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产品的生成产率及焦炭质量预测
焦化厂计算公式范文

焦化厂计算公式范文焦化厂是一种将煤炭进行热解和干馏得到焦炭和一系列副产品的工业过程。
在焦化厂中,煤炭被加热至高温,使其分解为焦炭、煤气、焦油和氨水等物质。
对于焦化厂来说,能够正确计算各种物质产出和能源消耗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在焦化厂中常见的计算公式:1.煤气产量计算公式:煤气产量=炉顶煤气量+煤气管道补充量-煤气烧结消耗量其中,炉顶煤气量为焦炉顶部产生的煤气量,煤气管道补充量为从其他地方补充的煤气量,煤气烧结消耗量为煤气在其它炉窑中被消耗的量。
2.焦炭产量计算公式:焦炭产量=干煤质量-焦炉底渣质量-焦粉质量其中,干煤质量为进入焦炉的煤炭原料质量,焦炉底渣质量为在底部产生的固体废料的质量,焦粉质量为通过蓄热器和废气净化设备收集的碎料的质量。
3.焦炭质量计算公式:焦炭质量=分析基含碳量×100/(分析基含碳量+分析基挥发分含碳量)其中,分析基含碳量为焦炭中的碳含量,分析基挥发分含碳量为焦炭中的挥发分含碳量。
4.焦炭收入计算公式:焦炭收入=焦炭产量×焦炭价格其中,焦炭产量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焦炭量,焦炭价格为单位质量的焦炭价格。
5.煤气热值计算公式:煤气热值=煤气量×煤气低位发热量其中,煤气量为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煤气量,煤气低位发热量为单位质量煤气所含的热能。
6.焦油产量计算公式:焦油产量=进料焦炉焦油质量-蒸馏焦油质量其中,进料焦炉焦油质量为进入焦炉的焦油质量,蒸馏焦油质量为被蒸馏得到的焦油质量。
7.氨水产量计算公式:氨水产量=进料焦炉氨水质量-顶水质量-尾水质量其中,进料焦炉氨水质量为进入焦炉的氨水质量,顶水质量为从焦炉顶部溢出的水的质量,尾水质量为从焦炉底部排出的水的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焦化厂的具体计算公式和参数可能会有所不同,上述公式仅为一些常见计算的例子。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结合焦化厂的具体情况和设备参数来进行准确的计算和分析。
化产品产率分析

回收作业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分析煤化公司新型捣固焦炉及其配套的回收系统,其回收系统各项技术指标的合理性还处于摸索阶段,现对回收系统主要技术指标与同行业具有代表性的几家单位进行横向比较和技术分析,详细数据见附表,便于科学合理的优化管理和指标考核,供各位领导参考。
一、产品产率分析1、焦油产率。
各单位比较见下图。
攀钢捣固焦炉回收系统合并在原有顶装焦炉回收系统中,对具有相同捣固焦炉工艺的云维比较,煤化公司焦油产率属正常范围,但比顶装焦炉稍有减少。
2、轻苯产率。
各单位比较见下图。
同比轻苯产率比粗苯产率低0.1-0.05%。
煤化捣固焦炉8月份轻苯理论产率为1.07%,实际产率为0.75%,根据8月份全月煤气塔前含苯核算产率为0.76%,说明轻苯产率基本正常。
3、硫铵产率。
各单位比较见下图。
因硫铵产品生产的主要目的是去除煤气中的氨气,并不能产生明显的效益,其产量的多少直接受脱硫工艺选型及脱硫效率的影响,因此,各焦化厂原则上只控制器后煤气含氨指标,硫铵产率没有过多的关注,硫铵产率各单位之间相差较大。
4、焦炉煤气产率。
各单位比较见下图。
攀钢的煤气产率只是捣固焦炉煤气产率,不包含其余炉型的焦炉煤气产率。
不同单位的焦炉煤气产率差异较大,主要是由于各单位的煤气计量准确性及煤气放散的不可控制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各单位之间有较大差异,其中煤化、攀钢(捣固)、云维(通过了解其煤气计量设备一直不准确,仅以经验数做统计)属于同类型的捣固焦炉,煤气产率明显相对较高。
二、主要消耗指标回收作业区的主要化工原料消耗指标有硫酸消耗和洗油消耗,通过横向与相关单位的比较,如下图,煤化公司的硫酸消耗仅比柳钢略高,大幅度的低于其它单位,煤化公司洗油消耗是五家单位中最低的,且同比涟钢低60%。
煤化公司的化工原料消耗指标管理处于行业较好水平。
三、分析说明值得说明的是,攀钢的化产系统具有完整的精制工艺,共有36个化工产品,其化产工艺技术水平和经验的积累相对其它焦化厂具有优越性。
炼焦车间工艺指标

炼焦车间工艺指标炼焦车间是钢铁冶炼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冶炼效率、产品质量和能源消耗。
下面我将从焦炭质量、焦炉煤气、炼焦煤利用率、环保指标和炼焦过程自动化等方面介绍炼焦车间的工艺指标。
一、焦炭质量焦炭质量是衡量炼焦工艺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合格的焦炭应具备一定的力学性能、化学成分和物理结构。
焦炭强度是指焦炭的机械强度,主要通过冷弯强度和耐磨性指标来评价。
焦炭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灰分、挥发分、硫分和水分等,其中灰分和硫分含量越低越好。
物理结构主要包括孔隙度和孔隙分布情况,孔隙度越高越有利于炉料气体的传递和反应。
二、焦炉煤气焦炉煤气的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氢气和甲烷等,是重要的燃料和化工原料。
焦炉煤气的产率和热值是衡量焦炭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合格的焦炉煤气应具备较高的产量和热值,以保证炼铁和其他燃烧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炼焦煤利用率炼焦煤利用率是指炼焦过程中煤炭中的固定碳转化为焦炭的比例。
提高炼焦煤利用率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并提高经济效益。
炼焦煤利用率的提高主要通过优化炼焦工艺和控制操作参数来实现。
四、环保指标炼焦车间对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要求。
主要环保指标包括静置时间和焦炉废气排放等。
在炼焦过程中,静置时间是指焦炉底部喷气停止后,焦炭在焦炉内的停留时间。
较长的静置时间有利于焦炭的热解和固化,提高焦炭质量。
焦炉废气排放是指炉内煤气的排放情况,应保证焦炉废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五、炼焦过程自动化炼焦车间工艺过程的自动化程度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对焦炉煤气、炉温、炉压等参数的实时监控和自动调节,减少人为干预,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通过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对炼焦过程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为工艺优化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炼焦车间的工艺指标主要包括焦炭质量、焦炉煤气、炼焦煤利用率、环保指标和炼焦过程自动化等。
通过有效管理和优化炼焦工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同时降低环境污染。
焦炭强度预测方法探讨

L11=ΣV 2 dafi
n
(7 )
式中:L12=L21=ΣVdafiG-
(4 )
L22=ΣGi2-
(ΣGi)2
n
(8 )
L1Y=ΣVdafiYi
(ΣVdafi)(yi)
以 2009 年一组实际生产数据 M40、 M10、 Vdaf、 G (见 (5 ) ) 代入公式 (4 ) ~ (8 ) , 求出 L12、 L1Y、 L2Y、 L11、 L22, 再代 表1 入 (1 ) ~ (3 ) 式求解出相应回归系数 b0、 b1、 b2。
n
表1
焦炭强度回归分析数据表 VdafG Y M40 VdafY 2151 2151 2195 2202 2246 2143 2179 2159 2147 2172 21747 GY 6149 6004 6026 5809 5951 5894 5782 5822 5799 5841 59078 Y 6.89 6.88 6.89 6.87 6.89 6.88 6.87 6.87 6.87 6.86 68.8 83.21 83.16 83.12 83.23 83.23 83.25 83.31 83.29 83.32 83.33 832.5 M10 VdafY 178 178 182 182 186 177 180 178 177 179 1797 GY 509 497 500 480 493 487 477 480 478 481 48812
G2
73.9 72.2 72.5 69.8 71.5 70.8 69.4 69.9 69.6 70.1 709.7
5461 5213 5256 4872 5112 5013 4816 4886 4844 4914 50388
浅析使用煤岩分析预测焦炭质量

工方法及科学合理评价煤质。可根据其
组分的活惰比,即活性组分与惰性组分
的比例和配煤的反射率来指导炼焦配煤
生产,预测焦炭质量。
二、煤岩分析项目
1.煤的显微组分特征及含量测定
根据在显微镜下人工观察煤岩光片
的颜色、形态、大小、突起等辨别区分
煤中的各组分,并计算出其各自的百分
含量、活性组分含量、惰性组分含量及
油气勘察
浅析使用煤岩分析预测焦炭质量
宋晓波 宣化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煤岩分析能够从微观角度准确判断来煤显微组成及其反射率情况,煤由有机显微组分和无机显微组分组成,可根据其组分的活惰比,即活性组
分与惰性组分的比例来指导炼焦生产。通过对配煤的反射率、煤岩组分百分含量及活惰比的测定,指导炼焦配煤,预测焦炭强度和气孔率,为高炉炼铁生
无煤烟
> 2.5
表2 根据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 Rmax对煤种的划分
三、焦炭质量预测 1.焦炭强度及气孔率 焦炭强度包括抗碎强度和耐磨强 度,抗碎强度指一定量的焦炭经过转鼓 试验后,筛上大于40mm的焦炭占全部焦 炭试样量的百分数。耐磨强度指一定量 的焦炭经过转鼓试验后,小于10mm的焦 炭占全部焦炭试样量的百分数。 气孔率是指块焦光片中气孔占整块 焦炭体积的百分数。气孔率与焦炭强度 密切相关,气孔率在适当的范围,焦炭 的抗碎强度和耐磨强度才较好,太高或 太低都会影响焦炭的强度。所以在炼焦 生产中,应控制焦炭的气孔率,以确保 焦炭较好的抗碎强度和耐磨强度。 2.根据配煤反射率、活性组分含 量、惰性组分含量及活惰比预测焦炭强 度 煤是不均一物质,镜质组和壳质组 都具粘结性,是活性组分。惰质组不具 粘结性,是惰性组分。活性组分是决定 炼焦煤性质的首要指标,惰性组分同样 也是配煤中不可缺少的成分,缺少或过 多都对配煤炼焦不利,都会导致焦炭质 量下降。一个较好的炼焦配煤方案,应 做到配煤活性组分和惰性组分恰当的组 合,反射率稳定并且在一定的范围内,
焦化厂生产经营分析报告

目录一、9 月份生产完成状况 ............................. - 4 -1、全焦产量变化趋势图〔焦炭为干基〕 ............. - 4 -2、成焦比....................................... - 5 -3、焦油产量及产率变化趋势图..................... - 5 -4、粗苯产量及产率变化趋势图..................... - 6 -5、硫铵产量及产率变化趋势图..................... - 7 -6、硫磺产量及产率变化趋势图..................... - 8 -二、配煤本钱及产品价格变动状况..................... - 9 -〔1〕配煤本钱变动状况分析: ..................... - 9 - 〔2〕外销产品价格变动状况: .................... - 10 -三、质量分析...................................... - 10 -1、生产焦炭质量状况比照分析.................... - 10 -2、化产品质量方面:............................. - 11 -3、本月份进厂原料煤超标状况和入厂平均水平...... - 13 -4、本月入炉煤指标状况.......................... - 14 -四、原辅料消耗分析................................ - 15 -1、生产原料煤消耗〔干基〕 ...................... - 15 -2、生产辅料消耗................................ - 17 -(1)、洗油单耗曲线图......................... - 17 -(2)、硫酸单耗曲线图......................... - 18 -(3)、液碱消耗曲线图......................... - 19 -(4)、脱硫剂消耗曲线图....................... - 19 -(5)、纯碱消耗曲线图......................... - 20 -(6)、液氨消耗曲线图......................... - 20 -(7)、污水工段物料消耗....................... - 20 -五、能源消耗〔水、电、蒸汽、压缩空气〕 ............ - 22 -1、吨焦耗水曲线图.............................. - 22 -2、吨焦耗电曲线图.............................. - 24 -3、吨焦耗蒸汽曲线图............................ - 25 -4、吨焦耗压缩空气曲线图........................ - 26 -5、9 月焦炉煤气消耗 ............................ - 26 -六、物料消耗状况.................................. - 28 -七、工资变动分析.................................. - 37 -八、9 月份炼焦车间K3 系数和影响K3 系数因素 ........ - 38 -九、机电设备运行状况.............................. - 38 -十、选购科资金打算完成状况........................ - 38 - 十一、9 月份工作完成状况 .......................... - 40 -1、技改、大修工程完成状况...................... - 40 -2、设备修理工程完成状况: ...................... - 40 - 十二、下月重点工作安排............................ - 40 -(1)备煤车间:.................................. - 41 -(2)炼焦车间:.................................. - 41 -(3)净化车间:.................................. - 41 -(4)质计部:.................................... - 42 -(5)设备部:.................................... - 42 -(6)电仪部:.................................... - 42 -美方焦化厂2023 年9 月份生产经营分析报告依据美方煤焦化月度生产经营分析的要求,对2023 年9 月份焦化厂生产数据进展汇总分析如下:2023 年9 月份生产本钱构成图表名称本钱构成本月百分比上月百分比本钱量环比原料煤本钱〔万元〕17616.63994.06% 90.26% +4.21%3能源消消耗用〔万元〕 384.0275 2.05% 3.96% -48.23%辅料消消耗用〔万元〕 221.7887 1.18% 1.31% -9.92%物料消消耗用〔万元〕 125.1832 0.67% 1.06% -36.79%大、中修费用〔万元〕10.6800 0.06% 0.06% 持平技术改造费用〔万元〕0 0% 0.05% -100%人员工资〔万元〕370 1.98% 3.30% -40.0% 说明:9 月份生产焦炭 197092.98 吨〔干〕,按折算水分9 月湿213795.01 吨,9 月消耗精煤 255313.62 吨〔干〕,按折算水分计算 9 月湿基消耗精煤280564.41 吨,本月生产原料煤费用 17616.6393 万元,总能、物料、人员工资等费用1111.6794 万元,推测销售收入 26842.7904 万元〔其中焦炭产品销售收入23762.3773 万元、化产品销售收入 2356.7424 万元,外供欣业化工煤气销售收入20.6550 万元,外供LNG 煤气销售收入 703.0157 万元〕,利润 8114.4717 万产品名称 9 月打算产量 9 月实际产量 9 月实际完 生产量环比 生产量同比年度打算累计年度实际累180 吨焦非煤本钱〔元〕吨焦化产品、煤气收入〔元〕160 156.09148.79154.69140 130.07 131.07 138.21 133.86144.08120 124.46 116.1100 90.0380 69.2668.9771.1660 51.2258.167.0752.0040 20 012345678月份9101112日期 班次 原周转时间 调整后周转时间元。
焦炭质量预测方法的应用

测灰分与实际灰分的差值 , 1 在 6组数据 中有 l 4组 小于 0 I , 2组介 于 0 1 ~ .% , .% 有 .% 02 均小 于测 试 误 差 , 明该 灰 分 预 测 方 程 具 有 相 当 高 的准 确 性 。 说
G / 26 焦 炭 全 硫 含量 的测 定 方 法》 定 : 分 B T2 8 ( 规 硫
根据 回归 方程计算 的焦炭预 测灰 分和硫 分与 实
测灰 分及硫 分 关 系见 第 4 0页表 1 B T20 《 。G / 0 1 焦 炭工业 分析 测 定 方 法 》 定 : 炭 测 定 的重 复 性 ≤ 规 焦
0 2 , 现性 ≤0 3 。从 表 1中可 以看 出 , .% 再 .% 焦炭 预
本文 以太原 煤 炭 气 化 ( 团 ) 限责 任 公 司 焦 集 有
化厂 生产焦 炉数据 为基 础 , 立 了该 公 司 的焦 炭质 建
《 07 . 0
i 0.8 6
量预测 模 型 , 分析 了进 行 焦 炭 质 量 预测 方 法 研究 需 要进行 的基础 工作 。
O.6 6
( 装炉煤灰分 ) , ( ) A %
图 1 焦炭灰 分与装炉煤灰分 的关系
O8 .O 07 .8
技 术 的普 及 , 应用 焦 炭 质 量预 测 技 术 直接 指 导 配 煤
作 业得到 世界 主要焦炭 生产 国的普遍关 注 剖。
07 .6 07 .4
07 .2
O .
( 炉 煤 硫 分 )Sd 装 ( . )
1 焦炭 灰 分 和硫 分 预 测
焦炭 的灰 分 、 分与配 合煤 的灰 分 、 分有较 强 硫 硫
的线性关 系 ; 炭 的灰 分 、 分 与 原料 煤 的灰 分 、 焦 硫 硫 分 呈一元 线 性 关 系 。根 据 太原 煤 炭气 化 ( 团 ) 集 有 限责任公 司不 同时 间段 的装 炉煤 和对应 焦炭 灰分 与
焦炭热态性能预测模型

1 前 言
变质程度 的煤炼制 的焦 炭热态性能差别 很大 , 见表 1 。
表 1 不同 的单种煤炼 制焦炭 的热态性能 %
% Ta 1 Ho r p ris o o e b. t p o ete fc k c k n t i g e t p fc a t i e e t o ig wi sn l y e o o l wi d f r n h h
W a e ,M i o Yi g i ng f i a n b n,Guo Rui n yo g,LiZh n o eb
( o eadR f c r t isPa t agh i ln d syC . Ld , agh , ee, 6 2 o C k n er t yMae a l ,T sa J o gI ut o , t. T nsa H bi o 4 o ) ao rl n n n a n n r n
总 第 16期 9 2 1 第 4期 0 2年
河 北冶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化产品的生成、产率及焦炭质量预测 焦化产品的生成、产率及焦炭质量预测 杨变玲*
-------------------------------------------------------------------------------- 摘 要:阐述了煤的成焦过程及影响焦炭质量的因素,分析了炼焦产品产率的计算及预测焦炭质量的计算。 关键词:煤的成焦 质量预测 产率计算
中图分类号:TQ520.6 文献标识码:A 1 产品生成 1.1煤的成焦过程
炼焦煤在隔绝空气下加热,其有机质随温度的升高而发生一系列变化,形成气态(煤气)、液态(煤焦油)和固态(半焦或焦炭)产物。煤的成焦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常温至300℃)是煤的干燥脱气阶段,释放出水分并析出CH4、CO和N2。第二阶段(300℃~600℃)以解聚和分解反应为主,煤粘结成半焦。通常烟煤在300℃后开始软化,伴随有煤气和煤焦油析出;中等煤化度的烟煤在此期间的一定温度范围内生成气、液、固三相共存的质体。第三阶段(600℃~1000℃)是半焦变成焦炭的阶段,此阶段以缩聚反应为主,产生大量煤气(以H2为主),半焦经收缩形成有裂纹的焦炭。
1.2炭化室内结焦过程 装炉煤结焦需要的热量是通过两侧炉墙提供的,热量从两侧炉墙传向炭化室中心。因此,结焦过程是从两侧炭化室墙面处开始,逐渐移向炭化室中心的层状结焦过程。当炭化室中心的焦饼温度达到950℃~1050℃时焦饼成熟。结焦速度反映炭化室内的平均升温速度。结焦速度过快,将使焦炭裂纹增多、块度变小。当炭化室墙面附近的煤料形成塑性层时,炭化室顶部和底部的煤料也受热形成了塑性层,同时,煤料分解的气态产物不断产生,由于四面的塑性层均不易透过气体,炭化室内压力不断升高,塑性层膨胀,并通过半焦和焦炭层将膨胀压力传递给炭化室墙。当塑性层在炭化室中心面汇合时,炭化室膨胀压力达到最大值。通常所说的膨胀压力就是指这一最大值。膨胀压力取决于装炉煤的特性、炉料散密度及结焦速度,提高膨胀压力有助于煤料颗粒的粘合、融熔,改善焦炭的物理性,但是膨胀压力过高,将对炭化室墙体造成损坏。
1.3炭化室内气体析出动态 炭化室内的装炉煤在结焦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产物(含液体产物的蒸汽)一部分通过两侧塑性层之间的煤层流向炭化室顶部空间,称为“里行气”,约占全部气态产物的10%~25%。另外约占75%~90%的气态产物,通过半焦层和焦炭层以及焦炭与炭化室墙之间的缝隙流向炭化室顶部空间,称为“外行气”。它们在焦炉顶空间流动时,受高温作用发生二次热解反应。由于炭化室墙的温度高于炉顶空间温度,因此外行气比里行气的二次热分解剧烈得多。外行
气中氢、苯和甲苯多,而里行气中甲烷、乙烷、低分子量烯烃和含氧含氮有机化合物多。二次热分解后产生的气体则达炭化室顶部空间后经上升管排出,这些气体产物统统为粗煤气。炭化室中结焦过程是周期性的,所以从炭化室逸出的粗煤气组成是随结焦时间而变化的。但是由于焦炉由多个炭化室组成,而每个炭化室所处结焦时间不同,因此所有炭化室的粗煤气汇集于集气管混合后,其组成基本上是稳定的。对粗煤气进行冷凝冷却、洗涤、吸收及制取可得到净煤气、煤焦油及粗苯等产物。
2 产品产率 2.1成焦率 成焦率(即煤焦比)是装炉煤(干)经高温干馏转变为焦炭(干)的百分率。成焦率主要取决于煤质,也受炼焦条件和炉型的影响。成焦率的主要计算方法有:
2.1.1利用煤、焦炭灰分之间的关系求成焦率 Kd·j=Ad·m/Ad·j×100% (1) 式中,Kd·j为干焦对干煤的成焦率;Ad·m、Ad·j分别为煤和焦炭的干基灰分(%)。用式(1)计算的成焦率往往比实测值低,除取样和分析误差等原因外,主要是在高温干馏过程中灰分组成也发生变化,焦炭在炭化室内和熄焦过程中发生烧损使灰分增大。
2.1.2利用装炉煤和焦炭的挥发分求成焦率 Kd·j=100-Vd·m/100-Vd·j×100+Q (2) 式中,Vd·m和Vd·j分别为煤和焦炭的干基挥发分(%);修正系数Q是指在煤中挥发分逸出后,经二次裂解而引起的增碳,它与装炉煤挥发分、焦炉炉体结构和焦炉操作制度等因素有关,通常取Q=1。
2.1.3利用煤和焦的挥发分间的关系求成焦率Kd·j=99-5/6Vd·m(3)式中,Vd·m为装入煤干基挥发分,焦炭的干基挥发分Vd·j=1.2%(假定)。
2.1.4由煤质与炼焦操作条件求成焦率Kd·j=103.17-0.75Vd·m-0.0067tJ。式中,Vd·m为装入煤干基挥发分;tJ为焦饼中心温度(℃,推焦前15min测定)。该式由日本提出,前苏联克里活罗格焦化厂经标定认为符合该厂实际,中国也推荐使用。 2.2净煤气产率 2.2.1前苏联净煤气对干基装入煤的产率计算式 Kd·g=QVd·m (4) 式中,Q为系数,对气煤Q=3,对焦煤Q=3.3;Vd·m为装入煤干基挥发分。 2.2.2我国热能院净煤气对干基装入煤的产率计算式 Kd·g=(1-β)AVd·m (5) 式中,β=2%~4%(炉墙漏气率);A=64~72,是与煤种有关的校正系数;Vd·m为装入煤的干基挥发分。
冶金部推荐此式为我国焦化企业计算煤气质量的依据。 2.3化学产品产率 2.3.1煤焦油及粗苯的回收率 前苏联顿巴斯煤矿提出:当Vdaf·m=18%~30%时, 煤焦油Kd·g=〔-18.35+1.53Vdaf·m-0.026(Vdaf·m)2〕(100-Ad/100) (6) 粗苯Kd
·b=〔-1.61+0.144Vdaf·m-0.0016(Vdaf·m)2〕(100-Ad/100) (7) 鞍山钢铁公司化工总厂提出:当Vdaf·m=27.96%~30.37%时, 煤焦油Kd·g=〔-1.4+0.184Vdaf·m〕(100-Aa/100) (8) 粗苯Kd·b=〔-0.64+0.065Vdaf·m〕(100-Ad/100) (9) 式中,Kd·g、Kd·b分别为煤焦油、粗苯对干基装入煤的回收率,Vdaf·m为装炉煤的可燃基挥发分。
2.3.2氨的回收率 Kd·A=(17/14)·bNd·m (10) 式中,Kd·A为氨对干基装炉煤的回收率;17为氨的分子量;14为氮的原子量;Nd·m为装炉煤干基含氮量(%);b为煤中总氮量转化系数,一般取0.12~0.16。剩余部分氮转入焦炭和其它含氮化合物中。
2.4化合水产率 W=K·Od·m·(18/16)(100-Ad-St·d/100) (11) 式中,K=0.437;W为化合水对干基装入煤的生成量;Od·m为装入煤干基氧含量;18为水分子量;16为氧原子量。
一般化合水的生成量取装入煤量的2%~3%。 化合水的生成量也可由下式计算: W=〔4.64-0.354Vd+0.0118Vd2〕 (12) 式中,Vd为装入煤的干基挥发分。 3 焦炭质量预测 3.1化学组成预测 3.1.1焦炭灰分Ad·m=Kd·j·Ad·j (13) 式中,Ad·m、Ad·j分别为装炉煤及焦炭的干基灰分,Kd·j为成焦率(见前述)。 3.1.2焦炭硫分 法国焦炭中硫分的计算公式: St·d·j=0.084+0.759St·d·m (14) 式中,St·d·j、St·d·m分别为焦炭和装入煤的干基全硫(%);0.084、0.759为系数。 波兰焦炭含硫量计算公式: St·d·j=0.63St·d·m+0.2 (15) 式中,St·d·j、St·d·m分别为焦炭和装入煤的干基全硫(%),0.63、0.2为系数。 我国焦炭硫分计算式: St·d·m=(Kd·j/ΔS)St·d·j (16) 式中,St·d·m、St·d·j分别装入煤和焦炭的干基全硫(%);Kd·j为全焦率(见前);ΔS为炼焦过程中转焦炭的硫的质量比。Kd·j/ΔS值一般为1.0~1.2。笔者认为Kd·j/ΔS=0.9~1.1比较符合山西焦化生产的实际。
3.2焦炭强度预测 用焦炭强度预测方法来选择配煤方案,以满足焦炭强度的要求。影响焦炭强度的因素有:原料煤性质、炼焦煤准备和炼焦工艺系数等三个因素。由于后二者比较固定,只具有次要的影响。主要因素是煤的结焦性,它决定了煤化度和煤的粘结性两个因素。反映煤化度的指标通常采用煤的挥发分或镜质组反射率。煤的粘结性指标很多,如粘结力指数、煤的最大流动度、煤的膨胀度、胶质层最大厚度和粘结指数等。各国预测焦炭强度的模式很多,下面仅介绍我国以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和粘结指数(G)或胶质层最大厚度(
y)作为参数,建立回归方程,预测焦炭强度的方法,即VM-G(y)法。 M40=126.147-2.104Vdaf+0.144G,M10=12.974+0.452Vdaf-0.0243G; 或 M40=126.881-1.947Vdaf+0.227y,M10=9.085+0.201Vdaf-0.363y。 装炉煤最适宜的范围是:Vdaf=28%~32%,G=58%~72%或y=14mm~18mm。我省装炉煤的挥发分普遍较低,装入煤的干基无灰挥发分的下限可达23%~25%。
作者:*工程师,山西冶金设计院,030001太原 收稿日期:1999-06-16 参考资料:http://library.dlrtvu.edu.cn:85/~kjqk/kjqbkfyjj/kjqb99/kjqb9906/9906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