的总和要减少2才行,这只要将填在角上的5换成3即可。所以,最大的和为: (62-2)÷4=15

专题六:有余除法

专题简析: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要记住:

(1)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2)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例1:口÷6=8……口,根据余数写出被除数最大是几?最小是几?

思路:除数是6,根据余数比除数小,余数可填1、2、3、4、5,根据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又已知商、除数、余数,可求出最大的被除数为6×

8+5=53,最小的被除数为6×8+1=49。

例2口÷口=8……15, 要使除数最小,被除数应为几?

思路:题中余数是15,除数应比余数15大,最小的应该是16。16是最小的除数,根据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8×16+15=143

例3:算式28÷( )= ( )……4中,除数和商各是多少?

思路:根据“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可以得知“除数×商=被除数一余数”,所以本题中商×除数=28-4=24。这两个数可能是1和24,2和12,3和8,4和6,又因为余数为4,因此除数可以是24、12、8、6,商分别为1、2、3、4。

专题七:周期问题

专题简析: (1)先找出一个周期里包含了几个对象。(2)总数÷周期对象数=周期数+余数。(3)有余数,余几就是第几个对象;没有余数,最后一个数是周期内最后一个数。

例1:小丁把同样大小的绿、白、黑珠子按先2个绿的、后1个白的、再3个黑的的规律排列(如下图),请你算一算,第32个珠子是什么颜色?

思路:从上图可以看出,珠子是按“两绿一白三黑”的规律重复排列,即6个珠子为一周期。32+6=5 (组)……2(个),32个珠子中含有5个周期多2个,所以第32个珠子就是重复5个周期后的第2个珠子,应为绿色。

例2:2001年10月1日是星期一,问: 10月25日是星期几?

思路:我们知道,每星期有7天,也就是说以7天为一个周期不断地重复。从10月1日到10月25日经过25-1=24天,24+7=3(星期)……3 (天),说明24天中包括3个星期还多3天。所以从10月1日开始过3个星期,最后一天还是星期一,从这最后一天起再过3天就应是星期四。

例3:100个3相乘,积的个位数字是几?

思路:因数3的个数积的个位

1个3 3

2个3 9

3个3 7

4个3 1

5个3 3

积的个位分别以3、9、7、1不断重复出现,即每4个3积的个位数字为一周期。100+4=25 (个),因此100个3相乘积的个位数字是第25个周期中的最后一个,即是1。

专题八:数学趣题

专题简析:对于趣味问题,首先要读懂题意,然后要经过充分的分析和思考,运用基础知识以及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解决。

例1:如果每人步行的速度相同,2个人一起从学校到儿童乐园要3小时,那么6个人一起从学校到儿童乐园要多少小时?

思路: 2个人一起从学校到儿童乐园要3小时,也就是1个人从学校到儿童乐园要3小时; 6个人一起从学校到儿童乐园还是用3小时。

例2:一条毛毛早由幼虫长成成虫,每天长大一倍,30天能长到20厘米。问长到5厘米时要用多少天?

思路:毛毛虫每天长大一倍,说明第二天的身长是第一天身长的2倍。这条毛毛虫在第30天时,身长为20厘米,那么在第29天时,以这条毛毛虫的身长为20÷2=10厘米;在第28天时,这条虫的身长为10÷2=5厘米。

例3:小猫要把15条鱼分成数量不相等的4堆,问最多的一堆中最多可放几条鱼?

思路:要让最多的一堆中小鱼条数尽量多,那么其余三堆小鱼的条数就要尽量少。所以,第一、二、三堆分别放放1条、2条、3条,这样第四堆就可放: 15-(1+2+3) =9条。

专题九:配对求和

专题简析:计算等差数列的和,可以用以下关系式:

等差数列的和=(首项十末项)×项数=2

末项=首项十公差×(项数-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例1:你有好办法算一算吗?

1+2+3+4+5+6+7+8+9+10=()

思路:1、2、3、4、5、6、7、8、9、10共10个数,我们可以把10个数分成5组; 1+10,2+9,3+8,……每组两个数的和是11,它们的和就有5个11即11×5=55。算式: (1+10)×10元2=55

例2:计算: 32+34+36+38+40+42

思路:首数32、尾数42、相数: (42-32)÷2+1=6。

算式:(32+42)×[(42一32)+2+1]÷2=222

例3:计算:993+994+995+996+997+998+999

思路:这几个自然数都接近于1000,我们可以看作7个1000相加,这样就多加了7+6+5+4+3+2+1,就用7000- (7+6+5+4+3+2+1) =6072。

专题十:乘法速算

专题简析:因数中有5、25、125时首先要考虑他们分别于2、4、8相乘得到10、100、 1000。两位数、三位数乘11,可采用“两头一拉,中间相加”的方法。但头尾相加作积的中间数时,哪一位上满10要向前一位进一。

例1:你能很快算出432×5的结果吗?

思路:一个数与5相乘,因为10÷2=5,可在这个数末尾添上一个0,然后再除以2。

432×5=432×10÷2=4320÷2=2160

例2:试着计算下列各题,有什么规律?

18×11 38×11 432×11

思路:一个数与11相乘,将这个数的首位与末位拉开分别作为积的最高位和最低位,再依次将这个数相邻两位由个位起加起,和写在十位、百位……,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18×11=1 (1+8) 8=198

38×11=3 (3+8) 8=418

432×11=4 (4+3) (3+2) 2=4752

例题3你能迅速算出下面各题吗?

24×15 248×15 3456×15

思路:一个因数乘15,也就是用这个数加上它的一半再乘10。

24×15= (24+24-2) ×10=36×10-360

248×15 3456×15

=(248+248÷2)×10 =(3456+3456÷2)×10

=372×10 =5184×10

=3720 =51840

例4:下面的乘法有规律吗?

(1) 24×25 (2) 21×25 (3) 25×427

思路:因为25×4=100,因此一个数与25相乘,我们就看这个数里有几个4,有几个4就有几个100,余几就加几个25。

24×25= 25×4×6=600

21×25 427×25

=25×(20+1) =25×(424+3)

=25×4×5+25×1 =25×4×106+25×3

=525 =10675

专题十一:乘除巧算

专题简析:根据2×5=10,4×25=100,8×125=1000,运用运算定律,例如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等,善于运用运算定律,是提高巧算能力的关键。

例1:你有好办法算出下面各题的结果吗?

(1) 25×17×4

(2) 8×18×125

(3) 8×25×4×125

(4) 125×2×8×5

思路:题中有25、125时,一般考虑25与4相乘、125与8相乘。25×17×4 8×18×125

=25×4×17 =8×125×18

=100×17 =1000×18

=1700 =18000

8×25×4×125 125×2×8×5

=8×125×(25×4) =125×8×(2×5)

=1000×100 =1000×10

=100000 =10000

例2:你有好办法计算下面各题吗?

(1) 25×8 (2) 16×125

(3) 16×25×25 (4) 125×32×25

思路:有25、125没有4、8时,先转换出4、8出来。

25×8 16×125

=25×4×2 =125×8×2

=100×2 =1000×2

=200 =2000

16×25×25 125×32×25

=4×4×25×25 =125×8×4×25

=4×25×(4×25) =125×8×(4×25)

=100×100 =1000×100

=10000 =100000

例3:你能很快算出它们的结果吗?

(1) 82×88 (2) 51×59

思路:被乘数和乘数十位上的数字相同,个位数字和是10。首位数字加1再乘首位数字,得数作为积的前两位数字;将两个末位数字相乘,得数作为积的末位两个数字。

专题十二:应用题(一)

例1:学校里有排球24只,足球的只数比排球的2倍少5只,学校有排球、足球共多少只?

思路: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把24只排球看作1倍数;先根据倍数关系求出足球的数量,再求两种球的和。

足球:24×2-5=43 (只)

总数:24+43=67 (只)

例2:人民广场花圃中有180盆郁金香,比月季花盆数的3倍少15盆。月季花有多少盆?

思路: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把月季花的盆数看作1倍数,郁金香的盆数是这样的3倍少15盆。如果郁金香再增加15盆,就正好是月季花盆数的3倍。因此用(180+15)÷3=65 (盆)就可求出月季花的盆数。

例3:小林家养了一些鸡,黄鸡比黑鸡多13只白鸡比黄鸡多12只,白鸡的只数正好是黑鸡的2倍。白鸡、黄鸡、黑鸡各多少只?

思路: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从线段图上我们可以看出白鸡比黑鸡多13+12=25 只,这相当于黑鸡的2-1=1倍。

黑鸡: (13+12)÷(2-1) =25 (只)

黄鸡: 25+13=38 (只)

白鸡: 25×2=50 (只)

例4:用一批纸装订同样大小的练习本,如果每本16页,可装订400本。如果每本20页,可以少装订多少本?

思路:先求出这批纸的总页数16X400=6400页;再求出如果每本20页可装订的本数6400÷20=3200本,最后求少装订的本数400-320=80本。

例5:李师傅原计划6小时加工零件480个,实际2小时加工192个。照这样的效率,可以提前几小时完成?

思路: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实际工作效率: 192+2=96 (个/小时)

实际工作时间: 480+96=5 (小时)

提前时间: 6-5=1 (小时)

专题十三:应用题(二)

专题简析:解答一般应用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数量关系,了解应用题中条件和条件、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找出解题方法,灵活解题。

例1:一列火车早上5时从甲地开往乙地,按原计划每小时行驶120千米,下午3时到达乙地,但实际到达时间是下午5时整,晚点2小时。问火车实际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思路:由“早上5时出发,计划下午3时到达”可知,火车计划行驶12+3- 5=10小时。则甲地到乙地的距离为120×10=1200千米;火车晚点2小时,实际行驶10+2=12小时,实际每小时行1200+ 12=100千米。

例2:小宁、小红、小佳去买铅笔,小宁买了7枝,小红买了5枝,小佳没有买。回家后,三个人平均分铅笔,小佳拿出8角钱,小佳应给小宁多少钱?给小红多少钱?

思路:三人平分,每人应得(7+5)+3=4枝;而小佳拿出的8角钱,就是4枝铅笔的价钱,每枝铅笔: 8+4=2角。小佳应给小宁2×(7-4) =6角钱,应给小红2×(5-4) =2角钱。

例3:用一个杯子向空瓶里倒牛奶,如果倒进去2杯牛奶,连瓶共重450克;如果倒进去5杯牛奶,连瓶共重750克。一杯牛奶和一个空瓶各重多少克?

思路:根据题目的条件,我们可以写出两个关系式:

2杯牛奶重量+1个空瓶重量=450克①

5杯牛奶重量+1个空瓶重量=750克②

比较①、②两个式子,可得5-2=3瓶牛奶重量是750-450=300克,那么1瓶牛奶重量是300六3=100克,然后可求出空瓶重量是450-100×2=250克。

例4:一共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珠子120粒。如果把红色珠子分放在9个盒子里,把黄色珠子分放在6个盒子里,把绿色珠子分放在5个盒子里,那么每个盒子里的珠子粒数相等。三种颜色的珠子各多少粒?

思路:把120粒珠子分放到盒子里以后,每个盒子里的珠子粒数相等,那么就可以120÷(6+9+5) =6粒,求出每个盒子里珠子的粒数,然后再求三种颜色的珠子各几粒。

红色珠子: 6×9=54粒;

黄色珠子: 6×6=36粒;

绿色珠子: 6×5=30粒。

例5:在6个筐里放着同样多的鸡蛋,如果从每个筐里拿出50个鸡蛋,则6个筐里剩下的鸡蛋个数的总和等于原来两个筐里鸡蛋个数的总和。原来每个筐里有鸡蛋多少个?

思路:共取出50×6=300个鸡蛋;共减少6-2=4。则原来每个筐有鸡蛋: 300÷4=75个。

专题十四:植树问题

专题简析:在不封闭的线路上植树,棵数=间隔数+1;在封闭的线路上植树,棵数=间隔数。

例1:小朋友们植树,先植一棵树,以后每隔3米植一棵,已经植了9棵,第一棵和第九棵相距多少米?

思路:根据“棵数=间隔数+1”,所以间隔数=棵树-1= 9-1=8个,每个间隔是3米,所以第一棵和第九棵相距3×8=24米。

小学数学-小学奥数常考72题含答案解析-快给孩子做一做

小学奥数常考72题含答案解析-快给孩子做一做 1、邮递员早晨7时出发送一份邮件到对面的山坳里,从邮局开始要走12千米的上坡路,8千米的下坡路。他上坡时每小时走4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5千米,到达的地后停留1小时,又从原路返回,邮递员么时候可以回到邮局? 【解析】 核心公式:间=路程÷速度 去时:T=12/4+/5=4.6小时 返回:T’=8/4+1/5=4.4小时 T总=4.6+4.4+1=10小时 7:00+10:00=17:00 整体思考: 全程共计:12+8=20千米 去时的上坡变成返回时的下坡,去时的下坡变成返回时的上坡 因此来回走的时间为:20/4+20/5=9小时 所以总的时间为:9+1=10小时 7:00+10:00=17:00 2、小明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走6千米,回时每小时走9千米,来回共用5小时。小明来回共走了多少千米? 【解析】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速度比=6:9=2:3 时间比=3:2

3+2=5小时,正好 S=6×3=18千米 来回为18×2=36千米 3、A、B两城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原计划用6小时从A城开到B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因故在途中停留了30分钟。如果按照原定的时间到达B城,汽车在后半段路程速度应该加快多少? 【解析】 核心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前半程开了3小时,因故障停留30分钟,因此接下来的路程需要2.5小时来完成 V=120÷2.5=48千米/小时 原V=240/6=40千米/小时 所以需要加快:48-40=8千米/小时 4、甲、乙两车都从A地出发经过B地驶往C地,A,B两地的距离等于B,C两地的距离.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80%.已知乙车比甲车早出发11分钟,但在B地停留了7分钟,甲车则不停地驶往C地.最后乙车比甲车迟4分钟到C地.那么乙车出发后几分钟时,甲车就超过乙车。 【解析】 11-7=4分钟 甲乙车的速度比=1:0.8=5:4 甲乙行的时间比=4:5=16:20 所以是在乙车出发后的16+11=27分钟追上甲车

小学数学必考道经典应用题解析

小学数学必考50道经典应用题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 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答题: 解:一把椅子的价钱: 288÷10-1=32元 一张桌子的价钱: 32×10=320元 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 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答题: 解:45+5×3=45+15=60千克 答:3箱梨重60千克; 3. 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解题思路: 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答题: 解:4×2÷4=8÷4=2千米 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 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解题思路: 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答题: 解:÷13-13+7÷2=÷13—20÷2=÷3=元 答:每支铅笔元; 5. 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解题思路: 根据已知两车上午8时从两站出发,下午2点返回原车站,可求出两车所行驶的时间;根据两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可求两车行驶的总路程; 答题: 解:下午2点是14时; 往返用的时间:14-8=6时 两地间路程:40+45×6÷2=85×6÷2=255千米 答:两地相距255千米; 6. 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第一小组每小时走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千米;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 解题思路: 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果园时间,第二小组多行了千米,也就是第一组要追赶的路程;又知第一组每小时比第二组快千米,由此便可求出追赶的时间; 答题: 解:第一组追赶第二组的路程: ==千米 第一组追赶第二组所用时间: ÷=÷1=小时 答:第一组小时能追上第二小组; 7. 有甲乙两个仓库,每个仓库平均储存粮食吨;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甲、乙两仓各储存粮食多少吨 解题思路: 根据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可知甲仓的存粮如果增加5吨,它的存粮吨数就是乙仓的4倍,那样总存粮数也要增加5吨;若把乙仓存粮吨数看作1倍,总存粮吨数就是4+1倍,由此便可求出甲、乙两仓存粮吨数; 答题: 解:乙仓存粮:

小学数学:10道经典应用题汇总,内含答案解析!

小学数学:10道经典应用题汇总,内含答案解析! 一直以来,应用题都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题型。看看每一年的期末考,很多题型即便考了几十遍了,不少孩子还是要出错,以致于每次都是失分惨重。如果孩子在这类题型上总是频繁犯错,建议家长利用寒假,督促孩子将这类知识好好的进行系统性的复习。解题思路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解:一把椅子的价钱:288÷(10-1)=32(元)一张桌子的价钱:32×10=320(元)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解题思路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解: 4×2÷4=8÷4=2(千米)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解题思路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解:0.6÷[13-(13+7) ÷2]=0.6÷[13—20÷2]=0.6÷3=0.2(元)答:每支铅笔0.2元。解题思路根据已知两车上午8时从两站出发,下午2点返回原车站,可求出两车所行驶的时间。根据两车的速度和行驶

的时间可求两车行驶的总路程。解:下午2点是14时。往返用的时间:14-8=6(时)两地间路程:(40+45) ×6÷2=85×6÷2=255(千米)答:两地相距255千米。解题思路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果园时间,第二小组多行了[3.5-(4.5-3.5)]千米,也就是第一组要追赶的路程。又知第一组每小时比第二组快(4.5-3.5)千米,由此便可求出追赶的时间。解:第一组追赶第二组的路程:3.5-(4.5-3.5)=3.5-1=2.5(千米)第一组追赶第二组所用时间:2.5÷(4.5-3.5) =2.5÷1=2.5(小时)答:第一组2.5小时能追上第二小组。解题思路根据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可知甲仓的存粮如果增加5吨,它的存粮吨数就是乙仓的4倍,那样总存粮数也要增加5吨。若把乙仓存粮吨数看作1倍,总存粮吨数就是(4+1)倍,由此便可求出甲、乙两仓存粮吨数。解:乙仓存粮:(32.5×2+5)÷(4+1)=(65+5)÷5=70÷5=14(吨)甲仓存粮:14×4-5=56-5=51(吨)答:甲仓存粮51吨,乙仓存粮14吨。解题思路根据甲队每天比乙队多修10米,可以这样考虑:如果把甲队修的4天看作和乙队4天修的同样多,那么总长度就减少4个10米,这时的长度相当于乙(4+5)天修的。由此可求出乙队每天修的米数,进而再求两队每天共修的米数。解:乙每天修的米数:(400-10×4)÷(4+5)=(400-40)÷9=360÷9=40(米)甲乙两队每天共修的米数:40×2+10=80+10=90(米)答:两队每天修90

小学50道经典数学题及答案详细解析!3篇

小学50道经典数学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第1题:12个苹果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至少可以分 得几个? 答案:每个孩子可以分得3个苹果。 详细解析:将12个苹果分给4个孩子,首先每个孩子都 能分到2个苹果,但还剩余4个苹果,这时再平均分配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就可以再分得1个苹果,因此,每个孩子至少可以分得3个苹果。 第2题:6个苹果能够平均分给几个孩子?每个孩子能分得几个苹果? 答案:6个苹果可以平均分给3个孩子,每个孩子可以分得2个苹果。 详细解析:6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孩子,每个孩子可以分得2个苹果。 第3题:10元钱可以买几支铅笔,每支铅笔多少钱? 答案:10元可以买20支铅笔,每支铅笔0.5元。 详细解析:10元可以买的铅笔数目就是10 ÷ 0.5 = 20支,所以每支铅笔的价格就是10 ÷ 20 = 0.5元。 第4题:一年有几个星期、几天? 答案:一年有52个星期,365天。 详细解析:一年有52个星期,每个星期有7天,所以一 年有52 × 7 = 364天。但是每4年有一个闰年,这一年的2 月份会有29天,因此平均值是365.25天,所以每年有365天,闰年366天。

第5题:一根绳子长24米,截去其中的4米,剩下的绳子能够分成几段,每段长度是多少? 答案:一共可以分成5段,每段长度为4.8米。 详细解析:一根长24米的绳子,截取4米后剩下的长度为20米,可以分成5段,每段长度都为4米。 第6题:30÷(1/2+1/3)的值是多少? 答案:30÷(1/2+1/3)的值为5。 详细解析:30÷(1/2+1/3) = 30 ÷ (3/6+2/6) = 30 ÷ (5/6) = 30 × (6/5) = 36,所以30÷(1/2+1/3)的值为5。 第7题:一个小数点后最多有几位小数? 答案:一个小数点后最多有2位小数。 详细解析:小数可以无限制地延伸,但是我们使用的小数位数是有限制的。在数学中,我们通常在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小数,因此,一个小数点后最多有2位小数。 第8题:如果一只蚊子飞行速度是每秒3米,那么10秒钟后它可以飞行多远? 答案:一只蚊子飞行10秒可以走30米。 详细解析:蚊子的飞行速度是每秒3米,因此,蚊子飞行10秒可以走的距离是3 × 10 = 30米。 第9题:计算6÷3+1×5的值。 答案:6 ÷ 3 + 1 × 5的值为11。 详细解析:根据运算法则,先计算乘除,再计算加减。因此,先计算1×5=5,然后计算6÷3=2,最后计算2+5=7,所以6 ÷ 3 + 1 × 5的值为11。 第10题: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边,它们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4厘米和5厘米,这个三角形是什么样的三角形? 答案: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小学三年级50道数学题及答案解析,孩子数学考试不出错

小学三年级50道数学题及答案解析,孩子数学考试不出错 01、40个梨分给3个班,分给一班20个,其余平均分给二班和三班,二班分到( )个。 【解析】分给一班后还剩下40-20=20个梨,因为其余平均分给二班和三班,所以二班分到20÷2=10个。 02、7年前,妈妈年龄是儿子的6倍,儿子今年12岁,妈妈今年( )岁。 【解析】年龄问题,7年前,儿子年龄为12-7=5岁,而妈妈年龄是儿子的6倍,所以妈妈七年前的年龄为 5×6=30 岁,那么妈妈今年37岁。 03、同学们进行广播操比赛,全班正好排成相等的6行。小红排在第二行,从头数,她站在第5个位置,从后数她站在第3个位置,这个班共有( )人 【解析】站队问题,要注意不要忽略本身。从头数,她站在第5个位置,说明她前面有5-1=4个人,从后数她站在第3个位置,说明她后面有3-1=2人,所以这

一行的人数为4+2+1=7人,所以这个班的人数为 7×6=42人。 04、有一串彩珠,按“2红3绿4黄”的顺序依次排列。第600颗是( )颜色。 【解析】周期循环问题,以2+3+4=9个一循环,600÷9=66....6,余数为6,所以第600颗是黄颜色。 05、用一根绳子绕树三圈余30厘米,如果绕树四圈则差40厘米,树的周长有( )厘米,绳子长( )厘米。 【解析】绕树三圈余30厘米,绕树四圈则差40厘米,所以树的周长为30+40=70厘米,绳子长为 3×70+30=240厘米。 06、一只蜗牛在12米深的井底向上爬,每小时爬上3米后要滑下2米,这只蜗牛要( )小时才能爬出井口。 【解析】每小时爬上3米后要滑下2米,相当于每小时向上爬了1米,那么7小时后,蜗牛向上爬了7米,离井口还差3米,所以只需要再1小时,蜗牛就可爬出井口,因此需要的总时间为8小时。 07、锯一根10米长的木棒,每锯一段要2分钟。如果把这根木棒锯成相等的5段,一共要( )分钟。

小学数学应用题:经典题型归纳50题含解析

小学数学应用题:经典题型归纳50题含解析小学数学应用题:经典题型归纳50题含解析 1.王老师有一盒铅笔,如平均分给2名同学余1支,平均分给3名同学余2支,平均分给4名同学余3支,平均分给5名同学余4支。问这盒铅笔最少有多少支? 解题思路: 依照题意,能够将题中的条件转化为:平均分给2名同学、3名同学、4名同学、5名同学都少一支,因此,求出2、3、4、5的最小公倍数再减去1确实是要求的问题。 答题: 解:2、3、4、5的最小公倍数是60 60-1=59(支) 答:这盒铅笔最少有59支。 2. 一块平行四边形地,假如只把底增加8米,或只把高增加5米,它的面积都增加40平方米。求这块平行四边形地原先的面积? 解题思路: 依照只把底增加8米,面积就增加40平方米,?可求出原先平行四边形的高。依照只把高增加5米,面积就增加40平方米,可求出原先平行四边形的底。再用原先的底乘以原先的高确实是要求的面积。 答题: 解:(40÷5)×(40÷8)=40(平方米) 答:平行四边形地原先的面积是40平方米 3. 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通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解题思路: 依照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 times;2千米,又知通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答题: 解:4×2÷4=8÷4=2(千米)

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 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解题思路: 依照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答题: 解:0.6÷[13-(13+7)÷2]=0.6÷[13—20÷2]= 0.6÷3=0.2(元) 答:每支铅笔0.2元。 5.甲乙两辆客车内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动身,相向而行,通过一段时刻,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修理,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动身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刻略去不计) 解题思路: 依照已知两车内午8时从两站动身,下午2点返回原车站,可求出两车所行驶的时刻。依照两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刻可求两车行驶的总路程。 答题: 解:下午2点是14时。 往返用的时刻:14-8=6(时) 两地间路程:(40+45)×6÷2=85×6÷2=255(千米) 答:两地相距255千米。 6. 学校组织两个课外爱好小组去郊外活动。第一小组每小时走4.5 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3.5千米。两组同时动身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多长时刻能追上第二小组?

小学数学经典题及解析

小学数学经典题及解析 专题一:数图形 专题简析:先确定起始点或起始边,数出图形的数量,再依次以后一个点(或边)数出图形的数量。最后求出它们的和。 例1:数出下面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思路:以A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 AB、 AC、AD共3条;以B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 BC、BD共2条;以C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 CD共1条。所以图中共有线段3+2+1=6条。 例2:数出下图中有几个角? 思路:以A0为一边的角有:∠A0B、∠A0C、∠A0D三个; 以BO为一边的角有:∠B0C、∠B0D 两个;以C0为一边的角有:∠C0D一个。所以图中共有 3+2+1=6个角。 例3:数出下面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思路:数三角形的个数与数线段、数角的方法相同:以AB为边的三角形有:△ABC、△ABD、△ABE三个;以AC为边的三角形有:△ACD、△ACE二个;以AD 为边的三角形有: △ADE一个。所以图中共有三角形3+2+1=6个。 专题二:找规律 专题简析: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寻找数列的排列规律,除了从相邻两数的和、差考虑,有时还要从积、商考虑。 例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 3、6、9、12、( )、( ) (2) 1、2、4、7、11、( )、( ) (3) 2、6、18、54、( )、( ) 思路:第(1)小题:前一个数加上3就等于后一个数,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了。所以( )里分别填15和18; (2)第(2)小题:相邻两个数的差依次是1,2, 3, 4……这样下一个数应为11增加5,所以应填16;再下一个数应比16大6,填22。 (3)第(3)小题: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3倍,所以( )里应分别填162和486。 例2: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15、2、12、2、9、2、( )、( ); (2)21、4,18、5、15、6、( )、( ); 思路:第(1)小题:隔着看,第1、3、5……个数依次减3,第2、4、6……个数不变。所以括号里分别应填6、2; (2)第(2)小题:隔着看,第1、3、5……个数依次减3,第2、4、6……个数依次加1。所以括号里里分别应填12和7。 例3 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5、14、41、( );

小学数学50道经典奥数题及解析

小学数学50道经典奥数题及解析 1. 小明的妈妈给他买了一些贴纸,其中3/4是花纹贴纸,剩下的是字母贴纸。如果小明得到了60个字母贴纸,那么他一共收到了多少个贴纸? 解析:假设小明一共收到了x个贴纸,则有3/4x是花纹贴纸,剩下的x - 3/4x = 1/4x 是字母贴纸。 根据题目可得:1/4x = 60。解方程可得:x = 240。 所以小明一共收到了240个贴纸。 2. 某个数的三分之一加上四分之一等于40,这个数是多少? 解析:设这个数为x,根据题目可得:1/3x + 1/4x = 40。 化简方程可得:7/12x = 40。解方程可得:x = 40 * 12 / 7 = 68.57。 所以这个数约等于68.57。 3. 甲、乙、丙三个人合作种地,甲每天种地的1/5,乙每天种地的1/4,丙每天种地的1/3。如果三个人连续工作8天,他们一共种了多少地? 解析:甲、乙、丙三个人每天种地的比例为1/5:1/4:1/3。 将分母相同化简后相加可得:12/60 + 15/60 + 20/60 = 47/60。 所以三个人连续工作8天一共种了(47/60) * 8 = 6.27 地。

4. 一个两位数,各位数字的和是9,除以6的余数是3。这个两位 数是多少? 解析:设这个两位数为10a + b,其中a为十位上的数字,b为个位上的数字。 根据题目可得:a + b = 9,并且(10a + b) % 6 = 3。 列举10的倍数加上3的倍数得到的数,最终找到满足条件的两位 数为33。 所以这个两位数是33。 5. 甲、乙、丙三个人一起喝了一桶水,甲喝了其中的1/4,乙喝了剩下的1/3,丙喝了剩下的1/2。如果桶中还有1升水,那么这桶水一共有多少升? 解析:设桶中水的总体积为x,根据题意可得:(3/4) * (2/3) * (1/2) * x = 1。 化简方程可得:x = 4/3。 所以这桶水一共有(4/3 + 1) = 7/3升,约等于2.33升。 6. 一个三位数中,个位数比百位数大2,各位数字之和是15。这个三位数是多少? 解析:设这个三位数为100a + 10b + c,其中a为百位上的数字,b 为十位上的数字,c为个位上的数字。 根据题目可得:c = a + 2,并且a + b + c = 15。

小学50道经典数学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小学50道经典数学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题目】 一、判断下列运算式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 3 × 4 ÷ 2 = 6 2. 6 × 7 - 2 = 48 3. 12 ÷ 4 × 2 = 6 4. 9 × 3 + 2 = 29 5. 15 ÷ 3 × 2 = 10 二、计算下列运算式的结果。 1. 5 + 8 ÷ 4 × 2 2. 9 - 6 ÷ 3 + 5 3. 18 ÷ 3 × 4 - 7 4. 7 × 9 - 6 ÷ 2 5. 16 ÷ 4 + 6 × 2 三、填空题 1. 3 × ___ - 8 = 7 2. 20 ÷ _____ = 5 3. 25 ÷ (_____ + 7) = 3 4. (7 - 4) × (9 + 3) = ___ × 6 5. 5 × (___ + 3) = 30 四、解方程 1. 3x + 5 = 20 2. 2y - 10 = 14 3. 4z + 3 = 31 4. 2(x - 6) = 20 5. (y + 2) ÷ 3 = 5 五、选择题 1. 2 × (8 + 4) - 6 ÷ 2 = ( )

A. 20 B. 18 C. 16 D. 28 2. 6 × (2 - 3) + 4 ÷ 2 = ( ) A. 1 B. 3 C. 2 D. 4 3. (16 + 12) ÷ 4 × 2 = ( ) A. 32 B. 28 C. 14 D. 12 4. 20 ÷ 5 × (8 - 4) = ( ) A. 8 B. 16 C. 4 D. 32 5. (7 + 3) × 6 ÷ 5 = ( ) A. 14 B. 16 C. 15 D. 18 【详细解析】 一、判断下列运算式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 错误。乘法优先级高于除法,所以先计算3 × 4 = 12, 再计算12 ÷ 2 = 6。 2. 错误。乘法优先级高于减法,所以先计算6 × 7 = 42, 再计算42 - 2 = 40。 3. 正确。除法和乘法的优先级相同,从左到右依次计算12 ÷ 4 = 3,

经典小学生数学试卷及完整答案(各地真题)

经典小学生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 1.下图扇形的半径是r。请你想象,用这个扇形围成一个高为h的圆锥(接缝处不计)。圆锥的高h与扇形半径r之间的关系是()。 A.h>r B.h<r C.h=r D.无法确定 2.一个圆柱体纸盒,侧面展开是正方形。这个纸盒的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高是()厘米。 A.10 B.15.7 C.31.4 D.78.5 3.圆柱的底面半径是r,高是h,它的表面积可以用式子()来表 示。 A.2πr2+2πrh B.2πr2+πrh C.πr2+2πrh 4.圆柱的高扩大2倍,底面半径也扩大2倍,圆柱的体积就扩大 ()。 A.2倍 B.4倍 C.8倍 5.有1桶油,如果每天吃100克,能吃50天;如果每天吃200克,能吃25天.每天的吃油量(单位:克)与所吃的时间(单位:天) ()。 A.成正比例 B.不成比例 C.成反比例 6.某公司,今年的差旅费比去年下降了三成,今年的差旅费是去年的 ()。

A.30% B.70% C.130% D.97% 7.计算(-6)×(-1)的结果等于()。 A.1 B.-1 C.6 D.- 6 8.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成反比例的是()。 A.ab=10 B.2×5=10 C.a÷b=10 二.判断题(共8题,共16分) 1.春游时,同学们由山腰处向上攀登12米记作+12米,那么由山腰处向下行走18米记作-18米。() 2.42分是1时的42%。() 3.3∶4=120∶160还可以写成=。() 4.把一个图形按3:1的比放大,放大后的图形面积是原来的6 倍。() 5.利息不仅与利率有关,还与本金和存期有关。() 6.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6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这两地的距离是3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2000000。() 7.已知3x=y(x、y均不为0),则x与y成正比例。() 8.冷库原来的温度是-10℃,现在又下降了2℃,现在的温度是- 8℃。() 三.填空题(共8题,共13分) 1.如果支出300元,记作-300元,那么收入130元记作________元。 2.0.4:0.1化简比是():()。 3.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2,如果一个外项是0.5,那么另一个外项是 ________。 4.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31.4立方分米,高是5分米,它的底面积是 ()平方分米。 5.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m,高于海平面为正。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 8844.43m,它的海拔高度是________m;中国的艾丁湖比海平面低155m,海拔是________m。 6.六年级一班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男生有 ()人。 7.一个长4cm、宽2cm的长方形按4:1放大,得到的新的图形的面积是 ()cm2,是原图形的()倍。

【小学数学】小学数学20道必会的经典应用题(附答案解析)

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答题: 解:一把椅子的价钱: 288÷(10-1)=32(元) 一张桌子的价钱: 32×10=320(元) 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 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答题: 解:45+5×3=45+15=60(千克) 答:3箱梨重60千克。 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解题思路: 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答题: 解:4×2÷4=8÷4=2(千米) 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解题思路: 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答题: 解:0.6÷[13-(13+7)÷2]=0.6÷[13—20÷2]=0.6÷3=0.2(元) 答:每支铅笔0.2元。

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解题思路: 根据已知两车上午8时从两站出发;下午2点返回原车站;可求出两车所行驶的时间。根据两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可求两车行驶的总路程。 答题: 解:下午2点是14时。 往返用的时间:14-8=6(时) 两地间路程:(40+45)×6÷2=85×6÷2=255(千米) 答:两地相距255千米。 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第一小组每小时走4.5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3.5千米。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 解题思路: 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果园时间;第二小组多行了[3.5-(4.5-3.5)]?千米;也就是第一组要追赶的路程。又知第一组每小时比第二组快(?4.5-3.5)千米;由此便可求出追赶的时间。 答题: 解:第一组追赶第二组的路程: 3.5-( 4.5-?3.5)=3.5-1=2.5(千米) 第一组追赶第二组所用时间: 2.5÷(4.5- 3.5)=2.5÷1=2.5(小时) 答:第一组2.5小时能追上第二小组。 有甲乙两个仓库;每个仓库平均储存粮食32.5吨。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甲、乙两仓各储存粮食多少吨? 解题思路: 根据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可知甲仓的存粮如果增加5吨;它的存粮吨数就是乙仓的4倍;那样总存粮数也要增加5吨。若把乙仓存粮吨数看作1倍;总存粮吨数就是(4+1)倍;由此便可求出甲、乙两仓存粮吨数。 答题: 解:乙仓存粮: (32.5×2+5)÷(4+1)=(65+5)÷5=70÷5=14(吨) 甲仓存粮: 14×4-5=56-5=51(吨) 答:甲仓存粮51吨;乙仓存粮14吨。

小学数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1. 三角形的分类 试题: 下面列出了三个三角形,请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关系选择正确的分类。选项中可能的分类有: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普通 三角形。 a) 边长分别为3cm、3cm、3cm b) 边长分别为4cm、4cm、5cm c) 边长分别为5cm、12cm、13cm 答案: a) 等边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2. 分数的运算 试题: 计算下列分数的和,并将结果化简至最简形式。 a) 1/2 + 1/3 b) 2/5 + 3/10 + 1/20

a) 1/2 + 1/3 = 3/6 + 2/6 = 5/6 b) 2/5 + 3/10 + 1/20 = 8/20 + 6/20 + 1/20 = 15/20 = 3/4 3. 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试题: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cm,宽是5cm。请计算它的面积和周长。答案: 面积 = 长 ×宽 = 8cm × 5cm = 40cm² 周长 = 2 × (长 + 宽) = 2 × (8cm + 5cm) = 26cm 4. 整数运算 试题: 计算下列整数的积,并将结果写成最简整数或分数形式。 a) (-2) × 3 b) (-5) × (-4) × 2 答案: a) (-2) × 3 = -6 b) (-5) × (-4) × 2 = 40 5. 平均数的计算

某小组学生的身高如下,请计算平均身高: 120cm, 122cm, 125cm, 121cm, 123cm 答案: 平均身高 = (120cm + 122cm + 125cm + 121cm + 123cm) ÷ 5 = 611cm ÷ 5 = 122.2cm 6. 图形的面积 试题: 下列图形中,请确定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 a) 正方形,边长为8cm b) 矩形,长为15cm,宽为5cm c) 圆形,半径为6cm 答案: a)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 ×边长 = 8cm × 8cm = 64cm² b) 矩形的面积 = 长 ×宽 = 15cm × 5cm = 75cm² c) 圆形的面积= π × 半径² ≈ 3.14 × 6cm × 6cm ≈ 113.04cm² 因此,圆形的面积最大。 7. 时间的换算

小学数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小学数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 句子“小明有8根铅笔,小红有5根铅笔,如果小明再买3根铅笔,那他们一共有多少根铅笔?”的正确答案是()。并给出解析。 答案:16根铅笔。解析:小明原来有8根铅笔,再买3根后,一共 有8+3=11根铅笔;小红有5根铅笔。所以,两人一共有11+5=16根铅笔。 2. 下列哪个数是偶数?()。并给出解析。 A. 13 B. 24 C. 39 D. 57 答案:B,24。解析:偶数是能被2整除的数。24除以2的余数为0,因此是偶数。 3. 小明拍了30张照片,他打算每张照片装进一个信封,那么一共 需要多少个信封?()。并给出解析。 答案:30个信封。解析:由题意可得,小明每张照片装进一个信封,所需信封数量与照片数量相同,即30个信封。 二、填空题

4. 25 ÷ 5 = ()。并给出解析。 答案:5。解析:25除以5等于5。 5. 543 - 259 = ()。并给出解析。 答案:284。解析:543减去259等于284。 三、计算题 6. 请计算:()。并给出解析。 724 + 358 - 150 = ()。解析:请按照顺序计算。 答案:932。解析:724+358等于1082,1082-150等于932。 7. 计算:()。并给出解析。 85 × 16 ÷ 4 = ()。解析:请按照顺序计算。 答案:340。解析:85乘以16等于1360,1360除以4等于340。 四、解答题 8. 用图解法求下列算式的解:()。并给出解析。 9 ×(8 - 3)= ()。解析:请画图解决。 答案:45。解析:根据题目,先计算括号中的算式,8-3等于5;然后将答案5和9相乘,得到45。 9. 爷爷今年60岁,爸爸今年36岁。如果爸爸的年龄是爷爷年龄的几分之几,求百分数。并给出解析。

小学数学竞赛的经典题目及解析

小学数学竞赛的经典题目及解析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在小学阶段的培养尤为重要。小学数学竞赛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竞赛中的经典题目,并给出详细的解析。 一、简单题目 1. 小明有3颗红色的苹果和2颗绿色的苹果,他将这些苹果随机排成一排。问一共有多少种排列方式? 解析:根据排列组合的原理,我们可以得知红色苹果和绿色苹果的排列方式是独立的。红色苹果有3颗,所以有3的阶乘种排列方式;绿色苹果有2颗,所以有2的阶乘种排列方式。所以,总的排列方式为3! * 2! = 12种。 2. 有一排房子,每个房子都是红色或者蓝色,相邻两个房子不能是相同的颜色。如果有5个房子,那么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颜色排列? 解析:对于第一个房子,我们有两种选择:红色或者蓝色。对于第二个房子,因为与第一个房子不能是相同颜色,所以只有一种选择。对于第三个房子,因为与第二个房子不能是相同颜色,所以有两种选择。以此类推,我们可以得出总的排列方式为2 * 1 * 2 * 1 * 2 = 8种。 二、中等难度题目 1. 有一个三位数N,它的个位数字与百位数字之和等于十位数字。如果N能够被9整除,那么N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解析:首先,个位数字与百位数字之和等于十位数字,我们可以得到个位数字和百位数字之和的范围为2至18之间。其次,N能够被9整除,所以个位数字、十位数字和百位数字之和必定是9的倍数。根据这两个条件,我们可以列出符合要求的三位数为198、288、378、468、558、648、738、828、918。所以,N的取值范围为198至918。 2. 已知一条铁丝长72米,要将其剪成两段,一段是24米长,另一段是36米长。现在要找出一种方式将铁丝重新焊接起来,使得重复焊接的部分尽可能少。问共有多少种焊接方式? 解析:首先,我们要保证剪下的两段铁丝可以重新焊接起来,所以剪下的两段铁丝的总长度必须是72米的约数,即可以被72整除。72的约数有1、2、3、4、6、8、9、12、18、24、36、72。同时,要保证重复焊接的部分尽可能少,所以剪下的两段铁丝长度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必须是1。根据这两个条件,我们可以得出符合要求的焊接方式有7种。 三、困难题目 1. 请将十进制数1321转换为二进制数。 解析:我们可以使用短除法的方式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首先,我们用1321除以2,商为660,余数为1。将商继续除以2,商为330,余数为0。再将商继续除以2,商为165,余数为1。最后,将商继续除以2,商为82,余数为0。经过计算得到的余数从下往上依次排列为10100101001,所以1321的二进制表示为10100101001。

小学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小学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 在小数中,个位数是5,百万位数是1.8,则它有几位小数? A. 3位 B. 4位 C. 5位 D. 6位 解析:百万位是小数点后第六位,个位是小数点后第四位,所以小数有6位。 答案:D 2. 下列数中,最大的数是: A. 0.89 B. 0.908 C. 0.897 D. 0.99 解析:比较各个小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则比较小数部分。整数部分都是0,因此只需比较小数部分。0.99最大。 答案:D 3. 用1、2、3、4这4个数字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3位数? A. 4 B. 8 C. 12 D. 24 解析:首位有4种选择,次位有3种选择,末位有2种选择,因此总共有4×3×2=24种不同的3位数。 答案:D 二、填空题

1. 0.85 ÷ ______ = 0.17 解析:设除数为x,可以列方程0.85 ÷ x = 0.17,得到x = 5。 答案:5 2. 7 × (4 + 3) - 9 = ______ 解析:先计算括号内的加法,得到7×7-9,再计算乘法和减法,得到49-9=40。 答案:40 3. 画出下图中的正方形和矩形。 解析:请参见附图。 三、计算题 1. 计算:187 × 26 + 187 × 74 解析:可以使用“分配律”进行计算,即187 × 26 + 187 × 74 = 187 ×(26 + 74) = 187 × 100 = 18700。 答案:18700 2. 计算:(4 + 6) × 5 - (6 + 2) × 3 解析:先计算括号内的加法和乘法,得到10 × 5 - 8 × 3,再计算乘法和减法,得到50 - 24 = 26。 答案:26

小学数学练习题及解析

小学数学练习题及解析 1. 问题: 小明手里有7支铅笔,小红给他3支,小芳又给他4支,小明手里 现在有多少支铅笔? 解析: 小明手里原本有7支铅笔,小红给了他3支,小芳又给了他4支。 所以小明手里一共有7+3+4=14支铅笔。 2. 问题: 小华有20颗橙子,他把其中的6颗橙子分给了小明,还给了小红8颗,他自己还剩下几颗橙子? 解析: 小华原本有20颗橙子,他分给了小明6颗,还给了小红8颗。所 以小华自己还剩下20-6-8=6颗橙子。 3. 问题: 小明参加了一个数学考试,他得了80分,如果满分是100分,他 得了多少个百分点? 解析: 小明得了80分,满分是100分,所以他得了80/100=0.8个百分点。 4. 问题:

校园里有120只鸟,其中60只是麻雀,其他的鸟是什么类型的? 解析: 校园里120只鸟中60只是麻雀,所以其他的鸟数量是120-60=60只。 5. 问题: 小华有200元,他买了一本书,价格是45元,他还剩下多少钱? 解析: 小华有200元,买了一本书,价格是45元,所以他还剩下200- 45=155元。 6. 问题: 某个箱子里有12个小球,其中有8个是红色的,其他的小球是什 么颜色? 解析: 箱子里一共有12个小球,其中8个是红色的,所以其他的小球颜 色是12-8=4个。 7. 问题: 小明在学校每天走路花费15分钟,他一年上学期间一共有多少分 钟是在走路? 解析:

小明一天走路花费15分钟,一年上学期间大约有180天(假设一 年有180天上学)。所以小明一年上学期间在走路花费的时间是15分 钟/天*180天=2700分钟。 8. 问题: 苹果店里有150个苹果,其中50个是绿色的,其他的苹果是什么 颜色? 解析: 苹果店里一共有150个苹果,其中50个是绿色的,所以其他的苹 果颜色是150-50=100个。 9. 问题: 小明身高是120厘米,小红身高比小明高14厘米,小红的身高是 多少厘米? 解析: 小红的身高比小明高14厘米,所以小红的身高是120+14=134厘米。 10. 问题: 小华和小明两个人一起做了35个练习题,其中小华做了25个,小 明做了多少个? 解析:

小学数学-小学数学必考重点题20道含答案解析-给孩子收藏起来

小学数学必考重点题20道含答案解析-给孩子收藏起来 【重点题一】 甲、乙两个容器一共可盛900毫升水,已知乙容器的容量是甲容器的8倍,甲、乙两个容器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分析与解】如果将甲容器的容量看作1份,乙容器的容量就有这样的8份,它们一共有1+8=9(份)。容易出甲容器的容量为900÷9=100(毫),乙容器的容量为100×8=800(毫升。 【重点题二】 一个奶瓶的容量是20毫升,一个6个月大的婴儿每天要喝4瓶牛,这名婴儿每天摄入多少升牛奶? 【分析与解】“6个月”在本题中是多余条件,解题时有些同学会受到它的影响。要求这个婴儿每天要摄入多少升牛奶,只需求出4瓶牛奶的容量是多少升。 250×4=1000(毫升)1000毫升=1升 答:婴儿每天要摄入1升牛奶。 【重点题三】 如下图,小红从家到学校要13分钟,如果她用同样的速度从家到少年宫要走几分钟? 【分析与解】要想求出小红从家到少年宫要走多少分钟,首先要求出小红每分钟走的路程。通过看图可知小红家到学校的路程是845

米,根据“小红从家到学校要13分钟”,可以先求出小红每分钟走的路程是845÷13=65(米),她从家到少年宫要走520÷65=8(分钟)。 【重点题四】 明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23误写成了32,结果得到商18还余12。你能算出正确的结果吗? 【分析与解】这里我们可以用“将错就错”法来解题。根据“把除数23误写成了32,结果得到商18还余12”可以求出被除数为18×32+12=588,正确的结果为588÷23=25 (13) 【重点题五】 一块边长18米的正方形草坪和一块长36米的长方形草坪面积相等。长方形草坪的宽是多少米? 【分析与解】正方形草坪的面积是18×18=324(平方米),因为本题中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所以长方形的面积也是324平方米。再根据“宽=长方形的面积÷长”求出长方形的宽是324÷36=9(米)。 【重点题六】 小红喝一杯牛奶,第一次喝了一半后,加满水。第二次又喝了一半后,又加满水,最后全部喝完。她喝的牛奶与水相比,()。 A.牛奶多B.水多C.一样多D.无法确定 【分析与解】本题可以从整体上来考虑,原来有一杯牛奶,当第一次喝了一半时,加满水,这时加了半杯水。

小学数学10道经典应用题(附答案分析)

小学数学10道经典应用题分析,留给孩子做学霸! 1.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解题思路: 由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答题: 解:一把椅子的价钱: 288÷〔10-1〕=32〔元〕 一张桌子的价钱: 32×10=320〔元〕 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 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解:45+5×3=45+15=60〔千克〕 答:3箱梨重60千克。 3. 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解题思路: 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答题: 解:4×2÷4=8÷4=2〔千米〕 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 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解题思路: 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解:0.6÷[13-〔13+7〕÷2]=0.6÷[13—20÷2]=0.6÷3=0.2〔元〕答:每支铅笔0.2元。 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解题思路: 根据两车上午8时从两站出发,下午2点返回原车站,可求出两车所行驶的时间。根据两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可求两车行驶的总路程。答题: 解:下午2点是14时。 往返用的时间:14-8=6〔时〕 两地间路程:〔40+45〕×6÷2=85×6÷2=255〔千米〕 答:两地相距255千米。 6. 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第一小组每小时走4.5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3.5千米。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