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名单
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名单

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名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进步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每年,国家都会对那些在科技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个人和团队进行表彰,以鼓励他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名单的公布,让我们见证了一批优秀的科技成果和背后的努力人们。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名单的获奖项目吧。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应用研究与产业化1. 项目名称: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影像诊断智能辅助系统2. 项目成果: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了对医学影像的智能识别和辅助诊断,大大提高了医学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3. 受奖单位:某大型医疗装备制造企业技术研发团队二、新型能源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研究1. 项目名称:新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研究2. 项目成果:成功研发出新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和稳定性。
3. 受奖单位:某知名高校能源材料研究团队三、大数据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创新应用1. 项目名称: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2. 项目成果: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对城市交通的实时监测与智能调度,极大提高了交通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3. 受奖单位:某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技术研发团队四、生物医药领域新药研发及临床应用创新1. 项目名称:新型抗癌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2. 项目成果:成功研发出一种针对特定癌症的靶向药物,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3. 受奖单位:某药物研发企业新药研发团队五、航空航天领域重大技术创新与应用1. 项目名称:新一代大型客机关键技术研发与实际应用2. 项目成果:成功研发出新一代大型客机的关键技术,实现了对飞行性能和安全性的重大提升。
3. 受奖单位:某大型航空航天制造企业技术研发团队六、信息安全技术创新与应用1. 项目名称:新型云计算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2. 项目成果:成功研发出适用于云计算环境的信息安全技术,解决了云计算评台上的安全隐患问题。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名单(高校部分)

高校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通用项目统计表
来源: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发布时间:
访问次数:893
2014-01-10
【字体:大中小】
注:1、此表中数据仅统计通用项目,按获奖项目总数排序;2、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仅统计了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科技进步奖统计了所有完成单位。
高校获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
来源: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发布时间:
2014-01-10
二等奖36项
高校获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通用项目)
来源: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发布时间:
访问次数:764
2014-01-10
【字体:大中小】
一等奖1项
二等奖37项
高校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通用项目)
来源: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发布时间:
2014-01-10 访问次数:
599
【
字体:大中小】特等奖1项
一等奖9项
创新团队1个
二等奖83项。
高校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

44
工程应用
长大跨桥梁结构状态评
李爱群,郭 彤,张宇峰,李兆霞, 东南大学(1), 长安大学 王春生,王 浩,何旭辉,江祥林, (3),中南大学(4) 梁新政,王 莹
螺旋锥齿轮数控加工关
王树新,柴宝连,郭晓东,霍津海, 天津大学(1), 重庆理工 张连洪,何柏岩,杜鸿起,陈永亮, 大学(3) 王 威,刘德全
32
键技术与成套装备
大吨位系列履带式起重
刘金江,徐格宁,李明奇,秦绪起, 太原科技大学(2)
机关键技术与应用 (注: 彭继文,廖虎灵,谢 军,韩凤磷,
33
2012 年转到今年授奖的 项目) 刘士杰,陈 康
2
南方葡萄根域限制与避 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 示范
王世平,杨国顺,李世诚,石雪晖, 上海交通大学(1), 湖南 吴 江,陶建敏,蒋爱丽,白先进, 农业大学(2)
单传伦,许文平
3
杨梅枇杷果实贮藏物流 核心技术研发及其集成 应用
陈昆松,徐昌杰,孙 钧,孙崇德, 浙江大学(1) 李 张 莉,张泽煌,江国良,郑金土, 波,王康强
6
北京鸭新品种培育与养 殖技术研究应用
侯水生,胡胜强,刘小林,黄
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
郝金平,谢 明,李国臣,樊红平, 闫 磊,张慧林
7
建鲤健康养殖的系统营 养技术及其在淡水鱼上 的应用
周小秋,邝声耀,戈贤平,王尚文, 四川农业大学(1) 冯 琳,刘 扬,唐 凌,高启平,
姜维丹,唐 旭
8
巴美肉羊新品种培育及 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刘池阳,任战利,李子颖,王震亮, 西北大学(1), 西安石油 王 毅,吴柏林,徐高中,赵红格, 大学(5)
10
成藏理论技术创新与多 种能源矿产协同勘探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报奖公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高砷多金属废水处理技术及工业化应用推荐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推荐奖种:科技进步奖完成单位: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华时捷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完成人:杨成渊、雷思维、汪友元、谭自强、蒋晓云、胡忠东、余旦新、王栋、王强、冯治兵、李和平、唐光炜、刘永龙、武卫国、李鹏项目简介:随着冶金工业的迅猛发展,冶炼矿产资源中而伴生的铅、锌、砷等有害杂质呈上涨趋势。
在冶炼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中砷及重金属的含量大幅增加,造成冶金工业废水处理难度的增大。
根据(国办发〔2009〕61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部等部门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对重金属污染物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的排放提出了严格的限制,要求重金属排放企业必须做到达标处理。
本项目通过两家企业联合研究,结合白银公司生产工艺现状及生产实际,开发出了高砷多金属酸性废水处理技术。
2010年12月,高砷多金属废水处理技术在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业公司成功使用,处理后的废水达到《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7—2010)》。
该技术率先在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化应用,并已成功推广到江西铜业、铜陵有色、山东恒邦、豫光金铅、云南冶金、灵宝黄金等铜铅锌镍及黄金冶炼企业。
推广应用情况:该技术率先在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化应用,并已成功推广到江西铜业、铜陵有色、山东恒邦、豫光金铅、云南冶金、灵宝黄金等铜铅锌镍及黄金冶炼企业。
前三完成人主要贡献:1、杨成渊高级工程师,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
主持了项目技术方案论证、可研和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创造性地将①开发了高砷多金属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②研发了智能模块化电化学装置③开发了高砷多金属废水处理工艺管理包三项创新点应用于该项目。
2、雷思维高级工程师,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总负责。
主持了项目前期方案论证、组织协调、全程跟踪监督项目的实施。
创造性地将①开发了高砷多金属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②研发了智能模块化电化学装置③开发了高砷多金属废水处理工艺管理包三项创新点应用于该项目。
2013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名单

2013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名单
一、【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存浩;中科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程开甲。
二、【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
二等奖 No.53
Z-110-2-02 功能材料与结构的多场效应与破坏理论
西安交通大学万铁军、申胜平、匡震邦、邵珠山、马连生
三、【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袁隆平、石明松等人完成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奖。
二等奖
21 J-206-2-04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32 J-212-2-01 功能吸附纤维的制备及其在工业有机废水处置中的关键技术
苏州大学等肖长发、路健美、李华、徐乃库、蒋军、封严、王丽华
四、【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通用项目)】:张建民、张噶等人完成的大型结构与土体接触面力学实验系统研制及应用获奖。
二等奖
12 F-303-2-01 碳酸盐岩油气藏转向酸压技术与工业化应用中石油
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周福建、刘玉章、张祥福、张贵才(石油大学)
15 F-304-2-01 厌氧-微藻联合资源化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新工艺
同济大学张亚雷、赵建夫、席北斗、周雪飞、郑平
16 F-304-2-02 工业钒铬废渣与含重金属氨氮废液资源化关键技术和应用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曹宏斌、李鑫钢、林晓、张懿、宁朋歌、刘晨明
26 F-306-2-05 含空间位阻的大分子硫化物脱除关键技术及相关催化剂材料创制
中石化抚顺研究院郭蓉、方向晨、彭绍忠、刘继华、杨成敏、陈勇。
2000-2013科学技术奖名单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情况简介2000年度获奖人吴文俊(1919.05~) 男,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袁隆平(1930.09~) 男,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2001年度获奖人黄昆(1919.09~2005.07) 男,物理学家,生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王选(1937.02~2006.02) 男,计算机应用专家,生前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2002年度获奖人金怡濂(1929.09~) 男,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2003年度获奖人刘东生(1917.11~2008.03) 男,地球环境科学专家,生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王永志(1932.11~) 男,航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研究员。
2004年度获奖人空缺2005年度获奖人叶笃正(1916.02~) 男,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吴孟超(1922.08~) 男,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教授。
2006年度获奖人李振声(1931.02~) 男,小麦遗传育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7年度获奖人闵恩泽(1924.02~) 男,石油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吴征镒(1916.06~) 男,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2008年度获奖人王忠诚(1925.12~2012.09) 男,神经外科专家,生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教授。
徐光宪(1920.11~) 男,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 张存浩、程开甲获奖

。
2 0 1 3 年度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程开 甲院士简介 程开 甲, 男。 1 9 1 8 年8 月出生 , 江苏吴江人 . 1 9 4 1 年毕业 于浙江大 学物 理系 。 1 9 4 6 年 留学英 国 . 1 9 4 8 年获 英 国爱 丁堡 大学哲 学博士 学 位。 任英 国皇家 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 。1 9 5 0年回国后 . 历任浙 江大 学物理系副教授 , 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 、 副主任 , 二机部第九研究所 副 所长 、 第九研究 院副院长 , 中国核试验基地研 究所副所 长 、 所长 . 基 地 副司令员 . 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常任委员 、 顾问 . 现任总装备部科技 委顾 问。 1 9 8 0年当选 中国科 学院数 学物理 学部委 员f 院士) , 1 9 9 9 年获“ 两弹 张存 浩 程 开 甲 星” 功勋奖章。 程 开甲院士是中国著名物理学 家 . 是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 的创 建 国家科学技术 奖包括 国家最 高科 学技术奖 、国家 自 然科 学奖 、 国 者 和领路 人。 家技术发 明奖 、 国家科 技进 步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五项大奖。 上世纪 4 0年代初 . 程开甲先后 在 自由粒子狄拉克方程严格证 明、 在这 五项奖励 中 . 级别最 高 、 也最 引人注 目的是 国家最 高科学技 五维场论 等方面做出了出色的工作 . 与导师波恩共 同提 出了超导 电性 术奖 . 每年获奖者不超 过 2 名, 奖金金 额每人 5 0 0 万元人 民币 , 由国家 双带机理 .在 N  ̄ u r e 、 P h y s i c M R e v i e w等杂 志上 发表多篇论文 5 0年 最高领导人亲 自 颁 奖 主要是奖励在 当代科 技前沿取得重 大突破 . 或 代 . 他在国 内率先 开展系统 的热力学 内耗 理论研究 . 在 多年教学和研 者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 果转化 中 . 创造 巨大经济或社会效 益的杰出科 究工作 的基础 上 , 撰 写了中国第一 部《 固体 物理学》 。 学家 。 上世 纪 6 O 年代 . 程 开甲建立发展 了中国核爆炸理论 . 系统 阐明了 据科学 网消息 . 体 现原 始创新 能力的 自然科学奖一 等奖被授予 了 大气层核爆 炸和地下核爆炸过程的物理现象及其产生 、发展规律 . 并 中国科学 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技大学 “ 4 0 K以上铁 基高温超 导体的 在历次核试验 中不 断验证完 善. 成 为中国核试 验总体设计 、 安全论证 、 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 的研究 ” . 从 2 0 0 0 年至今总计空 缺了九次 , 测试诊断 和效应研究 的重要依据 。以该理论为 指导 . 创立 了核爆炸效 连续三年没有人获得 应 研究领 域 , 建立 完善 不 同方 式核试验 的技 术路线 、 安全规 范和技术 2 0 1 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张存浩院士简介 措施 : 领导并推进 了中 国核试 验技术体系 的建立和科学发 展 . 指导建 张存浩 . 男. 中国科学 院院士 . 第三世界科学 院院士。 山东无棣人 , 立核试验测试诊 断的基本框架 .研究解决 核试验的关键技术难题 . 满 1 9 2 8 年2 月出生 。 他是 中国著名物理 化学 家 . 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奠基 足 了不 断提高 的核试 验需求 .支持 了中国核 武器设计改进 和作战运 人、 分子 反应 动力学奠基 人之一 , 长 期从事催化 、 火箭 推进剂 、 化学 激 用 。 光、 分子反应动力学等领域 的研究 . 取得 多项 国际先进 成果 。 上世 纪 8 O 年代 . 程开 甲开创 了中国抗辐射加 固技术研究领域 在 上世纪 5 0 年代 .张存浩与合作者研 制出水煤气合成液体 燃料的 他领导 下 . 系统开展 了核爆辐射 环境 、 电子元 器件与系统 的抗辐射加 高效熔铁催化剂 .乙烯及三碳 以上产 品产率超 过当时 国际最高水 平。 固原理 、 方 法和技术研 究 . 利用核 试验提供 的辐射场进行辐 射效应和 6 O 年代 . 他致力 于固液和 固体火箭 推进剂及发动机 的研究 . 与合作 者 加 固方法 的研究 : 指导建设先进 的实验模拟条件 . 推动中国 自行设计 、 首次提出 固体推进剂燃速 的多层火焰理论 . 比较 全面完整地解答 了固 建造核辐 射模 拟设施 . 开展基础理论 和实验研究 . 促进 了中国抗辐射 体推进剂的侵蚀燃烧和临界流速现象 加 固技术 的持续发展 . 为提 升中国战略武器 的生存与突防能力提供 了 上世纪 7 O 年代 . 张存浩开创 了中国高能化学激光 的研究领域 , 主 技术支撑 。 持研制 出中国第 一台氟化氢, 氘化学激光器 .整体 性能指标达 到当时 9 O年代 以来 . 他 不顾年迈 . 仍在材 料理论 、 高功率 微波等 方面继 世 界先进水平 8 O 年代 以来 . 他开拓和 引领 中国短波 长高能化学激光 续进行研究 的研 究和探索 。1 9 8 3 年. 他与合作者 开展脉冲氧碘化 学激 光器研究 ; 程开 甲院士毕生在 国防科学领域辛勤耕耘 . 自 力更 生 , 发愤图强 . 1 9 8 5 年. 在 国际上 首次研制 出放 电引发脉冲氧碘化学 激光器 , 效率 及 严谨求 实 , 崇尚科学 , 无 私奉献 , 勇于登攀 , 为 中国核武器事业 和 国防 性 能处于世界领 先地位 : 1 9 9 2 年. 研 制出中 国第一 台连续 波氧碘化 学 高新技术发展做 出了卓越贡献 ( 光 明) 激 光器 . 整体性能处于 国际先进水平 张存 浩院士还注重化学激光 的机理和基础理论研 究 .目向导
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

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一等奖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推荐单位1Z-102-1-01 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赵忠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陈仙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楠林(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闻海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方忠(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二等奖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推荐单位/推荐专家1Z-101-2-01 若干重要的可压缩欧拉方程整体解研究黄飞敏(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王振(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吴文俊2Z-101-2-02 凯勒几何中的典则度量和里奇流朱小华(北京大学)中国数学会3Z-101-2-03 回归中的模型检验和降维朱力行(香港浸会大学)王梓坤,严加安,马志明4Z-101-2-04 无限维控制系统的结构理论张旭(四川大学)刘应明,彭实戈,李安民5Z-102-2-01 大样本恒星演化与特殊恒星的形成韩占文(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陈雪飞(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孟祥存(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王博(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云南省6Z-102-2-02 北京谱仪II实验发现新粒子金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李卫国(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房双世(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季晓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闫沐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Z-102-2-03 量子通信与量子算法的物理基础研究龙桂鲁(清华大学),邓富国(北京师范大学),仝殿民(山东师范大学),李岩松(清华大学),王川(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8Z-102-2-04 量子几何相位及其相关问题研究朱诗亮(华南师范大学),汪子丹(香港大学)广东省9Z-103-2-01 荧光染料识别与响应调控的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彭孝军(大连理工大学),段春迎(大连理工大学),樊江莉(大连理工大学),何成(大连理工大学),白志平(南京大学)教育部10Z-103-2-02 有机小分子和金属不对称催化体系及其协同效应研究龚流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蒋耀忠(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吴云东(北京大学),宓爱巧(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唐卓(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安徽省11Z-103-2-03 电催化剂的表面结构效应、设计合成和反应机理研究孙世刚(厦门大学),周志有(厦门大学),田娜(厦门大学),陈声培(厦门大学),姜艳霞(厦门大学)教育部12Z-103-2-04 纳微配位空间的金属-有机超分子组装行为及构效关系苏成勇(中山大学),康北笙(中山大学),鲁统部(中山大学),潘梅(中山大学),姜隆(中山大学)教育部13Z-103-2-05 高分子复合材料杨振忠(中国科学院化中国科学院微加工制备及其物理与化学问题学研究所),徐坚(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陈永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14Z-103-2-06 基于碳氢键活化的氧化偶联施章杰(北京大学),李必杰(北京大学),万小兵(北京大学),杨尚东(北京大学),林松(北京大学)张礼和,高松,麻生明15Z-103-2-07 基于手性膦氮配体的不对称催化侯雪龙(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戴立信(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游书力(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严小霞(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彭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市16Z-104-2-01 硬骨鱼纲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朱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赵文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贾连涛(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卢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乔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7Z-104-2-02 典型有机污染物多介质界面行为与调控原理朱利中(浙江大学),陈宝梁(浙江大学),杨坤(浙江大学),林道辉(浙江大学)教育部18Z-104-2-03 华北克拉通早期陆壳形成与演化翟明国(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郭敬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彭澎(中国科学院地中国科学院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9Z-104-2-04 沙尘对我国西北干旱气候影响机理的研究黄建平(兰州大学),王式功(兰州大学),王天河(兰州大学),周自江(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陈斌(兰州大学)甘肃省20Z-104-2-05 黄土区土壤-植物系统水动力学与调控机制邵明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张建华(香港中文大学),上官周平(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明斌(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康绍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21Z-105-2-01 水稻质量抗性和数量抗性的基因基础与调控机理王石平(华中农业大学),储昭晖(华中农业大学),丁新华(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华中农业大学),孙新立(华中农业大学)教育部22Z-105-2-02 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分子机理研究杨维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石东乔(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刘洁(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唐祚舜(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红菊(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3Z-105-2-03 TNF诱导的细胞坏死分子机制的韩家淮(厦门大学),张端午(厦门大学),谢昌传(厦门大学),教育部研究张娜(厦门大学),周化民(厦门大学)24Z-105-2-04 禽流感病毒进化、跨种感染及致病力分子机制研究陈化兰(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于康震(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邓国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周继勇(浙江大学),李泽君(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农业部25Z-105-2-05 干细胞多能性与重编程机理研究裴端卿(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潘光锦(清华大学),秦宝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秦大江(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张小飞(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东省26Z-105-2-06 DC细胞活化调控与Th细胞分化机制在免疫相关疾病中的研究孙兵(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施木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邓位文(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吴晓东(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刘智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27Z-106-2-01 日本血吸虫寄生和致病分子基础的系统生物学研究韩泽广(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胡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刘锋(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王升跃(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冯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上海市控制所)28Z-106-2-02 若干重要中草药的化学与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岳建民(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丁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杨升平(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张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樊成奇(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市29Z-106-2-03 寡糖的合成及某些基于糖类的药物发现叶新山(北京大学),熊德彩(北京大学),耿轶群(北京大学),王冠男(北京大学),张礼和(北京大学)原卫生部30Z-106-2-04 热休克蛋白和DNA损伤修复基因在环境应激和疾病中的作用邬堂春(华中科技大学),沈洪兵(南京医科大学),胡志斌(南京医科大学),林东昕(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所)),张晓敏(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31Z-107-2-01 有机半导体的设计原理、高效制备与光电器件黄维(南京邮电大学),赖文勇(南京邮电大学),解令海(南京邮电大学),范曲立(南京邮电大学),唐超(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32Z-107-2-02 时滞系统鲁棒控制的自由权矩阵方法吴敏(中南大学),何勇(中南大学),张先明(中南大学)湖南省33Z-107-2-03 生物计算中数据编码与模型构建理论方法研究许进(北京大学),魏小鹏(大连大学),张强(大连大学),王天明(大连理工大学),滕弘飞(大连理工大学)教育部34Z-107-2-04 基于不充分信息周志华(南京大学),教育部的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研究陈松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敏灵(南京大学),黎铭(南京大学),谭晓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5Z-107-2-05 多源干扰系统的建模、分析与控制理论研究郭雷(东南大学),孙长银(东南大学),吴淮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涛(东南大学)江苏省36Z-107-2-06 复杂对象的几何表示和计算理论与方法鲍虎军(浙江大学),周昆(浙江大学),刘利刚(浙江大学),张纪文(浙江大学),蔺宏伟(浙江大学)浙江省37Z-107-2-07 基于自然智能的学习与优化基础理论研究焦李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刘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刘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公茂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张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省38Z-108-2-01 高效光/电转换的新型有机光功能材料张晓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李述汤(香港城市大学),张秀娟(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陶斯禄(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张成义(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39Z-108-2-02 热电材料的多尺度微观结构调控与性能优化陈立东(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张文清(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史迅(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唐新峰(武汉理工大学),张清杰(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40Z-108-2-03 多功能金属有机黄维扬(香港浸会大香港特别行政区聚合物/磷光材料及其在新兴领域的应用研究学),周桂江(香港浸会大学),何卓琳(香港浸会大学),王行柱(香港浸会大学),何泽(香港浸会大学)41Z-108-2-04 纳米电催化能源材料的功能定向制备和协同效应机理研究沈培康(中山大学),徐常威(中山大学),孟辉(中山大学),刘应亮(暨南大学)广东省42Z-108-2-05 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微结构及相关特性郭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世和(香港科技大学),王荣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晋平(北京大学),刘晨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43Z-108-2-06 一维纳米半导体材料的可控生长及其机理杨德仁(浙江大学),张辉(浙江大学),杜宁(浙江大学),沙健(浙江大学),马向阳(浙江大学)浙江省44Z-109-2-01 燃料设计理论及其控制内燃机燃烧与排放的基础研究黄震(上海交通大学),吕兴才(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45Z-109-2-02 机械早期故障瞬态信息的小波熵检测与自适应提取理论林京(西安交通大学),屈梁生(西安交通大学),邱海(西安交通大学),吴芳基(西安交通大学),张爱民(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教育部46Z-109-2-03 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及设计理论滕锦光(香港理工大学),陆新征(清华大学),林力(香港理工大学),叶列平(清华大学)香港特别行政区47Z-109-2-04 并联机器人机构拓扑与尺度设计理论高峰(上海交通大学),刘辛军(清华大学),赵现朝(上海交通大学),金振林(燕山大学),李为民(河北工业大学)教育部48Z-109-2-05 面向再制造的表面工程技术基础徐滨士(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王海斗(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张显程(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董世运(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梁秀兵(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北京市49Z-109-2-06 燃料电池中多相能质传递与反应动力学的相互作用机理赵天寿(香港科技大学),杨浩(香港科技大学),陈蓉(香港科技大学),刘建国(香港科技大学),杨卫卫(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特别行政区50Z-109-2-07 广义协调与新型自然坐标法主导的高性能有限元及结构分析系列研究龙驭球(清华大学),岑松(清华大学),龙志飞(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傅向荣(中国农业大学),陈晓明(清华大学)吴良镛51Z-110-2-01 纳米结构金属力学行为尺度效应的微观机理研究武晓雷(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魏悦广(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洪友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52Z-110-2-02 功能材料与结构的多场效应与破坏理论王铁军(西安交通大学),申胜平(西安交通大学),匡震邦(西安交通大学),邵珠山(西安交通大教育部学),马连生(西安交通大学)53Z-110-2-03 昆虫飞行的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力学孙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吴江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杜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兰世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名单
一、【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存浩;中科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程开甲。
二、【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
二等奖No.53
Z-110-2-02 功能材料与结构的多场效应与破坏理论
西安交通大学万铁军、申胜平、匡震邦、邵珠山、马连生
三、【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袁隆平、石明松等人完成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奖。
二等奖
21 J-206-2-04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32 J-212-2-01 功能吸附纤维的制备及其在工业有机废水处置中的关键技术
苏州大学等肖长发、路健美、李华、徐乃库、蒋军、封严、王丽华
四、【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通用项目)】:张建民、张噶等人完成的大型结构与土体接触面力学实验系统研制及应用获奖。
二等奖
12 F-303-2-01 碳酸盐岩油气藏转向酸压技术与工业化应用中石油
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周福建、刘玉章、张祥福、张贵才(石油大学)
15 F-304-2-01 厌氧-微藻联合资源化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新工艺
同济大学张亚雷、赵建夫、席北斗、周雪飞、郑平
16 F-304-2-02 工业钒铬废渣与含重金属氨氮废液资源化关键技术和应用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曹宏斌、李鑫钢、林晓、张懿、宁朋歌、刘晨明
26 F-306-2-05 含空间位阻的大分子硫化物脱除关键技术及相关催化剂材料创制
中石化抚顺研究院郭蓉、方向晨、彭绍忠、刘继华、杨成敏、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