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色彩课程标准规定

设计色彩课程标准规定
设计色彩课程标准规定

附件四理实一体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非项目课程)

设计色彩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165203 课程类别: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授课单位:美术系

学时:54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学分: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一、课程定位

1. 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课程是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科整合课程。《设计色彩》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专为艺术设计专业服务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是建立在一般色彩写生基础上的对新的写生方式的一种探索,其目的是通过进行富有针对性或规定性的课题训练,使学生了解掌握设计色彩的基础理论以及设计色彩的象征性与设计色彩所产生的心理效应;设计色彩的造型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客观物象观察、分析和审美选择,使学生将特定的物象进行梳理、提炼,再通过夸张、变形、分解重构等手段表现在画面上。在其过程中,能使学生较系统地认识和学习设计色彩造型在构图、构形、构色以及在画面构成方式、表现技巧、形式风格等方面的问题,以此强化绘画写生与艺术设计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色彩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实践之中,让学生对色彩的感觉由个人的知觉升华到更宽广、更科学的色彩审美观,最终达到在各种专业性的设计中能够灵活运用色彩构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符合功能和审美的色彩设计。

课程的作用作为环境设计专业重点基础训练课程的《设计色彩》,主要是通过理论的讲授和严格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设计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主观意识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水平,为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的定位是侧重从美学、设计学、色彩学多学科相结合的角度,重点论述设计色彩的历史沿革,写生描绘、创造灵感的开发,与审美特征,提高学生的综

合艺术素质和艺术设计的表现与创新能力。通过主观意识将大自然复杂纷繁的色彩想象还原成为最基本的色彩要素。我院设计色彩课课程结合专业课程,以艺术设计为主要方向,经过多次改革,与其它高校色彩课教学以传统绘画为基础有着本质区别,除吸收传统绘画中的造型训练因素以外,我院的设计色彩课把专业设计的创新、创造理念纳入教学,建设成为富有艺术设计特色的专业必修基础课。

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前导课程是色彩基础的学习、后续课程是把色彩构成原理运用到设计中。

2. 课程基本理念

设计色彩即色彩构成,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设计色彩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人们的生活与色彩有着密切的关系,由色彩造成的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刺激感,不断影响着人们,色彩完全融合于人们的生活中,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设计的诸要素中,色彩被认为是商品上一大价值,对于设计者和消费者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件设计作品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色彩运用的优劣,美的色彩具有美化和装饰性效果,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虽然,大多数人都能够感知色彩;但是后天的教育、感染、熏陶、训练在相当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通过色彩构成的教学环节,靠严格的科学训练,从对色彩的理性认识着手来提高学生的色彩认知力和色彩感悟力。

3.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教学内容组织安排的思路(基于工作过程、学生的基础和认知特点等);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设计思路等。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色彩训练为向导,以典型色彩技法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通过完成各种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色彩的绘画技巧与色彩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全面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二、课程设计

1. 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1)、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体会色彩的情感品格,熟悉艺术设计的审美法则

2)、提高主观意识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水平,为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3)、将结构色彩、归纳色彩、广告性色彩于各类艺术设计专业相衔接。

4)、熟悉艺术设计的审美法则,建立和谐的现代色彩观念。

5)、培养色彩造型表达能力

6)、培养色彩的设计思维能力

7)、准确把握各种不同的色彩构成;

8)、掌握色彩绘画技巧,理解色彩绘画手法,提高色彩绘画基础

(2)知识目标

1)、了解设计色彩发展常识,积累必要艺术设计历史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2)、理解一个时代的设计风格和发展趋势是社会的经济政治、科技发展、市场变化以及艺术潮

流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这一个基本原理;

3)、了解色彩构成的概念,范围,意义和工具材料;

4)、掌握色彩的分类;

5)、掌握色彩的三要素;

6)、掌握色彩的属性以及色调;

7)、掌握制作方法;

(3)素质目标

1)、丰富学生的艺术涵养、拓宽艺术视野、造就博大的艺术设计胸怀。

2)、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基础技能,适应就业岗位需求。

3)、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色彩整体搭配表现能力,并为以后的图形图像制作专业打下基础。

4)、培养学生良好的市场分析的能力;

5)、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6)、拥有较好得设计洞察力和较好的时代进步感以及优秀的视觉色彩的审美能力;

2.课程内容设计

第一章设计色彩概述

1.1色彩感觉

1.2色彩体验

1.3 认识设计色彩

1.4 设计色彩与其他色彩理论的关系

第二章色彩基础知识

2.1 色彩起因

2.2 色彩的自然法则

2.3 色彩的分类

2.4 色彩三要素和色相环

2.5 影响色彩的关系的要素2.6 色彩的属性

2.7 色彩混合

2.8 色彩关系

2.9 色彩变化的主要因素

2.10 色调变化的规律

第三章颜料工具的运用

3.1 颜料的类别

3.2 颜料的特征特点和使用工具3.3 直接使用的颜色笔

第四章色彩的表现类别

4.1 印象派

4.2 波普艺术

4.3 立体主义

4.4 抽象主义

4.5 表现主义

4.6 抽象表现主义

4.7 极少主义

4.8 敦煌石窟壁画

4.9 中国传统绘画

第五章色彩的情感表现

5.1 时间的色彩

5.2 嗅觉的色彩

5.3 听觉的色彩

5.4 味觉的色彩

5.5 情感的色彩

第六章水粉画表现技法

6.1 水粉画特点及其工具、材料6.2 水粉画基本技法

6.3 水粉画特殊技法

6.4 水粉静物写生构图及步骤6.5 水粉静物、写生

第七章色彩的应用

7.1 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7.2 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7.3 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3、颜料工具的运用 2

4、色彩的表现类别 4

5、色彩的情感表现 5

6、水粉画表现技法20

7、色彩的应用 4

3. 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概要说明

编号能力训练

项目名称

拟实现的

能力目标

相关支

撑知识

训练方法

手段与步骤

结果

(可展示)

项目2.1 颜色表对颜色的把

握、认识

色彩的认识实际操作

给出颜色表,临

摹或自创颜色表

颜色表作业

项目2.2 色彩的高调、

低调、中间色

掌握彩色的高

调、低调、中

间色的关系

色彩的认识实际操作

1、自画20x20

的画,画面平均

分为九格,画出

颜色从高调到低

调的变化

高调低调中间色作业

项目2.3 邻近色、对比

色、互补色、

相似色

掌握邻近色、

对比色、互补

色、相似色概

色彩的认

实际操作

分别用邻近色、

对比色、互补色、

同类色画一张

10x10的画

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

同类色作业

项目2.4 冷暖色对比掌握冷暖色概

色彩的认

实际操作

用两张8开纸,

相同的内容,一

张冷色,一张暖

冷暖色对比作业

项目5.1 色彩的感情

表现

掌握用色彩表

达感情的技法

素描基础

色彩基础

色彩的感情表

达技法

实际操作

从时间的色彩、

嗅觉的色彩、听

觉的色彩、味觉

的色彩、情感的

色彩中自选一

组,分别画4张

15x15的作品

色彩的感情表现作业

项目6.1 静物写生掌握水粉的基

本画法

素描基础

色彩基础

实际操作

4开纸静物写生

写生作业

项目6.2 水粉的特殊

技法

掌握水粉点画

技法

素描基础

色彩基础

水粉特殊画法

实际操作

用点画法完成4

开静物写生

写生作业

项目6.3 水粉的特殊

技法掌握水粉反提

画技法

素描基础

色彩基础

水粉特殊画法

实际操作

用反提画法完成

一张4开作业

反提画法作业

项目6.4 设计色彩掌握不同颜

料、材质的综

合运用

掌握在色彩的

基础上设计色

彩素描基础

色彩基础

水粉特殊画法

不同颜料材质

的综合运用

设计色彩的概

实际操作

运用不同颜料、

材质完成一张有

设计感的4开作

4开作业

项目编号1~n与课程内容设计的模块对应。

4. 进度表设计

序号或周次学时

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

单元标题能力目标

能力训练

项目编号

知识目标其他内容

1

2设计色彩概述感知生活中的

色彩

理解色彩

2

17色彩基础知识掌握冷暖色、

对比色、同类

色、邻近色、

互补色、高调

低调的运用2.1

2.2

2.3

2.4

掌握色彩的基

础知识

三、考核方案设计

1、工作任务评价(平时成绩)

(1)能力目标(检测、报告、综合实训的评价)50%;

(2)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课堂发言、讨论、作业等)30%;

(3)其它(出勤、表现)20%。

2、综合评价

(1)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50%)+ 期末成绩(50%);

(2)平时成绩(100%)=七个单项成绩(60%)+ 二个综合实训成绩(40%)(3)七个单项成绩根据其在课程中的地位分别占6~12%;二个综合实训中,综合实训一,占15%,综合实训二占25%;

(4)期末成绩(100%)为期终头面笔试成绩。

四、课程实施条件

1.对专任教师的教师资格、行业企业工作阅历、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2.对兼职教师的行业企业相应工作岗位年限、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3.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1)课程对校内实训基地生产性或实物模拟仿真、混合仿真和计算机虚拟仿真实训环境和设施设备条件的要求。

(2)课程对校外实训基地及条件要求。

4.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5.课程网站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界面设计课程标准

《界面设计》课程标准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系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方向 一、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社会对于多媒体设计人才界面设计能力的实际需求为课程开设依据。课程容选择以“新”为标准,紧扣手机界面和界面设计最新的发展状况,以实际案例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并结合高职类院校学生的学习规律,由浅入深。本课程首先从理论基础入手,介绍手机界面和网页界面设计相关知识,再通过对具体设计实例的解析,介绍了界面设计各个要素设计的方法,阐明界面设计的常识、规、流程与方法。 本课程在第三学开设。总学时数为96 课时。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认识到界面设计作为现代传媒的重要途径,其合理性与美观性直接影响用户的评价,从而促使学生提高界面的设计技能,通过人性化设计的方法来进行手机、用户界面设计,并掌握相关的设计软件的操作,独立完成图标、手机、网页等界面的设计和表现工作,以适应社会对本职业能力的要求。 1. 知识目标: ①了解界面设计的含义、特性; ②理解界面设计的出发点。它包括:视觉、信息传达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元素; ③理解感知与情趣,感情与文化,传统与现代,世界性与民族性在界面设计中的作用; ④深入理解平面构成要素和基本的构成原则; ⑤理解色彩的构成原理和基本构成原则; ⑥深入理解文字的编排与设计在界面设计中的作用; ⑦深入理解字体的选择在在界面设计中的作用; ⑧深入理解版式设计在界面设计中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①掌握平面设计的设计方法和要素,并利用平面设计的原则和基本要素设计界面; ②掌握色彩的构成原则,应用色彩的构成原则设计界面; ③掌握图标、页面和动画效果的设计方法; ④掌握手机界面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⑤熟练掌握网页界面文字编排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⑥掌握版式设计的原则和构成手法,进行版式设计和优化; ⑦能按照网页开发的设计流程来进行网页界面设计工作; 3.素质目标: ①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②树立科学的设计创新意识; ③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 ④锻炼设计表达与语言表达能力。 4.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三、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 本课程是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学生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中的的一门重要课程。 与该课程联系较为紧密的平行课程有: 前导课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图形设计、字体设计、coreldraw、photoshop 后续课程:flash动画、网页设计 四、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⑴构建了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和工作过程导向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推行“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团队为组织形成”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同时通过将企业项目引入课程中最大化的缩短了与企业需求的差距增加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⑵“教学做合一、引导重于训导”的教学模式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了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标准,学生研究现场的实际问题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

设计色彩课程标准分析

附件四理实一体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非项目课程) 设计色彩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165203 课程类别: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授课单位:美术系 学时:54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学分: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课程是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科整合课程。《设计色彩》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专为艺术设计专业服务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是建立在一般色彩写生基础上的对新的写生方式的一种探索,其目的是通过进行富有针对性或规定性的课题训练,使学生了解掌握设计色彩的基础理论以及设计色彩的象征性与设计色彩所产生的心理效应;设计色彩的造型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客观物象观察、分析和审美选择,使学生将特定的物象进行梳理、提炼,再通过夸张、变形、分解重构等手段表现在画面上。在其过程中,能使学生较系统地认识和学习设计色彩造型在构图、构形、构色以及在画面构成方式、表现技巧、形式风格等方面的问题,以此强化绘画写生与艺术设计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色彩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实践之中,让学生对色彩的感觉由个人的知觉升华到更宽广、更科学的色彩审美观,最终达到在各种专业性的设计中能够灵活运用色彩构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符合功能和审美的色彩设计。 课程的作用作为环境设计专业重点基础训练课程的《设计色彩》,主要是通过理论的讲授和严格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设计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主观意识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水平,为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的定位是侧重从美学、设计学、色彩学多学科相结合的角度,重点论述设计色彩的历史沿革,写生描绘、创造灵感的开发,与审美特征,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艺术设计的表现与创新能力。通过主观意识将大自然复杂纷繁的色彩想象还原成为最基本的色彩要素。我院设计色彩课课程结合专业课程,以艺术设计为主要方向,经过多次改革,与其它高校色彩课教学以传统绘画为基础有着本质区别,除吸收传统绘画中的造型训练因素以外,我院的设计色彩课把专业设计的创新、创造理念纳入教学,建设成为富有艺术设计特色的专业必修基础课。 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前导课程是色彩基础的学习、后续课程是把色彩构成原理运用到设计中。

美术七年级大自然的色彩教学设计

美术七年级《大自然的色彩》教学设计 美术七年级《大自然的色彩》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初一级新生是从小学阶段到中学阶段的一个过渡期,大多数学生正处于中学阶段的适应期的,对于色彩知识在小学阶段有初步了解还不够透彻,在教学中还需不断地深入和加强。对于社团同学来讲有较好的基础,因此作业可以适当的调整,适合绝大多数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美术课程色彩知识起始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意在利用大自然丰富而美丽的色彩现象引导学生对色彩发生兴趣,产生了了解色彩、研究色彩、学习用色彩去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事物的愿望。 依照课改新课标要求,着重启发学生从身边的自然界开始对色彩进行初步了解和认知,认识光线与色彩的关系、色调的形成,促进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简单了解光和色的关系,感知色调。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的观察和感悟力。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色彩工具表现简单色彩关系和色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积极扎实的准备,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通过欣赏、讨论、分析、实践等方法掌握相关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魅力,进而在课堂练习中感受色彩带来的快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现象主动认识、积极关注和热爱的态度;加深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帮助学生逐渐树立随时发现和欣赏美好事物的高雅审美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知、感受并运用简单色彩手段表达自然界的色彩关系和色调。 2、教学难点:使学生比较准确地把真实景物或事物概括为简单的色彩关系。 教法:引导、创设情境、鼓励发现 学法:合作学习、探究感知、增知实践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课前搜集关于大自然的诗词、涂色工具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生疑 (导课)罗曼?罗兰曾说过: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确实如此,美,打开了心灵的窗户;美,掀开了人生的日历;美,展开了追求的蓝图。用我们的智慧去发现美、把握美、创造美。 每天清晨,当我们睁开眼的时候,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最美最养眼的礼物——色彩。这些五彩斑斓的颜色就存在于大自然中,有了色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有了色彩我们的生活无限精彩。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大自然,一起感受“大自然的色彩”(板书) 二、整体感知共同探究 1、课件演示(一组大自然图片) 刚才我们共同漫步于大自然,感受了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色彩,把你对色彩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活动(学生各抒己见)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大自然的色彩美) 小结:日月轮回四季交替,大自然的色彩千变万化、魅力无穷,怎能不让我们为之动容呢!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色彩构成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运用的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色彩构成的概念与意义; 2.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要素; 3.掌握色彩构成的分类; 4.掌握色彩构成的物理原理.生理学原理和心理效应,色彩的混合效果; 5.掌握色彩构成的原理.构思方法与表现技法。 (二)能力目标: 1.具有基本色彩辨识能力; 2.具有综合性的运用色彩构成进行设计的能力; 3.具有审美和解读美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意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良好的市场分析的能力; 4.具有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5.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6.拥有较好的设计洞察力和较好的时代进步感以及优秀的平面构成审美能力;

三、参考学时 56学时。 四、课程学分 4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六、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本课程建议采用启发式讲解与实际操作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重点在能力培养上,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美的能力。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鼓励学生互相借鉴、互相点评,共同进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师指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色彩构成实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发现变化规律,而且可

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七年级科学光和颜色.docx

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七年级科学光和颜色 1.4光和颜色(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2、了解光的三原色是:红、蓝、绿及三原色的组合后的颜色 3、了解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4、知道看不见的光:紫外光和红外光 5、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重点难点 1、点:白光是复合光,三标棱镜对白光的折射作用,物体颜色的成因 2、点: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及规律;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和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1、教师准备:幻灯机、蜡烛、电灯、三张玻璃纸(红、绿、蓝)、颜料工具一套、太阳能小电扇、电视摇控器一个。 2、学生准备:三棱镜、平面镜、肥皂泡泡盒,太阳能计算器、光盘、颜料工具一盒、每组同学做一幅太阳镜:红、黄、绿、蓝。 3、课前做好用平面镜分解太阳光的实验。 [准备引入] 打开窗帘让学生判断射入的光是什么颜色的? [课题揭示] 小游戏:让学生玩用肥皂水吹泡泡的游戏。同时观察吹出来的泡泡表示是什么颜色?

展示图片:彩虹图片 演示:让一位学生上台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反射到白墙上,并观察白墙上光的颜色。找一找墙上出现了几种颜色? [新课展开] 一、光的色散 提问:白色的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和肥皂泡后,为什么会出现七色色呢?经过三棱镜后也出现了七种颜色,说明白光是单色光吗?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 讲述: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先发现的 生活中的哪个现象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彩虹 观察: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电视屏幕上的颜色。能看到几种颜色。 太阳光的组成——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注意与生活中说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同。 二、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讲述:电视屏幕上只能观察到三种颜色:红、绿、蓝。但是我们却能看到更多的七色。这是怎么回事呢? 动画演示:光的三原色及二色、三色的混合色。 红、蓝——品红色红、绿——黄色绿蓝——青色红、绿、蓝——白色 三、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 光有红、绿、蓝三种色光,颜料盒里也有红、绿、蓝三种颜料,把他们混合会怎样? 小组实验:每个同学作一个混合实验:红、绿—— 红、蓝——绿、蓝——红、绿、蓝——

设计色彩课程标准

附件四理实一体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非项 目课程) 设计色彩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165203 课程类别: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授课单位:美术系 学时:54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学分: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一、课程定位 1. 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课程是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科整合课程。《设计色彩》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专为艺术设计专业服务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是建立在一般色彩写生基础上的对新的写生方式的一种探索,其目的是通过进行富有针对性或规定性的课题训练,使学生了解掌握设计色彩的基础理论以及设计色彩的象征性与设计色彩所产生的心理效应;设计色彩的造型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客观物象观察、分析和审美选择,使学生将特定的物象进行梳理、提炼,再通过夸张、变形、分解重构等手段表现在画面上。在其过程中,能使学生较系统地认识和学习设计色彩造型在构图、构形、构色以及在画面构成方式、表现技巧、形式风格等方面的问题,以此强化绘画写生与艺术设计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色彩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实践之中,让学生对色彩的感觉由个人的知觉升华到更宽广、更科学的色彩审美观,最终达到在各种专业性的设计中能够灵活运用色彩构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符合功能和审美的色彩设计。

课程的作用作为环境设计专业重点基础训练课程的《设计色彩》,主要是通过理论的讲授和严格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设计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主观意识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水平,为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的定位是侧重从美学、设计学、色彩学多学科相结合的角度,重点论述设计色彩的历史沿革,写生描绘、创造灵感的开发,与审美特征,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艺术设计的表现与创新能力。通过主观意识将大自然复杂纷繁的色彩想象还原成为最基本的色彩要素。我院设计色彩课课程结合专业课程,以艺术设计为主要方向,经过多次改革,与其它高校色彩课教学以传统绘画为基础有着本质区别,除吸收传统绘画中的造型训练因素以外,我院的设计色彩课把专业设计的创新、创造理念纳入教学,建设成为富有艺术设计特色的专业必修基础课。 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前导课程是色彩基础的学习、后续课程是把色彩构成原理运用到设计中。 2. 课程基本理念 设计色彩即色彩构成,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设计色彩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人们的生活与色彩有着密切的关系,由色彩造成的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刺激感,不断影响着人们,色彩完全融合于人们的生活中,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设计的诸要素中,色彩被认为是商品上一大价值,对于设计者和消费者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件设计作品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色彩运用的优劣,美的色彩具有美化和装饰性效果,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七年级科学光和颜色教案

教师备课记录表

小结:板书:光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正在发光;2、光必须是自身发出的。如太阳是光源,而月亮不是光源;台灯只有在打开时才是光源。以上的月亮、宝石、电影屏幕、镜子类似光源却不能称为光源。我们却能看到它,是因为它能反射光,反射光再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就看到了,并不是他们自身发光。而火柴、电视、火炬、各种霓虹灯,如果没有说明点燃过点亮也不能算作光源。 提问:你可以把它们按一定的共同特征分类吗? 答:光源还可分为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夜光石)和人造光源(如篝火、点燃的蜡烛、照明灯、激光手电筒、手电筒) 【例1】: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C) A.水母 B.萤火虫 C.月亮 D.发光的霓虹灯 练1、下列物体中一定属于光源的是(D) A.电灯 B.蜡烛 C.钻石 D.太阳 【知识点2】:光的传播 一、光的传播 设问:1、你是怎么区分白天和黑夜的?太阳光从哪儿发出来的?太阳离我们近吗?那么太阳发出的光是怎么传播到地球表面的呢? 2、打开电灯时,整个房间都会亮吗?那么光是怎么从电灯传到各个角落的? 问:同学们看到过光传播的路径吗?那你能否作出一种假设,假设光在空气中是以什么路径传播的?你能否举出生活中你曾经能明显地看到过光的传播路径的例子? (放映机的光束;穿过森林的太阳光束;雾天车灯的光束) 提问:光能在什么物质中传播?(空气、水、玻璃……所有透明物质) 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光总是沿着这样的路线传播吗?有没有条件限制呢? 演示:激光的图片(用激光手电,将光的红点射在墙上。) 活动:1. 将一束激光射到空气中,观察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径。 2. 将一束激光射到水中,观察激光在水中传播的路径。 3. 将一束激光射到玻璃中,观察激光在玻璃中传播的路径。 小结:从这些实验可以得出:板书2、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提问:①那在不同的物质中呢?(在同一种物质中光线是直的,但射到两种物质的界面上时会弯折。)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那光的传播需不需要介质呢?(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设计色彩课程标准

设计色彩课程标准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色彩》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为美术专业课奠定了基础。对其他课程起到了推动与辅助的作用。 通过色彩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色彩的审美原理、规律及表现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具有较完整和独立的创造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并为专业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本课本共分四个单元,分别以色彩概念类别、色彩形式表现、色彩性格归纳、主观构想表现为单元题,进行知识划分,使教学思路的体例更加清晰,知识点的针对性更强。第一单元主要讲解色彩的基础知识、工具运用、认识不同的色彩类别及色彩基本原理。第二单元逐渐向色彩表现形式的叙述,学生通过这个章节的学习,对色彩的运用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能掌握色彩的构成搭配规律。第三单元结合了人的色彩心理,着重讲解色彩自身的特征及心理特点,真正做到“设计以人为本”。第四单元针对环艺、广告、服装等不同专业对色彩的不同要求,做了有针对性地知识点结合,把色彩的运用和专业开展进行了有机结合,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要求,应掌握色彩的表现方法、色彩观察的方法、色彩的搭配知识。 2.能力目标:提高对色彩的感觉能力,能绘制运用色彩表现静物和风景。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具有较完整和独立的创造能力,提高艺术修养。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色彩概念类别 任务一色彩的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在色彩这个美妙的世界里,观察认识大自然中特有的色彩变化,结合生活认识色彩,理解色彩对专业学习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和作用。将学生从长期接触的写实色彩,引领到设计色彩领域当中,从设计生活和设计的角度介绍设计色彩的的概念、用途和特点,让同学们对色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教学要求]了解色彩基础知识对专业学习的作用。 在课本中,认识工具和工具的使用对学习的作用。 不同色彩特征对认识色彩的影响及存在的联系。 任务二工具的认识和运用 [教学内容]从学习绘画至今,我们接触了好多的绘画工具。比如,从幼儿园时用过的彩色铅笔,到学习专业素描时用过的专业铅笔,再到学习色彩实用过的水粉笔、油画笔、油画棒,等等。从长期接触的写实色彩进入设计色彩的领域,又需要增加一些新的工具,以满足设计色彩的设计需求。 [教学要求]认识工具和工具的基本表现作用 明白设计色彩使用的工具是如何根据具体的表现对象来选择的 任务三认识写实色彩、装饰色彩、构成色彩 [教学内容]写实色彩、装饰色彩、构成色彩是色彩体系的三大基本类别,它们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正确认识和了解它们对我们进一步学习色彩、认识色彩、理解色彩以及专业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学要求]认识写实色彩、装饰色彩、构成色彩各自的特点 了解装饰色彩、构成色彩对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作用 艺术设计专业学习装饰色彩、构成色彩的意义 任务四自然色彩的特征 [教学内容]自然界中的颜色可分为有彩色和无彩色。无彩色指黑色、白色以及深浅不同的灰色,其他均是彩色。自然山水显示的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听觉美,并且这些美不是孤立存在的,常常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同组合而产生变化,给人们带来不尽的享受。

《设计色彩》讲课教案

《设计色彩》

《设计色彩》教学教案 第一章概述 1.设计色彩的定义 從古代的遺蹟中我們可以發現,人類從很早以前就有色彩的運用,即使到了今日,色彩仍與我們息息相關。雖然色彩的運用可以追溯到 20 萬年前,但在歷史上,希臘是最先將色彩問題提出討論的。希臘的四原色論將火 ( 白色 ) 、水 ( 黑色 ) 、空氣 ( 紅色 ) 、土 ( 綠或黃色 ) 認定為色彩基本的四元素,此時對色彩之研究僅限於哲學性。真正對色彩的研究,是直到 1666 年牛頓經由三稜鏡得知了光譜,才邁入色彩科學的新紀元。色彩是經由光線刺激眼睛所產生的視覺現象,沒有光線就沒有色彩。光照射在物體上,物體吸收了某些色光、反射了其餘的色光,透過視覺器官傳到大腦,由大腦感覺色彩 ? 雖然科學家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至今尚無法完全了解當我們觀察色彩時,會在大腦中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2、色彩原理 ?光是色彩的本原 ?光与色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 1 )光与可见光谱。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从 0.39 微米到 0.77 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波长大于 0.77 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 0.39 称紫外线。 ?( 2 )光的传播。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体色的呈现 我们所见的各种物体,可以区分为发光体和不发光体两大类。前者是能够自身发光,因而它的光色可以不受周围光线的影响;后者是自身不能发光,要靠反射外来光线的照射,它们才能反射出不同的颜色。 发光的物体,例如太阳,日光灯,钨丝灯,蜡烛等,它们自身有发射光波的能力,是发光体。与太阳的光谱相比,其他的发光体的光谱都不平衡,难于像日光那样形成白光,日光灯光偏绿,钨丝灯光偏橙黄色,蜡烛光偏黄红色。

《形象设计》课程标准

《化妆与形象设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化妆与形象设计》 二、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美容专业 1、前言 课程的性质 《化妆与形象设计》是美容美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以提高学生分析人物特点和进行人物化妆与造型的能力,并为今后从事专业领域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培养对象是有意向从事彩妆妆师、造型师、美容师、发型师、服装搭陈列师、色彩顾问、化妆品导购员、形象设计顾问等工作的学生。 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人物形象造型能力—培养职业形象—通过中级证书考试,也就是说我们在培养学生上,既要重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体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及职业形象,最后就是要学生能顺利通过中级化妆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在教学内容选取上,以工作岗位为导向,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两个教学模块:化妆基础知识、形象设计知识,建议授课2~3学期,总教学课时为576课时。 2、课程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形象设计的基本概念展史和发展方向; (2)、了解形象设计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形象; (3)、了解化妆品基础知识 (4)、学习设计理念 (5)、掌握整体搭配知识。 技能目标 (1)、能通过各种学习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2)、具备彩妆造型和发型造型的能力;

(3)、具备服装造型的能力; (4)、具备设计整体造型和修改造型的能力。 素质目标 1、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与顾客沟通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形象;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实施建议 教材编写 (1)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3)教材应根据美容、美发专业学生在专业的知识需求,设置全面、合理、够用的课程内容,课程应加大实训的环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便增强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 (4)教材应以学生对知识需求为本,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文字宜简明扼要,原理通俗易懂,易于理解,增强实践应用环节,力求图文并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各个章节均要有一套简明的技能操作图解,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

光和颜色教学设计

篇一:《光的色彩颜色》教学设计 《光的色彩颜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一)内容与地位 1、地位与作用 《光的色彩颜色》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是对颜色之谜的揭秘。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为知道级,与前后知识点联系不太紧密,而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各种颜色,但对颜色成因知之甚少,有比较迫切的了解需求。因此,本节课确定为让学生掌握白光色散知识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用实验来探究物理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了一定的光学基础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在能力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对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但在理论上对一些现象还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 难点:色光的混合及物体的颜色 (四)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2)知道光的三原色。 (3)会用色光的混合和物体颜色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把白光分解成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经历研究透明体和不透明体颜色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乐于交流、善于合作的能力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二、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标,“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理念。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设计了以下的教法与学法: (1)教法(2)学法 引导启发观察体验实验探究阅读自学演示与多媒体结合演示实验探究 三、教具、学具 学生仪器:手电筒、装有水的圆形烧瓶、三棱镜玻璃砖、放大镜、彩色透明纸、三色陀螺、学生活动卡、计算机等。 教师仪器:三棱镜、投影仪、三基色演示仪、彩色透明纸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一是播放世博会开幕式精彩片段,二是展示大自然中彩虹图片。 看到世博的五彩缤纷,同学们感到兴奋和骄傲。看到天空的彩虹,同学们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学们在骄傲和激动时,你们有谁思考过人类和自然如何创造的这五彩缤纷世界的?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颜色之谜。 【设计说明】这样的新课导入激发了学生对要学的内容的兴趣和求知欲。 板书:3.1 光的色彩颜色 (二)、新课教学 投影展示四幅图片,找出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他们自身都能发光。这些物理学中把他们称为光源。板书:一、光源 板书: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再从这四幅图片分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同学们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天然光源,

【最新人教版】【人教版】(高考)高中物理(选修3-4):13.7《光的颜色色散》精品教案(含答案)

课时13.7光的颜色色散 1.知道什么是色散现象。 2.观察薄膜干涉现象,知道薄膜干涉能产生色散,并能 利用它来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3.知道棱镜折射能产生色散。认识对同一介质而言,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率不同。 重点难点:薄膜干涉的原理及应用,折射、色散的原理。 教学建议:本节主要讲述色散的概念和发生色散现象的两种情况。要让学生动手做肥皂液膜的干涉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在讲解时要辅之以光路图来说明其原理。对于棱镜折射的色散,主要涉及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速度、折射率、偏折角的影响。关于颜色、频率和波长,应当明确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频率,光的频率决定于光源,与介质无关。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颜色)不变,但速度(从而波长)要 改变。 导入新课:大雨过后,彩虹的绚丽多彩,雨后马路上油膜的彩色以及肥皂泡的五颜六色,这些彩色是怎么形成的?产 生的过程都是一样的吗?

1.光的颜色 (1)不同颜色的光①波长(或频率)不同。白光发生干涉 时条纹是彩色的,说明白光是由②多种色光组成的。 (2)人眼睛的③视杆细胞对光非常敏感,但不能区分颜色;人的眼睛靠④视锥细胞来分辨颜色。 2.色散与光谱 (1)色散 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⑤单色光的现象叫色散,白 光由⑥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2)光谱 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后,各种色光按波长的有序排 列叫光谱,在可见光中,波长最长的是⑦红光,频率最高的是 ⑧紫光。 3.薄膜干涉 (1)薄膜干涉中相干光来源于⑨薄膜前后表面反射的光。 (2)竖直放置的肥皂液膜在单色光照射时,薄膜干涉条 纹是⑩明暗相间的条纹,干涉条纹呈水平(填“水平”或 “竖直”)且相互平行,明条纹的颜色与入射光的颜色相同。 (3)薄膜干涉的应用:在光学镜头上涂一层增透膜可以 增加透射光的强度;薄膜干涉用来检查工件表面是否平整。 4.折射时的色散

《动画色彩》课程标准

《动画色彩》课程标准 1. 概述 《动画色彩》是我院艺术系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中最基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如果动画素描是骨骼,那么动画色彩就是皮肤,我们把骨骼和皮肤进行结合就可以设计制作出一个动画角色,集中体现了素描和色彩的一种关系,以及它们的重要性。 本课程主要以动画色彩如何认色,动画色彩如何调色,动画色彩如何练色,动画色彩如何配色,动画色彩如何用色为五大教学情景,每个教学情景下分设了若干个工作任务,同时每个小工作任务解决其相应的知识以及相应的技能技巧问题,充分体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该课程适用于我校高职动漫制作技术专业。 1.1课程的性质 《动画色彩》是我院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的一门必学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先修课程是《动画素描》,同时为《PS插画技法(原画)》、《动画运动规律》等课程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动漫设计思维能力,了解动漫的选色、配色、用色及其应用,熟悉各种设计方法。它与后续的《分镜头设计》、《原画技法》等技能扩展课程,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1.2课程设计理念 采用“情景教学”模式,通过各种设计方法精心提炼出了各种教学工作任务,按照艺术类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地将其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项目,并根据完成项目任务的递进关系和学生能力培养进阶,设计课程项目包的递进层级结构。 坚持学校育人理念,充分发挥“技能+学历,做人更重要”的育人思想,教师在教中教基础、教知识、教方法,学生在做中学知识、学基础、学方法,进一步完善“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院校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同时,将文化素质教育和职业综合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活动能力和健全的人格;坚持人才培养目标考核的开放性原则,最终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针对我们专业大部分同学参差不齐的绘画基础,教师在下发一个任务的过程,任务本身实质没有很多的创新,教师需要把系列工作任务进行创新,也就可以采用到启发式教学,要更多的学生再次对每个工作任务感兴趣。在动画色彩的课程教学中,许多学生都会感觉有种茫然性,对学习的目的不是很明确,有些知识重复学习和运用,在作业练习中有些表现方法甚至感觉是一种倒退。原来较复杂的色彩现在变得较简单,原来较简单的色彩现在变得较为复杂,特别是对抽象概念的表述,很难用一种语言来定位,这就要求老师采取课堂练习与设计实际相联系,

光和颜色教案1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册《1.4光和颜色》教案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了解光的三原色是:红、蓝、绿及三原色的组合后的颜色;了解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知道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归纳方法探究光和颜色的关系,学会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科学观察、积极思考、相互合作的精神;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白光是复合光,三棱镜对白光的折射作用,物体颜色的成因。 【教学难点】 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及规律;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和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 【学习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分析法、讲授法。 【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三棱镜、水、水槽、带狭缝的硬纸板、带圆孔的硬纸板、光屏。 学生准备:自制眼镜、完成光和颜料的三原色实验。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展示图片:彩虹图片 问: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你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 演示:让一位学生上台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反射到白墙上,并观察白墙上光的颜色。 或演示书P19活动 [新课展开] 一、光的色散 提问:白色的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和肥皂泡后,为什么会出现七色呢?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 讲述: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先发现的;生活中的哪种现象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彩虹。 问: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出现了七种颜色,说明白光是单色光吗? (不是,单色光是指不能再分解的光,复色光是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结论:太阳光的组成——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注意与生活中说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同)。

《设计色彩》课程标准

《色彩》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 色彩课程名称 (英文) Design color 课程代码开课分院(部)城建商学院 总学时/学分72/4 其中实训学时20 考核方式考查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必修/选修必修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为美术专业课奠定了基础。对其他课程起到了推动与辅助的作用。通过色彩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色彩的审美原理、规律及表现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具有较完整和独立的创造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并为专业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本课本共分四个单元,分别以色彩概念类别、色彩形式表现、色彩性格归纳、主观构想表现为单元题,进行知识划分,使教学思路的体例更加清晰,知识点的针对性更强。第一单元主要讲解色彩的基础知识、工具运用、认识不同的色彩类别及色彩基本原理。第二单元逐渐向色彩表现形式的叙述,学生通过这个章节的学习,对色彩的运用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能掌握色彩的构成搭配规律。第三单元结合了人的色彩心理,着重讲解色彩自身的特征及心理特点,真正做到“设计以人为本”。第四单元针对环艺、广告、服装等不同专业对色彩的不同要求,做了有针对性地知识点结合,把色彩的运用和专业开展进行了有机结合,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要求,应掌握色彩的表现方法、色彩观察的方法、色彩的搭配知识。 2.能力目标:提高对色彩的感觉能力,能绘制运用色彩表现静物和风景。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具有较完整和独立的创造能力,提高艺术修养。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色彩概念类别

任务一色彩的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在色彩这个美妙的世界里,观察认识大自然中特有的色彩变化,结合生活认识色彩,理解色彩对专业学习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和作用。将学生从长期接触的写实色彩,引领到设计色彩领域当中,从设计生活和设计的角度介绍设计色彩的的概念、用途和特点,让同学们对色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要求]了解色彩基础知识对专业学习的作用。 在课本中,认识工具和工具的使用对学习的作用。 不同色彩特征对认识色彩的影响及存在的联系。 任务二工具的认识和运用 [教学内容]从学习绘画至今,我们接触了好多的绘画工具。比如,从幼儿园时用过的彩色铅笔,到学习专业素描时用过的专业铅笔,再到学习色彩实用过的水粉笔、油画笔、油画棒,等等。从长期接触的写实色彩进入设计色彩的领域,又需要增加一些新的工具,以满足设计色彩的设计需求。 [教学要求]认识工具和工具的基本表现作用 明白设计色彩使用的工具是如何根据具体的表现对象来选择的 任务三认识写实色彩、装饰色彩、构成色彩 [教学内容]写实色彩、装饰色彩、构成色彩是色彩体系的三大基本类别,它们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正确认识和了解它们对我们进一步学习色彩、认识色彩、理解色彩以及专业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学要求]认识写实色彩、装饰色彩、构成色彩各自的特点 了解装饰色彩、构成色彩对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作用 艺术设计专业学习装饰色彩、构成色彩的意义 任务四自然色彩的特征 [教学内容]自然界中的颜色可分为有彩色和无彩色。无彩色指黑色、白色以及深浅不同的灰色,其他均是彩色。自然山水显示的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听觉美,并且这些美不是孤立存在的,常常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同组合而产生变化,给人们带来不尽的享受。 [教学要求]解释自然界的色彩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差别 理解人文色彩和自然色彩 任务五色彩的三属性及运用 [教学内容]色彩具有基本的属性:色相、明度、纯度。设计色彩是从人对色彩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彩颜色》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彩颜色》教案2020-05-1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源分类,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的三原色及光具有能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太阳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以及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光源的要领及知道白光是一种复合光。 2、色光的混合。 难点:物体颜色由谁决定的。 一、引入: 1、观看图片,切换幻灯片一片黑暗,引出光源。 二、新授: 光源 1、请学生例举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发光体,并展示图片观看常见的光源。 问题1:你刚才这些物体的共同点是什么吗?(光源的`定义) 教师引导对这些光源做一个简单的分类。 2、问题2:我这里还有个闪闪发光的宝石它是光源吗?并与学生讨论月亮、钻石、投影幕它们是否是光源。 观察光的色散

1、学生活动:下面让我们来再现一个伟大的实验――分解太阳光!学生利用手电和三棱镜完成光的色散实验。 问题3: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讨论太阳光是否是单一的色光。 2、教师利用“雨后彩虹”的例子,略加解释色散现象。 观察色光的混合 1、观看放大的手机和电视机屏幕,引出光的三原色,介绍色光的混合。 问题4:有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从白光中得到一种色光? 问题5(试一试):太阳光通过红色(蓝色或绿色)玻璃纸照到白纸上,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2、介绍滤色镜的作用 三、拓展延伸 物体的颜色 1、问题6:既然说到了玻璃纸这类透明物体,那么我们现在来讨论下这些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2、问题7:那么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谁来决定呢?(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并让学生回忆刚才的实验进而验证结论。 四、自主探究 活动3学生讨论结束后利用玻璃纸观看不同颜色的小兔子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五、自主学习 展示电筒点燃火柴。 光具有能量――光能 六、课堂小结、随堂反馈 七、作业布置

光的色彩颜色教案

§3.1 光的色彩颜色(一) 教学目标: ⑴知道什么是光源,光源的分类。 ⑵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多种色光混合而成。 ⑶通过实验了解光的三原色,色光的混合。 教学重点:光源的理解,色散实验,理解白光是复色光。 教学难点:色光的混合实验 教具准备:三棱镜、光屏、光色散与合成演示仪、手电筒、红、绿、蓝色玻璃、白纸若干、多媒体设备 教案实施过程: (一)预习作业的展示与交流: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光源。在月亮、太阳、课桌、点燃的蜡烛当中,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源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类。在太阳、闪电、舞台上的灯光、激光束、发光的水母、蜡烛光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人造光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见过光的色散现象吗?自己做做看: ①找一个三棱镜,对着太阳光,看一看,太阳光经三棱镜后会变成什么? ②含一口水,对着太阳,喷出雾状,看一看,会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现象叫光的____ ___,由此可见太阳光是由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 所组成。最早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的是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 4、色光的混合: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_______光,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______光,绿色玻璃纸只能通过_______光。光的三原色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巩固重点、突破难点 1.光源 通过看几张图片,了解下什么是光源,什么不是光源,从而了解光源的定义。 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太阳、闪电、萤火虫发出的光、含磷矿物发出的光,这些是自然光源; 篝火、火把、点燃的油灯和蜡烛,发光的电灯,这些是人造光源. 2.光的色散实验 让一束手电筒光通过三棱镜,观察置于三棱镜后的光屏,有什么现象? 太阳光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就是光的色散实验。此实验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首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3.色光的混合 ①得到单色光 让手电筒光分别通过红色,蓝色,绿色玻璃纸时,会看到什么现象? 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红光,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蓝光,绿色玻璃纸只能通过绿光。 这三种单色光就是光的三原色。 ②色光的混合 将红光,蓝光,绿光中任意两种色光照射到白纸上,相互重叠的区域是什么颜色?三种色光一起照射到白纸上呢?

色彩基础课程标准

色彩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色彩基础 课程编号:JSJ23 适用专业:计算机广告 学时:152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 是计算机广告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培养学生巩固扎实的造型能力,熟练掌握视觉语言规律和视觉造型修养,集观察感受、分析思考和动手为一体的一门重要实践性课程。 水粉画由于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等特点,在课堂写生时为大多数学生采用。静物画则是受众人喜爱的绘画题材之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基础色彩理论,自然光色变化规律,掌握正确的色彩观察、表现方法,熟悉水粉画的性能,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色彩认识、表达能力。通过教师讲授有关知识、绘画技法并通过学生的绘画实践使学生在掌握色彩的一般规律和技法的同时提高绘画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增强审美情趣和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 二、设计思路 根据设计专业的需要,训练专业色彩的思维方法和色彩整体关系的处理能力,以阶段性的课题训练为手段,重点放

在追求体验色彩组合关系的美感训练上,以达到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色彩知识、正确的色彩思维方法、基本的色彩表现技能,提高色彩的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的综合性目的,为后续专业学习奠定系统学习与认识的基础。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理解相关的色彩现象及原理,掌握色彩在运用中的一些相关规律及技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的色彩理论 和观点,使学生熟悉艺术设计的要素与技法,培养感知和创新能力。从而为今后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及实作基础。 本课程应该结合色彩理论知识、分阶段、针对性的进行色彩配色练习、色彩写生练习、色彩构成练习、色彩归纳及色彩设计练习,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逐渐认识、掌握色彩,并逐渐熟练运用色彩作为设计工具。其课程特点和教学基本要求如下: 加强色彩的基础训练,要求学生在这一阶段掌握色彩基本理论知识,色光变化的基本规律,了解水粉画课堂写生的基础方法和步骤。要求运用水粉的基本技法,结合以前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造型知识,有意识的表现对象。逐渐转向色彩表现的探索及其运用上,通过对繁杂对象的表现和更为熟练地运用丰富的表现技法,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色彩修养及艺术素养。 了解色彩构成的含义、历史以及和艺术设计之间的联系。掌握色彩构成的构成要素。从理性的角度和色彩美学、色彩心理学的高度为各种专业的艺术设计提供色彩设计的 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熟练掌握和学习色彩中的不同种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