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策略教学设计与说明论文

解决问题策略教学设计与说明论文
解决问题策略教学设计与说明论文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上教材第63、64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一1、2、3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2、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3、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重点:能对信息进行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并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表格。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

1、两个小游戏:(1)第一个找规律说时间,老师先说三个时刻,请同学们找出规律再往后说三个时刻。8:20、8:30、8:40……(2)第2个按规律说时间,规律是间隔15分种,我说8:40,请同学们说出后面三个。

一、谈话导入

1、师: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策略这个词的?我们们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画图、列表)

2、出示引导题:一支钢笔10元钱,小红口袋里有两张5元,五张2元和两张1元的。小红可以怎样付10元钱?(学生思考,举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1)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的例题、“试一试”和第90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 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 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 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到用画图和列表的策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增强运用策略意识,提高运用策略水平。 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较复杂的面积计算问题。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课前给孩子们布置了预习的任务,带着三个问题预习,检查提问: 1、以前我们学过什么解决问题的策略?优点是什么? 2、今天我们将学习什么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策略? 3、我们学过哪些面积计算公式?可以怎样变型? 二、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很棒!你们通过了第一关的考核,下面进入职业体验环节。今天你们的任务是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梅山小学校园需要重新规划设计,想让你们帮忙解决一些问题,你们有信心能帮他们解决好所有的问题吗?” 三、自主尝试,合作学习 问题一: 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导学指南:a原来长方形花圃怎么画?知道长了,宽怎么画? b长增加了3米,怎么表示? C面积增加了18平方米怎么表示?问题怎么表示? D 求原来花圃的面积需要先求什么? 根据导学指南分组活动交流。 小组展示:哪些画得好?哪些还要改进。 讨论交流。需注意:(1)条件问题是否都作了准确的标注。 (2)图是否美观,长宽是否大致符合比例。 小结: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了哪些步骤?你觉得哪些步骤很重要? 问题二: 梅山小学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水池。先需重新改建,宽减少了5米,这样水池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现在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指南:a你打算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B题目中给的条件和问题如何在图中体现? C减少的150平方米怎么在图中表示?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能力培养方面: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有条理的列举分析有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 难点: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并进行分析。 【课前准备】:课件飞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主题。 1、温故知新,回忆策略。 师:同学们,在四年级我们曾经两次学到过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记得“策略”是什么意思吗? 师:那么你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哪些策略?

(画图,列表) 2、教学例题,建立模型。 师:看看今天都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 (屏幕出示例1及其场景图,自主读题。) 师: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需要我们做什么事情? 师: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的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 3、独立探索,寻找策略。 师:你们觉得王大叔会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请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尝试,教师边巡视边相机启发。预设:1、用小棒代替“栅栏”,摆出四种不同形状的长方形;2、用线段代替“栅栏”,在纸上画出四种不同形状的长方形;3、用举例的方法得到四种不同形状的长方形。) 4、互动交流,提取策略。 师:这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不同的围法,长加宽的和都是9米。) 师:你能把这些不同的围法按一定的顺序说出来吗?请按一定的顺序填写下表。(学生填写。)

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方案

“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数学组张爱丽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数学教育的发展,教育工作者教育理论水平、认识水平与实践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人们对数学教学寄予了更高的期望。然而传统教育的诟病依然存在,阻碍数学教育与学生数学学习品质的发展,其机械、被动学习状态受到批判,于是人们开始改革传统教育,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提出了以解决问题学习为核心的改革思路,并将“解决问题”作为课程标准提了出来,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教学方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了思维训练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方法上以模仿套用代替创新与生成,忽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最本质的东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是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用数学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后果是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不过硬,不能在数学问题的解答上游刃有余。因此,我们有必要抓住要点进行突破,以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为抓手,对数学教学中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在研究中使得师生共同提高。 2、课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解决问题不仅是学习数学的一个目标,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主要方式。 问题解决是把前面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和不熟悉的情境中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把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解决问题学习强调为教学实际服务,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主张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再发现与再创造。解决问题学习的研究,不再只是对比发现学习与传统教学孰是孰非,孰优孰劣,而是对发现学习本身的过程、机制做了更深入的研究,探讨如何发挥发现学习的优势,促进解决问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层次。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课题界定: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优质教案

教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2 课型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2 本教时为第2教时备课日期3 月3日 教学内容:教材28-29页例2和练一练,练习五第4-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画图、列举、假设等多种策略的解题过程,能灵活的选择不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说明应用策略的思考过程。 2.过程性目标:使学生在选择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张,进一步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和应用过程,提高应用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分析、综合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逐步养成主动探索、回顾反思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不同策略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策略。 教学方法与手段: 独立探究集体交流教师引导 教具学具: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回顾引入,解释课题 谈话:回想一下,用学过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 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应用策略 1.出示例 2.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选择什么策略? 3.列式解答。 提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选用了哪些策略?用画图、列举和假设策略解决问题时,有什么类似的地方? 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的? 提问:如果把10只船都看成大船或小船,可以怎样解答?小组里说一说。 指名回答 学生读题,理解题 意,指名说说条件和 要求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选择 策略分析、尝试。 2.交流策略。 学生解答、检验。 指名学生说明每一 步表示的意思。 说明思考方法。 与例1相比,学 生独立完成例2 的难度比较高。 因此教学时,先 引导学生用自 己想到的策略 尝试,然后交流 策略。 在交流策略时, 教师注意适时 提出问题,具体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一)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1、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2、难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策略。 谁来说说策略是什么意思? 今天我们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创设情境,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解决问题1 1.出示例1场景图: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 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题目中有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条件:①3行桃树②8行杏树 ③4行梨树④桃树每行7棵 ⑤杏树每行6棵⑥梨树每行5棵 你能想办法整理 题中的条件吗? 桃树:3行每行7棵 杏树:8行每行6棵 梨树:4行每行5棵 2.根据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选择有用的条件进行解答。 列式:3×7=21(棵) Array 4×5=20(棵) 20+21=41(棵) 答:桃树和梨树一共41棵. 提问:如何进行检验? 3.求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应如何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汇报交流。 4.回顾小结。 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①、先要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求什么,再算什么 ③、算出答案 ④、进行检验,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

解决问题的策略(1)——“一一列举”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94、95页例题1和“练一练”练习十七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列举问题的可能结果,寻求符合问题要求 的答案的过程,认识解决问题一一列举的策略,能根据问题条件依照一定的顺序列举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用一一列举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及反思交流中感受 “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体验有序思考的思想方法,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问题解决途径的活动,进 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掌握解决问题“一一列举”的策略。 【教学难点】: 掌握有序列举和列举结果的筛选。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生每人准备小棒22根。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回顾:学生回忆以前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前是怎样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呢?举例说说。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探究解题,认识策略 1、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例题1,让学生读题,说说条件和问题。 追问:22根1米长的木条围成什么形状?要求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根据例题的条件和问题“怎样围面积最大”,您能想到些什么?大家相互交流,说说可以想到什么。 交流:根据题中的条件,你想到了什么?怎样围面积最大这个问题,你又想到了什么?

指出: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成长方形,说明长方形的周长是22米,长和宽都是整米数。(板书:周长22米)从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想到还有不同的围法,不同围法的图形面积也不同。(板书:不同围法) 2、探究交流,形成方案 提问:你觉得这个问题要怎样解决?问题是“怎样围面积最大”,为什么你不计算面积却要找能围成多少种不同的长方形? 那你准备怎样找到这些不同的围法?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小木棒围一围、找一找。 3、学生列举,解决问题 (1)列举交流 引导:大家一个一个来列举,可以围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再把面积比一比。 学生列举,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板书课题:一一列举) 交流:你通过列举围成哪些长和宽都不同的长方形?能找出面积最大的吗? 指出:列举时,从长10米、宽1米开始,有顺序地一个一个列举不同的围法,到长6米、宽5米为止,这样就不会遗漏、不会重复。 追问:有序列举有什么好处?为什么列举到长6米、宽5米为止? (2)用表格统计有序列举 引导:为了能有序列举,我们可以先列一个表格(出示教材表格),现在用这张表格进行有序列举,分别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能得出问题的结果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 交流列举的结果和计算的面积,得出当长6米、宽5米时,面积最大。 追问:有遗漏和重复吗?为什么没有? 4、回顾反思,认识策略 引导:请同学们回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以前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不同之处。用怎样的方法解决的?同桌相互讨论。 提问:解决了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回顾这一过程,你又哪些体会? 小结:有些实际问题的解决,不用列式的方法,而是根据问题的条件,按顺序一个一个地列举可能的结果,得出问题的答案,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称为一一列举。在列举时,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列举,这样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为了能清楚地列举每种结果,还可以先列表,利用表格让列举过程更清晰。

解决问题论文

让思维的火花在问题中绽放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富县高迪希望小学鲁东香 内容摘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能表达解题过程和结果,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反思意识。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不仅只是教师教给学生知识的过程,而且应该是鼓励学生自己去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建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也就是说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名人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学生的学习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又要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常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会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会有动力。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这才是“问题解决”的教学关键部分所在。提出问题的能

力实际上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重要,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提出的新问题,往往是能够在新的领域得出结果的,是创造性活动的新起点。 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教育的价值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明确,能迅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加强对数学技能的掌握。学生发现问题的源头在于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这有助于各项与创造力有关的活动的开展。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能够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同时又能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来解决问题后,学生的积极性会更加提高,会产生荣誉感和自豪感。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提出问题的艺术,并不断探索下去的良好学习习惯。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还能注重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它们不仅是学生当前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未来学习和终身发展所必需的。 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重要手段 1.创设适当问题情境,使学生乐于提问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的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转化策略的价值,丰富学生的策略意识,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曹冲称象》,初步体验转化。 这个故事让你联想到什么?将求大象的体重转化成求石头的体重,用到了一个重要的策略——转化。 二、观察交流,明确转化的策略 1、出示例1:

师:这两个图形像什么啊?你觉得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仔细观察图形,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师:思考后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有两种想法:(1)数方格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后再比较。提醒学生把方格线补画完整。(2)将两个图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再比较它们的面积。 如果学生说出这一种想法,则引导用数方格的方法要注意什么? 如果没有学生说出第二种想法,则引用书上:能否把原来的图形都转化成长方形,再比一比。 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画。结合学生回答实物投影演示学生方法。 交流:(1)第一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你是怎样想到把上面的半圆进行平移的?上面的半圆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2)第二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你是怎样想到把左右两个半圆进行旋转的?左右两个半圆分别旋转了多少度?(3)现在你怎样看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比较面积是否相等什么可以变什么不能变? 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为什么要把原来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原来的复杂,转化后简单便于比较)板书:不规则规则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P89~90 四桥小学黄勇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用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系统研究用画图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画图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比较复杂的面积计算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学情分析: 画图的策略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曾经尝试过画线段图来表示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在图形单元中也尝试过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帮助自己思考较复杂的剪拼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自觉地调用经验来进一步学习、体会和应用“画图”策略。同时,学生在四年级(上册)还初步体验了用表格整理信息的策略,对数学学习中面对具体问题情境选用恰当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敏感。学生面对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或稍复杂的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从何下手,部分学生知道要画图,但对于为什么画、怎样画,画完之后怎样利用图来解决问题思路并不清晰。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及时梳理、提炼自己的思路并最终形成有效的策略。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实例,探索并掌握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立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方法:经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学习,感受用画直观示意图整理信息的方法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画图策略的价值,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主动运用。 教学难点:能根据题目灵活使用画图的策略并能采用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理念】 通过尝试画图、指导画法、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体会画图的优点、借助画图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等活动,帮助学生切实感受画图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探索并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突出解决问题的“中间问题”。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创新使用教材,既体现“以本为本”的教学思想,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活用例题。在强调合作、交流的同时,始终把独立学习放在首位。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这个班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强。上课前老师看到两个同学在争论,想知道他们俩在争论什么吗? 出示题目:一个长宽不等的长方形,小方想把它的长增加10厘米,小兵想把它的宽增加10厘米。小方说:我增加的面积大;小兵很不服气,说:我增加的面积大。同学们,

苏教版国标本五上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 南京市南化第三小学仇学春 教学内容:五上第63~64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重点:能对信息进行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并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体验列举 1、课前游戏:飞镖激趣 请几个精神饱满的同学上来玩飞镖游戏。投中内圈10环,中圈8环,外圈6环。比一比谁最厉害? 师:如果全班每人投一次,可能出现哪些不同的情况?你能一一列举出来吗? 板书:一一列举Array 2、门票引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珍珠泉公园。去欣赏一下秋天的美景。 珍珠泉公园儿童门票每张10元,小红口袋里有两张5元,五张2元,两张1元的纸币。小红怎样付10元门票钱? 师:图上有那些数学信息?你能列举出几种付钱方法? 生:2张5元,5张2元,一张5元两张2元1张1元,4张2元两张1元。 3、揭示课题: 师:一一列举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今天我们学习这种策略解决新的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自主探究,运用列举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引发列举需要。 下面一起走进公园: 公园里工人师傅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的景点。供游客们休闲和拍照。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1)创设情景: 师: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的长方形周长就是18米。 (2)动手操作: 师:以小组为单位用小棒摆一摆,说出你摆的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研究结题报告2012年1月课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研究”被山阳小学确立为校级课题,两年多来,本课题的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紧密结合,有效促进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切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完成了研究预设的目标任务。现对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研究背景。 1.重视问题的解决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 数学课的根本目的是使所有学生获得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应立足于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让每一位学生学得有用的数学。让学生从小能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就是以这一点为出发点。本课题从学生学的角度,探索学生解决问题时选择基本策略的过程,形成了怎样的策略?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有什么样的实践意义?即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的有效性进行研究。通过研究达到提高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标准对学生的总体目标要求都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2.国内外“解决问题”研究现状决定解决问题策略研究对实践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数学教育界提出“问题解决”这一重要概念,明确提出“具有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科技发展的需要,我国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课程实验稿)》中,也明确规定: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难看出,“解决问题”不仅是数学学习的目的,而且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3.上海版教材的特点决定“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基本策略的研究”的必要性 义务制教育上海版教材中对问题解决没有单独列为“章节”,而是渗透、融合在各个知识点中;为了让学生建立更明确的问题解决策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解决问题,结合本课题,把上海版教材和苏教版教材相结合,把问题解决策略结合上海版教材中的问题一起实施、一起解决、一起研究,一方面提高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和整合教材的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教学内容 江苏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27?3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題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转化、列举、假设的方法来整理相关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进而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让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进一步感受用画图、转化、列举、假设等整理信息的方法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转化、举例、假设等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 3.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髙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用解题策略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充分地体验画图、转化、列举、假设等方法对解决问题的作用,从而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价值,形成自觉地、灵活地、有效地选用这些方法去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星河小学美术组女生人数冉总人数的3/5,已知 女生有21人,美术组有多少人? 学生借助画线段图进行解答。 谈话:如果把题目改一下,变成:美术组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已知女生有21人,男生有多少人? 师:这里如果用列方程解答怎样求男生的人数呢? 谈话:刚才同学们用列方程的方法求出了男生的人数。如果不列方程解答,你又准备怎样解答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习例1。

(1)出示例1:星河小学美术组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5。已知女生有21人,男生有多少人? (2)出示思考题: ①根据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5可以知道什么? 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③美术组和男生各有多少人? (3)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答疑、辅导。 (4)学生汇报交流。 生1:根据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可以画线段图表示,由图可知,全组人数是5份,男生是2份,女生人数是3份。 生2:通过画图,可以看出“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2/3”。 生3:把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2/3转化成“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运用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 生4:由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5可以转化成女生人数占美术组总人数的(1—2/5)生5:求男生人数就是求美术组总人数的五分之二是多少, 用[21÷(1—2/5)]×2/5。 师肯定学生答案的同时,追问:你选择的是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生1:我选择的是画图法,这样可以使数量关系更直观、更清楚。 生2:我选择的是转化法,把分数转化成比,更容易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总结:运用画图和转化等策略可以使一些分数问题的解答,变得更简便。下面我们就做一些练习,比一比谁的转化策略好。 2.完成教材第28页“练一练”。 要求学生选用不同的策略解题,独立完成后,交流、评比。 3.学习例2。 (1)出示例2 =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 (2)提问: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能一下子想不到提出假设,教师可提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碰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先怎样想?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4)班内交流。 生1:我用画图法。先画10只大船,每船坐5人,共坐50人,多出8个空座,再在其中的4只船上,每船去掉2人。这样可以得到租大船6只,小船4只。 生2:我用的是列举法,从大船9只,小船I只开始,进行有序列举,请看下表。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94~95页例1及部分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列举的策略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激发兴趣 从起点到终点一共20格。 游戏规则: 1.两人轮流把棋子从起点移向终点。 2.每次最少走1格,最多走3格。 3.最终把棋子移到终点的一方获胜。 二、问题导入,激活经验 谈话:看来,做一个简单的游戏也是要讲究策略。其实我们很早的时候就在默默地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1.出示“10可以分成几和几”。 师:一年级时我们曾经遇到这样的问题。 师生共同完成。 2.出示“1、5、8三个数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师:三年级时遇到的问题。谁来解答? 生:可以组成158、185、518、581、815、851这样的6个三位数。 师:有个同学是这么做的,(出示不按顺序列举的做法)你更喜欢哪种做法?为什么? 生:我喜欢上面的做法,因为上面是按顺序写的,容易把不同的三位数全部

写出来,便于我们查漏补缺。 3.出示课题 师:上面是两个不一样的问题,但在解决时都是把各种可能的情况一个一个地写出来。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就叫做一一列举。(板书:一一列举)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一列举的策略。 三、弄清题意,尝试列举 1.弄清题意 谈话:周末,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块长方形的花圃。 师: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生:围成的是长方形,它的周长是22米。 师:如果你是王大叔,能围一个长方形花圃吗?完成活动1(图1)。 图1 图2 师:这是三位同学的作品(图2)。这些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它们的周长相等,面积不相等。 生:长不相同,宽也不相同,但长与宽的都是11米。 生:因为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与宽的和乘2,所以长与宽的和就等于周长的一半。也就可以用22÷2=11(米),算出长与宽的和。 师:根据大家的发现,我们知道了用22根栅栏围长方形的花圃,有多种围法,它们的面积不一样,但是长与宽的和都是11米。 2.尝试列举 师:怎样围面积最大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办? 生:把所有的围法都列举出来,然后算出面积,比较一下。 师:这个方法不错。完成活动2(图3)。

浅谈小学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策略(论文)[1]

浅谈小学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船山区永兴镇中心小学胡梅 【内容提要】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解题策略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认字能力差的同学就更加困难了。解决问题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关键词】解决问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创新思维 低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有一定的限制,他们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存在一些局限。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解题策略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认字能力差的同学就更加困难了。解决问题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有些学生在解答解决问题时,学过的就不加思索的做出来,如果稍加改动就不知如何下手。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时,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教学生学会审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解决问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是由解决问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决定。同时题目中的叙述是书面语言,对低年级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 读题必须认真,仔细。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明确条件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要紧扣问题找适合的条件。同时要培养学生多积累对词义的积累,比如“甲乙的总数”我们成人能轻松理解,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就有难度,这类词句我们应当多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传统应用题以纯文字形式呈现,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现在新教材在解决问题内容上采取了多样的呈现形式,多以情境图、对话、表格等形式呈现问题,避免了传统应用题的枯燥乏味,有效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同时还要要求学生全面了解题意,有的学生知道了文意却忽略了图意,这些都需要多训练。比如,在解决小兔子拔萝卜的问题时就要结合图意和文字的叙述来解决,就需要学生全面的了解题的意思在正确的

宁夏贺兰四中初中教师教学论文 倡导教学中的“问题解决”

文件摘要: 创新的起点是质疑,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成部分,鼓励学生提问是教会学生的实际措施,也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有效手段。我们应如何精心设计教学,才能帮助学习者发展他们的理解能力?又应该如何重新组织大量知识,才能使之吸引学习者,帮助他们全神贯注地进行探究学习?一个关键的设计策略就是围绕着知识诞生的原始情境中发生的问题来设计教学,变问题为任务,驱动学习者而不是教给他们课本中现有的“专家”答案。如果不让学习者提出并探究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那么他们只能接触一些相互脱节的活动,导致对重要概念肤浅认识。如果我们不围绕问题进行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只是一味向学习者传授所谓“固定”的死知识,那么教学活动便成为表面的、盲目的行为。 著名哲学家分伽达默尔论及提出问题的重要性时曾说过:“我们可以将每一个陈述都当做是对某个问题的反应或回答,而要理解这个陈述,唯一的办法就是抓住这个陈述所要回答的那个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学习者们得到的正是这些“陈述”,而没有机会“抓”住这些陈述所要回答的问题。由于学习者缺少机会将知识与具体的问题情境联系起来,而事实性知识又不能为学习者的高级思维能力提供必要的训练机会,因此,用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习者可能拥有丰富的知识,但却缺乏解决具体情境中新问题的能力准备,更没有发现问题的敏感与习惯。 问题在世界上是普遍存在的,人类社会的历史正是不断发现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在螺旋上升的过程中发展前进的,我们必须把知识得以产生的“问题”还给学习者,让学习者主动承担起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与发展自身的任务。 鉴于此,提倡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有利于发掘学生潜在的天赋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有利于培养21世纪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问题解决利于发掘学生潜在的天赋和能力!、开放的、激励、创新 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指:教师为学生创设多样的实际情境,激励学生独立探索,促使他们能够提出一定数量的和高质量的问题,启发培养学生多项思维的意识及习惯,并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单一的,其答案也可能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即开放的。鉴于此,提倡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有利于发掘学生潜在的天赋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有利于培养21世纪的新型人才。 “问题解决”教学方法具有四个环节: 一、教师创设多种情况,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从而,学生有可能自发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教师创设的情景越是新颖,越具有强烈的对比度,学生的注意力就越容易被吸引,感觉就会越敏锐、强烈,越容易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探索的强烈愿望。 如一位美国小学教师在自然课上,向学生展示许多晶莹、透明的玻璃珠照片。照片吸引了每个孩子的目光。这时她问:“谁知道这些美丽的玻璃球是从哪儿来的?” “珠宝店买的。”一些孩子回答。 他却笑着说:“不对。这是我们的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从月球上带回来的,这玻璃球是月球土壤中的。”这时,全班儿童的眼睛都发亮了。“谁在月球上做的?”孩子们强着提出了许多问题。教师却笑而不答。她又展示了一组照片。这些是陨星坠落时的照片,有的是流星的,有的是坠落后引起爆炸,引发森林大火的。“这是为什么呢?”“摩擦和撞击可以生热”。此后教师又带领孩子们参观学校附近的玻璃制造厂。他们看到石英砂子在熔炉中熔融而成玻璃。这时,聪明的孩子已经顿悟了。在班里,讨论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时,答案已经十分清楚,是陨星在月球上做成的玻璃球。它高速撞击月面,使那里含石英的土壤熔融成为玻璃珠。学生们自己提问,自己解答。教师的任务只是恰当地创设高质量的情景。情景创设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 苏州平江实验学校浦莹露 【文本解读】 从题目中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先找出与这个问题直接相关的两个条件;再把上述条件中的未知项作为新的问题,并继续寻找与它直接相关的另外两个条件。像这样逐步推理,直到所需的条件都能从题目中找到为止的方法,就是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解答一些“求剩余”“求两数之和”以及“求两数之差”等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实践并体验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策略,逐步掌握这一策略的基本特点和运用过程。 【学情分析】 一个知识点的掌握并不是只为了解决几道题目,更多的是要利用这个知识点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就是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所在。三年级的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有较好的获得数学信息的能力,学习主动性较强,而且在数学学校中已具备初步的分析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发散思维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欠缺。如何从一道实际问题中分析问题并找寻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本 阶段孩子必须掌握的数学方法。 【设计理念】 本节课引导学生主动尝试从问题出发展开分析和思考,从学生熟悉的购物场景引入,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可以分析出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相符,也能体现从问题出发分析和思考的基本策略的特点。通过逐步引导让学生完整经历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回顾反思这几个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体会从问题出发展开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之后通过各种富有变化的问题,锻炼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从问题出发分析和 解决问题这一策略的广泛应用。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依据问题筛选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及问题反思的过程,了解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能用根据问题写出数量关系的策略寻找解题方法,并正确解答。 2.学生初步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条件和问题的联系,体会从问题想起寻找条件的分析推理过程,培养分析、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积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产生学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 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一列举 教材解读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必然的思想方法,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在学生已经掌握“画图法”、“列表法”等策略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选择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寻求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材安排的例题,主要是呈现生活情境,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再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有序罗列数据信息策略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使学生能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目标叙写: 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在四年级我们曾经两次学到过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记得“策略” 是什么意思吗?(指名答:方法)那么你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哪些策略吗?(画图,列表)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上课题) 二.教学例1 1、提出问题 屏幕出示例题及其场景图, 自主读题: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师:从题目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你是怎么理解18根1米长的栅栏这个信息的? 引导:既然周长18米是固定的,为什么还会有不同的围法呢?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创造性地解决来自数学学科本身或现实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新问题的教学活动。作为数学教育改革的一种新趋势,数学问题解决已成为当前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新教材借助学生身边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提供较真实的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也扩大了。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选择恰当的方式展示这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并对所有信息进行筛选、提取。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遵循三项原则。1)可行性原则。在设计数学问题时,教师首先要细致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和知识水平,提出既有一定难度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也就是说,要选择在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2)渐进性原则。渐进性原则要求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人类认识数学对象的过程是一个渐进过程,是从认识最简单的对象开始,逐步发展到对数学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它们的内部结构的认识。3)应用性原则。随着数学的发展,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世界各国的数学教育也越来越强调数学的应用,这是当前国际数学教育的重要动向。 如“认识分数”单元,教材创设分苹果的情境,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得到“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到半个苹果”。传统教材往往在此引入1/2的意义、读法和写法,这样做既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创造潜能,也没有体现出学习数学符号的优越性。其实,学生在正式学习分数以前,“一半”等名词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曾想到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教材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这个问题。在讨论过程,一方面学生可以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要另想办法表示“一半”;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入“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并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感受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和数学符号的优越性。 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同时,还要注意创设情绪情境。创设情绪情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意志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学生课堂主动学习的内趋力或保持学生主动学习的注意力。 2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全面参与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它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呢?1)在知识的来龙去脉上找。如在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根据知识的来龙去脉,学生就可以提出它与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有什么关系,怎样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等问题。2)在知识怎么样上找。如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在师生猜数游戏后,学生就可以提出老师猜得这样快有什么秘诀,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等问题。3)在知识的为什么上找。如学习商不变性质时,在观察一组算式的商的特点后,学生就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