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介绍(原创 图文并茂,现在免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32.7万(常住人口72.3万)。

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自开发建设以来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中新双方建立了由两国副总理担任主席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

多年来,园区开发建设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取得了GDP超千亿元、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超千亿元、实际利用外资(折合人民币)超千亿元、注册内资超千亿元“四个超千亿”的发展业绩,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3.4%土地、5.2%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成为了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中新合作

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要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

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

1994年2月26日,中新双方签署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同年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破土启动。

发展目标:

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生态型、创新型新城区

建成全国水平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园区之一

制造业升级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坚持走经济国际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注重择商选资,提升项目层次,优化产业结构。

IC、TFT-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已形成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园区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液晶面板出货基地和芯片封装测试基地,大型客车和芯片产能均居全国前三位。

积极拓展医药和医疗器械、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高科技营养食品等产业。

科技跨越发展:

组建了科发、创投、教投等国资创新投资主体,累计投入130余亿元。建设了集成电路设计、软件评测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一批创新功能平台。

建成了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火炬计划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

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园、国家动漫产业基地、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试点基地等6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园区以占全国十万分之三的土地,创造了全国约3%的IT产值和16%的IC产值,汽车零部件和软件外包销售收入分别占到苏州市的55%和90%,高新技术产业利税总额占全市比重超过三分之一。

总额超过30亿元的发展专项基金用于风险创投、人才培养、中小企业创业担保以及IC设计、软件研发、动漫产业与生物、纳米等领域。

服务业倍增发展:

独具特色的“一二三四五”服务业规划体系:

一个核心区:中央商贸区

两大行业: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

三大亲水商圈:金鸡湖、独墅湖、阳澄湖

四个生活服务功能点:高教区、国际科技园、现代物流园、国际博览中心

五个特色商业街:李公堤商业水街、中央河步行街、葑谊商业街、斜塘商业街、浅水湾商业街

专门为入区服务业企业提供服务业发展引导补助基金

引进沃尔玛、崇光百货、家乐福、欧尚、百安居、世纪联华等10多个知名商业品牌。吸引了美国普罗斯、日本近铁等20多家国际物流公司入驻。引进了香港汇丰、东亚银行、英国渣打、新加坡星展等20多家中外资银行。集聚了普华永道、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等30多家知名专业机构。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作为苏州东部新城,园区将建设成为苏州市现代化新城区和苏州中央商务区。

根据区域发展总体目标,中新双方专家融合国际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联合编制了科学超前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科学布局工业、商贸、居住等各项城市功能,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

发展业绩:

园区经济始终保持年均30%左右的增速,以占苏州市4%左右的土地、人口和7%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5%左右的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30%左右的进出口总额。

国际资本集聚

截止2008年6月底,吸引包括77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内的外商投资企业3299家,累计实现合同外资约339.6亿美元、内资1295.7亿元。涌现出一批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外商投资企业,企业开工率和投产率均超过70%,投产两年期以上企业80%实现赢利,其中近四分之一的投产企业已收回投资。

优势产业高地

IC、TFT-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主导产业加速集聚,软件及服务外包、生物医药、纳米科技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