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4 面神经神经鞘瘤影像诊断
[深度学习]面神经鞘瘤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影像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深度学习]面神经鞘瘤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影像鉴别诊断(建议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34f2566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1.png)
[深度学习]面神经鞘瘤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影像鉴别诊断(建议收藏)~~~面神经鞘瘤1【概述】面神经鞘瘤(facial nerve Schwannoma)为最常见的面神经肿瘤类型,约占面神经肿瘤的64.3%,与面神经纤维瘤的发病比例约为10:1。
肿瘤多发生在颞骨内,约占90%,颞骨外腮腺区较少发生。
多数学者统计在颞骨内以鼓室段为好发部位,其次为膝状神经节窝和乳突段。
患者为单侧发病,无明显侧别差异。
2【病理】面神经鞘瘤起源于面神经鞘膜的施万(Schwann)细胞,病理上分为两种类型:束状型(Antoni A)为双极梭形细胞排列成束状、螺旋状和栅栏状;网状型(Antoni B)结构疏松成网状,细胞少。
面神经鞘瘤几乎均为Antoni A和Antoni B的混合类型,只不过以其中一种类型为主而已。
大体上肿瘤质软而光滑,有完整包膜,切面呈淡红色、黄色或灰白色,少数有坏死。
镜下肿瘤由结缔组织和施万细胞组成,不含正常的神经细胞。
细胞间的纤维细而长,平行排列呈束状、轮环状或栅栏状。
3【临床表现】与肿瘤大小、所在部位及累及范围有关,早期肿瘤或肿块较小时,可没有面神经麻痹或间歇性面肌痉挛。
典型表现为渐进性面瘫,常伴面肌抽搐。
发生于鼓室段肿瘤传导性聋可先于面神经麻痹;内听道肿瘤可先有感音神经性聋,继而产生面神经痉挛、麻痹;发生于面神经膝状神经窝的肿瘤出现面瘫则较早。
其他临床表现包括眩晕、耳鸣、耳面部疼痛(合并感染)和扪及耳下肿块(累及或发生于腮腺的肿瘤)。
面神经鞘瘤为良性肿瘤,预后良好。
早期肿瘤较小时,可在不损伤面神经的情况下完整切除肿瘤,较大肿瘤切除后需要修复面神经。
扫码查看面神经管重建技巧1分钟快速完成面神经管三维重建技巧4【影像学表现】肿瘤常涉及面神经多个节段,以涉及鼓室段、乳突段多见,形态大多为不规则状或分叶状,肿瘤较小时可为结节状或类圆形,边界清。
1.CT表现颞骨内膨胀性占位改变,与脑实质相比肿块密度中等,大多数不均匀,可伴有大小不一的低密度囊变区:乳突段面神经鞘瘤表现为面神经管周围乳突气房间隔破坏,气房融合呈破坏腔,腔内充满软组织肿块影,肿瘤进一步发展,多呈分叶状生长,可破坏外耳道后壁和颈静脉窝外侧壁,形成外耳道和颈静脉窝内肿块,向后破坏乙状窦前壁(图1A~C),向下致茎乳孔扩大,提示肿块累及腮腺内;膝状神经窝面神经鞘瘤可见骨破坏残端外翘或呈抱球状,具有特征性,易累及邻近迷路段和鼓室段,还可直接向上侵入中颅窝底部(图2A);鼓室段肿瘤可清晰显示充气鼓室内软组织肿块,多位于上鼓室前内上方近膝状窝,可伴有听小骨外移和(或)破坏,较大肿块可推移鼓膜外凸于外耳道深部;少数发生于内听道的面神经鞘瘤可见内听道扩大,易误诊为听神经瘤。
面部神经鞘瘤是什么症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面部神经鞘瘤是什么症状导语:面部神经鞘瘤其实就是肿瘤,一般不会遗传也不会传染。
都是曾经受到过伤留下的后遗症,再经过长时间的刺激才导致了面部神经鞘瘤的产生。
患上面部神经鞘瘤其实就是肿瘤,一般不会遗传也不会传染。
都是曾经受到过伤留下的后遗症,再经过长时间的刺激才导致了面部神经鞘瘤的产生。
患上面部神经鞘瘤也不要过分担忧,这并不是什么不治之症,是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的,也不会致癌的。
在手术之后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
各种年龄、不同性别均可发生。
发生于颅神经较周围神经者更为常见。
通常为单发,有时多发。
大小不等,大者可达数厘米。
皮肤损害常发生于四肢,尤其是屈侧较大神经所在的部位。
其他如颈、面、头皮、眼及眶部也可发生。
此外尚可见于舌、骨及后纵隔。
肿瘤为散在柔软肿块,通常无自觉症状,但有时伴有疼痛及压痛。
如肿瘤累及神经组织时,则可发生感觉障碍,特别是在相应的部位发生疼痛与麻木。
运动障碍很少见到,最多在受累部位表现力量微弱。
受累神经干途径上触及圆形或椭圆形的实质性包块,质韧,包块表面光滑,界限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在与神经干垂直的方向可以移动,但纵行活动度小,Tine l征为阳性。
有不同程度的受累神经支配区感觉运动异常。
轻微的面部神经鞘瘤会引起耳鸣、听力下降、面部神经麻痹无感、脸部抽经、偶尔刺痛。
比较严重的面部神经鞘瘤可能会引起面瘫,这也是面部神经鞘瘤的一个并发症。
所以在发现自己有面部神经鞘瘤时就要及时去医院动手,以避免日后恶化并发面瘫。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周围神经鞘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

周围神经鞘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作者:陈松黄泽和陈广李伟雄来源:《右江医学》2017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鞘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
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周围神经鞘瘤患者15例,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周围神经鞘瘤。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5例实施CT检查,10例实施MRI检查,分析其具体影像学表现。
结果 CT、MRI的肿瘤检出率均达80%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T检查显示肿瘤含较高密度包膜,且相较于肌肉组织,包膜内肿瘤组织密度明显较高。
MRI检查显示肿瘤T1WI扫描呈现中低信号,T2WI扫描呈现不均匀信号;增强扫描后,显示不均匀强化现象,其中5例患者显示存在靶征,4例呈现神经出入征,3例呈现脂肪包绕征,2例呈现脂肪尾征。
结论周围神经鞘瘤的CT、MRI检出率高,且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对临床诊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周围神经鞘瘤;CT;MRI中图分类号:R730.264;R445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7.05.016 CT and MRI imaging findings of peripheral neurilemoma[HJ2][HJ]CHEN Song1,HUANG Zehe1,CHEN Guang1,LI Weixiong2(1.Department of Radiolog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Qinzhou,Qinzhou 535000,China;2.Department of Radiolog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ing 530007,China)[HJ2][HJ]【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T and MRI imaging findings of peripheral neurilemoma.MethodsThe selected subjects were 15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neurilemmoma who admitted to hospital from December,2011 to December,2016.All of them were proved to beperipheral neurilemoma by surgery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The imaging data of the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retrospective analysis.Of the 15 patients,5 cases underwent CT examination,10 cases underwent MRI examination,and their specific imaging findings were analyzed.Results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both CT and MRI were above 80%,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T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the tumor contained high tissue density envelope,and compared to the muscle tissue in the capsule,tumor tissue dens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The MRI scan showed a moderate to low signal on the tumor T1WI scan,and the T2WI scan showed an uneven signal.The enhanced scan showed inhomogeneous enhancement,in which 5 patients had target signs,4 had neurological signs,3 had fat mass signs,and 2 had fat tail signs.Conclusion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peripheral neurilemoma by CT and MRI is high,and its imaging features are specific,which is significant to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Key words】peripheral neurilemoma;CT;MRI周围神经鞘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患病率较高的神经源性肿瘤,主要是指出现在脊髓神经根及颅外体部的一种神经鞘瘤,四肢屈侧较大神经干为常见发病部位。
神经鞘瘤的影像诊断精品课件

起病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欠佳,大小便 频繁,体力下降,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有“肩周炎”病史3年,偶有右侧肩 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不适,否认“高血压、冠 心病、糖尿病、肝炎、结核”等特殊病史,否 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3
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吐词清晰,眼球活 动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 光反射灵敏,双侧鼻唇沟对称,舌居中,口角 无歪斜,颈软,腹壁反射减弱,双下肢肌力3 级,肌张力正常高,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左侧腱反射稍活跃,双侧病理征阳性,右侧明 显,脑膜刺激征阴性。
T3-4节段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建议增强扫描。
14
15
16
17
MRI增强
增强后,T3-4节段椎管内病灶呈环状强化,大小约 22*16mm,病灶位于椎管偏右侧,右侧蛛网膜下腔 增宽,脊髓向左侧移位,与脊髓界限尚清。余未见 明显异常强化信号。
T3-4节段椎管内(硬膜下)占位性病变,神经鞘瘤首 先考虑。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 10.620. 10.616: 42:5916 :42:59 October 6, 2020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 020年1 0月6日 星期二 下午4 时42分5 9秒16: 42:5920 .10.6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0年10 月下午4 时42分 20.10.6 16:42October 6, 2020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1 6:42:59 16:42:5 916:42 10/6/20 20 4:42:59 P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10.616:42: 5916:4 2Oct-20 6-Oct-2 0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16:42:5916 :42:591 6:42Tuesday, October 06, 2020
面神经的影像学诊断

面神经的影像学诊断面神经的影像学诊断面神经是人体中最重要的神经之一,负责控制脸部的运动和表情。
当面神经损伤或受到其他问题影响时,人们常常需要进行影像学诊断以确定具体的问题和治疗方案。
影像学技术现代医学中常用的影像学技术有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 (核磁共振成像)和超声波。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详细的脑部和脸部解剖结构图像,帮助医生准确诊断面神经的问题。
1. CT扫描:CT扫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脑部图像,用于检测颅骨骨折、头部肿瘤等。
对于面神经的影像学诊断,CT扫描可以帮助排除骨折或其他头部结构的损伤,并确定是否存在面神经损害的可能。
2. MRI扫描:MRI扫描利用磁场和无法的变化来清晰的脑部图像。
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解剖结构图像,帮助医生检测面神经的病变或损伤。
MRI扫描可以显示面神经周围的软组织结构,如肌肉、血管和神经。
3. 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适用于快速检测面神经损伤的情况。
超声波可以提供实时的图像,用于检测面神经的功能和血流情况。
面神经的影像学表现在影像学上,面神经的正常表现为连续、对称的神经束。
当面神经出现问题时,其影像学表现会有一些特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面神经影像学表现:1. 面神经炎:当面神经受到炎症的影响时,MRI图像可能显示神经的增粗和信号强度的改变。
这种情况通常与面部肌肉的运动障碍和疼痛相关。
2. 面神经损伤:面神经损伤可以由各种原因引起,如颅骨骨折、中风等。
在CT扫描中,可以观察到骨折的存在,而MRI可以显示面神经的直接损伤或压迫。
3. 面肌痉挛:面肌痉挛是一种面部肌肉不受控制收缩的疾病,MRI可以显示相关的大脑皮质和脑干结构异常。
面神经影像学诊断的意义面神经的影像学诊断是确定面神经问题的重要工具。
通过CT、MRI和超声波等影像学技术,医生可以看到面神经及其周围结构的详细图像,并确定面神经是否受到损伤或病变。
这有助于医生制定恰当的治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
面神经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曲面重建(CPR)
• 在监视屏上同时观察轴位、矢状位、冠状 位面神经管的走行,不断校正参考线,使面神 经管清楚显示
• 矢状位、冠状位面神经管CPR的参考线描 绘方法相似
• CPR的局限是其高度依赖于描绘者的技术 水平及其所绘曲线的准确性
• 不精确的定位线可导致兴趣结构的曲线偏 移
曲面重建(CPR)
• 轴位双侧面神经管 CPR参考线
• 轴位双侧面神经管 CPR
曲面重建(CPR)
• 冠状位双侧面神经管 CPR参考线
• 冠状位双侧面神经管 CPR
常见面神经疾病的CT、MR诊 断
外伤面瘫的CT、MR诊断
面神经管骨折
• 面神经损伤与横、纵行骨折的关系
• 纵行骨折多见,占70%~80%,常见于鼓室段 • 横行骨折较少,占15%~20%,常见于乳突部 • 混合骨折少见
面神经鞘瘤和面神经纤维瘤
• 面神经瘤多为面神经鞘瘤,少数为面神经 纤维瘤
• 可以发生在颞内段面神经任何部位
– 面神经膝部最为多见
• 临床主要表现为面神经麻痹,并且进行性 加重
• 有时可伴有听力下降
影像学表现
• 面神经管扩大、破坏,沿着面神经管走行蔓延 • 发生在膝部的面神经瘤较大时,突入中颅窝,面
多平面重建(MPR)
• 轴位MPR图像 • 箭头显示双侧面神经
管迷路段和膝部
• 斜矢状位MPR图像 • 箭头显示单侧面神经
管水平段和垂直段
多平面重建(MPR)
• 矢状位MPR图像 • 箭头显示单侧面神经
管垂直段
• 冠状位MPR图像 • 箭头显示双侧面神经
管垂直段
CPR(curved planner restruction)在 临床上的应用
面神经瘤的病例分析

面神经瘤的病例分析引言面神经瘤(Facial nerve schwannoma)是指起源于面神经鞘细胞的良性肿瘤。
它是头颈区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占头颈部肿瘤的5-15%。
面神经瘤的病变部位一般位于面神经颞段,但也可发生于面神经颞段的远端、面神经乳突段或其他部位。
本文将针对一位面神经瘤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病症。
病例分析患者基本信息•性别:女•年龄:45岁•就诊原因:面部麻木、面部枯萎、听力下降病史患者自发现面部麻木、面部枯萎及听力下降以来已有半年时间。
患者曾就诊于多个医院,但症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
最近,患者被转到我院进一步诊治。
临床表现患者主要表现为右侧面部麻木、面部枯萎、右侧口角上翘、右眼不能闭合等。
检查结果•神经系统检查:右侧面神经功能完全丧失,颞颌关节功能正常。
•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右侧面神经颞段上有一个占位性病变,呈类圆形,边界清楚。
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表现,最终诊断为右侧面神经瘤。
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健康状况,我们为患者制定了以下治疗方案:1. 手术切除:面神经瘤是一种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我们将选择脑科专家进行手术,通过麻醉进入颅腔,切除瘤体。
2.放射治疗:对于一些无法手术切除或手术风险较大的患者,放射治疗是另一种选择。
放射治疗可以减少瘤体的增长速度,控制症状的进展。
随访及预后手术后,我们将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
由于面神经瘤的生长缓慢,手术后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复发。
但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影像学,以确认肿瘤没有再次生长。
结论面神经瘤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肿瘤,主要表现为面部麻木、面部枯萎等症状。
临床上,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和头颅MRI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对于一些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放射治疗是另一种选择。
定期随访是确保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
以上就是对面神经瘤的病例分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面神经鞘瘤的CT和MRI的诊断

龙源期刊网 面神经鞘瘤的CT和MRI的诊断作者:李伟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R739.4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102-01大家很少听说面神经鞘瘤,其实神经鞘瘤就是在神经鞘长出的肿瘤,因为其发生在敏感脆弱神经上,就要及时进行处理,防治病情的恶化。
1 面神经鞘瘤发生原因1.1 肿瘤的发生和生长主要是由基因水平上的分子变化引起的。
许多癌症被认为是由于失去正常的肿瘤抑制基因和激活癌基因。
两种类型的神经纤维瘤病已被广泛研究。
遗传学研究表明,NF1和NF2基因分別位于17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的长臂上。
由这两种基因缺失导致的神经纤维瘤病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高。
1.2 一般认为该肿瘤是发生在神经鞘的肿瘤,但其来源是雪旺细胞还是神经鞘成纤维细胞尚存争议。
它可能是自然发生的,也可能是外伤或其他刺激的结果。
这种疾病也可能与多发性神经纤维瘤有关。
1.3 神经鞘瘤起源于脊髓神经根,其形态通常为长2 ~ 3cm的长方形,少数可达10cm以上。
后一种肿瘤通常位于马尾或颈部节段的葫芦状肿瘤。
肿瘤显示黄色白色或粉红色,通常是显而易见的,可以有囊性改变,一般有完整的胶囊,髓外肿瘤通常位于蛛网膜下腔,与脊髓划清楚,通常1 ~ 2脊神经根穿透肿瘤,可能是肿瘤起源的地方。
大神经鞘瘤见于马尾神经根,常与马尾神经根相连,神经根常被成束推到肿瘤的一侧。
1.4 临床上常见的神经鞘瘤是起源于神经鞘细胞的良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肿瘤之一。
诊断和治疗并不困难,但在手术过程中容易误诊,容易与神经干一起切除肿瘤,造成医源性神经损伤。
臂丛及颈部肿瘤采用全身麻醉,上肢采用臂丛麻醉,下肢及腰丛肿瘤多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2 面神经鞘瘤的一般特点2.1 面部神经鞘瘤实际上是一种肿瘤,通常不具有遗传性或传染性。
是受伤留下的后遗症,又经过长时间的刺激才导致面神经神经鞘瘤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肿瘤医院 郑德春
面神经影像学检查方法
HRCT:主要显示面神经管
(薄层、骨算法重建、多平面重建)
MRI:
1.
肿瘤/炎症:HR MRI T1WI、T2WI (fs)、T1WI(+c)
(薄层、横断面、冠状面、斜矢状面)
2.
神经卡压综合征:3D (FISP CISS、T2WI、MRA)
22
腮腺段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
Hale Waihona Puke 混合瘤F,63Y,发现右耳下肿物1月余
11025011
23
腮腺段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
淋巴上皮囊肿
F,63Y,发现右耳下肿物1月余。
11025011
24
腮腺段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
静脉性血管瘤。
M,43Y,发现右腮腺区肿物1月余。
11367399
25
腮腺段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
构成,呈栅栏或漩涡状,边界不清。后者瘤细胞排列稀疏,基质含水量 高,常有小囊腔形成。
A 区
B 区
12
神经鞘瘤影像表现
1. 2.
Antoni A 区:CT表现为密度相对较高;MRI:T1WI呈 等信号,T2WI呈中等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Antoni B 区:CT表现为密度相对较低;MRI呈长T1长 T2。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囊变区无强化。
每个肿瘤组织内Antoni A 区 和Antoni B 区成分组成 各不相同,是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的病理基础。
(不强化的 B 区与明显强化的 A 区分界清楚,可位于任何部位)
3.
4.
其他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膨胀性长征,神经孔道 扩大,亚铃征。
13
Skull Base. 2007 Mar; 17(2): 145–151. J Neurol Surg B Skull Base. 2012 Aug; 73(4): 230–235.
显示面神经内听道段和脑池段
2
面神经的正常解剖
1. 2.
脑桥段 脑池段
3.
4. 5. 6. 7.
内听道段
迷路段和膝神经节 鼓室段和后膝(水平段) 乳突段(垂直段) 腮腺段
3
面神经解剖
4
面神经解剖
5
脑桥、脑池段
6
面神经脑池和内听道段
A
F
P
A
P
7
迷路段+膝状神经节
Diagn Interv Radiol. 2016 Jan; 22(1): 40–46.
14
Oncol Lett. 2014 Dec; 8(6): 2787–2789. Diagn Interv Radiol. 2016 Jan; 22(1): 40–46.
15
16
Cor
Cor
Indian J Radiol Imaging. 2012 Oct-Dec; 22(4): 298–304.
腺淋巴瘤
M,47Y,发现右腮腺区肿物1月余
11286355
26
腮腺段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
低分化鳞癌
M,47Y,发现右耳下肿物3年,加重1月 余。
11205453
27
临床决策
J Neurol Surg B Skull Base. 2012 Aug; 73(4): 230–235.
28
腮腺神经鞘瘤
8
迷路段+鼓室段
9
面神经解剖 T1WI (+c)
Radiol Res Pract. 2013;2013:248039.
10
垂直段
11
神经鞘瘤组织病理学及分子病理学特点
起源于神经鞘(Schwann细胞),多为良性肿瘤,少部分为恶性。 头颈部神经鞘瘤发生率约25%-40%,听神经多见。
包含Antoni A 区和 Antoni B 区两种组织。前者由密集的小梭形细胞
30
17
11131483
18
19
Case Rep Otolaryngol. 2016; 2016: 3939685.
20
World J Clin Cases. 2015 Mar 16; 3(3): 322–326.
21
腮腺段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
混合瘤
F,61Y,发现左耳下肿物4月 余
11253532
放疗治疗
Cureus. 2016 Sep; 8(9): e797. 方案:20.11 Gy,6.7 Gy (82.4%D95),3 天
29
小结
面神经鞘瘤罕见 沿面神经走行区生长、分布,神经孔道扩大 面神经管段肿瘤:由于症状早,往往较小 脑池段及腮腺段肿瘤:可较大 神经鞘瘤的影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