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农业和农村经

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桂政办发[2016]164号

【发布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

【发布日期】2016.12.27

【实施日期】2016.12.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

(桂政办发〔2016〕164号)

各市、县人民政

1 / 1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桂政阅〔2016〕40号研究2016年广西“壮族三月三” 系列活动有关问题的纪要 (2016年3月29日) 2016年3月25日下午,自治区副主席黄世勇在南宁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2016年广西“壮族三月三”活动有关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吴建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民委、新闻出版广电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听取了自治区民委等部门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研究部署了下一步工作。 会议认为,“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壮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文化习俗,不仅是广西壮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汉、瑶、苗、侗等世居民族重要的传统习俗节日,是全区人民共同的节日。在党的民族政策照耀下,“壮族三月三”从2014年起由过去的民间节日上升为广西的法定节日。节庆活动品牌效应逐渐显现,知名度越来越高,已成为传承和弘扬我区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加强我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载体,成为展示我区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的重要平台,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广西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会议强调,今年“壮族三月三”活动已进入倒计时,各项准备工作到了最关键的阶段。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分工协作、全力以赴,精心组织好各项系列活动,充分挖掘、传承和弘扬我区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力争把“壮族三月三”打造成广西民族文化节庆品牌。 会议经过研究,议定以下事项: 一、突出主题。今年全区“壮族三月三”活动要紧紧围绕“弘扬民族文化,展示八桂风采”的活动主题来开展。活动既要做到丰富多彩、推陈出新,更要突出主题,不离宗旨。通过开展活动不断挖掘民族文化的灵魂,特别是壮族文化的精髓。节庆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要突出民族性、区域性、群众性,充分展示广西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进步和民族共同繁荣的精神,展示广西独有的民族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 二、精心谋划。要在丰富活动内容和创新活动形式上下功夫,活动既要有思想内涵,也要有形式载体。各市各相关部门要在活动安排、活动宣传、活动保障等方面下功夫,要拿出最强的力量、最高的水平,认真组织,精心谋划,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办出效果,确保各项活动创新出彩。尤其是有接待台湾同胞任务的相关市县和部门要细化方案,认真考虑每一个细节,做好衔接工作。 三、加强统筹。“壮族三月三”是全区性的活动,点多面广,时间跨度长,要树立全区“一盘棋”的思想。既要加强区直部门之间的横向统筹,又要加强区、市、县到乡的纵向统筹。自治区民— 2 —

(已整理)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行政管理专科专业 毕业作业 题目: 专业: 分校: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完成日期: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作业指导卡

写作提纲第一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二)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三)现行土地政策阻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四)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五)农村人才缺乏一定程度制约经济发展 第二部分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自身功能(三)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四)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五)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六)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

论文摘要 在当今社会,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首先就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近年来,我市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底子薄、负担重等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形势仍然严峻,任务艰巨。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仍是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对策作粗浅探讨。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宏伟目标存在问题对策

目录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1) (二)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1) (三)现行土地政策阻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 (四)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1) (五)农村人才缺乏一定程度制约经济发展 (1) 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2)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 (2) (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自身功能 (3) (三)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6)

202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9个1”目标任务工作总结

202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9个1”目标任务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和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总体思路,我乡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实现农业产业发展、农产 品品牌建设、农民收入增加、农村改革等有新成效,扎实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 步发展,促进XX乡村振兴。现将我乡202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9个1工作开展情 况总结如下: 一、9个1目标完成情况: 1.一条精品产业带:围绕竹海渔乡农旅融合旅游环线建设,依托XX至城厢快速通道建设和雅康高速公路沿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步、百家村发展李子产业,打造十 里李花,目前已完成丁糖李种植320亩,年内还将发展丁糖李500余亩。大河、互助、团结、XX村大力发展茶叶,建设高山有机观光茶园。 2.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 富裕的总体要求,依托团结村打造美丽渔村,2020年5月我乡团结村成功入选四川省 美丽渔村第一批名单,以美丽渔村创建为契机,建设大河、XX、团结村农旅融合休闲 观光示范园。 3.一批主体:新培育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功引进农旅融合发展企业四 川林源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团结村、大河村、互助村 和黍子村各1家,发展劳动村农村电商1家,成立XX农贸综合服务中心1个。 4.一批品牌:大力培育川牛膝农产品品牌,我乡川牛膝代表天全成功参加2020第十六届中国(长沙)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支持汇美农业和润兆渔业两家农产品加工企业 获得产品质量新认证,润兆渔业产品获最喜爱农产品奖。 5.一项突破:依托百家林源缘公司大力发展丁糖李产业连片集中发展,实施标准 化建设。已建XX鲜叶茶叶交易中心1个。 6.一套体系:围绕高山有机茶、笋用竹,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对 茶叶、蔬菜实施检测,正在建农业生产服务中心一个,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质 量安全监管。 7.一项创新:积极探索盘活农村资源培育农民增收新产业,目前团结正积极探索 开展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发展产业,健全了农业产业化管理体系。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政府领导工作分工调整的通知(2018)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政府领导工作分工调整的通知 (2018) 【法规类别】人事管理 【发文字号】桂政发[2018]36号 【发布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 【发布日期】2018.08.04 【实施日期】2018.08.0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政府领导工作分工调整的通知 (桂政发〔2018〕36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变动情况,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党组(扩大)会议研究,决定对政府领导工作分工进行调整。现将调整后的政府领导工作分工通知如下:陈武同志 领导自治区人民政府全面工作,负责机构编制、财政、审计工作。 主管自治区国防动员委员会、编委、财政厅、审计厅。 秦如培同志 负责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工作,负责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监管、

政府法制、政务服务和政务公开、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工作。协助负责机构编制、财政、审计工作。 分管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物价局、能源局)、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编办、国资委、北部湾办、统计局、法制办、发展研究中心、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务员局、糖业发展办、政管办、政府督查室、新闻办,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北京、广州办事处。 分管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宏桂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联系自治区档案局、保密局。 联系和协调财政部广西专员办、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局、广西调查总队、广西储备局等有关工作。 严植婵同志 负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

农村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

农村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学院食品科学学院 专业农业推广食品加工与安全 年级2013级 学号122013324040115 姓名冯璐 成绩 年月日

浅谈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冯璐 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目前存在的城乡差别问题,城乡差别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走向富裕的问题。本文从农民信息技术落后、农业产业化不足和农民增收途径少三个方面来分析解决这些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三农;农民;增加收入。 Discuss how 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Feng Lu Abstract: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s the core of the farmer problem, the essence of the issue of farmer is the problems of urban and rural difference,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the key to increase the income of farmers, farmers richer. Starting from the farmers lack of backwar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way less three aspects to analyze solve these factors that affect farmers' income.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Key words: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Farmers; Increase your income. 1.概述 三农,是指农村、农业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目前存在的城乡差别问题,城乡差别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走向富裕的问题。影响农民增加收入的因素很多,而且有些因素又沉积已久,并涉及到许多问题。解决“农民问题”就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提高农民收入。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介绍

铜仁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武陵山区,东邻湖南怀化市、湘西州,北接重庆黔江区,素有“黔东门户”之称,是云贵高原连接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枢纽中心。全市辖8县2区,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27万。境内居住着汉、苗、侗、土家、仡佬、回、布依、蒙古等30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45%。近年来,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和武陵山扶贫规划精神,紧紧围绕“拼抢争快、提速增效、更好更快”的经济工作总基调,认真实施“两区一走廊”和“四化同步、一业振兴”发展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5个100工程”为抓手,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调整农业结构为主线,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认真落实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转型加快、质量提升、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2013年,全市实现一产增加值135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397元,同比增长15.5%,增速从2012年全省第六位上升到2013年的第三位。2014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91.49亿元,增加值54.09亿元,按可比价(下同)同比增长7.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5元,同比

增长17.8%。 二、主要措施 (一)领导高度重视,形成工作合力。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市委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协调会议制度和涉农部门工作机制,明确办事机构,分解落实促进农民增收的十大措施。2013年,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全市现代农业提升年”,明确提出2014年全市现代农业要实现“五个新突破”、“九个显著提升”和“三个新进展”。今年以来,我市成功争取了全国扶贫办主任座谈会议、全国(农业部)农民负担监管和一事一议培训会、全省水稻绿色防控工作现场会等重要会议在我市召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了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了全市茶产业发展大会、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场观摩会。此外,以市政府名义先后召开了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大会、全市生态畜牧业发展大会、全市菜篮子工程暨农产品电子商务会议、全市农业园区推进会议等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铜党发〔2014〕1号)文件,之后市政府又先后出台了2014年“三个万元”工程实施意见、生态茶产业发展意见、蔬菜产业发展意见、食用菌产业发展意见、生态畜牧业发展意见等多个推进产业发展的文件,市财政预算安排3000万元农业产业化专项

哈尔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分析与建议

哈尔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分析与建议 改革开放三十年里,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经济也不例外。文章在分析哈尔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基础上,通过与其他省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横向对比和经验借鉴,提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意见。 标签:哈尔滨市;农业;农村;发展问题 1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哈尔滨是农业大市,也是大农村二元结构特征鲜明的城市。据统计,2010年,全市幅员面积5.3万平方公里,辖8区10县(市)、184个乡镇、1883个行政村,农业人口516.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2%。哈尔滨农业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综合生产能力较强,不仅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同时也是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省四分之一,而且肉类、禽蛋产量和第一产业增加值也是保持在全省三分之一强的水平。 1.1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1.1.1 全市经济总量增长较快。2010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5.0亿元,比上年增长7.1%,是“十一五”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其中,农业产值366.6亿元,增长7.9%;牧业产值364.2亿元,增长6.5%;林业、渔业和服务业产值为23.0亿元、15.7亿元和15.5亿元,分别增长4.6%、4.8%和6.3%。 1.1.2 粮食生产能力快速提升。从“十一五”时期的情况看,我市粮食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连续三年突破100亿公斤,2010年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25.9亿公斤,比2005年增长35.4%。 1.1.3 畜牧业生产增势加快。全市大牲畜、生猪、家禽存栏分别达到203.4万头、397.7万头、5914.1万只,同比分别增长4.1%、7.7%、6.2%,分别高于“十一五”。肉类、禽蛋和奶类产量分别达到75.0万吨、34.5万吨、143.1万吨,奶类低于“十一五”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 1.1.4 县域经济贡献率提高。我市10县(市)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4.7亿元,10县(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达到 2.9%,比“十五”末期提高0.7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3%,比“十五”末期提高4.6个百分点。 1.1.5 农民人均收入增加较快。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0年达到8020元,同比增长18.4%,增幅高于“十一五”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

乡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学习贯彻“十七大”及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结合伯西热克乡的实际,制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及奋斗目标。 一、农业农村经济的总体奋斗目标 以党的“十七大”及国务院32号文件提出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为奋斗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立足实际,紧紧围绕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做大做强本地优势特色产业,以“优粮棉、扩果蔬、增畜禽、抓市场、”的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思路为指导思想,优化种植业结构,做大做强以石榴、葡萄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实施好“两大一小一特”畜牧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家禽特色养殖,二、三产业和劳务输出。在“十一五”期间农业农村经济以前两年打基础,后三年大发展。到“十二五”期间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基本实现农业区域布局合理,规模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在产业结构布局上,实现人均1亩万元田,1亩“三高田”,3亩园(其中:2亩精品石榴园,1亩精品葡萄园),人均10头(只)牲畜,户均300只家禽,户均1至2个劳动力外出务工,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到“十一五”末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十二五”末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十三五”末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0元为奋斗目标。 二、具体工作措施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深化改革为主调,在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上下功夫,在推进协调发展、整体提高上见实效。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优化调整好种植业结构,实现多元化增收。 种植业上在确保人均一亩口粮田面积的基础上,加大多熟制种植力度,选择水肥条件好,农民积极性高的的村集中连片种植,努力实施“五个二”工程,即按照,小麦套播玉米,小麦成熟收割后套种洋芋2000亩;小麦套种瓜类作物2000亩;石榴套种花生2000亩;石榴套种豆类2000亩;石榴套种彩色辣椒2000亩等“多熟制”种植模式,并保证面积逐年增加;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大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的决定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的决定 桂发【2012】9号 当前,我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进入了攻坚阶段。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纪律在全区开展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采取治本之策,标本兼治,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地排查整治相关行业和企业,切实防范环境风险、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加快调结构、转方式,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从根本上杜绝类似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确保我区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确保全面实现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迅速全面地开展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彻底查找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 1.各地各相关部门和企业要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开展地毯式的大排查。要密切配合,统一部署、统一组织、统一行动,做到全方位、全覆盖,纵到底、横到边,及时查找和发现各地各企业存在的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各市、县(市、区)监管部门和企业要定期对外公布排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逐一建立档案和数据库,按照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的要求限期整改,对重大隐患由自治区挂牌督办整改,对逾期仍未达到整改要求的依法责令关停,坚决把污染和事故隐患

消灭在萌芽状态。 2.开展有色金属企业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排查全区铅、锌、锡、砷、铬、汞、铜、镍、稀有金属采选与冶炼、再生资源回收与加工等重金属污染物产生企业,掌握重金属企业整体污染范围、程度、途径以及生产工艺环节、产污工序、污染物种类数量和排放、污染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处臵和转移以及重点区域的污染情况,检查企业的相关审批手续、环保和安全设施“三同时”、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重大危险源监控责任制等落实情况。 3.开展电解锰、电镀等其他涉重金属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排查电解锰、制革、电镀、铅蓄电池、铁合金等涉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企业厂区雨污分流设施,污染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原料堆存情况,废水、废渣中重金属类别、数量、污染程度,渣场防渗漏,渗滤液收集处理,废气收集处理,危险废物储存处臵,检查企业的相关审批手续,落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应急设备设施配套情况。 4.开展煤矿及非煤矿山安全隐患排查。煤矿重点排查井工矿井水害防治,特别是采空区、相邻矿井及废弃老空(窿)积水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矿井“一通三防”管理,特别是瓦斯防治工作“十条禁令”和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工作“十项要求”落实情况;非煤矿重点排查露天矿山不分台阶开采、爆破安全距离不足、排土场和赤泥库堆排不规范等隐患;尾矿库下游危险区域居民、安全超高与干滩长度及监测设施等达不到设计或规程要求、排洪溢流系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文/邓 辉 由于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分散化经营造成土地上效益的低下,满足不了农村中青年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因而采取进城务工的方式来满足自身需求,带来了农村青壮劳动力的流失,农村科技推广缺乏能接受教育的对象,农业生产只好维持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无需接受技术学校的职业教育就能有效进行,农民子女缺乏学习的利益驱动,造成农民素质偏低,只好在现有土地上维持原来的生产方式,而土地上的收益又满足不了对未来养老的预期,不顾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多生孩子进城务工是唯一选择,使得农村经济发展陷入一个怪圈。针对上述农村经济发展的怪圈,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必须理清思路,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1.有效整合土地资源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土地成为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这也是我国一直强调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保持不变的缘由,实行这一国策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保持国家的稳定。反过来思索,只要能够利用土地获得收益,切实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就应该是达到了国家实行这一国策的最终目的。但是农民在土地上的收益获得不一定非要靠自己的劳动力投入去对所拥有的土地进行农业生产,进行土地资源整合,交给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或有资本可以投入的人来进行经营,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也可确保土地上的收益成为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来源,并不断提高土地上的收益。 1.1农村土地资源整合的途径 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其具体形式有:一是转包,指原承包人将所承包的部分或全部土地的经营权,在一定期限内、以一定的条件转给其它农户、单位或个人。这主要是农户之间相互协商,自发流转;二是转让,指承包人将所承包的部分或全部土地及相应的权利义务关系一并转给其它农户、单位或个人;三是互换,指承包人为方便管理或根据种养需要,将承包的部分或全部土地与其他承包人所承包的土地或与集体机动地进行互换;四是租赁,指承包人将其承包土地经营权单独或随同地上附着物租赁给其他农户、单位或个人使用,并收取一定的租金;五是拍卖,指集体将未发包的荒山、荒滩、荒水、荒坡等“四荒”资源或统一开发形成的农业经营项目,以竞标方式卖断经营权;六是托管,指承包人将其承包的土地在一定时间内委托其他农户或社会化服务组织代为经营管理。 1.2农村土地资源整合的原则 在土地资源整合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原则:一是土地所有权不变,土地资源的整合,不能改变土地所有权关系;二是自愿出让,土地资源的整合必须建立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取得农民的理解和支持;三是确保土地收益递,农民自愿出让土地后的整体收益,一定要比自己在土地上时经营收益高,而且要逐年增加;四是依法出让土地使用权,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进行土地资源整合;五是公平、公开、公正,集体土地的发包、出租,必须进行公开招标,采用公示制度,防止暗箱操作、私下交易行为的发生。 2.全面改造传统农业 科技进步将为农业生产带来新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一是共享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全面改善传统农业在时空条件上的弱势;二是现代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运用,将空前拓展农业的劳动对象和生产领域。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创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2.1必须构建运用高新技术的利益激励机制 在农业生产中是否采用高新技术,取决于使用高新技术获得的收益是否大于支付的费用。如果大于,他便具有采用高新技术的动力,反之,则缺乏动力。由于农户经营规模超小型化,生产具有很强的自给、半自给性,加之无论是自主研究还是引进开发高新技术,所花的费用都较高,大多数农户对高新技术的需求通常是不足的。因此在有效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基础上,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单个家庭使用高新技术的动力不足问题。 2.2逐步完善高新技术的市场转让机制 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商品化、产业化,最终归缩在市场。由于高新技术的技术属性不同,其市场效能和产业化程度也存在高低差别。对于那些市场效能和产业化程度高的高新技术项目,国家应通过明晰产权、对科研单位实行企业化改革和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等办法,促其按照市场机制来进行研发、转让和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