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骨质疏松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其中医药治疗的前景探讨

拟的优势。而科学研 究中医药 , 合理评价其安全性 , 是 中医药发挥其临床治疗优 势的关键 。
关键词 : 骨 质 疏松 骨痿 脾 虚 肾虚 肝虚 血 瘀
人力 和 物 力 研 究 骨 质 疏 松 的病 机 和 治 疗 药 物 。
根 据 骨 质 疏 松 在 临 床 的症 状 , 中 医 可 将 其 归 属
于“ 骨痿” 、 “ 骨痹” 等范畴 。根据 中医对痹证的描述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5 — 1 9
“ 凡肩 痛 、 臂痛、 腰疼、 腿疼 , 或周 身疼 痛 , 总名 日痹
摘
要: 骨 质 疏 松 是 一 种 渐 进 性 的代 谢 性 疾 病 , 中 医认 为肝 脾 ’ 肾的亏 虚 和 血 瘀 均 可 诱 发 骨 质 疏 松 。其
最主要病 因是 肾虚 累及肝脾导致气血不足而血瘀 , 加 上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致使筋脉失养骨枯髓减 而致 骨 痿 。本 文 详 细 地分 析 了 中 医对骨 质 疏松 病 因病 机 的认 识 , 探 索 了中 医药 在 治 疗 骨质 疏松 方 面 面 临的
修 回 日期 : 2 0 1 4 —1 1 - 1 2
-
k
国家 自 然科 学基金委 面上项 目( 8 1 2 7 3 9 9 5 ) : 基 于中药选择性 C a t h e p s i n K活性的抑制剂对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研 究, 负责人 : 张东伟 ; 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委 面上项 目( 8 1 2 7 4 0 4 1 ): 基于对蛋白酪氨酸磷 酸酯酶 1 B的调 节作用的姜黄 素抗糖尿 病的分子机 制研 究 , 负责人 : 高思华 ; 教 育部 和 国家外 专局 高等学校 学科 创新引智计划资助项 目( B 0 7 0 0 7) , 负责人 : 牛建 昭; 北京中 医药大学创新 团队资助项 目( 2 0 1 1 C X T D 一 0 7) , 负责人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认识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认识传统中医学中没有骨质疏松这一病名,根据其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一般将其归入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畴,是指由肾虚、脾虚或血瘀等原因导致的骨枯而髓减,一般表现为骨脆易折、腰背或四肢关节疼痛、畏寒肢冷或抽筋、下肢无力、夜尿频多、足膝酸软、神疲乏力、面色暗黑、牙齿干枯等一系列症状。
1、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认识2.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的认识古代中医文献中虽无骨质疏松症这一病名,但在众多的中医文献中有“骨枯”、“骨痹”、“骨痿”、“骨极”等类似骨质疏松症的记载,并对其病因病机有着详细的描述.关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各医家都有自己的论述,目前大家较为认可的观点是: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肾、脾、肝、血瘀等都有关系,其中肾亏为主,脾虚为辅,肝失疏泄为关键,血瘀是促进因素.古代文献记载的定型定位为与骨质疏松症最为接近的是“骨痿”,并认为“肾虚为本”、“脾胃虚弱”、“肝失疏泄”、“瘀血阻络”是其主要原因;绝经后骨质丢失的病因病机,认为该症病因为肾虚精亏,病位在肾,与脾关系密切,气血不行、痹阻经络为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治疗骨质疏松时可以从肾、脾、淤三个方面去考虑。
2、中医防治骨质疏松原则及用药规律是什么?根据导致骨质疏松的不同病因,中医防治骨质疏松有3条基本原则:补肾为先、健脾益气、活血通络。
补虚药在防治骨质疏松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补阳药以补肾阳为主,补血药以补血养脾为主,补气药以健脾益气为主,活血祛瘀药也是应用较多的一类中药。
骨质疏松属肾阳虚衰时,应用温补肾阳的药物,属肝肾阴虚时,应用滋补肝肾的药物,属气滞血瘀时,应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药物,属气血亏虚时,应用健脾益气养血的药物。
3、中医治疗骨质疏松(1)补肾为本既然肾主骨,肾虚导致骨质疏松,那么,治疗骨质疏松就要补肾。
《内经》中明确提出了“骨痿者补肾以治之”的治疗原则。
肾虚分为四种类型,包括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肾精虚。
肾精乃是骨骼的内在化生之源,肾精亏虚,阴液不足,阳气无以化生,所以阴虚、阳虚、气虚只是骨痿的外在症状表现,归根到底还是肾精亏虚所致,因此补肾益精为其正治,亦是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体现。
从中医角度解读骨质疏松的成因与防治

从中医角度解读骨质疏松的成因与防治在现代社会中,骨质疏松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健康问题。
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骨质疏松带来的骨折风险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对于骨质疏松的认识和防治有着独特的见解。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的形成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肾主骨生髓,肾中精气的盛衰直接影响着骨骼的生长、发育和修复。
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逐渐亏虚。
肾气虚则不能主骨生髓,骨骼失去滋养,从而导致骨质变得疏松。
就如同树木失去了水分和养分的供应,枝干变得脆弱易折。
其次,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虚弱会导致气血化生不足,无法为骨骼提供充足的营养。
骨骼就如同建筑物,需要有足够的材料和能量来维持其坚固。
如果脾胃功能失调,无法将食物中的营养有效转化为气血,骨骼就会因缺乏“建筑材料”而变得脆弱。
再者,肝主筋,藏血。
肝血不足则筋失所养,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和骨骼的稳定性。
同时,肝郁气滞也会影响气血的运行,导致骨骼得不到足够的气血滋养。
另外,血瘀也是导致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因素。
气血运行不畅,瘀滞于内,新血不能濡养骨骼,从而影响骨骼的正常代谢和修复。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防治骨质疏松需要综合调理。
在饮食方面,应注重调养脾肾。
多食用一些具有补肾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黑豆、核桃、山药、芡实等。
这些食物有助于补充肾气,增强脾胃功能,为骨骼提供充足的营养。
同时,要避免食用过多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运动对于防治骨质疏松也非常重要。
中医提倡适度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这些运动不仅可以活动筋骨,还能调节气血运行,增强脏腑功能。
通过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骨骼得到更多的营养供应,增强其韧性和强度。
情志的调节也不容忽视。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的焦虑、抑郁和紧张。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会影响脏腑的功能,进而影响骨骼的健康。
因此,要学会放松心情,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中药调理在防治骨质疏松方面也具有显著的作用。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骨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
根据中医理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与肾虚有关,肾主骨生髓,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肾阴虚、肾阳虚和肾阴阳两虚。
一、肾阴虚型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骨折、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盗汗、手足心热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阴虚是因为肾阴不足,导致骨髓失养,骨质减少,从而出现骨质疏松。
肾阴虚型的治疗应以滋养肾阴为主。
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养阴清热汤等中药进行治疗。
在日常饮食中,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D、钙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乳制品、海鱼、豆制品等,以增加骨密度。
二、肾阳虚型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骨折、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精神疲倦、尿频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阳虚是因为肾阳不足,导致骨髓失养,骨质减少,从而出现骨质疏松。
肾阳虚型的治疗应以温补肾阳为主。
可选用金匮肾气丸、补肾壮骨汤等中药进行治疗。
在日常饮食中,应多摄入温热食物,如姜、葱、羊肉等,以温补肾阳。
三、肾阴阳两虚型肾阴阳两虚型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骨折、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盗汗、手足心热、畏寒肢冷、精神疲倦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阴阳两虚是因为肾阴阳双亏,导致骨髓失养,骨质减少,从而出现骨质疏松。
肾阴阳两虚型的治疗应以滋养肾阴阳为主。
可选用左归丸、养阴阳消骨汤等中药进行治疗。
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均衡摄入营养,增加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肾阴虚、肾阳虚和肾阴阳两虚。
针对不同的辨证分型,中医采用滋养肾阴、温补肾阳、滋养肾阴阳的治疗方法,以达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从而改善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和减缓疾病的发展。
同时,在日常饮食中,也应注意摄入富含维生素D、钙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以增加骨密度。
通过中医辨证分型的治疗,可以为骨质疏松症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认识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认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骼密度减少和骨质变薄而导致骨骼易碎的疾病。
它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女性中更为普遍。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是因为肾气亏虚、肝肾不足、阳虚阴盛等原因导致病理性的骨质变得脆弱和易损。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认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一、肾气亏虚是骨质疏松的根本原因。
肾在中医理论中主司生长发育,骨骼是肾精的主要所在,所以肾气亏虚会导致骨骼的发育不良和骨质疏松。
肾气亏虚还会导致骨髓功能减弱,影响骨质的新陈代谢,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二、肝肾不足也是骨质疏松的常见原因。
肝主疏泄,肾主贮藏,肝肾不足会导致疏泄不畅,容易导致骨髓受损,影响骨髓的生成和营养,使骨骼变得脆弱易损。
三、阳虚阴盛也是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原因。
阳虚阴盛导致寒湿生于骨中,阻碍了骨骼的气血流通,容易造成骨质变薄变弱,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和针灸疗法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骨骼的营养供应,促进骨骼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药物治疗方面,中医常用的药物包括补肾壮骨的药物如肉苁蓉、菟丝子、枸杞子等,补肝肾的药物如地骨皮、红枣、当归等,调和阴阳的药物如熟地、何首乌、莲子心等,可以有效增强骨骼的营养供应,促进骨质的新陈代谢。
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操作技术来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骨骼组织的生长发育,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和针灸疗法外,中医还强调调节饮食习惯,合理搭配食物,增加骨骼所需的营养物质,如钙、镁、锌等微量元素,为骨骼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骨骼的弹性和韧性。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认识主要是从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的角度来看待疾病,通过药物治疗、针灸疗法和调节饮食习惯等手段来治疗骨质疏松,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在未来的研究中,中医将继续深入探讨骨质疏松的病因和治疗,为防治骨质疏松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与治疗进展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与治疗进展一、本文概述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点为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导致骨折。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和治疗有着独特的理论和实践。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近年来中医在骨质疏松症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与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病因方面,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多因肾虚、脾虚、血瘀等多种因素导致。
病机方面,肾主骨生髓,肾虚则骨髓失养,骨骼发育不良;脾主运化,脾虚则水谷精微不能上输以养骨,骨骼失养;血瘀则气血运行不畅,骨骼失于濡养。
因此,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多从补肾、健脾、活血化瘀等角度入手,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环境,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近年来,中医在骨质疏松症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表明,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骨量丢失,降低骨折风险。
本文将对中医在骨质疏松症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推动中医在骨质疏松症防治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认识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骨质疏松症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根据其临床表现,归属于“骨痹”“骨痿”等范畴。
中医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认识,主要涉及到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脾肾两虚、气血不足、感受外邪等多个方面。
先天禀赋不足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个体在出生时就存在的体质差异。
骨质疏松症患者往往由于先天肾气不足,骨髓生化无源,骨骼失养,从而引发骨密度降低和骨结构破坏。
后天失养主要指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情志失调等因素导致的机体功能失调。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脾胃功能受损,气血生化不足,骨骼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支持,进而发生骨质疏松。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辨证论治
引言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密度下降,骨质变薄。
中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有其独特的辨证论治方法。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辨证分析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肾脏功能衰退、脾胃虚弱、肝肾阴虚等因素有关。
根据病情和辨证特点,中医常常会将骨质疏松分为肾虚型、脾胃虚弱型和肝肾阴虚型等不同类型。
肾虚型
肾虚型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四肢无力、头晕耳鸣等症状。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包括补肾壮骨、滋阴补肾等。
常用的药物有肉苁蓉、菟丝子、杜仲等。
脾胃虚弱型
脾胃虚弱型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气短懒
言等症状。
中医治疗该类型骨质疏松的方法包括健脾和胃、益气补
血等。
常用的药物有党参、黄芪、白术等。
肝肾阴虚型
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耳鸣目眩、心烦失
眠等症状。
中医治疗该类型骨质疏松的方法包括滋补肝肾、养阴清
热等。
常用的药物有玄参、知柏地黄丸等。
饮食调理和生活建议
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和生活建议对骨质疏松的
辅助作用。
中医建议增加钙质和维生素D的摄入,如食用绿叶蔬菜、豆制品、海产品等。
此外,适量进行有氧运动、防止过度劳累也是
重要的生活建议。
结论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辨证论治可以根据具体病情和辨证类型进行
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生活建议。
然而,需要注意
的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在治疗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意见。
中医骨病学骨质疏松症

02
维生素D
03
性激素
04
氟化钠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1)作用骨矿化的药物
钙:正常成人每天需钙量为1~1.5g。 据统计,中国人钙摄入量400mg/日。 老人肠道吸收钙能力较差,饮食摄入量常常不足。因此老人饮食外补充钙是预防和治疗骨丢失的方法。 每日钙摄入标准 绝经前妇女 1000mg/天 绝经后妇女 1000-1500mg/天 常年男子 1000mg/天 中老年男子 1000-1500mg/天0102 Nhomakorabea03
04
05
钙剂选择方法
各种钙剂种类
无机钙:碳酸钙、氯化钙、 氧化钙、氢氧化钙 有机酸钙:葡萄酸钙、乳酸钙、 枸橼酸钙、柠檬酸钙 有机钙:巨能钙、钙金、 金乳钙、氨基酸钙(乐力) 无机钙和有机酸钙吸收率4-30%,刺激肠胃,易引起腹泻、便秘、腹胀等不良反应。 有机钙吸收率大于90%,不消耗胃酸,对肠胃无刺激,胃肠道内溶解度高,无毒副作用。
药物治疗(2)抑制骨吸收药物
特异性地作用于破骨细胞,减低它的活力和数量,降低骨的吸收
促进PGE2合成,减少钙离子流出细胞有关。
在应用降钙素的同时应注意补充钙剂。
中枢性止痛作用可能与增加β内啡肽释放以及对下丘脑有直接作用,
其常用的制剂有益钙宁、密钙息。常用的用法为10mg或100IU 肌注 1~2次/周。
三种髋部骨折特点
股骨颈骨折
粗隆下骨折
粗隆间骨折
60-70岁
70-80岁
髋部骨折病人随访资料
2806名髋部骨折病人随访6年 6个月内18%(32例)死亡 6个月后 49%能自己穿衣 15%能独立行走 74%能用拐杖行走 8%能上楼 6%能走1.5里路
亚洲的髋部骨折发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 、脾 、 胃相 关 ; 其病性 属 本 虚标 实 , 本 虚 以肾 ( 气 、阴 、阳) 虚为
主, 涉 及 肝 阴 、脾 气及 气血 之 不足 , 标 实 多为 胃火 、瘀血 、气郁 。 陈晚 娇 等… 认 为 绝 经后 骨 质 疏 松症 的 病 机 主要 与肾 精 亏 虚 、脾 胃虚 弱 、肝 血 亏 虚 、瘀 血 阻 络 有关 。黄 绍卫 等 [ 1 将 骨 质疏 松症
8 0
中外 医疗 C H I N A F O R E I G N ME D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中医中药
C H l N A F O R E I G N M E D l C A L
匿圃
中药浴 结合 推 拿 治疗 小 儿 痉 挛 型脑 瘫 3 1例 临床 观 察
训练 治 疗有 更好 疗效 。
【 关 键 词 】 中药浴 推 拿 脑 瘫 痉 挛 型 【 中 图分 类 号 l R 7 4 2. 3 【 文 献标 识 码 】 A
【 文章 编号 l 1 6 7 4 —0 7 4 2 ( 2 0 0 9 ) 0 8 ( b ) -0 0 8 1 -0 2
杨 爱 武等 认为 , 老 年性 骨 质疏 松症 的 主要 病 机 是肾 虚 , 并 与 肝 肾 阴虚 、脾 胃虚 弱 、外 邪侵 袭 、瘀血 痰 浊等 因 素关 系密 切 。尹 宏 兵等 认 为 骨 质疏 松症 以本 虚 为主 , 即肝 肾 、脾 胃之虚 , 其 间又
有 不 同程 度 的 标 实夹 杂 , 即 劳逸 、寒 湿 、血 瘀 等 , 甚 至 有 一 些是 因标 实而 致 本 虚者 。 阎德 文等 【 l 。 认 为骨 质疏松 症 病 位在 肾 , 但与
中 医 中 药
骨 质 疏 松 症 的 中医 病 因 病 机 研 究
谭 清 武 ( 解放 军 白求恩 国 际和 平医 院干部 病房 三科 河 北石 家庄 0 5 0 0 8 2 )
【 摘 要 l骨质疏松 症( 0 s t e 0 p o r o s i s ,o P ) 是 一种 以骨量 减少 、骨微 结构破 坏 , 导致 骨脆 性增加 ,容 易发生 骨折 为特 征 的全 身代谢 性骨
对 照组 采用 常规康 复训练 治疗 , 主要 以B o b a t h 法 为主 , 根 据患 儿
具 体情 况 , 配合 使用 1 种 或2 种 以上治 疗 手法 。 每次 3 0 ai r n , 每 日1 次, 3 个 月为 1 个疗 程 。 治疗 组 在 常规治 疗 的基 础上 , 加用 中药 浴 和推 拿 治 疗 。 中药浴 治 疗组 方 : 透骨 草 3 0 g 、伸 筋草 3 0 g 、桑枝 3 0 g 、牛 膝3 0 g 、杜 仲 2 0 g 、狗脊 3 0 g 、桑寄 生 2 0 g 、木 瓜 3 0 g 、乌药 2 0 g 、 丹参 3 0 g 、鸡血 藤 3 0 g 、苏 木 3 0 g 、当归 2 0 g 、白芍 3 0 g 、葛根 3 0 g 、 川芎 1 5 g 、桂 枝 1 5 g 、全 虫 6 g、蜈 蚣 4条 、生 甘草 1 0 g 。将 上药 加 凉水 5 0 0 0 mL , 浸泡 3 0 mi n以上 , 然 后用武 火煎 煮 , 煮沸后 文火 至少 3 0 mi n 。 取其药 液倒入木浴 盆 中酌加 温水 置水 温3 5 ~4 0  ̄ C, 治疗 师先将
南中 医学 院学报 , 1 9 9 6 , 1 6 ( 4 ) : 7 ~9 .
[ 2 】 王 玲玲 , 刘 跃光 , 李祥炜。 绝 经后 骨 质丢 失病 因病 机的 中 医学
为本, 以瘀 为标 , 虚 为 肾 、脾 胃等脏 腑 之 虚 , 瘀 乃 气血 紊乱 脉 络 瘀
分析[ J ] . 南京 中医药大学学报 , 1 9 9 9 , 1 5 ( 6 ) : 3 2 4 ~3 2 5 .
肾虚 , 脾 肾两 虚 又导 致 血瘀 ; 相反, 血 瘀 形 成后 又 会 阻碍 气血 的运 行, 加 重 肾虚 与 脾虚 。朱运 平 …认为 肾虚是 骨 质 疏松 症 的 主要 病 机, 脾 虚 是 骨 质疏 松 症 的 重要 病 机 , 痰 瘀 阻 脉 是 骨 质疏 松 症的 促
进 因素 。
松 症 的记 载 , 并 对其 病 因病 机 有着 详 细 的描 述 。 如 《 灵枢 ・ 经脉 篇》云: “ 足少 阴 气绝 则骨 枯 。 ”《 素问 ・ 长 刺节 论 云 : “ 病在 骨 , 骨 重 不举 , 骨髓酸痛, 寒 气至 , 名 日骨 痹 。 ”《 素问 ・ 痿论 篇 》 云 :
肾 亏有 关 , 也 与 脾 虚 关 系密 切 , 肾虚 脾 亏 是原 发 性 骨 质疏 松 症 发 病 的 基 本 病 理 因 素 。 王玲 玲 分 析 了 绝 经 后骨 质丢 失 的 病 因 病
是 以 肾虚 为 本 , 涉 及 多脏 腑 、多病 因共 同 导 致 的疾 病 。 参 考 文 献
脑性瘫痪 ( c e r e b r a [ p a l s y, C P ) , 简称脑瘫 , 是 指小儿 在出生前 至 出 生后1 个 月内 因各种 原 因所 致的 一种 非进行 性 脑损伤综 合征 , 主要 表 现 为 中枢 性 运动 障 碍和 姿 势 异 常 , 伴 有 智力 、语 言 、视 觉 、听觉 、 认 知等 多种 障碍 。我 国发病 率 0 . 1 8 %~0 . 4 % t , 其 中痉挛 型 脑瘫 占 6 0 %~7 0 %, 是儿科 较常 见的神经 系统疾病 , 也是导致 小儿残 疾的主 要
病。 骨质疏松 症是老年人 的一 种常见病 , 随 着人 类寿命的延长 , 社会老龄 化进程 的加快 , 骨质疏松症 的发生卒呈逐渐 上升趋 势 , 已严重危
害着老 年人 的 身体 健康 。
【 关 键词 】 骨质疏松 中医 学 病 因病机 【 中图 分 类号 】R 2 5 9 【 文 献标 识码 】A
2 现 代 中医对 骨质 疏松 症病 因病 机 的研 究
近 年来 , 许 多 中医学 者在 整理 古 代 中医文献 , 继 承前 人 经验 的 基 础上 对 骨 质疏 松症 的 病 因病 机进 行 _ 『 深入 的 探讨 和 研 究 , 肾 虚 与 骨 质 疏松 症 的 关 系 得 到 了 中 医学 界 的 广 泛 认 同 。 由于 受 中 医 不 同学 术流 派 的影 响 以及 个 人 经验 的 不 同 , 对 骨 质 疏松 症 的病 因 病 机 的认 识 也不 尽 相 同。谢 林…等认 为骨 质疏松 症 的发 生 不仅 与
【 文章 编号 j 1 6 7 4 —0 7 4 2 ( 2 0 0 9 ) 0 8 ( b ) 一 0 0 8 0 — 0 2
近 年来 , 中医 药防 治骨 质疏 松症 的研 究 备受 重视 , 取得 了较大 进展 。在 中医 药 防治 骨 质疏 松症 的 研 究 中 , 病 因病 机研 究 是复科 河南南阳
4 7 4 5 0 0 )
【 摘要l目的 观察中药浴结合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效果 。方法 6 2 例痉挛型脑瘫惠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3 1 例) 和对照组( 3 1 倒) 。 2 组均采 用康 复 训练 治疗 , 治疗组 加 用中 药浴和推 拿 治 疗, 均治 疗3 个 月。 分别采 )  ̄ M i l a n i 运 动发 育评价表 和V o j t a 姿 势反射 评 估精细 动 作 和反 射功 能情 况 , 同时应 用改 良A s h w o r t h 法进 行 肌张 力评 定 。 结 果 治 疗组 有效率 为8 3 . 8 7 % , 对 照组有 效率 为5 4 . 8 4 % , 治疗蛆 疗效 显 著优 于对 照组( 尸 <0 . 0 5 ) , 治疗 后组 间肌 张 力比较 差 异具 有显 著性 ( 尸 <0 . 0 5 ) 。 结 论 中 药浴 结合 推 拿治 疗痉 挛型脑瘫 较 单一康 复
“ 肾 主 身 之 骨髓 … … 肾 气热 , 则腰脊不举 , 骨枯 而髓 减 , 发 为 骨 痿。 ”又 云 : “ 肾者 水脏 也 , 今 水不 胜 火 , 0 骨枯 而 髓 虚 , 故足 不 任 身, 发为 骨痿 。 ”《 千金 要方 ・ 骨 极》 云 : “ 骨 极者 , 主 肾也 , 肾应骨 , 骨与 肾 合 … …若 肾病 则骨 极 , 牙 齿 苦痛 , 手足 疼 , 不能 久立 , 屈 伸 不利 , 身痹 脑髓 酸 , 以 冬 壬癸 日中邪 伤 风 为 肾风 , 风历骨 , 故 日骨
血 阻 络所 致 。陈 丽琛 等 【 】 3 ] 认为 骨 络 失 养是 骨 质 疏 松症 的主 要病 机, 导 致 骨 络 失 养 的 根 本 原 因 有 肾 精 不 足 、 骨 络 空 虚 及 骨 络瘀
痹。 3 结语 病 因病 机研 究是 中 医 药防 治骨 质疏 松 症 研 究 的重 要 基 础 内 容, 历 代 医家 对 其 病 因病 机 研 究 多从 肾虚 论 述 , 肾虚 与 骨 质疏 松 症 的关 系得 到 了 中医 学界 的 广泛 认 同 。除 肾 以外 , 脾 胃 、肝 等 脏 腑 与 骨 质 疏 松 症 的关 系以 及 瘀 血 、 寒 湿 、痰 浊 等 病 理 因素 在骨 质 疏松 发 病过 程 中 的作 用 已被 部 分 中 医学 者所 认 识 , 骨 质疏 松 症
要 内容 和基 础 。 现将 骨 质疏 松 症 的 中医 病 因病 机研 究进 行综 述 。
滞 。张华 等 …认为 肾虚 、脾 虚 、肝 郁 、肝 虚 、血瘀 相 互 影响 , 促
使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张荣华等…认为原发性 骨质疏松症与肾
虚 、脾 虚 及血 瘀关 系 密切 。罗毅 文 等 认 为骨 质疏松 症 与 肾 、脾
【 1 】 谢林 , 姚共 和 , 郭振 球 . 健脾养 胃法治疗 骨质疏 松症初探[ J 】 . 湖
机, 认 为该症基本病因为肾虚精亏 , 病变在骨, 病位在肾 , 与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