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学校体育评价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以及传统教育观念等方面的影响,我国学校体育一直没有被摆到重要位置,尽管德智体总是相提并论,但是学校体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反,“学而优则仕”、“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几乎被奉为至理名言,强调学识和智育的重要。而体育则沦落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智育与体育无法协调发展,不能比翼齐飞成为学校育人的一种困境。目前,社会各界都普遍认为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书包越来越重,眼镜片越来越厚,娱乐锻炼身体的时间越来越少,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这不仅仅因为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居于次要地位,更重要的是学校体育本身无法对广大的学生形成吸引力。很多学生很喜欢体育,但却不喜欢上体育课。体育课中走、跑、跳、投等课程内容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而这种过分注重学生体能与运动技能考评的方式却是用同一个尺度来衡量所有学生,体质差或发育滞后的学生无法在“一刀切”的评价标准中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更重要的是,体育在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中也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体育是为了健康”的宗旨没有得到明确,反倒形成了为体育而学体育的消极现象。因此,无论对于现今所强调的“素质教育”“健康第一”,还是社会对于“终身体育”的呼唤,学校体育都本应该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审视现行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反思学校体育现行的评价方式,改革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和忽视学生兴趣的部分体育课程内容,改变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中过分注重学生体能的绝对性评价方式,真正让体育回归人性,让学校体育教育真正为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节学校体育评价概况

一、“结构考核”评价方法

学校体育评价最主要的是对于学生体育情况的评价,而学生体育的评价主要是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由体育教师来完成的。我国中小学现行的学校体育考核评价体系是20世纪90年代推行的“结构考核”的办法。这种所谓的“四合一”的考评方法,采用百分制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评价,其主要内容是:体育课出勤率及课堂表现占10分;体育基础知识考查占20分;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检测占40分;运动技能和技巧考核占30分,总分为100分,以60分为及格界限。在同一评价标准下,学生被放在同一天平上进行衡量,无论

学生在先天的身体素质方面或是在后天的身体发育水平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尤其是中学生,由于每个学生其个体的发育水平并不同步,因此其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具有明显差异。比如,有的学生在初一阶段就已经发育成熟,而某些学生可能一直到初三乃至高中才开始青

春期。由于个体的这种差异,如果用静止和绝对的评价方式来衡量学生某一时期的体育成绩,显然并不科学。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强调终结性评价结果,而忽视各个时期学生的体能

进步状况,无法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另外,在这种“四合一”的考评方法中我们不

难看出,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考核占据着重要位置,由于长期以来受到竞技思想的影响,学校体育偏重于运动成绩的测评,却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健身行为习惯的养成。评价内容

统一性太强,项目又过于固定,而且体育竞技化和军事化的特征也较明显。譬如,中学阶

段体育课测评项目中通常有标枪、铅球、跳远等项目,尽管这些体育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能

够锻炼学生的力量、灵敏、耐力或柔韧性等身体素质,但是事实上这些体育项目的设置既

不能满足体育的“健康”的需要,也无法适应“终身体育”的要求。相反,在定量评价的

标准下,先天体质不佳或发育滞后或运动素质教差(如肥胖生)的学生却要为了“过关”,为了体育达标60分,而拼命练习扔铅球、掷标枪。尽管主观上十分努力,可是受到客观条

件的限制,可能这些学生再努力也无法达到考核标准,这样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和积极性

就会受到打击,可是他们又都是健康者。究竟学校体育是为了健康还是为了考试,这正是

目前体育教学考评中出现的矛盾之所在。更何况,铅球和标枪不会也不可能成为学生在课

余活动或今后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增进健康的健身方式。因此,我们可以判定现行的“四合一”的评价方式还存在着某些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有必要加以改进。

二、“结构考核”评价的缺点

(一)评价内容的局限性。受竞技思想的影响,过多地倚重竞技体育的项目和知识,

重视运动成绩的测评,轻视其真正的健康、体育修养和行为习惯的评价。中小学生的体育

考核项目都必须严格依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由体育教师选定其中几项身体素质项目和

技术技能评定项目进行考核,来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这就造成了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学生对这些重复的考核项目缺乏兴趣,缺乏对项目的选择性,这样不能很好地发展学

生的个性和特长,也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真实健康状况。因此,在现行的评价内容和指标上,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运动参与、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体育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

评价做得还远远不够。

(二)评价方法过于注重“量化”。在评价方式方法上,重视定量而忽视定性的“质性”评价。这种定量的评价方法表面上看是公正的,比如100M跑,同一年级的学生,达到

14.8S为及格。所有的学生都用同一尺度进行衡量,由此区分及格或是不及格,但是我们

是否就能由此判定跑15.3S的学生他的健康状况、他的体质状况就一定比及格的学生差呢?标准化的定量评价,注重是个体横向间的相对位置,却没有关注到学生个体纵向的发展情况。因此,这种不顾及学生个体的先天差异性、地区差异等因素而“一刀切”地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考核及达标评价统一以年级体育课《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考核评分标准》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来评分显然是不合适的。

(三)评价源过于单一。目前,学校体育评价的主体仍然是以体育教师自上而下的评价为主。而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和了解仅限于体育课或一些课外活动,在这样有限的时间里通过观察和测评要对学生进行客观、合理、全面的评价是有一定困难的。被评价者总是处于被消极评价的地位,缺乏被评价者的自我评价,也缺乏同级同学间的相互评价,更缺乏来自家长、社区等方面的评价,自下而上的评价方式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单一源的评价依然普遍存在,要形成教师、学生、家长、同学等多主体共同参与评价的多源评价模式还需要继续期待。

(四)评价结果过分强调终端评价。单一的从“分数”角度评价学生的体育课学习成绩,只重视终结性的评价结论,而忽视过程性的评价,忽视各个时期学生的体能进步状况,因此不能起到促进学生进步的作用。而且测完就算完了,考完达标了就没事了,学生无从知道自己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健身方法和运动技术。忽视科学地对体育评价的结果进行反馈,没有向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科学运动处方和合理有效的锻炼方法,因此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作用有限。

(五)心理健康评价方面存在空白。由于升学的压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不仅如此,学生承受压力的心理素质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学生患上心理疾病的案例不在少数。仅仅身体健康是不够的,只有身体和心理都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跑步跑得快、跳高跳得高、铅球扔得远是不是意味着他(她)的心理就健康呢?而我们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评价却还在探索之中,如何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考核和测评纳入学校体育评价中是有必要值得深入研究的。

三、我国学校体育评价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一)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体育评价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考核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而且将以健康素质的考评为主,要更加关注对学生的运动参与、身心健康、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评价要注重对学生个体独特性的考察,“以质性评价的方法为基础,不仅考查‘技术’或‘知识’等认知层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