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翻译小资料

合集下载

冀朝铸:见证历史瞬间的红墙翻译

冀朝铸:见证历史瞬间的红墙翻译

人物世相拍案惊奇社会

今年4月底,91岁的中国前驻英国大使、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冀朝铸在北京逝世。冀朝铸生于山西省汾阳县,早年留学美国,是中国著名外交家,也被誉为“中国红墙第一翻译”。从“洋娃娃”到红墙第一翻译周恩来常说冀朝铸是个“洋娃娃”。从冀朝铸的履历来看,他的确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1929年,冀朝铸出生在太原上马街,9岁时就随全家赴美。他在美国读完了小学和中学,回国时,已是21岁的成人。冀朝铸的言谈举止更像是一个美国人。从小在美国生活,冀朝铸能说一口漂亮的美式英语。“冀朝铸是外交部翻译圈的标杆和榜样。”曾担任外交部翻译室主任、出任过中国驻新西兰和比利时大使的张援远说,当时外交部存在英音和美音之争,自己是学英音出身,深受冀朝铸影响,便跟着说了一辈子的美音。因为中文底子差,冀朝铸还出过大洋相。1956年,周恩来的英文翻译浦寿昌已年过40岁,冀朝铸被外交部选为接班人。这年9月,周恩来在北京饭店为尼泊尔首相阿查利亚举行国宴,这是冀朝铸首次以“周恩来译员”的身份露面。他本来坐第50桌,突然被礼宾司安排到首桌为周恩来的祝酒讲话做翻译。致欢迎词时,周恩来即兴脱稿增加了一大段内容,而冀朝铸仍按原稿译出,周恩来立即发现了,回过头来很严肃地对冀朝铸说:“不对,不对,小冀你太紧张了,换一个翻译吧。”就这样,冀朝铸又被从第一桌换到最后一桌。冀朝铸羞愧得无地自容。没想到第二天,周总理仍提出要他当翻译。冀朝铸更没想到,自己为周恩来一当翻译就是17年,并能够见证诸多历史性的“名场面”。正如联合国的刊物所说,冀朝铸是“了解中国过去四十年发生的大事”的人。作为一名翻译官,他的身影曾出现在“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美建交和谈、尼克松访华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当中,堪称红墙第一翻译。1972年,尼克松访华,冀朝铸近距离见证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尼克松走下专机,向周恩来伸出手。周恩来迎了上去,冀朝铸也马上跟了上去。此前,周总理特地要求,“小冀近一点,每句话都得准确地听清楚,准确地翻译”。于是,冀朝铸替尼克松翻译出了那句著名的话:“我是跨越太平洋与中国人民握手。”尼克松后来

外交语言翻译策略中的政治等效原则研究——以外交部发言稿为例

外交语言翻译策略中的政治等效原则研究——以外交部发言稿为例

281CULTURE区域治理作者简介:陈熠帆,生于1999年,扬州大学本科在读,英语师范专业。

通讯作者:刘 猛,生于1978年,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2020年度扬州大学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外交语言翻译策略中的政治等效原则研究——以外交部发言稿为例”,项目编号:X20200216外交语言翻译策略中的政治等效原则研究*——以外交部发言稿为例扬州大学 陈熠帆,张依宁,刘猛摘要:“政治等效”翻译理论于2008年由杨明星教授首次提出,十多年来,其“准确传达出原文的政治内涵,实现相同或相似的交际功能”的翻译原则对外宣翻译产生了巨大影响,并被广泛运用于翻译实践当中。

近年来,国际政治局势多变,中国外交风格也逐渐转变,外交话语更加坚定有力,因此,外交话语的翻译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及严肃。

本文选取了外交部发言人近一年来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外交话语,对其翻译方式以及产生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其是如何体现“政治等效”这一翻译理论的。

关键词:政治等效;外交部发言;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1)01-0281-0003一、“政治等效”原则的起源与内涵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这一翻译理论,强调在翻译时应达到对等的“读者反应”,即译语受众对译语信息的反应应该和源语受众对源语信息的反应基本相同。

在1986年,奈达又对其理论进行了完善,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偏重于强调译文与原文在形式和文体风格上地对等。

在2008年,我国杨明星教授结合奈达“对等理论”与当时中国外交形式,提出了“政治等效”翻译理论:外交翻译的理想目标是传达出原文的政治内涵,实现相同或相似的交际功能。

目前,“政治等效”已经成为政治文献翻译中较为成熟和系统的翻译理论。

“政治等效”翻译理论的本质是翻译时应着重分析原文的政治语境,准确、忠实传达出原语和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和政治内涵,同时强调翻译等效的动态性,译者必须与时俱进,紧贴原语的时代内涵和译入语的最新发展。

人事部二级翻译考试CATTI经验谈

人事部二级翻译考试CATTI经验谈

人事部二级翻译考试CATTI经验谈作者:李鹏| 来源沪江名师博客我本科的专业并非英语,但本专业的课程不多,空闲时间不少,没事就学英语,纯粹是兴趣使然,后来慢慢接触到了翻译。

在校期间,我只是偶尔旁听过一些翻译课程,并没有系统地学过,主要还是靠自学,多做练习,遇有问题就向有经验的老师请益,因此本科时还算打了点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我自学翻译的主要方法就是“对照法”,将原文和较好的译文对照着看,这是个笨办法,但在我看来却最为有效。

谈到翻译教材或辅导书,虽然见到一本买一本,慢慢也攒了几十本,但却没有通读过一本,因为我总是固执地认为实践高于理论,而书中的有些内容在实践中总是派不上用场,还不如多做些练习提高得快些。

毕业后我从事的工作与翻译无关,但英语学习也没间断。

2005年春天,我决定参加年末的二级笔译考试。

先买了本大纲,看了看样题,拟定了备考方案。

综合能力考试不成问题,关键是实务考试。

备考过程中我坚持勤动手的原则,每天英译汉和汉译英各做一段,真正动笔写,丝毫不马虎。

备考过程中切忌光看不练,即只看各种教材而不练习,这样的考生几乎没有通过的希望。

翻译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在实际练习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找到各种问题。

教材的例子往往比较典型,但弄懂这些例子并不意味着在实践中就不会遇到新问题,没有哪本教材是万能的。

必须要勤于练习,在练习中思考和总结。

教材中的例子是别人咀嚼后的现成品,考生一定要学会自己去咀嚼,这个步骤断不能省。

此外,练习中要动笔写,不能做视译。

在平时训练中就要以考试的真实状况训练自己。

口说和笔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过程,往往觉得看懂了,能翻译,但落到纸上的译文却不一定能令人满意。

汉语是否通顺,英语是否准确,书法是否整齐,卷面是否干净,这都在考察平时是否动笔。

关于资料,我备考二笔时没有购买指定教材,而是自己根据大纲和样题准备了一些,简要介绍如下: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及其英译本2.《中国翻译》编辑部编的《名作精译》(青岛出版社)3.张培基先生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4.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及其英译本5.网上搜索的我国领导人讲话及其英译本6.《时代》和《经济学家》等外刊若干7.《英语世界》和《英语学习》若干需要指出的是,资料不贵多而贵精,时间有限,因此必须要找到与自己水平相适应的资料并好好利用。

政府部门中译英翻译术语_政府文件翻译_专联译盟网

政府部门中译英翻译术语_政府文件翻译_专联译盟网

外交部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办公厅The General Office政策规划司Policy Planning Department亚洲司The Department of Asian Affairs西亚北非司The Department of West Asian and North African Affairs非洲司The Department of African Affairs欧亚司The Department of European-Central Asian Affairs欧洲司The Department of European Affairs北美大洋洲司The Department of North American and Oceanian Affairs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司The Department of Latin American and Caribbean Affairs国际司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Conferences 国际经济司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ffairs军控司The Department of Arms Control条约法律司The Department of Treaty and Law边界与海洋事务司The Department of Boundary and Ocean Affairs新闻司The Information Department礼宾司The Protocol Department领事司(领事保护中心)The Department of Consular Affairs(Centre for Consular Assistance and Protection)香港澳门台湾事务司The Department of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Affairs 翻译司The Department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外事管理司The 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Management涉外安全事务司The Department of External Security Affairs干部司The Department of Personnel离退休干部局The Bureau for Retired Personnel行政司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财务司The Department of Finance机关党委(部党委国外工作局)Department for Party-related Affairs/ Department for Diplomatic Missions Abroad外交部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Office of Leading Group for Conducting Inspections in the Foreign Ministry档案馆The Bureau of Archives服务中心Department of Services for Foreign Ministry Home and Overseas Offices 国防部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联合参谋部Joint Staff Department政治工作部Political Work Department训练管理部Training and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后勤保障部Logistic Support Department装备发展部Equipment Development Department国防动员部National Defense Mobilization Department纪律检查委员会Discipline Inspection Commission政法委员会Politics and Law Commission科学技术委员会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战略规划办公室Office for Strategic Planning改革和编制办公室Office for Reform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Office for International Military Cooperation审计署Audit Office机关事务管理总局Agency for Offices Administration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办公厅General Office政策法规与监督司Department of Policies,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创新体系建设办公室Office of Innovation System创新发展司Department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资源配置与管理司Department of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Management重大专项办公室Office of Major S&T Projects基础研究司Department of Basic Research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Department of High-tech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ization 农村科技司Department of S&T for Rural Development社会发展科技司Department of S&T for Social Development国际合作司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港澳台办公室Office of Hong Kong, Macao & Taiwan Affairs人事司Department of Personnel机关党委CPC Committee of MOST离退休干部局Bureau of Retired Staff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NDRC),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政研室政策研究室Department of Policy Studies规划司发展规划司Department of Development Planning综合司国民经济综合司Department of National Economy运行局经济运行调节局Bureau of Economic Operations Adjustment体改司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局Department of Economic System Reform投资司固定资产投资司Department of Fixed Asset Investment外资司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Department of Foreign Capital and Overseas Investment地区司地区经济司Department of Regional Economy西部司西部开发司Department of Western Region Development振兴司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司Department of Northeastern Region Revitalization农经司农村经济司Department of Rural Economy基础司基础产业司Department of Basic Industries产业司产业协调司Department of Industry高技术司高技术产业司Department of High-Tech Industry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Department of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社会司社会发展司Depart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就业司就业和收入分配司Department of Employment and Income Distribution经贸司经济贸易司Department of Trade更多翻译术语资料,可联系“专联译盟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简介作者:吴凤杰来源:《办公室业务》 2013年第9期文/吴凤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外交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主管外交事物的组成部门,负责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世界其他国家政府及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外交事务。

外交部办公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2号。

建国初期,中国实行“一边倒”策略,加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在冷战中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

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中国走上了完全独立发展的道路,并积极与第三世界的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上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恢复正常,并取代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而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外交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代表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代表国家和政府办理外交事务,承办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外国领导人的外交往来事务。

(二)调查研究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中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分析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领域外交工作的重大问题,为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外交战略和方针政策提出建议。

(三)按照外交总体布局,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经援、文化、军援、军贸、侨务、教育、科技、外宣等重大问题,负责与有关单位协调,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情况、提出建议。

(四)起草外交工作领域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和政策规划。

(五)负责处理联合国等多边领域中有关全球和地区安全以及政治、经济、人权、社会、难民等外交事务。

(六)负责国际军控、裁军、防扩散等领域工作,研究有关国际安全问题,组织军控方面有关条约、协定的谈判。

(七)负责办理国家对外缔结双边、多边条约事务,负责国际司法合作有关事项,负责或参与处理涉及国家和政府的重大涉外法律案件,协助审核涉外法律法规草案,组织协调有关我国履行国际公约、协定工作。

(八)牵头或参与拟订陆地、海洋边界相关政策,指导协调海洋对外工作,组织有关边界划界、勘界和联合检查等管理工作并处理有关涉外案件,承担海洋划界、共同开发等相关外交谈判工作。

外交部

外交部

上外:走近外交官日期:2004-12-12 09:41:54 作者:黄潜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 ...【字体:大中小】【打印】【发表评论】【查看全部评论(有条评论)】—外交部考录组之上外行—外交是主权国家运用智慧与谋略处理国际关系,实现其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

自古以来,世界各国无一不挑选出本民族最杰出的人才委以外交官的重任。

在中国这个英才辈出的国度中更是如此。

从周恩来到乔冠华,从唐家璇到李肇星,一批批不断涌现的外交奇才在日趋频繁的国际交往中叱咤风云,让新中国的外交事业由建国初期崭露头角,到如今尽显泱泱大国的尊严!有人说,外交部“遥不可及”,因为它是太多的前沿人才梦寐以求的“领地”;有人说,外交部神秘莫测,因为其司局纷繁的结构与内中有条不紊的运作常不为人知。

然而,在感慨今日中国外交之成功、钦佩外交官们骄人的才干与气度之余,究竟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外交部和我们的外交官呢?直到有一天,我们在国家领导人记者招待会上发现了上外学长的身影,我们在网页上浏览外交部录取名单中看到同窗的姓名时,大家才深切感受到,心中无法按捺的激动——外交部是那样地海纳百川,与我们是那样地贴近。

近日,我校的外交部面向2005届毕业生的招录将很快展开。

日前,外交部干部司考试录用小组——外交部干部司考试录用职称处处长樊为民、美大司参赞刘菲、翻译室英文处处长张建敏、政策研究室副处长杨义瑞和干部司考试录用职称处三等秘书钟臣一行五人来到我校,举办了2005年外交部招录宣讲会。

在看望我校2004届已被外交部录取的同学时,樊处长关切地询问了4位“准外交官”的学习与身体情况,并告诫大家,在上岗前的最后一段宝贵时间里,仍要严格要求自己,不仅在纪律意识,大局意识和国家利益意识方面,同时还应在国际法,世界经济政治,写作与概括,交涉与谈判以及协调等各方面进一步积累知识和能力。

国家领导人身边的翻译们

国家领导人身边的翻译们

国家领导人身边的翻译们作者:来源:《齐鲁周刊》2015年第11期国家领导人身边的翻译们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回答香港卫视记者关于反腐问题时,竟用了一句时下流行的“大家都很任性”,女翻译在与吕新华简单交流确认听到就是“任性”后,随即精准地翻译出一个英文单词:“capricious”。

自此,这位一袭白衣的女翻译张蕾成了网民口中的“任性姐”,“任性”一词也有了标准版官方英文翻译。

近年来,在各种国际会议上,领导人身边的翻译或因相貌出众、或因翻译精准专业而频频走红。

尤其是每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反应机智、颜值又高的美女翻译们成为一道独特风景。

翻译同样也得与时俱进其实,看似年轻的翻译们,至少都是有着十几年翻译经验的“老人”,而且做好这样的翻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年,唐闻生第一次给毛泽东做翻译时,还未开口就因无法控制过度紧张的情绪而晕厥过去。

还有文章将领导人身边的翻译形容为“需要的时候在身边,不需要的时候看不见”,尤其不能跟领导人“抢镜头”。

当遇到直播画面时,翻译跟领导人之间需保持“既不会被拍摄到,也能听到领导人说话声音、并让领导人听见翻译”的适当距离。

外交部翻译戴庆利就曾表示:“一个时态错误,就是一个政策问题。

”如今的中国领导人发言很多都非常贴近百姓生活,偶尔会在讲话中使用接地气的网络用语,有时也会引用古诗词。

今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新闻发言人吕新华以一如既往的幽默风格,凭借一句“大家都很任性”引发现场笑声一片,而这也考验了现场翻译的随机应变能力。

不少网友都认为这种语境中的“任性”非常难翻译,其中不乏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家都对张蕾的翻译给予了肯定。

另外,在这次两会上,和“很任性”一起走红的还有“铁帽子王”一词。

“铁帽子王”一词在吕新华讲话中的原话是:“在反腐斗争中,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绝不封顶设限,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

”其实,“铁帽子王”是对清代世袭罔替的王爵的俗称,铁帽子王和其他亲王相比,享有隔代不降爵的特权,此词的现成翻译是“Iron-cap Prince”。

外事翻译种类及其特点

外事翻译种类及其特点

⼀、翻译种类和外事翻译的特点翻译活动的范围很⼴。

就其翻译⽅式来说,有汉语译成外语(简称“汉译外”)和外语译成汉语(简称“外译汉”)两种。

就其⼯作⽅式来说,有⼝头翻译(简称“⼝译”,interpretation)和笔头翻译(简称“笔译”,translation)之分。

⼝译包括交替传译(简称“交传”,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和同声传译(简称“同传”,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或conference interpretation)两种。

就其程度⽽⾔,可分为全⽂翻译(full translation)和部分翻译(partial translation),如摘译。

上述各种翻译既有共同之处,⼜各有其特点。

外事翻译的内容主要是在各种外交、外事场合上⼝头和局⾯的讲话和⽂件。

在外事场合,⼝、笔译往往同时使⽤。

如建交谈判、关于国际公约的谈判,都要求译员既能⼝译,⼜能将所谈的内容和结果落实到⽂字上,成为公报、公约、条约备忘录、协议等。

有时是先⼝译,然后产⽣⽂件。

有时则在讲话、演讲前将稿件译好,再到现场作⼝译。

外事翻译的内容决定了它具有别于其他领域翻译的特点:⾸先,外事翻译政治性和政策性强。

⽆论是⼝译,还是笔译,外事翻译的内容多是国家的⽴场、政策。

稍有差错,就可能影响到⼀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形象、声誉、地位及其国际关系等,就可能给国家和⼈民造成⽆可挽回的损失。

其次,外事翻译的时效性强。

⼝译⼯作的特点是时间紧,要求译员当场完成翻译过程。

笔译也往往有时限要求。

有时前台在与某国谈判建交问题,后台同时在翻译建交公报,随时根据前台的谈判情况进⾏修改,随时打出清样交前台使⽤。

很多时候在领导⼈出访前不久,才把出访时要⽤的讲话稿交译员去翻,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翻译定稿、打字、校对等多道程序。

有时我国家领导⼈参加国际性⾸脑会议,在开会现场根据会议进程和情况亲⾃⼿写即席发⾔稿或修改事先草拟的发⾔稿,写完⽴即从会场传出来由在场外的笔译同志译成外语后,交会场上的同声传译译员⼿中,以保证翻译,经常要翻译尚未正式发表的讲话稿及其他⽂件,决不应该向外界透露⽂件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淘汰式培训” 想进入外交部当一名优秀的高级翻译,必须经得起三道关考验:严格筛选,疯狂练习,周密准备。外交部挑选翻译人员要经过严格的初试和复试:初试一般通过公务员考试排名,或是去专业院校进行笔试。外交部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入部考试中的英语水平测试相当难,通过笔试后还必须参加英语面试,其中,成绩排在最前面的10至15名,才有可能进入翻译室参加下一阶段的‘观察培训’。” “观察培训”实质上就是“淘汰式培训”。首先是强化训练,由翻译室的几位前辈每天陪学员做大量的听力、口译和笔译练习。“培训的强度很大,所用的教材时效性很强,基本上都是当天的新闻和评论,或近期的热点话题。”外交部还会邀请一些专家来授课,同时全面观察学员的外语基本功、翻译潜质、领悟力、语言表达习惯、声音状态、刻苦精神、承受高强度工作压力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组织纪律性„„“通过初试的人,只有不到4%被最终录用”。

“魔鬼式训练” 外交部翻译室像是“课堂”,张璐和同事们接受的是“魔鬼训练”。翻译是有一定技巧的,为了提高速度,部分内容会用一些符号来代替。“比如‘四项基本原则’可以用‘四’字来代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可以用‘和’字外面加一个圈来代替。”除此之外,领导人发言的时候,你不可能让他停下来,即使是连续10分钟的讲话,也得尽可能全部翻译出来。因此,记笔记是翻译的一个工作重点,这就需要不断地练习臂力。 接下来,就是没有捷径可走的“疯狂练习”。翻译室的很多工作人员都说,要不是内心真正喜欢,就无法坚持下来。他们通过这种练习,最后都能“不由自主,习惯成自然,看到中文时,嘴里就能马上条件反射出英文来”。 经过疯狂练习,最后一道关,就是“战前准备”。“每年总理的记者会,外交部都要提前一个月通知翻译。从那时起,接到任务的翻译就进入‘冲刺阶段’。不过这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有一个团队在一起准备。”“大战”前,还要模拟召开记者会,不上场的同事充当陪练,设计出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此外,还要进行“彩排走场”。

超强的政治敏感 给领导人当翻译,首先要有较高的政治敏感。“翻译时要保持对原文的忠实,做到如实翻译。”张璐在接受采访时说,“在3月14日的记者会上,温总理澄清所谓中国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傲慢’的传言时提到,‘„„我从一位欧洲领导人那里知道,那天晚上有一个少数国家参加的会议„„’因为我跟着总理去过哥本哈根,知道他指的‘那位领导人’是谁,也知道这个人的性别。但当时总理并未提及这位领导人的名字,所以我在翻译时也不能直接说出这个人的名字,甚至不能表明性别。英文里有男‘他’和女‘她’的区别,所以在翻译时,我选择用被动句式来表达。” 张璐介绍自己在外交部的工作状态时说,“有点上学时的感觉”。“每天要很早起床,要听BBC(英国广播公司)、VOA(美国之音)等充实自己。晚上回去要做功课,总结、回顾当天翻译的东西。有时候刚下飞机,时差还没倒过来,就被叫去,一翻译就是好几个小时,回来后全身酸痛,疲惫不堪。”不过,张璐也体会到其中的成就感,“尤其是给领导人当翻译,他们是我非常敬重的人,我觉得这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青年文摘》)

21世纪头号紧缺人才:同声传译 http://www.zjol.com.cn 2003年12月15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语言学系Eddy Ronowicz教授来华招收翻译学硕士。麦考瑞大学的语言学系一直在澳大利亚首屈一指,该系知名度在世界上名列第三。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能够培养国际化的同声传译人才。

Eddy Ronowicz教授告诉笔者,同声传译人才属于全球稀缺人才,也是最难培养的人才之一。为此,麦考瑞大学语言学系翻译学硕士不得不改为两年制。此次在中国招生主要考虑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这类人才将有非常大的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专业的同声传译人才仅25至30人左右,大多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国际交往频繁的大都市。至于国际上流行的在经贸、科技、政法等各个领域学有所长的专业型同声传译人才仍是一片空白。因此,同声传译近几年已被政府部门列为“二十一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

同声传译是翻译工作中难度最大的一种,主要是因为比交替翻译更加省时,目前正成为国际性大会中流行的翻译方式。当前,世界上95%的国际会议采用的都是同声传译的方式,如在上海举办的亚太经合(APEC)会议等都是采用了同声翻译。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nference Interpreters,简称AIIC),是会议口译这一专门职业惟一的全球性专业协会,AIIC的会员身份被广泛认为是会议口译员的最高专业认证。目前,全球AIIC传译人数合计不过2600多名会员。

所谓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就是指口译员利用专门的同声传译设备,坐在隔音的同传室里,一面通过耳机收听源语发言人连续不断的讲话,一面几乎同步地对着话筒把讲话人所表达的全部信息内容准确、完整地传译成目的语,其译语输出通过话筒输送。这种翻译形式可以同时有几种语言,如联合国大会就有6种语言的同声传译。由于我国同声传译人才的奇缺,聘用的价格也一直居高不下。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一组同声传译的报酬通常在每天12000元人民币,一般每组3人合作,每人每天可得4000元。若平均每星期做两次同声翻译,一年下来也能赚个四五十万元。但是,同声翻译对人才的各种综合能力的要求也都非常高。同声传译要求译员头脑清晰,反应灵敏,翻译时要紧跟说者的思维节奏,两者相隔时间不能超过半分钟,耳朵听进去嘴巴就要立刻翻译出来,这一点是令许多学外语的人望而生畏的。同时,传译的短期记忆力要非常好,不仅要快速记忆演讲者的演讲内容,还要牢记大量与翻译内容相关的术语及平日积累的知识、语法、翻译技巧等,在知识方面要是个什么都懂一点的“通才”。

业内专家一致认为,同声译员的素质要求首先中英文两种语言能熟练应用,口、笔表达的能力要强,口齿的清晰度要好,反应的速度要快,声音要悦耳。其次,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包括上场时做到不紧张、遇到突然情况能够及时调整、能够接受各种挑战、对自己的错误有清晰的认识,善于顾全大局。还要具备一些演讲才能,在各种纷乱的场合都要有全神贯注的能力。因此,同传专业对译员专注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要求译员把自己的注意力100%地集中在边听边说上。

从事同声传译的人除了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还要有非凡的毅力和过硬的身体素质,在外文和中文方面都非常出色,还要掌握丰富的背景知识。另外,即使再有经验的同传也要认认真真地做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和会议组织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整个大会的宗旨和所要翻译的主要内容、事先背诵一些需要知道的专业术语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从事同声传译职业的多为本科外语专业毕业生,北外等院校录取的考生也多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但是,各大院校仍鼓励非外语专业的学生报考,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同声翻译,不一定要接受正规大学科班训练,当然良好的英语是基础、对汉语要有很好的把握能力,并且能够游刃有余地在两个语种间切换。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现场应对能力,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会议主题千变万化,要求同声翻译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这个领域相关常识。关键是在于实践,时间做久了经验积累也就丰富了,但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同传还需要自身在学习上刻苦努力。

目前国内没有对同声翻译有任何资格认证,毕竟要想划分等级也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我国现在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机构来负责同声翻译的相关事宜。目前,翻译市场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但在国外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产业。据了解,目前全球年翻译产值超过了130亿美元,亚太地区占30%,中国市场约为127亿元人民币左右。美国权威机构对世界翻译市场的调查显示,翻译市场的规模将在2005年达到227亿美元,中国将达到20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发展空间巨大。但是与巨大的翻译需求不协调的是我国翻译市场的不足。目前,中国的翻译市场规模在100多亿元,而现在的翻译公司的消化能力在10至15亿元。由于无法消化来自国际的信息流,导致中国失去了大量的商业机会。

由于对同声传译人员的专业要求较高,国内师资力量又存在紧缺的问题,而国内培养同声翻译人才的仅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厦门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广州外语外贸大学等为数不多的高等院校开设有对同译人员的专业培训班。据悉,为了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欧盟也联合办起了同声翻译班。但是,同声传译人才问题仍不能得到解决,尤其是缺乏具备AIIC这种尖端的传译人才。随着我国加入WTO,与各国的贸易往来也就更加密切,各种国际会议日益增多,对同声传译人员就更加需求了。加上一些媒体在做与外语有关的活动时也时常需要同声翻译,虽然同传的适应范围非常广泛,但目前这方面人才的急缺已经造成了人才构成上的脱节,并成为一个日趋尖锐的问题。 [加为好友]

在中国外交界,傅莹是一个很特别的人物:女性、来自内蒙古草原。 海外媒体曾把傅莹和章启月称为“中国外交女双杰”,对傅莹的评价是——“温柔的刚毅”。温柔,是因为她说话宛如和风细雨般亲切;刚毅,是因为她在工作中所体现的钻劲和韧劲让人叹服,在处理外交事务时,她也毫不示弱。

而这种“温柔的刚毅”是从她年轻时代的经历中炼成的。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傅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她的父亲阿民是内蒙古有名的文化人,曾任内蒙古军区宣传部副部长,对哲学有较深的造诣,曾在马列学院就读,是艾思奇的得意门生之一。傅莹从小受这种影响,喜欢思辩和讨论问题。她的丈夫郝时远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女儿在大学学习设计专业。

“文革”时期父亲蒙冤被打为“黑帮”后,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13岁时,她就不得不协助母亲操持家务、带着两个年幼的弟弟艰苦生活。这并没有妨碍她对知识的渴求。通过大量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她领悟到许多人生哲理。

1970年,傅莹成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士。其间,她一边劳动,一边自学完成了高中科目。在兵团广播站工作期间,她还学会了电影放映技术,经常奔波往返于兵团各点之间为战友们放电影。她敏捷地爬杆架银幕,毫无文弱女孩的娇气。

年轻时代的艰苦岁月,傅莹视其为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她说,在兵团的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体验就是身体的极限、饥饿、寒冷、体力透支、政治上的压力、精神上的磨炼等,而这些对日后工作最大的帮助是,自己的韧性比较好, 能吃苦。

喜欢在飞机上看些闲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