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鞘瘤的影像诊断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三叉神经神经鞘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叉神经神经鞘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 增强扫描多呈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变部 分未见增强。
男性,47岁。
男,39岁头痛、头晕伴左面部麻木1月余。
左桥小脑角区神经鞘瘤伴囊性变。
女性,47岁,右侧面部 麻木伴头晕半月。
肿瘤可沿三叉神经分支生长
• 起源于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鞍旁肿块,位于 硬膜内,病灶相对较小,实,完整包膜。
• 根部肿瘤常可同时向三叉神经延伸,呈哑铃状, 骑跨于中后颅窝之间呈哑铃状是三叉神经鞘瘤 典型的形态特征。
病理
• 按Antoni分类法进行病理分类,根据瘤细胞的排列结 构方式分为2型:一是Antoni A型(致密型):瘤细胞密 集排列,呈栅栏状或漩涡状排列;瘤体内尚可见多数 扩张的血管、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二是Antoni B型 (疏松型):瘤细胞稀疏零乱、排列疏松而零乱,细胞内 和细胞间有许多空泡或水样液体,形成微囊或较大的 囊腔。瘤细胞常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和脂肪变性、间 质中多有网状纤维或胶原纤维。
鉴别诊断
• 鞍旁脑膜瘤。 • 垂体瘤。 • 软骨类肿瘤。 • 动脉瘤。 • 海绵状血管瘤。
女,54岁,脑膜瘤。
脑膜 瘤,女, 69岁。
男 47岁海绵窦软骨瘤。
男,54岁,海 绵状血管瘤。
男性,54岁,发现左侧面部抽搐4月余。
小结
• 良性病变(境界清楚,推移压迫周围 结构)。
• 位于三叉神经走行区,可跨区生长。 • 囊变,出血常见。 • 实性部分强化明显。
• 上述两型常在同一肿瘤中同时存在。一般来说,瘤体 较小的以Antoni A型为主,瘤体较大时常出现退行性 变,则以Anotoni B型为主。
影像表现
• CT平扫呈等密度和低密度病变,囊变出 血则呈混杂密度,CT骨窗周围骨质吸收 或破坏。

神经鞘瘤 (2)ppt课件

神经鞘瘤 (2)ppt课件
以肿瘤亦多见于屈侧。 • 偏心生长,生长缓慢,与神经无黏连。
.
2
临床表现
• 多以发现肿块就诊,有时伴疼痛或感觉异常,迷走神经鞘瘤 可引起声嘶。
• 质中,光滑,横向活动度好,纵向活动欠佳,叩击或加压可 有放射样疼痛或感觉异常。
• 穿刺可见血性不凝固液体。 • 偏心性生长,与神经无黏连,可将肿瘤与神经分离而剥除,
.
4
病理
.
5
外周神经超声特点
• 对较粗大的外周神经,高频超声较好显示,如颈从、臂丛、 迷走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 、腓总神经、股神经等。
• 长轴切面:多条低回声束相互平行,为不连续的强回声线所 分隔。
• 短轴切面:多发小圆形低回声束,被强回声线包绕,形成网 状结构。
• 低回声束代表神经纤维束,强回声线为包裹在神经纤维束周 围的神经束膜。
.
33
总结
• 浅表神经鞘瘤的高频超声检查,声像图上有其 一定特征,并且廉价、无创、准确性又较高, 所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列为首选的影像 检查方法。
• 由于诸多原因,声像图特征性表现显示率仍较 低,有赖于检查技术的发展和检查者用心度的 提高。
.
34
谢谢 聆听!
.
35
• 血管瘤:浅表多见漫状血管瘤,内部可见小血管窦腔,探及 血流,加压变扁,部分静脉石形成。
• 皮样或表皮样囊肿: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内部较均匀,部 分加压内部回声浮动,未见血流信号。
.
26
脂肪瘤
.
27
淋巴结
.
28
淋巴结
.
29
血管瘤
.
30
血管瘤
.
31
皮样或表皮样囊肿

颈部神经鞘瘤影像诊断

颈部神经鞘瘤影像诊断

鉴别:颈部淋巴结结核
❖ 肺外浅表淋巴结结核以颈部淋巴结结核最多见,主要见于青壮年 及儿童。常为多发、多种影像学改变并存。早期病变CT平扫常 表现为密度均匀结节,边界清晰;中晚期病变密度多不均匀,边 界不清,部分可见窦道形成;增强扫描呈环形、分隔状强化;三 维重建可见呈串珠样改变。
治疗
❖观察随诊:若较小,没有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 ,无需手术。定期复诊,定期复查CT、MR
❖ 体征:在颈外侧区触及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较柔软,少数呈囊性,局部皮肤正常。
❖早期病灶为实性,肿瘤较大时常发生坏死液化 ,肿瘤越大,坏死区越明显。
病理
❖神经鞘瘤病理上分为Antoni A区和AntoniB 区,A区细胞排列紧密,强化明显;B区细胞排 列疏松,其间有空泡或水样液体,不增强
❖ 少数发生于副神经及舌下神经,前者位于颈后三角胸 锁乳突肌下方,后者多位于舌下神经管区。
❖ 发生于其他神经丛者,部位可无特殊性。
临床表现
❖ 本病是颈部常见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见 于30-40岁,无性别差异,神经鞘瘤生长缓慢
❖ 症状:多以发现颈部无痛肿块来就诊。根据肿瘤的大 小和部位不同,可产生不同的神经症状,交感神经受 累,患侧可出现Horner综合症;来自迷走神经,可出 现声嘶和呛咳;若肿瘤来自舌下神经,可出现吞咽障 碍及声嘶症状。
❖ 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结:多数表现为颈动脉鞘外侧的淋巴结肿大, 可单发或多发。当多个淋巴结肿大相互融合成大块时,形态多不 规则,呈分叶状,与周围组织间隙分界不明显。此外,淋巴瘤的 治疗前很少发生中心坏死。诊断困难时须结合临床综合考虑。
❖ 淋巴瘤:当神经鞘瘤表现为均匀等密度或轻度强化时需与淋巴瘤 鉴别,淋巴瘤一般为双侧多发。
❖ 副神经节瘤富血供,明显强化。可见血管流空,导致 特征的盐和胡椒样表现。颈动脉体瘤倾向于使颈内、 外颈动脉彼此远离,而迷走神经肿瘤则导致颈动脉前 移。

神经鞘瘤的影像诊断精品课件

神经鞘瘤的影像诊断精品课件
2
起病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欠佳,大小便 频繁,体力下降,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有“肩周炎”病史3年,偶有右侧肩 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不适,否认“高血压、冠 心病、糖尿病、肝炎、结核”等特殊病史,否 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3
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吐词清晰,眼球活 动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 光反射灵敏,双侧鼻唇沟对称,舌居中,口角 无歪斜,颈软,腹壁反射减弱,双下肢肌力3 级,肌张力正常高,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左侧腱反射稍活跃,双侧病理征阳性,右侧明 显,脑膜刺激征阴性。
T3-4节段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建议增强扫描。
14
15
16
17
MRI增强
增强后,T3-4节段椎管内病灶呈环状强化,大小约 22*16mm,病灶位于椎管偏右侧,右侧蛛网膜下腔 增宽,脊髓向左侧移位,与脊髓界限尚清。余未见 明显异常强化信号。
T3-4节段椎管内(硬膜下)占位性病变,神经鞘瘤首 先考虑。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 10.620. 10.616: 42:5916 :42:59 October 6, 2020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 020年1 0月6日 星期二 下午4 时42分5 9秒16: 42:5920 .10.6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0年10 月下午4 时42分 20.10.6 16:42October 6, 2020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1 6:42:59 16:42:5 916:42 10/6/20 20 4:42:59 P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10.616:42: 5916:4 2Oct-20 6-Oct-2 0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16:42:5916 :42:591 6:42Tuesday, October 06, 2020

神经鞘瘤(听神经瘤与三叉神经瘤)的影像诊断

神经鞘瘤(听神经瘤与三叉神经瘤)的影像诊断

三叉神经瘤概述
• 占颅内肿瘤的0.2%-1%。 • 起源于三叉神经髓鞘的神经膜细胞:起源于三叉神经半月节,
居颅中窝的硬膜外,生长缓慢,可向海绵窦及眶上裂扩展;起 源于三叉神经根,居颅后窝的硬膜内。 • 可侵犯周围脑神经。 • 约25%的三叉神经瘤可位于颞骨岩部尖端,跨越颅中窝、颅后 窝的硬膜内外。
影像表现-神经鞘瘤
• MRI:T1 低或等信号,T2 混杂高信号,DWI呈等低 信号,以低信号为主(部分可见高信号),增强实质部 分可见强化,伴或不伴有无强化的囊变区。
• CT:平扫低或等密度,密度均匀,较大可发生囊变,少 数可见骨质破坏,增强多样性,囊性肿瘤可呈环状和多 环状强化。
影像表现-听神经瘤
神经鞘瘤(听神经瘤 与三叉神经瘤)的影
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听神经瘤概述
• 是颅内第三常见肿瘤,在发病率上仅次于星形胶质细胞瘤及脑 膜瘤。
• 约占颅内肿瘤的8%-10%,占成人后颅凹肿瘤的40%,占桥小 脑角区肿瘤70%-80%。
• 肿瘤一般起源于听神经前庭支的神经鞘膜的雪旺氏细胞,绝大 多是是起自神经鞘膜。
• 在内听道生长,并引起内听道扩大,因面神经的 池段限制而向后生长。 • 特征性的“冰激凌圆锥”征,也可能有脑膜尾征。
影像表现-三叉Biblioteka 经瘤• 三叉神经瘤常位于内听道前内上方。 • 沿三叉神经走形方向生长,不累及内听道。 • 肿瘤可跨越中、后颅窝,形成颇具特征的哑铃状结构。
谢谢
临床表现
• 听神经瘤:听觉及迷路功能丧失→颞枕部疼痛→小脑功能障碍 →邻近颅神经麻痹,颅内压增高→吞咽困难,小脑危象。
• 三叉神经瘤:面部及口腔麻木感、痛觉减退、角膜放射迟钝或 消失→三叉神经痛,咀嚼肌、颞肌萎缩→突眼、视力障碍;压 迫颞叶产生癫痫、幻嗅→邻近颅神经麻痹,颅内压增高→吞咽 困难,小脑危象。

神经鞘瘤精选课件精品PPT课件

神经鞘瘤精选课件精品PPT课件
平扫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有不同程度强 化;较大肿瘤或者恶性肿瘤因囊变、坏死 强化不均匀
18
当肿块近期内迅速生长 两次影像学检查肿块内密度变化较大 肿块区域出现肿大淋巴结影 肿块侵犯周边组织时
应警惕 恶性 可能
19
胸膜间皮瘤
按肿瘤生长方式和大体形态分为局限型和 弥漫型,前者来源于胸膜下结缔组织,多 属良性或低度恶性;后者原发于胸膜间皮 细胞,几乎均为高度恶性
有包膜或假包膜,边缘光滑清楚,肿瘤分 叶不明显,多有小切迹样或铸形表现,病 灶内多伴钙化
27
病例三
患者,男,43岁 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胸闷不适,血色呈
鲜红色,量约100ml,不伴咳嗽、咳痰, 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发热等 既往史:于七年前因右侧腹股沟处包块行 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示滑膜肉瘤
28
20
CT表现
患侧弥漫性胸膜增厚 大量胸腔积液 纵隔固定伴患侧胸腔体积缩小 增强:增厚的胸膜一般有强化,肿块较大
时可合并囊变、坏死,增强扫描呈不均匀 强化
21
病例二
患者,男,21岁 无诱因右侧胸痛数月、低热、干咳 临床诊断:右侧胸腔占位 术后病理:右侧胸膜间皮瘤
22
23
24
25
29
增强
30
术后病理
31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大家
肺肉瘤
又称PPS,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 主要症状为咳嗽、痰中带血、胸痛和胸闷,

神经鞘瘤疾病演示课件

神经鞘瘤疾病演示课件
神经鞘瘤
汇报人:XXX
2024-01-15
目录
CONTENTS
• 神经鞘瘤概述 • 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表现 • 神经鞘瘤的病理学特征 • 神经鞘瘤的治疗与预后 • 并发症与风险管理 • 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01
神经鞘瘤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神经鞘瘤是一种起源于神经鞘细胞的良性肿瘤,常见于周围神经和颅神经。
疼痛管理
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功能锻炼与康复
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 能力提高。
06
研究进展及未来展 望
新型治疗方法探索
靶向治疗
针对神经鞘瘤的特定基 因或蛋白质进行干预, 以降低肿瘤的生长和扩 散。
免疫治疗
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 统来攻击神经鞘瘤细胞 ,如CAR-T细胞疗法等 。
并发症与风险管理
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术中神经损伤预防
精细的手术操作,避免过度牵拉或误伤神经,减 少术后神经功能障碍。
术后感染控制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及时处理伤口问题。
脑脊液漏处理
术中严密缝合硬脑膜,术后保持头高位卧床休息 ,避免脑脊液漏导致的颅内感染。
放化疗相关风险及管理策略
03
神经鞘瘤的病理学 特征
肉眼观察
肿瘤大小
神经鞘瘤的大小差异较大,可从 数毫米至数十厘米不等。
肿瘤形状
通常为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 有时可呈分叶状。
肿瘤颜色
一般为灰白色或灰红色,质地较硬 ,切面细腻,有时可见出血、坏死 或囊性变。
镜下观察
组织结构
神经鞘瘤由排列成束状或漩涡状 的梭形细胞构成,细胞间有丰富

神经鞘瘤演示课件

神经鞘瘤演示课件

检查方法。
血管造影
02
对于血供丰富的肿瘤,血管造影可显示肿瘤的供血血管及肿瘤
染色,有助于诊断及手术前的评估。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03
PET可用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但价格昂
贵,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
手术治疗策略
3
术前评估与准备工作
详尽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了解患者症状、体征、既往病史等,评估手 术耐受性。
异常增殖,形成肿瘤。
细胞信号通路
肿瘤细胞通过调控RAS、 PI3K/AKT等信号通路,促进细 胞增殖、抑制凋亡,从而推动神
经鞘瘤的发生发展。
肿瘤微环境
神经鞘瘤细胞与周围基质、免疫 细胞等相互作用,共同构建复杂 的肿瘤微环境,影响肿瘤的生长
和转移。
新型靶向药物在神经鞘瘤治疗中应用前景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MRI在神经鞘瘤诊断中应用
显示肿瘤与脊髓关系
MRI可清晰显示肿瘤与脊髓的界限, 判断肿瘤是否侵犯脊髓。
多方位成像
MRI可进行多平面成像,全面观察肿 瘤的形态、大小、位置等信息。
显示肿瘤信号特点
MRI可根据肿瘤的信号强度,判断肿 瘤的成分及性质。
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
超声检查
01
对于浅表部位的神经鞘瘤,超声检查可作为一种简便、经济的
基于机器学习的模型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处理大量患者数据,挖掘潜在 的预后影响因素,并建立生存期预测模型。
定期随访计划制定和执行
随访时间安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包括 随访时间、检查项目等。
检查项目选择
针对神经鞘瘤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如MRI、CT等影 像学检查,以及血液学检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鞘瘤的影像诊断
1
患者,女,49岁 主诉:双下肢乏力1年余
患者约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行走费力,以右下肢明显,同 时觉双下肢肢端发凉、麻木,但双上肢无乏力、麻木感,无发热、头痛、 头晕,曾在我院康复科和中西医结核科行理疗治疗后疗效欠佳,自觉双下 肢无力加重,剑突以下皮肤感觉减退,同时出现小便及大便次数增多,有 尿急、尿不尽感,无尿痛、血尿,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黑便,今 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我院,门诊以“下肢乏力待查”收入我科。
23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T3-4节段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建议增强扫描。
强后,T3-4节段椎管内病灶呈环状强化,大小约 22*16mm,病灶位于椎管偏右侧,右侧蛛网膜下腔 增宽,脊髓向左侧移位,与脊髓界限尚清。余未见 明显异常强化信号。
T3-4节段椎管内(硬膜下)占位性病变,神经鞘瘤首 先考虑。
18
手术
术中见T3椎体水平硬膜囊隆起,纵行切开硬膜 及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腔,见脊髓位于左后 方,右前方有一约1.5*1cm大小包块,界限清 楚,包膜完整,上下各有一蒂。
19
病理
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
20
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为最常见的椎管内髓外硬膜内 肿瘤,起源于神经鞘膜的雪旺氏细胞。 可发生于脊髓各个节段,多呈孤立结节, 有完整包膜,常与脊神经根相连,与脊 髓无粘连。肿瘤网织部分可囊变,较大 者可出血,极少发生钙化。肿瘤可从硬 膜囊向神经根孔方向生长,延及硬膜内、 外,可成典型的哑铃状。
2
起病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欠佳,大小便 频繁,体力下降,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有“肩周炎”病史3年,偶有右侧肩 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不适,否认“高血压、冠 心病、糖尿病、肝炎、结核”等特殊病史,否 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3
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吐词清晰,眼球活 动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 光反射灵敏,双侧鼻唇沟对称,舌居中,口角 无歪斜,颈软,腹壁反射减弱,双下肢肌力3 级,肌张力正常高,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左侧腱反射稍活跃,双侧病理征阳性,右侧明 显,脑膜刺激征阴性。
4
初步诊断:双下肢乏力待查:脊髓病变?
5
6
7
MSCT
T3椎管内隐约见软组织密度团块影,边缘模糊 不清,内见点状钙化,椎体未见明显骨质破坏, 椎间隙正常,双侧椎间孔未见明显扩大。余未 见明显异常。
T3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可能性大。
8
9
10
11
12
13
MRI平扫
T3-4节段椎管内见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大小 约13×10mm,边界清楚。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21
肿瘤可呈多发性,部分并发多发性神经纤维瘤 病。
CT平扫密度略高于脊髓,增强后可中度强化。 平扫肿瘤信号略高于脊髓,相应椎间孔扩张,
压迫脊髓后,相应蛛网膜下腔增宽;增强明显 强化,边界清楚,冠状位可清晰显示全貌。
22
神经纤维瘤
起源于神经纤维母细胞,组织学上可见雪旺氏 细胞、纤维母细胞、有髓鞘或无髓鞘的神经纤 维等多种成分组成。两者在病理、临床上常混 合存在,结构组织相仿,区分较为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