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美文荐读)斯人已去(四)

合集下载

斯人已去犹忆影初中作文

斯人已去犹忆影初中作文

斯人已去犹忆影初中作文范文一斯人已去犹忆影小时候,我和邻居的小伙伴们总喜欢一起玩耍。

有次偶然机会,我们在村子里的牛棚里发现了一个带锁的小屋子,好奇心驱使我们想进去看看究竟是什么。

小屋子的门锁早已生锈,我们用力挤开门,里面有一些陈旧灰暗的家具,坐在靠窗的沙发上,发现了一个红色的相框。

相框里是一个笑容明媚的女孩,相框周围还有一些字:“斯人已去,犹忆影”。

到了中学,我读过一篇名为《沁园春·雪》的诗,其中的一句“斯人已逝,雪照空庭”。

这让我再一次想起在牛棚里看到的那张相片。

斯人已去,犹忆影,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词语。

这个词语告诉我们,有些人可能已经离开了我们的生活,但他们却始终留在我们的心中。

感谢他们曾经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的痕迹,他们的故事和影响将伴随我们一生。

写作重点:从一个简单的故事入手,引申出斯人已去犹忆影这个词语的含义。

通过一个小故事和名诗的结合,使主题更有力度,更能让人产生深刻的感受。

用词分析:用“陈旧灰暗的家具”来形容过去,用“笑容明媚的女孩”来表达对已逝去人的怀念之情,用“感谢”来表达对逝去的重要人物的敬意,这些词语都比较婉转,客观,同时也很朴实。

范文二斯人已去犹忆影记得那年暑假,我和家人去拜访亲戚。

他们家的老爷爷因年事已高去世了,但是他的遗物却引起了我的注意。

老爷爷家里有一张古老的相片,上面写着,斯人已去犹忆影。

相片里的人是一个慈祥的老爷爷。

我和他没有见过面,但是我很明白,这个老爷爷在他生前曾经影响过许多人的生命。

在这张相片面前,我很受感动,我看到了亲情、感恩和对已故的怀念之情。

斯人已去,犹忆影,这个词语对于我来说,意义非凡。

人生路上我们总会遇到许多人,有些人只是匆匆路过,而另一些人则会像一个灵魂的导师,对我们的人生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他们可能已经不在了,但也始终陪伴着我们。

写作重点:故事作为主题引黄线索,通过一张老照片的描绘为主题做点睛之笔。

另外,新的主题延续了前一个主题。

这样的结合,使数字主题更加深刻。

知人论世 朗读文章 品味语言

知人论世 朗读文章 品味语言

知人论世朗读文章品味语言作者:王野平来源:《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2024年第32期片段精选片段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赏析范仲淹与滕子京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谊从此开始。

庆历三年,滕子京离开泾州到庆州代理凤翔府知府,被人检举其在荆州任职时挪用公款、涉嫌贪污。

朝廷中的守旧派有意扩大事态,要将滕子京依贪污罪论处,幸有范仲淹及时营救,才让滕子京逃过一劫,几经贬谪,最终被贬到岳州巴陵郡(即文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滕子京是个十分有才干的人,在岳州多有建树,任职期间主持重修岳阳楼。

庆历六年,重修的岳阳楼落成,滕子京便写信给好友范仲淹并随信附上一幅《洞庭湖晚秋图》,请他就重修岳阳楼一事写一篇文章。

这便是如今名扬天下的《岳阳楼记》。

片段2: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赏析1.把握朗读节奏,感受文章韵律。

句式的疏密排列,能体现文句的结构美;句式的停连、抑扬、平仄、用韵,能体现文句的韵律美。

如《醉翁亭记》选段中: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从句式上看,该句四字、五字句间杂,形式上错落有致,形成富有节奏感的音韵美。

2.注意朗读语调,体会作者情感。

在结合文章创作背景的基础上,考生需把握好朗读语调,争取读准、读顺、读得有节奏,读得有感情。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孔乙已》知识点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孔乙已》知识点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孔乙已》知识点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孔乙已》知识点第5课《孔乙已》一、文学常识《孔乙已》的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集等。

《孔乙已》是鲁迅继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后创作的又一白话小说。

二、字词荤(hūn)菜颓(tuí)唐羼(chàn)水蘸(zhàn)水阔绰(chuò)舀(yǎo)水唠(láo)叨(dao)打折(shé)腿咸亨(hēnɡ)蒲(pú)包附和(hè)拭(shì)去模(mú)样涨(zhànɡ)红涨(zhǎnɡ)价绽(zhàn)出笔砚(yàn)侍(shì)候荐(jiàn)头间(jiàn)或哄(hōnɡ)笑不屑(xiè)置辩:认为不值得去辩解。

君子固穷: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

语出《论语》,固,安守。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间或:偶尔,有时候。

营生:谋生,规划如何生活。

三、文章思想内容主要内容:文章通过对主人公孔乙己断腿前和断腿后悲惨遭遇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小说一方面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另一方面,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当时一些人们的冷漠麻木、昏沉可鄙的精神状态。

四、写作特点1、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

3、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以“乐境”写哀情,愈见其悲。

4、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五、重点问题课后习题1、孔乙已的性格矛盾不矛盾?从哪些具体描写中可以看出来?是什么原因造成他的这种性格悲剧?孔乙已是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1)【品痴行】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赏痴景】请根据情境,完成对话。

楚言:……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

陈晴:你有一句话背错了,应该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请重背。

楚言:我觉得意思和原文一样啊,而且更简洁呢!陈晴:但两句话描绘景物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加了三个“与”之后,________,所以“与”不能漏掉。

(3)【悟痴心】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走进张岱的内心世界,完成阅读任务。

【链接材料一】西湖七月半①,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杭人游湖,巳出酉②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③,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④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节选张岱《西湖七月半》)【链接材料二】故余尝谓:“善读书,无过董遇‘三余’。

而善游湖者,亦无过董遇‘三余’。

董遇曰:‘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

’雪巘⑤古梅,何逊烟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逊朝花绰约;雨色涳蒙,何逊晴光滟潋。

深情领略,是在解人。

”(节选张岱《西湖梦寻》)【注】①七月半:即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中元节”。

杭城风俗。

游湖赏月。

②巳:巳时,约为上午九点到十一点。

酉:酉时,约为下午五点到七点。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江行[宋]严羽瞑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梢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①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尾联一个“厌”字写出了作者那种________、 ________的情感。

(2)发挥想象,试描绘出“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梢行”这一联所写的景与情。

【答案】(1)思乡心切;厌倦漂泊生活(2)在舟中远眺,天在水中,水与天接,江天一色,彼此不分;小舟起起伏伏慢慢前行,树杪隐隐约约,缓缓后退。

天无尽,水亦无尽,而行舟又悠悠,这样的行旅何日是尽头呢?【解析】【分析】(1)“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离家的日子,诗人是每天都在心头盘算的。

天天盘算着,日子一长也就茫然了,“今几宿”的疑问,一则说明诗人离家之久,二则表明诗人心中盘算着回家的次数之频。

桨声一如游子心中的离家悲歌,一声声、一阵阵,把心都敲碎了,更敲倦了。

(2)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天”“江水”“舟”“树”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舟中远眺,天在水中,水与天接,江天一色,彼此不分;小舟起起伏伏慢慢前行,树杪隐隐约约缓缓后退。

天无尽,水亦无尽,而行舟又悠悠,真不知这样的行旅何日是尽头。

景中寓情,作者把羁旅之情、思乡之感寄寓于“舟行所见”之景中,情与景完美地交融在一起,表达了漂泊在外的乡愁与孤单。

故答案为:⑴思乡心切;厌倦漂泊生活⑵在舟中远眺,天在水中,水与天接,江天一色,彼此不分;小舟起起伏伏慢慢前行,树杪隐隐约约,缓缓后退。

天无尽,水亦无尽,而行舟又悠悠,这样的行旅何日是尽头呢?【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炼字。

考生要读懂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人的情感,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理解。

九上文言文岳阳楼记

九上文言文岳阳楼记

九上文言文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ã)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赋于其上。

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bï)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 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fú)!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zāi)?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托付)2.百废具兴(通“俱”,全,皆)注释(1)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shì)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

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41-1048)。

本文句末中的“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点名作文的时间。

(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

滕子京,名宗谅,字子京,范仲淹的朋友。

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美文荐读)追悼会

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美文荐读)追悼会

追悼会废名北天是“三一八”,笔停了,他似乎应该赴追悼会?——真的,他要赴追悼会。

“时光过得好快呵。

”“三一八”使得他觉得时光过得快。

何以故呢?就因为停笔,正在不写不行的时候停笔。

去年“三一八”——不是“三一八”,是“三一八”的后两天,总而言之是“三一八”,他也是这样停了笔,停笔去送葬。

时光过了一年。

会场上还没有什么人,死者的像片挂起来了。

北山看见了是挂起来了,然而没有看像片。

天是下着很大的雪。

开会既还有待,北山到雪地里走走。

他不冷,雪很好玩,他就在雪地里玩,活泼泼的想。

——说实话,他实在是活泼泼的,一点也不像赴追悼会的样子。

“雪呵,雪呵,你下罢,下得大大的,我总比你狠,你不能叫我不站在这里,你下得叫我的身上没有热,那我算是被你压服了。

”北山今年不知在哪里弄得了一件外套,敢于这样夸口。

会场上人添了好多,北山又走进去,迎面一个朋友道:“北山,你来了?我们今天请你演说。

”分明是来了,然而要问“你来了?”北山好笑。

演说则他做梦也梦不见这两个字。

“那不行,那不行。

”北山连忙答。

“一定,一定。

”朋友也就走了。

北山不知道到底要不要他演说,万一真个要,同刚才对雪说话一样,随便说说就是。

北山做小学生的时候很得意的登过一两回演台。

秩序单上有主席报告开会一条,果然,一个人走到台正中间桌子面前报告。

北山坐在台下两三百个人当中听。

北山没有看雪那么样的活泼了,不知是否怕把他拉上台去演说。

他心里确在那里想,写出来就是演词——“我的声音很小,要大家听我说话,实在对不起。

但是,我们今天要声音吗?只要血!请看这些死者——”北山这时看了一看像片。

自然,北山是坐在台下仰头看,而他俨然是在台上掉头看,又掉过来——“他们的声音在哪里?我们能够对之而不面赤吗?这就是他们的血现在我们的面上……”北山真个满身发热,没有想,想不下去。

台上报告的是什么自然更只有让它是什么。

渐渐又冷静下去了,讨厌主席的报告。

“放屁放屁!赶快滚下来!”心里骂。

报告的还是报告:“……所以我们一方面哀悼,一方面还要努力……”其实北山是若听见,若不听见。

斯人已去留余泽,此情犹在永怀念

斯人已去留余泽,此情犹在永怀念

斯人已去留余泽,此情犹在永怀念作者:董晓燕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47期【摘要】中职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上)第一课选的是老舍的《我的母亲》,基础模块(下)第一篇选的是史铁生的《合欢树》。

这两篇文章都写得情真意切,都表现了母亲无私博大的母爱,母亲的言行对孩子深刻的影响,以及两个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愧疚、怀念之情。

读来让人唏嘘动容,感慨不已。

【关键词】母爱无私博大;母爱影响;怀念愧疚职高语文基础模块(上、下)两册书所选的写母亲的文章,如老舍的《我的母亲》、史铁生的《合欢树》异曲同工,都写到母亲对自己的爱,对自己人生之路的影响,同时也表现了子女对母亲深深的愧疚和怀念之情,读来让人再三回味。

一、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

在老舍的《我的母亲》中,作者用浅显通俗、自然流畅的语言,意蕰丰厚、富有韵味的语言塑造了一位勤朴实、宽厚善良,为人热情和坚韧刚练的母亲形象,文章写了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

尤其是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偷偷考入了师范学校,母亲知道后不但不怪“我”,还想方设法筹齐了“保证金”,“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没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听说“我”还要返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

这一“愣”一“叹”里面包含了母亲丰富而复杂的心理,细细咀嚼,令人感动。

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

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却别有深情。

这里有母亲对儿子的理解,母亲的奉献,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仔细品味,令人潸然泪下,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屹立在我们的面前。

母亲过七十大寿“我”不在身边时,便早早睡下,充分体现了“儿行千里母担忧”,即使“我”己是成年人,在母亲的心里永运是那个让人牵肠挂肚的小子。

史铁生的《合欢树》一文中,作者在第一个场景中刻画了一个热情美丽、聪明能干的母亲形象;第二个场景中描写了一个不辞劳苦、四处奔波、宽厚坚韧的母亲形象,她为了给儿子治腿不余力地奔劳着,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照料,对儿子的担忧愧疚,默默地忍受着儿子暴躁的脾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人已去(四)唐文皓回到上海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到药房,梅纾云还没有下班,唐文皓就迎着寒风站在药房对面的街角等。

手攥着口袋里的那一封儿子写给梅纾云的短信。

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总算等到了梅,梅看着灰头土脸疲惫憔悴的唐文皓心里就有点难过。

两个人找了一家点心店,要了些馄饨和生煎包,唐文皓显然饿了,也顾不得斯文,把唐杰的信给了梅自己先吃了起来。

梅的心底有说不出的滋味,这些天一个人上下班,回家面对说不上几句话的陈东平,唐文皓走了,自己整个人都感到空落落的。

象是随风而舞的羽毛,轻飘飘地浮在那里。

夜深了,躲在被窝里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有些怕,有些孤独感,还有委屈、惆怅和思念,绞在一起让梅彻底地失眠。

又不得不装作熟睡的样子,担心让陈东平觉察什么来,人不能动,心是动的。

这样一连折腾了几天,人好象一下子瘦了一圈,疲惫至极的感觉。

现在,唐文皓回来了,又带来了一份对梅表示出一些理解的信,梅只觉得有泪想往眼眶外面挤,但因在公共场合,梅迫不得已忍住了。

两人从饮食店退了出来顺着有树荫的街走着,互相说着体贴的话。

唐文皓不自觉地握着梅扶在车把上的手,握了很久彼此都没有觉察。

老唐,你休息一天再去上班吧,这些天路上太累了。

梅医生,梅——你也要好好休息,你瘦了。

梅的眼泪流出来,夜幕已经沉重地挂下来,树荫底下的唐文皓看不清楚梅的脸,但已经感觉梅消瘦细长的手正握在自己的手里,手背上有几颗冰凉的水滴落的感觉。

他伸出手去扶梅的肩,身边已有人走过,唐文皓又收了回来。

梅也觉察到自己的失态。

这一晚那个蒙着面纱的契口被打开了一个小口子,虽仍是天涯却已有比邻的感觉了。

梅开始和唐文皓约会,是真正称得上幽会的那一种。

彼此都要上班,于是就想尽办法调休,那样的年头人都是老老实实的,开溜之类的事几乎没有,更何况是为了这样的事,想起来就让人心跳脸红。

于是下班后那段大约半个小时的散步被拖得长而又长。

为了避开同事们的视线,唐文皓再也不敢到药房的附近来等梅纾云,而是彼此绕道而行,挑了一条比较僻静的街,没有什么机会可以遇见熟人的路。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大家都相对无言地走着,能感觉到对方的存在,那种就在身边的感觉真的是很好。

有两次,梅利用调休的上午到唐文皓的家,邻居们都去上班了,唐雯也去学校上课了,唐文皓也特地告了假在家等梅。

唐文皓会将梅拥在肩头,梅紧张地会哭,彼此默不作语地相拥而泣。

唐文皓的手微颤着,梅发际和耳畔散发出的清香让他不能自持。

他只是想紧紧地靠着梅,拽住她,明知道不是自己的,却有着怕失去的惊恐。

缠绵和温柔是在惊惧中褪尽了最初的娇艳。

梅起初是有些自责,甚至有着怀疑自己是否堕落的愧疚,然而那是一道让人无法阻挡,自己诱惑着自己的门,让人不自觉地想去靠近想要陷入,甚至在明知自己在做着一些不合情理的事,也会任着性子做下去。

人就象着了魔一样,好象所有的期冀、快乐、满足都在这样的过程中被一一圆满了起来。

这并非是爱,而是迷恋和狂热,爱太抽象,迷狂却是踏实而可爱的。

梅俯在唐文皓的肩头,可以闻到唐文皓深上隐隐传来的干净的气息,如散淡的干草的味道,她觉得有微醉的感觉。

她会迅即想到陈东平,那种混合着酒肉,烟味和浓重的尘土味的气息。

梅觉得有一种窒息的压抑,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淌,唐文皓小心地用手去抚,梅更是抑制不住自己的伤感,唐文皓扶着如坠倒一般的梅,吻到梅的长发和微烫的额头,梅的眼泪滴到自己的心尖上,刀滑过一般地生疼……这样的幽会很难得,越少就让人生出更多的遐思,在无数的想象的空间中去填补现实中所不能实现的美好。

更多的时候就是打一个电话,药房里总是很不够安静,常常是最简短的几句寒喧过后,就将电话挂了。

只是想知道彼此都在牵挂都很安好,心已就定了。

陈东平意识到梅近来的神思不定,还以为是梅想念儿子,梅只说是自己近来身体不太好,有点集中不了心思,陈东平也就将想要把儿子接上来的念头搁了下来。

愁眉不展,神情淡若的梅更是添了几分温柔的妩媚,陈东平有时看着灯下一边织毛衣一边若有所思的梅纾云,就会腾升出很多的欣喜和难言的渴望,只是他觉得梅好象一直都很平淡,陈东平的努力和讨好并没有激起过梅的热情。

陈东平倒也没有太过在意,梅在他的眼中更多的时候是一道风景,一幅画,一个灯光下朦胧的轮廓,他只要感受到她是他的妻子就很满足了。

对于这些,梅是感激着陈东平的包容的,虽说是对他粗线条的生活方式的厌烦,但陈东平也是给了她适度的空间,在两人生活中从不为难她。

想到这里,梅会有愧疚,她只是觉得自己好象从嫁入陈家那天开始就错了,这个错,错得太久远根本是无法理清头绪的了,事到如今,已经是离了谱。

梅差不多在万千头绪中都忘了去追究和反省自己的愧疚了。

有那么几次,在深夜,梅突然间会惊醒,屋子里的一切都象是熟睡过去了一般,身旁的陈东平发出轻微的鼾声,梅想到了要离开,离开这个家。

那个念头最初涌上来的时候会带来一些欣喜,她想象中可以与唐文皓在一起过执手相看两不厌的生活,然而很快就感到了风云突变的恐怖,一场不可想象的战争就在前方,而且要牵连到各方面的人和事,那将是一场遥遥无期的折磨。

想得梅开始惧怕,开始心寒。

夜就这样浓重地挂在周围,沉而密地阻住了梅的思量,有如窒息般地压抑。

梅想到了儿子陈亮,心里泛起阵阵酸楚,就这样断断续续地失眠,无声的泪溶在一大片的黑色忧郁里面。

人憔悴了下来,也只能夜夜将这样的伤悲留在夜里,留给自己。

梅知道自己该趁着一切的灾难还没有爆发之前作一个抉择,最好的办法是原地不动,想过的,念过的,甚至已经付出的情感就随着往事散去吧。

那个年代,人们想着只是平安地度过,是夹着尾巴带着惊恐余悸未了地过着每一天的。

然而每个人的嗅觉和视觉都变得异乎寻常的灵敏,心态里多少有些鬼魅,最好是别人能出点什么事,然后大家的心理张力在极度的紧张之余可以得到暂且缓释的机会。

别人芝麻大点的事会被那些心浮气躁心怀叵测的人张扬得非同小可,闲言碎语就会演变成灭顶之灾。

梅已经意识到那即将到来的一种可怖,事实上已经有一些私下的议论传到梅的耳朵里,那是因为唐文皓已经到药房来过几次,每次都是快要关门的时候来,两个人推着自行车一路而去,同事们难免是要在背后说几句。

然而因为这事发生在梅的身上,大家也不觉得太出格,到药房里找梅的太多,有不少都是来请梅帮忙介绍医生或是张罗别的什么事的。

梅也是热情出了名,喜欢去管一些本来与已毫无关连的事,所以关于唐文,还未引起别人足够的注意。

梅想让这一切就这样在心底里汹涌澎湃地涌起退落,想让它能消声匿迹地平息下去,然而一切却无法抑制地从她的眼眶里溢出来,心是痛的,痛到深处,痛得无言。

这个看来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却让梅无从选择,更多的时候是不忍选择。

怕是一个了断就将苦痛和幸福一起葬送矣尽了。

梅发誓对自己说,不再打电话给唐文皓,更不会去唐的那间宽敞而空荡荡的屋子里,她甚至将唐杰的半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一并给唐文皓准备好了,一切的惠助也就此打住了,没有以后的无悔帮忙,没有谢恩的那一天,没有了一切。

梅就是这样对自己说的。

不出一天,唐文皓就打电话说,倒也没有什么事,只是例常的问候。

梅的口吻一下子冷漠下来,因为是故意的原因就显得更为突兀,连自己也被怔了一下,梅先挂了电话,心里想着唐文皓一定会赶过来,就在今天,下班以后。

于是心底里就有些许的后悔,本来是不想见的,这样一来倒是起了反作用。

然而就是这样的心思等过了中午以后就开始变了,变为一种隐隐的期待,盼着能见到唐文皓,至于看到后要说的一切了断的话,梅心里是已经准备好了的。

这种些微的期待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甚,就象燃着的小火苗变得越来越旺一般。

到了下班的钟点一过,同事们都已经陆续整包准备下班回家,梅纾云左顾右盼还见不到唐文皓的身影时,她倒成了最手足无措的一个。

心里是七上八下的,各种各样的念头都有。

又怕是从此就象断了线的风筝,又怕自己可能伤了唐文皓的自尊,又怕唐文皓是否在来的路上出了什么事,反反覆覆脑子里过的就是上午通电话彼此说的几句话。

等同事们都散尽了,暮色一阵浓过一阵地挂下来的时候,梅才无力地倚在药房里的长椅上,直等到关门的老伯来催,梅才神思恍惚地回了家。

陈东平见妻子的脸色不好,就很是关切地问了几遍,都被梅漫不经心地搪塞过去了。

梅倚在内屋的房上,感到头重脚轻只想躺下,根本也没了吃晚饭的胃口,陈东平见了就特地盛了一小碗端进来。

纾云,你还是吃点吧,吃点东西再睡会好些的。

梅望着陈东平,感到这个对生活都很潦草的人实质还是善待自己的,只是那种温柔藏得太深,以至于自己都没有办法感受的。

这一刻,当陈东平的手枕着自己的头,可以从他的呼吸他的领间散发出来的气息里感到他的真实的存在,并且心底里一点没有轻如柳絮的飘浮,而是踏踏实实的拥有感时,梅的心头觉得一阵阵热浪直冲脑门。

她伸出手拥住陈东平。

东平,我,我累极了。

整个人就埋在陈东平的胸口。

陈东平象哄小孩一般地拍着梅的肩:我早说了,那份工作那么累,我们又不在乎那点钱,是你自己要逞强,定要去,做得不开心就算了吗,在家里陪陪妈,想干什么都随你,你这是何苦呢?你又来了。

梅这一句话一出口,整个人又都冷静了大半,从刚才的温情中脱离了回来。

好了,好了,我不说了。

陈东平一边哄着梅,一边帮她盖好被子。

夜沉沉地挂在梅的脸上,让她觉得连睁开眼的这点气力都没有一般。

接下的两天,梅让陈东平去药房去请了两天假,她想在家里休息一下,仅仅是为了有个独处的空间。

陈东平去上班了,婆婆和保姆都在楼下,梅又一个人临窗而立。

消瘦颀长的影子就倚在窗口,梅呆呆地望,眼里收进的都没有往心里去,心里想的却是不停地往眼外流。

梅觉得这样的时候是最自由最安全的一刻,窗户的感觉总是比较含蓄,你可以观察到外面的全部,而全部的人和景却是见不到你,即便见了也只是一个模糊依稀的轮廓,得不到全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