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合集下载

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庄浪县人民医院放射科王明苏仲生神经源性肿瘤的发病率位居椎管内肿瘤的第一位[1]。

其中绝大部分为良性,以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最多见,其次为脊膜瘤,少见的有脂肪瘤,畸胎瘤和表皮样囊肿。

本文收集26例经手术证实的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以探讨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水平,并对其它髓外硬膜下肿瘤作以鉴别诊断。

1资料与方法本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41岁。

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

临床症状为颈部或腰背部疼痛,伴双侧或单侧肩臂部麻木及两侧或一侧下肢肌力减退。

所有病人均经GE OPTIMA 1.5T 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行MRI平扫及Gd-DTPA增强扫描。

扫描方式:平扫采用矢状位SE脉冲序列T1WI TR/TE 360/10.8ms,T2WI TR/TE 2925/102ms;横轴位T1WI TR/TE 580/12ms,T2WI TR/TE ,2800/105ms;冠状位T1WI TR/TE 110/5.4ms;层厚4mm,层距1mm。

增强扫描所用造影剂为钆喷酸葡胺,剂量为0.1mmol/kg体质量。

2 结果神经鞘瘤共19例,均为单发,11例位于髓外硬膜下,5例硬膜内外联合受累,3例位于硬膜外。

其信号特点为长T1长T2者12例,等T1长T2 5例,混合T2 2例;其中6例伴有囊变。

共同特点为病变均呈椭圆形,轮廓清楚,边界光滑,多偏于一侧,脊髓受压变形;有13例肿瘤侧蛛网膜下隙增宽,对侧变窄;有9例可见肿瘤穿过椎间孔向外生长,呈哑铃状。

15例做增强扫描,其中呈环状强化11例,不均匀强化4例。

单发神经纤维瘤7例,有1例伴有神经纤维瘤病;硬膜内外受累2例;其信号特点与神经鞘瘤类似,以长T1、长T2信号改变多见;同时伴有囊变3例;增强扫描6例,呈均匀或环状强化。

3 讨论3.1 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的优势[2],目前被认为是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定位及定性诊断最准确的影像学方法;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好发于中年人,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以胸段常见;大多数病灶位于髓外硬膜下;属良性病变,发生恶变的机率较低。

椎管内神经鞘瘤和脊膜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椎管内神经鞘瘤和脊膜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例2
病例2
脊膜瘤(meningioma)
❖概述
●髓外硬膜内肿瘤,椎管内肿瘤中居第二位。 ●起源于蛛网膜细胞,也可起源于蛛网膜和硬脊膜 的间质成分。 ●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70%以上发生在胸段。 ●最常见于30~40岁,女性略多。 ● 绝大部分为良性肿瘤(WHO I级)。
临床与病理
●多发生在硬膜附近的神经根周围的蛛网膜帽粒细 胞(可解释脊膜瘤多位于侧方)。 ●瘤体小而质地硬,多单发,血供丰富,有完整包 膜、宽基底,与硬脊膜黏连较紧。 ●肿瘤可发生钙化,极少发生出血坏死。 ●主要表现为神经根或脊髓受压引起的症状(与神 经鞘瘤相似)。
病例
病例
诊断与鉴别诊断
❖ 肿瘤定位
鉴别诊断
治疗
❖ 椎管内神经鞘瘤与脊膜瘤为良性肿瘤,包膜完整 ,一般手术效果良好。但到晚期,脊髓长期压迫 变性,有时脊髓功能恢复不明显,故应尽早手术 。
影像学表现
●脊膜瘤呈圆形、椭圆形,边缘光整。 ●CT平扫密度较脊髓略高;T1WI上多呈略低或等 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发生钙化,信号不均匀 。 ●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见“硬膜尾征”。
病例
男性,75 岁,进行性腿部无力,行走困难。胸 段椎管后侧髓外硬膜下肿瘤,宽基底与硬脊膜相连 ,可见脊膜尾征,病理结果为脊膜瘤。
临床与病理
●发自脊神经后根,呈孤立结节状,有完整包膜。 ●肿瘤可发生囊变或小灶性出血,极少发生钙化。 ●部分肿瘤顺延神经根生长,进入椎间孔,骑跨硬 膜内外呈哑铃状。 ●主要表现为神经根或脊髓受压引起的症状;首发 症状多为神经根疼痛。
影像学表现
●神经鞘瘤呈圆形、卵圆形或哑铃形,边缘光整, 境界锐利,多位于椎管后外侧。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参考PPT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参考PPT
游离髓核在T1WI上呈中等至低信号,T2WI呈中等 信号,于供体椎间盘信号基本相似,而血肿、椎 管内肿瘤信号常有一定的差异;②游离髓核的伴随 征像常有供体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变性,相邻椎 体骨质增生及终板变性等;而椎体、椎小关节的骨 质破坏及椎间孔扩大为肿瘤的伴随征象;③增强扫 描,游离髓核环形强化,神经纤维瘤、单发转移 瘤等常均一强化;④游离髓核位于原椎间隙平面后 纵韧带前或后方,亦可离开原椎间隙向上或向下 迁移,但范围不超过10 mm,而椎管内肿瘤可位 于椎管内任意位置,与椎间盘无直接联系或邻近 椎间盘正常。
5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6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7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8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髓内肿瘤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瘤
髓外硬膜内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 脊膜瘤
硬膜外肿瘤 转移瘤 淋巴瘤等
9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10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11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张祯铭
1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一)概述 神经鞘瘤属于椎管内髓外硬膜内肿瘤,发
自脊神经后根,呈结节状,有完整的包膜。 肿瘤内可发生囊变或小灶性出血。约17%的 肿瘤顺延神经根生长,进入椎间孔,骑跨在 硬膜内、外而呈哑铃状。可发生于椎管内任 何节段,以颈胸段最多。
2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二)MRI诊断 1 神经鞘瘤呈圆形、卵圆形或哑铃型,边缘光
整,境界锐利,多位于椎管后外侧 2 T1WI上多呈略低或等低信号,T2WI上呈高
信号,发生囊变者,信号不均匀 3 增强扫描肿瘤有明显强化 4 相应节段可见椎间孔扩张

椎管内神经鞘瘤影像诊断

椎管内神经鞘瘤影像诊断

图a
图b
图c
髓内病变
髓外硬膜下病变
硬膜外病变
. 起源于神经鞘膜的施万细胞 . 起源于脊髓背侧感觉神经根 . 包膜完整,孤立结节,常与神经根相连 . Antoni A型细胞→实性细胞区 . Antoni B型胞→疏松粘液样组织区
发生部位: . 大多数完全位于髓外硬膜下 . 10 -15%经椎间孔形成哑铃状 . 约10%位于硬膜外或髓旁 . 1%位于髓内:起源于伴随脊髓穿通血管的管周神经鞘
. 主要表现为神经根或脊髓受压引起的症状 . 多以神经根的不典型疼痛为首发症状 . 不同程度肢体麻木、无力 . 节段性感觉障碍、排尿排便困难等
. 图a—髓内:脊髓增粗;两侧 蛛网膜下腔受压变窄
. 图b—髓外硬膜下:患侧蛛网 膜下腔变宽呈杯口征,脊髓 受压变细、移位
. 图c—硬膜外:患侧的蛛网膜 下腔变窄,脊髓移位
男,43岁 颈痛 3月余
(C1-2椎管内占位)神经鞘瘤
女 ,46岁 头晕 、 右上 肢麻木1年 加重2天
(颈胸椎肿物)神经鞘瘤
男 ,3 工 岁双下肢 乏力2月
(硬膜外) (胸椎椎管内肿物)神经鞘瘤
. 神经纤维瘤
. 脊膜瘤
. 室管膜瘤(粘液乳头型)
. 与神经鞘瘤合称为神经鞘肿瘤 . 主要由schwan细胞、纤维母细胞、神经纤维组成(网状
. 当患者为女性、胸段、肿瘤形态呈椭圆形、与硬膜面夹 角为钝角、出现脊膜尾征,无坏死囊变时,倾向于脊膜 瘤
. 当肿瘤形态呈哑铃状,出现邻近椎间孔扩大,与硬膜面 夹角为锐角,瘤内有坏死囊变,T2WI信号混杂,出现环 状强化,倾向于神经鞘瘤
女 ,46岁 右颈肩部酸 痛不适伴右 上肢无力 4月余
(颈椎管内肿物)砂粒体型脑膜瘤(WHOⅠ级)

椎管神经鞘瘤的MRI特点及病理表现

椎管神经鞘瘤的MRI特点及病理表现

椎管神经鞘瘤的MRI特点及病理表现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以下简称MRI)检查对椎管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16例有完整磁共振检查病例资料确诊为椎管神经鞘瘤的患者,整理该病例的磁共振特点及病理表现。

结果16例椎管神经鞘瘤的MRI对脊柱神经鞘肿瘤的诊断中,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信号高于脊髓、增强为均匀强化8个肿瘤,病理证实为实质性肿瘤;T1、T2WI整个信号强度与CSF相似、增强为环状强化3个肿瘤,病理为囊性肿瘤;T1、T2信号强度不均匀、增强呈环状和肿块状强化5个肿瘤,病理为囊、实性肿瘤。

结论椎管神经鞘瘤的MRI表现分为3型能客观地反映其病理特征,更有助于与很少囊变、多数表现为与脊髓呈等信号的脊膜瘤鉴别。

MRI对脊柱神经鞘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标签:椎管神经鞘瘤;磁共振技术;诊断神经鞘瘤起源于神经鞘的施万细胞,好发于四肢,也可见于其他少见部位。

当神经鞘瘤发生于脊柱椎管,或表现不典型时,诊断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神经鞘瘤以神经鞘膜细胞成分为主,通常是孤立病灶,不包绕邻近的神经根。

在一般人群中,神经鞘瘤是脊椎内较常见的病灶,占所有脊柱内肿块的16%~30%[1]。

发病部位按发病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颈椎、磁共振影像学及病理表现特点,以进一步认识本病,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本院及武汉同济医院2009年3月~2014年6月经病理证实为椎管神经鞘瘤的16例患者完整磁共振检查资料及病理资料。

男12例,女4例,年龄17~54岁,平均年龄39.5岁。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GE公司的光纤1.5T optima MR360超导MR扫描机检查。

16例均作了常规矢状位T1WI和T2WI、横轴位T1WI、冠状位STIR 压脂扫描。

16例作了Gd-DTPA增强后的矢状、横轴和冠状位T1WI扫描。

2 结果颈段神经鞘瘤6个(图1A、B),胸段7个、腰段2个,骶椎1个。

13个位于髓外硬膜下呈椭圆形或短棒状的肿块(图1C、D、E),3个位于硬膜内外呈哑铃状。

常见椎管内髓外肿瘤mri表现

常见椎管内髓外肿瘤mri表现
出血灶的形态和分布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和良恶性,例如,恶性程度 较高的肿瘤常表现为多灶性出血,而良性肿瘤则可能表现为单灶性出血。
出血灶的大小和数量也是评估肿瘤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大量出血 可导致肿瘤体积迅速增大,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症 状。
肿瘤钙化
肿瘤钙化是椎管内髓外肿瘤的另一种常 见并发症,MRI表现为肿瘤内部出现低 信号影,通常在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
上均呈低信号。
钙化的形态和分布对于鉴别肿瘤的性质 有一定帮助,例如,良性肿瘤的钙化通 常比较均匀,而恶性肿瘤的钙化则可能
不均匀或呈斑点状。
钙化的程度和数量也可以作为评估肿瘤 病情的重要指标,钙化程度越高、数量 越多,通常表示肿瘤的恶性程度越低。
肿瘤囊变
肿瘤囊变是指椎管内髓外肿瘤内部出现囊性病变,MRI表现为肿瘤内部出现低信号影,通常 在T1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低信号。
脊膜瘤
总结词
脊膜瘤在MRI上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信号均匀,增强后明显强 化。
详细描述
脊膜瘤是一种良性肿瘤,起源于脊膜细胞。在MRI上,脊膜瘤通常表现为与脊髓 分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 化。
脂肪瘤
总结词
脂肪瘤在MRI上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信号 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无强化。
详细描述
脂肪瘤是一种良性肿瘤,由成熟的脂肪组织构成。在MRI上 ,脂肪瘤通常表现为与脊髓分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 T1WI呈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低信号,增强后无强化。
02 髓外硬膜外肿瘤
骨肿瘤
总结词
骨肿瘤在MRI上通常表现为低信号强度, 与周围正常骨组织形成明显对比。

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MR诊断

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MR诊断

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MR诊断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也称为神经瘤,是椎管内最常见的肿瘤,占椎管内肿瘤的30%。

神经鞘瘤更是常见。

临床表现:发病年龄20-40岁,根性疼痛为最早症状,表现为肢体无力、感觉减退、麻木、并逐渐出现运动障碍、大小便失禁等。

神经鞘瘤起源于神经鞘膜的雪旺细胞,常与神经根相连,病灶可以发生囊变、坏死及出血,瘤体与神经根相连,呈哑铃状。

神经纤维瘤起源于神经纤维母细胞,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混合存在,以其中一种细胞为主为诊断依据。

MRI影像表现Bernal-Garcia等回顾报道的71例脊髓内神经鞘瘤患者中,位于颈段脊髓的占66%,胸段脊髓的占21.9%,腰段脊髓的占9.3%,所以髓内神经鞘瘤主要见于颈段脊髓。

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呈长T1长T2信号影,大者可以囊变,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实性明显均匀强化,肿瘤可以沿椎管椎间孔生长,形成哑铃状肿物,。

瘤体小时,可见与马尾神经相连,可以压迫脊髓。

鉴别诊断脊髓内神经瘤与神经纤维瘤需要与髓内其他肿瘤鉴别。

(1)室管膜瘤:好发于下部脊髓、圆锥及终丝,位于脊髓中央,肿瘤易出血、囊变、继发脊髓空洞形成。

MRI表现为T2WI上肿瘤周边常见低信号含铁血黄素环,增强肿瘤呈不均匀强化。

而脊髓内神经鞘瘤为非中心性生长,好发于颈髓,病灶较小,与神经根相连,呈哑铃状改变,压迫脊髓,增强后肿瘤呈较明显均匀强化,边缘锐利清晰。

(2)星形细胞瘤:浸润及膨胀性生长,常累及多个脊髓节段甚至脊髓全长,肿瘤边界不清,常囊变和继发脊髓空洞,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呈不规则明显强化,其边界不清楚。

(3)血管母细胞瘤:好发于颈段及胸段脊髓,以20—30岁青壮年多见,肿瘤可以囊性、囊实性及实性为主,典型的表现为囊变区内含有肿瘤附壁结节,位于囊的背侧,增强扫描时附壁结节显著强化,比较均质,境界锐利,有时附壁结节内见血管流空征象。

(4)转移瘤:转移瘤一般有临床肿瘤病史,单发转移瘤时,病灶较小,其内信号不均,周围水肿明显,增强扫描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出现环形强化。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作者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江苏省淮安 市第一人民医院 )*+ 室
形 $& 例 ((&. $,U ),哑铃状 % 例 ($’. ,$U ),结节状 & 例(’. /#U )。 !. ( 与脊髓的关系 病灶境界清晰,与脊髓间分界 清晰 (% 例 (’!. #’U ),( 例 (/. ($U )与脊髓境界欠 清 。 位 于 脊 髓 前 方 ! 例 (&. %/U ), 后 方 $/ 例 (&$. &#U ),侧方 (偏左侧或偏右侧)!! 例 (,(. ##U ), 向侧方椎间孔方向生长 $/ 例 (&$. &#U ),其中 # 例 ($&. #(U )出椎间孔呈椎管内外生长。 !. & 蛛网膜下腔及脊髓改变情况 脊髓受压、推移 (( 例 (%". &’U ), 病灶 同侧 蛛 网膜 下腔 扩 大 ($ 例 (/,. #$U ),病灶对侧蛛网膜下腔不同程度狭窄 $, 例 ((#. ,’U )。 !. , )*+ 信 号 特 点 平 扫 7$G+ 呈 低 信 号 $/ 例 (&$. &#U )、等信号 $( 例 (($. /$U )、等低信号 $$ 例 1 !#. %(U )。7!G+ 呈高信号 (, 例(%,. (/U )、中高信号 或混杂高信号 # 例 ($&. #(U )。其中囊变坏死 / 例 ($/. "/U ),7$G+ 呈更低信号,7!G+ 呈更高信号;伴瘤 体出血 ( 例 (/. (!U ),出血部位 7$G+、7!G+ 都呈高信 号。
S 收稿:!""# 4 "* 4 "* 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鞘瘤的MRI 表现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神经鞘瘤的MRI 表现 合并囊变:信号不均匀
神经鞘瘤的MRI 表现
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囊变处不强 化
神经鞘瘤的MRI 表现
典型的“哑铃征” (T1WI增强 扫描)
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肿瘤的
定位
髓内肿瘤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瘤
髓外硬膜内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 脊膜瘤
椎间孔多数不扩张 硬脊膜尾征
猜猜我是谁 ~
神经鞘瘤与极外性髓核脱出
神经鞘瘤与极外性髓核脱出
?游离髓核在T1WI上呈中等至低信号,T2WI 呈中等信号,于供体椎间盘信号基本相似, 而血肿、椎管内肿瘤信号常有一定的差异;② 游离髓核的伴随征像常有供体椎间隙变窄, 椎间盘变性,相邻椎体骨质增生及终板变性 等;而椎体、椎小关节的骨质破坏及椎间孔扩 大为肿瘤的伴随征象;③增强扫描,游离髓核 环形强化,神经纤维瘤、单发转移瘤等常均 一强化;④游离髓核位于原椎间隙平面后纵韧 带前或后方,亦可离开原椎间隙向上或向下 迁移,但范围不超过10 mm,而椎管内肿瘤 可位于椎管内任意位置,与椎间盘无直接联 系或邻近椎间盘正常。
硬膜外肿瘤
转移瘤 淋巴瘤等
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肿瘤的 定位
硬膜外肿瘤 ——肿瘤的定位
1 、瘤灶呈梭形,笔尖样 2 、肿瘤与脊髓间裂隙样低信号 3 、硬膜外脂肪消失 4 、病侧蛛网膜下腔狭窄,脊髓移位
髓外硬膜内肿瘤 ——肿瘤的定位
1 、肿瘤与脊髓夹角为锐角,脊髓移位 2 、病侧蛛网膜下腔扩大,健侧变窄
脊膜瘤的MRI 表现
平扫
脊膜瘤的MRI 表现
神经鞘瘤、脊膜瘤的MRI 鉴别诊

名称
神经鞘瘤
脊膜瘤
起源 发病位置 好发人群 好发部位
神经鞘的施旺氏细胞
髓外硬膜下 20~40 岁 任何节段,以颈胸段最多,多 位于椎管 后外侧
脊膜上皮蛛网膜细胞
髓外硬膜下 30~70 岁, 女性较多 好发于胸段, L1以下罕见,多 位于椎管 侧方
Hale Waihona Puke 髓内肿瘤——肿瘤的定位1 、脊髓肿胀,呈梭形; 2 、蛛网膜下腔均匀变窄
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脊膜瘤
? 1 脊膜瘤80%以上发生在胸段,呈宽基底依附在硬脊膜 上
? 2 质地较硬,脊髓压迹明显 ? 3 1/3有钙化,T1Wi多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等信
号或低信号 ? 4 瘤体可出现均匀而持久强化,脊膜尾征有助于诊断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 诊 断
张祯 铭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 诊断
?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一)概述 神经鞘瘤属于椎管内 髓外硬膜内肿瘤,
发自脊神经后根,呈结节状,有完整的 包膜。肿瘤内可发生囊变或小灶性出血。 约17%的肿瘤顺延神经根生长,进入椎 间孔,骑跨在硬膜内、外而呈 哑铃状。 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以 颈胸段最 多。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 诊断
?(二)MRI诊断 ?1 神经鞘瘤呈圆形、卵圆形或哑铃型,边
缘光整,境界锐利,多位于椎管后外侧 ?2 T1WI上多呈略低或等低信号,T2WI上
呈高信号,发生囊变者,信号不均匀 ?3 增强扫描肿瘤有明显强化 ?4 相应节段可见椎间孔扩张
神经鞘瘤的MRI 表现 T1WI 、T2WI
肿块形态及平扫信号
长椭圆形、边缘光整, T1WI呈 等低或略低信号, T2WI呈高信 号,常见 囊变和坏死
圆形、卵圆形或扁平状,信号 较均匀,T1WI 呈等或低信号,
T2WI呈等或低信号,常见 钙化
增强扫描
椎间孔侵犯 特殊征象
不均匀 明显强化(边缘环状强 化) 椎间孔常扩张
哑铃征
明显强化( 均匀强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